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绪论

1 (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

(梁)锺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等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2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

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为明晰而且自觉的文体辨析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3萧统的《文选》是最早的文学总集。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风骨:

内容:有较充实的社会内容(社会离乱、人民疾苦;诗人建功立业的要求)

风格:意气骏爽,情志飞扬而又辞义遒劲有骨力的风格《文心》“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三曹—曹操好以乐府古诗写时事悲凉沉雄;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柔和婉转

曹植:第一个大量写作五言诗的诗人

“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王粲《七哀诗》《登楼赋》蔡琰《悲愤诗》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改叙事为抒情二、改语言古朴为辞藻华美三、讲求写作技巧,善用比兴手法。

“陈思最工起调。”沈德潜辞赋《洛神赋》“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

二、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哲学思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政治态度:无为

人生态度:阮咸刘伶玩世不恭,皇甫谧隐逸避世

阮、嵇认真执着。

A 嵇康:审美的人生态度,追求玄远自然,神思超绝;

B、阮籍:一生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可否之间,与官场若即若离。

文学内容:忧生惧祸;文学风格:曲折幽深

1、感慨人生的无常

《咏怀》其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3.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来源于庄子

《大人先生传》《清思赋》

《咏怀》之四十三:

4、入世思想《咏怀》三十九:

5、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和压抑

西晋文学

西晋文学:

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潘岳悼亡诗

“左思风力”咏史诗以史事抒怀《招隐诗》“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体制之情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文心》

东晋诗歌

(1)从永嘉起至东晋灭亡:“玄言诗”占统治地位

郭璞:游仙诗

“乃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诗品》孙绰许询:玄言诗“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刘琨:有建安之风“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陶渊明:与阮籍代表了“魏晋风度”的不同类型:同为执着人生,一为超然事外平淡冲和,在田园中找到人生安慰一为忧愤任气,无法解脱风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2)左思《三都赋》,但奠定其地位的是《咏史》,左思风力开创了咏史诗的写法。《咏史》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以及对士族的蔑视和抗争。(3)对两晋诗歌的评价: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诗歌:

南朝刘宋:谢灵运山水诗鲍照乐府诗

齐梁初:永明体沈约谢朓

梁末、陈:宫体诗萧纲萧绎

所谓宫体诗,内容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柔靡。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漫红纱。夫婿恒相伴,莫疑是倡家。

萧纲“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声律上对诗歌作出了约束。永明体的代表人有谢瑶较大谢(谢灵运)要婉转自然,脱离了玄学的三段式论调,写景更主观。

庾信

庾信的诗文便是南北融合的结晶,这位早年的“南朝才子”,晚年的“北朝羁臣”,他特有的才华与阅历使他能集南北之长,因而也只有他的成就可“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庾信的文学创作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现存不多,诗歌题材不外乎光景留连和声色歌舞,其诗多为奉和应制之作,擅长骈文。

后期创作多“乡关之思”。内容多为亡国之恨与羁旅之愁,和对人生忧患的沉重喟叹。《哀江南赋序》中“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二句,概括了他后期的诗歌主要的情感内容。这主要表现在《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杜甫:“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以反映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为主。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以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为主。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二、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宋)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清商曲辞中还有一类神弦歌,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原因:

1)、由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满足声色之欲:

《南齐书·萧惠基传》载:“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2)、统治者的提倡,其风流被于社会世俗,故艳俗之情愈炽,而此类民歌亦愈发达。

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2、南朝民歌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吴歌的产地多是长江流域商业发达之地,故其民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

3、吴声歌曲的内容:

1)对爱情的渴望,2)相思的痛苦,3)爱情的坚贞不渝,4)对负心男子的怨恨5)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西曲内容:

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三)、南朝民歌的特点:

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语言清新自然。

3、大量运用双关语。

四)、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抒情长诗《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沈德潜说此诗:“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

三、北朝民歌

一)、保存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二)、内容:

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富有地方色彩:

2、反映北方游牧生活:

3、描绘北方旅人艰苦生活《陇头歌辞》

4、表现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5、反映战争:“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隔谷歌》)

6、反映爱情与婚姻:

陶渊明:

一、家世与生平:家道中衰;三仕三隐;《归去来兮辞》

二、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性格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任真” “自然” 。《五柳先生传》

苏轼“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渊明为世人所推重的还有他的气节。自言“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乞食》《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归园田居》其三

思想则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

一方面执著人生,关怀世事;

另一方面在田园劳动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和归宿。

《饮酒》其二

《归园田居》其一对比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九

与阮籍分别代表了“魏晋风度”的不同类型:同为执着人生,一为超然事外平淡冲和;一为忧愤无端无法解脱。

三、诗歌内容与风格:

朱光潜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却以为,“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一类是“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诗,咏史咏怀诗,如《咏荆轲》《杂诗》其二。

五.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

“渊明诗,是其格高”(陈善)

袁枚“所谓诗人者,非必其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也。”

苏轼评陶诗是“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金代元好问评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隋唐五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诗歌成为各阶层的文化风尚,出现众多的名家和大量的诗歌精品;散文进入发展的新时代,中唐兴起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人传奇标志着古代小说创作到了成熟阶段;中晚唐出现新的文学样式——词;

通俗文学形式多样,十分活跃,如变文、俗讲、歌谣、话本、讲唱等等。

二、唐代文学繁盛的原因:

1、封建社会鼎盛期,开放的社会氛围和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最适合产生积极向上的浪漫的诗歌。“盛唐气象”(严羽)

2、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

统治者自制诗歌;科举取士中的行卷、温卷,进士科重诗赋3、社会文化思想比较开放活跃,有助于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儒、释、道三家并存、士人身上的侠气;文禁松弛

4、文人队伍成分变化:打破士族垄断,

庶族力量兴起

5、多种艺术门类的全面繁盛:音乐、歌舞、书法、绘画等与文学的互渗

6、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南北文风的融合

三、唐代文学的分期:

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发展时期。

初唐是唐文学繁荣的过渡时期,主要进行诗风的革新运动。

盛唐时期诗歌达到繁荣的顶峰,出现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更有李白、杜甫双峰并峙。中唐是唐代文学的又一高潮时期。出现两大文学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诗坛流派众多,

传奇创作达到成熟和鼎盛阶段。

晚唐文学有所衰落,但出现了李商隐、杜牧这两位杰出的诗人。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流行新的诗歌形式--词。温庭筠和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盛唐气象”:体现为一种富有青春气息和少年梦想的时代所体现出的天真浪漫和自信狂傲的风格。它是将情感发挥到极致,包含着大得意、大骄傲、大自信、大悲愤,跌宕起伏,大器包举。

六朝骈文

一、什么是骈文?

即骈俪文,也叫骈偶,四六;

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

要求句意排比、句法对仗、音韵对称;

以数典为工,以博雅见长

骈文的修辞形态及其文化意蕴:

1、对仗

体现出我们民族安稳平和心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普通中国人都知道“和为贵”这句话,它恰恰典型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即强调平衡、安稳、和谐。

2、声韵

骈文声韵主要表现在三点:(一)平仄对应关系,即要求出句节奏停顿位置上字与对句相应位置上的字,要平仄相对。

(二)粘接

每一联出句最末一字与下上一联对句最末一字要平仄相同。如:

物华天宝(仄),龙光射牛斗之墟(平);

人杰地灵(平),徐孺下陈蕃之榻(仄)。

(三)押韵

骈文并不都押韵,应用文字多不押韵,而抒情描写文字则多押韵。骈文押韵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规则。比较自由、随意。

3、用典

用典可以扩充文章的内在容量。

4、藻饰

色彩、形态、数量、摹状、铺排,表现了尚美的心态。

二、骈文的发展历程:

滥觞于汉魏形成于两晋盛行于南北朝

西晋繁缛陆机潘岳

东晋淡远王羲之陶渊明

南北朝极盛“文之正宗”

疏奏,家信,表,序论

刘勰《文心》

范晔《后汉书》传论

讲解丘迟《与陈伯之书》

三、骈文产生的原因:

民族传统美学心理:好对偶,整齐美

语言基础:多单音节词

时代特征:注重形式美

汉魏六朝赋

1含义:赋是在先秦楚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新兴文体,在文体特征上较接近今天的文学散文,要押韵,故有人称为带韵的散文。

然而古代散文的概念恰恰是与韵文相对应的。

2特征:总体特征: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

(一)内容

以叙事、咏物、说理为主。常采用虚拟人物的主客问答形式。典型的大赋,题材以颂扬渲染帝王的声威、景物的壮阔和都市的繁荣为主,所谓润色鸿业。先谀后讽,曲终奏雅。(二)语言形式

文章句式整齐,多四字句。大量用排比句、押韵。辞采华丽。句段之间常以连词衔接。三)艺术表现;铺陈文辞,排比事。

二、赋体的源流

1先秦:赋的萌芽

2 汉代:蔚为大观

第一阶段:骚体赋的兴起。

第二阶段:大赋形成和繁荣。

第三阶段:抒情小赋的崛起

六朝:骈赋(俳赋)的风行

受骈文时尚影响。除押韵外,更强调平行对称的句式。代表作品:陆机《文赋》,左思《三都赋》,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庾信

唐代:以诗赋取士

考试内容之一为赋,要求行文不仅要句式对称,还要在音律上遵循律诗的平庂规范。故称“律赋”。缺乏代表作品。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如韩愈的《进学解》,并非严格的赋。唐代:以诗赋取士

考试内容之一为赋,要求行文不仅要句式对称,还要在音律上遵循律诗的平庂规范。故称“律赋”。缺乏代表作品。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如韩愈的《进学解》,并非严格的律赋。

对赋的评价

汉赋促进了文学语言的华丽典雅,发展了文学语言的修辞技艺。奠定了美文学与近体诗的语言基础。

初唐诗歌

一、初唐诗歌的历史地位:

承前启后:南北文风的融合

革故鼎新:宫体诗的结束和新诗的铸成

盛唐诗歌的妙处在于兼备“风骨”、“声律”和“意境”。而初唐诗坛的贡献则在于三个方面:“风骨”——“四杰”和陈子昂

“声律”——“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意境”——张若虚

二、创作成就:四杰:“卢、骆(咏蝉诗)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闻一多)

张若虚:“宫体诗的自赎”——《春江花月夜

五律到王杨才正式定型。

沈佺期、宋之问:格律诗体制的确立

三、理论上的成就:

陈子昂:《修竹篇序》以复古为革新,标举建安文学,提倡“风骨、兴寄”

“风骨”:指诗文应具备的刚健充实的气势

和慷慨激越的情感。

“兴寄”:指以“因物起兴”、“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思,使诗歌寓意深刻。——对唐诗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春江花月夜

1全诗将景情理很好地融为了一体,构成了阔大高远而又朦胧幽深的意境,开盛唐风气之先,所以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这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

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

——李泽厚《美的历程》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属清商曲辞、吴声歌。

盛唐诗歌(一)

一、唐玄宗提倡革新文章,二张先后主持文坛。

1、张说《送粱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2、张九龄《感遇》其七、《望月怀远》,山水诗

二、从开元十五到二十二年,山水田园诗创作高峰,开元二十到二十七年,边塞诗创作高峰。形成盛唐诗歌第一个高潮。

一)、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1、兴起的原因:

庄园经济的发展;

士大夫漫游隐逸风气的兴起;

终南捷径;

2、创作特点:

题材:回归自然;风格:阴柔美;体裁:五言见长

3、代表人物:

(1)孟浩然:风格清淡闲散,擅长五律短制;

A言志抒情诗:

B 田园山水诗

孟浩然诗中的孤寂情怀:

C、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

1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语淡而味终不薄”:闻一多

2谈话般的诗风:

2)王维:

A抒情诗:“送别诗B言志诗:昂扬奋发的少年精神. C山水诗(清寂之作有清腴之作:D.田园诗:体现了清新淳朴的风格以及善写平远之。与陶渊明孟浩然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重彩绘,因而也较丰润而有生机。

专题一:

王维诗中的画境:讲究构图,诗画渗透,重视声响、线条、色彩、光与影的变化,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专题二:王维的《辋川集》受佛教影响,充满禅趣。“诗佛”

王孟比较:

同:师法陶谢,工于用短;

隐逸避世,寄情山水;

写景疏笔勾勒,不求词藻

异:孟题材狭隘

风格:孟恬淡孤情

王恬静闲淡

F评价与影响:

中国的山水诗的发展过程:诗经、楚辞只是以山水作为诗歌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曹操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山水诗真正开始登上诗坛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南朝谢灵运、谢脁、陶渊明分别有所发展;初唐王绩、“四杰”、文章四友等人的自然诗;盛唐张说、张九龄、储光羲、祖咏、常建、裴迪等;到孟浩然与王维把它发展到高峰。“山水诗的形意问题到了王维才得到真正的圆满的解决。”

影响中唐的“韦柳”诗派,直到清王士祯的“神韵说”

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1、文学史上出现过的战争题材的诗歌:

边塞诗产生于隋季唐初,如初唐四杰、陈子昂的创作,极盛于开、天年间,流响于唐中晚叶。边塞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先唐时期和唐以后的不少诗篇,虽然内容、形式、格调,与唐代边塞诗十分接近,一般不称边塞诗。

2、边塞诗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情感;

文人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个人抱负;

风格:悲壮高昂的基调,雄深开朗的意境,尤其是七言歌行体诗

3、高适、岑参之比较:

同:长于七言歌行,悲壮为宗,反映盛唐奋发精神,

表现作者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志向。

异:高适岑参

题材:颂战、反战战斗生活边塞异域情调

思想深度:政治家眼光诗人笔调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积极浪漫主义

政论笔调直抒胸臆好奇情感+想象

多气骨“尚质主理”“尚巧主景”

风格:慷慨雄健雄奇瑰丽

代表作:《燕歌行》《走马川》《白雪歌》

4、“七绝圣手”王昌龄

边塞诗:尚武颂战、非战的诗歌;思乡之情,风格苍凉豪迈.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与高适岑参多用古体诗不同。闺情诗、宫怨诗《西宫春怨》;

赠别诗:风格深挚婉曲《芙蓉楼送辛渐》

七绝特点:善于抓拍,好用暗示性语言,构造多重意境----《从军行》其四,《出塞》;聚焦式结构,---《从军行》其一;

第三句深入一层,构成两重境界,---《闺怨》

三、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A风骨的形成:

1.诗人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起对生命的珍惜和及时建功立业的决心。

2.对理想政治的讴歌,追求功名的热情,蔑视权贵的自信和英雄失路的不平,是构成盛唐诗人浪漫理想的主要内容。盛唐诗歌充满了布衣的自尊与骄傲。

3.赞美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质,在出处行藏的选择中大力标举“直道”和“高节”,使他们追求功名的热望减少了庸俗的成分,增添了理想的色彩。他们健康的人生态度与魏晋士大夫矫情放任的名士风度以及南朝士大夫空虚庸俗的精神状态恰成鲜明对比。

B声律的完备:

1、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

2、古体的兴起及其与律诗的判然分界,,与提倡建安风骨有关,但也反衬出声律的完备。

3、歌行和绝句的兴盛,是盛唐诗达到高潮的最重要的标志。

盛唐诗歌李白

一、生平:蜀中(25)——安陆漫游(42)——长安供奉翰林(45)——梁园漫游(55)

——永王幕府(62)

二、思想和人生态度:叛逆精神、进取精神

(1)儒家(2)道家追求绝对自由,热爱自然,蔑视王侯富贵

(3)纵横家策士作风和游侠义气

李白的诗歌是极具个性的,在他的诗中处处都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干谒之诗更是处处是自我揄扬之词

三、作品分析:

绝句类:七绝

长篇歌行(乐府)

自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专题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分析:

(1)传统乡愁意象:《静夜思》(2)人格化意象:

以月为友——《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

(3)抒情主体的化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单纯景物:《子夜吴歌》

四、艺术特色:

(1)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2)抒情方式直率迸进(3)诗歌形象:夸张幻想比喻奇特--《蜀道难》(4)擅长七言歌行和七绝。风格:雄奇飘逸(壮美+优美)诗境:“壮浪纵恣”李白的律诗

五、对李白诗作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六、道教、道家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1、在诗歌语言方面,崇尚到家自然观,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在美学观上,崇尚壮大美和率真美。

3、李白诗歌非凡的艺术想象明显是受道教影响。

4、借助道教文化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本身体察约束的思维方式,李白诗歌具有超现实的力量。

5、关于人化自然的艺术想象也受道家“齐物观”思想的影响。

盛唐诗歌杜甫

1、生平:

读书游历期35岁《望岳》

困守长安期44岁《丽人行》《兵车行》

《五百字》为官流亡期48岁“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期59岁《秋兴八首》《白帝》

3、主要思想:

(1)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凤凰台》

“不眠忧战乱,无力正乾坤”

(2)对儒家思想的超越:

a黄彻:“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早谋先定,出处一致矣”

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推身利以利人”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宁苦身以利人”

b爱民大于忠君,对肃宗代宗的尖锐批评讥刺

“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

4、诗歌思想内容:

一政治性最强的诗人“诗史”

1)爱国主义精神“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揭露统治阶级罪恶《丽人行》《兵车行》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五百字》《茅屋诗》

二言情“情圣”

博爱“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

4)日常生活题材(怀人、山水、赠别、咏物)

《月夜》《春夜喜雨》

5)以艺术为题材的诗评诗评画诗

5、艺术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情感的深厚、忧愤、蕴藉顿挫:语言的刚健、遒劲;

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大开大合。

具体指的是内容忧愤深广(《登岳阳楼》)表达波澜曲折(《送路六侍御入朝》)的诗歌风格

2)体裁:多样化(3)炼字--语言:“句无剩字”高度的概括性:凝练准确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李杜比较:

(1)时代先后:李:承前旧题旧体;承陈子昂复古;扫荡陈隋;开盛唐风气

杜:创新,以诗写史;散文化议论化;用新题乐府、律诗成就高擅长对偶

(2)学习传统:

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杜: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多叙事

(3)个性经历不同,形成不同的诗歌风格李:雄奇飘逸杜:沉郁顿挫

中唐诗歌(一)白居易

一、写实讽喻诗派:

继承《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儒家诗教观;受杜甫诗歌影响

代表人物:元白张王李绅元结顾况戴叔伦;

理论主张:以乐府形式(古题+新题)写时事内容反映现实写实、比兴讽喻的手法注重社会接受风格浅切通俗“元轻白俗”政教功利目的内容大于形式

二、元白诗派的理论成就:

1、诗歌理论的功利色彩浓厚,要求反映现实参与政治(1)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2)重视诗歌的政教讽喻功能:以“风雅比兴”为批评标准重内容“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2、内容形式的关系:“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3、语言的通俗化

三、创作实绩:

元:乐府讽喻诗《田家词》言情诗(艳诗)悼亡诗

白:1讽喻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3闲适诗以上三类多为古体诗4杂律诗多为近体诗

“元和体”

专题一、白写实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1、主题专一明确“一题咏一事”2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划来塑造形象。3、鲜明的对比(阶级对比)《轻肥》《买花》4、叙议结合《红线毯》缺点:太尽太露,语虽激动而少血肉,有时流于说教宋张舜民:“乐天新乐府几乎骂”

专题二、白居易的感伤诗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A时代背景:爱情诗歌兴起

1、社会思潮:“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杜牧

2、城市经济的发展:苟安政局,民间社会略得喘息,并趋游乐

3、进士阶层登上文坛““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陈寅恪)追求个人感官享乐“崇高文词,矜诩风流”

4、文人词的兴起,爱情传奇小说大量出现

B个人气质的影响:白“深于诗,多于情”

艺术成就:

元稹:“道得人心中事”

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小说的写作手法有所借鉴。语言音节流畅匀称、优美和谐保留了乐府歌行的特点。

影响: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

中唐诗歌(二)韩孟险怪诗派

一、韩孟险怪诗派:

以艰险力矫大历来平庸诗风

1)代表作家:李贺、贾岛、马异、刘叉2)内容:不重客观写实,而重主观感受的传达3)形式:追求创新出奇,不愿从俗趋易4)创作态度:讲究炫才苦吟,较少抱美剌干世的目的5)社会影响:重相互欣赏,不重社会接受

二、创作:

1、“郊寒岛瘦”:指的是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歌风格。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有限的才力导致他们创作的诗歌格局狭窄,缺乏奇丽壮美的气派。他们喜写穷愁失意之态,创作主体形象寒酸,擅长写五言诗,喜雕章琢句。

2、韩愈:雄奇险怪的风格“昌黎体”《雉带箭》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孟郊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3、李贺“昌谷体”杜牧:内容“怨恨悲愁风格“虚荒诞幻

1)分神境(仙境)《天上谣》;鬼境《秋来》;尘世之境《》三重境界

2)通感(曲喻)手法:“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盛唐诗人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都是清爽、和谐、协调的,这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的盛唐时代审美风气的反映。而到了中唐韩愈一派诗人的色彩表现变得秾丽诡异光怪陆离。李贺尤为突出。李贺设色追求浓重富艳和神秘诡异李贺还经常有意把颜色字置于句尾,有些更用作韵脚,使色彩发出响亮之声。李贺最善于融情入色、借色生情,创构出冷艳奇诡的色彩世界。

中唐其他诗人

中唐前期诗歌发展概况:

1、“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山水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擅长五言近体,音律协和,风格较单调。

2、李益——边塞诗

3、刘长卿——五言长城清淡幽远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高雅闲淡“韦柳”

4、元结、顾况——开乐府诗派的先声

5、刘禹锡:“诗豪”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咏史诗;咏物诗;竹枝词

6、柳宗元:寓言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清峻幽怨,“深得

李益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天宝七载至大历四年(二十二岁前),是束发言兵,谋取功名,开始诗歌创作的阶段

第二阶段(中期),大历四年至贞元末年(二十二岁到五十九岁左右),是三受末秩,五在兵间,诗歌创作成就突出的阶段。

第三阶段(后期),元和初年至大和三年(五十九岁到八十三岁),是仕途较畅而创作成绩下降的阶段。

李益的诗,按题材分,有边塞诗、妇女诗、咏怀诗、山水诗、酬赠诗几类,以边塞诗的成就为最高。

第一类主要是赞扬广大将士的报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并同情广大战士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并抨击朝廷守边无策和边将腐败无能。第二类主要是抒写诗人自己的从军生活和壮烈情怀。第三类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日常生活的

晚唐诗歌

一、晚唐诗坛概况:晚唐前期:小李杜;温庭筠晚唐后期:写实和社会批判诗歌:

小李杜比较:

创作内容和情感指向一样,都同情民生,感叹身世。

诗作都和谐圆美,小杜写情不如义山深刻广大,然写自然之作过之。

李各体兼善,尤长于七律,多用比兴,风格深情绵渺,绮丽精工;杜长于七绝七律,情思俊爽,在创作手法上,多用赋体,描述较多,色彩鲜明。

二、杜牧及其诗歌:

1、生平:杜紫薇

2、思想性格:有经世之才和政治头脑是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生活中洒脱多情

3、诗歌创作:

(1)政治抒情诗《早雁》(2)女性题材诗《秋夕》(3)咏史诗《赤壁》《(4)写景诗《泊秦淮》《登乐游原》(5)酬赠抒怀之作《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

4、理论主张:《献诗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5、诗歌评价:

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

李商隐:“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

风格:“高华俊爽”

三、李商隐及其诗歌:

1、生平:“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2、诗作

(1)政治诗:时事咏史《贾生》《隋宫》《安定城楼》(2)无题诗:一继承了中唐艳情诗传统描写悲剧性爱情,超越感官满足,追求心灵契合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古代爱情诗的美学品味。二、诗人的社会政治情感寄托其中“楚雨含情皆有托”

3、风格:“深情绵邈”《艺概》意蕴:深细婉曲词采:典丽精工

4、艺术特色:

(1)曲折抒情,含蓄构境比兴:借环境景物烘托情思;寄托:暗喻情事

(2)语言典雅精美,情韵深长;善于用典,工于造境(3)朦胧诗美《锦瑟》

5、影响:西昆体

李商隐的无题诗

1、无题诗的表现对象:深刻的爱情体验、丰富而幽微的心灵2无题诗的情感境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待女性的态度:西方——仰视中国——歧视中国文学缺乏真正的爱情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也被指为有寄托3无题诗的情感品质——“温柔敦厚,忠爱缠绵”4、无题诗的表达方式——深隐细密、幽咽惝怳

唐代散文和传奇

一、唐代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初唐至中唐以前:准备阶段---李华、萧颖士、初唐四杰2、中唐贞元、元和年间:

古文运动发生并走向高潮3、晚唐:讽刺小品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专题:古文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古代散文的改革。古文即散体文,它是和骈文相对立的概念。

理论主张:A文以明道---儒家道统B不平则鸣---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C学习先秦两汉D提倡创新“词必己出”

韩愈的散文:

以笔为文,扩大了散文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格。二风格雄奇恣肆气势豪迈情感强烈“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三形象化的议论和抒情。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柳宗元的散文:政治哲理散文寓言杂文山水游记

二、传奇—古代小说的真正成熟:唐传奇是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南宋和金代“传奇”也指诸宫调。元代也指杂剧。明清时代则指用南曲演唱的戏剧。唐传奇代表作《李娃传》《莺莺传》

晚唐五代

一、什么是“词”王力《汉语诗律学》“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二、词的发展历程

词:萌芽于隋唐,经唐代的发展,至晚唐方根深苗壮,五代两宋,迅速发展

三、词与音乐的关系

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并重:唐代:民间小调+西域音乐=宴乐乐器以琵琶为主

先秦:以乐从诗—雅乐汉至六朝:采诗入乐—清乐以上选词以配乐

唐以后:倚声填词—宴乐由乐以定词

四、词的结构:

1、别名:曲子词、诗余、乐府、诗客曲子

2、词牌、词题、词序词调、词体的分类:A按段分类:单调、双调、三叠、四叠B按字数分类:小令;中调;长调91字以上

C按音乐性质特点不同:令、引、近、慢

五、词的体裁特点: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直言而词更多比兴;诗尚能敷畅而词尤贵蕴藉

六、五代词的类型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

文人词----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温韦“花间派”

A 温庭筠B韦庄

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花间别调

风格:艳“画屏金鹧鸪”淡“弦上黄莺语”

抒情方式:隐显

结构意象:实虚

密“密不容针”疏“疏可走马”

王国维评语句秀骨秀

原因·诗风:温从齐梁宫体、六朝小赋来,故浓艳;韦从白居易朴素,故清淡

·生活经历:温多贵族幕僚生活;韦曾在民间漂泊

·创作动机:温多应歌之作,韦抒情适己之作

《花间集》西蜀词人作品集

南唐词派)C冯延巳:承先启后的词人。一方面承继着五代的这一种伤春怨别的小词传统;另一方面写出了深挚的感情的意境。“深美闳约”《人间词话》

温给人以知觉上的感受,韦带来的是感情上的感动。冯所写为一种感情的意境,韦所写为感情的事件。

D李(王景)中主E后主李煜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 11、“三吏,三别” : 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12、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及对现实矛盾、人们痛苦做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 唐宋复习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

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 500 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