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课程与教学论2011(834)

杭州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课程与教学论2011(834)
杭州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课程与教学论2011(834)

2011年考试科目代码834 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本考试科目共2 页本页第1 页)

2011年考试科目代码834 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本考试科目共2 页本页第2 页)

华东师范大学347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11年心理专硕347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0分) 1、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 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 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 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 2、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 A.冯特-格式塔 B.马斯洛-人本主义 C.华生-行为主义 D.詹姆斯-机能主义 3、王琴某年高考得了高分,在大学学习中,各科成绩也很好,表明当年的高考试题具有 A.信度 B.效度 C.自变量 D.因变量

4、下列选项属于测验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是 A.信度 B.标准化 C.效度 D.常模 5、费希纳定律的公式是(S为感觉量,K和C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A.I-KlgS B.S=RlgK C.S=KlgR D.K=SlgR 6、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观点,高音区在耳蜗的 A.顶部 B.中部 C.上部 D.底部 7、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是 A.双眼辐合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运动视差

8、造成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声波位相差别的原因是A.双耳线索 B.空间定位线索 C.单耳线索 D.两耳距离差 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整个睡眠中,梦境一般发生在 A.快速眼动睡眠 B.β 波为主的睡眠 C.δ 波为主的睡眠 D.θ 波为主的睡眠 1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11、静态广告形成某些消费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无条件刺激 D.无条件反应

12、在记忆系统中,具有加工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A.工作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3、语义层次网络中的基本单元是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归类 14、感知到思维的中介是 A.记忆 B.注意 C.袁象 D.想象 15、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差异的策略是A.爬山法 B.类比迁移策略 C.手段-目的分析 D.目标递归策略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思想类 1、【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 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 5、李亦园著:《文化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育类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德海著:《教育学院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与教学论类 1、【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吴康宁校:《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Thomas L.Good an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日】佐藤学著,忠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前苏联】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美】埃金、考切克、哈德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1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 12、【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201307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A.内在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 C.认可驱力D.附属驱力 2.“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 3.“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塔巴B.惠勒 C.泰勒D.坦纳 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 A.知识、技能、技巧B.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知、行、意D.德、智、体 6.“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 A.课程目标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这一特点说的是 A.生成性目标的特点B.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华东师大GIS历年真题(无答案整理版)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拓扑结构 2.游程长度编码 3.TIN 4.缓冲区分析 5.专家系统 二问答题 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MIS、CAD的区别与联系。 2.空间数据的输入法。(此题可能有问题,一直找不到答案,不过2000年后没考过,请见谅) 3. DEM的应用。 4.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RS、GPS结合的方法与意义。 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出售答案QQ1029455741 ,全网第一份独家资料 验证信息: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手扶跟踪数字化 2.坐标转换

3.Arc/node Arc(弧段) 4.DTM/DEM 5.虚拟现实 二问答题 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精度与误差来源。 2. 四叉树编码方法。 2.空间数据内插方法。 4.现要建一个工厂去也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要求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工厂企业属性数据库中的地址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空间定位。 2) 可以选定道路或河流,对道路或河流两侧某一范围内的工厂企业进行统计分析。问如何建立系统并实现上述功能,可以设计哪些查询方法? 5.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其潜在的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数据采集 2.空间数据结构 3.ARC/INFO 4.栅格数据压缩编码 5.屏幕跟踪矢量化 二问答题 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精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并解释。 2.叙述产生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 3.叙述栅格数据取值方法。 4.一个伐木公司获准在某一个区域砍伐树木,为防止水土流失,许可证规定不得在河流沿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必过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6.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 础;课程与教学的_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D哲学 2.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D斯金纳 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D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 答:(1) 多种取向的综合。(2)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3)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4 )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答:(1 )体现教育的服务性。(2 )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 )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4) 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要求教师转变鱼色。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答:(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4。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 答:<1 )目标评价模式。<2 )外观评价模式。(3) C IPP 评价模式。<4 )自然评价模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答:(一 )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二 )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1) 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2) 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3)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三 )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1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依据教学目标。(2 )依据教学内容。(3) 根据学生变量。(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答: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 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人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 0分) 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年级) 2. 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为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价值、技术) 3.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4. CIPP 模式中的评价,即要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成果、测量、评判) 5. 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生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 0分} 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2. "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B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3. 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 (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4. 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贴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贴 这是我考研前一晚在酒店复习的时候拍的,那时我依旧在背书背英语模板,还特意订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很有纪念意义。 我本科双非,是一所普通师范院校。从小怀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抱负。大三上学期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本科是英语专业,但是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对教育更感兴趣,同时希望英语成为自己的优势,所以选择了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很火,不好考,特别对我这样跨考的学生来说,其实难度挺大的。后来偶然的机会吧,我考研的决心就订下来了。华师离家里近,也是211院校,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就这样,我的学校,专业就确定了。 3、报班备考: 有很多人可能都会纠结要不要报班,毕竟在经济上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各类辅导机构丛生的今天,许多人也害怕被骗。我也有过这样的担忧。我报了高分VIP-A班,费用不小,跟父母说的时候,爸妈也担心这是不是骗人的。但是老师让我感觉很放心,他也主动联系了我爸爸,还给出了一些勤思工作的图片,也就消除了我们一些疑虑。再加上网上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勤思有很多年的教育学辅导经验,最后决定报班。 在这里得说明一下,有些同学会问,报班是不是就是走后门,会有一些内部资料?答案绝对是否定的。报班其实就跟你交学费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一种额外的辅导。但是走后门,有内幕这种绝对是无稽之谈。任何事情得得靠自己的努力,辅导班是很好的学习渠道,但是不是保障。如果你能利用好,报班就会让你受益颇多;如果你只想着交钱就能成功,那是不太可能的。 4、考研经历和复习经验: 一.初试 1. 公共课: A. 英语:由于我本科是英语专业,所以我对英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我今年新题型10分全错了,大家这一题还是要多训练,毕竟这种题目错一个就是错一堆啊,下面是我的一些英语复习安排: 早上7点-8点记单词 下午2点-5点做英语真题

(整理)0467课程与教学论年7月份历年真题.

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课程代码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2.“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 ) A.塔巴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B.惠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C.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D.坦纳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3.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 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4.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 5.“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 ) A.对“解放理性”的追求B.对“普遍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C.对“实践理性”的追求D.对“科技理性”的追求 6.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 )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B.学校课程的价值问题 C.社会生活的价值问题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问题 7.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B.课堂 C.游戏D.提问 8.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是课程评价专家( ) A.斯克里文B.斯太克 C.普罗沃斯D.莱斯 9.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是( ) A.差别模式B.回应模式 C.外貌模式D.目标达成模式 1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 ) A.总结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D.内在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概论专业课历年试题

环境科学2000年 一、填空题(30分) 1、酸雨是指,我国酸雨组成以为主。 2、微波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和生理影响,主要是所谓的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4、《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理公约》又叫公约。 5、用铬法和锰法测定的化学需氧量之间的关系为CODCr CODMn。 6、八大公害事件中,水俣病是由于引起的,骨痛病是由于引起的。 7、生态金字塔主要有、、三种类型。 8、按照处置对象及技术要求上的差异,土地填埋主要分为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 海岸逆温可持续发展演替环境本底值生物质能 三、问答题(50分) 1、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有哪些主要途径?试举例说明。 2、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型烟雾的区别。 3、海洋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4、简述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三化"。 5、计算相应于强度为120分贝的噪声的声压。 环境科学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分) 温室效应富营养化酸雨噪光光化学烟雾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2、简述大气污染预报的依据。 3、什么是食物链?它在难(不)降解污染物迁移中的作用如何? 4、试述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与动力的关系? 三、论述题(45分) 1、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零点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25分)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0分) 环境科学2002年 一、填空题(10分) 1、《人类环境宣言》于年在市制订。 2、污水综合牌坊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包括:、、、、和。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有六类,它们分别是:、、、、和。 4、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和。 5、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二、名词解释(10分) 环境要素最小限值律环境本底值空气二次污染物"三同时" 巴塞尔公约 三、简答题(30分) 1、二次能源及其举例 2、水体的氧垂曲线和DO的变化过程 3、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点及其主要污染事件 4、从四种划分类型简介大气污染源 5、降温率与排烟类型的关系 6、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一般方法 四、叙述题(50分) 1、叙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 2、叙述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情况 3、叙述废水有机污染指标中BOD、COD和TOC的内涵及其应用特点 4、叙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叙述臭氧层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及其危害。 环境科学2003年 一、名词解释(30分) 环境容量生物多样性噪声级温室效应赤潮清洁生产 二、简述题(50分) 1、简述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异同点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精读书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真题】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82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82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 名词解释(6题×5分=30分) 1、隐性课程 2、课程标准 3、表现目标 4、班级授课制 5、形成性评价 6、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5题×10分=50分) 1、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2、请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3、请简述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4、什么是教学手段化?对教学的影响是如何的? 5、请简述教学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分析和论述题(第一题20分,第二、三题25分,共70分) 1、请结合课例,谈一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材料: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 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问题:请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谈一谈对以上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3、材料: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 了分组讨论的形式,而且,大都用得非常不适宜。可见,从一定意义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同时,在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问题:①这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②如何把握教学方法取舍的实质?(7分)③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12分)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https://www.360docs.net/doc/b67019702.html,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历年真题

华东师大1998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 名词解释(30分) 1、忠恕 2、兼爱 3、坐忘 4、万法唯识 5、德性之知 6、俱分进化 二、标点、今译并分析下列短文(20分)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 1、简析《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2、试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3、略论严复的天演哲学。 华东师大1999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简释以下概念(30分) 1、复性说 2、化性起伪 3、俱分进化论 4、四分说 5、白马非马 6、坐忘 二、 标点、今译并简要评点(30分)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 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语相天人之大业则必举而归之于圣人乃其弗能相天与则任天而已矣鱼之游泳禽之翔集皆其任天者也人弗敢以圣人自尸抑岂曰同禽鱼之化哉?……夫天与之目力必竭而后明焉天与之耳力必竭而后聪焉天与之心思必竭而后睿焉天与之正气必竭而后强以贞焉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请对这两种学说加以比较。(10分)2、 试评析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方法论。(15分) 3、 、中国古代哲学“力命之争”的大致线索是怎样的?(15分) 华东师大2000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30分) 1、忠恕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得意忘象 4、变化气质 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40分) 1、简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及其哲学意义。 2、述范缜对形神关系的基本论述并作简要评论。 3、析朱熹“理一分殊”说的内容及其思维特征。 4、析章太炎“竞争出智慧”的认识论意义。 三、论析题(30分) 论析康有为“公羊三世说”进化论的内容、特征及其意义。 华东师大2001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离坚白 3、形质神用 4、顿悟 5、理一分殊 6、实测内籀 二、简析题(30分) 1、简析孟子的性善说。 2、简析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四、 论述题(40分) 1、 试论《老子》哲学中的道。 2、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917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考研预测题

课程与教学论预测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至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 课程:指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显性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又称“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又称“潜在课程”。 第三至四章 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开发: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活动。在我国,它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开发

第五至七章 教学: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理论的演绎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第八至九章 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研究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究,然后获得结论的方法 讲授法: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使教学手段向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历年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 11.1 10.1 08.10 07.1 06.1 2、简述拉扎鲁斯理论中的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机。10.10 09.10 07.1 3、心理辅导过程中首次接触碰到问题后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06.1 05.10 04.10 4、简述目标蕴藏的儿童行为的类型11.1 08.10 5、简述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性10.10 07.1 6、简述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的主要表现10.10 05.10 7、幼儿学习经验有哪十三项?10.1 06.10 8、简述祛除非理性信念系统的策略10.1 07.10 9、来访者中心学派的辅导者使用的基本技巧有哪些10.1 08.10 10、完整辅导中增进自信心的活动有哪些09.10 06.1 11、简述问题儿童的家庭病理09.1 05.10 12、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08.1 05.10 13、适合于标准智力测试的评估工具有哪些07.1 06.1 14、简述沙箱疗法的方法。05.10 04,10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11.1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10.10 3、与品行有关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10.1 4、人本主义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08.1 5、如何理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个维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06.1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主要特征。11.1 7、简述精神分析疗法中对早期经验的重视 08.1 8、简述波纳生活脚本的成分11.1 9、论述学前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08.10 10、论述避免用“为什么”提问的理由。11.1 11、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 06.10 12、简述完整学派的辅导理论中,心理问题产生的五个层面10.10 13、论述心理辅导中的两种限制10.10 14、简述游戏在心理辅导中的价值 09.10 15、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07.10 16、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06.1 17、简述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思路。05.10 18、“来访者中心”心理辅导中,辅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05.10 19、简述托幼机构心理辅导的基本途径。04.10 20、简述学前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路程。10,1 21、试述精神动力学理论关于游戏治疗的目标10.1 22、亚瑟兰(Axline)非指导性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必须遵循哪些原则?05.10 23、与来访者首次接触,如何应对来访者的焦虑 09.10 24、简述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要点09.10 25、托幼机构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07.10 26、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口吃09.10 27、如何使用阳性强化法09.10 28、简述结构分析中人格三种独立的自我状态09.1 29、写出布鲁姆(H.L.Blum)的健康公式,并说明它的涵义09.1 30、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09.1

2000-200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2000-200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时间: 2006-03-01 23:52:30 | [<<][>>]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古典管理理论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 3、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方法。 4、简要分析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用。 2、评述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非正式组织校本教师培训行为科学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双因素理论法约尔 二、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 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分)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人事管理非程序化决策义务教育松散结合理论校本管理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西蒙组织文化 二、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用(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人际沟通行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教育规划组织发展跳板原则松散结合理论 二、简述题: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3、教学管理的内容?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三、综述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就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就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就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就是( )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就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就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就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就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瞧作就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就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与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就是(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就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就是(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 )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与( )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就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