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0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一册导学案

中图版2020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一册导学案
中图版2020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一册导学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课程标准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地区分布。(重难点)

3.了解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及采取的相应人口政策。(重点)

4.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增长的相关图表,依据图表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重难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世界人口增长

阅读教材P4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阶段Ⅰ人口增长缓慢;阶段Ⅲ是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据图分析:

(1)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是哪一阶段?人口增长慢的原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3)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1)工业革命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的影响,食物匮乏及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的死亡率较高,因此自然增长率低。

(2)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现代增长最快。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教材梳理2 人口增长模式

阅读教材P4~P7前三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人口变动的原因

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2.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1)Ⅰ期是“高高低”模式 ①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②时间:工业革命以前。

③原因????? 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

落后

④分布: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2)过渡模式 ①Ⅱ期是“高增长”阶段

????? 时间:工业革命之后特点: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分布: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②Ⅲ期是“增长下降”阶段

????? 特点: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福利完善、生育观念转变等分布:少数发展中国家

(3)Ⅳ期“三低”模式 ①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较晚的婚育年龄等。 ③分布:多数为发达国家。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1-1-3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据图分析: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由哪一指标的变化开始的?促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第Ⅰ、Ⅱ、Ⅲ时期分别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3)第Ⅳ时期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与第Ⅰ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共同点?其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提示 (1)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促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2)第Ⅰ时期为“高高低”模式。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Ⅱ、Ⅲ时期为过渡模式。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第Ⅳ时期为“三低”模式。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两时期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但形成原因不同。第Ⅰ时期的“高高低”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的低增长,而第Ⅳ时期的“低低低”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造成的低增长。

2.读教材图1-1-4不同增长阶段的人口金字塔,据图分析:三图中,少年儿童所占比重最高的人口百分比是哪一幅图?该图所代表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老年人所占比重最高的人口百分比是哪一幅图?该图所代表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提示左图。该图所代表的国家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过大。

右图。该图所代表的国家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缓慢。

教材梳理3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阅读教材P7~P8,填写下列知识。

1.原因

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表现

(1)速度差异: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和地区。

(2)数量差异:目前世界人口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1-10 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据图分析:

(1)1950~1955年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个大洲?

(2)1990~1995年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个大洲?

(3)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4)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5)目前,两类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有何不同?

提示(1)亚洲、欧洲。

(2)非洲、欧洲。

(3)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4)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5)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进入“三低”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属于过渡模式。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人类社会初期,人口的死亡率很高,因此人口增长缓慢。( )

(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首先是从发展中国家开始的。( )

(3)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

(4)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出生率下降开始的。( )

(5)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就意味着人口数量的增长。( )

(6)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处于“三低”模式。( )

(7)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有所上升。( )

(8)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

(9)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

提示(1)√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因此人口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长率较低,故人口增长缓慢。

(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而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欧洲发达国家开始的。

(3)×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4)×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5)ד三低”模式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减少。

(6)×目前,发达国家基本上已进入“三低”模式,特别是西欧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过渡模式。

(7)√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死亡率有所上升。

(8)×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9)√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少年儿童的比重较大。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2~3题。

2.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

B.公元1770年到1950年

C.1950年到2003年

D.2003年到2011年

3.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

解析第2题,读图计算可知,2003年到2011年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第3题,1770年前世界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 2.D 3.A

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图。据此回答4~5题。

4.该国处于上图中的( )

A.阶段ⅠB.阶段Ⅱ

C.阶段ⅢD.阶段Ⅳ

5.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解析第4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Ⅱ。第5题,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死亡率下降很快,因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总量迅速上升。

答案 4.B 5.D

探究点一世界人口增长

案例探究2017年7月29日联合国发布了2017年修订版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报告称,世界总人口目前约为73亿,这一数字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到85亿,到2050年升至97亿,并在 2100年达到112亿,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同时印度将在2022年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结合材料探究:

(1)世界人口数量有何变化特点?

(2)世界新增人口为什么集中于亚非两洲?

(3)影响世界人口总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1)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但整体上还是上升的。

(2)亚洲和非洲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生育观念落后,出生率较高。

(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反思归纳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所以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化又叫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叫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3.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持续性和阶段性,如图所示:

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变化特征

由图可看出世界人口在持续增长,这体现了人口增长的持续性特点,但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幅度不同,这体现了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

(2)不均衡性

①时间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逐步加快,每增长10亿人口所用时间越来越短。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越来越大。

②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上,如下表所示: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

生产力水平高低→

生存环境、生活

水平、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增长

数量变化

即时巩固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A.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20年代后

(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

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

解析第(1)题,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极大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人口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工业革命之后人口迅速增长,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因此,在今后两者人口数量差距将继续扩大。

答案(1)C (2)B

探究点二人口增长模式

案例探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大概是12‰多一点,死亡率是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稍微多一点。在此种增长模式下,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少儿人口的比重在缩小。

结合材料探究:

(1)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属于哪种模式?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2)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3)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与最后“三低”阶段都是低增长阶段,二者有何不同?

提示(1)“三低”模式。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主要有两方面不同: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第一阶段为“高高低”模式,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三低”模式则较高。二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第一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而“三低”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反思归纳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高高低”模式、向“过渡”模式和“三低”模式三种类型。如下列图表所示: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指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从一种到另一种的改变。人口增长模式转

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是死亡率下降的前提条件。死亡率的明显下降发生在由“高高低模式”向“过渡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而人口增长模式的真正实现,要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出生率的下降,发生在由“高增长阶段”到“增长下降阶段”的转变过程中。转变的过程用图表示如下。

图中:①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②出生率高,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增长迅速;③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慢;④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出生率也趋于低水平并逐步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定方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1)从人口的“三率”数值特征判断

①“高高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过渡模式: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三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

(2)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区分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学法点拔】

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塔型: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2)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或推知其人口发展中的某因素的变化。

(3)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特别提醒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数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出生率=同期出生的存活婴儿数一定时期内总人口数

×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的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数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数一定时期内总人口数

×1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同期人口自然增长数一定时期内总人口数

×100% 即时巩固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1)~(3)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②国最可能是( )

A .印度

B .德国

C .日本

D .中国

(3)图中①、②、③、④中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三低”型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①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属于“高高低”模式,分布在原始部落;②③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过渡模式,分布在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④国家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三低”模式,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答案(1)B (2)A (3)D

探究点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案例探究“生个宝宝,奖你一头价值300美元的伊比利亚小猪”,这是西班牙南部小镇卡尔萨迪利亚推出的一项鼓励生育的政策。出此“怪”招,实在迫不得已,西班牙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亮起了“红灯”,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该地区素以盛产火腿闻名,一头伊比利亚小猪的身价可是远远超过一个婴儿一年所用尿布的花销。

结合材料探究:

(1)西班牙为什么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有何差异?它们今后的人口变化趋势又有何不同?

(3)人口数量多或少,人口增长速度快或慢,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吗?

提示(1)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严重,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所以西班牙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由于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3)不一定。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协调外,还有人口年龄结构失调、性别结构失调等都属于较严重的人口问题。

反思归纳

1.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两类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1750~1940年,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转变,而不发达地区尚未开始工业化,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水平低因而使得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从各大洲的情况看,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人口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核心。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是自然、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和。世界人口问题存在地区差异,总结如下:

即时巩固

材料一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国家人口增长图。

材料二某年各大洲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________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是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________洲,这种人口增长状况最可能产生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________,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示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数据,可判定人口增长的快慢差异。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较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较高,导致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较高。

答案(1)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2)发展中非拉丁美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文化教育不发达(3)人口增长缓慢经济、文化、教育发达(4)欧人口老龄化严重(5)高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人口增长情况是怎样的?

3.说出世界人口变动的原因。

4.说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名称、特点及分布。

5.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6.各大洲人口增长的不同情况是怎样的?

对点练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完成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解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自然灾害)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人口的增长曲线最陡,说明该段时间人口增长最快。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养老保险事业发达,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 1.B 2.B

对点练二人口增长模式

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中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②

C.丙-③D.丁-④

4.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3题,读左图可知,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与右图中的②阶段对应;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故选B项。第4题,丙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0‰左右,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答案 3.B 4.C

对点练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5.读下图,完成(1)~(4)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甲中分析,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图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确定各大洲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明显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在缩短,这主要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惯性在起作用。第(2)、(3)题,经济、教育、医疗等原因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第(4)题,要结合各大洲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状况判读。

答案(1)缩短人口总量越来越大

(2)不发达地区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3)经济、文化、教育发达,人们生育意愿较低。

(4)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读全球未来十年居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中,位于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是( )

A.圣保罗B.拉各斯

C.洛杉矶D.东京

2.图示地区15年来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城市,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

①出生率高②死亡率较低③国外人口大量迁入④育龄妇女所占比例大⑤经济现代化程度高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解析第1题,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和西欧,东京位于东亚人口稠密区。第2题,图示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城市是尼日利亚的拉各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必然导致人口快速增长,育龄妇女比重大也是重要原因,国外人口不可能大量迁往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答案 1.D 2.C

读上海市某年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阴影部分表示外来人口),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年上海市的人口特点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增长模式为“三低”型③人口机械增长多④已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外来人口对上海经济社会的影响是( )

A.加快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C.增加社会养老福利支出

D.使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儿童所占比例较低,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可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模式为“三低”型,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由于外来人口迁入多,人口增长主要为机械增长。第4题,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会导致郊区人口数量增长,同时会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答案 3.C 4.A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5~7题。

5.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6.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7.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B.北美洲

C.大洋洲D.非洲

解析第5题,从纵坐标看,11国的人口出生率最高;从横坐标看,10国的人口死亡率最高。第6题,读图可知,1、2、3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低。第7题,图中11、12两国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这两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答案 5.C 6.A 7.D

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2008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1)2008模式。

(2)下面四幅图中若曲线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能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 )

(3)下图各点能正确表示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

A.①B.②

C.③D.④

(4)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已呈现老龄化现象,试分析该人口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5)人口性别比是人口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根据200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试说明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及其影响。

解析本题以我国2008年人口统计数据考查对人口增长知识的掌握。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我国目前已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第(2)题,新中国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第(3)题,正确分析三角形坐标图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应明确每一个变量的坐标轴,然后过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第(4)题,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第(5)题,2008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高达120.56,会造成我国性别比例失调,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1)5.08‰低低低(现代)

(2)A (3)B

(4)老龄人口增加会使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社会经济、赡养压力加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5)性别结构不合理。造成部分人口(尤其是男性)婚姻困难,不利于家庭与社会安定,并使就业压力加大。

能力达标练

据有关统计,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4亿人,预计到2018年将达2亿人,2037年将超过4亿人。同时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

2.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是( )

A.实施西部大开发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21世纪我国的人口问题。第1题,人口的增长不但取决于自然增长率,还要看人口基数,近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人口基数仍很庞大。第2题,西部大开发可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利于缓解就业紧张的形势。第3题,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死亡率稍高。

答案 1.A 2.A 3.D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特 点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我国的民工流 ★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16亿 ②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8-9亿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达程度④对外开放程度⑤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⑥消费水平(负相关)。 3、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015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15鲁教版地理第二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0,=0,<0,人口总量分别增加不变减少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影响、措施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上年儿童比重过大。影响: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经济增长缓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措施:计划生育 ②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措施:鼓励生育、延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③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数量高。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人口素质较低。措施:计划生育。延迟退休,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打击非法胎儿鉴定。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迁移与流动 ① 15-16世纪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②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迁移形式多样化。 ③欧洲由迁出区→迁入区。美国仍然是主要的迁入国。拉美由迁入区→迁出区。中东等石油国家成为迁入区。

④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的原因? 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建立新兴工业部门,增加了就业.发展了旅游业,并且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因而吸引了大批人口.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但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②对迁入地、: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补充了劳动力,节省了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对交通、城市、经济生活秩序造成压力,易自生排外情绪。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商业发达)、南亚和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北美五大湖地区(工业和金融业发达) 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②气候(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影响人口分布,降水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③水资源和土壤(人口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显著)②生产活动方式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政治⑤文化⑥科技 7、为什么非洲自然增长率高,欧洲自然生长率低? ①非洲:经济、科技、医疗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高,成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②欧洲:经济发达,科技、医疗先进,人口死亡率很低。生活条件优越,有不愿生育的观念,使得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负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1、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 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标志: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4、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②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小于70%,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 、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 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 (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少 (2)沟壑发展、泥石流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 干旱 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 (5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 小流域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 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 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 版)复习提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 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 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 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 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 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特 点 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与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得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就是引起人口迁移得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得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1、自然环境因素:就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与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得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得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得人口分布特点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沿湖得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得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与交通便利得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得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得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特定地区得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得情况下,所能承受得最大人口数量,就是个警戒值。16亿 ②人口合理容量则就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与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得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得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8-9亿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得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达程度④对外开放程度⑤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⑥消费水平(负相关)。 3、我国得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得地理国情,坚定不移得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与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得过程。 2、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得比重上升与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得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得比重。 4、城市化得新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向乡村迁移;乡村地区与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通信日益方便快捷。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目前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出现郊区化。郊区化原因:城市中心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鲁教版)知识复习与归纳(复习大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鲁教版)知识复习与归纳(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从人类出现至产业革命——缓慢增长;产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炸性增长(迅猛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后----增长有所减缓。 特 点 人口迁移是永久或长期变更居住地,人口流动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 ★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 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原因。 3.15世纪末至19世纪因为地理大发现,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区流向为开发区。 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该时期社会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①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③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④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 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人口迁入的原因:①经济发达②劳力短缺③较好生活条件④较多的就业机会⑤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人口迁出的原因: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②经济发展慢③生活条件差④环境恶化 对迁出地带来的影响: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 ②利于提高经济收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③造成人才外流等 对迁入地:①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②加剧迁入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人口流动 1、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4、我国的人口流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民工流”。 5、流动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6、人口流动的作用:(1)增强社会活力。 (2)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 (2)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移动的效应: (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但两个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 2、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与丘陵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 ★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特点:①最显著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不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___系___系___系___ 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___ 2、太阳系: 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类地行星:、、、巨行星:、 远日行星:、 3)在星和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生成 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明:(Ⅰ)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Ⅱ)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②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③对地球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 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和。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运动 地轴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教案全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 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 量情况 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 人口增 长情况 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 人口变人们获取食生产力水生产力水平大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16亿 ②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8-9亿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发展水平③经济发达程度④对外开放程度⑤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⑥消费水平(负相关)。 3、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城市化的新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向乡村迁移;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通信日益方便快捷。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目前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出现郊区化。郊区化原因:城市中心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 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 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 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 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 “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全汇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 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 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回答1~3题. 1.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 B.公元1770年到1950年 C.1950年到1999年 D.1999年到2011年 2.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增长 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 人口增长缓慢 B.1770年到1950年间, 由于欧美国家出生率提高, 人口增长加快 C.1950年到1999年, 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 D.1999年到2011年, 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 人口增长迅猛 解析:1.D 2.A 3.C 第1题, 读图计算可知, 1999年到2011年每年净增人口最多. 第2题, 1770年前世界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自然增长率较低. 第3题, 二战后, 由于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 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读1950~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或地区人口数量(单位:亿)的增长图, 回答4~5题. 4.在1950~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亚洲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5.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已低于发达国家 解析:4.C 5.C 第4题, 结合图中所给数据, 可以计算出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第5题,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但是人口出生率仍然很高, 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 少年儿童的比重较大. 6.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B.14.3% C.0.9% D.1 解析:通过图中的数据1992年人口68.7万,1993年人口80.2万,计算1992—1993年人口增长率(80.2-68.7)÷68.7×100%,即为16.7%。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高高低”模式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 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

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1900—1950年甲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乙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20世纪末,甲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第3题,读图可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答案:2.D 3.B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完整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查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 城市的起源与、与等密切相关。 2. 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3、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 2、城市化表现:(3点)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特点(3点) a、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 b、城市中心区地租不断上扬,人们迁向房价比较便宜的郊区; c、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d、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5点) 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制订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2 城市的区位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区位的含义: 城市区位的含义: 2、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自然因素: (2)、气候:适宜的气温,适度的降水 (3)、地形、 a、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原因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通方便。 b、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c、山区城市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4)、矿产资源---------矿业城市 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大同等。 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以石油为基础的:阿伯丁、休斯敦、东营、大庆、克拉玛依等。 以金矿为基础的: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5)、地质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 a、扬州的兴起,衰弱,再度兴起与交通有什么关系呢? 扬州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起,因海运、铁路的发展及大运河淤塞而衰弱。又因宁启铁路、宁通高速、京沪高速、润扬大桥而再度兴起。 b、扬州的几度兴衰说明了什么现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的分布与发展有很大影响. (2)、政治因素 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 (3)、宗教因素 梵蒂冈:天主教拉萨:藏传佛教瓦拉那西:印度教 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减弱、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案例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