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衡量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是我国建成制造强国的主要依靠。文章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在分析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探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转型升级路径,以期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路径参考。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多学科多领域高精尖技术集成、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决定着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顺应全球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军、强国提供综合保障。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常态” 化的趋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了历史性当口,总体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新兴业态

产生, 将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将提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更高要求。

(3)我国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基础。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

(4)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融合,为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大好的时机。

2、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1)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高端回流” 和“中低端分流” 的双重挤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 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产业转移,与我国形成了同质竞争。

(2)新常态下,国内经济转型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出了紧迫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业亟需从“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转向通“创新驱动” 。

(3)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甚至萎缩的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相对坚挺,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对我国高端装备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核心关键技术“高

端失守”。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仍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非常小,仅为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水平, 产学研合作研发力度成效不彰,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导向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的水平。我国海洋工程、原动机等很多领域的大量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关键技术和高端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2、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均衡,配套不完善。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我国各地区也都奋勇争先,纷纷出台自己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产业布局不合理,规划和发展趋同化,形成产业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从产业结构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总体上仍处于中、底附加值区间,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装备占比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能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企业不多。

3、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欠深度。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处于初级或局部应用阶段,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装备和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4、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相对竞争优势丧失,品牌薄弱。目前,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投入仍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来实现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企业发展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人均劳动效率偏低以及我国社会资

源长期的“脱实向虚”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已然丧失,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我国高端装备的质量标准不高、不严、不稳,国际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显不足。

三、“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中国制造2025” 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国制造2025”又着眼长远,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描绘了宏伟蓝图,部署了发展要求。即,以“ 1 条主线”、“8 项战略决策”、“9 个重点任务”为抓手,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4 大转变”。

“ 1条主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 8 项战略决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 9 个重点任务”: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 4 大转变”: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实现从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准作为推动我国实现强国制造的引擎,应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以下四方面质的飞跃,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即:(1)雄厚的产业规模。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2)优化的产业结构。表现为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3)良好的质量效益。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4)可持续的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为此,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1、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体系,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健全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体制建设。二是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三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转化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的能力。

2、实施“强基”工程,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业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专项财政补贴、重大公共试验平台建设以及鼓励上下游企业协同创

新等措施,突破我国工业“四基” (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基础工艺、质量技术基础)的桎梏,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先进基础工艺。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高端装备制造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研究。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技术标准、严谨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打造“中国装备品牌” 。

3、延伸产业链,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前端(设计和研发)以及后端(产品服务及“本地化”营销)的能力,提高附加值。优化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产品运行过程中的远程监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

4、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既能出口产品、又能输出资本和技术的企业。着力培养一大批以“专、精、特”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高成长性企业。扶持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安全的核心动力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整个产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具有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落实“一带一路” 政策,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完善支持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体系,鼓励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成链“走出去”。支持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外企业,开展全球资源和价值链整合。鼓励有

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

有关2017年度江苏地区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开发招标指南

附件1: 2017年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 项目招标指南 根据《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实施方案》,现制定2017年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招标指南如下: 一、高性能数控机床领域 专题一:大型多连杆机械压力机 1.赶超目的 针对目前我省乘用车大型覆盖件自动化冲压生产线集成配套能力短板,支持我省重点企业自主研发柔性冲压生产线关键核心设备——大型多连杆机械压力机,形成自主核心技术,提升高端成形机床领域自主集成配套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一步巩固我省在全国板材加工装备业的领先地位。 2.总体要求 自主研发八连杆偏心多点驱动机构、超大扭矩离合器及制动器等关键核心部件,通过优化参数,满足深拉伸成形过程“快进下行——低速拉伸——慢速成形——快速退回”的工艺要求,并减少运动冲击,降低工作噪声,提高模具寿命。

产品整体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符合机械压力机行业现行标准。 3.关键技术指标 公称压力:25000kN 滑块行程:≥1000mm 行程次数:(10~18)s/min 滑块调节精度:≤0.08mm 专题二:数控多边折边机 1.赶超目的 针对目前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电子、电梯等行业复杂轮廓截面钣金零件自动化柔性折边加工的生产需求与高端装备供给侧短板形势,支持我省重点企业自主研发数控高效多边折弯机,形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由此提升我国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电子、电梯等行业高端装备自主研发配套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 总体要求 具有自动换模、零件表面免划伤功能,可以向上、向下折边,能实现直角、圆弧、覆平和平面台阶等精密多边折弯复合成形工艺,柔性高效、智能化水平高。 产品整体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符合板料折弯机行业现行标准要求。 3.关键技术指标 折边长度:≥2500mm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来的。 李克强说,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1] 背景 中国制造2025之三大转变世界范围来看,工业4.0概念引领了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其强调的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道路,已被中国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率先借鉴。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当然不能在这一波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中落后。

而从中国自身来看,随着劳动力价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那种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必须要向中高端转型。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中国国内市场对于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不久前,“赴日抢购马桶盖”成为热点话题,有些人从这一现象中看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强,但这一现象背后国人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增强则很容易被人忽视。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往往是滞后于需求的,当下国人消费需求的提升,更应看作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有利东风。只有市场需要高端产品,企业家才有动力将其千方百计生产出来。以此观之,当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内外部条件,都已成熟。 历史 中国制造2025完成初稿将在泉州试点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将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因此,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并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中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措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四大转变折叠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

浅析中国制造2025

浅析中国制造2025 —需求与营销机会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如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智能制造,英国制造业2050等等。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终于又在150年之后重新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差距,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节能降耗等方面和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仍然明显,必须要改变这种差距,让我国制造业得以提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需求,营销机会 一、中国制造业当前背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因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

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就变得更加紧迫而艰巨。 二、中国制造业遇到的困难 从我国自身来看,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此,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的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 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 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 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 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二、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并实现由大变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准确把握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 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势所趋 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服务环节所占价值愈加提升。2010年,德勤公司曾在《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中访问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公司,调查结

果显示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以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更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特别是服务型制造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网络精准营销、便捷化电子商务、全生命周期运维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随着人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市场消费能力加快提升,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产品技术和功能越来越复杂也催生了新的服务需求,社会消费群体不再单纯满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与产品相伴随的服务。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建立了产品销售与服务、生产作业与控制、产品设计与管理等协同机制,特别是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服务业发展,服务和商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客观条件。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许多关键领域研发设计能力不强,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企业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一些地区和企业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江苏省制造业中的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3029158.html,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4期 新华社信息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 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 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 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顶层设计。决策者希望,中国能借此规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参与者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预计明年完成。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此,课题组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去年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它是怎样出炉的?用了近三年时间制定计划纲要。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月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采访时透露:“该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规划纲要。” 此前,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工信部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苗圩介绍,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热词解读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大解析】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经济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中国制造2025”之战略

“中国制造2025”之战略 年初,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中纺圆桌论坛上的论述让人印象深刻:中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测算“十一五”为25.6%,近两年不到23%,而发达国家为35%40%,相差十几个百分点。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新战略,欧盟提出将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15.1%提高到2020年的20%。而我们在谋划工业4.0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补2.0的欠账。 3月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即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一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中发布的报告被广泛援引,“中国的制造成本已上升为美国的九成”。该报告认为美国近年的制造成本不升反降,主要原因是生产率更高而能源成本更低。 纺织业的成本问题也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演讲中提及,他日前在中纺联理事会议上表示,2020年预计中国产

业工人月均工资将达1000美元,这对于整个纺织业、特别是细分的成衣业将构成较大挑战。但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巨大,劳动效率提升也仍有空间。 新常态下,李毅中提出要重塑和再造“低成本优势”,即再造建立在技术、产品、管理、生产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怎么做?关键在“降本增效”。比如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工效,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浙江、广东两省都已提出“机器换人”、“人控机器”;比如产学研用相结合,在“用”上狠下功夫,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是60%70%。研发目的在“用”,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参与更有利于加快研发进程,疏通应用渠道。 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必将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随后我们便听到在中纺联理事会议上,王天凯会长对于推动智能转型,加快行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论述。他提出行业要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互联网+纺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重塑行业增长新动力新优势。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 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 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 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 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方向——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规划详解

中国制造2025规划 决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顶层设计。决策者希望,中国能借此规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参与者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预计明年完成。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此,课题组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去年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它是怎样出炉的?用了近三年时间制定计划纲要。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月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采访时透露:“该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规划纲要。” 此前,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工信部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苗圩介绍,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热词解读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工程院负责“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定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说,“中国制造2025”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要进入世界强国行列。2025年步入制造业强国队列。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15版)》全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

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

2016年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智能制造2020:装备+平台空间全面打开 4 1、解读《中国制造2025》:一、三、九、十 5 2、中德“工业40”对比:德国重技术集成,中国重模式应用7 二、机械行业:两大工程打开智能装备市场10 1、智能制造工程:看好智能工厂全流程供应商11 2、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看好细分领域智能装备龙头供应商12 3、机械行业重点企业13 (1)慈星股份13 (2)科远股份13 (3)东土科技14 (4)科大智能14 (5)瑞凌股份14 (6)佳士科技14 (7)东方精工15 三、新材料领域:3D打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空间广阔15

1、工业40之智能生产:政策支持3D 打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5 2、智能制造下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超万亿,进口替代和新兴材料两条主线寻找机会18 3、电改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爆发,电机产业链最受益21 四、军工领域:军民融合、航空和船舶装备是重点22 1、军民融合方面22 2、航天航空装备22 3、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3 五、通讯领域: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23 1、无线网络建设24 2、有线网络建设24 3、重点企业: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东土科技、网宿科技24

《中国制造2025》一个核心:智能制造,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三步走实施路径,新增量化指标。第一个十年两大目标:打造优势产业从30 向40 升级,提升弱势产业从20 向30 过渡。从量化指标变化幅度来看,对两化融合包括宽带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最重视,专利和绿色制造也放在重要地位。 从工业40 的角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三类投资机会:第一类,制造业触网,从制造商转型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创新先锋,继续看好机器人、上海机电、慈星股份、科远股份;第二类,智能制造国产化和重点领域投资带来的市场空间打开,重点看好东土科技;第三类,看好30 标的向40 业务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科大智能、佳士科技、瑞凌股份、东方精工。 作为工业制造实现工业智造的重要途径,3D 打印对设计-制造-应用环节发生变革性影响。

中国制造2025(删减版)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_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_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 工信部曾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提出的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三步走计划。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