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配套K1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公 开课教案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8-5 16:55 编辑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18~19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自学、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 2、通过尝试、交流、探索,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从生活中的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三个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不同,一个太小,一个太大,一个比较合适。)提问:玩过滑梯吗?给你这样三个滑梯,你喜欢玩哪个呢?设问:那么,滑梯的角度多大比较合适呢?大家研究过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较合适的滑梯上抽象出∠1。【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测量角的重要意义。】 二、自学探究,认识量角器1.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作业纸上∠1的大小。引导反馈:请学生说说用来作为测量工具的角及测量结果。(学生会用几个不同的角测量∠1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引导:学生意识到和测量线段一样,量角必须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2.认

识量角器。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或使用电子白板上的工具量角器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观察自主认识量角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向学生展示量角器上的角,渗透正确的量角方法。】3.画角。提出要求:请在作业纸上的量角器上分别画出10°、95°、172°的角。实物投影反馈学生画角的情况。【设计意图: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自主尝试,学会量角。1.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2.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3.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学习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三、评价方式 ⒈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⒉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四、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 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

(完整版)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P27例1及“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2×3= 205×3= 25×2= 70×5= 50×3= 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28 × 6 768 28 204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依据课标的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节课我创设了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再认识量角器,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做一做等数学学习活动,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的内容。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对角有了初步的表象,但还没形成正确的表象,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引导观察,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通过观察、尝试、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灵活合理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游乐场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场玩玩,瞧,游乐场里面有些什么项目? 生:荡秋千、海盗船、小猴正在玩滑滑梯…… 师:小猴它们怎么了?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提出质疑 师:这三个滑滑梯与什么知识有关呢?看滑滑梯与地面形成什么? 生:每个滑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不同。

角的度量教案

角 的 度 量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 画的长短无关; 3、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学具准备:活动角、三角板2 块 四、教学过程 : 一、实物引新,初步认识角 1、 出示一个角,问:请你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⑵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 )

师指着顶点: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 师指着两条边:这两条射线分别是角的什么? 2 师:非常正确!(课件:出示红领巾)这是同学们经常戴在脖子上 的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3个)角1和角2哪个大,哪个角小?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师: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来比较一下三角板上角1 和角2的大小?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比较的大小,我们用了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 4 出示两种面,问:种面A与种面B,时钟与分钟所成的角哪个更 大?哪个更小呢?用以上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能不能比较。比较起来比 较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大家想一想 生:用量角器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 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1. 师:要学好角的度量,西想知道哪些问题?大家来说说。 A要用什么工具来度量 B怎样度量角 2.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本122页角的度量。开 始到123页前二段。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请小 组派代表汇报。 归纳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表示。1度记作1度 度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2.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3. 0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 合 4.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 的度数 3. 师:大家说得挺好的,为了同学们更清楚,请看电脑演示. (二)角的度量 1. 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知道怎样度量角,你会量吗?大家拿出一 号,学习卡来试试吧。(学生试着度量角)1,2组度量第一个角, 3,4组度量第二个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苏教版(全汇总版)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七册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教案

2015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18~19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自学、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 2、通过尝试、交流、探索,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从生活中的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三个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不同,一个太小,一个太大,一个比较合适。) 提问:玩过滑梯吗?给你这样三个滑梯,你喜欢玩哪个呢? 设问:那么,滑梯的角度多大比较合适呢?大家研究过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较合适的滑梯上抽象出∠1。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测量角的重要意义。】 二、自学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作业纸上∠1的大小。 引导反馈:请学生说说用来作为测量工具的角及测量结果。 (学生会用几个不同的角测量∠1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引导:学生意识到和测量线段一样,量角必须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 2.认识量角器。 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或使用电子白板上的工具量角器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篇一: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11.11.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 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 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 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 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 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 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 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 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 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 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教学内容: 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演示:指出下面各个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 1 3 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一下队吗? 学生排队,集体订正。 教师指着∠1和∠2,继续问:你知道它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一)介绍量角器 1、演示: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教师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 (1)1度的角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o。

教师再用量角器标出1度的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介绍量角器 教师:请拿出你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抽生汇报。 2、小结归纳: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二)量角 1、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o刻度线没有与边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2、讨论: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度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三)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多媒体出示:出示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在书上具体量一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问:哪个角大?(一样大) 4、教师拿出活动角,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问:角的大小,根据什么来确定?是根据所画边的长短吗? 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年级数学角的度量与表示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教学目标: ⒈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相关概念。 ⒉理解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实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 教学难点: 在度、分、秒之间实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初步理解了“角”.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字母及符号“∠”来表示。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它两个字母

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2)用一个数字或字母表示一个角. 3.试一试: 用适当方法分别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B A C ∠BAC 或 ∠A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角的顶点来表示这个角. 4.做一做 中国地图简图 ⑴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⑵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⑶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 1°的 60 1为1分, 记作“1′”,即1°=60′.

1′的 601为1秒, 记作“1″”,即1′=60″ 5.讲解例题 例1计算: 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⑴ 60′×1.45 =87′60″×87=5220″, 即 1.45°=87′=5220″. ⑵( 601 ) ′×1800=30′, ( 601 ) ° × 30 =( 21 ) ° 即 1800″=30′=0.5°. 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解:60′× 0.25 = 15′ 60″× 15 = 900″ 即0.25°= 15′= 900″. 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601 ) ′×2700=45′ ( 601 ) °× 45 =0.75° 即2700″=45′=0.75°. 60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6.开动脑筋 确定相对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角的度量与计算教案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执教人:朱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角的大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善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角的单位转换和大小计算 三、教学难点:角的大小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上三幅图片,(让学生体验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角的大小差异性) 提问导入: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角的大小呢? (二)快乐预习,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自学课本126-127页,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它又是如何表示的? (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我们将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其中每一等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通常把它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有哪些特殊角,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3)如何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利用什么工具? (三)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当测量出来的角不是一个整数时,就需用更小的单位来度量角。)过渡提问:我们如何定义更小的角的度量单位的? 1、教师提问:谁知道1分,1秒又是如何规定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三者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度=60分,1分=60秒,1度=3600秒

1秒=1/60分=1/3600度,1分=1/60度。 2、度、分、秒的计算 (1)出示例题一:计算: 1.45度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1800秒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练一练A:0.25度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700秒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师生一起评价) (2)出示例题二:用度、分、秒表示54.26°; 用度表示48°25′48″; 练一练B:1、用度、分、秒表示16.24°; 2. 39°36′=°。 (3)讨论:38°15 ′和38.15°相等吗?哪个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例题3:计算 (1)37°28′+ 24°35′(2)83°20′- 45°38′20″ 2、练一练C:计算: (1)36°40′+ 23°27′(2)113°50′40″- 57°48′42″(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新的知识? 1.角的度量与特殊角的认识; 2.角的换算与有关角的计算。 (五)、知识拓展: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五、教学板书: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角的度量单位转换: 1度=60分,1分=60秒,1度=3600秒 1秒=1/60分=1/3600度,1分=1/60度。 例1:例2:例3:

《角的度量》讲课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李莉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角的度量,做一做及练习七第2~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度角、30度角、60度角、120度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数学思考:通过角的度量,形成角的度量意识;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用具: 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出示课件。 (1)什么叫做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3)画一个角。 2.多媒体出示。 (1)让学生四人小组比一比谁画的角大、谁画的角小。 (2)师:我将同学们的作品选了三幅展示到白板上,其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角1最小,而角2和角3你们能判断出谁大谁小呢?(教师继续追问):“究竟有多大呢?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具体的数据来比较,问题就能解决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揭示课题,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师: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1.了解量角器的形成。 师: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师: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首先我们来认识量角器。 2.认识量角器。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然后将你的发现四人小组中交流。(2)学生汇报: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2015年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3稿) 教学内容:课本第37~3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度的符号。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量一量、估一估,培养角的空间观念和估计能力。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测量角的大小的?(量角器) 师:你知道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吗?现在请听老师慢慢说来。 (在投影上介绍) 师介绍:量角器中间的点我们称为“中心点”,这条平平的线上可以找到两个0,从中间点出发,向右是一条0°刻度线,向左也是一条0°刻度线,上面所有的数字都是它的刻度) 二、教学度的读法和写法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测量三个角的大小,你们会测吗?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测量结果吧! (展示学生的作品) 预设:35°或35度130度或130°33度或33° 师:°表示的是什么?(度) 师:没错,“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在数学中,人们通常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角。那这几个角怎么读?你会读吗? (35°或35度130度或130°33度或33°或147°)师:在写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这个°要写在右上角。 三、探究角的测量方法 1.学生展示测量第一个角 师:那谁愿意上来展示展示你的测量过程?指名学生上来测量,用投影展示。A:重点:中心点对顶点,0度刻度线对角的一边,看另一边是所对数是几,它就是几度) (请下面的同学也拿起量角器,点对点,线对线,读一读你量出来的是几度)B.指名读读你是几度。(35°或145°)那到底是几度呢?这里又有什么奥妙呢?(学生不会,教师自己说) 强调:为什么读35度而不是读145度。所对的0度线在内圈就读内圈------)C.写上角度。 师:用刚才的方法测量一下第二、三个角,你量对了吗?错了请改正。 2.让学生测量第二、三个角(教师巡查) (A)点对点,线对边,看一看是几度,写一写

精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3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 3.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时,如何确保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一、创设生活情境,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个不同坡度的滑梯,提出问题:比较三个角的大小。 二、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对滑梯进行选择,说理由。 直接观察大小。 具体大多少,学生提出:需要产生一个测量的 测量麻烦,进行改进。 测量中工具不够精细,继续改进。 测量中不断产生需求,完善内外圈刻度,创造出完整的量角器 三、拓展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量课始三个角的大小,总结量角方法。 2.首尾呼应,介绍滑梯中角选择的科学性及生活中角度数的应用价值。 3.当堂检测。 本节课的设计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一个个的认知冲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经历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并在制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生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喜欢滑滑梯吗?这里有3个滑梯,你喜欢玩哪个滑梯?为什10 2070809010011

2019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单元)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

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教学难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3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 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 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二、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 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