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监测指标解释要点

全面小康监测指标解释要点
全面小康监测指标解释要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的主要内容

——全面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知多少(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于二OO 八年六月研究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从监测目的、监测内容、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本文重点从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介绍,以方便各有关部门加强相关方面工作的推进和数据的收集积累,适时监测全面小康的推进程度,清醒认识各方面与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的差距,并及时制定推进措施,确保沙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内容。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采取单指标评价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推进进程的计算和监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23

1i i i F w z ==∑;子目标

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j

j

j

j

n n j i i i i m i m F wz w ===∑∑。

其中z为x的评价值,x为实际值,i w为指标x的权数,计

算时需要将百分数换成小数,

F为第j个子目标的实现程度,j m

j

为第j个子目标中第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

数,

n为第j个子目标中最后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j

中的序数。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权重标准值。

说明: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 能耗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②因目前城镇调查失业率

统计数据还没有对外公开使用,可暂用城镇登记失业率

代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代替。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1、人均GDP

人均GDP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GDP。计算公式为:

人均GDP=GDP÷年平均常住人口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支出占同期GDP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当年GDP×

100%

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100%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城镇人口比重

指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体人口数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城镇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人口总数×100% 城镇人口有几种口径的统计数据,本指标使用的是人口普查中按城乡划分标准统计的城镇人口数。

5、失业率(城镇)

失业率是指某时点(期)失业人口与同时点(期)经济活动人口(即劳动力)之比。失业率(城镇)是通过调查城镇失业人数计算出来的,而不是登记失业人数。

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某时点(期)失业人口÷同时点(期)经济活动人口×100% 这里的失业是指16岁以上的城镇常住人口中,有劳动能力、调查期间未参加社会劳动、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正在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6、基尼系数

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基尼系数处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另一种是几何法。

(ⅰ)直接法计算公式:

11

2(1)n

n

j

i

j i x

x G n n u

==-=

-∑∑

其中,G 为基尼系数,n 为被调查人数,i x 为第i 个被调查者的收入,u 为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收入。

(ⅱ)几何法计算公式:

2A

A A B

S G S S +=

= 其中,G 为基尼系数,A

S 表示洛伦兹曲线L 和直线OC 围

成的面积(如图1),A B

S

+表示△ODC 的面积。

7、城乡居民收入比

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以农村为1)。计算公式为: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是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系数。计算公式为:

V σ 其中n 为辖区内地区个数,i PCY 为地区i 的人均GDP ,PCY

为n 个地区的平均人均GDP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V σ反映的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情况,V σ值越大,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口占政策规定应参加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50%50%

?+?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基本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

本医疗保险最为重要,所以在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时只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指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与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之比。计算公式为:

100%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

高中阶段包括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而高中又包括普通高中和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又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由于技工学校统计资料中不分性别,所以高中阶段分性别统计暂不包括技工学校。

前高中阶段毕业生年龄约18岁左右。在计算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时用17、18、19岁三个年龄段的性别比代替。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计算公式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城镇人口比重)

城镇住户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城镇住户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 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12、恩格尔系数

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城镇)或生活

消费支出(农村)的比重。食品支出是指居民用于主食、副食、

其他食品以及在外饮食的支出总和。计算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消费性支出×100%)×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生活消费支出×100%)×(1-城镇人口比重)。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指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

积的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城镇人均使用面积×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钢筋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1-城镇人口比重)

使用面积的推算:按建筑面积除以1.33计算得出。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指每千名活产婴儿从出生到满5岁时的死亡概率。

15、平均预期寿命

指一个人口群体从出生起平均能存活的年龄(岁)。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分年龄死亡率,通过编制生命表得到的。由于需要分年龄死亡数据,为了保证分年龄死亡数据的代表性,必须从规模较大的调查中获得死亡数据。主要利用10年一次的人口

普查和联合国推荐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各阶段提高幅度进行推算。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指公民对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满意程度。

17、社会安全指数

是一个合成指数,表示社会安全的状态。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的几个主要方面(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等)的总体变化情况。其中,社会治安采用万人刑事犯罪率指标;交通安全采用万人交通事故(含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民航等)死亡率指标;生活安全采用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指标;生产安全采用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指标。计算公式为:

4020

2020=?+?+?+?2000年万人刑事犯罪率2000年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

社会安全指数当年万人刑事犯罪率当年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

2000年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2000年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当年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当年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我国的“文化产业”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各类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同质性,将全部文化产业活动划分为

9大类别:①新闻服务;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③广播、电视、电影服务;④文化艺术服务;⑤网络文化服务;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⑦其他文化服务;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计算公式为: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值 ÷ 国内生产总值×

100%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1-城镇人口比重)。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指一定时期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计算公式为:

i

i

P E P

=

平均受教育年限

式中P 为本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Pi 为具有i 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 为具有i 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i 则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

21、单位GDP 能耗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生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所消耗多少吨标准煤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

()G D P G D P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单位能耗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注:GDP 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22、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指报告期常用耕地面积与基期常用耕地面积的比率。 常用耕地是指耕地总资源中条件较好,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计算公式为: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报告期常用耕地面积÷基期常用耕地面积×100%

当常用耕地面积增加时,比率大于100%;当常用耕地面积减少时,比率小于100%。

23、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是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优劣的一个综合概念。由于环境统计数据的限制,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目前暂由水环境、大气环境、绿化等环境要素构成,待条件成熟时,再加其他。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包括: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和国土绿化达标率。计算公式为:

40%

40%20%?+?+?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地表水达标率国土绿化达标率

其中:

1、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指辖区内城市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即空气污染指数API 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占总天数比例的平均值。

2、地表水达标率:指辖区内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全年监测结果均值按相应水域功能目标评价达标的断面数占总断面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辖区内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中全年水质达标的断面数

地表水达标率=辖区内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总数

3、国土绿化达标率: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与目标值23%的比率。计算公式:

%100%

23%

?森林覆盖率()

国土绿化达标率=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各项指标解释说明

附件1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年12月

目录 一、总说明 二、报表目录 三、报表表式 1.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 2.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3.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4.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5.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6.发电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7.电网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8.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9.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10.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11.其他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12.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13.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14.非工业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 四、主要指标解释 五、参考附件 1.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2.历年来各行业价格指数 3.非工业企业增加值(收入法)计算表

一、总说明 (一)报表构成。 报表由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以下简称《统计监测总表》)、工业企业附表(参照国家标准GB/T13234-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和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依据《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中央企业任期节能减排管理目标〉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7]194号)要求分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发电、电网、化工、建材、机械、其他工业行业、非工业企业附表(参照国家标准GB/T13234-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和北京市统计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依据国资发考核[2007]194号文要求分建筑、交通运输、其他非工业行业企业)构成。 (二)填报范围。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在汇总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工业企业集团中独立核算的非工业企业及非工业企业集团中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能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后填报。 (三)报送时间。 重点类企业:《统计监测总表》、《工业行业附表》为季报,报送时间为当年的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和次年的1月31日;非工业行业附表为半年报,报送时间为当年的7月20日和次年的1月31日。国航、东航、南航、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的非工业行业附表要求每季度报送。 关注类企业:《统计监测总表》、《工业行业附表》和《非工业行业附表》均为半年报,报送时间为当年的7月20日和次年的1月31日。

节能减排指标计算指导意见

节能减排指标计算指导意见 1、矿井综合能源消费量:即考核期内矿井的用电消耗量和用煤消耗量之和,折算成标煤。 标准煤折算系数为: 1吨原煤=0.7143T标煤 1度电=0.123千克标煤 2、单位生产综合能耗:即矿井生产吨煤能耗=矿井综合能源消费量/考核期内矿井原煤产量。 3、节能量:即考核期内矿井节约的电能和煤耗。 4、煤矿在用主通风机工序能耗 (1)、计算公式 6 10 f W E Q P =? ? (1) 其中:E f-统计报告期煤矿在用主通风机工序能耗。kW·h/Mm3·Pa; W-统计报告期主通风机耗电量,kW·h; Q-统计报告期主通风机抽出(压入)的风量;m3; P-统计报告期主通风机的平均全压;Pa。 (2)、煤矿在用主通风机工序能源消耗限额等级指标

5 、煤矿主排水工序能耗的计算 (1)、 计算公式 E S =Hc Q W ??100·γ1 (1) 其中:E S —统计报告期煤矿主排水工序能耗,kW ·h/(t ·hm ); W —统计报告期煤矿主排水的耗电量,kW ·h ; Q —统计报告期煤矿主排水排至地面的矿井水总量,t ; H c —主排水泵实际排水高度,m ; γ—斜井排水工序能耗修正系数,(见附录A ),对于立井取值为1。 斜井主排水工序能耗修正系数γ值

(2)、煤矿主排水工序能耗的限额分级指标按表1的规定执行表1 煤矿在用主排水工序能源消耗限额等级指标

6、 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的计算 (1)、 计算公式: 2.398ln(10)k g W E P Q ?= ? (1) 式中:E k -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kW ·h/m 3 ; W -统计报告期空气压缩机总耗电量,包括空压机用电,循环或复用水用电及其它辅助用电,kW ·h ; Q -统计报告期空气压缩机组公称排气量,m 3; P g -统计报告期空气压缩机组平均绝对排气压力,MPa 。 (2)、 电量 统计报告期控制开关柜电能表抄表电量,包括主机和为主机服务的辅机电量。 (3)、公称排气量 公称排气量(Q )是将工作状态下的排气量(Q g )折算到吸气状态下的排气量 ,计算公式如下: x g g g x T P Q Q T P ?= ?? (2) 式中:Q g ――统计报告期计量仪表统计排气量,m 3; T x ――统计报告期平均绝对吸气温度,K ; T g ――统计报告期平均绝对排气温度,K ; P x ――统计报告期平均绝对吸气压力,MPa 。 P g ――统计报告期平均绝对排气压力,MPa 。 (4) 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工序能耗目标级(A 级):E k ≤0.107 kW ·h/m 3 (5) 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工序能源消耗限额分级指标按表1的规定执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标内容: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 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二、讲解新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我们来概括一下《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经过艰辛地努力,使数以亿计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家认为这一重大变化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品味小康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doc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 十一五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是2010年万元GDP 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0.98吨标准煤左右,下降20%。十二五提出十二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我们认为,随着节能减排边际效用的降低,未来5年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力度将有增无减。 电力行业“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主要包括:供电煤耗、火电平均厂用电率、线损率、发电水耗、电力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脱硫机组投运容量、现有电厂二氧化硫达标率等。 现在重点分析“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指标。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该稿相较于此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关于节能环保部分的描述,本次工作方案不仅将众多指标进行量化,并将各地区的主要指标任务予以细化,明确将会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占较高权重,有利于环保实施力度加强。 工業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間和今年我國工

業節能減排四大約束性指標。明確2015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別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確今年這四項指標同比要分別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個百分點。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28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會議上表示,工業領域將堅決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各項目標任務。他透露,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初步確定“十二五”時期擬采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及工業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 他表示,這些指標比去年底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初步確定的目標略有調整,除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項指標要求更高。當時確定的是“力爭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對此的解釋是,這次提出的目標屬于“踮起腳來夠得著”的目標。“工業作為我國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點領域,應發揮節能減

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为了科学客观地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和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尽可能包含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映创新能力的指标。 (2)规范。无论是从指标名称、统计口径,还是从计算方法上,都力求符合统计规范。生成监测指标的基础数据均为纳入政府统计调查制度,以国家或部门统计标准计算的统计指标,不采用以地方统计标准计算的统计指标。 (3)公开。生成监测指标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政府统计公开出版物,以便于社会各界进行核实和索引。 二、区域创新能力包含的内容 正确理解创新概念和准确把握区域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进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环节。创新能力监测体系建立过程中对涉及创新型国家、区域创新和创新城市评价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计分牌》,欧盟的《欧盟创新计分牌》(包括《全球创新计分牌》),国内较为知名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创新型国家进程统计监测研究报告》。借鉴这些报告,在对区域创新能力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归纳的基础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监测: (1)理想的创新环境。创新以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条件,并且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可持续的创新人力资源,社会各届对创新的重视以及较高的社会信息化水平。 (2)充分的创新资源。没有创新投入就难以开展创新活动,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创新水平的高低特别体现为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及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持。 (3)积极的企业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是全社会创新的基础,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最为重要的场所,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应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愿意进行创新的人力财力投入,重视外部技术的引进和吸收,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有。 (4)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出。创新产出是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向其他区域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输出专利,在技术市场上扩大技术交易规模,以及商品品牌的塑造推广,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通过新产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考题及答案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考 题及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县(市)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10亿,较上 错误×年增长32.2%。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 射阳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步入高 正确√ 峰期,对经济社会的压力都越来越大。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各县(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目标值5%以内,达 错误×到了全面小康目标值的要求。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六个更加是指:“使经济更加发 错误×展、制度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 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加快各地区特别是苏中地区的全 错误×面小康进程,事关江苏的地位和形象,事关江苏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大局。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连续三年实现新增就业突 错误×破百万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史册,是《诗经?大雅篇》。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固定投资分为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保持县域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依然是现阶段全省县级全面 正确√ 小康的物质基础。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 在全面小康进程的监测过程中,一般以监测的报告期比基 正确√ 期的增减值,与年均应完成值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为完 成,否则为未完成。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2.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经过抽样调查取得。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作业名称: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检测指标体系设计 教师评语: 年月日

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摘要:森林生态效益是林地的重要功能属性, 然而要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相当困难。本文针对林地建设和效益评价中的主要目标, 提出一套实用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了森林对改善小气候、增加枯季径流、拦蓄暴雨径流、延缓洪水过程和保持水土等作用。希望可以提高指标的综合能力和可计算性,应用于防护林或优良林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决策。 1、指标体系框架 2、二级指标细化及测定方法 2.1.1可用指标: 主要一级指标分为植被适应性、水土保持、土壤质地、生物多样性。在这之外还包含有生物量以及固碳释氧功能单独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测算。 2.1.2植被(树种)适应性 2.1.2.1 树种及耐旱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耗水特性、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等都不相同。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林地内各树种的耐旱性和野外条件下影响树种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揭示喀斯特地区林地内植物树种对石漠化地区干旱的条件下的特殊的适应性能。 表1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Table1 Drou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 蒸腾速率三级SY-1023植物蒸腾速率测定仪 枝条水势三级用670便携式植物水势压力室测定 水分利用率三级光合率/蒸腾速率 2.1.2.2 树种光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较高,对光照反射较大,植物必须在这种特殊生境中形成完整的适应机制。各种植物对这种环境的光适应能够改善光合,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量。 表2 光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Table2 Li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 净光合速率三级Li 6400-02B测定 光饱和点 LS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 光补偿点 LC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 2.1.2.3 树种钙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喀斯特地区土壤由于受成土母质(碳酸盐岩)、气候、地形、生物、人为作用等因子综合作用,使喀斯特山区土壤发育较年轻,较多保持了母质钙含量高的性质。在喀斯特地区,植被只有适应了高钙环境后才能进行正常生长。 表3 钙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Table3 Calcium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 叶片、枝干、根系钙含量三级 全钙测定(调查时取叶片、土样品)吸 光光度法 根系土壤钙含量三级全钙和交换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生物钙吸收系数三级实验与空白钙含量比值 2.1.3涵养水源 2.1. 3.1 植被冠层留量计算方法 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确定的最大截留量 乔木层林冠持水量 对样方内乔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胸径、树高、冠幅。根据标准地内所有树木的胸径、树高的平均值选取标准木,在标准木上选取标准枝。根据标准枝可求得标准地乔木枝叶鲜重。标准地枝叶鲜重=标准木所包含的标准枝个数×标准枝鲜重×总株数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标内容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能力 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知识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 全面小康的蓝图 奔向全面小康 教材分析及处理 导语 导语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情景再现 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 引言通过“小康”一词的广泛使用,引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着重分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着重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含两个◎。 第一个◎用数据和事实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个◎通过数据和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具体规定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过程性。 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含两个◎。 第一个◎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与“全面小康”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二个◎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际性、可行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明确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

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解释

附件3:主要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消费能源的能量总量。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费,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终端消费是对中间消费而言,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能源消费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 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附件1。 能源消费总量具体包括: ①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④用于劳动保护及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⑤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 不包括以下各项: ①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②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③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④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有能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扣除这部分回收利用的能源。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 公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

金融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及评估系统建设方案

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评估系统 建设方案 一、系统建设目标 为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金融风险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确定了科学的监测指标和计算公式,将金融风险的监测量化,并根据相关数据实现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化,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二、系统功能介绍 针对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的特点,我们系统的主要包括十大功能模块。 三、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C/S架构模式,开发语言采用Delphi,数据库用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Oracle数据库,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过专用的程序进行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C/S架构模式保证了用户操作的简单性和快速性。下面就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1、登录验证 系统的任何功能都必须由用户登录后使用,用户通过专用的登录模块后,系统自动确认用户身份,同时确定用户级别,分为管理员、一般操作员、个人用户,根据不同的级别可以使用的功能模块。

2、监测指标设置 监测指标设置包括:宏观经济监测指标设置、国有银行监测指标设置、股份制银行监测指标设置、邮政储汇监测指标设置、农村信用社监测指标设置。除宏观经济指标设置外,其他的指标设置都包括:指标名称、计算公式、评价区间、分值计算法、分值、权重。 3、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用来将系统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单位的各项评估数据录入系统,录入方式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导入、通讯接受。 4、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将系统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单位的各项评估数据进行管理,如果有错误的数据,可以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5、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包括四方面的查询:指标查询、机构查询、评估数据查询、评估结果查询等。 6、机构管理 机构管理用来管理系统所要评估的机构的各项信息,包括机构新增、机构编辑、机构删除。 7、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用来生成风险评估结果报表,包括宏观监测指标表、银行业法人机构资本充足性指标表、银行业流动性指标表(6张)、银行业资产质量指标表(2张)、银行业效益性指标表等。 8、风险评估 根据机构的性质,系统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并进行相应计算,并生成相应的评估结果,包括分项评估结果、综合评估结果,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风险程度。 9、监测图形 根据评估结果,对同一指标按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机构生成图形,对同一机构按不同的指标和不同的时间生成图形,对不同机构的同一指标和综合情况进行对比。 10、系统设置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 “四个尊重”: (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④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4. 依法治国: (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①才能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巩固党的地位;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和公民该怎么做? ①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节能减排指标计算口径

计算口径 1、万元产值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在规划中总产值均按现价计算,主要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见17) 计算公式: 2、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计算公式: 3、万元产值取水量,是指企业每万元产值所消耗的新鲜水量(吨)。 4、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新鲜水(吨)。 5、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 =

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指根据修订后的本年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按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的工业总产值。 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凡会计产品成本核算时计算了成本的差额价值,总产值中就应包括,否则,不包括;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6、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生产法”是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最常用的方法。公司规划中均按“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 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手段。智慧城市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实时采集、集约管理,构建以信息为中心、各主体共享协同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臵,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建设进展情况 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其特点是什么?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现在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科教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主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5.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forestresourcemonitoringsystemisameasurementofforestresourceswithi nadynamicdocumentandevaluatecertainspatialandtemporalrangeoftechnicalsystems.I nthemonitoringsystem,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theobjectofthemonitoringoffor estresources.People'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tr esources,andspaceandtimearetodefinethescopeandmodeofmonitoringactivities.Fores tResourcesMonitoringSystemoperationandmanagementofforestplaysanimportantrole,t husenhancingthebuildtopromotesustainablemanagementofforestresourcesandthemanag ementofthemonitoringsystem.Thisarticleberelatedto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a nddoasimplecommentary.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20150503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和技术方法指南 国家海洋局 2015年5月

本指南确定了沿海县级行政区开展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估和预警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规定了相关术语与定义,以及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监测预警方法,明确了成果与要求等。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沿海县级行政区开展区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类专项评估、综合评估和监测预警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T 17504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 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HY 070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 HY/T 069 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HY/T 080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 087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HY/T 117 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类分级标准 HY/T 128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 HY/T 147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1)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海洋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海洋生态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海洋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包括承载体(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对象(主要涉海社会经济活动)、承载率(承载状况与承载能力的比值)三大基本要素。 根据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状况及海洋资源环境状况,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由多类专项承载能力构成,本技术导则中主要包括海域空间资源承载能力、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考点归纳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考点归纳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考点归纳 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个尊重”: (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 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④创造是人类社会 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人民生 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 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 持久活力。 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 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 的有机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