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大作业

马克思大作业
马克思大作业

精品文库

课外学习

总结报 姓 名: 学 号: 学院班级: 任课教师:

内 容: 读后感 V 短文 V 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上课学期: 2014至2015第一学期 评 分

一、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写一篇读后感

《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 的纲

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 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岀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 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 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共产党宣言》 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的诞生就像一盏 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 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应用唯物史观,深 刻分析资

产者和无产者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提出了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 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通常习惯称为两个

必然。

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是整个《共产党宣言》的核心 , 是马克思、

恩格斯应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即社会的基本 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斗 争。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的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同生 产社会化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终无法克服的矛盾。 它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

马 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思想解放。

书名 《共产党宣言》 作者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

里希?恩格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书籍来源

网上购买 内容

概述

印象最

深的话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感想与

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产生、发展、现状。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状况,亲身参加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总结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并吸取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唯物史观。在1848年他们发表了震撼世界的光辉著作一一《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发展到科学,实现人类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从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僵化的教条。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并曾多次重申: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仅仅是无产阶级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显然,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活的灵魂。它不仅是只适用于某一个时期无产阶级的政党,而且是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路线和纲领。当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当前的努力又是为了实现党的总目标,即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服务的。正如《共产党宣言》观点鲜明指出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

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地乘风破浪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重温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真理两个不可避免(即两个必然),仍具现实意义。我们坚信《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两个必然是真理,并为之奋斗。结论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所点明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永放光芒!

感想与评价700-1000字,可以加页

二、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 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 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 动、变化、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 发展。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 性、多样性、 条件性。发展的实质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 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 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 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关系,这 主要表现在:第一,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的;第二,量 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一定 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 论。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这些都对于联系生活实际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2014年APEC 峰会成功在中国召开。唯物辩证法告 诉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结 构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 的统一整体,这要求我们应该峰会中所涉及的经济项目与 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加快工业

教材章节

和基本原

理内容

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短文

内容

发展与打造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有效配置资源。

因为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大国崛起,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得实惠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此外,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量的积累,各种坚定信念,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当尊重客观事实规律。

联系实际500-800子,可以加页

马克思主义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会展现出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即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基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并且还要

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流,是主要的。但是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那是支流,是次要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巩固成绩,同时也不忽视支流,防止支流对主流的影响,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他矛盾均属于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

马克思作业

我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对于哲学家来说,他们感到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问他“究竟什么是哲学”。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却能给人信仰?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也给人真理?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也能给人美感?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也劝导向善?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增长”。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说“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 什么是哲学?哲学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解。对于哲学的含义,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哲学是对“自明性”的分析,或者说,是对“自明性”的追问。也就是说,哲学是把人们认为不言而喻的、不证自明的东西,当做了它思考的对象。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所有的其它科学,所有的其它学问,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而哲学是对“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于“思想前提”的追问。也是追问构成各种思想的根据。具体讲来,对哲学的追问必然要落到实处。要基本做到“一纵”、二“横”。 一纵是,你要追问哲学,就要诉诸整个人类的认识史,诉诸哲学的发展史,知道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是怎样理解哲学的。恩格斯说,“哲学就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和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 二横第一个横,就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哲学与宗教、艺术、科学等等的关系中去追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第二个横,是当代哲学对哲学的多姿多彩的理解,从各种哲学观的比较中去理解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一般人的眼中,哲学好像离生活很远。在生活中,大家聚会时很少有人谈什么哲学,如果有某个人谈哲学,很可能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哲学是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因此,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要。 学习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 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 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 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 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业 从一则环境污染案例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业从一则环境污染案例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1.案例简介 2015年6月的中央电视台上有一则新闻非常让人惋惜,让我感到协调好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刻不容缓。长江南岸一个小镇的土地一直都很肥沃,并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可奇怪的是最近几年,这个镇的很多农民却不种地了,镇里数千亩农田全都变成了荒地。从新闻里可以看到大片土地被撂荒搁置,杂草丛生。引起土地被遗弃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上游的工业园大量排放污水,导致村民们用来灌溉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以至于无法用于灌溉。往年一直清澈的灌溉水现在已经呈暗红色或者黑色,水面漂着大量泡沫,并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村民们因为无法耕地,只能去找村企业讨个说法。遗憾的是,村民们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从未往河里排放,并号称河中都是地表水,以此来推卸责任。通过调查,确实发现企业为了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查,是在排污沟的侧边用土堆了堤坝,防止污水流入河流。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河流究竟是怎么样被污染了呢?更进一步的蹲守调查终于发现,原来是工业园的管委会偷偷让人定期把土堤坝挖开,直接将污水排放入河流,这样就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的费用,并且还能躲避责任。经过取样检验,发现河流水中已经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并通过河流最终直接进入长江。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挖开堤坝进行排污的时候,始终无人出面制止,拨打环保举报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就这样,化工企业把周围的良田都变成了无法耕种的荒地。 2.问题阐述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们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刺激了人们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狂热追求。然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很容易被繁华和金钱蒙蔽了双眼。为了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味追求效率的提升,产量的增加,就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原料,大肆砍伐森林,无限制向大自然排放废气废料,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与自然关系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 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 题卷 学号: 姓名: 层次: 专科 类别: 网教 专业: 公共课 201 5 年 6月课程名称【编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 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解释题:(选做其中四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定义: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叫做资本。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精神和信用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 4、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5、马克思主义: 6、科学发展观: 7、资本的有机构成: 8、社会基本矛盾:

二、辨析题:(选做其中四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答:正确。这句话的合义,它强调一切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是作为过程存在的,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 2、剩余价值就是凝集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答:错误。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 3、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真实的规律与本质。 答:错误。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自然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答:错误。必须由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发起革命。 5、哲学的思维特征最主要表现是抽象与概括。 6、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 7、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也就是由机器设备创造出来的。 8、人民的主体是广大的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劳动者。 三、简答题:(选做其中四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2、辨证法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答:辩证法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而形而上学否定中排斥肯定。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它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原理的唯物史观和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确提出并科学慨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禁用词语的重要理论贡献。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017马克思主义作业

作业1 1.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6.0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6.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6.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6.0分)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 6.0分)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6.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6.0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6.0分)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8.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9.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6.0分)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10.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本题6.0分)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1. (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本题6.0分)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20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 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我们应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分化出了人类社会,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 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 人类思维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 物主义的,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背叛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而陷入了唯心主 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理解,使得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到哲学中来,使它成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 (3)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的揭示和有力的证明。 ①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由猿进化到人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不仅生产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②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在这种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因此,一切观念、思想、法律、宗教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原因引起的,也应从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得到解释和说明。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它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态。

马克思原理阅读作业

20 钱佳麟经济与管理学院 1.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及其继承者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马克思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社会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恩格斯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列宁 这几天我翻阅了一下苏汉诺夫的革命轧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我国所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也和第二国际全体英雄们一样迂腐。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对过去的盲目模仿,至于他们非常怯懦,甚至于其中的优秀人物一听说要稍微离开一下德国这个榜样,也要持保留态度,至于所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整个革命中充分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性,就更不用说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作业)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对现代 炼化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考生姓名:阿不都热合木.托乎提 学号:2011313017 所在院系: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化学工程与技术(2011年级) 任课教师:董贵成 完成日期:2011 年 11 月 20日

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再生产理论对现代炼化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阿不都热合木。托乎提董贵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 102249) 摘要:通过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理论其再生产理论,认识《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规律、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并提出了《资本论》再生产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点。 关键词:《资本论》; 再生产理论; 企业管理;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资本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其中再生产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认真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搞好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三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基石就是《资本论》。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阶级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1](P79)“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P548)因此,无论是唯物史观的建立还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马克思《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列宁说,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2](P429)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3](P596)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有机整体,那么〈《资本论》无疑是这一有机整体的坚实的基石。离开这一坚实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厦就会坍塌;牢牢地站立在这一坚实的基石之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列宁曾经说过:“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但他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的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4](P145)

马克思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拟抽出18学时,利用国庆节和元旦放假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实践教学的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占30分。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自主选择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实践课题,按要求完成。 本着早发动、早组织、早准备的原则,基本原理教研室任课教师们经过认真研究,制订本学期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特别提示:若所选择课题所用原理尚未学习,可先收集调研材料,待学过原理后再撰写报告。 一、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调查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增强广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 1、社会实践动员活动 学时:2学时 内容: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时:12学时

马克思原理作业 答案

廊坊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级 成绩 2012年11 月25 日

作业题8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从那时到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解答:: 第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表面上工资表现为劳动价值或 价格,这掩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第二,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是有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在于他可以还原为维 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以及劳 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指出的费用等,劳动力价值的特点在 于: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 水平受自然条件,民族特点,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 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影响工 资水平。 第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无产阶级为提高 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整个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水平 发展较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

差距现在也存在差距。 第四,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与次发达国 家差距更大。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主要 是由资本主义工资,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受剥削的程度不 同所决定的,而我们所说的工资只是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由 各种因素决定。一、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在资本主义社会, 工资从表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从而,表面上,工 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自己的劳动,工人的劳动也得到了报酬, 但实质却是: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 它没有价值或价格,它不能被买卖。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 等价交换,劳动都不可能是商品。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上的 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即为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 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 合为条件。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 值或使用价值的属性。资本家与工人交换的过程中,工人出 卖的是劳动力,这就等同于商品交换,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工人与资本家交换的是劳动力的价值,交换的是进行生产劳 动的能力。因而,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换 形式,资本主义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正 如马克思所说的:“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5 交卷时间:2018-03-27 17:13:30 一、单选题 1. (5分)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开始于()。 ? A. 19世纪70年代 ? B. 19世纪60年代 ?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 19世纪50年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5分)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的行为,称之为()。? A. 收购 ? B. 垄断 ? C. 兼并 ? D. 联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 B.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 C.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D.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垄断组织制定的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 B. 垄断组织制定的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 C. 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 D. 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 C.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垄断价格是指(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6年江南大学上半年机考大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它用最新的事实印证着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

马克思作业1

马克思作业1 1、否定就是抛弃。 答:不对。否定并不一定是抛弃。否定只不过是不认同,比如有一个方案被我们否定了,但那个方案还能存在.抛弃意味着永远消失。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对其中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或因素进行否定,而肯定其中合理的、积极的、还有生命力的东西。辩证的否定是否定当中有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扬弃是黑格尔解释发展过程的基本概念之一。他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对于前一阶段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单纯的否定或完全抛弃,而是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而使发展过程体现出对旧质既有抛弃又有保存的性质。 2、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承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属于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既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也包括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属性。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 这一原理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它是批判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思想武器。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反科学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3、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创造的。 答:这句是错的。因为: 1、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2、预付资本,仅仅是给工人在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它本身不创造价值。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因此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 四、简答题: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中作业题+20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7年期中作业题 绪论 (一)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请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和主要的思想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有哪些?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论述题 1、请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2、请简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5、请详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 6、请概述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 7、请谈谈人类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 (二)名词解释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物质 3、意识 4、联系 5、矛盾 6、发展 7、两点论和重点论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论述题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所谓“两条认识路线”是什么? 3、请阐述认识的实质及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4、请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谬误的联系与区别。

5、详述真理的检验标准或者方式有哪些? 6、请谈谈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内容与问题。 7、请分析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二)名词解释 1、认识 2、实践 3、真理 4、价值 5、反映论 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论述题 1、所谓“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什么?它们的主要内容与特征有哪些? 2、请阐述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 3、请阐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 4、能否详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有哪些? 7、请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8、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呢? 9、请谈谈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形态 4、人民群众 5、科学技术 6、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请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请阐述剩余价值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经济危机的关系。 4、请简述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二)名词解释 1、商品经济 2、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3、劳动价值论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剩余价值论 6、货币 7、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3

作业一 第1题(4分)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上帝创造世界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第2题(4分)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第3题(4分)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第4题(4分)劳动对象是指(C)。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第5题(4分)辩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第6题(4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第7题(4分)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第8题(4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第9题(4分)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第10题(4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B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论述: 第1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常说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第2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第3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作业 环工01 李柯宇1508030111 (一)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答:(1)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 果.\x0d(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x0d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 定性.\x0d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x0d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x0d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x0d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x0d(3)意义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x0d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 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x0d(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x0d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x0d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x0d第一,原因和结果是

相互依存的.\x0d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x0d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x0d(3)意义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x0d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 方法 3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x0d(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x0d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x0d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x0d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x0d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x0d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x0d(3)意义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x0d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 方法.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