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15-07-16 03:00:31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文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

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 能耗由2008年的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8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

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2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

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

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

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xxx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镇域人口3.4万人。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xx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

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xxx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目前,xxx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调研与思考仪征市发改委张榕赵正斌辛俊杰张文君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仪征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不仅处在宁镇扬三大城市城市之间,具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拥有良好的产业形态,构建出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近期,我们就仪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循环经济内涵及现状 1、循环经济含义、范畴、主体 循环经济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范畴包括:狭义循环经济是指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覆盖所有社会生产活动。(关于循环经济还存在着两种概念,一是“静脉产业”,是指废弃物资源化形成的产业;二是“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循环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工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 2、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从国际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许多国家

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将循环经济运用到各个领域。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家庭废弃物利用率由1996年的35%提升至80%,其中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回收利用率超过90%;废旧汽车经回收、解体,循环利用率达80%;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500亿欧元的价值和20多万个就业机会。日本的资源循环利用率也相当高,如空调循环利用率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另外,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也令人侧目,美国的废弃物利用率达40%,几乎所有的汽车全部被再循环使用,家用电器再循环率达80%,建筑工业再循环使用的钢条和钢板达到95%。英国、俄罗斯等生产钢使用的废钢铁在40%。 从国内看,经过短短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上,据有关研究,“十五”期间,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量约4亿吨,年均回收量约8000万吨,年均增长12%以上。2006年,我国废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总量达1.03亿吨,总值2421亿元,占当年全国GDP(20.94万亿)总量的1.15%。在环境效益上,废铜铁、废铝、废塑料等,生产时消耗能源资源,属于载能产品;用来生产新的产品可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可产新钢0.9吨,节约铁矿石2—3吨,节能0.4吨标准煤,少产生1.2吨废渣;利用1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能1.2万吨标准煤,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5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人类生活和日益突现的环境问题。传统发展观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而很少考虑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其结果是人民福利水平下降,经济发展难以继续维持。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循环型发展道路。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04年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循环型社会,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同时,“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发展循环经济符合资源有限性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乐观的发展中大国。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水平上的贫国。比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资源利用效率看,目前我国创造世界(3DP的4%,却消耗了世界上31%的钢、30%的煤炭和50%的水泥。我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从资源消耗角度看,自2001年起我国万元,3DP能耗已经逐年下降,2004年又上升了14%。电力消耗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显然,今天重工业所必需的资源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和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青海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青海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中共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编者按:本文紧紧围绕青海循环经济发展,先后到有关厅局和地区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现予刊出,供参考。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我室组织力量,赴西宁、海西及有关厅局和企业,就青海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这方面工作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青海在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有力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开展。 --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始起步。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方面入手,循环经济在青海开始起步。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实施。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等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在全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青海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及《青海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在青海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全省24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工业废物利用量达285万吨,创造产值25000万元。清洁生产在青海益德集团和青海酒业集团的试点经验得到了大力推广。二是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结合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遏制了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托技术进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重点加强30户省属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推广陈蓄热式加热炉、高(焦)炉煤气回收、热电联产等节能和综合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了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政策,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全民资源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提高,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工作取得初步进展。《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青海省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若干规定》、《青海省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若干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青海重要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有了法律保障。条例和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 区的几点思考 关于*** 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园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根据省经委《关于做好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园区的实际开发建设步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封闭或半封闭循环 1、努力实现重点生物制药产业循环链依托园区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形成“玉米—淀粉—副产品蛋白—饲料—养殖业、畜牧业—有机肥料—玉米种植”,半封闭循环的同时,主产品“玉米淀粉—生物发酵原料药—药物制品制剂—人用或兽用药品”,实现了科学循环发展。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努力拓展上下游产品加工,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入区建设。 2、完善“煤电铝”循环产业链重点依托粉煤灰生产铝硅系列合 金项目,电厂发电后所产生的粉煤灰,经高科技提取氧化铝,氧化铝通过电解生产电解铝,进而发展铝制品加工。目前,***集 团拟投资35 亿元在园区建设年产25万吨电解铝项目。围绕 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园区还将逐步发展下游产品加大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园区依托电厂基本形成“发电—高铝粉煤灰综合利

用—电解铝—铝型材加工”产业链。 二、积极扶持引进节能、环保项目 1、*** 节水工程面对园区污水处理压力日益加大的局面,园区积极提倡企业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全面减少污水排量。*** 三、四期工程增加投资近10 亿元改用空冷技术,对一、二期工程冷却水采取反渗透法集中处理,对污水纯化实现再生利用,每年节水300 多万吨,减少排量500万吨,继续推广该项目在自备电厂项目上得到应用。 2、**8 公司污水利用项目 ***淀粉公司利用川效分离器回收凉水塔蒸汽补充循环冷却水,使之长期循环无需补给也无需排放,既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又对环境无污染,利用淀粉污水经蒸淋浓缩制取玉米浆为石药提供生产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推广该技术在***** 等其它企业中的应用,实现污水零排放,有效保护园区环境。 3、水电一体化项目 ******* 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拟投资5150 万元,在一期淀粉项目的基础上生产液糖、变性淀粉及工业酒精,提高淀粉产品附加值。同时,***** 将与XX***** 公司合作,引进德国的水电一体化项目,进行环境改造。即利用一期工程淀粉污泥,通过沼气能量转化进行发电,园区将大力扶持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扩大污水的利用范围,鼓励其他企业的有机污水也统一由该项目处理。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461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对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特别是能源需求快速上升,供需矛盾日益突现,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而且直接关系到生态县建设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讲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了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三是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1、健全、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引导。出台《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龙游县2006年度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行动方案》,制订《龙游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改革,降低生产成本;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经营行为,用足用好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结合“生态县建设”,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定《龙游县淘汰拆除水泥机立窑实施方案》,力争在2007年前淘汰全部水泥机立窑,编制出台了《龙游县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加强地方生态型消费宣传,大力推广使用绿色技术产品。 2、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我县对清洁生产工作十分重视,2004年以来有十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其中恒达纸业有限公司和腾龙竹业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绿色企业。十家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实施无/低费方案237个,中/高费方案44个,共投入清洁生产资金4237万元,每年可节煤19072吨,节电1313万度,节水384万吨,节浆200吨,减排CoD、SO2等污染物2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支持废物、废料、废旧物资的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使废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治理了三废。如绿得农药化工公司淘汰高毒农药,开发高效、低毒、高附加值的农药产品,其中IDA法草甘膦生产技术和ADC二个产品分别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该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效益连年翻番,2003年产值1.23亿元,利润1252万元,2004年产值2.4亿元,利润3280万元,2005年产值3.07亿元,利润5363万元,2005年投入技改资金16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0.6亿元。该公司2005年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500%,万元产值废水排放下降率85%,固废排放下降率82%,废气排放下降率10%,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综合能耗利用比率30%,“三废”综合利用率75%,“三废”达标排放率100%,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率100%。二是充分利用资源,上马余热发电。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一方面有大量的中、低温余热排放掉,另一方面又消耗大量的电能,如何将中、低温余热转换为电能并用于水泥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能耗,节约能源,是水泥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浙江青龙山建材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路子,引进国内先进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成一座总装机容量为2×3000千瓦的纯余热电站,这是我市首个利用纯余热发电的项目,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纯余热电站的建成既充分利用资源,又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长治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郊区领导组并召开全区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批转经贸委、质监局等部门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循环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3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12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85 km2,总人口30万。 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 000个。另外,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长治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长治市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治市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长治市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在长钢、长信等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异常尖锐,我国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集约化的增长模式。所以说,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根据**省、**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我办对我市的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农业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省东北部燕**麓,北倚长城,西顾京城,南临津唐,东**沈,素有“畿东 第一城”之称。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平原、丘**、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街道,648个行政村,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人口 61.6万。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 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板栗之乡,国家园艺产品示范县,国家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国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中国香菇之乡等。 1.然条件十分优越,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属暖温带半湿润

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平均日照时数2714.8小时,平均气温10.4℃,无霜期180天,平均降水量748毫米。耕地面积80万亩,粮食总产量25万吨,油料总产 量4.5万吨,蔬菜总产量63万吨,其中食用菌总产达12万吨。干鲜果品面积56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5万吨,其中京东板栗35万亩,年产近1.5万吨;以猪、牛、鸡为主导产品的畜牧 业资源十分雄厚,瘦肉型猪年饲养量130万头;牛饲养量25 万头,其中奶牛3万头。畜禽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和林果业成为全市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2.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近几年,我市强力实施“龙企**”战略,大搞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迅速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4家,其中**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和美客多食品集团 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野物产实业有限公司、**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山源食品有限公司、平安食品有限公司和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蔬菜加工、板栗加工、果品加工、粮油加工、肉类加工和林板加工六大产业群体,年可加工转化果品17万吨、蔬菜8万吨、粮油 6 万吨、肉类3 万吨、木材2万立方米。先后开发出栗仁、栗酒、果奶、酸枣汁、速冻果片、罐头、腌渍菜等20类230多个产品,其中,栗源、 山源和珍珠栗仁,广野渍菜,蓝猫酸枣汁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广野渍菜,蓝猫酸枣汁美客多、燕春罐头等12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栗源”“美客多”、“广野”、“山源”、“部落”、“珍珠王”、“燕春”、等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分析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分析 一、循环经济的优势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评价原则,简称“3R”原则。 1、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同化能力。 2、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3、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

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产品的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非持续局面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将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2)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灾祸。一方面,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把环保作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谈判的砝码,迫使发展中国家做出更大的让步。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设置了一些环境壁垒,打破这些壁垒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重大动力。同时,发达国家的援助也不断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有利于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加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因此,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国际关系和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矛盾焦点,也是关系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3)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由于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循环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 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 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 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 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 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目标问题———生态环境和资源 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在技术层面上实 行试点,面临着很多困难,涉及到对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 次矛盾问题,需要对若干理论实行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有效推动。 1.关于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对污染的定义可表述为外部不经济,也就是未签订契约就将生 产成本的一部分强加给他人,使得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从这个角度说,污染是违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规律而形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源于生态环境没有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在自然特征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 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只能由国家 政府代表社会来实施。当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文档2篇

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文档2篇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 y 编订:JinTai College

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文档 2、篇章2:三严三实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文档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7的工业总产值和10.3%的地区生产总值。但xx 能源资源匮乏、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足。因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是促进我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报告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体部署,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现状,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目标和任务,提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建议。 我省XX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几年来,我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规划引导,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推进力度,深化试点,全面推进,取得初步成效。统计资料显示,XX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28%,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XX年全省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了4.87%和 7.96%,连续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XX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上年下降17.1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市污水处理率82.5%,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省循环(四)清洁生产大面积推行。一是依法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定实施了《xx省清洁生产“xxx”行动纲要》,围绕淮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园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根据省经委《关于做好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经环资[**]158号)文件精神,结合园区的实际开发建设步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封闭或半封闭循环 1、努力实现重点生物制药产业循环链 依托园区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形成“玉米—淀粉—副产品蛋白—饲料—养殖业、畜牧业—有机肥料—玉米种植”,半封闭循环的同时,主产品“玉米淀粉—生物发酵原料药—药物制品制剂—人用或兽用药品”,实现了科学循环发展。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努力拓展上下游产品加工,吸引的优质”项目入区建设。 2、完善“煤电铝”循环产业链 重点依托粉煤灰”生产铝硅系列合金项目,电厂发电后所产生的粉煤灰,经高科技提取氧化铝,氧化铝通过电解生产电解铝,进而发展铝制品加工。目前,***集团拟投资35亿元在园区建设年产25万吨电解铝项目。围绕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园

区还将逐步发展下游产品加大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园区依托电厂基本形成“发电—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电解铝—铝型材加工”产业链。 二”target=“_blank”title=“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积极扶持引进节能、环保项目 1、***节水工程 面对园区污水处理压力日益加大的局面,园区积极提倡企业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全面减少污水排量。***三、四期工程增加投资近10亿元改用空冷技术,对一、二期工程冷却水采取反渗透法集中处理,对污水纯化实现再生利用,每年节水300多万吨,减少排量500万吨,继续推广该项目在自备电厂项目上得到应用。 2、**8公司污水利用项目 ***淀粉公司利用ⅲ效分离器回收凉水塔蒸汽补充循环冷却水,使之长期循环无需补给也无需排放,既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又对环境无污染,利用淀粉污水经蒸淋浓缩制取玉米浆为石药提供生产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推广该技术在*****等其它企业中的应用,实现污水零排放,有效保护园区环境。 3、水电一体化项目 *******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拟投资5150万元,在一期淀粉项目的基础上生产液糖、变性淀粉及工业酒精,提高淀粉产品附加值。同时,*****将与北京*****公司合作,引进德国的水电一体化项目,进行环境改造。即利用一期工程淀粉污泥,通过沼气能量转化进行发电,园区将大力扶持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扩大污水的利用范围,” target=“_blank” title=“范文参考写作网站”>范文写作鼓励其他企业的有机污水也统一由该项目处理。 4、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 **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产生约300多万吨粉煤灰,这些粉煤灰根据传统方法除少部分用于建筑外,多数都是露天堆放。堆放粉煤灰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环

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

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因此,有人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到目前为止,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2年到1996年,这是一个从强调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到循环经济模式被正式确认的探索转变过程;第二阶段,从1996至今,这是循环经济大规模开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1972年,德国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出台,标志着德国循环经济探索的开始。二战结束后,德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德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德国的生活和工商业垃圾也成倍增加。在1972年以前,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或焚烧,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西德)大约有5万多个垃圾堆放场,且大部分管理混乱,为使垃圾处置规范化和关闭原来不合理的垃圾场,改善环境质量,1972年出台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该法律确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几个关键原则:无害化;处理责任的划分;污染者付费等,开启了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 1973年,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使德国意识到垃圾中所蕴含的资源和能量。1975年,德国政府发布了第一个国家废物管理计划,该计划的目标包括:废物处置的优先顺序是预防一减少一循环和重复利用;在污染者付费原则之后,针对处置进行成本分担,该计划实现了从废物处置向废物经济的转变。 1986年,针对垃圾变得越来越多的现实,德国政府在1972年法律基础上修订颁布了《废弃物限制处理法》,规定了预防优先和垃圾处理后重复使用原则,并首次对产品生产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发展方向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和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物”,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义务,设定了包装物再生循环利用的目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国家法律中出现循环经济概念,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付系。 在《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生效后,德国的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德国的循环经济正向整体性物质流管理阶段迈进。 二、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一)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框架 1996年出台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该法把循环经济定义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明确企业生产者和产品交易者担负着维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该法明确规定了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首先,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垃圾进行最大限度的再利用,在确定无法再利用的时候才考虑进行销毁等清除处理,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不得威胁到人类健康、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该法明确了德国环境政策原则:预防,通过源头防控使废物产生最小化使污染者负担原则,排污者承担避免或消除环境受损的义务和费用官民合作原则,经济界、公民以及社会团体应参与解决环境问题。 在这一法律框架下,德国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比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 德国自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以来,家庭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996年约3535人,到2000年上升至49%。目前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德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每年的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 饮料包装再利用:德国从2003年10月开始颁布法律对汽水瓶收取押金。该法规规定,在购买饮料时,每个1 .5升容量以下的瓶装或者罐装饮料要收取0.25欧元押金,1 .5升以上收取0.5欧元。尽管该法规给消费者和商家都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最终还是得以顺利实施。 冶金行业资源再利用:冶金生产中会留下大量矿渣。德国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大部分被处理成可以替代天然石料的建筑材料,一部分被作为生产水泥的矿渣利用,另一部分甚至被作为化肥使用,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也被重新利用,其中大部分通过烧结设备处理重新进冶金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