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设计性试验

物理设计性试验
物理设计性试验

设计性试验

实验题目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年级08级

专业物理学

学生姓名杨超

学号080701110288

理学院

实验时间:2012 年4 月 21 日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

2.用理查逊直线法测定钨丝的电子逸出电位

实验原理:

10pa以下)的电子管中,一个

在高真空(4-

由被测金属丝做成的阴极K,通过电流

I加热,在

f

阳极上加上正电压时,在连接在这两个电极的外电

I通过,如图1所示,这种现象称为

路中将有电流

a

热电子发射。通过对电子发射规律的研究,可以测

定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一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

图1

1.电子的逸出功、逸出电位

根据固体物理中金属电子理论,金属中的传导电子能量的分布是按费米-

狄拉克分布,即 : 121233]1)[(exp()2(4f -+-==kT

E E E m h dE dN E f π)((1) 式中,h 是普朗克常量;f E 是费米能级;k 是波尔兹曼常数;m 为电子质量;T 为热力学温度。

在绝对零度(T=0K )时能量分布如图2中实线(1)所示。此时,能量大的电子数比能量小的电子数多,,电子具

有最大动能f E 。当温度升高(T>0K )时,

电子能量分布曲线如图2中虚线所示。

其中能量较大的少数电子具有比f E 较高的

能量,且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数随能量的

增加而指数递减。

图2

在通常温度下,由于金属表卖弄存在一个厚度约为m 1010-左右的电子-正点火的偶电层,它的电场阻碍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也就是说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之间存在一个势垫b E 。因此,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至少必须具有b E 的能量。从图2可见,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至少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0E ,即必须克服偶电层的阻力作功: ?e E E E =-=f b 0 (2),0E 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所需要给予的能量。? 则称为电子的逸出电位,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电子逸出功。可以用各种方式为金属表面的电子提供能量,加热就是其中一种。当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有图2的虚线所示的电子分布可知,有一部分电子的动能可以超过势垒高度,从就能数中逸出,形成热电子发射。

1.热电子发射公式

根据费米-狄拉克能量分布公式(1),可以到处热电子发射的理查逊-杜希曼公式:)exp(2kT

e AST I ?-=(3),式中I 是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单位为A ;A 是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单位为22--?k Am ;S 是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单位是2m ;T 是发射热电子的阴极的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

k=1.38123-10-??K J ,称为波尔兹曼常数。

原则上只要测定I 、S 、A 和T ,就可以根据式(3)计算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e ,但因A 和S 这两个量是难以直接测定的。因此用下述方法可以避开A 和S 的测量。

2.测量方法

将式3变换可得:T

AS kT e AS T I g

11004.5lg 30.2lg l 32??-=-=??(4),由式子可知,2T lg I 和T 1成线性关系,若以2T lg I 为纵坐标、以T 1为横坐标作图,从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电子的逸出功?e 。

3.从加速电场外延求零场电流

为了维持阴极发射的热电子能连续不断的飞向阳极,必须在阴极和阳极间外加一个加速电场a E ,然而由于a E 的存在会使阴极表面的势垒b E 降低,因而逸出功减小,发射电流增大,这一现象称为肖脱基效应。可以证明,在阴极表面加

速电场a E 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电流a I 与a E 有如下关系:)439.0exp(T

E I I a a =(5),式中I 为加速电场a E =0时的发射电流,对式(5)取对数,得:a a E T I I 30.2439

.0lg lg +=(6),如果把阴极和阳极做成共轴圆柱形,并忽略接触电位差和其他影响,则加速电场可表示为:12

1a

a ln r r r U E =(7),式中1r 和2r 分别为阴

极和阳极的半径,a U 为阳极电压。将式(7)带入(6)得a a U r r T I gI 12

1ln r 130.2439

.0lg l += (8)

。由式可见,对于一定尺寸的二极管,当阴极的温度T 一定时,a I lg 和a U 成线性关系,如果以a I lg 为纵坐标,以a U 为横坐标作图,如图3所示,这些直线的延长线与纵坐标的焦点为I lg ,由此即可求出在一定温度下驾驶电场为零时的发射电流I 。

4.温度的测量

从热电子发射式(3)中可以看出,等死温度

T 对发射电流I

的影响很大,因此,准确测量温度对

于减小逸出功?e 的测量误差十分重要,灯丝温度可

用光学高温计进行测量。测量电子逸出功的过程是:

首先由灯丝电流值表查得灯丝温度T 值后,由一定

的阳极电压A U 测得阳极电流a I ,然后根据式(8)

a I lg -a U 作图线,用外延法由a I lg -a U 图线球的

零场电流,最后根据式(4)作T

T 11lg 2-图线,有直线 斜率求出逸出功?e 。 图3 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装置,并连接好线路,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

(2)取理想二极管灯丝电流,从0.55-0.75每间隔0.05A 进行一次测量,对应每一灯丝电流,在阳极上加上16,25,36,49,64,...,121v 诸电压,各测出一组阳极电流a I 。

(3)根据得到的数据,作出a I lg -a U 曲线,求出截距gI l ,即可得到在不同的阴极摁倒是的零场热电子发射电流I 。

(4)作出T

T 11lg 2-图线,从直线斜率求出逸出功率。 实验仪器

1.THQYC-1型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

2.理想二级管

实验电路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导读:本文是关于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一、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1996年上海高考第四(5)题要求测定陶瓷管上均匀电阻膜的厚度,就属于设计型实验.但由于题目给出了全部实验器材和所有相关量,使实验定位在电阻或电阻率的测定上,又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只属于局部设计型实验.无论命题者出于何种考虑,设计型实验毕竟半遮半掩地出现了,这多少给教学工作者提了个醒. 1.从小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其成功的改革将为全国高考提供可能的改革方向,甚至一些新颖的题型和情境,都可能为全国高考所借鉴.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就是从1995年上海高考第一(5)题脱胎而来的.无疑上海高考关于实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也为实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2.从大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曾严厉指出:“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应该……”“必须……”;我们的考试题目常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最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这样培养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学生,步入社会是好职员,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工作常常:“完成”的相当漂亮,但思想僵化,毫无创见.这正是我们的悲哀!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选拔模式,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涩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自豪! 思想不活跃,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的限制;思想僵化,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的余地.实验设计的教学,正是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授以实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自己会怎么做.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FB716-Ⅱ型物理设计性(传感器) 实验装置) 实 验 指 导 书 杭州精科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产品简介 (02) 第二、实验项目内容 (04) 实验一、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04) 实验二、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06) 实验三、移相器实验 (08) 实验四、相敏检波器实验 (10) 实验五、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 (12) 实验六、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幅测量 (14) 实验七、交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 (14) 实验八、霍尔式传感的直流激励静态位移特性 (16) 实验九、霍尔式传感的应用——电子秤 (17) 实验十、霍尔片传感的交流激励静态位移特性 (17) 实验十一、霍尔式传感的应用研究—振幅测量 (18) 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 (19) 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互感式)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20) 实验十四、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 (21) 实验十五、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研究—振幅测量 (22) 实验十六、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电子秤 (23) 实验十七、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 (24) 实验十八、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动态位移性能 (25) 实验十九、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26) 实验二十、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27) 实验二十一、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28) 实验二十二、差动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29) 实验二十三、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实验 (30) 实验二十四、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32) 实验二十五、湿敏电阻(RH)实验 (34) 实验二十六、热释电人体接近实验 (34) 实验二十七、光电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36) 第三、结构安装图片和说明 (37) 第一、产品简介 一、FB716-II型物理设计性(传感器)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所述5个部分组成: 1.传感器实验台部分:装有双平行振动梁(包括应变片上下各2片、梁自由端的磁钢)、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教师想尽一切办

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

普通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简单显微镜的设计 班级:物理学2011级(2)班 学号:2011433175 姓名:唐洁 指导教师:陈广萍 凯里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 年3月

简单显微镜的设计 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及放大原理,以及视觉放大率等概念; 2. 学会按一定的原理自行组装仪器的技能及调节光路的方法; 3. 学会测量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 4. 简单显微镜的放大率为31.8; 5. 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 ,即光学间隔为1 6.6cm 。 序 言 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且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因此,了解并 掌握它的构造原理和调整方法,了解并掌握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 深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有助于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一、实验原理 (一)、光学仪器的视觉放大率 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目标,它们的作用都是 将被观测的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显然,同一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与 物体离人眼的距离有关。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处相距为 0.05~0.07mm 的两点。此时,这两点对人眼所张的视角约为/1,称为最小分辨角。当 微小物体(或远处物体)对人眼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人眼将无法分辨,因而 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来增大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这是 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它们的放大能力可用视觉放大率Γ表示,其定义为 w w tan tan / =Γ (1) 式中,w 为明视距离处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w 为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在明视距离 处的成像对眼睛所张的视角。 (二)、显微镜及其视觉放大率 最简单的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 长。它的光路如图所示,图中的o L 为物镜(焦点在o F 和/o F ),其焦距为o f ;e L 为目镜, 其焦距为e f 。将长度为1y 的被观测物AB 放在o L 的焦距外且接近焦点o F 处,物体通过 物镜成一放大的倒立实像//B A (其长度为2y )。此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放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初中物理:设计性实验题(答案)

1.如图所示是教材上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ab 是一段粗铜导线,通过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请你回想你们当时在做这个实验时的情境,并参照下表示例,再写出其中两次实验操作及相应的实验现象: 竖直上下移动ab ,指针不发生偏转;左右移动ab ,指针发生偏转;左右加快移动ab ,指针偏转幅度变大;换用磁性较大的磁铁,以同样速度左右移动ab ,指针偏角更大;ab 不动,左右移动磁铁,指针偏转;ab 移动方向不同,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2.某同学阻在练习电路连接的实验中,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了实物。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 1比L 2亮一些。他猜想:灯泡L 1靠近电池的正极,通过的电 流比灯泡L 2中的大一些。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方案: (所需仪器不限)。灯泡L 1比L 2亮的原因是: 。 实验方案: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A 、B 、C 三点,闭合开关,测量出A 、B 、C 三点的电流,比较其大小(或:将两只灯泡的位置调换后,闭合开关,观察两只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原因:由于串联,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相等,根据P=I 2R 可知,电阻大的灯泡,实际功率大, 灯泡就亮一些(本题有其它相近表述均可得分)。 3.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2)选用的器材; (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方案一】 (1)光的折射(2)玻璃杯、铅笔、水(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插入水中,从玻璃杯上方看,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从玻璃杯侧面看,水中的铅笔部分发成侧移。 【方案二】 (1)凸透镜(柱镜)成像(2)玻璃杯、铅笔、水(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放到玻璃杯后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设计性物理实验-黑盒子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 设计性基础物理实验报告班级:11051401 姓名:日期:2016.05.06 黑盒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示波器对黑盒子中电学元件进行判别及估算; 2、培养设计检测步骤和综合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名称、型号及参数) TDS1001B波形输出器示波器电阻箱电容箱导线黑盒子 三、实验原理 黑盒子里的元件可能是干电池、定值电阻、电容器、半导体二极管、电感器等,各元件链接在接线端,元件之间可能是并联、串联。使用如下电路图: 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电压输入;R0取适当值;CH1测量取样电阻箱两端电压;CH2检测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虚线框内的i\j表示黑盒子面板上的接线柱,实验观测中i端对应信号发生器输出正端。 假设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为A0、频率为f,各元件检测判断过程如下: 1.电阻元件 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正弦波,幅度A< A0,若f变化A不变。 2.电容 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正弦波,幅度A< A0,若f变化A也变化,且f和A同变

化。 3.电感 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正弦波,幅度A< A0,若f变化A也变化,且f和A变化不同步。 4.二极管 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半波,并可由脉冲向上还是向下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 5.电池 先用示波器判断有无电池,此时示波器为直流。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黑盒子1 黑盒子1有四个接线柱,每两个接线柱之间最多连接一个元件,盒内三个元件可能是电池、电阻、电容、电感或半导体二极管。 按一定顺序连接各个接线柱,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发生器和取样电阻箱两端电压,记录示波器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观察记录A的变化。 黑盒子2 黑盒子2内含有三个电磁学元件,组成三角形连接方式。接线柱1、2之间为X,接线柱2、3之间为Y,接线柱1、3直接为Z。 按照与黑盒子1相同的方法确定各个接线柱之间的电磁学元件,之后测量三个电磁学元件的数值。 将黑盒子内电阻与取样电阻串联可以测得黑盒子内电阻的数值;将黑盒子内电容与取样电容并联可以测得电感、电容的数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列表记录数据并写出主要处理过程) 黑盒子1 将测量接线柱1、2,调节示波器测量方式为直流,此时无现象,说明黑盒子内无电池。 调解示波器测量方式为交流,测量接线柱两端:(显示均为正弦波) 1、2 CH2显示在1.68V左右,CH1显示在1.12V左右,高频低频下状态相同。 1、3

创新物理小实验的设计思想

初中创新物理小实验的设计思想 镇江市江滨中学物理组物理组 一、物理实验设计要具有挑战性:挑战性不仅表现在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案例一:引言:奇妙的物理世界 实验设计:气流的变化。怎样把燃烧的蜡烛火焰吹灭? 推荐理由:一般来说物体能挡住气流。但是,物体的形状对气流是有影响的。当在燃烧的蜡烛前面放一个方形的物体可以挡住气流、而换一个圆形的物体把蜡烛吹灭的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惊奇是一种学习物理的享受。 案例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实验设计:压缩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推荐理由: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学生一般只知道结论,没有体验。我用打气筒有气嘴一端叫学生用手堵住,老师快速打气,这时气体的温度可能有上百摄氏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感觉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将温度计放在气嘴上用多媒体投影到光屏上,温度计的度数随打气而上升。

案例三: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实验设计:探究:一个鸡蛋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推荐理由:大家都知道:鸡蛋碰石头。可是,一个鸡蛋能承受20千克力左右,学生不一定能想到。当一个人站在四只鸡蛋上,鸡蛋没有碎;而鸡蛋轻轻一敲就碎时,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是有帮助的。 二、物理实验设计结果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指物理的道理和自然之美 案例一: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实验设计:为什么纸不能燃烧?用二个餐巾纸团沾上酒精燃烧后,一个纸团烧成灰烬、另一个纸团酒精燃烧完后餐巾纸却完好无损。(这个餐巾纸团是用水浸润过的) 推荐理由: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日常生活很常见。但是,“神5飞船”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是一团火球、而里面的人却安然无恙,学生是知道其中道理的,但是学生没有直接的体验。当学生看到一个纸团是烧成灰烬、而另一个纸团却完好无损时,学生的感受只有二个字-----惊讶! 案例二:比热容概念的教学 实验设计:等质量的铅和水加热后,体验温度的变化。 推荐理由:比热容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不能理解物质有一种性质------热的容量。当等质量的铅块和水加热几分钟以后,水可以用手摸一摸,感受温度的变化;而铅块却不能用手摸,这时铅块的温度可以点燃火柴。强烈的对比必然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三、物理实验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师生融为一体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一: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未知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金钥匙。 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二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 验 --电位差计测金属丝电 阻率 姓名:马野 班级:土木0944 学号: 0905411418 指导教师:曹艳玲 实验地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2掌握电位差的工作原理—补偿原理。 3能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和电阻率的测定。 4学习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验原理】 利用电位差计,通过补偿原理,来测定未知电阻和已知电阻两端的 电压,利用分压原理,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利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测出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直径,通过电阻率公式即可计算出电阻率。 补偿原理 在图1的电路中,设E 0是电动势可调的标准电源,Ex 是待测电池的电动势(或待测电压Ux ),它们的正负极相对并接,在回路串联上一只检流计G ,用来检测回路中有无电流通过。设E 0的内阻为r 0;Ex 的内阻为 rx 。根据欧姆定律,回路的总电流为: 电位差原理 如果我们调节E 0使E 0和Ex 相等,由(1)式可知,此时I =0,回路无电流通过,即检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此时称电路的电位达到补偿。在电位补 R R r r E E I g x x +++-= 00 图1 补偿原理 x

偿的情况下,若已知E 0的大小,就可确定Ex 的大小。这种测定电动势或电压的方法就叫做补偿法。 显然,用补偿法测定Ex ,必须要求E 0可调,而且E 0的最大值E 0max >Ex ,此外E 0还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又能准确读数。在电位差计中,E 0是用一个稳定性好的电池(E )加上精密电阻接成的分压器来代替的,如图2所示。 图2中,由电源E 、限流电阻R 1以及均匀电阻丝RAD 构成的回路叫做工作回路。由它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I 0,并在电阻RAD 上产生均匀的电压降。改变B 、C 之间的距离,可以从中引出大小连续变化的电压来,起到了与E 0相似的作用。为了能够准确读出该电压的读数,使用一个标准电池进行校准。换接开关K 倒向“1”端,接入标准电池E S ,由E S 、限流电阻R 2、检流计G 和RBC 构成的回路称为校准回路。把B 、C 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如图中的位置),设RBC =R S ,调节R 1(即调节I 0),总可以使校准回路的电流为零,即R S 上的电压降与E S 之间的电位差为零,达到补偿。 图2 电位差计原理图 x

(物理实验)简单易学的55个科学小实验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摩擦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 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 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 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 1) 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 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 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 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 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 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 但实验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 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 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 1) 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 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 又可以

最新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 实验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FB716-Ⅱ型物理设计性(传感 器)实验装置) 实 验 指 导 书 杭州精科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产品简介 (02) 第二、实验项目内容 (04) 实验一、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04) 实验二、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06) 实验三、移相器实验 (08) 实验四、相敏检波器实验 (10) 实验五、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 (12) 实验六、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幅测量 (14) 实验七、交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 (14) 实验八、霍尔式传感的直流激励静态位移特性 (16)

实验九、霍尔式传感的应用——电子秤 (17) 实验十、霍尔片传感的交流激励静态位移特性 (17) 实验十一、霍尔式传感的应用研究—振幅测量 (18) 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 (19) 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互感式)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20) 实验十四、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 (21) 实验十五、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研究—振幅测量 (22) 实验十六、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电子秤 (23) 实验十七、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 (24) 实验十八、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动态位移性能 (25) 实验十九、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26)

实验二十、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27) 实验二十一、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28) 实验二十二、差动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29) 实验二十三、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实验 (30) 实验二十四、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32) 实验二十五、湿敏电阻(RH)实验 (34) 实验二十六、热释电人体接近实验 (34) 实验二十七、光电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36) 第三、结构安装图片和说明 (37) 第一、产品简介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案例一】“漫反射”的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白纸、平面镜、手电筒、胶水等 演示过程: 师:(教师先把小平面镜贴到白纸上,在把白纸和平面镜一起贴到黑板中央,小平面镜在外)如果我用手电来照射小平面镜和白纸,这两个哪个看起来更亮一些呢? 生1:小平面镜更亮。 生2:白纸更亮。 学生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师:下面我开始照射,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教师在前面,从一个侧面用手电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不同位置的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不一样,同学们疑惑了。) 师: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平面镜更亮,有的同学观察到白纸更亮,到底哪个结果对呢?我建议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位置再来看一下。 (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 同学们交换位置后,看到和原来不同的现象。这下学生更疑惑了。到底哪个结果正确呢?) 师:同学们这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在一些位置看着小平面镜更亮,在一些位置看着白纸更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师:这个问题我先不解释,同学可以阅读课本41页的“漫反射”部分,就能明白原因了。(人教版教材) 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哪个更亮的基本原理,既而把这个知识学习到位。 二、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主体,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同时,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实验步骤罗列给学生,或代替学生设计各种表格等。 【案例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的过程上,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主动承担教研组内的服务性工作。身受学校领导、同志的好评和同学们的欢迎。 二、教学方面 1、做到了精心备课。 一个学期以来,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与组内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研究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与组内同志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起落实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确定科学的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到了集众家教学之长处,克己之短处。非常明显的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 2、做到了认真上课 上好课是干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我非常重视上课这项工作。每节课都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以自己的行为扼制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上满40分钟课”的要求。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

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做到课开始,趣以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课堂上我注重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学生的天资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利用。同时,让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得以培养和锻炼。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部分学生真正充当了课堂上小先生的作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各方面水平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积极参加物理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地区的说课比赛,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对于我个人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工作做了许多,回顾起来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我去回味。有成功让我高兴的地方,也有失败让我痛心的地方。成功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发扬光大。失败的地方就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补充完善。以上,是我一个学期工作的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2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