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常见误区

于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壹,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因此,它被称为是“世界性”的难题。

绩效考核之所以难,首先表现为于绩效工作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疑难杂症使人们困惑不解。我们能够预料,于我们的客户的绩效考核中,可能也会出现壹些困惑和困难。如果我们能预先了解这些困惑和困难及产生的根源、估计可能产生的问题、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拿出相应的对策、策划设计更加完备的措施和实施方案;将能够减少绩效考核副作用,少走弯路,最终战胜困难,真正使我们的绩效考核能达到,改进工作和业绩,全面提升员工的任职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下面,我们对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困惑之处作壹些介绍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单地答疑。

困惑之壹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依然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显示,困惑之壹可能和下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

壹、可能目的定位错了——即绩效考核的理念出了问题。例如,我们了解到壹些企业主要是为了发奖金而考核。甚至壹些企业是为了扣罚而考核,于这类企业,考核往往成了罚款的代名词。这样的考核,十有八九要失败,因为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它使考核成为企业惩罚员工的工具,使员工对考核产生抵制和厌恶的情绪,将考核工作导入了死胡同。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或者错位,必然导致整个绩效考核工作全盘皆错,最终事和愿违。

二、方法不对。之所以方法错了,大多数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中,集中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能力不足。如:壹个企业自己摸索做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组织壹个团队,按照某些书中的方法花费壹二年时,做了壹大本绩效考核标准,但结果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第壹次做,摸着石头过河,明显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即使愿望再好,也达不到目的。

三、可能做错了或做变了。之所以如此,要么是态度问题,不认真,不负责所致;要么是想走捷径,不肯下功夫所致;要么是理解问题,即理解发生了偏差所致。如当下很多企业均于用的平衡记分卡,但50%的企业均用错了,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平衡记分卡不是作为壹种方法,而是机械地将其作为壹种工具。结果,近50%的企业采用平衡记分卡做出来的绩效指标均是千篇壹律,无法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业绩。

四、HR部门可能想做好的,也有能力,但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有些企业的领导壹心扑于业务上,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作为“锦上添花”的工作,可有可无。

这样,壹但人力资源管理遇到困难,由于得不到高层支持,马上便会溃不成军,败下阵来。

五、碰到困难退缩屈服。绩效考核是壹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难免会碰到壹些困难和挫折。如果壹遇到困难就退让,就放弃原则,就降低要求,其结果必然大打折扣。即使向象IBM、华为这样的国内外壹流管理水平的企业,于绩效考核中也遇到大量困难。如IBM公司提出的绩效结果“正态分布”的方法,就是想解决有些部门领导不按规定评价员工、员工业绩均是“高分”级的问题。他们于困难面前不是退缩而是不断改进方法,使其绩效考核成为世界标杆。

六、未能持续改进。有不少人以为绩效考核工作可壹劳永逸,不思改进。结果许多问题积压下来,阻碍了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例如:壹个KPI使用壹段时间后,但由于认识的原因,或者是企业组织的变化,或是企业目标和需求发生变化,均可能要求修改KPI.如果不改进,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将受到影响。

之上几个方面,是困惑壹产生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困惑之二为什么绩效考核常常是“走形式”?

实事求是而论,没有哪家企业希望绩效考核是走形式。壹般均是“迫不得已”,或“做法不当”而造成的。

壹种原因是:方法不当,无法坚持既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例如:某企业将末尾淘汰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规定:连续三次考核业绩于部门排位末尾的员工,将被淘汰。因为考核末尾淘汰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于实操中很难执行,很难坚持。于绩效考核中,有些部门的领导或不想得罪人,或变相抵制末尾淘汰制,便于部门搞“轮流坐庄”。导致考核完全“形同虚设”。

另壹种常见的原因是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而造成的。有些企业考核是壹套,各种激励又是另壹套。如考核结果和薪酬、福利均不挂钩,久而久之,许多人感到绩效考核没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也就不再认真去做,最后便是大家均“走形式”,做给上级见。

仍有壹种原因是要求不严造成的。有些企业开始做绩效考核时,个个紧张,人人关注,但后来发现,做好做坏,做和不做没有区别,便逐渐放松,把考核工作当作应付“差事”。要求不严表当下三个层面: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要求不严,对于各部门的绩效考

核结果不闻不问。上行下放从面导致所有部门均不重视;第二个层面可能是人力资源部门只布置考核,却不检查、不指导、不控制,从而导致无人管局面;第三个层面是各门执行力差,违背公司的原则和要求,随意考评,应付上级。

最令人注意的是壹种十分普遍的原因: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把绩效管理当作壹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当作壹项多余的工作或者份外的工作。只要有这种想法,必然会“走形式”。

“走形式”是绩效考核的大敌,长期以往,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分配不公的现象更加突出,员工失去信心,工作无法改进,且且仍会使企业养成壹种不负责任、相互应付、上下应付的不良风气。

因此,绩效考核要么不做,要做必须认真。否则做了比不做的危害更大。

困惑之三为什么越考核麻烦越多?

好多人均觉得迷惑不解:不是说绩效考核很重要吗?不是说绩效考核是壹种有效的考核工具和手段吗?可是,为什么于壹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给人感觉是越考核,麻烦越多?造成这种感觉和印象大概和以下几方面有关:

首先是壹些企业绩效考核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例如:有些企业没有搞计划管理,也没有搞目标管理,就开始搞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基础和技撑。没有做好或没有做对,均必然导致考核结果可能不公平,不合理;考核结果不公平和不合理又会带来分配的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就会造成更多的内部矛盾和冲突,影响员工的情绪;最终,必然会造成越考核,麻烦越多的结果。

第二、过去没有做好绩效考核。有些企业,过去不搞绩效考核,分配不和业绩挂钩,大家习惯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做好做坏、做和不做壹个样或区别不大。于这种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企业开始搞绩效考核,打破了平均主义的铁饭碗:有的人无法混日子了,收入和业绩挂钩了。当然,可能就会出现壹些过去没有的“麻烦事”。

第三、过去是把麻烦上交了。如果壹个企业不能把目标层层分解,便不可能将企业的压力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直至每个职位。这样,重压常常集中于高层,而中基层常常是责任不清,权限不明,没太大的业绩压力。

要做考核,必然有壹定的矛盾和冲突。绩效考核,壹方面要见到优点,进行奖励;另壹方面,也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仍要纠正错误,以利于改进业绩和个人的行为。既然要找问题,就必然有批评,就必然和分配挂钩。而人的天性是乐于受奖励,爱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抵制负向激励;再加上对人的评价本身就是壹项极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也难以避免失误。因此,于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壹些矛盾。

我们认为,冲突和矛盾且不可怕,甚至说这是自然的。没有那个企业能避免和回避矛盾和冲突。事实上,管理和被管理永远就是壹对矛盾体。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管理不断完善,便是体当下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之中。

困惑之四为什么壹些员工不喜欢绩效考核?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壹个事实,有壹些员工对绩效考核不太喜欢。于此,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员工为什么产生“不喜欢”的心态和情绪呢?其次,再分析壹下是不是由于有些员工壹时不理解,我们就该放弃呢?

壹些员工之所以会对绩效考核不喜欢,可能原因有多钟,以下分析最常见的原因:

壹、绩效考核做得不好、不公平、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把什么均纳入绩效考核,把计划、考勤、态度、道德、能力、作风等等均纳入考核范围。结果是什么均想考,什么均考不好。很多东西是拍脑筋拍出来,很多地方不近情理,员工当然不喜欢。

二、出发点错了。就如前面所谈,你把考核当作惩罚的工具,谁会喜欢,谁会举手赞同呢?

三、可能是方式、工具不好。有的考核方式太复杂、太繁琐,操作起来费时、费神又费力。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例如,有些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壹种考核方式,结果使许多考核工作不近情理,受到质疑乃至反对。殊不知,对于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类别,能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可用“述职”法;对于服务类职位可用“周边”法;对于以天为工作周期的职位,可用“日清月核”法。

四、可能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反感。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结果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也会使人产生不良感觉。这就是许多企业提出来“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任何壹项管理工作,期望其壹开始就人人敬仰、个个叫好是很好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有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均理解了、等赞同了才去做;或者说,任何工作均有壹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等壹个事物彻底成熟和完善了才开始,于理论上可行,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多的工作是于运行中、实践中才能不断改进完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于绩效考核中,要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员工的某些情绪。困惑之五能不能使绩效考核更加简单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这里提到的“简单”是什么含义。如果像壹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时间、不增加收入、不动太多脑筋,举手便可搞定。这样“简单”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馅饼”壹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将考核流程设计得更好,选择快捷的工具,设计简易而有效的方式等,从而使我们的考核更加“简易”,这样完全能够,也是可能的,也是我们所倡导所追求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的见法:

壹、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气就能够做好绩效考核,深层次原因大多是:

①绩效考核是上级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②绩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③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于帮人力资源部做事;④没有认识倒绩效考核是壹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壹个牵引员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这些出发点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将绩效考核简单化,尽量不投入精力和时间。

二、我们同意将绩效考核简易,而不是简单,因为简易不等于简单。

简易:是于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繁杂的工作程序优化;

而简单则是按壹般的经验和粗放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和对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炼;后者则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报。

三、如果说方法、工具得当,培训到位,绩效考核工作能够更加简易,可于壹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论怎么简易,均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和壹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均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困惑之六绩效考核的功能和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社会实践来见,大概有以下九种主要的理解和见法:

理解壹:

主要是用于测评组织及组织成员工作业绩。这种认识的人仍比较多,是壹种浅层次的理解,只见到了绩效考核的某个环节和表象。

理解二:

把绩效考核用来分辨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理解二除了和理解壹有相似的之处外,另外就是把业绩考核扩大化,希望用绩效考核来进行员工的行为考查和判断。如,对组织的忠诚度、迟到早退和旷工均纳入考核范围。这是现代绩效考核所反对的。

理解三:

用来识别员工的能力和优劣情况。虽然说绩效考核于壹定程度上反映员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指标来考查和判断壹个人的能力是不合适的;而且,把绩效和能力放于壹起也不合适。

理解四:

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门和员工的能力。这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提倡和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绩效考核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

理解五:

将绩效考核作为绩效提升的有效手段。和理解四壹样,是十分正确的理念。但实际被许多公司忽视。

理解六:

用于不断改进工作。这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达到提升能力和业绩的目标。理解七:

达到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或者说通过绩效管理,强化和牵引企业的目标、计划和预算管理的目的。目前,这是壹种先进的理念,正被企业所认识和运用。

理解八:

为分配提供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激励、薪酬分配,它也能够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绩效考核决不是为了分配。这是许多企业必须改变的壹个观念。

仍有其他的壹些理解,如:用于指导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应该是: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功能是综合性的,但于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所追求的目的能够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绩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问。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判断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于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判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基本能够判断绩效考核工作开始产生效用。

壹、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

二、企业的压力传达到了职位;

三、员工感觉到不改进工作是得不到企业或上级认可的;

四、员工和主管开始讨论绩效考核的问题,且认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五、员工开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六、员工明白仅仅个人业绩突出是不够的;

七、员工和部门的业绩和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八、员工和部门的工作有了计划了;

如果,部门或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开始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其作用开始发挥出来,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困惑之八不搞绩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们说,不搞绩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些缺乏说服力。因为,有些企业没有做绩效考核也存活下来了,甚至仍有所发展和进步。可是,这些企业要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于正常的市场经济下是可能的:?如果想作壹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如果想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励性。?如果想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和能力?如果…

这就是为什么壹方面绩效考核很困难,而又是那么多企业希望搞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绩效考核难以坚持下去,怎么办?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应该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难就放弃,壹方面前功尽弃,另壹方面将来再想做会难上加难。因此,建议如下:

壹、要冷静找问题,分析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要将部门行为转变为整个企业和每部门的行为。仅仅靠人力资源部门做绩效考核,是永远做不下去的;

三、要关键领导站出来,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

四、要拿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改正过去不合理的作法;

五、要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让大多数员工认同和理解。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那家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壹帆风顺不碰到困难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胜利,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浅谈绩效考核八大误区剖析

浅谈绩效考核八大误区剖析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改善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绩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员工甚至一些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本文着重分析八大误区:考核力求完美性、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人力资源部承担绩效考核主角、考核敌不过情面、500强企业运用的绩效考核方法都是好的、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奖惩手段、只要考核体系合理,考核结果就公正。 误区一:考核力求完美性 在与众多客户沟通过程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管理层和HR部门往往会进入一个追求完美绩效考评的误区,例如追求绩效表格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追求绩效工具和绩效方法的先进性,追求所有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追求绩效考核流程的规范性等。 然而,笔者认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完善,是企业员工和管理层逐步接受的过程;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考核建立的方法和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因此,考核很难顾及全面。同时,考核是要付出成本的,考核目标的选定,考核指标的设置和考核流程的执行是需要耗费时间,耗费成本的。因此,企业在完善绩效考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绩效考核的投入产生比。同时,完美的考核往往会导致主次不分,导致考核目标过多容易分散精力,使员工无所适从。换个角度讲,即使企业设计出详细而全面的、涉及员工方方面面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中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定性指标,从而使得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难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误区二: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 在传统的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地规定员工的职责。对岗位所要求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考核的重点,考核强调要落实到个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会把考核本身引入死胡同。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强化了员工的本职行为,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员工的超职责行为,淡化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过分强调落实到个

绩效考核主要有那些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主要有那些考核方法,每种方法有那些优缺点? 第一节绩效考核基本分析 一、绩效考核范畴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 绩效考核公式:P=f (s、m、o、e)。各因素的含义。 绩效考核的分类: 按照绩效考核性质划分; 按照绩效考核主体划分; 按照绩效考核的工作组织形式划分;按绩效考核的时间长度划分。 二、绩效考核内容 英美等国家考核制度的“考勤”(工作态度)与“考绩”(工作成果);国外企业考核项目的“个人特征”、“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三大方面。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在绩效考核中,要建立考核项目指标体系,确定各项目的分值分配,并规定各项目的打分标准。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二)客观准确原则 (三)敏感性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立体性原则 (六)可行性原则 (七)公开性原则 (八)及时反馈原则 (九)多样化原则 (十)动态性原则 第二节绩效管理流程 一、制订考核计划 1.明确考核的目的和对象。 2.选择考核内容和方法。 3.确定考核时间 二、进行技术准备 绩效考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技术准备主要包括确定考核标准、选择或设计考核方法以及培训考核人员。 三、选拔考核人员 在选择考核人员时,应考虑的两方面因素。

通过培训,可以使考核人员掌握考核原则,熟悉考核标准,掌握考核方法,克服常见偏差。在挑选人员时,按照上面所述的两方面因素要求,通常考虑的各种考核人选。 四、收集资料信息 收集资料信息要建立一套与考核指标体系有关的制度,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达到。 生产企业收集信息的方法。 五、做出分析评价 (一)确定单项的等级和分值 (二)对同一项目各考核来源的结果综合 (三)对不同项目考核结果的综合 六、考核结果反馈 (一)考核结果反馈的意义 (二)考核结果反馈面谈 1.建立和谐的面谈关系的几个方面 2.提供信息和接受信息,进行反馈的技巧、 七、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的运用,也可以说就是进入绩效管理的流程。 第三节常用的考核方法 一、简单排序法 (一)简单排序法的含义 简单排序法也称序列法或序列评定法,即对一批考核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排出“1 2 3 4 ……”的顺序。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简单排序法的操作 首先,拟定考核的项目。 第二步,就每项内容对被考核人进行评定,并排出序列。 第三步,把每个人各自考核项目的序数相加,得出各自的排序总分数与名次。 二、强制分配法 (一)强制分配法的含义 强制分配法,是按预先规定的比例将被评价者分配到各个绩效类别上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其特点是两边的最高分、最低分者很少,处于中间者居多。(二)强制分配法的适用性 三、要素评定法 (一)要素评定法的含义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方法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方法 在企业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员考核工作通常是指,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动用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等,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并使评价以及评价之后的人事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当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开展这一项繁琐复杂而又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考核工作应有的客观、公正等诸多特点没有得以充分体现,最终影响了考核的效果。 一、对考核工作的态度 在对员工考核工作的看法上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错误认识: (一)考核就是对员工的惩罚 一些管理人员认为,考核是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控制手段而存在的,直接目的就是给员工挑毛病,借以惩罚员工,同时也多少展示一下上司的权威。"这么不努力工作,不扣发你工资才怪……"、"你表现得太糟糕了,还是另谋高就吧。。。。。。"。在这种错误认识下,管理人员容易在考核工作中违背本应遵循的原则,甚至会错误地执行考核结果。员工则会惧怕考核,逃避和拒绝考核,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管理矛盾,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士气和战略发展。 正确的认识应当是,考核是员工追求高需求层次的体现,做好考核工作就是为员工满足高层次需求服务,它是一种激励方式。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求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之后,就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在企业中,员工在追求友谊、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之后,必然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具体体现为员工对工作的创造性和成就感的追求,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绩效考核的需要。因为,员工希望知道自己的绩效水平究竟怎样,以此来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当考核结果显示业绩骄人,成果丰硕时,员工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由此会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视员工考核为满足员工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手段,把做好考核工作当作是对员工实现自身与社会价值的有力促进。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考核是企业改造和强化员工行为的一种方法。考核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目的,而是改造和转化员工行为,变消极为积极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作为考核的指导思想之一,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剌激所做的反应,只要创造和改造外部环境,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根据该理论,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考核的办法来刺激员工,借以达到保持和发挥员工积极行为,减少和消除员工消极行为的目的。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考核来认定员工的哪些行为是对企业发展

绩效管理要突破16个误区-职场生涯

绩效管理要突破16个误区 年终已到,纵观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笔者发现存在很多问题,经过总结归纳,主要是存在16个明显的误区,于是呼吁:绩效管理要突破16个误区,现简述如下,以供交流和借鉴。 一、强调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管理。大家知道,绩效考核并不等于全面绩效管理。然而,很多企业却把绩效考核当作了绩效管理的全部。以为绩效管理就是考核。然而,绩效考核只是全面绩效管理的一个简单的手段而已。 二、强调量化指标而忽视质化指标。一提考核,很多人强调的只是“量化”指标的考核,且不说很多东西不能量化,就是都能量化也还是需要非量化的考核,只不过这种非量化的考核更加有弹性罢了。非量化的考核可以叫做“质化”考核,包括素质、态度、精神、风格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往往非量化的“考核比起”量化“的考核更加重要。 三、强调被考核者而忽视了考核者。考核应该是“全员性”的,然而,很多企业在考核中往往眼睛向下死盯基本员工,而忽视了对手握考核权力的考核者的考核。难怪有的员工常常抱怨说:“当官的就是权大嘴大,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应该说,对考核者的考核往往比对那些被考核者的考核更加重要。 四、强调关键指标而忽视其它指标。一提考核,似乎就

只有“KPI”这个“关键指标的考核,而往往忽略了那些”非关键的指标“。企业管理无小事,非关键的指标是保证关键指标达成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些非关键指标,关键指标也只能成为一个”愿景“。 五、强调技术手段而忽视教练手段。在考核中,人们往往强调那些可以用来进行考核的技术手段,比如表格、方法、模块、软件等等。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考核的目的。其实,通过考核提升绩效比单纯打分考核更重要。因此,在考核中根据考核的具体情况对被考核者进行适时的教练,然后通过教练提升员工的绩效,这才是考核的目的。 六、强调逐年提升而忽视平稳发展。考核中一个凸显的、十分令各级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就是:考核指标逐年提升,被考核者的绩效指标年年加码,逐月上升,这样经过几年的递增,最终导致目标无法达成。于是乎,考核也就成了一种无奈的形式。 七、强调事事考核而忽视信任法则。考核中一种常见病就是:要么单一强调“KPI”,要么就来个面面俱到。所谓事事考核,就是典型的对员工的不信任。以为员工的行为只有在“考”中才能实现管理、达成尽责。岂不知,员工自身还有主观能动作用和一定的责任意识。 八、强调部门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由于考核的“刚性”原则,很容易造成部门“各扫自家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

绩效考核常见的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 绩效考评,把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各项工作联结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居于核心地位: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干部选拔等,都离不开绩效考评。因此,成功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设计绩效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如下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乃至完全失败。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误区一:传统消极文化和意识观念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必然反映到考评系统中。比较典型的,诸如求同心理、官本位、人情、关系网等。求同心理反映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拉不开差距;官本位反映到考评中,多表现为强调政治素养而且长官意识十分严重;人情和关系网反映到考评中,则是关系好或是网中人,考评结果就较好,反之则较差。 误区二:没有进行职位分析。在我国企业中,职位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 误区三:考评结果全部由最高领导人审定。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尽管各层领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但是,官大说了算,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这样,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结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现实中员工对企业领导人的不满大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误区四:采用单一的、省时省力的综合标准。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大而且执行偏差也大。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拔干部变成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并且,综合标准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初、中级员工,往往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 误区五:将考评等同于考察。考评与考察,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甚远: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手段、内容表述和结果表现形式上。考察,在手段上,一般采用谈话、了解情况的方式,任前考察是最主要的手段,其他如年度考察、专项考察等一般不受重视,要提拔才考察、不提拔则不考察已经成为无形的惯例;在内容表述上,空洞,优点一大堆,缺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触及实质问题,对成绩的取得往往缺乏真正科学的评价,常常是一个成绩大家用,一顶帽子大家戴;在结果表现上,体现为考察报告,泛泛而谈,达标即止。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又到年末,又准备论功行赏。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乐事,可如果处理不当,一不留神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平添了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心病。本文将一些用人单位年末绩效考核已知的误区找出来并进行归纳,给正实施这一计划的用人单位提个醒,期望劳资双方能在和谐、喜庆的气氛下各有所得,共同迈向新一年。误区一: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员工的绩效,通过绩效考核激励绩优者做出更好的业绩,也促使绩效平平或者较差的员工更加努力,改善自我。但在考核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过分注重评定结果在物质上的体现,忽略了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修正的反馈引导。这种误区导致员工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种惩罚,是公司扣工资的一种手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核操作者本身的水平和认识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目标未被细化或者细化不够。例如,考核表上将目标值设成100分,但对超过目标值没有激励指标;也有的本身目标值已够高所致。但反映在考核表上,目标值的分数仅是60分,这两种设法都会导致员工虽然完成了目标却仍然被扣发

薪金,进而引起员工的不平心理。误区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常常会碰见这样一种情景: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就考核事宜进行沟通,在经过百般解释后,部门负责人扔下一句话,这是你们人力资源部的事,我们只是配合你们的工作。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考核中,人力资源部起着组织、策划、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而各部门管理者则需要主动参加、配合执行。绩效考核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也是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绩效考核的结果影响着被考核者的薪酬与晋升,因此与被考核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关注的事,更是被 考核者关心的事。而不论是哪个部门的被考核者,最了解其表现的人,肯定是该部门的主管。其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对多个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而这些数值与结果的获得都需要不同部门的大力配合。例如,要考核营销人员的绩效,销售收入及回款的数值就成为直接的评价指标,而这些数值的取得既需要营销部门的如实反馈,也需要财务部门的报表统计。这体现了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对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而这种协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 第一大困扰: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 绩效考核到底应该考核什么东西我这里有一个案例讲给大家听听: 景兴达电子公司是我的一个客户,半年前,决定实施绩效考评,并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他们整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岗位分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大类。三类人员分别使用三张不同的绩效考评表,每一张绩效考评表都包含三大方面的指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每月考评一次。在第一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由于指标无法客观衡量,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分,考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在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基本上是走形式,后来,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几个月的绩效考评最终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变成了一场风波而结束。公司章总和人力资源部杨帆经理都在反思,知道考评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考评指标上!设想一下,全公司这么多不同的岗位,仅仅使用三套考评指标来分别考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能行吗以“管理人员”为例,试问大家,什么叫“管理人员”公司的老总是不是管理人员一个部门主管算不算管理人员事实上,每一位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也是不一样的。既然他们干的工作不一样,又怎么能够拿同样的指标来套呢 另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这些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为什么要拿来考评呢这样考评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工作和考评两层皮”,设想一下,如果要做的事情不考评,员工干嘛还要认真做呢并且,考评的内容,根本就不是员工们正在做和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考评还有什么意义呢 也就是说,上面案例讲到的所谓的绩效考评,根本就没有考评绩效。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只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例如:有的企业实施的所谓的绩效考评,全公司所有的人统统使用一张考评表,考评项目当然都是一样的“德、勤、能、绩”四大方面。为什么在绩效考评中考评这些东西绩效考评就应该考评绩效,干嘛非要把“德、勤、能”也搅在里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德、勤、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不重要,它们很重要。但是,不要把这四样东西放到一起考评。而是应该放到“员工招聘/干部晋升/任用/岗位调整”等等的考评上。不要把这么多内容统统都放到绩效考评这个筐里!这个筐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个筐的设计是针对“绩效”的,并不适合装别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绩效呢所谓的绩效,就是该岗位的职责履行得如何,对任务完成得如何该干的活,干得如何这才是绩效。其余别的东西都不是绩效,就不应该放在绩效考核中。所以,应该是员工做什么就考什么,没干的事情根本不要考评! 由此,我们还应该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考评之前必须要做一件事,就是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如果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都不清晰,不知道各个岗位该干什么,那么凭什么说人家干的如何呢 并且,有些内容根本不要考评。例如,“工作态度”。你说我“态度不好”,你态度还不好

案例分析:绩效考核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情景案例 绩效考核误差 老王是一家IT公司的项目经理,多半年以来一直带着团队在 客户的公司工作现场中做软件系统的测试和维护工作,一天到晚忙 得不亦乐乎。正在这时,到了公司的绩效考核时间,人力资源部催 促老王按期完成考核工作的电话让他感到心烦意乱。虽然当时论证 绩效考核制度的会议自己也参加了,可事到临头,看到绩效考核表 格上的那一个个的指标,老王心里还是觉得没底。 老王心想,我这一落笔,不但关系到面子,而且关系到票子, 大伙出差这么久,功劳苦劳都得记上。新婚的小李,为了赶项目进度,蜜月刚刚过了两天就跑回来工作了,多容易啊。想到这里,老 王顺手就给小李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填了一串的满分5分。 秘书小孙是新招来的毕业生,她比刚辞职的小安机灵多了,什 么事情一教就会,不像小安,连用传真机都让自己手把手教了半天,所以小孙也应该给高分。 至于小赵,老王皱了皱眉头,小赵通常都是留守在公司里,很 少跟自己一起出差,也不是很清楚他在公司里都干了些什么,干得 怎么样。那就凭感觉随便填填好了。“测试报告完整准确”……,在 自己的印象中,小赵的测试报告倒是没出过大的岔子,给4分吧,“责任感强”……,老王想了想,既然没出过岔子,应该还是有责任 感的,4分?不对,记得小赵刚来的时候,有一回在客户的机房值 班时玩电脑游戏,被领导逮住了,弄得自己也没面子,想到这里, 老王又把小赵在“责任感”这一栏的得分改成了3分。 至于小朱吧,得好好考虑考虑,这小子工作不怎么样,还好高 骛远,总觉得在这个部门淹没了他的能耐,老跑到老刘那个部门去 转悠,搞的老刘还以为他很能干,前两天还透露出想调他过去的想

法,要不就给小朱打个高分算了,让老刘真以为自己捡了个宝贝, 赶紧把小朱调过去那该多好…… 绩效考核误差的危害及其解决难度上述案例中的场景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的现象。 事实上,如何克服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差,是很多组织的 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这里的所 谓绩效考核误差,是指考核者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对员工的 真实绩效表现所做出的不真实甚至是歪曲性的反映。由于任何一种 涉及到人对人进行评价的“考评”和“测量”都不可避免会地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一环的绩效考核也不例外。 绩效考核中潜藏的各种误差看似是小问题,实质上却会成为一种对企业管理、组织文化以及员工关系产生腐蚀作用的“病毒”,会 在不知不觉中给组织带来很多损害。 首先,如果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基于这些存在较大误差的信息 来制定各种政策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难 免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次,绩效考核误差的存在很可能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 作满意度以及敬业度,甚至整个组织的运营产生不良的影响; 再次,低效度的绩效考核结果会使得绩效改进失去正确的方向,员工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由于感到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而选择离职; 最后,如果考核者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本来应该拉开的 合理差距不拉开,组织采取的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政策所能够产生的 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对于那些绩效优秀的员工尤其显得不公平。

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何有效地考核和奖励员工的绩效是企业管理层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最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阶段,如何使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世界著名企业接轨,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员工绩效管理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员工在思想上对现代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传统企业的人事管理在对象、范围、重点和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对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质和重点未能完全理解,对其认识仍未上升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和抵触感。个别员工认为考核体系的评价不够公正,不能真实反映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状况,对个人认为本应是"超期望值"的评价却仅仅得到"达期望值"或"未达期望值"的评价表示不满,从而产生受挫感和抵触感。 (二)考核指标量化较为困难。 由于部门或员工岗位职责之间的不可比性,在考核指标设置中难以完全涵盖各个层级和各个岗位的要求,因而在指标设置上要将全部指标均量化较为困难,目前只能针对同一性质和层次的岗位设定一致的考核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三)考核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考核工作中,由于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特别是由于平日被各种琐碎的事务所困扰,忽视了对绩效的记录,考评无以为据,只能求助于印象或个人述职报告。印象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也受到考评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述职报告亦未能全面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这时考核往往会受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使之失去客观衡量尺度,使评选先进变成了评人缘,甚至在不同意见中搞平衡,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二、开展员工绩效管理的思路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 又到年末,又准备论功行赏。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乐事,可如果处理不当,一不留神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平添了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心病。本文将一些用人单位年末绩效考核已知的误区找出来并进行归纳,给正实施这一计划的用人单位提个醒,期望劳资双方能在和谐、喜庆的气氛下各有所得,共同迈向新一年。 误区一: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 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员工的绩效,通过绩效考核激励绩优者做出更好的业绩,也促使绩效平平或者较差的员工更加努力,改善自我。但在考核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过分注重评定结果在物质上的体现,忽略了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修正的反馈引导。这种误区导致员工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种惩罚,是公司扣工资的一种手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核操作者本身的水平和认识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目标未被细化或者细化不够。例如,考核表上将目标值设成100分,但对超过目标值没有激励指标;也有的本身目标值已够高所致。但反映在考核表上,目标值的分数仅是60分,这两种设法都会导致员工虽然完成了目标却仍然被扣发薪金,进而引起员工的不平心理。 误区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常常会碰见这样一种情景: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就考核事宜进行沟通,在经过百般解释后,部门负责人扔下一句话,这是你们人力资源部的事,我们只是配合你们的工作。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考核中,人力资源部起着组织、策划、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而各部门管理者则需要主动参加、配合执行。绩效考核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也是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绩效考核的七种常见误差及对策

绩效考核的七种常见误差及对策 误差一、考核指标理解差异化 由于考核人对考核指标的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同样是"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标准,但不同的考核人对这些标准的理解会有偏差,同样一个员工,对于某项相同的工作,甲考核人可能会选"良",乙考核人可能会选"合格"。 对策:(1)修改考核内容,让考核内容更加明晰,使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这样可以让考核人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考核;(2)避免让不同的考核人对相同职务的员工进行考核,尽可能让同一名考核人进行考核,员工之间的考核结果就具有了可比性;(3)避免对不同职务的员工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因为不同职务的考核人不同,所以不同职务之间的比较可靠性较差。 误差二、光环效应 当一个人有一个显著的优点的时候,人们会误以为他在其它方面也有同样的优点。这就是光环效应。在考核中也是如此,比如,被考核人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考核人可能会误以为他的工作业绩也非常优秀,从而给被考核人较高的评价,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对策:在进行考核时,被考核人将所有考核人的同一项考核内容同时考核,而不要以人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环效应。 误差三、折中主义 考核人倾向于将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放置在中间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考核人

害怕承担责任或对被考核人实际情况不熟悉所造成的。 对策:在考核前,对考核人员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培训,消除考核人的后顾之忧,同时避免让对被考核人实际情况不熟悉的考核人进行考核。 误差四、近因误导 一般来说,人们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而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印象浅显。考核人对被考核人某一阶段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往往会只注重近期的表现和成绩,以近期印象来代替被考核人在整个考核期的绩效表现情况,因而造成考核误差。如,在一年中的前年工作马马虎虎,等到最后的几个月才开始表现较好,照样能够得到好的评价。 对策:考核人每月进行一次当月考核记录,在每季度进行正式的考核时,参考月度考核记录来得出正确考核结果。 误差五、感情用事 人是有感情的,而且不可避免地把感情带入他所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中,绩效考核也不例外。考核人喜欢或不喜欢(熟悉或不熟悉)被考核人,都会对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产生影响。考核人往往会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人较高的评价,而对自己不喜欢(或不熟悉)的人给予较低的评价。 对策:采取小组评价或员工互评的方法,避免一对一的考核。 误差六、职场压力

绩效考核常见心理误区

绩效考核常见集中心理误区 1、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绩效考核中,被考核者可能一向表现平庸,但在临近考核期做了一份让主管非常满意的事情,会导致主管在评分时依据这一事件掩盖其长期的碌碌无为,使评分偏高;同时,被考核者最近的一次失误也可能使几个月的优秀表现付之东流,最后的评分比相应的要低。 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绩效考核中,首因效应是指考核者由于对被考核者第一印象不佳或很好,以至于在以后的绩效评价中对他的评价偏低或偏高。常见的“以貌取人”就是此效应的最好说明。其实,不管是在绩效考核还是在人际交往或者其他方面,首因效应效应是广为存在的,特别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因效应尤其突出。首因效应的产生常常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因此,如何在绩效考核中避免此效应的产生可以从考核者的社会经历和社交经验角度加以控制。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对方的真实品质,有

绩效管理的四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四大误区 1.企业绩效管理是什么? 企业的绩效管理就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目标分解部署,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来实现部门的目标;再由部门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管理方式。这种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的管理方式,就是绩效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从企业最高层开始,逐级将期望的赢利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的行为之中的。 两个难点:第一,如何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赢利目标)分解成为全体员工都能明白的行为意识及其行为结果。第二,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赢利目标)永远是高于全体成员行为能力之上的,二者之间的差距越小,绩效管理就越容易做;反之,二者之间的差距越大,绩效管理就越不容易做,甚至根本就做不成。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 企业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性组织,它聚集成百上千人,或小型,或大型。这些人不是为了相聚而相聚,每天以一张报纸、一杯茶度过。为的是做一件事,做一件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达成比一个人赢利能力大几十倍、上百倍、上千倍的更大的赢利目的。从企业成立的那一天起,这种为赢利而存在的使命感就一直依附于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的思维及战略规划中。 3.对于绩效管理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是基于全体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绩效管理是从绩效考核开始的,那么,绩效考核工作注定将会走向失败。 绩效考核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第三个环节,要做好绩效管理,

应该从绩效计划开始。要想使企业的绩效管理能够正常运行,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有效,就要从第一步绩效计划开始,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绩效管理过程。 误区二: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与下属员工无关。 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否有效,就看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是否坚持了三个原则: 第一,期望原则。 期望原则就是:企业的期望是否明确?企业的期望是否与全体员工的期望统一?企业的期望是否合理?经过努力是否可以达到? 第二,参与原则。 员工不仅仅是被管理者,也是参与管理的一分子,并且是从计划到改进整个过程管理的参与者。 第三,SMART原则(它是进行有效绩效管理的前提)。 SMART是5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 S:目标是否具体、明确? M:目标是否可以测量? A:目标是否可实现? R:目标与现实工作是否紧密相关? T:目标实现有无实践限制? 误区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事情,与其他部门的业务管理无关。 这个错误的认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1)企业的赢利是全体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每个人的行为结果累积而成的。因此,企业绩效管理一定是与每个部门每个人有关的,而不可能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事情。 (2)每个基层员工都分布在各个部门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则在

绩效考核六大误区解析

绩效考核六大误区解析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改善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绩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员工甚至一些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本文着重分析六大误区:考核力求完美性、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人力资源部担任绩效考核主角、考核敌不过情面、500强企业运用的绩效考核方法都是好的,以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一:考核力求完美性 在与众多客户沟通过程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管理层和HR部门往往会进入一个追求完美绩效考评的误区,例如追求绩效表格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追求绩效工具和绩效方法的先进性,追求所有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追求绩效考核流程的规范性等。 然而,总裁学习网认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完善,是企业员工和管理层逐步接受的过程;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考核建立的方法和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因此,考核很难顾及全面。同时,考核是要付出成本的,考核目标的选定,考核指标的设置和考核流程的执行是需要耗费时间,耗费成本的。因此,企业在完善绩效考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绩效考核的投入产生比。同时,完美的考核往往会导致主次不分,导致考核目标过多容易分散精力,使员工无所适从。换个角度讲,即使企业设计出详细而全面的、涉及员工方方面面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中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定性指标,从而使得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难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 在传统的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地规定员工的职责。对岗位所要求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考核的重点,考核强调要落实到个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会把考核本身引入死胡同。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强化了员工的本职行为,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员工的超职责行为,淡化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往往容易忽视周边绩效问题。 总裁学习网认为,从绩效的分类来看,绩效不仅有个人绩效,还有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流程绩效等,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定时,需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要适当加入一些与团队绩效和流程绩效(尤其是一些跨部门流程)相关的指标。因为,从绩效目标的来源来看,不仅有岗位应负职责,还有自上而下的战略目标分解,还有内外部客户的需求。 三:人力资源部担任绩效考核主角 企业普遍的一个认识是绩效考核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其他部门与此无关。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考核整个公司员工及其管理者的绩效,发现优势,找出差距,并就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以有效地改善被考核者的行为,最终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组织目标。绩效考核的结果影响着被考核

绩效考核监督

绩效考核监督 篇一:绩效考核监督检查办法 绩效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公司增长公司的执行力,更有效地开展公司全体员工绩效考评工 作,依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遵循共同执行、相互监督、类比定制的尊旨,本着客观实际、突出重点、分类考核、定量定质的原则,在对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考核工作中,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并有助于公司团结上进,特拟定以下绩效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办法。 第二条绩效考核监督检查工作,经董事会授权,由董事会秘书处和公司纪 检组成监督检查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内部检查监督职权,对董事会负责。下属各部门对检查监督工作负有配合义务。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参与全员考核工作的综合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审计部。 二、绩效考核工作监督检查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第一条监督检查的内容:

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绩效考评人员的自律性、公正性和责任心,绩效考核办法的可操作性、绩效考核工作的预见性和创新性。 第二条监督检查总则: 重点检查绩效考核工作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有利于公司挖掘潜力,实现了增收节支,是否创建了一个团结上进公司团队。 第三条监督检查的方法(从各个考核角度实地出发,全面综合性地分析、制定监督方案。)总的思路: 3.1按月监督检查: 3.1.1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及质量30分。 3.1.1.1完成15分,未完成按完成率乘满分给分;完成值/目标值×100%×标准得分; 3.1.1.2无误差不良工作记录得15分,误差上下浮每1%扣1分。 3.1.2投诉率25分。被投诉(书面具名或口头投诉)的次数乘总计不超过2次,得25分,每多出一次扣5分,直至扣完为止。 3.1.3对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的方式与部门内岗位进行分享,共同提高得25分。按分享人数及实施率得分。 3.1.4公司重大安排完成率满分20分。得分等于完成率乘20分。 3.2年度监督检查: 3.2.1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及质量30分。依据全年考核得分考核:3.2.1.1无未完成的得15分,累计有两次未完成的逐次扣2分、4分、6分?不够扣除递推下年; 3.2.1.2无误差不良工作记录得15分,全年累积误差在5%扣5分,在

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 不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走入绩效管理的误区,员工与主管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在绩效管理方向性上产生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首先介绍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误区,然后通过两家企业 的绩效管理案例比照分析点评误区所在。 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绩效评价就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到绩效反馈的循环过程,绩效管理是贯穿经营全过程。微观的绩效管理则为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评价即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技术实现部分。 误区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 随着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当然由人力资源部 来做。公司要提高绩效需要将经营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人力 资源部门需要为公司建立一个提高绩效的共享的制度平台,公司各 部门应在绩效制度的平台上做好部门员工的绩效管理。但各部门的 主管是所在部门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绩效管理实施成功与否关 键还在于企业的高层。 误区三:绩效管理主要是经理针对员工 绩效管理的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进行对个人绩效的评估而设计的,它更深层的目的可是为了有效地推动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企 业全体员工从个人开始,促使所有部门共同朝着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迈进。实施绩效管理时应让员工与经理明白其目的所在,在正式实 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就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问题对 经理和员工进行认真培训。否则,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误区四:只有绩效评估没有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的目的是沟通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有效地应用绩效评价的结果;通过绩效反馈,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双方有待改进的地方;共同确定下一期的绩效计划和改进点。这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循环 回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点,也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阶段。绩 效反馈是为最终的绩效改善提供支持,其作用可以反映出绩效管理 体系的动态性和成长性。反馈面谈不仅是主管和下属对绩效评估结 果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而且要分析绩效目标未达成的原因,从而 找到改进绩效的方向和措施。由于管理者和员工对反馈面谈的心理 压力和畏难情绪,加之管理者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必要的面谈沟通技能,往往使反馈面谈失效甚至产生负作用,这是需要注意克服的。 误区五: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扣减绩效工资与发放奖金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范围很广,它是价值分配的支持系统,可应用于岗位轮换、岗位晋升、聘用、薪酬福利以及培训等。发放奖金 与扣减工资只是绩效结果应用的一个方面。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在持续提升员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使其持续地改进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绩效管理更多是偏向于激励性的,它对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来源于整体绩效提升而带来的“开源”功能,而并非克扣员工工资而带来的“节流”作用。绩效管理追求 激励性,同时从惩罚中体现激励的公平性。 误区六:指标越多越细越好 指标设立要讲究关键性与协同关联性。要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它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例如处于 超常增长状态的企业,业务迅速增长带来企业的组织结构迅速膨胀、员工队伍极力扩充、管理及技能短缺,流程及规范不健全成为制约 企业有效应对高增长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该阶段对企 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所在,绩效管理体系则相应地必须针对这些 问题的解决设计管理指标。 要保证关键指标与年度规划保持一致。如果一个新产品将在本年度推出,并要达到一定的销售额以实现公司的战略布局,那么销售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作者:佚名 2004-2-5 来源:中审网 误区1---像我 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他像你。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误区2--晕轮效应 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这一系列的事实都掩盖在这个光晕的后面了,这就叫晕轮效应。 绩效考评中,如果这个员工在考评期内有什么非常显著的缺点,比如说,一个月就迟到了三回,结果都让老板抓住了,你的老板会一想起你,就老记着你迟到三回。这个缺点太亮了,太突出,它就成了一个光晕,把你那些好事儿,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还开发了许多新客户,还有很多的创新等,都会被连续迟到这个晕环给罩住,经理的打分就偏了。这就叫晕轮效应。反过来如果你有什么优点太亮的话,也容易把你背后那些缺点罩住,经理给你的评分就会相应的提高。这也是晕轮效应。 怎么避免晕轮效应呢? 其实误区跟误差还不一样。误差是有可能去掉的,或者减到最低。误区往往没有办法根除,只能在考评期间对这些误区,不断复习,脑子里不断灌输,多加以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