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会认“促、忆、异、逢、佳、倍、插”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10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认“忆、异、逢、佳、倍、插”6个生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无尽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王维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媒体揭示课题,指名读题。

学习生字“忆”。

指名拼读:整体认读音节。

忆:想念,思念的意思。

2、理解题意。

(1)九月九日是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古人有重阳节举家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现在“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2)理解“山东”的含义。(媒体显示“山东”下加点)

“山东”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3)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过渡:那么,在这样一个应该团圆的日子里,为什么王维一个人背井离乡,在遥远的他乡呢?

3、作者简介:(学生自读)。

媒体出示: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师范读诗歌。

2、自读诗歌,教师巡视。

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诗歌。

(2)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自学效果反馈。

(1)(媒体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2)重点指导、纠正以下两行诗歌的朗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3)分组朗读诗歌,检查学生是否读出诗的节奏。

(4)媒体出示诗歌朗读节奏,齐读。

三、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1、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2、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3、学习一、二行诗。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交流。

(3)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孤独”。

(4)指名感情朗读句子,齐读。

4、学习诗歌三、四行。

(1)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指名交流。

(根据回答,媒体出示“茱萸”的图片。)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因为王维当时————(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能---------(学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思念

6、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请你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学生自由读。

(2)挑战读。

(3)男女生赛读。

7、学了诗歌以后,你知道吗当时诗人身在何方?心在何方?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身在他乡心在家乡”)

8、师生带着诗人的孤独一人思念亲人之情齐读诗歌。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背诵古诗。

(2)熟读古诗《十五夜望月》(3)收集王维的诗歌。

附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孤独身在他乡

思念心在家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