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法院

D.检察院

所谓特定主体,是说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或这些主体在行为能力上的弱点,其权利容易受到社会忽视或侵犯的公民;或者因社会地位特殊和职业的特殊而国家应负有特别保护其权利的公民。

因而,宪法列举了某些特殊身份的公民,使他们可以获得特殊保护,如妇女、儿童、老人、华侨等。这里的特定主体也包括某些特定的社会关系在内,如婚姻、家庭等。这些主体所享受的权利,从实质上看,仍属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范畴。

1、妇女的权利

妇女占我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妇女的解放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我国解放后第一部国家大法就是1950年的《婚姻法》,确定了妇女获得的解放。然而,尽管中国妇女地位改善的成绩举世公认,但因为中国传统习俗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陋习,妇女在有些社会关系中和社会生活中仍然未能彻底摆脱受歧视、受虐待的地位。因而宪法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48条第1款)。简单说,宪法通过这项规定,明确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妇女权利要依据这项原则加以确定,属于平等权的一部分。

《宪法》第48条第2款规定了具体的女权保护:“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我国立法、行政、司法及各行各业都有大量的妇女干部和职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文艺体育等方面,妇女功不可没。在各行各业,我国妇女基本上得到了同工同酬的对待,各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保护。

2、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第1款);“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第4款)。

婚姻是最原始的人际关系,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婚姻是家庭的条件,家庭的婚姻的结果。国家保护婚姻家庭,就是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婚姻家庭关系,从而使社会获得稳定的社会关系基础。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表现而已,其基础稳固了,它们也就能易于达到和谐。承认和保护婚姻家庭关系,也就是承认和保护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各成员相互

间的权利,同时也相应要求各成员间相互履行法定的义务。然而,婚姻关系的维护应以不破坏婚姻自由的原则为限,只有建立在自由结合基础上的婚姻,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在家庭关系中,宪法对老人、母亲、儿童的保护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同时也是承认作为社会关系相对较弱一方,享有国家特殊保护的地位和权利。因为,第一,老人不仅曾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智慧和道德的保有者;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母亲则承担着人口再生产及社会延续的责任。第二,他们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所以必须享有特殊的权利,对抗可能的侵犯。

3、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

《宪法》第5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我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与那些国家人民友谊的纽带。同时,华侨也是我国公民,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是我国政府的责任。然而,由于华侨居住国外,应当遵守当地的法律,所以,宪法规定了保护他们的正当的权益,即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上对侨民通常的权益保护,以及按对等原则所确立的权益保护属于我国政府的应尽职责。根据国际上

的通例,我国政府有权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反对强迫入籍,反对歧视和迫害华侨;对于一切反华、排华、迫害华侨和损害华侨正当权益的行为,国家通过外交途径与有关国家交涉,对华侨权益作出保护。归侨是已经回国定居的华侨。由于他们在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国内居民有所不同,所以国家制定特殊法律规范予以保护。侨眷是华侨在国内的亲属。他们与在国外亲人的密切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所以也需要予以特别保护。因为归侨和侨眷居住在国内,因此宪法规定的保护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国家法制的一部分。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规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保护制度。

4、烈军属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宪法规定烈军属的权利(rights of the families of martyrs and military personnel)和残废军人的权利(rights of the disabled military servicemen),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是对军人的心理安慰,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力于保疆卫国的事业;这种规定也是对军人家属的心理安慰。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只有军人是直接以生命为代价去履行公民的职责的,既然军人的生命属于国家和国防,那么,对他们家属的关怀,就是政府和人民的必然责任。世界各国法律都对军人、军人家属、残废军人的优待、就业、

就学、抚恤问题作出了规定。另外,烈军属、残废军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和他们的家属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流血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和人民理应尊敬他们,努力做好优抚工作,这对鼓舞军队士气、增强国防力量,对提高烈军属、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的积极性,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兵役法》对残废军人、退役军人、烈士家属、牺牲、病故的军人家属以及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和安置问题,作了专门规定,从而在法律上具体保证了宪法规定的贯彻实施。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1、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 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 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调整性规范的不同,在构成性规范产生以前,该规则所涉及的行为不可能出现.

法理学-第八章-权利与义务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一、2012年论述题:为什么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现象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法律的一切部门和法律运行的全部过程。 (1)权利和责任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的个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①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一个标准之所以被称为是法律规范,就在于授予人们一定的权力,告诉人们怎样的主张和行为是正确的、合理的、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或者给人们认定某种义务,指示人们怎样的行为是应为的、必为的和禁为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由国家权力强制执行或予以取缔。 ②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关键要素。某一社会关系之所以是法律关系,就在于它是依法形成或法律机关确认的、以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③至于法律责任则是由于侵犯法律权利或违反法律义务而引起的、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并归结于法律关系主体的、带有直接强制性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招致的第二性义务。 (2)权利和一去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和总章程的宪法,它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实际上就是确认和规定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集团、民族等社会基本力量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力和义务,并以此为基础,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职权和职责。 ②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在组织实施国家职能中所拥有的权利(权力、职权)和义务(职责),以及在政府与公民、法人等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③民法调整平等关系主体之间有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解决因侵权或违约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纠纷的准则。 ④经济法调整着国家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国家与经济组织之间、经济组织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⑤刑法规定何种行为是极端的、超越社会容忍极限的侵害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应采取的取缔和惩罚措施,以此敦促或强制罪犯履行法定义务,以保护人们的法定权利。 ⑥诉讼法规定着诉讼过程中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⑦国际法也是以权力和义务为构成要素的。不过它是通过条约和协定、惯例等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⑧其他法律部门也都是确定人们在某种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权利和义务通贯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①任何国家的立法,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实际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条件,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②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的活动中,依靠国家权力。落实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过程。

2013法律法规复习题2

2013法律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方可上岗作业。 2、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可分为和。 3、法律的内容反映的是或的意志。 4、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还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要求。 5、狭义的法律是指我国及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刑罚只适用于实施的行为的犯罪分子。 7、通常所指的煤矿三大规程是指《煤矿安全规程》、 、。 8、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二、选择题 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2.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3.( )是由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局等)以及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4.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规章 5.法的内容反映的是( )的意志。 A.统治阶级 B.政党 C.全体社会成员 6.行政处分的对象只能是( )。 A.单位 B.个人 C.部门 7.刑事违法行为属于( )行为。 A.犯罪 B.违约 C.违纪 8.《安全生产法》是( )制定的。 A.国家安监总局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是( )制定的。 A.国家安监总局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10.对因人为原因造成的( ),必须依法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以示警戒。 A.非责任事故 B.自然灾害 C.责任事故 11.管生产必须管( )、谁主管谁负责,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A.安全 B.事故 C.经营 1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所约束的对象是( )。 A.管理人员 B.主要负责人 C.所有从业人员13.在生产活动中,为消除能导致人身伤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集体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集体合同的内容 应当包括 篇一:继续教育答案4 收藏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分) ? A.十五日 ? b.一个月 收藏 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支付报酬。(2分) ? 篇二:劳动法多选题 劳动法多选题:

1.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为()。 A.公约需被会员国批准 b.公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c.建议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D.建议书需被会员国批准 正确答案为:Ac 2.初期劳动法的特点是()。 A.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 b.适用范围很小 c.有较多的监督条款、责任条款 D.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e.适用范围较广 正确答案为:AbD 3.区分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并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因素有()。 A.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b.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c.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 D.这些关系不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e.这些关系与劳动关系有逻辑关系 正确答案为:Abc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b.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D.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有统一的经济利益 正确答案为:Abc 5.劳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 A.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查 b.劳动管理机构的设置 c.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 D.劳动管理机构的职权 正确答案为:bD 6.以下哪些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A.社会救济 b.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 c.军人优抚 D.劳动争议 正确答案为:Abc 7.在我国,《劳动法》和《工会法》均确认了()制度。 A.集体罢工b.集体合同 c.失业保险D.集体协商正确答案为:bD 8.由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

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法律规定

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证人、被害人有如 下权利义务: 一、权利 (一)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二)对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三)对于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 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四)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五)被害人有权核对询问笔录。被害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 如果记载有遗漏或差错,被害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被害人有权自行书写陈述。(六)对被害人的报案,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被害人如果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七)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中,有权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八)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义务 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作出陈述,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犯应负法律责任。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证人有如下权利和 义务: 、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询问

二、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对公安机关调查人员的询问应如实回答。作伪证、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隐匿犯罪证据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有权核对询问笔录。证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差错,证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证人有权自行书写亲笔证词。 四、对公安机关调查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五、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保障其人身安全。。 违法嫌疑人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期间以及作出行政处罚后,违法嫌疑人有如下权利和义务: 权利 一、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二、对于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三、对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鉴定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是本案的证人、鉴定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

注安--法规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规范一般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它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要素构成。假定: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处理: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制裁: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 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更不是超阶级的共同意志。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1.意志内容的一般性2.意志内容的客观性3.意志内容的统一性 法的效力(1)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法律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于外国人,外国人侨居法院地国,也不适用该国法律。(2)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法律规范在该国主权控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3)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即凡居住在一国领土内者,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法的特征: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2.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畴。 实体法和程序法:这是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而对法的分类。 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这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所作的分类。 特殊法和一般法(普通法):这是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有法可依是确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切实保证。 第二节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是人类文明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实质性要素,它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明演化进取的不可少的力量。在历史上,人类对权利的探求也可谓是一个艰苦而富有成效的过程,在这种艰苦的探寻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三位启蒙思想家,即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对人类认识自己的权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上述几位启蒙思想家关于权利论述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启蒙思想家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自然权利也是需要国家权利支持的。诚然,在权利的问题上,它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权利与国家权力的问题,因为个人权利如果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撑和保障就无法实现,但是,国家权力在支撑和保障个人权利的过程中,又不能没有边界,不能没有任何限制,否则,国家权力又会对个人权利的践踏和侵犯。因此,这又需要对国家权力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对国家权力机关加以约束和限制如何进行呢?或者说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何为准呢?是仅以现行的法律规定(实在法)为准呢?还是在除了实在法的规定之外另有其它的东西呢?这里就涉及到实在法与应然法的问题了。具体说,涉及到“法定权利”和“应有权利”的问题了。法定权利来源于国家权力,没有国家的授权一切合理的要求都不会成为权利,它说明了权利的尺度,是为主体从强化法律的实效方面实现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应有权利是来源于人的道德性质,国家权力的授权只是对这种基于道德性质合理要求的一种认可而矣,它说明了权利的性质,是社会主体评价法定权利的依据。因此,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便会得出法的本位的不同结论。义务本位法是以实在法对考察基点,而权利本位法是以应然法为考察基点。在与国家权力关系问题上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关于“义务本位”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权利本位”,我们有必要对“义务本位”作简要的理解。张文显教授认为“义务本位法”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法中,并有其深刻的经济基础,政治背景和伦理支撑。前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然经济的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皇帝握有无限的权力,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必定道德化或宗教化,重伦理轻法理,大量的道德规范或宗教规范被统治阶级的国家化为法律规范,道德原则和宗教信条亦被奉为法的精神。因此,在“义务本位”法的社会中,法的主要作用是社会控制,强调的是一种服从,臣民服从皇帝,奴隶服从奴隶主,农民服从地主,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少数人享有特权,而大多数只享有少部分权利,甚至根本无权。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平等、不自由是其显著的特征,法律也根本不以平等、自由、民主等作为其价值取向,而仅仅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是一种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所以,这样的法律当然是以人的义务为其首要任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宣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种以“义务为本位”的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而寿终正寝。 关于“权利本位”的理解 “权利本位”是“法以(应当以)权利为其起点、轴心或重点”的简明说法。在整个社会中,社会成员皆为权利主体,都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在权利和义务

广告法规与管理课后简答题

简答题 1法的基本特征 由国家专门机关按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以权利和义务为基 本内容。 2、法的渊源 ①概念: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②种类: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3、法的一般分类 ①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⑤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4、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①义务不一定有法律责任,只有法律规定强制性义务由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应当承 担但法律规定的责任,即后果。 ②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性,而一般法律规定任意性非强制性义务则不具有惩罚性。 ③法律责任是派生的义务,而一般的法律义务是原始义务,只有当原始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的义务的产生。 ④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且具有时限性,而义务不具有此类特点。 5、商业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介绍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介绍,也可以是间接介绍。“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他非商业广告的 本质特征。 ②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广告宣传必须有媒介载体或一定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现场演示等。 ③商业广告是有偿的,广告的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6、广告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广告内容应但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7、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某种事实的信息,而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某种商品或 服务 ②费用流向不同:广告是广告主支付费用,新闻是大众媒介向作者支付稿酬。新闻是无偿的。广告是有偿的。 ③时间要求不同:广告是无时间限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④制作方式及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广告是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广告发布者发布,均应承 担相应责任,新闻是有作者采写,编辑部发表,文责自负。 ⑤表现方式不同:广告是可以创意和艺术加工,新闻是客观陈述,不可创意和艺术加工。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的内涵及我国法律的本质,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二、教学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三、教学过程 (一) 法律的定义、特征 1、小尝试 请一位同学用圆规画一个圆,请另一位同学只用笔画一个圆。 教师问:哪一个圆更标准、更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 通过学生的尝试和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用标准的圆规才能把圆画的更标准、更圆。 教师过度:从小游戏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也是离不开规矩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规矩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规范呢?请同学们细心寻找。 2、生活搜集 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师在各小组倾听指导,帮助学生找全各种类型的行为规范。 预测: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有:法律、法规,道德,宗教教规,民俗村规,团体章程、党纪,等。 3、比较分析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比较以下几种行为规范的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法律的特征: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法理学定义是增强公民权利义务意识的思想起点和认识基础。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要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法律定义。 4、议一议:我的生活与法律有关系吗? 1)、知识拓展—公民权利大搜索 通过以下法律规定,你发现了什么? 第34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41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通过以上法律条文,我们可以发现,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义务。 2)、让学生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来寻找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规定我们应尽的义务。

2017年自考《广告法规与管理》简答题专项练习题

2017年自考《广告法规与管理》简答题专项练习题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为帮助考生们掌握相关知识考点,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广告法规与管理》简答题专项练习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1、法的基本特征 由国家专门机关按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 2、法的渊源 ①概念: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②种类: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3、法的一般分类 ①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⑤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4、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①义务不一定有法律责任,只有法律规定强制性义务由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应当承担但法律规定的责任,即后果。 ②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性,而一般法律规定任意性非强制性义务则不具有惩罚性。 ③法律责任是派生的义务,而一般的法律义务是原始义务,只有当原始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的义务的产生。 ④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且具有时限性,而义务不具有此类特点。 5、商业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介绍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介绍,也可以是间接介绍。“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他非商 业广告的本质特征。 ②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广告宣传 必须有媒介载体或一定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现场演示等。 ③商业广告是有偿的,广告的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品经营者或 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6、广告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广告内容应但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 权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7、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某种事实的信息,而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某 种商品或服务 ②费用流向不同:广告是广告主支付费用,新闻是大众媒介向作者支付稿酬。新闻 是无偿的。广告是有偿的。 ③时间要求不同:广告是无时间限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④制作方式及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广告是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广告发布者发布,均应承担相应责任,新闻是有作者采写,编辑部发表,文责自负。 ⑤表现方式不同:广告是可以创意和艺术加工,新闻是客观陈述,不可创意和艺术 加工。 8、如何理解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 《广告法》第十九条规定:“ 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9、广告合同主要条款 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法定举证义务和审查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其他约定或特别约定 10、广告行政审查的范围

《广告法规与管理》课后简答题

简答题 1、法的基本特征 由国家专门机关按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 2、法的渊源 ①概念: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②种类: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3、法的一般分类 ①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⑤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4、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①义务不一定有法律责任,只有法律规定强制性义务由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应当承担但法律规定的责任,即后果。 ②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性,而一般法律规定任意性非强制性义务则不具有惩罚性。 ③法律责任是派生的义务,而一般的法律义务是原始义务,只有当原始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的义务的产生。 ④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且具有时限性,而义务不具有此类特点。 5、商业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介绍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介绍,也可以是间接介绍。“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他非商业广告的本质特征。 ②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广告宣传必须有媒介载体或一定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现场演示等。 ③商业广告是有偿的,广告的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6、广告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广告内容应但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7、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某种事实的信息,而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某种商品或服务 ②费用流向不同:广告是广告主支付费用,新闻是大众媒介向作者支付稿酬。新闻是无偿的。广告是有偿的。 ③时间要求不同:广告是无时间限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④制作方式及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广告是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广告发布者发布,均应承担相应责任,新闻是有作者采写,编辑部发表,文责自负。 ⑤表现方式不同:广告是可以创意和艺术加工,新闻是客观陈述,不可创意和艺术加工。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初二政治导学案 学科:思想品德课题:第七课第一框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课型:新授教具:教参主备人:杨子峰授课人:杨子峰时间:第14周总课时数:22 --------------------------------------------------------------------- 一感知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 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解我国法律规定 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 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有效预习 【认真阅读一遍教材找到本课知识点并在书上划出: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最棒!快速浏览课文,提取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你是怎么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三点拨互动 (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说一说你知道我国的那些法律? 阅读课本83页法律的定义。 议一议法律的定义中,包含了法律的那三个特征? 阅读相关链接

想一想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阅读胡长清案例及后面的图片。 议一议它们分别反映了法律的那个特征? 阅读课本85页所列法律条文及课本正文。 说一说法律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法律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一段。 议一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注意不要将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混了)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二段。 议一议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注意不要将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混了) (三)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议一议你是怎么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体味领悟 马克思的名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阅读课本88页正文。 总结一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一一举例说明之。

最新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题库

新增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序号法律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现状符合性备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2011.12.31 全文适用 我公司在员工职业病防止遵循坚 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国 家规定出发,公司建立了相关的职业病 卫生制度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设有专 人对其进行负责。目前我公司的生产工 艺为处于国家先进的生产工艺前列,有 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各类设施装备均不会对职员造成职业 病。入职时,告知职工工作中可能存在 的职业病风险,并对职业病风险进行详 细的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公司为相 关职员依法配备了能显著降低职业病 风险的劳动保护产品,并且建立了一人 一档案的职业卫生档案进行职业病监 督。每年定期在有资质的医院进行职业 病体检。 符合 2 危险化学品经营 许可证管理办法 2012.9.1 全文适用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具备与本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活 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经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 符合

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其他从业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经安全生产教育和专门技术培训合格;公司建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公司设立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的,其储存设施建立在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用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专门区域内;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大专以上学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2011/5/1 133、134、135、136、137、139条 我司严格遵循刑法所规定的内容, 严禁且目前不存在违反交通法律而导 致重大伤亡的案例,在生产、运输、存 放过程中严格按照安监局所规定,厂区 安全设施均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厂区内 主要建筑均有备案且通过相关竣工验 收。尚无危险建筑和相关的伤亡事故。 公司常年配备专业人员对厂区安全设 施进行维护和监督,对厂区内的隐患进 行了及时的提出和整改。 符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防法 2009/5/1 全本 我公司建筑设计均按照国家消防 标准请有资质的设计公司设计,并通过 本市消防大队消防安全验收。我公司配 备有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 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行每日防火巡 符合

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我们在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我们大学生应培养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最后,应培养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 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 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 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

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公民义务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称为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大致可分为三类:1、是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如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2、是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3、是公民对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义务,如父母教育抚育未成年子女与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1、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情况出现。2、司法机关对公民适用法律时,一律平等对待。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1、某一内容是自己的权利或义务,相对来说,就是他人的义务或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2、某一内容只是义务,不是权利,但公民可以从履行义务中受益。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公民可以从自己履行义务中尽情享受国家税收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国家就会更加富强,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就越有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也就是说,公民为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创造条件;国家使公民享受履行

能源法律法规 考试试题及答案(重点考试内容)

能源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重点考试内容) 1、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能源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家办能源,政企不分。 2、198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矿产资源法》成为我国当时法俸位阶最高的与能源相关的法律 3、《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成为中国20 世纪90 年代能源立法的重大突破:提升了能源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4、《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使环境保护成为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必须要认真严肃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5、2008 年国务院成立国家能源局,这标志着我国的能源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能源管理体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国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6、《可再生能源法》,该法于2010 年4 月1 日起实施。该法增加对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出统筹规划的规定,并确立了全额保障性收购性制度,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7、2010 年6 月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 -4 -1起实施。 8、制定颁布《可再生能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9、我国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大体分为以下两大类:纵向结构-8条、横向结构-6条 纵向结构:即按照法律渊源即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进行划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8 个层面:(1)宪法中的能源条款;(2)能源法律(包括能源基本法和专门能源法律);(3)能源行政法规;(4)能源行政性规章;(5)地方能源法规和地方能源行政性规章;(6)能源标准(特别是作为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标准);(7)相关法规(《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中的有关能源管理的条款;(8)国际能源条约。 横向结构:即按照能源类别的管理对象和综合性管理进行划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1)煤炭法子系统;(2)石油天然气法子系统;(3)电力法子系统;(4)原子能法子系统;(5)可再生能源法子系统;(6)节约能源法子系统 10 等30 多部相关法律 10、《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根本上确立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旋框架体系 11、能源标准有两项划分标准? 1)按制定的级别和实施的行业范围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按执行力度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2、我国现行的能源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9条 (1)宪法、(2)能源法律、(3)能源法规、(4)能源行政规章、(5)地方性能源法规和地方性能源规章、(6)相关法律中的能源条款、(7)能源标准、(8)国际能源条约、(9)能源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13、现行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能源法律法规体系结构不健全 2)能源法律法规内容的滞后性和缺失性 3)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整体协调性比较差 14、加快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1)、法制统一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以民为本原则4)、体制创新原则5)、符合国情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讲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 一、平等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内涵是,凡我国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犯罪行为也都同样地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包括生存权和自由权。 (一)人身自由权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

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二)人格尊严 宪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三)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 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两方面: (一)政治权利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案

平定县“八学四环”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鲁)导学案 导学案编号主备教师学校城中 授课人姓名授课学校(班级)145 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依法正确行 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2.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 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规范的内涵,理解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 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说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问题导读、设疑解难(导学、自学) 导课,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 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 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 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 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

“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1、导学问题(教师设计)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并简要说出做题依据。 ⑴法律的三大特征是: ⑵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⑶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等。 ⑷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而我国是()国家,所以我国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和利益。 ⑸下列不属于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的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利 C、受教育权 D、民事权利 ⑹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简述) ⑺公民享有()和()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的规定。 ⑻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设计) ( 1)法律特殊性?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法律,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 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是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体 现。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含义即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法律的含义即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 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的本质。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ppt)展示和黑板板书。 教学过程: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比赛: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圆,一位用圆规,另一位则不用什么工具,比比谁画得好。并让同学谈谈这个活动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个小比赛得出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这个道理,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所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板书标题。 二、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的含义 七嘴八舌:让同学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规范。 教师总结并播放视频:《小悦悦》事件,让同学们想想: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教师:视频看完了,我们来比较一下,大家想想:视频中第一名肇事司机最终的下场是什么?那么执行逮捕他是哪个国家机关?他将面临什么?那么事件中的十六位见死不救的路人有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他们受到了他人的指责和讨伐。那么第十六位路人每天接到很多指责和谩骂的电话与短信,为什么?那么这些谩骂的人的行为道德吗?不道德那么违法吗?事后据报道,前两名路人公开向小悦悦父母道歉,第一名路人向警方提供了第一名肇事司机的车牌号协助警方抓住了肇事司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 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和引导来说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结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