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并选用较大光圈

B.放装片时,将字符装片用压片夹压住,字符正对通光孔中心

C.用低倍镜观察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D.用高倍镜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转至高倍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

试题分析: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A错误;

B、放装片时,将字符装片用压片夹压住,字符正对通光孔中心,B正确;

C、用低倍镜观察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C正确;

D、用高倍镜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转至高倍镜,D正确。

2.下列是动物体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都表示细胞分裂

B.④表示细胞的分化

C.脑属于神经组织

D.图中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图中①②③,细胞数目不断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A 正确。

④过程,产生了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多个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正确。

脑是由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一个器官,C错误。

动物体的结果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图示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还缺少系统,D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结构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A.一棵黄瓜苗B.一片黄瓜叶

C.黄瓜叶的表皮D.黄瓜叶表皮上的气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据此作答。

【详解】

A.一棵黄瓜苗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一株完整的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

B.一片黄瓜叶,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叶属于六大器官之一,B符合题意。

C.一层黄瓜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不符合题意。

D. 黄瓜叶表皮上的气孔是由两两相对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器官的概念。

4.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番茄果肉B.洋葱鳞片叶C.血液D.口腔上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A.番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具有营养的作用,故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属于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故B正确。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故C错误。

D.口腔上皮属于保护组织,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器官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器官的概念。

5.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依靠的是水稻根部细胞中具有控制物质进出作用的结构,那么这一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比较坚硬,仅是植物、或者一些很低等的微生物才有,功能是保护和支持。

(2)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个细胞要正常生活,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细胞的物质不能随便向外扩散,外界物质也不能随意进入细胞。不是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都能控制物质进出,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若细胞已死亡,则有用的、有害的物质均可以随意进出细胞。

(3)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4)细胞质是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包括细胞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细胞基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分子。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其功能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比较坚硬,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理解掌握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现在的你比童年的你长高了许多,这是()

A.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生长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小其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即组织。人体之所以能够由小长大,一是靠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二是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三是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所以现在的你比童年的你长高了许多,这是因为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概念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描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

B.刚分裂出来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体积相同

C.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质先一分为二

D.所有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都可以再进行分裂

【答案】A

【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A正确;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比母细胞小,而不是相同,B错误;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C错误;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分裂,而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D错误。

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A.如显微镜视野较暗,应换用凹面镜

B.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解答即可。

【详解】

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和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除,最快的方法是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错误;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时,应注视目镜,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9.关于单细胞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衣藻是单细胞生物B.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C.单细胞生物不能趋利避害D.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生活,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草履虫能趋利避害,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灵敏的反应;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能独立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可见C错误。

故选:C。

【点睛】

单细胞生物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和灵活答题。

10.如图表示造血干细胞形成新血细胞的过程,该过程称为()

A.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D.细胞生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

A.细胞生长是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生殖的方式就是细胞分裂,BD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特点以及过程。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关于此诗句中荷花和蜻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它们的细胞最外面的结构都是细胞膜C.荷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D.它们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A.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荷花是植物,植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壁,蜻蜓是动物,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B错误。

C.荷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

D.荷花和蜻蜓的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被核膜包围的核),属于真核细胞,D正确。【点睛】

明确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解答本题。

12.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图,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②④①③⑤⑥⑦B.②④③①⑤⑦⑥

C.②④①③⑤⑦⑥D.②④⑤①③⑥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详解】

制作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片→滴液→撕取材料→展平表皮→盖片→染色。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一块洋葱表皮、用解剖针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是染色均匀。图示①将材料放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并展平、②擦载玻片、③撕取材料、④滴一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用吸水纸吸碘液染色、⑦滴一滴碘液。综上所述: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的正确步骤是②④③①⑤⑦⑥。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正确使用显微镜。

13.下列结构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血液B.平滑肌C.韧带D.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组织。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结缔组织,解答时可以从结缔组织的特点、种类方面来切入。

【详解】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

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血液、韧带、脂肪属于结缔组织,平滑肌属于肌肉组织。

故选B。

【点睛】

考查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14.植物的茎、叶脉等处都有一种管道叫筛管,能运输有机物,它属于()

A.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

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的机械组织。筛管运输有机物,具有输导作用,因此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点睛】

熟记各种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15.辣椒、家鸽、家兔、细菌这四种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B.器官C.细胞D.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例如: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

A.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是组织,组织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

B.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

C.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符合题意。

D.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

统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16.植物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个数是()

A.1个B.2个C.4个D.8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详解】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次数和个数的关系,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

2N。

17.动物细胞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线粒体D.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

A.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A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C.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生物界中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但构成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核B.组织C.细胞D.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病毒以外,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详解】

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从结构上看,植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动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除病毒外,其它的微生物的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由细胞组成的。从功能上看,细胞能独立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代谢的基本单位,具有分裂、遗传的功能,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除病毒外,最小的生物体为单细胞生物。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显微镜有如下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要使显微镜的视野最亮,应选取的组合是()A.5X,10X B.5X,40X C.10X,10X D.10X,40X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5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视野最亮。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之间的关系。

20.人受精卵完成一次分裂的过程中,1个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是A.B.C.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如图: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详解】

由分析知道: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变化曲线如题干中的A所示。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裂。理解掌握细胞的分裂的概念及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

地史学部分 一、填空 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三大方面 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群组段层四级,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 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前者如太平洋两侧大陆边缘,后者如大西洋两侧大陆边缘 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含义 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方面 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原始硅铝质陆壳(陆核)形成、发育的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为迁西群。 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晚震旦世时期。 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 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分为稳定类型的扬子区,相对活动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 加里东构造阶段,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古大西洋关闭,形成劳俄大陆 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古秦岭洋相隔 泥盆纪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繁盛,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剥蚀状态。 古生代期间,自晚奥陶世时期至早石炭世时期,华北地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晚石炭世二叠世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 石炭纪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 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热带植物区,以石松、节蕨、科达繁盛为代表 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筳”,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长身贝等多种类型 中国的三叠纪,呈现出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 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 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以昆仑-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结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以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界的东西差异开始显现。 燕山运动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时代,蓟县运动发生在元古代末期时代。 中三叠世晚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海退,人称拉丁期大海退 典型的以河流为主形成的三角洲在平面上呈鸟足状,由陆向海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部分 侏罗纪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时代”“爬行类时代”“菊石的时代”

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

2017年高考生物试卷(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 (全国1卷)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全国1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学=科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全国1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全国1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一) 一、名词解释 1.指示微生物:就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就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与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就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她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其中的气体就是分散介质。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就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 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P12 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与酵母菌菌落总数。P43 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P68 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就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P86 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P90 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与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与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P233 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与特定菌的检验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P101 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与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2.鲜蛋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P181 答:禽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但就是禽蛋又具有良好的防御微生物侵入的结构及各种天然抑菌条菌物质。蛋壳有保护作用,蛋壳表面有壳胶膜,可保护鲜蛋不受微生物侵入。蛋白内含有许多溶菌、杀菌等作用的因子,如溶菌酶,这就是一种碱性蛋白,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此外,在蛋白中还有一种伴清蛋白,它能螯合重金属离子,特别就是铁、铜、锌等离子,结果使这些离子不能被细菌利用,就是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 四、问答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修订稿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胧:能够反庖种牵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广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合体。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北京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 ..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 O通过的物质 2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 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 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 ..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

--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通过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 是。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倍、IAA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量较高。 --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古生物地史学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 一、名词解释: 1.地层叠覆律:在未经变动的情况下,年代较老的地层叠覆在年代较新的地层之上。 2.生物层序律:不同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3.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4.层型: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界线的典型模式剖面。 5.单位层型:给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下定义和识别一个命名的地层做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特定的间隔的典型剖面。 6.界线层型: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线下定义和识别这个界线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定的点。 7.磨拉石: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为砂砾岩且没有经过分选磨圆作用。 8.复理石: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其特征是厚度大,夹浅水生物化石或碎屑,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层组成具有薄层的递变层理(鲍马层序),具多次重复性韵律层理,每一韵律层都包含由砂砾岩到泥质岩的顺序规律;单个韵律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巨大;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砂岩和粘土岩。

9.小壳动物群:埃迪卡拉纪末期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梅树村组地层中。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 10.EEL动物群:东亚地区晚侏罗世十分繁盛的热河生物群以出现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类蜉蝣(Ephemeropsis)-狼鳍鱼(Lycoptera)为特征代表的植物群,为湖生生物组合。 11.澄江动物群:产于云南澄江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主要发现三叶虫,水母,甲壳纲,腕足类,藻类等。 12.D-C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秦岭为界的南方以双扇厥科中的网脉蕨(Dictyophyllum)-格脉蕨(Clathropteris)植物群,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13.D-B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秦岭为界的北方以莲座蕨科的拟丹尼蕨(Danaeopsis)-贝尔瑙蕨(Bernoullia)植物群,代表潮湿温带内陆环境。 14.T-P-N植物群:早白垩世湖生生物组合中,双壳类以类三角蚌(Trigonioides)-褶珠蚌(Plicatounio)-日本蚌(Nipppononaia)。 15.象州型:中国南方海相泥盆系的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沉积类型,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沉积厚度巨大。 16.南丹型:中国南方海相泥盆系的一种远岸、缺氧、水体平静的海盆地沉积类型,代表较深水滞留缺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

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内容要求生物体 的结构 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Ⅱ 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Ⅱ多细胞生物体 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裂、分化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Ⅱ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Ⅰ网络导图 考点扫描 1.显微镜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2.临时装片的制作、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分裂的过程、分化的意义 4.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5.生物体的器官、系统,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比较 考点梳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及功能 (1)c和e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2)d的功能是调换物镜。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f]遮光器和[g]反光镜。 (4)a与b的功能是调焦距。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图解见下页) c: 目镜 d: 转换器 e: 物镜 f: 遮光器 g: 反光镜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

【点睛】 显微镜 操作步骤七字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 九退整理镜归箱。 二、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 1.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生理盐水)→漱(清水漱口)→刮(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把口腔上皮细胞涂到生理盐水中)→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2.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滴清水)→撕(撕取内表皮)→展(展平内表皮)→盖(盖上盖玻片)→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_,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天津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精选.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4生物)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14生物)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14生物)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4生物)4.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 ..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14生物)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14生物)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14生物)7.(16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右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

微生物学试卷4及答案

微生物学试卷四 一.选择题1、在下列两本古籍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制曲工艺: A.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 B.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 C.齐民要术和水经注; D.梦溪笔谈和水经注。 2、至今人类已知道的微生物种数达 万种;万种;万种;万种。答:() 3、在人体肠道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是: A.大肠杆菌; B.拟杆菌; C.双歧杆菌; D.粪链球菌。答:() 4、在微生物5大共性中,最基本的一个共性是: A.体积小,面积大, B.吸收多,转化快; C.生长旺,繁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5、量度细菌个体大小最常用的方法是下面的哪一种 A.采用显微镜测微尺; B.通过摄影法; C.通过照相制成图片,再按放大倍数测算; D.测定分子量大小。 6、蓝细菌的“色素天线”是指: A.藻青素和藻红素; B.-胡萝卜素; C.叶绿素a; D.氧化胡萝卜素。答:() 7、出芽繁殖的酵母菌细胞,当子细胞离开母细胞时,在母细胞上留下一个 A.蒂痕; B.微体; C.芽痕; D.膜边体。答:() 8、霉菌菌丝成熟区细胞壁内层、中层和外层的化学组分分别是: A.几丁质层、蛋白质层、葡聚糖蛋白质层; B.几丁质层、蛋白质层、纤维素层; C.纤维素层、蛋白质层、葡聚糖层; D.几丁质层、葡聚糖层、葡聚糖蛋白质层。 答:() 9、在霉菌菌丝顶端区,细胞壁内层和外层的成分分别是: A.几丁质层、蛋白质层; B.几丁质层、葡聚糖层; C.蛋白质层、葡聚糖层; D.蛋白质层、几丁质层。 10、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11、生活在低营养环境下的微生物欲获得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等浓缩形式的营养物,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基团移位; C.单纯扩散; D.促进扩散。 12、在下列四类微生物中,不利用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一类细菌是: A.蓝细菌; B.光合细菌; C.化能自养菌; D.化能异养菌。 13、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的: A.转氨酶; B.转肽酶; C.转糖基酶;-丙氨酸消旋酶。 14、酶活性的调节属于酶分子水平上的代谢调节,它包括酶活性的 A.激活; B.抑制; C.阻遏; D.激活和抑制。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方。)(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 分) 1、在微生物的连续生长过程中向培养基中不断流加____________液或_________液,以稳定培养基的_______值,称为pH的_________调节。 2、______________组合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细菌;________________组合培养基可用于培养放线菌。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矓能够反庖?种牽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 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廣?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 合体 。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5、化石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四硻其丬模铸化石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刖石。 6、古生物匆石的分类等级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亚种。 7、生物化石命名时在属名名后加注缩写sp.表示未定种。 8、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共同起源。 9、具有叶子的植物在泥盆纪大量出现。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型等的使用,能将细胞分裂这个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过程具体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胞分裂与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染色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大象、小鼠。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那么,你能从细胞的角度来推测一下大象和小鼠体积差异如此大的原因吗?展示数据:大象和小鼠的细胞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到结论:生物体个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细胞的大小。个体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那生物体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加自己的细胞数量的呢? 引出课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设计意图】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发问,使学生对问题的认知逐渐从现象到本质。 (二)细胞分裂过程 1.出示图片: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描述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最终得到结论: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设计意图】对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整体感知。 2.出示图片并提问: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变化的?观察图片差异并找到正确答案。明确细胞在分裂的时候遗传物质是需要再复制一份的。 3.讲解物质准备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明确物质准备期的变化,染色体复制实质上是DNA进行了复制。 4.出示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认真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染色体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 5.出示植物细胞分裂完整视频。强化认识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 6.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模拟完成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教具等教学资源,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三)细胞分裂的意义 1.由克隆羊“多莉”引出细胞分裂的意义。在教师引导下试着总结:细胞分裂使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由学生自身的变化引出细胞除了可以进行分裂之外还会生长。明确细胞生长就是细胞体积变大。 3.细胞能无限长大吗?出示表格。计算并总结规律,最终得到结论:随着细胞的生长,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比)变小,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度长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明确细胞分裂的意义。 (四)知识拓展 阅读教材“脱缰之马”──癌细胞。 【设计意图】关注细胞分裂与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分裂时平均分配进入两个新细胞;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生物题(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实行ATP的合成B.实行mRNA的合成 C.存有血红蛋白D.存有纤维蛋白原基因 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实行光合作用,只实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实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准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水平。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有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0绪论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8.普通菌毛主要与细菌的 A.运动有关 B.致病性有关

《古生物地史学》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2012.7.3 09:00~11:00 (打“√”者需要重点掌握) 一、名词解释(共18~21分,每题3分)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 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 小生境(生态):对应于群落的生存环境单位。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浮游相:发育笔石、菊石等漂浮、游泳生物,代表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分布于局限浅海、台盆、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 √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正常浅海台地区。 √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 √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变化。 √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相分析: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推断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运用现代沉积环境与产物的关系推断古代沉积物或地层的形成的条件。或者说: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 相标志: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纵(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 横(侧)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也称“推土机式” 沉积作用。 生物筑积作用:造架生物原地筑积的地层形成方式,也称“钢筋水泥式”。

七年级生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专题课标要求和复习建议 精题解析 例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 ⑴目镜15×,物镜10× ⑵目镜10×,物镜10× ⑶ 目镜15×,物镜25× ⑷ 目镜10×,物镜25× A ⑴⑵ B ⑷⑴ C ⑶⑵ D ⑶⑷ [解析] 选C ,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⑵放大100倍,倍数最小,⑶放大375倍,倍数最大。 例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甲、乙、丙、丁、戊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边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将细胞甲进行重点观察,下列A 、B 、C 、D 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调节光圈。丁、转动转换器。戊、移动玻片。 A .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 C .戊→甲→丁→丙→ 乙 。D .丁→戊→甲→丙

[解析]:应选C。将图1转换为图2,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且放大了,像变暗了。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的细胞甲看上去是在左上方,实际观察的实物却是在玻片的右下方。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比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要小,应将细胞甲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心,才能再放大观察到,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正确操作是先移动玻片,使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中心,再调节光圈使光线暗些,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晰。 例3、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 D 系统 [解析]选C,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在肌腹中还有血管和神经等,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具有收缩的功能,所以属于器官。 例4、下列结构中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洋葱叶B虎克观察到的细胞C肺癌细胞 D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解析]选D,植物的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上述选项中,A是植物的器官,B是不具有生命的细胞壁;C是动物细胞;D是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保护内部幼嫩部分的功能,所以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 典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要进行对光,首先要使几个结构成一条直线,这几个结构是()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物镜、光圈、目镜、镜座 D、物镜、目镜、转换器、平光镜 2、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活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微调细准焦螺旋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3、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 ×”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 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4、观察临时装片是,视野里出现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时,污点不能移动,那 么污点很可能在() A 反光镜上 B 目镜上C装片上D物镜上 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镊子缓慢地盖上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消毒牙签在口腔测壁上轻轻地刮取少量的细胞;④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⑤将所取材料均匀涂抹在一滴生理盐水的中央;⑥染色 A ④②①③⑤⑥B④②③⑤①⑥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④①②③⑤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