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画资料

麦秆画资料
麦秆画资料

前言

第一章浦江民间麦秆剪贴艺术的形成、演变与发展

(一)麦秆剪贴概述

麦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二)浦江民间麦秆剪贴艺术的形成、演变与发展

(三)浦江麦秆剪贴近现代主要传承谱系和人物简介

(四)浦江麦秆剪贴代表作品名目

(五)浦江民间麦秆剪贴艺术的演进契机——传承与创新

第二章麦秆剪贴艺术的造型理念与图形语系构架特征

(一)浦江麦秆剪贴艺术的造型理念

(二)浦江麦秆剪贴艺术的图形语系构架特征

第三章浦江现代麦秆剪贴艺术工艺流程

(一)材料与媒介

(二)技法与表现

第四章浦江知名麦秆剪贴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简介

(一)半生辛苦为此花——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蒋云花

(二)一把剪刀剪出风情万种——浦江民间麦秆画艺人黄国英

第五章麦秆剪贴艺术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及人文资源构架

(一)麦秆剪贴艺术对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麦秆剪贴艺术与当代都市文化及农村文化的关系

(三)麦秆剪贴艺术与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

第六章麦秆剪贴艺术在当代视觉文化大背景下的审美定位及发展

(一)麦秆剪贴艺术在当代视觉文化大背景下的审美定位及发展

(二)黎明前的黑暗,濒危中的生机

第七章寻求麦秆剪贴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契合点

(一)寻求麦秆剪贴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契合点

(二)“新现代麦秆剪贴画”技法简介及作品欣赏

第八章浦江现当代麦秆剪贴作品欣赏

麦秆画

简介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历史已有千年,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正因我们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的品质,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

麦秆画

“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麦秆工艺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最能体现和展示汉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艺和聪明才智,自麦秆画浮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广泛适合的装饰性.

麦秆画分字屏、画屏,已制作出玻璃镜框与油漆硬板两种幅画,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齐全,多种字画图案能与现代各种款式家具摆饰和谐,悦目赏心,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永久性装饰。

历史

传说

据考证小麦先是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到中国的西部地区。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游时,新疆、青海一带部落馈赠的食品中就有麦。商周时期,麦子已入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期,麦子已是中原地区司空见惯的作物了。《左传》记载,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当时都有小麦生产。

从麦子出现在古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们聪慧的祖先就开始以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画的创作了,但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发掘出的麦秆画原作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传说:东汉刘秀被王莽追杀,万般无奈,藏于麦地之中,麦草随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因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草,逐制作麦草画,供奉朝廷。

麦秆画

寓意

依此传说,东汉年间麦秆画的艺术层次与寓意又有了历史性的发展与升华。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为它的材质来源而不仅有浓厚的民间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贵的象征意味。

然而在封建的农耕社会,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也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只能作为奇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呕心沥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艺技术,大胆进行实践,使麦秆画这一民间瑰宝重现人间。

文化

秸杆工艺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是中国民间艺术圆中的一朵奇葩,源于隋,兴盛于唐宋,流行于明清。

麦秆画

麦秆,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大胆吸收中国画、版画、剪纸、漆画及油画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天趣合一,恰到妙处的意境。在画面风格上,以民间传统工艺为本,努力追求时代特色;在色彩运用上,以麦秆儿自然色为主调,点缀少许明快色彩而富于变化,配以红与黑相间的底纹,使其浑然一体,醒目、大气。制作精美,色泽明快,神态逼真,给人一种反朴归真的艺术享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很高的评价,深受中外人士青睐,被誉为中华魂宝,民间一绝,艺术珍品。

麦草画手工艺品用料安全环保,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有较高的欣赏、收藏价值。已成为宾馆、会堂、现代家庭装饰和馈赠亲朋好友,传递友情的最佳礼品。不少产品,随国际友人踏科入异国他乡,并在亚欧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发展和拍卖,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和好评。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已十多次被国家及省、市新闻媒体专题报道,麦草画不失为“中华一绝,民间瑰宝,国际金奖,艺术珍品“。

麦秆画有很好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按规格设计的大小可以装饰在各种场合,也更能增添各类场合的文化氛围,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麦秆画将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和各类场合的室内装饰品。

制作工艺

麦秆画采用纯天然原料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着色采取熨烫方法,保证了产品的形色不变和长期保存。它工艺制作精细奇巧,设计融合了古典与时尚元素,构图万变,效果令人惊叹。麦秆画有多种规格和图案,产品题材涵盖人物、人体、建筑、风景、花卉、花鸟、卡通、动物、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兼有现代与仿古风格、纯色与彩色工艺。其采用纯手工制作、不可严格复制的艺术特点,使其市场价值非一般装饰品所能比拟。无论是宾馆、酒店、办公室、会议室,还是家庭客厅、卧室、餐厅,麦秆画都适合装饰布置,与一般装饰品相比,更能彰显主人

的个性追求及高雅品位,同时,也是商务礼品、亲友馈赠、欣赏收藏、旅游纪念的很好选

麦秆画

麦秆画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麦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薰烫,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薰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技术上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从大的方面归纳,制作工序可分为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每一步骤中还可细分多道小步骤。

艺术魅力

麦秆画承载着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从麦子作为古代直至今天中国民众的主要食粮,可以说麦子是奠基中国民众生存经济的骨髓,也是滋育社会发展的生命血液,因麦子而产生的艺术,必定是发自深心、源自血内的生命艺术,其中没有虚浮,没有哗宠,没有伪佞和懈惰,有的都是真希望、真心血和超乎绝伦的辛勤和智慧。

麦秆画

麦秆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其艺术魅力源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表现在其所作的传承与创新。

麦秆画古代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手工艺术,限于古人的思维定势和社会发展水平,麦秆画虽属创新,但还存在做工粗简等弊病,即至80到90年代,麦秆画的制作技术也并不成熟,还是处于生长和摸索时期,那个阶段的麦秆画仅仅是把麦秆简单处理后贴至画板上,效果呆板,还不具备适合大众的观赏性和装饰性。直到90年代初麦秆画立体绘画熨烫技法产生,在制作中加入美术绘画专业方面的构想和设计,将现代美术思想和绘画技法融入到麦秆画制作的关键步骤中,创作出了具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透视、自然的光感,具有崭新的艺术表现效果的作品,才使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革,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随着工艺技术的革新,麦秆画的表现题材也有了很大突破。众所周知,艺术表现题材范围无限广阔,所有生产生活的内容都可提炼升华成为艺术品的表现题材,但传统的麦秆画题材比较狭窄,基本囿于花鸟和人物两个方面。而自立体绘画熨烫技法产生之后,麦秆画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表现题材开始呈多样化,出现了花卉、风景、建筑、花鸟、山水、人物、人体、文化、器物等多种题材,极大地丰富了麦秆画的表现范围,增强了麦秆画的适应性和普及程度。传承加上创新,当代麦秆画艺术家在传统麦秆画制作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具备的现代艺术人才的艺术品位和表现技法,使麦秆画自身的工艺素质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成为民间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麦秆画

麦秆画不仅仅是挂在墙面或摆放在厅堂的一幅画。因其可考究的历史已逾千年,更有多种传说印证其不同凡响的产生背景,加之其不输于任何其他门类工艺的表现技巧和能力,所以从80年代重新浮现,至今二十几年时间,受到的关注和取得的成就已可以赶超历史更悠久、并且从业者不可计数的瓷器、刺绣等经典传统工艺。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被选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的礼物,或者摆放到一些国家、国际级的重要场合,在多届不同的博览会、交易会和工艺品专业评奖中更获奖无数,并于2006年获得了世界手工艺的最高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鉴别与欣赏

时下,麦秆画的制作和生产已成燎原之势。麦秆画从一种新兴的传统工艺到逐渐为人所知并大量流通于市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入者众多,但因其艺术素质和工艺水平良莠不齐,造成麦秆画的工艺品质有很大差别。差别主要在两个方面:选材和做工。

选材指原材料的加工和选择。麦子秸秆收割中因为手工接触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小的破损、印痕,另有一部分天生色泽杂乱、发黄或黑,这在拼料之前都要挑选舍弃的。拼成的板料因为操作的原因也会有小部分色泽不理想或者印痕明显而不能使用。如果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制图上,就会严重破坏图案的整体效果,同时经不起近处观赏,丧失麦秆画的材料优势,失去麦秆画的工艺价值。

做工好坏更是直接影响麦秆画的最终效果。一件工艺品的价值很大程度反映在其做工水平上。粗简和精心的做工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一幅优质的麦秆画,必定是剪裁圆滑、流畅,熨烫的色泽自然、灵活,粘贴平整,无错位、无起皮,色泽明亮,质感韧滑,细部无呲裂、无印痕,造型准确,构图和谐,富有艺术美感。

《周礼》中说:“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将自然条件同人工技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良的器物,这是造物设计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艺术工作者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材美工巧”的麦草艺术——麦秆画的设计制作如果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秉承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一定能创造出美妙绝伦的艺术精品。

麦秆画的制作技术(流程工序讲解)

麦秆画,又称麦秆贴,也叫麦草画,源自我国民间,始见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都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作品明暗有序、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形象逼真,极具艺术感染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的中国民间工艺被世界所了解,一些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工作者,也加入到了麦秆画艺术创作中,赋予了麦

秆画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我国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制作的麦秆画,表现手法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既可以创作传统的人物、花鸟、动物,风景,也可以展现当代的自然与人文风景,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风格古朴自然,清新明快,深受国外朋友的喜爱,一些优秀的作品已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目前,我国加工制作的麦秆画大部分销往国外,同时也成为我们馈赠友人的最佳礼品。

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的麦秆在艺术工作者的手里,经过割、漂、刮、碾、烫等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在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不变的前提下,被作者大胆地运用图画、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表现手法,并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后就制作成了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

麦秆画的拼料

麦秆画的制作原料是麦子,用剪刀把头去掉,尾去掉,所剩的是中间部分,所选留的中间段麦秆粗细最好在5毫米左右,如果太粗的话皮就厚,细的话面又太窄了,都不适合后面的利用。

灌水:把麦秆放在水里来回的冲洗;灌流:这个步骤要反复的进行十几次,要确保每一根麦秆都被水浸透,然后浸泡15分钟左右。夏天的时候最好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浸泡麦秆,是为了让麦秆充分的吃水、软化,这样便于下一步的操作;刮料:15分钟以后把麦秆从水里捞出来,然后轻轻的甩干,进行刮料。用水果刀从中间把麦秆刨开,然后进行刮平。刮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要始终顺着一个方向刮,如果用力太大的话会损坏里面内层的薄毛。处理好麦秆这个平面以后该粘到纸上了,所用的纸是60克单胶纸,白纸。我们要加入一些白乳胶,然后要加入一些清水,调适均匀就可以了。把胶铺到纸的表面,然后把麦秆粘上去,在贴的时候要注意,麦秆中间的抵压部分最多不能超过1毫米。注意按麦秆深浅颜色的不同,粘贴需要区分方向,粘满白纸就成为一块料。

粘完麦秆以后,插上电熨斗的电源,一般需要2--3分钟,用手感觉一下,前面的有一点温度,切掉电源,然后用力推烫,这样有利于把麦秆压平,表面形成一个平面。把正面熨完以后翻过来,再用熨斗把潮气烘干,这样一板完整的料就做好了。然后把边缘去掉,做好以后,待用下料。

麦秆画的下料

将设计好的图样画在描图纸上面,覆盖在板料上面。用空心油笔或者是无水钢笔,沿边沿画下,留下画痕,在料上留下画痕时要注意选料的问题,既要根据图样的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用料,比如说人物的头部和花卉的花瓣,选用色彩应该是最白的料,而一些次要的部位,选用色彩较暗的料就可以了,小的花叶子,可用边角余料来做。剪料时,要注意剪口的整齐、顺滑、不能带毛刺、有豁口。在剪裁大段的线条的时候,最好用剪刀的后部,这样容易产生顺滑的线条。在剪裁细小的线条时,用剪刀的前部,这样既便于操作也不至于把料剪坏了。用笔沿着图样的边缘线划过,通常一个图样可能会有很多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形状不一,大小也不一样,都要在料上印上划痕,然后才能进行剪裁。描图描下来,描图纸不能划疵。描图时还要注意,用力均匀,只要能在料上留下划痕便于剪裁就可以了,不宜用力过大。于此同时,还要注意手部的动作,在运笔的时候不要让描图错动,保证描下来的图不走样。然后,就可以拿开描图纸,按照料上的划痕进行剪裁。剪料时,要注意剪口的整齐、顺滑、不能带有毛刺、豁口,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作品的效果,边沿整齐、顺滑。在剪裁植物的叶子时,要根据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剪口的形状要自然、生动,同时还要考虑到剪裁的线条是否与植物本身的特征相符合。

现在我们要下中间部分,中间部分一般用于裙子,在画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不要把画纸画疵了,然后进行剪裁,在剪裁裙子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流畅、顺滑,剪口要柔和、自然。在剪裙子底边的时候,不要有死角,线条富有动感。现在下的裙子为直料,而横料是这样看的,或者是斜料,比如说这个飘带,因为它是飞动起来的,所以麦秆的纹理要下成斜的,这样看起来会更生动。飘带要斜着下。剪裁飘带与剪裁裙子是一样的,要使用剪刀的中后部,这样剪出来的线条比较自然、柔和,而且具有动感。小面积的料材要下小的部位,要合理的安排料材的使用,不要浪费料材。这时候的腰带,应该下为横料,描图描下来。人物的袖子,应该是着颜色的部位,所以要选用颜色偏黄的黄料。袖子在整体构图中也是具有动感的部分,所以在剪裁的时候也要注意线条的顺滑和动感,不能有生硬的豁口。裙子的下摆一般为白色。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裙子下摆一般被裙子所覆盖,所以在剪裁裙子下摆时要多剪出2--3毫米,这样便于裙子的粘贴。

在制作麦秆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个层次感,因此粘贴的顺序要事先安排好。

小飘带的选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如果是白色的,就可以选用白料;如果想把它做成有颜色的,黑的,或者是花色的,要选择黄料。

在制作麦秆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麦秆的自然纹理颜色,体现它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一个自然、和谐的境界。小飘带的剪裁是整个构图中最为细致的部分,所以一定要特别的仔细。虽然小飘带很窄,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剪口的顺滑和自然,并且在细节的处理上要自然。小飘带的粗细、长短的比例一定要按原图的划痕构图来剪裁,不能脱离画纸,因为小飘带是整个构图中最活泼的部分,剪裁时一定要重视。在进行细节处理时剪口要严谨,以防断裂,最好使用剪刀的前部。在拐角的时候,不要用力过大。

我们来剪裁的是领子,领子是一块小料,一般我们选择白色的料,领子面积虽然不大,但剪裁的时候也要做到顺滑和自然,因为它在构图的中部,所以不能马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后面的袖子,描图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应该多画出来2--3毫米,这样以便于上面的袖子覆压着它。雨伞在整个构图中的最上部,也是比较大的一块料,我们可以选择白色的料,当然了也可以使用深色的料,这要根据我们的艺术构思而定,剪的时候边缘要光滑,不能有缺口,要顺滑。剪完雨伞,整个过程就完成了。全部料剪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烫料了。

麦秆画烫图

下完料片以后,准备一叠纸,把料垫在纸上,插上电熨斗,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加热到给叶片上颜色为止。先勾筋,先把叶筋勾出来,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勾筋时用电熨斗的侧前部,动作要快、要准,不能拖泥带水,这样勾出来的筋才自然生动,筋勾完之后,就可以进行着色了。根据上色部位需要的效果,我们需要对熨斗和烙铁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灵活使用其中不同的部位。烫的时候要掌握住叶子的虚实,把光的效果留出来。在烫料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颜色的过度。裙子在构图中占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烫的时候呢,要保留麦秆本身的自然纹理,要强调色彩的层次和立体感,我们可以利用电熨斗的不同部位的温度,合理的熨烫,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电熨斗要不停地转动,以避免留下死印。现在裙子就烫好了。

下一步要烫裙摆,烫裙摆时要把它拿纸垫上。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部分,比如人物的衣服和裙摆,要使用电熨斗去烫,而细小的部分则可用电烙铁烫。裙摆一般为浅色的,不需要大面积的着色,只要勾勒出阴影,强调一下立体感就可以了,但在烫的时候呢,也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结合裙摆本身的形状和线条,不能破坏原图的效果,要注意烫出裙摆的厚度和立体感。加颜色同时,熨斗要不停地滑动。这样

一个完整的裙摆就做好了。现在要做头部的烙烫,要注意把头发上面光效体现出来。在靠近脸的部分,烫出的颜色应该是虚的,而中间部分应该是实的。

在烫头部的时候,我们应该利用麦秆本身的纹理,以求与头发特征的吻合,做到既美观、又自然。我们现在来烫留海,要选用小一点的电烙铁,轻轻地在上面画。电烙铁在抬起时要快,这样才能突出留海的自然,头部就完成了。

现在我们来烫衣袖,衣袖的颜色全部是黄色,所以我们要用熨斗的中部温度较高的部分来熨烫。我们要依据整体构图的效果,分别对每一块料,做出相应的处理,在对剪裁好的各块原料进行烧烫上色之前,一定总的要对图样的整体构图的色彩、明暗关系,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考虑,知道最终成品的总的效果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才会在每块料的烫制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每一块料都是整体构图中的一个局部,局部要服从全局。现在烫的是腰带。每一块料的处理效果,必需达到与其它部位和谐和统一。烫料时,明暗和色彩是随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的,所以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加热,以免造成画面的色彩不统一,或者是明暗关系不对,该是浅色的烫成了深色。

烫伞的时候,要把它的立体感烫出来,伞下的部分一定要加深。为了保持和谐,在伞尖上,我们可以少烫一点颜色。

现在,烧烫的全部过程就结束了。

麦秆画粘图

下面我们将进行贴图。

烫完料之后,准备一块三合板,或者中密度板。拿出白乳胶,在上面涂抹均匀。再准备一块黑布,一般是用棉布和线平布,粘到上面,将黑布自然的揉上去,不要往外扯,这样会引起板面变形。黑布粘好以后,用剪刀把边沿裁齐。底版就完成了。底版粘好之后,把描图纸拿上来,覆盖在上面,把构图的比例位置定好,用一东西压在上面,再把下好的料烫过的料拿上来,进行粘贴。用乳胶涂抹上去,胶不宜太多,按照图纸的位置,放上去。

粘完雨伞之后,我们要粘头部。要小心的把头部的位置对好,按这个方法把不同的部位粘上去。在进行衣服的粘贴时,要先粘下面一层。我们首先来贴裙摆。然后是裙子,裙子要稍微压在裙摆的上面。依次是底袖、上袖、接下来是披肩。

在粘贴叶子等大块料的时候,要合理的用胶,既要保证粘贴牢固、平整,又不

能有多余的胶从边缘处被挤出来,以破坏画面的整洁,所以刷胶的时候要少而均匀,粘贴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接缝处应该做适当的压叠,而不能错位。同时不能搞错整个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比如说,本该在人物前面出现的花草粘到了人物后面。要注意把每个粘贴的部位都压平。然后,按照这种方法,将其它部分全部粘好。所有部位都贴好了以后,我们可以用白色的料再剪裁出几条细小的线,粘贴在合适的部位,以表现下雨的效果。把图压平,粘好,图纸拿开,一幅完整的图就粘好了。

整个图做完以后,下一步开始勾面部的线条。会画画的,可以直接往上面画,如果不会画画的话,也可以用图纸直接覆盖在图上,首先要进行的是描下画痕,描的时候要准确,不要错位。描好以后,再用毛笔进行勾线。勾线所用的颜料是水粉,或者是广告色。唇部要用红色填充,有的人物还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纸作耳环等等。

麦草画制作大致流程

1把麦秆湿水后,用剪刀一根根冲开一条缝隙。2用熨斗把麦秆压平,然后用刀片刮出内芯。

3用描图纸把图分解出各个零件,编上编号。4把麦秆涂上胶水,把各个零件依次贴满。

5把贴好的零件按图剪下,然后用熨斗烫色。6把烫好的零件按编号组合成一幅画就完成了。

《麦秆画的制作》

麦秆画的制作 麦秆画承载着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子作为古代直至今天中国民众的主要食粮,可以说麦子是奠基中国民众生存经济的骨髓,也是滋育社会发展的生命血液,因麦子而产生的艺术,必定是发自深心、源自血内的生命艺术,其中没有虚浮,没有哗宠,有的只是劳动人们的辛勤和智慧。麦秆画在古代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手工艺术,做工比较粗简。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用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近些年,麦草画因其古朴典雅,惟妙惟肖,富有有立体感层次感,散发出自然光泽,极其赏心悦目的原因则深受市场欢迎。

麦秆画不仅仅是挂在墙面或摆放在厅堂的一幅画。加之其不输于任何其他门类工艺的表现技巧和能力。近年,麦秆画的制作和生产已成燎原之势。麦秆画从一种新兴的传统工艺到逐渐为人所知并大量流通于市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工艺品质有很大差别。差别主要在两个方面:选材和做工。 选材指原材料的加工和选择。麦子秸秆收割中因为手工接触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小的破损、印痕,另有一部分天生色泽杂乱、发黄或黑,如果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制图上,就会严重破坏图案的整体效果,同时经不起近处观赏,丧失麦秆画的材料优势,失去麦秆画的工艺价值。 做工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麦秆画的最终效果。一幅优质的麦秆画,必定是剪裁圆滑、流畅,色泽自然、粘贴平整,无错位和无起皮,色泽明亮,质感韧滑,细部无呲裂、无印痕,造型准确,构图和谐,富有艺术美感。 农村的资源丰富,尤其是大量的麦秸,我想让学生这样制作麦秸画:

五谷画豆贴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五谷贴画》教学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单元课时 1 主题了解五谷贴画总课时4/期第2课时 背景分析 五谷贴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贴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贴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贴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贴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学习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五谷杂粮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了解五谷杂粮粘贴画的文化内涵。 2、通过创作五谷杂粮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思和节俭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评价设计1、通过资料展示,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五谷杂粮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了解五谷杂粮粘贴画的文化内涵。 2、通过创作五谷杂粮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 操作能力。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准备一副制作好的五谷杂粮画进行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给 大家看一副作品,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它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生:。。。 2、师: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生:都运用 了种子。 3、导入课题:对,这些画就是用到我们生活中天天都离不开的五谷杂 粮种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五谷杂粮粘贴美丽的画。 (二)赏析作品,激情引趣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比较精美的五谷杂粮画,同学们欣赏完再 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课件) (三)探究方法步骤 了解五谷杂粮的特 点,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审美能力。 通过学生自评、小 组评、师生互评, 激励同学们今后的 创作热情。

人物肖像画创意素描

第16 单元第17 周8 学时 单元标题: 人物肖像画创意素描 教学地点:动漫画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肖像素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2、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写生方法, 3、熟悉肖像画创意方法和形式手段 能力(技能)目标: 1、能进行人物肖像素描写生和临摹 2、能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方法进行肖像画创意素描表现 素质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能力 2、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 3、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肖像素描的写生 2、肖像画创意素描的表现 教学难点: 肖像画创意素描的表现 教学方法: 赏析教学法、观察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 教学材料及工具: 人物肖像画优秀素描作品、模特(或石膏头像)、素描纸、铅笔、橡皮、画架、画板等 考核与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考勤+ 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 3、教师评价

一、作品赏析,导入新课: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肖像画创意素描的表现手法 1、具象写生 2、抽象表现 ①夸张、变形 包括:形体夸张、表情夸张、动作夸张 ②填加 ③置换 ④错位重组 ⑤打散重构 3、两种表现手法结合运用 (二)肖像画创意表现的特点: 一是形似,二是合理、幽默式的夸张变形。 肖像画创意表现的绘制方法和要点: ①对人体结构及透视的把握 ②肖像画创意的重点在于捕捉人物的神态表情。 每个人都有属于个人的习惯性的表情和动作,要抓住属于对象个人特有的神态表情加以刻画。 ③变形和夸张要依据一定的结构规律 ④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可借助于人的表情、习惯性动作或是人物的一些细微的特征,如胡须的形状、皱纹、疤痕等来表现。 三、作业布置 1、人物肖像素描写生 2、人物肖像创意素描表现

用文字画人物肖像——人物外貌描写四法

用文字画人物肖像——人物外貌描写四法 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这里教你几种外貌描写的方法,你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一、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衣服太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等,抓住藤野先生的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二、漫画式描写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时,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这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描写,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幽默的人物漫画。三、工笔式描写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如刘绍堂《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叉开腿骑在树杈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令人过目难忘。四、间接式描写就是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五谷作画》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肖像画》教学设计

《肖像画》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肖像画》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脸形、五官、表情等特点,掌握三庭五眼的规律,并运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小伙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及其比例关系,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体验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脸形的特点以及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难点: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神态,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开“明星猜猜看”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星头像图片,并提问: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明星,教师总结:在对明星外貌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我们会抓住某一个外貌特征来进行比对,那么在表现人物肖像时我们该抓住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天地《肖像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脸形特征 (1)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观察: 你知道你同桌的脸形有什么特点吗?(有的是方方正正;有的是头部上方较下方更圆润) (2)用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的脸形和相对应的汉字,引导学生进行连线游戏,根据自己的发现将对应的脸形和汉字相连接。 结合汉字,不同的.脸形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帮助人们把握人的脸形特征,古代艺术家把脸形归纳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型的脸形。面扁方为田、方者为国、倒挂形长为目、上削下方为由、上方下削为甲、上削下尖为申、腮阔为风、上方下大为用。即为“八格”,脸形特征有规律可循:“像之大概,不外八格”。但是脸形特征因人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脸形比较明显,有的人具备多种脸形特点。 2.五官比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官的比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动手量一量,找一找头部的五官各部分的比例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头长均等的分为三部分,面部宽度有五只眼睛的长度) (2)继续观察、测量,图中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发际到眉弓,等于眉弓到鼻底,又等于鼻底到下巴,即为三庭,上庭是从发际到眉弓、中庭是眉到鼻底、下庭是鼻底到下巴。脸的正面,眼睛处于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脸宽为五个眼睛长,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叫做“五眼”。这就是人物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麦秆画的工艺特点介绍

麦秆画的工艺特点介绍 麦秸秆虽然身份极其普通,但他有着特殊的光泽和纹理。工艺美术师们利用这个特点将其作为材料,制作成精美的工艺画,因此麦秆画应运而生,人们通常也称为麦草画或麦秸画。 史料记载,麦秆画其实是传统工艺品中的名门望族,隋唐两代盛极一时,号称天下第一绝。论及起源,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汉光武帝被刘秀被王莽追杀时,藏匿于麦草之中,麦草随即化为树林,竞蒙蔽了王莽的军队,保护住了刘秀,自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祥瑞之草,遂用麦草作画供奉朝廷,到了清朝,已有宫内百工坊专司制作,仅供皇亲贵族赏玩,后因战乱,麦秆画一度消失的无影无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麦秆画在民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麦秆画采用纯天然材料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着色采取熨烫方法,保证了产品的形色不变和长久保存。工艺制作精细奇巧,设计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构图万变,效果令人惊叹。 麦秆画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整个过程全凭手工完成。光是材料处理部分就不易。将麦秸秆收割回来,然后挑选优质合格麦秆,通过

熏、蒸、漂、煮、烫等十几道材料加工处理程序方能使用。 麦秆材料的最大优势是它具有黄金般的自然光泽和特殊有质感的纹理,工艺师们结合这些特点,在技术上吸收融合传统的国画、烙画、剪纸、浮雕、刺绣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天趣合一,恰到妙处的意境。在画面风格上以民间传统工艺为本,努力追求时代特色;在色彩运用上,以麦秆自然色为主调,点缀少许明快而富于变化的颜色,配以枣红或金黄的底纹,使其浑然一体,所表现的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远观其灵动,近观其细腻,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特别是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工艺美术行业一定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 麦秆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很高的评价,在工艺美术行业的地位将越来越凸显。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谷”作画》教案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五谷粮食粘贴出一副简单的装饰画。 2.学生能利用粮食的外型、颜色和质感组合画面。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五谷画中因形造型、因色造型、因质造型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份造型简洁、美观的装饰画。 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刷子、镊子、尺子、铅笔、橡皮、白乳胶、卡纸、彩笔、五谷杂粮等。 学具:铅笔、橡皮、卡纸、白乳胶、五谷杂粮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 师:星期天老师去拜访了以为朋友,在朋友家里老师看见了一副很特别的画,这幅画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都不太一样,大家也

想看看吗? 生:想! 师:大家也都特别好奇这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五谷画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着副画美不美,可是这幅画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都是用我们平时吃的粮食做出来的! 师:同学们,没想到吧!原来小小的粮食种子居然有这么神奇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动动手,让平凡的五谷杂粮变的不平凡吧! (揭示课题) 二:新授 师:“五谷画”也称之为“五谷粮食”,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材料,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而制作形成的画面。它起源于盛唐,当时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们将“五谷”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 (开展摸豆子活动,让学生对五谷有进一步的了解。) 师:这些都是粮食种子,可他们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生:颜色、形状、摸起来的感觉不一样。

(出示范画) 师:老师也用粮食种子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图案都是用种子摆出来的。 生:种子越大,摆出来的线就越粗。 生:种子摆的密就会形成一个面。摆的很开,就是一个个小点。(教师总结:1、种子大小决定线的粗细2、种子的疏密决图案的形状)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的五谷画。 (欣赏课本范画,讨论因形造型、因色造型、因质造型)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大家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一下,你们觉的制作五谷画的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设计图案 2.选择合适的材料 3.涂胶水 4.粘贴 (教师总结,并进行补充) 三、学生制作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一定对五谷画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己肯定也想大显身手制作出一副精美的五谷画吧!那现在就开始动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 画人物|苏少版

《画人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各种脸型及人体比例结构,把握人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不同人物的发型、脸、五官、表情的特点。 【难点】 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三、教学用具 绘画用笔、纸、图片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明星漫画肖像)让学生猜一猜是谁,并说出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踊跃回答)师:画家抓住了成龙的——眼睛小、鼻子大这一特点,对成龙的鼻子和眼睛进行了夸张,对特点不明显的眉毛、耳朵、嘴进行了概括。让我们一起了解人脸具体创作方法——《画人像》。 (二)新课讲授 1.(出示名人漫画肖像)师:许多明星被大众所熟悉,他们的特征也非常明显,观察图片思考这些人物五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型不同、脸型不同、五官都有各自的特点。 追问:人物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人物的头部是反应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而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型来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2.欣赏艺术作品肖像画(达芬奇《蒙娜丽莎》、后现代版《蒙娜丽莎》)观察对比这两张作品的在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有什么特点?(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时代的不同,创作手法有着很大区别,前者唯美写实,后者夸张搞怪。可见肖像画的创作方式及表现手段的不同即使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效果。 继续欣赏人像图片。提出问题:对比画面中人物的脸型,你能归结出哪些形状?由此思考人物的脸型有哪些?

麦秆画基础工艺

麦秆画制作基础工艺 麦秆画,又称麦秆贴,也叫麦草画,源自我国民间,始见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都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作品明暗有序、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形象逼真,极具艺术感染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的中国民间工艺被世界所了解,一些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工作者,也加入到了麦秆画艺术创作中,赋予了麦秆画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我国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制作的麦秆画,表现手法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既可以创作传统的人物、花鸟、动物,风景,也可以展现当代的自然与人文风景,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风格古朴自然,清新明快,深受国外朋友的喜爱,一些优秀的作品已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目前,我国加工制作的麦秆画大部分销往国外,同时也成为我们馈赠友人的最佳礼品。 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的麦秆在艺术工作者的手里,经过割、漂、刮、碾、烫等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在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不变的前提下,被作者大胆地运用图画、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表现手法,并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后就制作成了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 麦秆画的拼料 麦秆画的制作原料是麦子,用剪刀把头去掉,尾去掉,所剩的是中间部分,所选留的中间段麦秆粗细最好在5毫米左右,如果太粗的话皮就厚,细的话面又太窄了,都不适合后面的利用。 灌水:把麦秆放在水里来回的冲洗;灌流:这个步骤要反复的进行十几次,要确保每一根麦秆都被水浸透,然后浸泡15分钟左右。夏天的时候最好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浸泡麦秆,是为了让麦秆充分的吃水、软化,这样便于下一步的操作;刮料:15分钟以后把麦秆从水里捞出来,然后轻轻的甩干,进行刮料。用水果刀从中间把麦秆刨开,然后进行刮平。刮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要始终顺着一个方向刮,如果用力太大的话会损坏里面内层的薄毛。处理好麦秆这个平面以后该粘到纸上了,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

《五谷画》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画稿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写生)画出稿子(如:校园生活,乡村风情等)。在画稿时,教师应结合范图,讲构成画面线条的疏密关系:画面中,哪些地方线条最密集,哪些地方线条最稀,哪些地方线条不稀不密(即构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在小学中低年级,不直直接讲构成画面的“黑”‘它”“灰”。 刻版 将画好的稿子用泡沫水彩笔直接画在吹塑纸上,画得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用湿布轻轻擦去。画好后用圆珠笔(成竹签、铁钉等)用力刻画,由于吹塑纸质地较软,圆珠笔划后成凹痕,线条密集的地方,用力凹下去形成凹块,线条稀疏的地方就形成灰色。 印制 用胶磙将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在平板上来回滚动,使胶磙表面均匀受墨,(颜料中不能加水太多,应使之有较高的浓度),磙在刻好的板子上(根据需要,可随意调整各种颜色),使吹塑纸版画上均匀受色(吹塑纸上的色不能太少),然后用图画纸或宣纸覆盖在吹塑纸上,稍用力压印,完成作业。还有一种印制方法:用毛笔调水粉色填在吹塑纸上,然后将事先作了底色的图画纸压印在吹塑纸上,填一种色印一种色,逐一将画印完,这种方法印的版画叫粉印版画,该方法基本上已被广泛采用。其缺点就是印一张画需要较长的时间。以上制作方法,用吹塑纸代替木板,用圆珠笔代替木刻刀,用浓缩广告画颜料代替油墨,降低了制作的难度,缩短了儿童版图制作时间,使学生在课堂、课外及家里均能进行版画创作。表现技法: 儿童作画本无定法,但教师指导儿童作画是应有一定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表现出利用吹塑纸版制作的多种版画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吹塑纸版画的表现力和儿童对版画的兴趣。 岩画壁画蜡染效果 ①按吹塑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将版子刻好,并根据画面需要,将版子用手撕成不规则的外形。 ②将制作好的吹塑纸用力探成一团(根据画面需要可局部搓柔)揉破了的地方在吹塑纸的背面用胶带粘牢。 ③按吹塑纸版的基本表现方法,印制版画,可印成单色的,也可以局部填涂油画律,形成彩色(在涂油画律时用力稍轻,且不能把原来刻的线涂住)。该方法印制的版国随意性较强,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年代的久远感和浓厚的乡土味,指导学生创作这类作品时可提供壁画、蜡染等给学生欣赏,方可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木刻效果 ①将稿子用泡沫水彩笔在吹塑纸上画好。 ②在上好稿的吹塑纸版上少量细长的线用圆珠笔或其它硬笔刻。 ③根据吹塑纸受热熔化的特点,画面中大面积的空白和密集的点、线部分,用电烙铁儿童版画作品(4)在吹塑纸板画上局部受热(可事先将电烙铁尖部磨成不同的形状)电烙铁的尖部有的成方形有的成圆形,制作出的版面具有较强的刀味。若画面需要自然形边框,则可用刀子我去。 ④印制方法与前相同,可以印成单色也可以印成彩色,作品具有较强的刀味,具有木刻效果。 此种方法制作的版画,刻画对象细腻,具有较强的木刻效果,克服了小学生用木刻刀刻木板的困难,适宜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中普及。在电烙铁制版时,应注意控制电烙铁接触吹塑纸时间的长短及快慢,该方法适于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普及。 砖刻拓印画效果的表现

美术:人物肖像画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人物肖像画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ortrait Paint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人物肖像画 环节一“班级大相册” 教师播放老师和同学的一组生活镜头,激起学生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师:你对我们中的谁最有兴趣呢?用你们的眼睛做摄像机,仔细的把他拍下来。 学生活动:互相观察,情感交流。 *师:“为什么我们班级大相册中的老师和同学会这么可爱?” *生:略 *师:“虽然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和她的同学老师造型很简单,和真人并不是特别相象,但是我们看到她们都非常亲切,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画面中的人物生动起来呢?” *生:略 学生找到打开人物肖像画大门的第二把钥匙:表现神态。(多媒体展示:插入“抓住神态”和“表现神态”两把钥匙,“人

物肖像画大门”随之打开。) 环节二“参观小画廊,我是评论家” 多媒体演示----不同形式的肖像画作品(点击放大)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老师选择了画廊中的一些画,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生:略 *师:“你最喜欢那一张画的绘画风格,你觉得哪一张画的给你一些启发?” *生:略 *师:“你打算选择哪种形式来表现你的画面内容呢?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新构思?” *生:略 教学策略: 采用“自学--指导”模式,教师设计参观画廊这一活动,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肖像作品,并通过比较与体验,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情感神态,在这一基础上由学生选择借鉴大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从而以自主探究的形式解决自己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层层深入,突破难关,较好的解决教学难点。 思考: 你会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创作呢?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美丽的麦秆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美丽的麦秆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麦秆画,又称麦秆贴,也叫麦草画,源自我国民间,始见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都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作品明暗有序、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形象逼真,极具艺术感染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同时,麦秆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还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很高的评价,深受中外人士青睐,被誉为中华瑰宝,民间一绝,艺术珍品。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这种形式,在活动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收获到快乐。虽然以前孩子们对剪纸、贴画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麦秆画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所以我将通过欣赏更多的麦秆画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累积创作所需的素 材。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动手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麦秆画的制作方法。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麦秆画的制作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创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工与合作,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够用麦秆创作出一件完整的麦秆画 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共同完成麦秆画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麦秆画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麦秆画作品,感受劳动人们的辛勤和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要传承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学生作品展示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德育渗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五谷作画》

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

民间艺术天中麦草画

天中麦草画 麦草画源于民间,风格多样,栩栩如生,是用麦草作原料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一束艺术奇葩 地区:河南驻马店 特产标签:,河南,驻马店 特产认证:暂无 分类:工艺品,竹木类 别名:暂无 特色: 天中麦草画由天中麦草画公司生产,该公司位于汝南县罗店乡。麦草画是以板材作基础,用麦草作原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制作成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精品。它将传统工艺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佳装饰。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艺术加工处理,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白花园里增添了一束艺术奇葩。 荣誉

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同时,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天中麦草画是以豪华材料作基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麦草作原料粘贴而成工艺美术画,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佳装饰。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同时,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麦草画----中华一绝!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商务礼品!馈赠客户的特色纪念品! 麦草画,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成为皇家艺术品,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全凭手工完成。普通小麦秸杆用药水泡、熏、蒸、然后剖开整平压制成片,进行烧烫,通过温度的高低变化使植物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之后,经历剪、裁、印、编、雕、贴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才能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制作秘笈不可小瞧。想模仿制作,泛滥开来,绝非易事。目前国内麦草画的生产企业还不是很多。它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退色,具有很高的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

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教研教改教案科目美术年级四年级主备人辅备人教学内容“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常规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五谷杂粮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了解五谷杂粮粘贴画的文化内涵。 2、通过创作五谷杂粮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俭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心理品质。通过小组互动的集体制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作品的设计,构图,五谷形状色彩的搭配。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法设计教师引导、点拨法学法指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类别的种子、胶水、镊子、卡纸、不透明箱子2.PPT 课件 3.一副制作好的五谷杂粮画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介绍五谷画的历史及相关知识,展现制作好的五谷画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五谷画的制作步骤以及进行简单的构思,勾勒出自己喜欢的轮廓。

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创新发展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组织“摸百宝箱猜 宝贝”的游戏。 问:猜猜你摸到了什么? 引出:五谷(粟、麦、稻、黍、菽)。 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2、简介五谷画历史及相关知识。 二、新知学习 1、了解了五谷杂粮的起源,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它制作作品呢?我们先研究以下问题。(播放ppt中的图片) (1)刚刚观看的作品中从颜色上有何特征? (2)这些作品在造型上有何特点? (3)你认为怎样设计画面才能最漂亮? 请学生回答,播放 PPT: (1)构思、设计:美观、大方(2)选材、粘贴:均匀、流畅 学生动手摸、尝试猜测摸到的是什么 欣赏制作好的五谷画 同桌交流,思考问题 分享自己的看法

中西人物肖像画比较(答题版)

人物肖像画是一种刻画人物具体形象的绘画。在中国绘画中,为了将它与花鸟、山水等画种进行区分,因此喜欢称它为“人物画”,传统说法上又把它称为“传神”或“写真”。而在西方,则更习惯说成“肖像画”(portrait),即以客观对象的外貌为主要内容的绘画方式,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一、起源 中国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历史十分悠久。在周代就出现了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中国人物画是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驭龙帛画》。 西方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的形象,包括人形和手印。古埃及壁画中有一幅戴花冠的男子像,浓眉大眼,皮肤呈棕褐色,表情平静,此画可以被看做西方肖像画的开始。从同期的雕塑和面具来看,这时期的艺术家已经掌握了人物造像的技巧。罗马艺术继承和模仿了希腊艺术,从庞贝古城出土的《面包师夫妇》来看,其肖像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心理的表现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二、材料 中国画所用多是毛笔、砚、墨、绢、纸、水性颜料,可通过水来调和各种颜色,笔尖长而尖圆,柔软,落笔后不可更改。 西方画则多用油画笔、油性颜料、油画布,笔尖扁平整齐,较硬,可再三涂改。油画颜料则是通过油来调色,着色力和覆盖力强,颜色结实牢固,可以和多种颜料混合使用。 三、绘画特色 1.构图 中国画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喜爱留白,习惯运用画面中的空白,人物往往站画面的面积很小,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西方的人物肖像画则站整个画面的主导位置,大概三分之二的面积。中国画属二维空间,西方则注重体现三维空间的构图。 2.造型 西方绘画以造型为基础,要求科学严谨的形体塑造,讲究“以形写形”,所以更注重写实手法的运用。同时,通过色彩搭配的表现.来烘托作品所散发的主旨及内涵。 中国画造型上不拘泥于表面上的形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一般来说,中国画造型的重点是用笔和墨。用笔讲究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状态和笔韵的自然流畅。中国画的用墨之妙于虚实相生、浓淡相宜.以此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 3.光色的表现 西画在用色上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影变化来表现人的体积感、厚重感,画面中往往会有比较集中的光源,并且通过光影的不同的变化,表现出真实的色彩空间,强调色彩的多样性,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来塑造空间感。如卡拉瓦乔的作品。 中国画则以用墨为主。用墨亦如用色,即用墨的浓淡变化代替色彩,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 4、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 中国肖像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相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怀、寄托情思。西方肖像画常常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严谨写实,具有一定的的社会功能。 油画强调对生活的再现和表现性,画面给人以美感和趣味性,而中国画除了表达情趣意境传神外,还要有画品的要求。特别是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究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知,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麦秆画的制作技术

麦秆画的制作技术(流程工序讲解) 麦秆画,又称麦秆贴,也叫麦草画,源自我国民间,始见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都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作品明暗有序、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形象逼真,极具艺术感染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的中国民间工艺被世界所了解,一些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工作者,也加入到了麦秆画艺术创作中,赋予了麦秆画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我国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制作的麦秆画,表现手法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既可以创作传统的人物、花鸟、动物,风景,也可以展现当代的自然与人文风景,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风格古朴自然,清新明快,深受国外朋友的喜爱,一些优秀的作品已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目前,我国加工制作的麦秆画大部分销往国外,同时也成为我们馈赠友人的最佳礼品。 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的麦秆在艺术工作者的手里,经过割、漂、刮、碾、烫等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在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不变的前提下,被作者大胆地运用图画、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表现手法,并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后就制作成了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 麦秆画的拼料 麦秆画的制作原料是麦子,用剪刀把头去掉,尾去掉,所剩的是中间部分,所选留的中间段麦秆粗细最好在5毫米左右,如果太粗的话皮就厚,细的话面又太窄了,都不适合后面的利用。 灌水:把麦秆放在水里来回的冲洗;灌流:这个步骤要反复的进行十几次,要确保每一根麦秆都被水浸透,然后浸泡15分钟左右。夏天的时候最好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浸泡麦秆,是为了让麦秆充分的吃水、软化,这样便于下一步的操作;刮料:15分钟以后把麦秆从水里捞出来,然后轻轻的甩干,进行刮料。用水果刀从中间把麦秆刨开,然后进行刮平。刮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要始终顺着一个方向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