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 Waltze-Scherzo 》作品.34 小提琴曲谱+钢琴伴奏 Piano Peter

柴可夫斯基 《 Waltze-Scherzo 》作品.34 小提琴曲谱+钢琴伴奏 Piano  Peter
柴可夫斯基 《 Waltze-Scherzo 》作品.34 小提琴曲谱+钢琴伴奏 Piano  Peter

柴可夫斯基作品列表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Scherzo à la russe 降e小调即兴曲Impromptu Op. 2哈普萨的回忆Souvenir de Hapsal, 3 pieces for piano (1867) Op. 3The Voyevoda, opera (1868) Op. 4随想圆舞曲Valse-caprice in D major, for piano (1868) Op. 5f小调浪漫曲Romance in F minor, for piano (1868) Op. 6 6 Romances (1869), including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Op. 7谐谑圆舞曲Valse-scherzo in A, for piano (1870) Op. 8降G大调随想曲Capriccio in G-flat, for piano (1870) Op. 93首钢琴小品 3 Morceaux, for piano (1870) Op. 102首小品 2 Morceaux, for piano (1871) Op. 11第一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1871) Op. 12The Snow Maiden(Snegurochka), incidental music (1873) Op. 13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Winter Daydreams(1866) Op. 14Vakula the Smith, (revised as Cherevichki), opera (1874) Op. 15Festival Overture in D on the Danish National Anthem, for orchestra (1866) Op. 166首浪漫曲 6 Songs (1872) No. 1Lullaby (Cradle Song) No. 2Wait! Op. 17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little Russian(1872) Op. 18The Tempest, symphonic fantasia in F minor, after Shakespeare (1873) Op. 196首钢琴小品 6 Pieces, for piano (1873) 1. Rêverie du soir [Вечерние грезы] (G minor) 2. Scherzo humoristique [Юмористическое скерцо] (D major) 3. Feuillet d'album [Листок из альбом] (D major) 4. Nocturne [Ноктюрн] (C-sharp minor) 5. Capriccioso [Каприччиозо] (B-flat major) 6. Thème original et variations [Тема и вариации] (F major) Op. 20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 ballet (1876) Op. 216首单主题小品 6 Morceaux, for piano (1873) Op. 22第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2 in F (1874) Op. 23第一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1875) Op. 24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era (1878) Op. 25 6 Songs (1874) No. 2As When Upon Hot Ashes (Over Burning Ashes)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第五交响曲 崔 昊 ? 彼得 伊里奇 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 古典 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 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 正常 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 强力集团 ,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 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关于第五交响曲 ? 小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于 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 西欧派 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 命运 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 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 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 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 与命运斗争 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历史科_表格式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Ⅲ) 科目:历史必修(Ⅲ)教学对象:高三复习课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的专题八《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习价值体现在①世界文化时代性 和多元化,②各民族文化间的融合交流,③世纪年文学艺术、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欣赏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列举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养成科技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比较:对比各类艺术流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互联网手段同学们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学生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教师整理利用收集到的经典材料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和音乐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利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文学艺术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托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的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传统 、感受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避免娱乐色彩掩盖历史教学目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也能通过网络收集到资料。但大多仅停留在语文常识上的认识。本课题目的在于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文学艺术,如:利用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作曲家作品目录_柴可夫斯基_钢琴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目录 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Catalogue of Works Piano Music 安娜斯塔西-圆舞曲(1854年)(Anastasie-Valse (1854)) 在河边,在桥旁(1862年)(By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1862)) f小调小快板(1863年-1864年)(Allegro in f minor (1863-64)) 主题和变奏(1863年-1864年)(Theme with Variations (1863-64)) b e小调即兴曲,作品第Op. 1号之2(1863年-1864年)(Impromptu in e flat minor, Op. 1, No. 2 (1863-64)) #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Op. 80号(1865年)(Sonata in c sharp minor, Op. 80 (1865))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作品第Op. 1号之1(1867年)(曲Scherzo á la russe, Op. 1, No. 1 (1867)) 回忆哈普萨尔,作品第Op. 2号(1867年)(Souvenir de Hapsal, Op. 2 (1867)) 随想圆舞曲,作品第Op. 4号(1868年)(Valse-Caprice, Op. 4 (1868)) 浪漫曲,作品第Op. 5号(1868年)(Romance, Op. 5 (1868)) 歌剧《市长(又译“总督”、“司令官”)》中的集成曲(1854年)(Potpourri from the opera The Voyevoda (1867-68)) 谐谑圆舞曲,作品第Op. 7号(1870年)(Valse-Scherzo, Op. 7 (1870)) 随想曲,作品第Op. 8号(1870年)(Capriccio, Op. 8 (1870)) 小品3首,作品第Op. 9号(1870年)(Three Pieces, Op. 9 (1870)) 小品2首,作品第Op. 10号(1871年-1872年)(Two Pieces, Op. 10 (1871-72)) 小品6首,作品第Op. 80号(1873年)(Six Pieces, Op. 19 (1873))

次中音号考级(五—九级)比赛规定曲目.

次中音号考级(五—九级)比赛规定曲目 五级曲目:《春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国) 《格里格的小夜曲》(外国) 六级曲目:《骏马奔驰保边疆》《大顶子山高又高》(中国)《主题变奏曲》(外国) 七级曲目:《陕调》《家乡调》(中国) 《勇气》(外国) 八级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 《友谊地久天长》《金镶银》(外国) 九级曲目:《彝家寨》(中国) 《美丽雪景》《威尼斯狂欢节幻想变奏曲》(外国)

电子琴考级(五—十级)比赛规定曲目 五级:车尔尼《练习曲OP.849 NO.7》(钢琴曲) 《鸽子》 《春天》 六级:车尔尼《练习曲OP.849 NO.13》(钢琴曲) 《西班牙斗牛舞》 《安年波尔卡》 七级:巴赫《E大调小前奏曲》(钢琴曲) 《迎亲人》(钢琴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 《化装舞会》 八级:巴赫《库兰特舞曲》(钢琴曲) 《牧童短笛》(钢琴曲)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古典世界名曲大联奏》 九级:斯卡拉蔕《G大调奏鸣曲》(钢琴曲) 巴赫《吉格舞曲》(钢琴曲) 《流浪者之歌》 《查尔达什舞曲》 十级:肖邦《练习曲OP.25 NO.2》(钢琴曲) 《绣金匾》(钢琴曲) 《春舞》 《卡门幻想曲》 电子琴决赛(五—九级)比赛规定曲目(补充) 五级: 1牧民的一天王梅贞曲(22) 2野蜂飞舞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曲蒲琦章改编(85) 3西班牙斗牛舞张弓(89)六级: 1白毛女随想曲屠巴海编曲(79) 2闹元宵陕西民歌王丁丁编曲(84)

3哥斯达黎加人阿夫雷乌曲芦小鸥编配(108)七级: 1金蛇狂舞聂耳原曲王晓莲编曲(168) 2心绪乔﹒加普兰曲王晓莲编曲(186), 3化装舞会罗德里兹曲李未明改编(189)八级: 1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曲卖紫婴编配(23) 2新疆游记王梅贞曲(49) 3水上音乐亨德尔曲日野正雄编曲张美燕编配(74)九级: 1百鸟朝凤民间唢呐曲李未明编曲(114) 2保卫黄河冼星海曲张文才编配(124) 3卡门幻想曲比才曲李未明编曲(157) 古筝考级(五—十级)比赛规定曲目 五级曲目:1 高山流水(浙江筝曲) 2 洞庭新歌 3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六级曲目:1 柳青娘 2 闹元宵 3 丰收锣鼓 七级曲目:1 粉蝶采花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50 小节——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三、总结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 拍子,但4/4 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乐曲。船歌运用的是三生中部的负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呈式部式部(第12 小节——第24 小节),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它又分为。1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2 中部这一句较前一句更为明朗,但在全曲的色彩来看,还是没有脱离小调的控制,之后,余缺回到了3 再现部,和主题大致相同。整个第一部分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歌唱性极强,最开始的旋律是一节上行,小调的赋予了这一主题黯淡的色彩,在小船在这一旋律中缓缓前行。乐曲在再现部和主部之间出现了插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第32 小节——第36 小节)(第40 小节——第45 小节)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小船好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音乐更具有流动性,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编号:82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姓名:聂俊毅学号:20113576 学院:会计学院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斯基担任指挥。几天后,他感染了霍乱,于11月6日在圣彼得堡逝世。 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我的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都是出自我的内心深处。”他的创作之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的音乐的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柴可夫斯基还采用了不少俄国和其他国家的名著作为创作的题材,而且能够把原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从芭蕾音乐《天鹅湖》看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

音乐欣赏曲目(mp3目录)1

音乐作品辨析曲目及音响 江苏版音响包——1 第一册 l 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词马洪业曲 童声齐唱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 (聂耳,1912~1935,云南人,代表作品还有义勇军进行曲,铁踢下的歌女,大路歌,毕业歌等) 2 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李汴编曲 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曲 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瞿综词郑秋枫曲 女中音独唱宝贝印尼民歌 女低音独唱黑娘娘美国歌曲 3 男高音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 男中音独唱魔王 (德) 歌德词 (奥)舒伯特曲(舒伯特,1797--1828,代表作品还有野玫瑰,小夜曲,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等) 男低音独唱跳蚤之歌 (德)歌德词 (俄)穆索尔斯基曲 4 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荻帆词金砂曲 对唱什么秸子高又高选自歌舞剧(《刘三姐》) 5 二胡独奏阳关三叠古曲 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陈钢曲 女声重唱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梅少山等词敬安等曲 6 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合唱游击队之歌贺绿汀曲(1903一?,代表作品还有《嘉陵江上》,《晚会》,《牧童短笛》) 童声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王小龙词奚其明曲 领(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 齐(轮)唱社会主义好希扬诃李焕之曲 7 小提琴独奏牧歌沙汉昆曲 无伴奏合唱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瞿希贤编曲

8 管弦乐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陕北民歌改编 女声独唱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9 歌曲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陕西民歌 合唱与管弦乐曲欢乐颂 (德)席勒词 (德)贝多芬曲(贝多芬,1770--1827,代表作品还有多部交响乐曲,《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热情》,《月光》及《悲怆》等32曹钢琴奏呜曲) 女声独唱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 (马可,1918—1976,徐州人,代表作品还有《咱们工人有力量》、《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 男声小合唱澧水船夫号子湖南民歌 10 民族管弦乐曲下山虎冼星海曲 (1905-1945,代表作品还有《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男声独唱土地还家山西民歌 (小调) 女声独唱锈金匾山西民歌 (小调) Ll 琵琶独奏天山之春乌斯满江曲王范地改编 男声独唱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 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回族民歌 女声独唱在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 男声独唱手挽手维吾尔族民歌 12 女声小合唱打麦号子江苏靖江民歌 女声独唱唱唱扬州三把刀扬州民歌(小调) 女声独唱无锡景无锡民歌(小调) 女声独唱搭凉棚昆山民歌(山歌) 江苏版音响包——2(续第二册) 1 民族管弦乐合奏茉莉花扬州民歌 二胡独奏战马奔腾陈耀星曲 合唱乌苏里船歌郭颂、胡小石词汪云才郭颂曲瞿希贤改编 女声独唱太湖美任红举词龙飞曲 吹管乐与打击乐太阳出来喜洋洋张小夫编曲 2合唱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男声独唱梭罗河印尼民歌 领(合)唱缆车 (意)丹查词曲

世界最好听的钢琴曲有哪些

世界最好听的钢琴曲有哪些 卡农、雨的印记、忧伤与快乐、菊次郎的夏天、雪之梦、悲怆、星空、天空之城、秋日私语、千与千寻、克罗地亚狂想曲、童年的回忆、眼泪、海上钢琴师、梦中的婚礼、夜的钢琴曲5、寂静之声、泪之曲、梦中的雪、风居住的街道、神秘园之歌…很多啦、希望你喜欢。 秋日的私语(很适合朗诵配乐)等等,还有走过绿意,《日晷梦(sundrial dream)》卡农钢琴曲很好听,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轻快的像巴赫德g大调小步舞曲(我们学校的下课铃)等等还有很多好听的,不知道怎么分类 如献给爱丽丝、威尼斯之旅、土耳其进行曲(特快)、童年记忆、初学、雪之梦、水边的阿狄丽娜、月光、神秘花园、雨滴等等。 如果你挺现代一点的,韩国有个钢琴家叫yiruma,他的曲子不错啊。我最喜欢《river flows you 》《when the love falls raining》《sunny rain》(有种恍惚的感觉),他的曲子听随性,不过挺好听。肖邦的夜曲也挺好听的 钢琴: /星空(个人最喜欢的一首) /D大调卡农 /秋日的私语 /童年的回忆(班德瑞的不是克莱德曼的那个,很好听但不算钢琴曲) /梦中的婚礼 /爱的故事 /水边的阿狄丽娜 /多瑙河之波 /月光奏鸣曲(看柯南时偶然听到才发现很好听) /天空之城 /幻想曲(记得好像是肖邦的) /土耳其进行曲 /卡门序曲 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 不能说的秘密JAY的《Secret》 贝多芬《月光曲》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Wind Crest 天蓝的旋律

Tears 眼泪钢琴曲 古典的: 巴达洁芙丝卡少女的祈祷 拉赫玛尼诺夫华丽大圆舞曲 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变奏曲(一定要原版的钢琴变奏曲)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二乐章 舒曼梦幻曲 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德沃夏克幽默曲 贝多芬致爱丽丝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李斯特小星星变奏曲 肖邦降E大调夜曲 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 李斯特钟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 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 小提琴: (月森莲) 万福玛利亚(舒伯特) 斗牛士之歌(萨拉萨蒂) D大调波兰舞曲(维尼亚夫斯基) G小调恰空(小维塔利) 茨冈——音乐会狂想曲(拉威尔) 二十四首随想曲NO.24(帕格尼尼)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简介 (2006-01-07) 柴可夫斯基简介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首次记录柴可夫斯基涉足音乐的是1844年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他帮助母亲创作了一首歌《妈妈在彼得堡》。小时候,他就有机会一直在家里听他母亲唱民歌、流行咏叹调和浪漫曲,还能听到管风琴演奏的乐曲,其中就有莫扎特的《唐.爵凡尼》(莫扎特是柴可夫斯基毕生最爱戴的作曲家),这一切在柴可夫斯基幼小的心灵中早早的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柴可夫斯基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50年—1859年,他就读于法律学校,在校期间,他在由盖利.罗玛科执导的合唱团帮忙,师从鲁道尔夫.肯蒂居学钢琴,并向肯蒂居的哥哥学习和声。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分配到司法部,但他仍然忘不了音乐。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在安东.鲁宾斯坦和赞瑞巴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废寝忘食的钻研学习,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他还与民族主义作曲家的“强力五人集团”(尤其是跟其中的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建立了密切联系。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称柴可夫斯基为“强力集团里的第六号成员”。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梅克夫人的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本人酷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在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之后,她不禁心醉神迷,对作曲家本人也心驰神往。但他俩却约定“永不见面”,而且确实从未违反。不过,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的那笔钱对柴可夫斯基意义重大,使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心操劳而专心至志地从事音乐创作。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88年,沙皇亚力山大三世授予他年俸。柴可夫斯基多次出访外国,使他名闻遐迩,圈内外人士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

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音乐》曲目表

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音乐》曲目表: 第一辑:《全能全脑教育音乐精华篇》CD1:美乐1 1:幽默曲(德弗乍克) 2:小夜曲(海顿) 3:梦幻曲(舒曼) 4:泰伊思冥想曲(马斯内) 5:最缓板(韩德尔) 6:圣母颂(古诺) 7:圣母颂(舒伯特) 8:小夜曲(舒伯特) 9:美丽的梦仙(史提芬.拂斯特) 10:桑梓故人(史提芬.拂斯特) 11:摇篮曲(布拉姆斯) 12:天鹅(圣桑) 13:g大调第十三号小夜曲第二乐章(行板)(莫扎特) 14:那会响遍他拉大堂的竖琴(穆尔) 15:常常在静夜里(穆尔) 16: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凯泰比) CD2:美乐2 1:伊丽莎白小夜曲(宾基) 2:学生王子小夜曲(龙贝格) 3:叹息小夜曲(托赛里) 4:苏尔维格之歌(葛利格) 5:维莉亚之歌(雷哈尔) 6:春之歌(孟德尔颂) 7:F调旋律(安东.鲁宾斯坦) 8:降E大调夜曲(肖邦) 9:乘着歌声的翅膀(孟德尔颂) 10:金发的珍妮(史提芬佛斯特) 11:绚丽的家园(美国民歌) 12:绿袖子(美国民歌) 13:秋夜吟(伦敦德里歌调) 14:忆旧游(苏格兰民歌) 15:安妮罗莉(苏格兰民歌) 16:你的秋波使我陶醉(意格兰民歌) 17:归来苏澜多(意大利民歌) 18: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CD3:美乐3 1: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韩德尔) 2:降E大调第三号法国号协奏曲第二乐章(浪漫曲)(莫扎特)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贝多芬) 4: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莫扎特) 5: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行板)(莫扎特) 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布拉姆斯) 7: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稍快些的慢板)(贝多芬) CD4:全能全脑教育亲子名歌集(陈功雄博士作曲) 1:小风铃2:大家欢笑3:欢乐歌4:美丽的春天5:珍惜好晨光6:老鼠嫁新娘7:花开大地8:爸爸的心9:给妈妈的歌10:生日礼物11:小宝贝做蛋糕12:小皮球13:爱上你 14:窗15:道情16:梦17:月夜船歌18:牧童情歌19:情书20:偶然21:你是一首情歌22:你的头发23:望郎24:小诗25:梦里的小河26:乌鸦27:慈母颂28:一支草仔一点露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柴可夫斯基写四季钢琴套曲是应一个杂志编辑的邀请,为他杂志的副刊编写的。每月写一首符合当月特点的曲子。 1875 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同时,他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能描写各月份性格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6月和11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用他先前创作的《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用《雪橇》作为11月的一曲。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首。柴可夫斯基在这些乐曲中,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着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这些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 俄罗斯的音乐月历 这一部钢琴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1875~1876年,在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受到委托所写的钢琴小品集。在诸多钢琴小品当中,舒曼的「森林情景」是以大自然的描写为宗旨,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则是以对诗的印象,转化成音乐。在创作的笔法上,可以感受到他所流露出对俄罗斯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歌颂。这部曲集共有12首,以每一个月份、并冠以标题作为主旨,从这种种素材看来,祖国的每一项自然与风土民情,都是他创作的原点。 《四季》The Seasons Op.37b ,副标题是“十二种性格的小品”,全曲由十二首富有标题的独立小品组成。 1、一月——壁炉边 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 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炉火边:这是描写冬天的夜里,在屋内的火炉边取暖的安静气氛,曲风也带有民谣的风格。曲式结构: 三段体,A +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柴可夫斯基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柴可夫斯基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柴可夫斯基生活在一个工厂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厂主,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家庭很富裕。柴可夫斯基从小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因此接触到了音乐。柴可夫斯基的父亲与母亲经常带着柴可夫斯基去听音乐会。柴可夫斯基在听音乐会的过程中喜欢上了音乐。 柴可夫斯基长大后,去了圣彼得堡学习音乐。在圣彼得堡,他见识到了当时欧洲非常流行的音乐。在圣彼得堡,有着很浓重的文化气息,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 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学成后,回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演奏音乐作品。当时的克里夫人是一位富豪的遗孀,她非常欣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就资助柴可夫斯基举办音乐会。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中要提到他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是生活在俄国,当时的俄国由沙皇统治。沙皇俄国对待人民非常残暴。柴可夫斯基的很多音乐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生活,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 柴可夫斯基不仅在俄国表演自己的音乐作品,还去西欧和美国表演自己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晚年的时候在美国居住了下来。后来柴可夫斯基患了癌症,最后在美国去世。

柴可夫斯基的婚姻经历柴可夫斯基的婚姻是不幸的,因为抱着对艺术生活的幻想,因为对感情生活的不满意,柴可夫斯基很早就草草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疯狂的闪婚,最后的结果也是在静默中的婚姻支离破碎,即使到柴可夫斯基最后的时光都无法正面面对自己的婚姻。 早起柴可夫斯基同性恋的倾向被大多数人认同,虽然很少有文字记录;;苏俄时期把这段历史已经抹杀掉很难还原当时的真相,但是在当时的人们也基本认同这种说法,这从他的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反应出来,在他大量的书信作品中也可以间接的发现他的取向。后来在学生时代的柴可夫斯基开始迷恋一位著名的女歌手,随着女歌手步入婚姻生活,柴可夫斯基的这段感情也戛然而止。 柴可夫斯基回到祖国在莫斯科教书的时候,他的一位女学生开始不断的对柴可夫斯基展开疯狂的攻势,当时的柴可夫斯基并没有太在意这名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班里学生有这个学生的名字。此时的柴可夫斯基在创造一部歌剧,他相信了歌剧里的理想化感情,他歌剧里的主人公因为拒绝而感到沮丧,显然柴可夫斯基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过于理想化的柴可夫斯基最终答应了这段恋情,并在1877年7月18日和安东尼娅结婚。 结婚后还没过多久,柴可夫斯基开始后悔,并且断绝了跟安东尼娅的联系,但是会准时给安东尼娅寄去生活所需费用。柴可夫斯基的婚姻开始于对艺术的幻想,结束于感情和心中期盼的落差。 柴可夫斯基是怎么死的20世纪伟大的俄国天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于1893年11月6日凌晨突然逝世。在人们的流传中,柴可夫斯

柴可夫斯基生平资料集合

俄罗斯天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首次记录柴可夫斯基涉足音乐的是1844年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他帮助母亲创作了一首歌《妈妈在彼得堡》。小时候,他就有机会一直在家里听他母亲唱民歌、流行咏叹调和浪漫曲,还能听到管风琴演奏的乐曲,其中就有莫扎特的《唐.爵凡尼》(莫扎特是柴可夫斯基毕生最爱戴的作曲家),这一切在柴可夫斯基幼小的心灵中早早的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柴可夫斯基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50年—1859年,他就读于法律学校,在校期间,他在由盖利.罗玛科执导的合唱团帮忙,师从鲁道尔夫.肯蒂居学钢琴,并向肯蒂居的哥哥学习和声。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分配到司法部,但他仍然忘不了音乐。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在安东.鲁宾斯坦和赞瑞巴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废寝忘食的钻研学习,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他还与民族主义作曲家的“强力五人集团”(尤其是跟其中的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建立了密切联系。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称柴可夫斯基为“强力集团里的第六号成员”。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

西方音乐通史 第一章古希腊音乐 一古希腊时期的两种乐器:里拉琴(弦乐)、阿夫洛斯管(管乐) 二古希腊戏剧﹝悲剧﹞ 定义:公元前6世纪左右产生的、始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而进行的音乐活动,它融合音乐、诗歌、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载歌载舞、有器乐伴奏、舞蹈。舞蹈队主要是男演员。 三古希腊的音乐特征 1 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 2 单声织体,用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记谱 3 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4 有了整套的音阶、音程和调式理论,对后世有重要的启迪 5 题材有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 第二章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宗教音乐 (一)单声部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二)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 奥尔加农 第斯康特 孔杜克图斯 经文歌 1格里高利圣咏(单声部) 形成于8、9世纪,它以罗马教义为基础融合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 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教会音乐理论 (1)音乐美学 强调音乐的道德影响力和音乐的教育作用; 音乐注重的不是听觉愉悦,而是心灵的和谐; 将音乐分为三类:宇宙音乐、人的音乐、乐器的音乐。 (2) 记谱法 纽姆谱:在歌词上方标上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简明扼要地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言声调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也称为“纽姆谱”。 (3)六声音阶 ut、re、mi、fa、sol、la 11世纪,规多·达莱佐(僧侣)发明了四线谱、六声音阶以及用于教学的“规多手” 2 奥尔加农(多声部——复调音乐)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也叫平行奥尔加农。 华丽奥尔加农:大约12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由原来的下声部转向上声部,音符增多,与低声部格里高利圣咏构成了多音对一音的关系,具有流动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 第斯康特:在12或13世纪初,兴起一种新的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称为第斯康特。 3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文献及一般风格特征 圣母院复调常把华丽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混合使用。也就是在华丽奥尔加农之后接上第斯康特,前后形成风格上的对比。 (2)莱奥南和佩罗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