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前奏曲风格

肖邦钢琴前奏曲风格
肖邦钢琴前奏曲风格

大 众 文 艺

27

摘要:波兰音乐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形式的代表,他创作的“前奏曲”具有独立完整性,不再是依附在其他乐曲之前的音乐体裁,并融入了肖邦音乐独有的浪漫色彩,使我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肖邦一生遭遇的各种不同情怀。

关键词:前奏曲;肖邦;转调;自由节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高校钢琴即兴伴奏心智技能的研究(SJD760009)

波兰音乐家肖邦(1810-1849)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7岁就开始创作,8岁登台,20岁就成为了波兰公认的才子音乐家。肖邦的音乐中饱含了炽热的感情,或委婉、或热情、或轻松、或忧郁,无不展示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肖邦音乐的独特风格。有着“音乐诗人”美誉的肖邦在创作上不断创新,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如夜曲、协奏曲、圆舞曲、叙事曲、奏鸣曲、幻想曲、波兰舞曲、前奏曲、即兴曲和马祖卡舞曲等。

前奏曲即“序”, 在十五、十六世纪常作为琉特琴独奏曲和古钢琴曲的引子。而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上半叶,前奏曲常同其它乐曲承用,作为组曲的第一段或置于赋格和众赞歌等之前的小曲,此前的前奏曲是作为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存在的,一般是演奏之前演奏家即兴演奏的那一小段曲子,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肖邦在“前奏曲”创作上进行了大胆革新,

在24个调性上构成的音乐小品按照五度循环和平行大小调关系写作,并逐步将其发展为一种不附在任何乐曲之前的独立的乐曲形式。肖邦的前奏曲形式多样,特点百变,有的一气呵成,有的结构复杂,也有的紧凑简洁。肖邦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写进音乐中,表现在琴键上,他的作品是无法移调的。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前奏曲的兴起开始于音乐巨匠巴赫等对其的发展,以前奏曲与赋格、组曲、合唱等连结成套的出现,使前奏曲有了独立的音乐地位。例如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前奏曲的绝佳范例。这套曲集是按半音阶顺序在同名大小调上建立的24首套曲,位于赋格曲前面,赋格曲具有高度格律化的特点,并且曲集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顺序、同名大小调排列。其中每首前奏曲在并不具有结构上的完全独立性,仍然是即兴演奏的,具有引子的特点。

肖邦创作的前奏曲秉承了巴赫传统前奏曲的引子风格,并在调性、曲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24个调性的排列上采用平行大小调与五度循环相交替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创作风格。同时,肖邦前奏曲同其练习曲一样,只有单一的艺术形象,而且多半技术性很强,完全是小品练习曲,发展为一种不附在任何乐曲之前的独立的乐曲形式。就曲式而言,肖邦创作的前奏曲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和简单的回旋曲式。受到肖邦个人经历和性格的影响,其前奏曲中融合了许多感情色彩,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

肖邦钢琴前奏曲风格分析

朱 健 (南通大学音乐系 江苏南通 226007)

儿。”(《折杨柳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歌辞》)虽有漂泊无依之悲,然终不作流泪哀呼之状。

再其次是豪侠之勇猛。此类诗歌反映出北方民族崇武尚勇之风。如“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辞》)诗把自己比作猛禽,把敌方比作小雀,形象地表现了他们那种“以刚猛为强”的本色。又如“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琅邪忘歌辞》)他们虽爱美人,但更爱长刀与快马。

再次是风物之壮美,此类诗歌主要描写北朝风光景物或游牧生活,如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这首民歌是敕勒人的牧歌。前六句大笔素描,静态勾画,末句由静转动,生机全出。这样的诗句,只有生活在草原上,热爱这片草原、这种生活,并以此自豪的人才能唱出,绝非文士伏案雕琢可得。故黄庭坚称此诗“仓促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最后是爱情炽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北朝民歌中自然也少不了对爱情的描写。但北朝民歌中的爱情表述与南朝民歌截然不同,南方女子面对心爱的人唱出“碧玉小家女,不敢盼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显得内敛、含蓄。而北地风情,面对自己喜爱的人,便说“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肠柳枝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地驱乐歌》)不管是哪首诗,都反映出北方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她们爽直泼辣,丝毫不忸怩作态、羞羞答答。

三、艺术风格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音,如以“藕”谐“偶”,以“莲”谐“怜”之类。这些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谐音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这种表达方式被后世称为“吴格”,他使吴歌、西曲缠绵婉转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更加突出。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装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直率动人,写实感人。这些特点为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诗境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亚琴.汉魏六朝文人弃妇诗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王秉英.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谈[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陈文新.古代诗歌与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理论研究·音乐

大 众 文 艺大

28二、多种转调手法的巧妙运用

调式的转换是肖邦创作的前奏曲的一个鲜明特点。自然的转

调可以极大地丰富曲子声音色彩的层次,多样的旋律变化不时给听众带来一种新鲜感。而且,运用不同的转调手法,音乐形象、音乐的色彩和织体会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多种的转调手法是肖邦音乐在继承上面创新发展出来的,是其创作的前奏曲的又一亮点。

平行大小调转调是肖邦创作前奏曲时经常使用的方式。平行大小调具有相同的调号,并且有很多的共同和弦,这样的特点使得两调之间的互转通过任一共同和弦都可以完成。例如肖邦前奏曲中的第12首,其主调为升g小调。全曲的调性布局也是从此调进入,经过B大调、G大调、e小调,最后的结束也是落在主调升g小调上,十分自然地进行了转调,使这个曲子一气呵成。与平行大小调转调类似的手法是主属调互转。主要是属调、主调以及属调平行调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如d小调前奏曲的第24首,这首曲子从d小调和F大调过渡到平行小调a小调,又接着从F大调的一级和弦到e小调的六级和弦,自然而然地转到了e小调。此外还有同主音关系的转调。如:第十五首,降D大调,摇篮曲形式,即《雨滴前奏曲》,是从降D大调转到降d小调再到升c小调。在同主音的调式之间进行转换时,由于主音相同而且调式关系相近,这样的特点可以使音乐非常自然地完成过渡衔接。当需要完成转换的两个曲调之间不存在共同和弦时,可以用中介和弦代替。

在弹奏手法上,肖邦的前奏曲具有练习曲的特色,是每一个钢琴学习者必弹的教材。如肖邦前奏曲第一首是单乐段,节奏动机由切分节奏及上行音型构成,这也是整首曲子的亮点,具有朝气蓬勃的跃动感。在练习弹奏时要注意区分节奏的特点,如第二声部处于最高音区的范围内,弹奏是大指旋律高八度的重复。第三声部包括弦伴奏、分解和中声部,要注意控制声音以及左手低音旋律的线条,可使整个织体结构更加丰满,具有立体性。并从力度上、音色上将各声部层次拉开。从17小节开始的Stretto,在18到20小节的地方,去掉了旋律的休止符,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听众的情绪,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旋律自然地接续到了位于21小节的高潮点,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接下来的23、25和26小节的变化却使旋律变得柔和了,这样更显示出其适于歌唱的特点,29至32小节要平静下来,最后在宁静的琶音声中自然延长至结束。

三、自由节奏的完美融合

肖邦创作的“前奏曲”中在很多地方用到了自由节奏,即“Rubato”自由速度。这种自由速度一般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很少,或是在引子处,或是在结尾处,而肖邦却它作为一种表达手段,表现其随意的、诗情画意韵律,因此也成为他创作的显著特点之一。自由节奏是指弹奏某个音乐片段时要求整体上保持乐谱上所指示的基本速度,而对其中各个单拍的拍速则稍有不同变化。自由的速度不是做无根据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弹奏,是一种由演奏者掌控弹奏曲调的演奏方法,可以很好地诠释演奏者内心的音乐。演奏者根据需要自由地把握曲调的程度和幅度,但是这种自由是具有一定限度约束的。

肖邦前奏曲中包含了许多自由节奏,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把握好其中的限度,自然流畅地演奏音乐旋律,不能由于节奏的束缚而进行死板的弹奏,需要演奏者掌握好节奏的自由度,让自由节奏的音乐更好地体现处音乐的美感。这一“度”的把握就要对作品有正确的认识,也需要演奏者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因此,肖邦的前奏曲是众多演奏者能力的体现。

四、思想感情的多样性

肖邦的前奏曲是他一生经历的体现,它们或热情奔放,或消极悲观,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集中在1830—1840年间,期间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两人相识时肖邦年仅二十一岁,在1838年陪同乔治?桑去了西班牙等地旅行,之后在一个位于深山的修道院里过起了远离尘世的半隐居生活。深山里优美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对于肖邦的创作大有裨益,肖邦也正是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旋律优美的前奏曲。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肖邦的肺病越来越严重,时好时坏的健康状况对肖邦的心情影响很大,他变得喜怒无常,这样的心境对他的生活情绪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肖邦甚至无法安心创作,也正是因为如此,肖邦的音乐风格才如此多样,健康状况好时创作的音乐欢快、轻柔,心灵痛楚时创作的却是凄凉、忧伤的曲调,这些音乐都是肖邦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

肖邦的前奏曲有些让人觉得恬静、怡情,在缓缓的乐曲中表现生活本来的舒适,听着这样的音乐仿佛置身于天堂,给人无限遐想。这种类型的前奏曲有第三首,乐曲采用的是自然音阶,在大调的布局中运行,巧妙地融合了调性与和声,具有简明朴素的特点,极具神秘感的主旋律欢快明亮。听着这样的乐曲,犹如鸟儿在天空中欢快的歌唱,鱼儿在湖中自由游弋,又似雨后挂在天空上的彩虹。这种明快清新的风格还体现在第十四首上,这首前奏曲的特点是明朗、柔和、活泼,其中采用了华彩音型和旋,整个乐曲因此而显得格外流畅、新颖,亮丽的和声运用又使乐曲的欢快形象得到进一步肯定。有人觉得这首曲子像是一种呼唤——恋人啊!你快来到我身旁。

肖邦的前奏曲更多的体现了他一种悲凉、哀伤的情愫,如第八首。这首乐曲中添加了一种焦虑不安的色彩,肖邦式的愤怒、激情与悲痛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这首相似是第十四首,谐谑般的风格是两者共有的特点。第十四首前奏曲在写作时运用了铺陈的手法,时强时弱的旋律让人感觉焦躁不安,这种忧伤和阴暗在织体与和声色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资料记载,肖邦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天气阴沉,心情烦躁,乔治?桑和孩子去购物深夜才归,见肖邦神色绝望,正在流着泪弹奏那支前奏曲,弹奏时十分投入,许久才发现他们已经回来,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第四首前奏曲也很好地体现出了肖邦的悲痛情感,肖邦在创作时采用了似抽泣般的音调和沉重的半音下行的和声,用了非常简朴的手法,左手伴奏的缓慢、单调、匀称的和弦方式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的基调,除此之外,其中运用的另外一些半音阶下行更增添了曲子的阴暗格调,和弦的进行是多声部的进行,将变化音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和声变化色彩鲜明,并通过右手的旋律表现悠长和哀怨的感情。乐句以两个音为动机,经过多次反复发展而成。作为情绪的转换点,12小节为其后高潮部分的引出作了铺垫。内心情感在16—18小节发展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抗议与绝望之声不断迸发出来,到19小节情绪又再度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而23小节的二分休止符让人感觉心跳完全停止,以痛苦无力的三个和弦轻轻弹奏,安静结束。

在肖邦的音乐中,这部融合了24首乐曲的《前奏曲》是一部能够代表肖邦最高创作成就的经典之作,他使前奏曲不再依附与其他乐曲存在,以独立的音乐体裁呈现在大家面前,并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是肖邦最具独创性、思想性的伟大作品之一。它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乃至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但功浦,浅析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技能技法研究,2000.2

[2]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波兰)J?伊瓦茨凯维支.廖辅叔等译《肖邦》[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1

作者简介:

朱健,男,1960.9,江苏南通人,现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理论研究·音乐

【美学欣赏】20首着名钢琴曲赏析

1作曲家:C. 格凡斯 ●作品名称:《帕凡管风琴曲》 作品分析和感想: 这首管风琴曲沿袭了中世纪音乐的传统特点。 ①庄严肃穆; ②在风格和表演方面与声乐曲息息相关。乐器可以用来重迭或取代世俗的和宗教的复调作品中的人声。 【巴洛克时期】 1作曲家:J.S. Bach J.S. Bach的创作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作品名称:《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 作品分析和感想: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正是其中之一。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中前奏曲为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为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充分拓展了D大调的音乐内涵,表现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作品分析和感想: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般在国外万圣节经常能够听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是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曲。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乐曲具有雄伟的戏剧情节和华丽的技巧,是一首高雅,雄浑,底蕴丰厚的乐曲。在作品旋律中,巴赫已大胆地投入了他那敢于独领风骚的,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音乐,使人们耳目一新。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

_笈多式造像_与_于阗画派_艺术风格的内在渊源考析

美术学 摘要本文从艺术史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笈多造像”与“于阗画派”在艺术手法和风格形态方面的特点,并从艺术风格学和社会文化学两方面入手,细致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在渊源关系,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关键词“笈多式造像”“于阗画派”造型手法艺术形态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于阗画派”的艺术手法和笈多佛教造像风格之间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无论从艺术风格学还是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二者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阗画派”在艺术风格学上被描述为“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1],这是一种讲究结构和用笔的画法,同样地“笈多造像”在塑造手法上则被称为“湿衣法”,这同样是一种讲究人体结构和自身体量关系的塑造方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二者在艺术风格学方面的相近之处。 “笈多造像”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约公元320 ̄550年)佛教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在视觉图像上,佛像双目低垂,仪态端庄安详,曲线流畅柔和,比例匀称准确,尽显静穆脱俗、一尘不染的仪态。同时,这一时期的笈多佛像衣薄如蝉翼,紧贴身体,如出水中,从而使得人体的结构和形体感得到充分的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艺术手法被称作“湿衣法”是贴切的。 而相对于“于阗画派”来说,这种状况也是明显的。“于阗画派”其实是一个风格卓著、影响远被的画派,它于公元五六世纪兴起于中亚地区塔里木盆地南端的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曾极大影响了当时中国的绘画面貌。关于“于阗画派”的风格特点,我们可以从诸多的典籍中得到这样的认识,“‘于阗画派’最具代表性的是凹凸洇染技法”[2](P.216),而它的代表人物就是极负盛名的尉迟乙僧。关于尉迟乙僧的绘画技艺我们可以从汤垕的《画鉴》中得到明确的印象,“(乙僧)作佛像甚佳,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3](P.141)。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于阗画派”在绘画技法上是崇尚结构并讲究明暗关系的,这种绘画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画面中就是用凹凸洇染的方法来完成,从而在人们的视觉观察中呈现出“堆起绢素”这样的体积感,同时也传递给人们一种凹凸错落的视觉立体效果。这也正是“于阗画派”常被人们称作“凹凸画派”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判断,“于阗画派”和“笈多造像”之间则更加有着内在的比附关系。实际上,无论是“于阗画派”还是“笈多造像”,它们所倾心描绘的大多是佛教人物,即使题材略有变化,但仍然属于佛教内容的范畴。 “于阗画派”和“笈多造像”同属佛教文化的范畴,在艺术类型的题材选择中,其大致内容也是相同的。而且从时间上来判断,二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笈多式”雕塑在印度兴起于公元3世纪中期到5世纪中期,而“于阗画派”也正是在稍微推后的五六世纪兴起于中亚地区,从南亚次大陆到古代中亚的于阗,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区位概念,自然也有着一段现实的地域距离。如果说“笈多式”艺术造像方式在印度兴起于5世纪左右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五六世纪这种艺术风格渐次传播到中亚的于阗绿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即使我们只遵循“空间换时间”这样的传播原理来进行考察,“笈多式造像”和“于阗画派”之间一脉相承的风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的。 “笈多式造像”是佛教雕塑巅峰时期的代表,它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自身的样式类型属于典型的印度佛教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于阗画派”的内容指涉和身份类别也依然值得我们重视。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尉迟乙僧的绘画踪迹中判断出来,乙僧擅画佛像且“作佛像甚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且,根据元代汤垕在《古今画鉴》中的记述,甚至连当时高丽国的佛画也是“其源出于唐尉迟乙僧”。从这里我们亦可判断出“于阗画派”和“笈多式造像”二者在风格源头的题材内容上也是别无二致的。 “笈多式造像”与“于阗画派” 艺术风格的内在渊源考析 ○张健波 64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3

企鹅三星带花

目录 A 第1楼——亚当斯:震教徒的环、赖克:八条线 第2楼——阿尔贝尼斯:西班牙之歌、葛拉纳达等 第3楼——阿尔贝尼斯:伊比利亚、那瓦拉、西班牙组曲 第4楼——阿雷格里:经文歌“求主怜悯” 第5楼——阿恩:第一至第四交响曲 第6楼——奥柏(D.Auber):序曲、“青铜马”等 第7楼——奥瑞克:芭蕾舞曲“珍妮的扇子”、“艾菲尔铁塔新人” B 第8楼——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全集) 第9楼——巴赫:四首管弦组曲 第10楼——巴赫:小提琴和双簧管双协奏曲 第11楼——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第1—3号 第12楼——巴赫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 第13楼——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1—6号 第14楼——巴赫:“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一册 第15楼——巴赫:“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二册 第16楼——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第17楼——巴赫:键盘乐曲集 第18楼——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第19楼——巴赫:第1-6号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 第20楼——巴赫:管风琴全集第12集 第21楼——巴赫:管风琴曲小调赋格等 第22楼——巴赫:管风琴作品 第23楼——巴赫:管风琴曲:幻想与赋格BWV542;Passacaglia等等 第24楼——巴赫:管风琴曲作品第三集(卡农式变奏BWV 769、圣叹组曲BWV 766/768、圣叹前奏曲BWV 726/740等) 第25楼——巴赫:约翰受难曲 第26楼——巴赫:清唱剧第82、159、170号 第27楼——巴赫:第八十号清唱剧 第28楼——巴赫:斯托科夫斯基改编管弦乐版 第29楼——巴伯:弦乐柔板 第30楼——巴伯:小提琴协奏曲 第31楼——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和打击乐奏鸣曲 第32楼——巴托克:钢琴独奏作品第一集 第33楼——巴托克:双钢琴与打击乐器奏鸣曲、钢琴曲小宇宙、小奏鸣曲。 第34楼——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曼-克雷贝斯) 第35楼——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施奈德汉) 第36楼——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施奈德汉) 第37楼——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克雷默) 第38楼——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大赋格Op.133 第39楼——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合唱幻想曲 第40楼——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年党员党性分析总结(完整版)

年党员党性分析总结 年党员党性分析总结 201X年党员党性分析总结范文一 一、对个人党性原则和现实表现的总体评价 杜绝四风和根治慵懒散浮拖从我做起。艰苦奋斗与群众路线紧密相关,我们的工作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密不可分。因此,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到标准不降、本色不变、作风不浮。要严格管理,勇于负责,当好表率,做到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减,严格要求的紧迫感不减;不管物质条件、生活待遇、工作环境有什么变化,清廉简朴的本色不丢。让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从行动和思想上让慵懒散浮拖得到标本兼治。努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为我院长期稳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X年党员党性分析总结范文二 一年来通过参加组织的和自己私下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认真查摆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经受住了考验,理想信念坚定,进取精神比较强,宗旨意识比较突出,大局观念比较鲜明,遵章守纪比较自觉,工作作风比较扎实,

任务完成比较圆满。下面,自己对照党章、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对照四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对照检查和党性分析。 一、对个人党性原则和现实表现的总体评价 自己对党是忠诚的,对岗位是热爱的,对履职是努力的,对工作是认真的,对自身要求是严格的。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自己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这一根本问题上立场更加鲜明,个人的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坚持群众路线的根基不断夯实,改进作风的标准不断提高。 是坚持党的宗旨意识不动摇,始终保持理想远大的人生观。作为一名党员,随着入党时间的延长,对党的朴素感情越深厚,对党的信仰、对组织的信赖、对荣誉的重视,与日俱增。能够始终不忘入党初衷,能够始终按照党的章程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除了党的事业和工作以外,从来不渴求什么,是我时刻提醒自己的人生信条。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干什么工作,始终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从来不因其他问题影响自己对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 是坚持履职尽责不懈怠,始终保持顾全大局的全局观。多年来,自己始终有一种学习知识的紧迫感,担心自己因为素质低而不适应工作,担心能力差而完不成任务,担心知识少而跟不上形势。注重学习新知识,研究岗位、职能、任务和环境带来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始终保持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求;能够始终保持集体荣誉感和全局观念,能够本着为集体、为学生、为个人负责的原则,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搞好服务,努力做到让组织放心、让大家满意。

叙事作文之肖邦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奏赏析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奏赏 析 【摘要】肖邦在世界音乐的历史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他在1831年到1842年的这段高峰创作时期共创作了影响巨大的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钢琴曲也是肖邦一生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肖邦是第一个在创作钢琴曲的时候运用叙事曲的作曲家,他的这个举措为叙事曲和以后的交响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肖邦;第一叙事曲;艺术特点;演奏赏析 欣赏肖邦的音乐,不只是因为他的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而且还因为通过肖邦的音乐,能够感受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所具有的结构和思想。通过对肖邦的《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奏技巧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肖邦音乐和思想的理解,帮助我们在演奏《第一叙事曲》的时候把音乐展现技术和音乐艺术展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从而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一、《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是在1831年到1835年间创作的,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首钢琴曲是肖邦受到波兰诗人密茨凯维的影响而创作的。《第一叙事曲》是肖邦依据密茨凯维的浪漫主义长 二、肖邦《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点 (一)对音乐结构进行自由化的处理 在肖邦进行创作钢琴曲的时候常常是在传统的曲式结构的基础上,然后大胆的进行自由化的音乐结构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创作的钢琴曲在古典主义的结构基础上还体现着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这种感钢琴曲的创作风格在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体现的非常明显。肖邦把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等众多音乐结构集中的使用在了《第一叙事曲》的创作中来,这些复杂而又自由的曲式结构让这首钢琴曲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对音乐结构进行自由化的处理能够把作品中的冲突和矛盾表现的更加戏剧化,从而增加了音乐的个性化特点。肖邦的这种在古典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对钢琴曲的叙事性进行强化的创作方式,让《第一叙事曲》展现出一个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明确独立性的音乐结构,而且这个很多曲式结构组成的音乐结构是十分完整的[2]。虽然肖邦《第一叙事曲》拥有非常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音乐欣赏的审美要素 关燕青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

论青州模式佛教造像的阿玛拉瓦蒂渊源

赵玲(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北朝“青州模式”造像与南印度阿玛拉瓦蒂造像系统渊源关系的讨论,指出印度阿玛拉瓦蒂造像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渊源的主题之一,这为进一步追寻中印早期佛教艺术的海上传播系统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关键词 ]青州模式;佛教造像;阿玛拉瓦蒂;渊源 [ 中图分类号 ] J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4)02-0063-06 论“青州模式”佛教造像的阿玛拉瓦蒂渊源 ① 收稿日期:2014-01-25 作者简介:赵玲(1981-),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佛教美术。 ①基金项目: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南印度阿玛拉瓦蒂佛教造像研究”(资助编号:2013M531444)。②参见罗世平,《青州北齐造像及其样式问题》,《美术研究》2000年第3期,第47-52页。李森也采用此说:李森,《龙兴寺历史与窑藏佛教像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5。 自1983年山东博兴出土百余件青铜造像后,山东造像一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稍后,在山东诸城、青州、莱州、临朐等地陆续地发现了大批佛教造像。尤其是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窑藏坑出土了大规模的佛教石造像,激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讨论。这批造像不仅风格鲜明,题材丰富,技艺成熟,贴金彩绘完好,更为重要的是,造像历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朝,跨越五百余年,数量多达400余件(包括石雕、铁雕和泥塑)。大量山东佛像的发现充分显示了从北朝开始,这里曾是我国东部佛教艺术的中心。由于这里地处古青州城,我们将这里发现的造像统称为“青州造像”,将这种独具一格的佛教造像模式称为“青州模式”。 一、前言 青州造像自发现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几大窑藏地址分别发布了发掘简报,温玉成、夏名采等学者在此基础上陆续发表了考察报告和发掘纪实。这些材料为研究青州造像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随后的研究,逐步涵盖了历史、考古、宗教、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然而,以往的研究在“青州模式”佛像渊源这一关键问题上,较多着力于本土和印度笈多渊源的讨论上。1993年,刘凤君先生系统地研究了山东北朝造像艺术;1998年,他开创性地提出了“青州风格”的提法。之后,学界开始关注“青州风格”渊源的探究,开始追寻该造像系统和技艺的渊源。1998年,杨泓先生指出,龙兴寺造像是北朝和南朝双重影响下,结合地方特色的产物。2000年,金维诺先生在《南梁 与北齐造像的成就与影响》一文中,提出青州造像受到南朝和南海诸国造像样式的综合影响而成。这一说法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南海诸国的外来影响之说,得 到了罗世平②、 丁明夷等人的支持。并且,罗世平认为,这种外来影响的源点是印度笈多样式,这同时为佛像样式传入的大致年代提供了依据。稍后,费泳发表专文指出,青州模式造像源自南朝,且晋魏隋时期造像风格的整体演变大体是由北方“凉州模式”与“青州模式”共同构建的论断。台湾学者李玉珉也在2004年专文讨论了山东北朝造像与南朝造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见解,都认识到青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因素的多元性,尤其是关于“青州模式”是受笈多样式直接移植的开创性见解,是中印佛教艺术源流关系的大发现。 综合以往的研究,对青州模式造像渊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南北朝渊源的讨论,外来影响的探讨则略显单薄。青州造像兴起于佛教艺术大发展的南北朝时期,尽管造像风格不乏本土风貌,但更多体现了它的独立和独特性,这是受到外来因素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作为南北朝时期影响我国的古印度“笈多样式”与青州造像关系不大,笈多样式是在公元四至七世纪,经西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与青州造像的年代序列并不符合。而且,笈多造像的传播经西域和中原地区,西域的笈多风格最为浓郁,越往东则越淡薄。地处东部沿海的青州地区,虽仍有笈多风格的形迹,但已并不占主导。 二、“青州模式”的佛教造像 北朝时期,青州地区兴起佛教造像活动,造像具

古典音乐知识汇总

俺来耳机大毒坛也有一段时间了, 最近用了两个星期把近三百页的古典音乐版看了一遍,收获很大。 我把很多文章都做了书签,不敢独享, 现回馈于爱乐之人。希望能对象我这样的新手有帮助。 erji-classical 文章 概念 转贴乐评推荐:赋格曲——贝多芬音乐心灵的永恒提问 弦乐四重奏的世界 请问:什么是“咏叹调”? 小提琴的力量布里奇斯(澳大利亚)/文 转贴指挥家的任务与风格 指挥是怎么掌控一支曲子的演奏节奏的? 常用音乐术语 什么是洛可可呢? 菜鸟请大家解释一下室内乐和室外乐的定义,谢谢 不懂就问--请问什么是斌格? 不懂就问系列:什么叫历史录音? 谁能说出古典音乐究竟是什么风格? 转贴史怀哲的《巴赫论》与《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帮我扫个盲! 从结构上理解钢琴协奏曲 音乐中的数字: 速度和音高 大禾花是? 问下,协奏属于交响么? 入门 也转一帖文笔很好(长) 如何欣賞古典音樂 转贴什么是古典音乐?伯恩斯坦著 欣赏古典音乐的几个境界,传贴 请问什么是古典音乐? 转载--即兴聆乐古典音乐的人文精神随想 谈古典音乐论坛初哥的几大症状!!! 作曲家的人格气质与风格 推荐转贴古典音乐的『新天新地』之六:精致录音艺术的文化传统

古典的入门感受及想法 古典音乐基本常识(大家最好能记住) 为朋友推荐了一些“复杂”的古典音乐作品D(ZT) ■古典扫盲■之骨干音乐家 (请教)如何听古典音乐?(推选入门书籍) 问:如何去听音乐会。因该注意什么? 想接触交响乐,请大家指点一下 转贴:完全傻瓜古典专辑by CATS 讨论在音质,曲目涵盖,演奏水平之间的优先顺序该怎么排比较好?问个细节问题:大家怎样听古典音乐的... 初听古典有必要追究版本问题吗? 巴洛克算不算古典? 刚接触歌剧,想问一下,大家听歌剧,都能听懂唱词吗? 为一起初入门的转载文... ZT 感想 原创几张CD与几段生活的故事 音乐笔谈(原创) 原创我是这样理解音乐的 原创我听古典音乐 推荐转贴文化省思》古典音乐界『庸俗化』现象的省思苏友瑞 转帖古典音乐欣赏者特质 ~ZZ~年轻人欣赏古典音乐可能遇到的困难 (转贴)第三只眼看国人听古典音乐 一点想法和建议 人生苦乐总相随(兼回aiyue1129兄) 转载一篇非常不错的古典音乐文章(推荐)--共鸣就共鸣 我对音乐的一些看法!(原创) 对古典的看法 弃智 补充完整,我所听过的最具中国古典风味的音乐,和纳西古乐之我见转贴推荐:【即兴聆乐】从古典音乐的《入门问题》谈起 音乐杂谈 潜水一年多,今天发一篇——断臂的维纳斯 【原创】《偶心中的经典+入门的4大交响曲》 瞎谈几句音乐会现场以及一些杂七杂八随想。 古典音乐与灵魂。。。 浅浅的谈一下巴赫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 书香碟韵 经验 转贴:购买古典音乐唱片的八条心得

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报告

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报告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报告 一、检查重点: 重点围绕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廉洁过节、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遵守工作纪律等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此次自查,使我局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全面领会关于纠正“四风”问题整改的重要意义,坚决按照区纪委要求,不耍花样、不搞变通、不存侥幸,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检查方法: (一)召开专门会议。1月12日下午,由局党组书记邹玉和主持并传达了此文件精神,并在会上针对文件精神进行了部署与要求。会上确定局党组书记邹玉和同志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由孙兆刚副书记主抓,综合办公室协助。并强调此次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本局党员干部积极做好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由局党组带头主动增强“问题意识”,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认真总结检查落实区纪委关于本次纠正“四风”规定要求。分析存在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班子成员带头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个党员都要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 (三)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本部门内部管理,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研 第 2 页共 4 页

究本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请销假制度,工作日考勤制度,公务接待与财务管理制度等。来进一步督促我局干部职工切实有效的抵制“四风”危害。 三、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我局抓住“查摆问题、剖析问题”这一目标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主要发现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存在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二是存在进入企业次数少,调研成果少;三是上班时间迟到,工作时间离岗不报知去向;四是随意串岗、扎堆闲聊等四种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加大平时的督促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到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执行力上。所有涉及到以上“四风”问题的党员干部也在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上表态马上整改,真正做到了即知即改。 抓好“四风”问题的整治工作不仅要联系实际、分层分类解决问题,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同时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凝心聚力,为全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局面。 第 3 页共 4 页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震烁古今的音乐家,而肖邦则是这些伟大音乐家中举足轻重的一位。肖邦一声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又以四首“叙事曲”最为著名,他将声乐与器乐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创作出篇幅宏伟,故事性极强的钢琴叙事曲体裁,为钢琴作品创作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肖邦《第一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的开山之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篇史诗巨制,是一出扣人心弦的戏剧,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不可获缺的经典。 关键词:《第一叙事曲》;肖邦;叙事曲 肖邦(1810.3.1—1849.10.17),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波兰音乐的灵魂。被后世的人们成为“钢琴诗人”,“花丛中的大炮”。 一、叙事曲 叙事曲一般指富有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是对故事的描述。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 二、肖邦《第一叙事曲》创作背景 作为音乐史上第一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创作于1831~1835年的《第一叙事曲》集中体现了肖邦热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内心对祖国境遇的强烈挣扎,音乐情感表现力极强,故事性丰富,体现出民族性。时值波兰被沙俄占领,看到祖国日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肖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他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有人认为这首叙事曲是取材于波兰流亡诗人密茨凯维茨的《格拉辛娜》,但绝大多数认同是在《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创作了该曲。 《g小调叙事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听到波兰起义的消息,内心十分挣扎,从而借古喻今,通过对英雄的歌颂,鼓励波兰人民为国家独立而奋斗。而肖邦在这首曲子中所体现的民族性与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支持波兰人民抗争到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 《第一叙事曲》作于肖邦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全曲都折射出肖邦对音乐旋律、和声、织体以及音乐表现力无与伦比的掌控能力,体现出肖邦独特且极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是一首集大成之作。 三、肖邦《第一叙事曲》结构分析 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创作于1831年~1835年在巴黎流亡期间,作者是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肖邦,全曲可依次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一)呈示部结构分析 1.全曲开端的引子是乐曲展现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起到渲染铺垫的作用,节奏比较自由,织体看似简单但极具方向性,是整个叙事曲的“开场白”,以略带悲伤的曲调结束,仿佛一位老人拨动着琴弦叙述着悲苦的历史,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 2.主部,主部主题在 g和声小调上,反复使用引子中叹息般的下行音调,好像是作者回忆起悲伤的往事,回忆起祖国的苦难经历,延续了引子沉重悲伤的感

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内容简介: 歌者不仅要演奏乐器,还要自己做乐器,声带、肺等器官是父母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所以要想把歌唱好,歌者先要把乐器做好。这个乐器做不好,就会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只能唱响不能唱轻、只能唱刚不能唱柔的现象,影响歌曲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歌者不仅要演奏乐器,还要自己做乐器,声带、肺等器官是父母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所以要想把歌唱好,歌者先要把乐器做好。这个乐器做不好,就会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只能唱响不能唱轻、只能唱刚不能唱柔的现象,影响歌曲情感的表达。作为声乐教师,我们总会在平时的训练中忽略发声训练,甚至有许多青年教师并不知道发声训练的意义与地位,而这正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强的训练方向。 一、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众所周知,强迫去完成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练习时,把练声当成一种兴趣远比当成任务来完成更有效果。而要把声乐练习当成兴趣,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学生抵制练声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觉得练声是一种任务,它限制了自身的卞动性和乐趣。特别是在规定情况下去练习自己不想学的东西,不仅找不到感觉,还会越练越别扭,心情急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选择一些自己想听的音乐,看看乐理基础方而的书籍,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练声计划变得可行

起来。此外,对于练声的目标也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不练声,等到上声乐课时,前一天才加倍练习,这样的练习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声乐练习时间的管理方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略有紧迫感的,可以让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让学生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二、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发声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歌唱者的发声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调动生理机能发声,保证各个歌唱器官能够协调运作,这样就有助于歌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让他们保持较好的发声状态。要达到这一目的,歌唱者必须要灵活掌握各种声音技巧,并接受系统的、有规律的、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因为良好的发声技术能够提高歌唱表现力,为优美的演唱服务。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发声状态,对日常练习中随意自然的发声习惯进行相应调整,并以歌唱时的习惯和状态要求自己,巩固自己的发声状态,将良好的状态融入到歌唱中去。明确了练声目标,自然就会达到利一学的练声效果。 三、掌握发声练习的几大要求 1.呼吸。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如何使用气息、如何控制气息。这是因为气息是声乐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歌唱的好坏。演唱者只有充分认识呼吸的重要性,才能在歌唱发声练习中练好呼吸基本功。 喉咙。喉咙作为歌唱发声训练的关键要素,是歌唱者必须要掌握的声乐技巧。歌唱者既要学会打开喉咙,又要学会稳定喉咙。部分歌唱者在声音上这样那样的毛病都与喉咙有关,他们往往在歌唱时无法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曹衣出水形容哪种艺术形式

佛像风格的演变有时如历史一般是呈螺旋状向前发展的,就在北魏与东西魏的佛教艺术在汉文化的主导下,“褒衣博带”、“瘦骨清像”等“汉式”造像日臻成熟之际,随后的北齐却再次逆转向西,由对华夏优雅衣冠文明的歌颂转向了对西域健美形体的美感追求。这次对笈多造像风格的复古,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作为两种风格对比十分鲜明的宗教美术样式,早在唐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之后对佛教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曹衣出水”在当时将外来的异域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要素相结合,使得国人耳目一新,为佛造像风格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后出现的“吴带当风”更是在之前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样式,并对后来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周家样”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笈多王朝(约320~540年)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笈多式佛像在高贵单纯的肉体塑造中灌注了沉思冥想的宁静精神,精神美成为肉体美的内在灵魂,肉体美成为精神美的直接表现,达到了高度平衡、和谐、统一的境界,代表着印度古典主义美术的最高成就。”(摘自网络:笈多美术_百度百科)这一艺术风格传到中国后,深刻的影响了北齐北周的佛教造像。而这一风格的代表性人物北齐曹仲达就是“曹衣出水”中的曹。 “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的更早一些,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在吸收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面貌为“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由此我们可以大概看到“曹衣出水”应是表现佛造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

衣服,而描绘衣纹的线条则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遗憾的是,如今并没有发现确定为“曹衣出水”风格的佛造像。对于这种样式,根据近年学者的研究,可以从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南朝造像以及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佛造像中加以体会。

著名钢琴演奏家排名

著名钢琴演奏家排名 (2014-06-08 09:25:17) 转载▼ 分类:西方音乐 标签: 情感 01.安达GezaAnda 1921———1976 瑞士籍匈牙利钢琴家,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多南伊的学生,1939年与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而成名,1943年迁居瑞士,1955年入瑞士籍。安达的演奏充满激情,追求对比的效果,安达的特长是阐述匈牙利及周边东欧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晚期专门演奏巴托克作品,是演绎巴托克作品的专家之一,但效果不如巴托克的学生桑多,也不如年轻一辈的匈牙利钢琴家科奇什和兰基。 02.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1941——— 阿根廷女钢琴家,5岁首次登台,1946年师从斯卡拉穆扎(Scaramuzza)接受严格训练, 1955—1957年在维也纳师从古尔达,后又在日内瓦拜李帕蒂夫人和马加洛夫为师。1957年获布梭尼国际钢琴比赛奖、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一 等奖。1960年从米凯兰杰利继续深造,1965年在华沙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波兰唱片公司在现场录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唱片,一下子使她名扬四海。阿格里奇曾两次退出舞台,但每次重返舞台就显示出一种对自己的超越。阿格里奇的演奏充分展示出她的吉卜赛奔放、热情的性格,她以女性少有的有力触健以及对速度的敏感把握,在表达中显示出极亮丽的音质。阿格里奇善于表达情感充沛、能充分体现色彩感的作品,诸如肖邦、柴科夫斯基这类作曲家的丰富情感表达,在她的演绎下都能呈现出极夺目的光彩。她善于在乐队衬托下,被乐队刺激出激情,所以其协奏曲一般都好于独奏曲与室内乐。当然,也有例外,她演绎的肖邦《船歌》和舒曼的《童年情景》,可以说是最有味道的解读。 03.阿劳Claudio Anrau 1903-----1991 智利钢琴家,作为钢琴神童,5岁就登台, 1910年由智利政府资助到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留学,成为克劳泽的学生。1914年在柏林首次举行独 奏会,1918年在尼基什和富特文格勒扶植下演奏协奏曲,从此蜚声全球。1927 年获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1940年在圣地亚哥创办钢琴学校,1941年全家定居纽约。阿劳的性格内向,在表现上追求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之间的结合,在演奏中强调重音的效果,追求结构严谨与细腻情感表达的结合。阿劳演奏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在唱片史中有相当的地位,其演绎以严谨与情感细腻著称,但其产谨性不如纯正德奥的肯普夫,在结构与情感的把握上也远不如前一辈的施纳贝尔,但在自然的流畅的表达上,有自己特色。另外,他对作品的处理多少有一些保守。 04.阿什肯纳济Vladimir Ashkenazi 1937— 冰岛籍苏联钢琴家,6岁开始学琴,8岁在莫斯科登台演奏,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在苏巴特亚(Sumbatyan)的班上学习10 年,1955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奥伯林的弟子。1955年获第五届肖邦比赛二等奖,1962年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一等奖。1963年在伦敦举行演奏会大获成功后,

针对四风问题的剖析材料(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针对四风问题的剖析材料

针对四风问题的剖析材料 “四风” 问题剖析材料 ——兰陵县xx中学 党中央根据我国我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对于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查找的有关“四风”问题整理如下: 一、学校面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学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 1. 在形式主义方面:有的服务意识差善于发号使令。每年快到中考时间时,临沂市教体局都要下发中考各科样卷(电子版),有时学校就把样卷(电子版)转发给各科教师,教师再找有关部门打印成纸质样卷,然后再找有关领导签字,接下来就送“印刷室”印刷,过一段时间后教师拿来印刷好的样卷发给学生。结合这次实践活动,发现上述一些步骤可以简化,就是有关部门得到中考各科样卷(电子版)后,就可以自己直接打印成纸质样卷并签字送至“印刷室”印刷,然后发给学生。这并不能增加很多有关部门的工作量,只是个服务意识问题。 2. 在官僚主义方面:有的不愿帮助班级和师生解决实际问题。据听说,有的老师的养老金(乡镇补贴部分)有断档现象(不知是否为谣言),具体什么样的老师有这种现象?需要个人带着身份证到县级某部门查找才能知道。如果稀里糊涂退休了,养老金发放还有难题。而实际上,学校可以出面落实这一现象,将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出来,以便个别老师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防止老师忧心忡忡,影响工作。 3.在享乐主义方面:有的满足于已取得的现状,不深入教学一线, 第2 页共19 页

缺乏创新意识和勇于担当精神。 4. 在奢靡之风方面:有的不注意节俭,勤俭办学意识不强,不能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从自身做起、点滴做起、小事做起不够。 二、每名校长、副校长的现实表现情况: 徐校长:在享乐主义方面, 进取精神有所退步。 王校长:在形式主义方面, 深入教学一线少。 李校长:在享乐主义方面,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有距离。 聂校长:在形式主义方面, 深入教学一线少。 庄校长:在形式主义方面, 缺乏创新意识。 三、本人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打算: 在形式主义方面, 理论学习认识不到位。在享乐主义方面, 自我要求有所放 松。 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证。我将立足工作岗位,切实改进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1. 对别人提的存在的问题,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 对提存在问题人,不要打击报复。 3. 对提存在问题人,不论对错,不要以造谣“罪”论处,拘留10天。 4. 对提存在的问题,确实符实的要改正,不要只是形式。

论文开题报告: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比较及情感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比较及情感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比较及情感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比较及情感分 析:2013-7-7 17:02:56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专业班级:08音乐学(海外教育)课题名称《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比较及情感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作为一名钢琴专业的本科生,我热爱我的专业,也热爱音乐。对于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大艺术家,在音乐界一直有对肖邦音乐的各种研究,比如对肖邦音乐的创作风格,肖邦音乐的爱国情感的分析,肖邦音乐的创作风格和肖邦音乐的演奏技巧,艺术特色等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都是以肖邦音乐的某一特点来分析,这些研究对我此片的论文的写作和对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多的启发和有利依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有如下3个:⑴研究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曲式结构。曲式是一门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是对于学习音乐的人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学习一首曲子之前,我们为了更好更完善的演奏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分析曲式结构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能较好的把握曲子整体框架的重要途径之一。⑵分析四首叙事曲的情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导师经常让我去翻阅相关资料,查看谱面上的音乐表情术语和强弱标注,分析曲式结构。知道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对曲子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乐曲。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其他背景,比如情感方面的背景,只有将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他所留给我们谱面上的表情记号相结合,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核心情感,同时查找翻阅尽可能多的文献资料,尽自己最大,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民族斗争的精神力量;第二首叙事曲是四首叙事曲中标题性和描写性最鲜明的一首,自然界形象的描绘和心理状态的刻画在这里获得了统一。同时这个作品以两个行程强烈对比的主题为基础,使其富于戏剧性。第三首叙事曲是以奏鸣曲原则为基础的,但同时也有回旋曲的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