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

概述

纵隔是胸腔的一部分,位于胸腔中部,其前界是胸骨,后面是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向上与颈部相连,向下延伸至膈肌。其中有许多重要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

病因

纵隔内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以纵隔区内肿瘤种类繁多。有原发的,有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良性为多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性。

病理

纵隔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转移性肿瘤较为常见,并多数为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血行性转移非常少见。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种类很多,通常包括位于纵隔内各种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它们常以肿块性病变为其共同表现,不少肿瘤缺少特征性表现,鉴别较困难。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一般有其好发部位,根据肿块所在部位、形状进行分析,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常可推测肿瘤的类别。根据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可大致区分良、恶性表现。

临床表现

近1/3纵膈肿瘤临床上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恶性纵膈肿瘤常有症状。

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常发生于胸骨后或患侧胸部,当恶性肿瘤侵犯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膈神经受侵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喉返神经受侵导致声音嘶哑;交感神经受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相应的感染症状。

4、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气管、食管受压出现气憋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5、特殊症状:畸胎瘤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支气管囊肿破裂与支气管相通,表现有支气管胸膜瘘症状。少数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胸腺瘤的病人,有时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辅助检查

1、X线胸片:可作出初步诊断。

2、胸部增强CT

3、组织活检:经皮穿刺活检或者手术活检。

4、其他:内窥镜,PET,MRI,B超,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等。

诊断依据

1、干咳、胸痛、气促或声嘶、膈肌麻痹、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症状和体征。

2、胸片或CT发现纵隔病变。

3、活检病理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肺内肿瘤(中央型肺癌——症状纤维支气管镜。

2.主动脉瘤——呈梭形,与心脏的搏动一致,有杂音。主动脉造影可以明确。

3.包虫病——流行病学的病史,包虫三项。

4.纵隔淋巴结核——结核的中毒症状,病变的钙化,抗痨有效。

5.胸椎结核——结核的中毒症状,病变呈梭形,抗痨有效。

治疗原则

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原发性纵隔肿瘤,无论良恶性,一经发现,应尽早行手术切除。其他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放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等。

并发症

纵隔肿瘤并发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恶性者可发生转移。胸腺瘤可合并重症肌无力症和红斑性狼疮。

护理要点

(一)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二)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无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三)对症护理

1、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痰液不易咳出时,可给超声雾化吸入,咳嗽时,用止咳药物。

2、观察患者呼吸改善的情况,必要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胸闷、喘憋、气急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并做好用氧指导。

3、.观察患者胸痛程度,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并做好用药指导。

4、发热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协助多饮水,及时更换床单元。

5、如果有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应选择下肢进行输液。

(四)放疗护理

1、做好胸部照射野皮肤护理。

2、关注病人放射性肺炎发生,如干咳、喘憋、胸闷等,遵医嘱对症处理。

3、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

(五)化疗用药护理

1、选择正确的输液途径和输液用具,避免化疗外渗。

2、做好化疗用药指导。

(六)异常化验结果及检查结果护理。

(七)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