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小学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小学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九头鸟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一腹乎?而奚其争也!”

译文:在孽摇的山上有一只鸟,一个身子有九个头。一旦哪个头得到食物,其他八个头都去争夺,呀呀怪叫着互相撕咬,以致鲜血迸流,羽毛乱飞,食物还没有进喉咙,九个头全都咬伤了。海里的野鸭看见了,耻笑它说:“为什么不想想,九张嘴的食物都是吃到一个肚子里去的呀,为什么还要争斗不休呢?”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

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懂得很多啊?”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译文】: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贮藏橘子,过了酷暑寒冬也不会腐烂。把它拿出来,依然光彩鲜明,玉石般的质地,黄金似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售价高出(普通橘子)的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个,将它剖开,(橘子内)像有股青烟扑向口鼻,看橘子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为此责怪他说:“你把橘子出售给别人,(它)是不是用来装满在盛

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夸耀它的外表来愚弄傻瓜和瞎子呢?这种欺骗的行为实在太可恨了!”卖橘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来买它,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的,而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求吗?世上欺骗他人的人不少,难道就我一个吗?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高高地戴着官帽,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四起却不知道抵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救助,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浪费国家的钱财却不知道羞耻。看看

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醉于美酒,饱食了鱼肉海鲜的人,哪一个不是高高在上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让人去效仿呢?(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而实质却像破絮呢?现在您不去明察这个,反倒对我的橘子指指点点!”

我沉默了,无言以对。回来再想想他的话,觉得他好像是东方朔一样用诙谐的语调来讽刺的人,难道他是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的人吗?他是假借橘子来进行讽刺吗?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

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齐人偷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译文] 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

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田夫献曝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蕴分(用麻做的衣服),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臭室,锦~狐独。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译文] 从前有个宋国的农夫,常常披着破麻烂絮,勉强熬过冬天。等到春天就走到村东去干活,独自晒太阳。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楼大厦、丝絮毛皮。回头向他妻子说:“背晒太阳的温暖,没有人知道的。把它奉献给咱们的君王,将会得到重赏!”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后、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四种解释(1)法令,制度。(2)方法,做法。(3)效法,仿效。(4)标准,法则。这里用(3)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更加 13、以:用 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

小学生必备小古文100篇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文首以及翻译

一上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5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6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8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1、黄琬巧对翻译: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翻译: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

字也能对。”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植聪慧翻译: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每次去见操,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操宠爱。

最新版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字词上课讲义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部编版”1——6年级必背81篇古诗文

新版语文教材1——6年级必背81篇古诗文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今年9月开始全国实施!新“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初中小学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增加55篇,增幅高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语文越来越重,那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新增了哪些篇目?哪些必背古诗文? 我们对照新“部编版”小学、初中语文教材,以及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推荐的古诗文汇总整理如下,1─6年级(81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 《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一年级(下) 《春晓》(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必背★)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部编版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新增·必背★)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5632)

1、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朝代】宋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 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 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 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 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 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花的喜爱, 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 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 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 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 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 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 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 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 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 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 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 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 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 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 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 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 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 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 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 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 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 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 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 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 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 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 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 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 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 1

小学文言文背诵大全

文言文背诵大全《小学文言文》 陈元方候袁公《世说新语·政事》孟母三迁《烈女传·卷一·母仪》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北人食菱《雪涛小说》愚人食盐《百喻经》 父善游《吕氏春秋》截竿入城《笑林》 世无良猫《耳食录》人有亡斧者《吕氏春秋·去宥》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曾子杀彘《韩非子》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杀骆驼破瓮《百喻经》 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李惠传》嫦娥奔月《淮南子》 精卫填海《山海经》吴起守信《龙门子凝道记》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狼《聊斋志异》 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 伯牙绝弦《吕氏春秋·本味》学弈《孟子·告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矛与盾《韩非子·难一》 鹬蚌相争《战国策》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

(完整)语文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

语文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第一册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二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小学必背文言文

九头鸟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一腹乎?而奚其争也!” 译文:在孽摇的山上有一只鸟,一个身子有九个头。一旦哪个头得到食物,其他八个头都去争夺,呀呀怪叫着互相撕咬,以致鲜血迸流,羽毛乱飞,食物还没有进喉咙,九个头全都咬伤了。海里的野鸭看见了,耻笑它说:“为什么不想想,九张嘴的食物都是吃到一个肚子里去的呀,为什么还要争斗不休呢?”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

最新版小学生小古文100篇译文(整理版)

1、放风筝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 2、乡村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 3、芦花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 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 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 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 注释:①溢( 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 zhě:红褐色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 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 盛开。 6、雨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 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 7、雪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 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 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 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 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9、日时 译文: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 亥这十二个时辰。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 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 白天是下午。 10、猫捕鱼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 译文:水缸中有金鱼,一只猫趴在缸上面看,想要捕捉金鱼吃,不 小心掉入水缸中,赶快跳起来,全身都湿了。 11、猫斗 译文: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 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 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 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 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8)虽:虽然。( 9)谓:对某人说。 译文: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 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 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 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 面目了啊?”

中考必背古诗文60篇

中考必背古诗文60篇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 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绝:断绝。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3《学弈》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下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做…的人。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虽听之:虽然在听讲。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大雁)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能说这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矣:了。弗:不如。 译文: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80首 (带拼音)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80首 1.长歌行汉乐yuè府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shuā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qí,漉lù豉chǐ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rán,豆在釜fǔ中泣qì,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lú,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7.凉州词唐王之涣huàn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8.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sù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bó烟渚zhǔ,日暮mù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pí琶pá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jiàng在,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13.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4.芙蓉楼送辛渐jiàn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g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hú。

小学语文40个必背文言文解释

1.爱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③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①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精选最新经典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经典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篇二】经典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咏雪/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三】经典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