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及未来发展战略

组员:

目录:

一、前言 (3)

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介 (3)

三、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状以及问题 (4)

四、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战略 (7)

五、总结 (10)

一、前言

珠三角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充分发挥毗邻香港,澳门的优势,较早地承接了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2008年,珠三角已占全省2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83%的产出,过去十年来,珠三角经济成长平均以15%~25%的增长率高快速增长,国民所得增长更是超过了20倍,是广东、全国经济活动的积聚地区。然而,珠三角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的奇迹是低成本的土地与劳动力驱动的结果,随着周边新兴国家及地区,如老挝、泰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开发和发展,珠三角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削弱,迫切地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但这一轮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理性的选择。

作为中国经济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可以为全国的产业升级提供经验,并起到窗口和杠杆作用,为此,我们小组对珠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展开了讨论。

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介

(一)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二)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三)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

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五)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三、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加工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

1.电子信息业。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陆第一,己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

最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07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已有20多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行列。

2.电器机械业。广东己形成以广州、深圳和佛山等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为中心,

辐射珠江三角洲,带动东西两翼共同发展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拥有一批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产品。

3.石油化工业。

4.纺织服装业。广东是全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省,也是全球第三大服装出口基地。广

东省纺织工业各大类产品、品种、质量、品牌和工业总产值、销售额等指标均领先全国。

5.食品饮料业。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实施名牌战略,形成规模优势,实现产值与效益同

步增长。珠江啤酒、金威啤酒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食品行业经过整合、调整,在饮料、啤酒、果汁等方面形成了规模生产,食品饮料工业已成为广东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

6.建材业。广东是中国的建材生产大省,其总量居全国之首,2007年广东建材业的增速

达21.8%.广东省建材工业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产品配套能力较强并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重要产业。

7.造纸业。广东省已是全国造纸及纸制品生产举足轻重的大省。目前全国造纸行业唯一

的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集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的国家研究中心设在广东

8.医药工业。广东是医药大省,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中药、化学药物制剂、生物制

药产品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医疗器械在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领域已形成一定优势。2007年广东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

9.汽车业.。广东汽车整车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销售收入等有关汽车工业综合经济

指标排在全国汽车行业前列。近几年,广东省致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调整汽车产业结构,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田、五十铃、日产、丰田等国外著名汽车厂商相继落户广东。

(二)产业结构带来的员工普遍学历较低

由于加工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其雇佣员工的特点,使得珠三角地区存在很多学历较低的员工,他们大多是高中毕业甚至只有初中毕业。在2009 年7月13日举行的广东省政府参事决策咨询会上,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建议,提高珠三角外来农民工的准入门槛,凡进入珠三角就业的外省农民工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逐步把低素质劳动力边缘化。珠三角部分渴求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企业继续经受缺乏高学历人才的困扰,有部分企业不得不在挑选人才时将学历标准降低。这说明,员工的学历即文化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影响着珠三角地带的企业的发展。

(三)男女比例失调

性别比例供需失衡是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用工难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深圳一家企业的保安称,“我们厂缺的都是女工,很容易进,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进来。”沙井镇接受调查的反映存在“招工难”问题的12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问卷中谈到“女工、技工、熟练的钳工,难以招到。” 珠三角的企业大多是手工制造业,女孩子心细,有耐心,是最好的选择,工厂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80%都需要女工,所以女工显得很缺乏。”东莞智通人才市场的李经理如是说。然而在一些需要体力劳动的企业,又会出现清一色的男工人。制造业普遍喜欢招聘女工,所以,企业中,男女工人比例严重失调。这样使得较为年轻一代的工人长期承受繁重的劳动但却得不到与异性的交流,不利于他们缓解工作上的压力。导致大量到了谈恋爱年龄的女工找不到男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婚恋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办法,只好选择离开这里,回家嫁人。还有,一些有孩子的员工的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人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而另外一些人干脆跟孩子一起回老家或者到其他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打工。引申一点的就是很多企业的员工缺乏与身边工友和外界的交流,变得和劳动机器一样,缺少关爱,长此以往,使得他们心理有一定程度上的损伤。

(四)企业文化的缺失

珠三角民企在摸索中虽然逐渐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还不尽人意,一方面过于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这才是企业文化的真正核心。另一方面缺乏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跟企业实际相结合,家族制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企业发展初期和后期也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一味模仿其他企业而没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企业文化很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国外,索尼公司的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顾客至上,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不同背景下,将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五)粗放式管理

1. 公司各级管理层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对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他们理解不到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招聘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薪酬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提供了方向。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有的老板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无非是缺人时招人、上岗前培训、发工资前考核三部曲,怎么也与企业发展战略挂不上勾。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上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恰恰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易走入就事论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怪圈中,没有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规划人力资源工作。各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常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未能从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上加以有效配合。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士专业性不够,对人力资源规划停留在表面

现实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第二、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多数中小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认识不足,没有有效安排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作出像样的、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来。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工作者,需要的是其对工作的深刻体验、对社会与人才的敏锐洞察和强烈的责任感。因此,那些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往往都是把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停留在表面。

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配置与规划不合理

很多企业的员工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非常之高,很多都是一两个车间主任管理整个拥有几百人的车间,这与最有效管理体系的比例相差甚远,无法做到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这样虽然可以节省一笔管理费用,但是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六)招工难

劳动力需求增多与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之间存在矛盾。可以说近几年珠三角地区面临最大的人力资源问题就是招工难了。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从劳动力需求层面看,近两年广东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需

求增加,相当部分企业扩大生产,对用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对珠三角多数“三来一补”企业订单增多等客观上要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对用工的需求增加,调查企业中有35.5%的企业反映2004年企业用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扩大生产。

2.从劳动力资源供给层面看,首先务工大军供给相对减少,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招收务

工大军年龄多在25-18岁,属于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数量本来就相对减少;其次劳动力流动性大,近年来用工短缺既劳动力卖方市场的形成,加上企业用工机制的不健全,使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普遍加大,在对企业从业人员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原因的回答中,因企业员工流动性太大缺工的占

41.1%;再次劳动力流向面广,据有关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初一到初七入粤外来工约230

万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左右,2004年东莞市普通工人的流失率从10%增至15%,其中9%到了长三角地区。

3.从供求双方看,一方面劳动力卖方市场的形成,使劳动力挑选工种成为可能,在企业

对招工困难主要原因的回答中,求职人员挑选工种占31.4%;另一方面有限的劳动力资源素质达不到企业要求,务工大军中多数对就业期望过高而又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对招工困难的原因给予回答的236家企业中,企业要求过高及企业招工有附加条件的占16.1%。

4.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与企业利润日益降低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劳动力就业

选择面的扩大意味着企业要招到合适的人员就需要提供更有吸引力条件,其中工资福利应该是最主要的方面。调查资料显示,236家对招工困难的原因给予回答的企业中,工资福利过低占14.4%。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企业近两年由于原材料、能源的价格高企而成本普遍上涨,企业下游产品由于竞争激烈而价格上涨有限,企业利润下降,因此企业所能提供工资福利与工人的要求还有距离。调查资料显示,

进行春季招工的企业中仅有30.0%的企业表示有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回答看情况的占

52.3%,绝对不提高的占17.8%。另外有企业反映目前企业的用工成本已经较高,比如

佛山某建筑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每年向相关管理部门支付的临时用工调配费过高(120元/人),对建筑企业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目前的建筑业竞争激烈、施工垫资现象普遍,资金运作极其紧张,利润空间减少,在招工困难的情况下,提高工资才能招到足够的工人,企业的资金压力相对更大。

5.企业所需技术工人与目前教育体制衔接不够。众所周知,目前珠三角地区最为短缺的

是技术工人,比如焊工、磨具技术人才以及设计人员,本来就少,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大部分人员因为选择面广而流动性较大,企业自行培训的技术人员也因流动性大而造成人力与财力的成本较高,多数很难招到足够合适的技术人员。而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能够培养与企业所需人员相符合的技术工人的各类技校数量少、培养人员远不及企业需求,2005年春季企业所招到的技术工人只占计划招收人数的58.6%,不仅低于普通工人14.6个百分点,而且低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9.2个和12.5个百分点。

6.吸引人才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一是部分人才市场和职业中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少企业反映劳动中介部门、人才市场等对企业的收费虽然偏高,人才市场资料不完整,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校学生的就业信息,学校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职业中介多数属于无序、无规状态,没有高素质人才进行职业指导,企业对职介所不信任。人才市场和职业中介未能起到企业与应聘者的搭桥和牵线的作用。调查显示,236家企业对招工困难主要原因回答中,企业对招工宣传的力度不大占

16.1%,企业与职介部门缺乏沟通占7.2%。二是企业所在当地的文化氛围淡、治安状况

差。不少民工出来务工除了赚钱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一些高校毕业生更是看重企业周边能否提供一个继续发展的文化环境。像东莞、佛山等市部分镇上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外来务工人员是弱势群体,得不到当地人的认同,缺乏安全感,因此对当地的治安状况特别关注。调查中有部分企业反映因为企业所在地周边较差的治安状况对企业招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三是部分地方执法不力。虽然珠三角地区目前针对保护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有了一些可以遵循的规章及法律、法规,但是一些地方往往出于招商引资或是财政增收的需要而执法不力,查处不严,导致有最低工资标准等规定但执行无法保障,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得不到太大的改善,工伤事故常有发生等。

四、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战略

针对这种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及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必需由过去的人员聘用、职务安排、人力培训、薪酬福利、组织设计、绩效考核、行政作业、规章制订等基础的工作,走向策略的执行,行政效率的提升,强调员工贡献、变革能力、全球化管理、创新技能、顾客关系、卓越营运,以及知识管理及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因此,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及发展的方向,要符合下列主要重点,才能配合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

(一)产业转移和升级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早崛起的地区,它的崛起有政策上的优惠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珠三角的不少企业,是20多年前承接了日韩、港台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低效益的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劳动力供应充足而又极为低廉的情况下,为经济的发展迅速积累了资本。在20年后的今天,这种模式也许已经不适应当今产业升级的需要,也许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这种低附加值的生产经营模式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大幅增加工人工资。珠三角的大多数电子企业也不像长三角,是做自己企业的品牌,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珠三角的大多数电子企业是OEM生产商(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译称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是做“贴牌),产品的核心技术部件都是国外生产的,主要给外企加工。这些工厂只做加工与组装,利润就是来自低廉的劳动力且利润不高,没办法提高工人工资,很难改善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如果工人工资继续上涨,厂子只能搬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去。目前珠三角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逐渐减少,它在努力摆脱低效益的产业模式,以使企业完成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缺工潮带给珠三角企业的一次深刻推动。

产业转移和转型之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技能型的员工,其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再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能够为务工者提供相对较好的收入和权益保障。而国家正在全国大力推进的阳光工程,正好契合了产业转型后的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事实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它将逐渐迫使珠三角地区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工作已经开始。传统的“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从珠三角地区逐渐向经济发展较慢的粤北及广东两翼地区渗透。同时,内陆各省也开始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香港与广东两地推行“前店后厂”模式几乎支撑了珠三角近30年的发展。如今,深圳的产业转移使深圳发展成为新型“前店”,而汕尾将成深圳的“后厂”迎来大发展机遇。一部分鞋厂开始将鞋面部分的加工转移到湖南、江西等省份,因为鞋面加工受劳动力的影响最大。江西省信丰县在最近两年引进的16亿元内资中,七成以上来自珠三角地区。粗略估算,目前由这种产业转移带来的资金流已经达到数百亿元的规模。而在新的产业形成的过程中,将为内陆省份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提供相对更优的就业机会和环境。

(二)优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超越大家族式的管理理念

当前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规模不等,不同行业的企业也不断涌出,但是在商海中如何能够生存的长久,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采用适合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是尤其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倡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不要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一个合理的可行性的企业文化的优化模式。

珠三角存在着数以万计的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广东经济乃至中国经济最为活跃、最有前途的成分之一。然而,他们要发展,要壮大,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瓶颈,即大家族式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社会化、民主化的实现形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所以企业要进一步壮大,关键是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患得患失、谨小慎微的小老板意识,要敢于授权,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愿景、使命及策略的清晰,重建员工价值观。实现现代企业制度。

(三)合理的绩效管理和薪金制度

1. 合理的绩效管理

1) 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比如根据企业的要求定员、定岗、定编,对所有的岗位进行

职务分析,制定每个岗位的职务要求和职务规范,修订现有规范,比如员工手册的修订、劳动合同的修订,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制度的原则,如招聘原则、培训原则、晋升原则、辞退原则等。

2)做好现有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建立以各级、各类考核为依据的"优胜劣汰"机制,

初步形成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员工福利措施和保障机制,提供给员工培训成长的机会,建立企业后备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储备。

3)针对个人对公司所创造的贡献给予差别化的对价报酬,才是真正合理的薪酬制度。要达到报酬合理的境界,必须考虑三个公平,分别是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个别公平。外部公平是指公司员工的薪资水准需在外部市场中具一定程度之竞争力;个别公平则是员工个人的个别表现应反映在报酬(或对价)上;而所谓的内部公平则指公司内部应有一套公正客观以衡量薪资差异的准则。

2.更重要的一点是,合理的薪资制度必须体现在有效上。(红色可借用)

1)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付酬制度,应能留住优秀的员

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及时这要求公司付出客观的重置成本。为了保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企业应借助顾问公司的薪资调查和帮助,保证自己的薪资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2)重视内在报酬,不仅重视组织提供的金钱、津贴和晋升机会,以及来自于同时和上级

的认同的外在报酬,更要重视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相对于只是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之大的关系;

3)实行基于技能的工资。基于个人或技能的评估制度以雇员的能力为基础确定其薪水,

工资标准有技能最低指导最高划分出不同级别。该制度用来考核研发机构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很有效,运用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致去谋求报酬虽高但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从而组织也降低了市区优秀技术专家、接受不良管理者的风险;

4)增强沟通交流。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报酬的员工来说,要必须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

的报酬一定会随之而来。如果组织未能建立信任和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报酬制度的信任感也将受损。因此,管理层与员工通过互相交流沟通各自的意图,开放相关的薪资信息,如“报酬的变动幅度、平均业绩增加和获得奖金的员工等,可使报酬制度变得更有效。(与外国有关资料联系)

(四)建立更为有效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团队

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对直接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人力资源人士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素养方面有较好的基础。需要组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性,或是通过参加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认证培训来提升其专业能力。只有这样,人力资源人士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的提升,所作出的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得到其他部门管理者的认同。才能使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力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最佳配置,保持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总之,中小企业不但要重视整体战略规划,而且要制定与整体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适宜的选人、育人、用人、激人、留人的人才政策,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五)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绩效考核、人事调整机制。

注重员工绩效考核及潜能和才智开发,使企业员工不断调整、合理流动,充分发挥每

个员工潜力和优势。加大对企业各管理岗位人员培训力度,在培训中强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工作绩效和能力,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建学习型组织。从而降低员工流失率。让员工适应工作,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把他需要做的、那些规章制度等都告诉他,他以后能少犯错误,节省时间,公司效率就相应地提高了。展现清晰的职位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要告诉他的职位,他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帮助新员工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增强企业的稳定程度。其实换句话说也就是降低流失率。减少员工的抱怨。员工进来不受到关照,他就会产生抱怨。一次好的培训,会减少员工的焦虑和抱怨,他才能真正地专心干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融入企业的文化。我们套用联想的一句话叫“入模子”,也就是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集训并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其实这才是新员工入职培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六)留住绩效好的员工(与外国有关资料联系)

提高招聘优秀人才的能力,创造激励的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重视合理有效的回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绩效积分奖励制度,在企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员工绩效实行积分,绩效积分形成“福利购买力”,在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员工可以凭借获得的购买力获取企业提供的弹性福利。绩效积分奖励制度将员工的福利与员工过去长期以来的绩效挂钩,在员工过去的工作中,绩效越好,累计积分越高,对应的福利数量就越多,层次就越高,而员工一旦离开企业就必须放弃这些福利,绩效越好的员工放弃的福利成本将越大。通常情况下,这些人正好是企业想留住的优秀人才。可以这样讲,通过绩效积分奖励制度,员工离开企业的成本将和企业想留住这名员工的欲望成正比。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保持员工行为的一致性,有效地留住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

(七)因产业不同而决定不同的管理模式

“珠三角”的经济模式——一个是珠江西岸模式,另一个是珠江东岸模式。西岸模式的主要代表是南海、番禺、顺德,东岸模式的代表则是深圳和东莞。珠江的东西两岸,由于生存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两种基因、两种生存方式。东莞和深圳连接香港,形成一条独特的工业走廊,因近水楼台之故,最先享受了世界产业转移的阳光雨露,它也是“三来一补”的最重要基地,东莞就被称为“世界加工厂”,俨然是世界分工的一个环节,事实上它只是西方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而已。在这个背景下,珠江东岸的企业家整体发育是不完善的,有人戏称其为“工厂主”或“车间主任”。为此,珠三角企业应建立系统佳、自律高的目标导向管理,注重流程管理及再造和价值链管理,制度若不善,不会有好绩效,制度复杂,客户不满意,并针对不同的部门、形态,决定管理模式及目标权重,优先次序。加强对对市场的理解、对品牌的理解、对营销的理解,摆脱仅仅满足于当别人的配套车间,帮人家“生娃娃”的发展生产模式。

五、总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被誉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而目前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管理落后等问题。经过我们小组的这次调查与讨论,综合了企业界各代表的看法,认为,只有掌握正确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解决好企业人力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建立适应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结合珠三角地区的区域优势与历史条件,才能使企业占据有力的竞争优势。

未来的人力资源工作不是只坚守公司政策,保证人事工作的运行而已,人力资源工作也不只是为了使人们快乐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帮助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负起责任,要使每一位企业经理人对员工及管理的政策作出承诺,并确保组织的目标能有效的执行。

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经理人,不应该是一个权威者。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是与时俱进的,因人、事、物、地及产业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及策略,人力资源的专业经理人必须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是企业进化及发展链上的一部分,在解释及开展策略及执行工作时,应该少用一些难懂的专业性的用语;或许在工作的推行中会与直线经理人或各事业部经理人引发一些激烈的争辩,但人力资源专业经理人要勇于面对挑战,并给以必要的支持,要使每一个部门经理人了解到,人力资源的工作与财务、业务、策略及其他企业领域是一样重要的,每一个人要在自己的领域创造绩效,要先对人力资源的课题用心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要从成本控制的层面改变为藉由提升公司之智慧资本而创造价值。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关键是在提高价值而非降低成本。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以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思及实施措施敬请查阅。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 问题的提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在国名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 年9 月底,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 万户(不含3130 万个体工商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 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但我们在看到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面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两大挑战,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普遍提高中小企业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应该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的宏观背景提出,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找出我国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包括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实施情况,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做好铺垫。同时,针对找出的问题,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我国的国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情况综述 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即使同一国家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产业部门也有不同的标准。中小企业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是中等企业。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但是,作为总的变化趋势,其数量规模也在扩大,素质水平也在提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浙江这个民营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的对比,提出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的品牌缺失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强化品牌意识和制定品牌战略,但又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和必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决定采取无品牌战略或者非 品牌战略。 标签:品牌;OEM;非品牌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广东是全国的制造业大省,但是民营企业品牌却很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广东侧重于发展三资企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与浙江相比,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浙江民营工业占48.9%,而广东只有23.5%;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虽然有创建品牌的实力,却没有创建品牌的意识。品牌意识缺失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做贴牌生产而导致的没有自创品牌,另一种是企业生产中低 档产品,不重视建立品牌。 2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原因分析 2.1 缺乏创建品牌的意识 在珠三角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都是OEM厂商,包括部分生产设备先进、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宁愿贴牌,也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创自己的品牌上来。通过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就可以获得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机会,投入少、见效快、收入稳定。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过剩、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主要从事OEM生产,设计和销售都由品牌商负责,可以减少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力,减少技术研发、广告宣传、市场销售方面的成本,易于积累资金。在这一背景下,珠三角民营企业大多选择了OEM经营模式。客观地讲,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OEM拉近了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也解决了资金、 技术投入不足的问题。 2.2 生产中低档产品企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特在2010年3月7日到3月15日运用了一线实习走访、人员座谈、a、b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此次共发放人力资源工作问卷(a卷)共66份,按全体管理人员比例的77%进行调查;一线职工调查问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纸1、3、5、7车间、机电、热电、水处理各车间220人,占公司一线生产类总生产人数的40%。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问卷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详细情况表附后)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培训方面:普遍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

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并对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的实施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入职管理方面: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了单纯的招聘人事部门,并对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觉,也毫无建树,新的人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离开公司,很多管理层的普通管理员工在问卷中表达了一种失望的状态,表示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公司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源,同时人力资源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必定会影响到公司的后续发展。 1、车间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车间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难以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半点可顾忌,“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竟然能在管理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熟练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

基于企业转型升级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6266026.html, 基于企业转型升级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作者:梅高飞朱进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08期 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走过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但是,多数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目前世界经济下滑、人工成本上升、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及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这种大环境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型升级及资本运营发展,是目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根据一些经济发达大国的产业转型经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时期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在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及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感到了“HR”这个词的重要性。但是,中国企业天生的习惯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悲剧去验证别人的科学理论,顺便也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短视。想当初,HR管理这个理念被引进中国时,很多企业都是嗤之以鼻,即使引进了的也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至今都还做着与人事部同样的工作,因此,很多企业也都为忽略和轻视人力资源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事实告诉我们,造成企业转型升级难的最大瓶颈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企业战略发展的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做出变革。 一、企业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要求 1.企业转型升级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管理、生产技术及组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为支撑,而各环节的工作,都需要人去落地,这样就突显了面向人员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生产创新,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来实现企业各岗位的人员积极性与工作活力,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进入21世纪,人力资源的价值逐步突显,成为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这是由时代特征决定的,当下,经济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知识成为时代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人才是知识的携带者,利用者和创造者,拥有人才就能够占有知识,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管理理念。 3.提升企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骆文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00802班 学号: 200816240219 指导老师:王庆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中文关键词 (Ⅰ) 英文关键词 (Ⅱ) 英文摘要 (Ⅱ) 正文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问题的提出 (3) 2 相关文献综述 (3) 3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7) 3.1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 (7) 3.1.1企业成本增加 (7) 3.1.2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8) 3.1.3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凸显。 (8) 3.2中小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 (8) 3.2.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10) 3.2.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10) 3.2.3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 (11) 3.2.4没有清晰明确的薪酬制度 (11) 3.2.5过多依赖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12) 3.2.6 企业人才观念之后,人才稳定性差 (12) 4、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 (13) 4.1企业自身原因 (13) 4.1.1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 (13) 4.1.2中小企业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的影响 (13) 4.1.3中小企业的企业性质因素的影响 (15) 4.1.4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因素 (15)

4.2 当前的经济状况的影响 (16) 4.3当前管理思想的影响 (16) 5、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17) 5.1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改变用个人理念 (17) 5.2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7) 5.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投入 (17) 5.4规范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企业薪酬管理 (18) 5.4.1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 (18) 5.4.2确定绩效考评的目标 (18) 5.4.3制订科学的考评指标 (19) 5.4.4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19) 5.4.5实行考评结果的反馈 (19) 5.4.6健全考评的配套机制 (20) 5.5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 (20) 5.5.1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 (20) 5.5.2建立健全企业激励制度的配套制度。 (20) 5.5.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21)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调查问卷 (23)

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手册1

目录 前言 (1) 1.目的 (5) 2.适用范围 (5) 3. 名词解释 (5) 4. 作业流程 (6) 5. 作业内容 (7) 6. 附件 (95)

前言 本手册主要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可操作方法,内容涉及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及各岗位职责、人员招聘、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考核管理、相关制度及人力资源相关测评。 本手册介绍了XXX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运作实务。为使加盟商对人力资源部运作方面的工作具有更直接的了解,特提供部分市场部相关的管理表格,以供实际应用。 本手册尽可能为特许经营总部以及加盟商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以及理论上的依据。 本手册仅供参考,不包含可能被忽视的差异与不足,在今后实际运作过程中须不断进行修改,以完善其中的内容。 本手册属于XXX特许经营总部为加盟商提供的“特许经营配套”的其中一项,“特许经营配套”的详细内容已在特许经营合同的“附件三”中有详细规定。 未经特许经营总部授权不得已任何方式改编、传递、转录本手册。 1.手册的说明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加盟商之间的“业务结合体”。这是一种长期互动互惠关系,需要双方的承诺和付出,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加盟商和特许人首先应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在发展业务过程中双方应精诚合作,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地为此目标作出贡献。只有这样,“XXX”特许经营体系才能增强实力,提高盈利,从而取得长远成功。 为了取得更高的成效,在经营业务的过程中,特许经营体系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遵守“XXX”所规定的营业程序、经营手法及市场策略;彻底了解特许人的远景与目标,同心协力,朝共同的利益努力。 作为“XXX”特许经营体系中的一员并不容易,在运营的过程中,此“手册”与加盟商手册是非常珍贵的指导手册。它包含许多有关XXX总部的总体思想与管理方法,以及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相互间的配合的重要资料。如果正确运用,将有助于展开全面管理工作,使日常业务能够顺利、畅快的进行,确保业务运作有效,职业道德及专业水准得以保持。 2.手册的使用: 此手册为XXX公司无形资产的一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特许经营体系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小心保管这份重要文件。 XXX特许经营总部为了达致“XXX”特许经营体系正常运作的要求,可将此手册当作“业务运作备忘录”。经常查阅及了解所应遵守的规定,将有助提高管理成效。在日常管理中碰到难题,本手册也将提供珍贵意见供参考。

珠三角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全面走向世界,并成为了各国人民生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近两年国际油价暴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的情形愈演愈烈,“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制度优势和优良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制造业集群体。通过引进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培育地方产业积极的发展制造业,使珠三角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基地”。但当前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经济紧缩及国际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阻碍的双重压力, 1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基本上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形态规律所发展兴起的,目前核心产业规模较大的专业镇有:东莞清溪的IT制造业、虎门、沙溪的服装、中山古镇的灯饰、顺德乐从的家具、佛山南庄、石湾的建筑陶瓷、南海大沥的铝业,等等。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以内外源共同推动为其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内源型产业集群实现市场国际化;另一方面以外源型产业集群改善“两头在外”的格局。珠三角内源型的产业集群依赖国际市场的原材料、设备,而且其产品以国际化为指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国际产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另外,珠三角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外源型产业集群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改变了外源型产业集群“两头在外”的格局。此外,外源型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促使外源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体多元化。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上下游拓展,逐渐形成了围绕某一核心环节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产业集群,每年销售的服装约占广东省的30%,约占全国的20%。虎门已经成为以服装产业为龙头,以商贸流通业为主体,相关行业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生产、销售产业基地。 近几年来,广东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地价、资金成本、劳动力成本等都有所上升、税收优惠开始取消(从2008年元旦起执行内外资企业一样的所得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 1、贵公司名称: 2、贵公司所在地: 3、贵公司性质: 4、贵公司所属行业: 5、贵公司是否已上市? 6、贵公司2013 年销售额: 7、贵公司资产总额: 第二部分: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情况 8、贵公司有无员工手册?是否认真遵守? A、有,认真遵守; B、有,没有认真遵守;C正在建立;D、拟建;E、无 9、贵公司有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否遵照规划实施? A、有,按规划实施; 10、B、有,实施不力;C正在建立;D、拟建;E、无贵公司有无明文的岗位管理办法?是否按办法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办法执行; 11、贵公司有无明文的人员招聘录用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2、贵公司有无明文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3、贵公司有无成文的定期考核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4、贵公司有无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5、贵公司有无明文发布的培训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6、贵公司有无明文发布的奖惩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7、贵公司有无明文发布的薪酬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8、贵公司有无明文的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19、贵公司有无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20、贵公司有无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21、有无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是否按办法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办法执行; 22、贵公司有无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是否按计划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计划执行; 23、贵公司有无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B、有,执行不力; C、正在建立; D、拟建; E、无A、有,按制度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特殊禀赋有关。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凝聚力主要来源,这对保证决策高效率和企业初期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初始阶段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非程序化、管理非制度化、执行非理性化和随机性构成了初创期中小企业管理的基点,而转轨期的众多商机支撑企业迅速成长,其自身内部管理的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靠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不复存在。相反,中小企业原有的管理痼疾日益暴露并成为制约其成长的桎梏。面临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与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产权不明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股独大导致发展风险增大,员工凝聚力下降;决策随意性与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最大化需要理性决策的矛盾;亲情纽带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管理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管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 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而由于在初创和成长初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而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如制度照抄照搬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管理较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理念已被大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的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据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调查,被问到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时,63%企业主认为是融资,47%回答是产品销售,38%认为是市场开拓,只有33%的企业主将人才和提高内部人力资源放在迫切需要解决议程上。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的抽样调查,浙江省私营企业的私人股份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量大的股东所占比例高达66%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还有其他同姓兄弟也占相当比例,大约为14%。另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大企业的区别

问题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却别? (1)、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于注重追求效率。 (2)、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营成绩上追求结果导向。 (3)、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组织层次较少,对人的管理更加直接。 问题二:企业如何做好激励? (1)情感激励一个好的领导就是要对职工的体贴入微的关怀,使他们体验到企业的温暖,以次提升主人翁责任感。 (2)荣誉激励,利用人们实现自尊需求而达到鼓励的效果。 (3)物质激励虽然激励有很多方法,但是物质激励对于员工积极性的促进的作用不容置喙。 (4)事业激励如果能让有才干的人才在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这种事业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 问题三: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认为是企业领导的个人观念,企业领导的个人观念落后则整个企业的管理则十分落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1)企业领导的观念落后,很多企业的领导的挂念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阶段,十分不重视员工的激励开发。 (2)权利的管理浓厚,不愿分权。使得很多员工不能发挥工作的自主性。你

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渐渐的,你不再像以往那样开心快乐,曾经的梦想湮灭在每日回荡在耳边的抱怨中。你也会发现,尽管你很努力了,可就是无法让你的朋友或是闺蜜变得更开心一些。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信念。 我们要有所警惕和分辨,不要让身边的人消耗了你,让你不能前进。 这些人正在消耗你。 01. 不守承诺的人 承诺了的事,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到。 倘若做不到,就别轻易许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时常许诺,然而做到的事却是很少。于是,他的人生信用便会大大降低,到最后,也许还会成为一种欺诈。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警惕,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02. 不守时间的人 俗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守时间也就意味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与这种人交往的话,不仅把自己的时间花掉了,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03. 时常抱怨的人 生活之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 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虚拟经济膨胀、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的大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原本依靠微薄利润生存的制造业民企大量破产、倒闭,产业转移升级的背后似乎也伴随着“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出现。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系统GMM分析,验证珠三角制造业是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问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目前还没有明显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但产业空心化趋势已开始初步显现。基于上述结论,因此,提出了一些具体有效的促进珠三角地区预防产业空心化的建议。 标签:珠三角;产业空心化;制造业;GMM 1引言 产业空心化的定义目前还未形成准确的定论,本文中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指较发达地区制造业中心的产业资本大量向欠发地区转移,使得发达地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产业空心化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衔接问题,则有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当前产业空心化问题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贸依存度均较高的地区之一,因而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外需骤减、游资抽离的风险。而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再一次缩减,致使该地区内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根据广东省外经贸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人工、原材料价格等各项成本的大幅提高,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出现了撤资潮,外资企业受“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遂将工厂外迁至“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耐克等国际大企业近年也出现了将部分代工业务从我国转移至东南亚的做法,一些国内企业也主动将部分产能向外转移,以保持国际竞争力。 针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外迁的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如若制造业企业外迁仅仅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那么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暂时还不必忧虑产业空心化现象;而这种企业外迁问题持续升级、数量持续增加,将会促使产业空心化问题的诞生。一国或一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要想扭转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时间都将是巨大的,因而防范产业空心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基于区域产业空心化的两大影响因素——产业迁移及产业升级,采用系统GMM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内空心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2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空心化的研究起步都较晚。产业空心化现象在19世纪于英国最早出现,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直到20世纪17年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 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岗位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管理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一、我国企业当前岗位管理的总体状况 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1883 家企业中,92%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岗位分析。这表明,我国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仅有%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仍比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调查显示,在进行岗位分析前,%的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局部调整的企业占%,调整较大的企业占%,没进行调整的企业仅占%。有%的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员调整大的企业仅占%;人员局部调整的企业占%;另有%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在岗位分析之后进行了人员调整,但调整幅度主要以小范围局部调整为主。 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的占%、招聘的占%、薪酬设计的占%、人员岗位调整的占%;而应用于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和%,比例较低。 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业认为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中,%的企业认为作用非常大,%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的企业认为作用较大。另有%的企业认为有一点作用,仅%的企业认为没有发挥作用。 二、不同地区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西部地区企业岗位管理水平规范化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比例最高,为%;中部其次,为%;西部较低,为47%。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和人员调整幅度最大。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的比例最高,为%;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最低,为%。从企业人员调整情况看,西部地区企业人员调整幅度最大,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15%;而东部地区企业进行人员调整的比例最小,有%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 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不同地区企业岗位分析结果应用稍有差别。东部地区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领域是考核、招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需要面临六个方面的转型和角色转换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需要面临六个方面的转型和角色转换。 角色差距 1、工作重心偏离角色要求 人力资源部目前的角色更多的表现为行政事务处理者,其基本职能是支持与服务,关注的核心是任务。整天忙于考核考勤,薪资福利的日常发放,档案与合同管理,员工的常规培训、招聘与调动、退休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行业环境、核心竞争力、业务和技术现状以及老板的战略意图,甚至无暇顾及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年度计划的制定。从六种角色模型来看,充其量只是一个日常工作的战术者。 2、工作方式背离角色要求 通常情况下,HR部门接到老板和直线经理的任务后都会不加思索地在去执行。例如,销售经理向人力资源部反映最近销售人员的士气不高,销售业绩大副下降,希望给销售人员涨工资以激励大家的斗志。通常情况下HR经理会在工资总额允许的前提下开始履行工资晋升的程序,填写表格,通知财务部等照章办事。在其中,人力资源部并没有履行“主治大夫”的职能,而仅仅充当了一个“大药房”的角色,即按直线经理的处方“卖药”而已。这种被动式的做法与可信任的实践者和直线经理的业务联盟这两种角色定位相差太远。 3、知识、能力远离角色要求 要成为了履行以上六种角色,成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深谙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知识、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还要懂战略、业务和技术、行业动态、组织变革等相关知识。在我国大量HR从业者当中,有一部分既缺乏专业知识,同时又不懂业务和战略;有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另一些由业务部门优秀者转入HR部门的人士虽然对业务、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理解和熟悉方高出一筹,但缺乏专业知识;只有极少量的HR管理者或者由业务出身但意识到HR工作的专业性或者由HR开始但有高层接触企业运作的经验,使他们有能力成为公司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 如何弥补差距 1、转变观念,回归角色 目前制约HR部门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首要障碍便是观念问题。首先,许多企业老板还没有想到将HR部门当作战略合作伙伴,人力资源总监往往不是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HR们不但很少有机会从人力资源角度评价企业战略的可行性,而且由于缺乏对企业战略意图和目标的准确理解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其次,HR部门将自己的职能仅仅定位于HR角色,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生命周期、运营模式以及整个的行业特点缺乏明确的了解,企图用通用的人力资源模式去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缺乏系统观和大局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HR部门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需要老板和HR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即从战略、文化和组织建设的高度认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短角色转变的进程。 2、调整重心,准备转变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HR部门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性事务的协调和处理,根本没有时间来研究和预测、分析、制定计划来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好象战略、业务和技术跟他们没有关系似的。正因为如此使得HR部门背离了战略合作伙伴的轨道。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要求HR部门本身要懂得重点管理的原则,对日常事件能授权则授权,而把大部精力放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业绩的原因研究、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等重点工作之上。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将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比如说员工的招聘、各种培训、薪酬调研、素质测评等,这些渠道的出现也为HR部门的角色转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改变观念、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我国企业在近20年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整体实力 有所增强,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变,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地推进,开放力度不断地加大,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客观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 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 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 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 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 留在口头上。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 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

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连锁药房门店人力资源管理 任何一家企业的组成, 人才是重要的因素。人才的竞争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人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中国的零售连锁药店发展到今天, 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基层专业型人才(如店经理、柜组长、执业药师和骨干店员)的需求量很大, 而长期以来连锁药店人员基本待遇和工资水平偏低的现状, 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和跳槽。这样无疑增加了连锁药房的人力成本, 同时由于卖场内没有明显的活力, 使得在顾客服务方面大打折扣。其实, 做好连锁药房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一.人员配置 一般而言, 一个中等规模的医药连锁企业的终端门店可分为3类: 顾客满意( custom er satisfaction, CS)概念店、主力形象店和三级店。这3类门店的功能不一: CS概念店主要承担形象传播、优质服务、理念传达、管理创新等功能; 主力形象店是融销售、形象两大功能于一体的主力军; 三级店主要起着销售和拦截功能[ 1]。这3类门店主要按照门店的大小确定人员配置。门店的大小规模不一, 所设人员也不一样。比如, 只有3名以下店员的门店, 可以不设店经理,直接设店经理助理即可, 此时药师就是这个店的核心, 这样的药师在管理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专长; 而在店员人数超过20人的店, 则可同时设置店经理和店经理助理以及值班经理。对于较大的门店, 店经理和店经理助理

应该在专业特长方面有所侧重并能互补。比如, 店经理在人员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店经理助理在陈列或者促销、产品知识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因人定岗, 连锁药店的经营性调整不可避免, 这时人员也会适当变动, 调整时要稳定员工的心态, 避免员工有后顾之忧。在适当安置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人员组合, 使每一个专柜在管理和销售上都能合理配备人员。 在连锁药店的经营过程中, 存在着如何运用鱼和渔的问题。对经营不景气的门店,有的总店采取派出救火员的工作方法! ! ! 安排个别能力突出的人员在门店间来回救急,使这些救火员没有安全感。而且这种工作方法常常是按倒葫芦浮起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对公司、对员工都没有好的作用。我们认为,要实现门店整体水平的提高, 不仅要对落后门店授以鱼,安排得力人员去救火,更要着重在授渔上下功夫,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能力,把授鱼和授渔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人员培训 从我国医药产业链中生产、流通、零售的人员素质来看, 中国连锁药店发展最缺的是人才。越来越多的连锁药店,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把培训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员工也把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作为衡量药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企业文化的培训;专业知识的培训;服务理念和销售技巧的培训。 企业文化培训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社会工作系班级:人管0933班学号:0921053319姓名:林姣姣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 的瓶颈。下面将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到60%和40%左右,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超过70%的城镇就业机会。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率做出重大贡献,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企业数量巨大、生产规模多样、经营种类繁多等原因,使得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是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挖掘员工的潜力,共度过难关,是我们许多中小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人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据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一项问卷式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6家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共计4235人,占全部企业总人数的9.6%,其中,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有2097人,管理人员有1792人,两者合计3889人,占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总数的91.8%,结构十分不合理。而且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失问题,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