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以上。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

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

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

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

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

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

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

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

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

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

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

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

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

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

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于

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弥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如增设过鱼通道,采用可供鱼类产卵和休息的护岸形式,修复天然弯道、浅滩,恢复湖周草场,恢复水系周边湿地等。

河道治理小结

河道污染来源分类主要为两个方面:1外源污染;2内源污染。 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造成水质不同,选择与之对应的处理方法与工艺。但总体来讲,处理方法分为三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态-生物方法。 结合所查资料表明处理方法更多的采用生态-生物方法。以下会逐步分析其原因。 物理性污染为主,主要为漂浮物,悬浮物等。设置聚漂排,打捞。设打捞船。 生物性污染为主,由于高营养化造成的细菌、原生动物等污染。产生原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河道底泥不仅是河道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营养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主要聚集库。即是外源得到有效控制,生物或物理因子等作用促使沉积物释放仍有可能导致水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富营养化或水质继续恶化等不良状态。底泥疏浚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彻底去除,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进而在解决由生物或物理等作用下内源释放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环保疏浚是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把富含营养盐。有毒化学品及毒素细菌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适当去除,来减少底泥内源负荷和污染风险的技术方法。 疏浚工程实施中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及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需要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技术指标 底泥疏浚深度是生态疏浚的核心参数,需根据河道水文水质特征、底泥分布状况、底泥营养盐含量和垂直分布特性以及水体水生态系统特性等诸多参数进行系统分析、评估、确定。据多年河道、湖库底泥疏浚经验,城市河道底泥生态疏浚深度宜以0.3—0.5m为好;且疏浚深度误差≤0.1m。 1 疏浚深度通常情况下,水域中污染沉淀物厚度不均,变化较大。疏挖中既要去除污染底泥,又要尽量减少非污染底泥的超挖,以避免破坏,同时要降低污染底泥的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因此,要求疏浚设备的疏挖精度大大高于一般航道疏浚或水利疏浚的疏挖精度。底泥结构由上而下可分为三层:上部浮泥层、中部淤泥层、底部老土层。上部浮泥层是底泥中最易污染上覆水体的主要因素,是环保疏浚的主要对象。开展疏浚时也应去除中部淤泥层。底部老土层属自然构造层,是疏浚时应该保留的部分。 在底泥分层结构及其污染特性分析基础上,常用“拐点法”确定底泥疏浚厚度,即从污染物沿底泥厚度方向上的垂向分布特征找出“拐点”(污染物浓度突然降低的点),以“拐点”以上的厚度作为疏浚厚度。疏挖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清除内源性污染、控制对高等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的影响以及有利于生态恢复等问题。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要预防疏浚破坏

贯彻落实“河长制”推动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河长制”推动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切实按照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XX主任来县视察指导“河长制”相关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县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全面推动县区域内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河长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推进体系。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以县、乡、村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对全县范围内18条主要河流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由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县委、县政府分管同志分别担任盱江和黎滩河“县河长”,河流所经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河长”,所经村委会主任担任“村河长”,各级“河长”名单均在政府网站公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同时,设立了县、乡(镇)“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了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县“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具体负责全县“河长制”日常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先后研究下发了《&&&“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河长制”工作督办制度(试行)》等文件,对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再细化、再明确。“总河长”、“副总河长”领导全县“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县级“河长”指导、协调所辖河流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督导下级“河长”和县直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河长制”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工作;乡(镇)“河长”牵头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整治、水污染综合防治、河湖巡查保洁、河湖生态修复和河湖保护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负责河道治理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针对“河长制”工作,专门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问题督办三大机制,确立了由“河长”牵头召集“河长制”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河湖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河流保护管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定期发布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由“河长”签发督办单,对河湖保护管理重要事项进行督办。 三、把握工作重点,着力开展污染源治理。一是工业污染治理。在全市县(区)中率先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污口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加强河流水质监测,重点对沿河1公里工业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多家污染较大的小

乡镇河道整治工作总结

乡镇河道整治工作总结 钱王铺村由一条潘溪贯穿而过,自然环境优美,村庄主题建设围绕河道进行,近几年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和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指下,根据“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创建特色村的总体方案要求,对(潘溪)河道进行了整治,今年根据杭州市中心村的建设要求,对河道生态建设进行再加工。历年来我村根据分段整治的原则,逐步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整治,从而全面实现河道生态化。全村河道疏公里,完成疏浚方量3.6万方,共计投资45万元;重修堰坝7处,新建堰坝一处,共计20万元;整修生态堤坝与护岸2.5公里,新建护岸2公里,共计投资60万元;河道沿线绿化8500平方米,共计投资65万元;建设集休闲、健身、景观为一体的河岸景观带2处,共计投资50万元;完成增值放流5个鱼种,共计2万尾的鱼苗投放。这些工作使农村河道更畅了、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为此我村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计划,做好宣传。 年初制定整治计划,及早招标,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任务,在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领导支持下,针对我村实际情况(河道长、工程量大),首先召开村班会议,统一思想,同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组长会议,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村报进行宣传,动员村民积极配合。其次向村民宣传好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知道河道整治是利国利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广大村民是直接的受益者。 二、落实责任,各方面配合领导重视,上下协调。

我村河道整治已连续实施三年,社会舆论氛围浓烈、群众参与意识增强、建设成效广泛认同。取得这一成绩,首先得益于我村始终把加强领导、广泛发动摆在先决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一是市里高度重视、领导有力,求得了领导资源。 二是村两委积极工作,不怕辛劳,迎难而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清洁河道”的重要举措,更加突出了该项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统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 三是部门支持配合,机制协调,保证了行政资源。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委办、市政府办、农工办、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农林局、国土局等部门对河道整治工作中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各负其责、注重实效。 三、坚持质量,建设群众放心工程、德政工程。 标准质量是河道整治的生命线,是群众关切的焦点,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切实体现。在质量控制上,着力把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科学制定工程规划。我村调遣水务、林业等技术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到河道,实地规划测算,准确客观地编报了每一轮河道疏浚规划,严格按年度规划项目实施。 二是坚持标准不走样。坚持“三无一清”的标准,做到河底无淤泥、河面无水草、漂浮物,河坡无杂物,水质变清。在实施过程中确保三个不走样,即:确保清障巩固不走样。由于一到汛期排涝,上游带来了大量“客草”,我们做到草来随清,汛过河净;确保疏浚标准不走样。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 设计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 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在A境内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丘陵占%,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

等特点,目前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中通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严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范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

水利工程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鉴定书 +++++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四月

验收主持单位:+++++ 项目法人:+++++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运行管理单位:+++++ 质量监督单位:+++++ 竣工验收日期:2017年4月28日 竣工验收地点:+++++

+++++防洪治理工程 竣工验收鉴定书 依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陕西省水利厅于2017年4月28日在+++++主持召开+++++防洪治理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并成立了+++++防洪治理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附后,参加竣工验收会议的单位有: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验收委员会检查了工程现场,审查了竣工验收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初步鉴定意见如下: 一、工程设计和完成情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沙河上游,距+++++城20km,工程起点位于西骆峪水库坝下约400m处干渠,终点位于垃圾填埋场桥下游约336m处,治理河道总长度为 1.6㎞。 (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是,通过对堤防加固和新建、护岸护坡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理,提高+++++沙河上游防洪减灾能力,保护骆峪、红旗等7个行政村,0.566万人口及1.127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及粮食安全。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文件

2013年5月委托+++++总公司设计,于2013年9月完成《+++++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14年9月由+++++水务局组织专家对《+++++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初步审查。 +++++水利(务)局于2013年以市水字[2013]257号文上报《++++++++++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陕西省水利厅于2015年5月14日对《+++++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2015] +++++号)进行了批复。 2015年6月2日+++++水务局以市水发[2015]1+++++号文件转发了省水利厅对+++++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市级配套+++++万元。 2、设计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标准,+++++防洪治理工程按沙河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相应洪峰流量174m3/s,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 3、主要建设内容及工期 A、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主要内容为护岸工程、巡河路工程等: (1)整治河道 1.60km; (2)护岸工程:右岸护岸 1579.59m,左岸护岸 1598.38m。 (3) 灌溉干渠护砌1处,支沟入口护砌1处左岸长度93m,右岸长度87m,设计变更增加左岸63m、右岸增加57m(原设计为60m)。

河道整治项目申请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道整治项目申请报告 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河道治理项目申请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河道治理项目 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凡是被纳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项目投资申报时必须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核准制而规定的一个文体,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政府审批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 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项目选址及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经济影响分析;社会影响分析。 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流程:我们将根据不同的行业、专业、地区对项目申请报告的不同要求,编写符合要求的的项目申

请报告。首先确 定任务的方案和侧重点,根据不同的需要,提出不同的研究提纲、确定各部内容的深度要求,经与委托方协商后,组成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组,确定项目经理,进行现场考察、搜集资料、尽职调查、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提交规范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配合项目单位完成发改委立项、核准、融资等后续深度服务。 关联报告:河道治理项目建议书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治理项目资金申请 报告河道治理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河道治理项目市场研究报 告河道治理项目商业计划书河道治理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 告河道治理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河道治理项目行业发展 预测分析报告 国家规定的项目申请报告格式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 概况1.1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单位概况1.1.1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单位名称1.1.2申报项目名称 1.1.3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1.1.4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单位简介1.2河道治理项目概况1. 2.1河道治理项目名称1.2.2河道治理项目性质1.2.3河道治理项目的建设背景1.2.4河道治理项目建设地点 1.2.5河道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1.2.6原辅材料及用量1.2.7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1.2.8主要设备选型和

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篇一:羊尖镇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汇报 羊尖镇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汇报 羊尖镇镇村管理办公室 20XX年12月31日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和锡山区河道长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城市管理创优和镇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羊尖镇人民政府相应出台了《羊尖镇河道长效管理实施细则》、《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经过一年来的实施,已取得成效。先将我镇在河道长效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汇报: 一、羊尖镇基本概况 我镇位于无锡市东侧,锡沪公路横穿东西,潘墅塘、宛山塘、羊尖塘、严羊河、界泾河等区级以上河道穿越本镇,水陆交通便捷。我镇地属锡东高亢地区,河网匀布,漕河较多,全镇共有引排河道47条,总厂约78.91公里,其中:区级河道4条,24.5公里;镇级河道11条,27.65公里;

村级河道32条,26.76公里;农村生活河道近1000条。 二、建立班子,加强对河道长效管理的领导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和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年初调整了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孟静卫镇长任组长,周凤南、朱华、吕政威副镇长为副组长,由财政、水利、环保、公安、交通、镇村办、农服和各村委主任为组员,实行镇长全面负责,各分管镇长分工负责,各部门、村居委具体负责。镇村管理办公室是河道长效管理的主要责 任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镇政府制定了《羊尖镇河道长效管理实施细则》和《羊尖镇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全镇掀起了镇村联动、全民动员 的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的高潮。 三、长效管理,河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 党委、政府对河道长效管理作了明确的分工,由镇村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全镇河道管理工作,具体分工由水利站负责区、镇二级河道的长效管理,组建了区、镇二级河道管理专业队伍,签订承包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义务、报酬和考核办法,村级河道、河塘由村委具体负责,政府与村委签订河道保洁任务书。现我镇共有河道保洁队伍10支,保洁人 员有144人,船只4条。 今年2月18日,镇政府在羊尖村召开村庄河塘综合整 治现场推进会,吹响了羊尖镇河塘综合整治进军号,会议号

河道治理工程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XXX段河道治理工程一标单位工程验收 鉴定书 XXX河道治理工程X标 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 XXX年XX月XX日

验收主持单位:XXX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XXX 项目法人:XXX 设计单位:XXX 监理单位:XXX 施工单位:XXX 质量监督机构:XXX 运行管理单位:XXX 验收时间:XXX年XX月XX日验收会议地点:XXX

前言 验收依据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堤防工程(SL634—2012);《堤防工程施工规》SL260-98;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监理合同文件;经监理签发的工程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建设单位有关规定 组织机构 本次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由项目法人XXX主持,于XXX年XX 月XX日在XX召开了户县XXX治理工程一标段单位工程验收会。验收工作组成员由XXX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XXX勘察设计研究院、XXX监理、XXX建设工程及运行管理等单位代表组成,共计XX 人(附后)。 XXX和XXX派代表列席单位工程验收会议。 验收过程: 1、XXX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组织建设、监理、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单位代表组织成立XXX河道治理工程X标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 2、验收工作组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听取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建设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的汇报,审阅相关工程资料。 3、验收工作组综合评定,讨论并通过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一、单位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河道及水环境治理情况汇报

河道及水环境治理情况汇报 河全长13.1千米。河流平均宽约10米左右,河堤高平均在3.5米左右。 二、治理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年经洪水冲刷,多数河段已被冲成∽型,形成部分河滩地,河滩地河床垂直高度96﹪都在1米以上,河滩地已被村民耕种大约60亩地。河堤斜坡种田较多,大约160多亩地。由于近几年农民散养牛的较少,造成丢弃玉米秸秆的较多,河道两边农田的玉米秸秆全部丢弃在河道里。农民打农药的瓶子丢弃在河道里的也挺多,村民往交通桥底及两侧投放生活垃圾较多,个别小规模养殖户有时候往河里直排粪便。 三、采取的措施 1、由于河滩地已被村民耕种,一下子全部清理已不现实,为了缓解矛盾,对河滩地的清理主要采取制定一些清理条件,对那些河床垂直高度低于1米、一般洪水就能过水,容易将农药、化肥残留流入河里的河滩地必须清理。同时通过清理也是对农民一个警示,使他们知道这些地方是不允许种田的,对来年全部清理做个铺衬。 2、对河里所有的玉米秸秆及农药瓶子、其它生活垃圾采取人工、牛、马车清出河道的措施。对主要交通桥采取安装护网,以此来阻止乱扔垃圾。对其它交通桥底及两侧的畜禽粪便垃圾采取集中动用工程车辆清理办法。

3、对那些直排问题采取的措施:对全乡规模养殖户进行摸排,向每个规模养殖户发放宣传单和告知书;帮助养殖户建立粪便池,将粪便存放到粪便池;或者帮助他们将粪便送到远离水源、远离村屯的地方堆放,使其发酵,发酵后投放到大地。 四、整治情况 1、已整治完成情况 已清理河滩地19.6亩地,清理生活垃圾(包括农作物秸秆)大约600吨左右,清理畜禽粪便大约450吨。 2、需长期整治问题 河滩地及斜坡地种田、养殖户直排的问题,必须常年、长期、坚持不懈整治下去。 3、整治后仍存在问题 1)粪便储存池粪便储存点有时发酵不及时,腾不出地方,容易耽误新出栏粪便储运。 2)其它交通桥底及两侧还有偷倒垃圾现象。 3)有的河段已被冲成S型,亟待取直进行护坡或修建挡土墙进行治理。 4、需县直部门给予协调解决问题。 1)需县环保局拿出更好的办法帮助解决畜禽粪便储存发酵技术问题。 2)需县水利局帮助解决河道危险地段护坡或修建挡土墙问题。

乡镇河道沟渠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乡镇河道沟渠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1、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在河道、沟渠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期间,结合我镇砂石开采整顿工作,利用宣传栏,发放传单,广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沿河各村组张贴河道、沟渠环境专项治理和砂石开采专项整治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1900份,为专项治理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河道、沟渠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关安排部署要求,我镇认真落实专项治理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对我镇范围内的河道、沟渠、水库、沿河排污口等进行了集中整治,我镇水环境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开展河道、沟渠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的工作要求,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展为组长、镇党委委员廖正华为副组长,镇水利办负责人及各村(社区)主任为成员的水环境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绵远镇河道、沟渠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 3、着力治理河道、沟渠六乱。 为了解决渠道普遍淤塞严重,水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我镇将支、斗、农毛渠及河道水环境整治任务按照属地管

理的原则下达到各村、社区,各村组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筹集资金治理水环境,对全市所有支、斗、农毛渠进行清污水、清污泥、清垃圾、清障碍的修淘工作,清除河道垃圾。经过整治,全镇河道、沟渠畅通,行洪能力显著增强。 4、集中力量整治黄家堰环境。 在宿迁援建指挥部的大力援建下,我镇采取有效措施,对黄家堰进行了环境整治,对行洪障碍物进行了清除,对沿堰堤防及后坡垃圾进行清扫;搞好周边绿化工作,坚持种植和管护相结合,彻底改变了黄家堰脏、乱、差的面貌。 5、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联合市水务局,对河道水环境整治进行督察,建立长效机制,安排专人分段负责,认真做好护河通道保洁、河堤及栏杆保洁、河道水面保洁、绿化带管养等工作。 6、强化责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落实河道、沟渠环境环境整治工作责任,我镇将河道、沟渠环境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争取全镇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使全镇人居环境和容貌进一步改善,使我镇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九象整理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甲级设计证书号:A134004998 甲级勘察证书号:110102-kj 霍邱县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 防洪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工程编号:20140305GH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一四年二月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60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流域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大江大河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尚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已成为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直接影响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并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2010年国务院国发[2010]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闸除险加固”,提出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 沣河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的三元乡林店一带,上梢汇水穿过沣西干渠墩子庙渠下涵后初步形成河道,在白莲乡少年圩进入城西湖蓄水区,河道全长58.76km,流域面积664.9km2。由于河道比降陡,上游来水快,洪峰流量大,下游两岸圩区防洪标准低,穿堤建筑物老化,造成洪涝灾害频发,防洪除涝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需要通过实施治理工程建设,完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治淮工程的综合效益。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批复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沣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提高除涝标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改善水利条件,改变易涝多灾的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针对沣河防洪除涝工程存在问题与历年灾情,本着综合考虑、重点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受霍邱

(河道治理工程)完工验收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河道治理工程)完工验收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要说明 义乌市北苑街道洪巡溪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起点为丹溪路,桩号为0+000,设计终点为环城北路,桩号为1+609.950;其中浙江嘉得莱有限公司范围除外,设计总长约为1467米。河道横断面形式采用复式断面和矩形断面两种形式,防洪标准要求达到20年一遇要求。复式断面主流宽度为6米,采用干砌石挡墙,基本满足5年一遇防洪要求,两侧采用绿化控制,20年一遇可漫入绿化带,但两侧道路及建筑物按必须按高于20年一遇防洪要求控制;矩形断面采用浆砌块石挡墙,道路位置采用桥涵形式。河道纵坡根据实际河道的河底标高结合设计洪水纵坡进行设计确定,局部河段进行小幅度调整,以提高其行洪能力。 我公司承建的为Ⅱ标段,桩号为0+500至0+955,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亲水平台、堰坝及箱涵等。 2、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施工情况说明 根据义乌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本工程的项目划分的批复,本标段共划分成为一个单位工程,五个分部工程;工程于2010年3月23日开工,至2011年1月20日全部完工。合同施工工期为200日历天,实际施工工期为304日历天。 ①堤防基础分部工程于2010年3月23日开工,至2010年9月05日完工;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序项目名称单完成工程

号位量 1 土方开挖m321755.05 2 石方开挖m 3 845.79 3 M7.5浆砌块 石基础m3 2135.48 ②堤身分部工程于2010年04月26日开工,至2010年10月06日完工;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序号项目名称 单 位 完成工程 量 1 M7.5浆砌块石挡墙 m34746.54 2 M7.5浆砌块石面勾缝 m31050.38 3 干砌石挡墙 m3 460.89 4 沥青木板沉降缝 m267.08 5 C15排水管道外包砼 m316.60 6 承插式排水管 m32.00 7 土方回填 m312681.68 ③防护分部工程于2010年06月10日,至2011年01月20日完工;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序号项目名称 单 位 完成工程 量 1 青石栏杆 根112.00 2 青石板栏杆 m 488.00

2020年(公司治理)河道治理工程环评报告书

(公司治理)河道治理工程环 评报告书

xxxxxxxx河段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送审稿) 2010年10月

1 总则 1.1 任务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xx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请表》(附件2)的受理意见,本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院受xx市xx区水利局委托(附件1),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承担了《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的编制工作。 1.2 编制目的 本报告书编制目的如下: (1)在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布置,提出环境保护目标,尤其是识别敏感保护目标; (2)依据主体设计资料,进行工程分析。分析工程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工程施工期废水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排放量,结合项目区的敏感性、地表水规模等,确定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其评价范围; (3)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减缓措施,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监理、监督管理计划; (4)进行环保费用估算,将环保投资纳入主体工程总投资,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5)提出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在报告书阶段开展第二次公众参与活动,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方案,充分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6)为xx河道治理工程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形成在环境管理上具有约束力的文件,经xx市环保局批复后的《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促使项目建设单位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河道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市河流基本情况 市有中小河流15条,其中12条属于山溪型河流,3条属于平原型河流。山溪型河流的上游多为半山区,河谷狭窄,河道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没有固定河床,具有产流历时快,汇流历时短等特点,极易造成山洪;平原型河流河床不明显,河道比降较小,洪水下泄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我市山溪型河流较多,江河防洪、防汛压力较大。 我市主要河流为洮儿河、蛟流河。洮儿河是省十九条主要江河之一,属嫩江水系较大支流,流经我市5个乡镇,境内流长156公里,流域面积3765平方公里。蛟流河是洮儿河右岸一级支流,流经我市8个乡镇,境内流长133公里,流域面积3594平方公里,由于蛟流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常因暴雨集中出现洪峰,淹没河谷耕地。 二、河道管理情况 河道堤防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1、洮蛟两河堤防加固工程。1996年至1997年,我市分别对城市防洪堤及洮儿河堤防进行了全面加固,共计完成土方工程量130万立方米,洮儿河国堤防洪标准达到市水文站以上30年一遇,城市防洪堤50年一遇,三顶召分洪以下20年一遇。1998大水过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部门编制了《洮蛟两河堤防加固实施方案》,采取“谁受益,谁负担”的方式,组织沿河乡镇群众对洮儿河规划民堤和蛟流河堤防进行了全线加固,共计加固洮蛟两河堤防277公里,完成土方量513万立方米,使蛟流河的行洪能力达到那金河入口以上830立方米/秒,以下1030立方米/秒;洮儿河规划民堤的行洪能力达到水文站以上1500立方米/秒,以下1000立方米/秒。 2、洮蛟两河险工险段治理。从2001年至今,水利部门共完成对洮蛟两河11处险工险段的治理工程,治理险工险段长公里,完成投资万元。 3、那金河下游治理。结合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契机,2011年至2013年,我们实施了那金河下游治理工程,加固堤防长度公里,完成综合工程量万立方米,完成投资万元,使那金河下游堤防的防洪标准达到了10年一遇。 上述河道堤防工程进一步增强了我市洮儿河、蛟流河与那金河的抗洪能力,也为应战洪水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 河道采砂管理全面加强 我市河道采砂工作始于2002年,当时建筑市场对砂石的需求量小,采砂设备较为简单,产能较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市场对砂石量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多,从事采砂的业主也逐年递增。2011年以来,为了实现砂石开采由政府统一管理,成立了由国土局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治砂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打击非法盗采、整治超载超限等工作。几年来,我市在洮儿河、蛟流河、那金河与古树河4条河上共计审批砂场14个,查处非法采砂行为37起,关闭违法砂场7家。 为了抓好对河道采砂的管理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求采砂业主提供涉及水事权益的第三方相关村社证明和采砂承诺。二是严格按照河道采砂审批程序审批,坚决执行《河道采砂管理规划》,认真审查发放《省河道采砂许可证》,明确规定了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开采数量与开采时限。三是在与采砂业主签订《河道采砂合同》与《河道采砂安全生产协议》中规定了河道采砂的相关要求与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明确了采砂设备数量。四是采取有效措施调解群众与采砂业主发生的纠纷,化解群众与河道采砂业主的矛盾。五是设立采砂安全警示标志和设施,从2010年开始,在38个砂场共修建永久性标志牌79座、围栏5000米,并于2014年对其中54座标志牌标语重新进行了喷刷。 河道管理工作依法开展

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设计证书编号:A244022060 勘测证书编号:193038-kb xxxxxx支堤 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

xxxxxx支堤 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审查:黄顺平 校核:官丰峰 设计:卢家艺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绪言 (8) 1.2水文 (10) 1.3工程地质 (13)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7)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9) 1.6施工组织设计 (22) 1.7工程永久占地 (22) 1.8环境保护设计 (23) 1.9节能降耗分析 (25) 1.10工程管理设计 (25) 1.11设计概算 (26) 1.12经济评价 (27) 2 水文 (28) 2.1气象特征 (28) 2.2水文基本资料 (29) 2.3水文特征 (29) 2.4洪水 (31) 3 工程地质 (36) 3.1前言 (36) 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 (36) 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37) 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 (42) 3.5场地稳定性评价 (43) 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 (44) 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45)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6) 4.1项目建设的依据 (46) 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9) 4.3项目建设的任务 (52) 4.4工程规模 (53)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9) 5.1设计依据 (59) 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 (59) 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 (60) 5.4堤防工程设计 (63) 5.5堤防附属建筑物 (70) 6 施工组织设计 (72) 6.1施工条件 (72) 6.2施工导流与排水 (74) 6.3主体工程施工 (74) 6.4施工总布置 (76) 6.5施工总进度 (79) 6.6工程招标 (79) 7 工程永久占地 (82) 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 (82) 7.2投资概算 (82) 8 环境保护设计 (85) 8.1环境影响 (85) 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7) 8.3综合评价 (87) 9 节能降耗分析 (88) 9.1概述 (88) 9.2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 (88)

最新河道治理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河道治理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河道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xx区x河治理工程汇报 材料 xx区水务局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xx区三河综合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2020年7月xx区xx沙河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xx沙河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xx沙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经省发改委以x 发改城环发【1173】、【1174】、【1177】号文件批复立项。自项目开工以来,在局领导和工程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工程进展顺利,经过治理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河道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防洪标准提升到百年一遇,取得了良好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承认与好评,现将三河治理工程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2020年6月22日,xx市水务局委托我局负责三河工程治理,我局于2020年8月份成立了三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部并配备了工程管理人员,我们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程序,在工程开工之前积极办理工程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审批、工程规划许可、环评影响评价及开工许可手续,现在三河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报xx市发改委

审批,等待批复;工程规划许可方案设计已委托xx市市政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待完成后上报市规划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已经完成,并通过省环评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已上报省环保厅待批复;工程开工许可已上报xx市水务局。 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度。在工程前期成立了三河治理工程项目领导组,确定了工程项目法定代表人,成立了三河治理工程部,配备了相应的工程管理人员,建立了工程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工程开工前委托招标单位进行招标代理,对所有参建单位均实行工程招标,择优选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为了落实工程监理制,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们严格国家监理制度的要求,将工程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管理及进度管理授予监理单位,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职能;合同管理制是工程建设四大制度的核心,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各参建方责任,严格按合同办事。 三、工程完成情况: xx沙河治理工程总投资xx万元,xx沙河治理工程总投资xx 万元,xx沙河工程总投资xx万元。2020年我们已进行了三河综合治理工程一、二期工作,工程完成情况如下: xx河一期工程已完成河道治理1000m,完成投资xx余万元。

2021年河道工作汇报范文

河道工作汇报范文 河庄境内共有河道27条、长62.27公里,其中省级1条长15.7公里(单边),区级10条长34.57公里,镇级以下16条长26.13公里。河长制“方千娄直河”在我街道境内长8.2公里,起止义蓬界(南新线)至沿塘河,其中城隍庙直河长3.9公里,五工段直河长4.3公里。 20xx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6185.62万元对10条长25.5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其中区级5条长16.4公里,镇级以下5条长9.1公里。13年投资1089.94万元对城隍庙直河3.7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五工段直河至今未整治过。与该河道连通的河道有新和横河、河庄横河、三工段横河、江东围中横河、四工段横河、新江新创横河。河道边共有排放口112个,其中农业排水及雨水口7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排放口2个,生活废水排放口35个。沿河有河庄酱菜厂、友盛菜厂、南阳垦区江乐菜厂、钱江染化等企业。 (一)成立工作班子,实施五水共治。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组长“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下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农村河道治理组、生活垃圾处理组、集镇截污纳管组、禽畜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组、防洪排涝治理组六个专项工作组,确保各

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河道治理和其他五项举措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二)建立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街道及时出台了“河长制”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农村河道治水实施方案。根据河道性质落实了“河长”,其中流经本街道的1条省级、四条区级河道由区确定四套班子的领导任“河长”外,街道内其它12条河道由街道班子领导担任“河长”,有关科、办担任“河长”单位,河道流经地的村书记担任属地“河长”,使我街道的主要河道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辖区的主要河道进行排放口全面排查摸底, 17条河道共有排放口861个,其中农业排水口320个,生活废水排水口533个,农业企业排水口8个,我们将这些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了“一河一档”。同时根据每条河道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了个性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河一策”。我们还制作了公示牌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督促。 (二)推行河长制,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一是五工段直河疏浚工程。起止为三工段横河至沿塘河,长4239米,土方58904方。今年4月21日开标,杭州绿恒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现正在做出土前的准备工作。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公里,其中,在A 境长43.9公里,流域面积443.3平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39.7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容: 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20.52公里; 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10.26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 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

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等特点,目前河道淤积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重。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一、文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2、有关法律、法规、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