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浅谈

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浅谈
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浅谈

《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浅谈

【摘要】:《说文解字》中的36个无从属字部首向来被学界看做《说文》编排体例上的一个缺陷。通过仔细研究分析,36个部首中有些是有属字的。文章对36个无属字部进行首归类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认为其设置具有合理性,体现了《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关键字】:说文解字无属字部首系统性文字观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说解字义、分析字形、辨识读音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对9353个小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540个部首,对字典编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文·叙》中说:“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由此可知, 许慎按照以形相次和以义相次的原则,把9353个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将540个部首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序协调的整体。作为部首,应该有从属字,但是《说文》中却有36个无从属字部首。它们分别是:凵(去鱼切)、ㄑ、久、才、乇、垂、克、录、丏、冄、兕、易、率、萈、能、凵(口饭切)、燕、它、幵、三、四、五、六、七、甲、乙、丙、丁、庚、壬、癸、寅、卯、未、戌、亥。有人认为这36个无属字部首是《说文解字》体例上的缺陷,失去了立部的意义。实际上,通过对这36个部首进行详细的考察和仔细的分析,我们认为有的部首是有属字的,并且这些无字部首体现了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一、无字部首产生的原因

无字部首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部下有属字

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字并不是无属字的,无属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有属字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属字为会意字,按主要义符分部

王宁先生曾提出:《说文》对会意字、会意兼形声字、多义符形声字的入部采取从主不从次的方法。会意字的义符之间也有主次之分,一个字会被分入主要义符做部首的那一类里,那么次要义符形成的部首当然就成为了无字部首了,但实际上这个字仍是与该部首形义相关的属字。

“录”《说文》解释为:“刻木录录也。”段玉裁注曰:按剥下曰。彔,刻割也。录的本义是刻镂。“剥”字许慎解释为:“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声。”录和剥形义相通,但是剥字“刀”为主要义符,所以剥入刀部而不入录部。

(2)属字为古文

《说文解字·序》:“今叙篆文,合以古籀。”依据《说文》的体例,一字的小篆字形和古文形体相异时,那么依小篆字体入部,古文形体列为重文。假若从属字为古文的话,那么古文不收在部首之下。所以,这就造成了有些字成为无字部首的状况。

《说文》酉下:“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卯部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

酉、卯二字义通形似,酉字本应归入卯字下,但卯是古文,所以酉单独立部。冄字和乇字也是这种情况。

(3)属字因统帅他字而另立部首

说文分部从分不从和,凡一字有其他从属字,一定单独分部。三、熊、垂字属于这一类。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三字下次以王字,王字解释为:“天下所归往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能够将天地沟通起来的人就是王。由此看来,“王”应该归入“三”部,但是由于王字下还有皇、闰、閏等字需要统摄,所以三单独成部。

《说文》释“熊”:“从能,炎声。”那么熊应当归入能部。但是羆、罴二字都“从熊”,为了统辖二字,所以能字成为了无字部首。

(二)作为初文的无从属字部首

许慎重视本义,探求本意的最初形体,并且已经认识到了汉字的古今分化情况和动态的发展,所以将一些字的初文单独立部,以示特殊。

它《说文》解释为:“虫也,从虫而长。象冤屈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它为象形字,象一条三角形脑袋的蛇,一般这种蛇都有剧毒。在远古时代,草深林密,蛇虫很多,人们穴居,所以经常踩到蛇。一旦被蛇咬伤,将有生命危险,人们见面互相问候时首先说:“无它乎?”。它是蛇的初文,所以单独立部。

久为灸的本字。《说文》训久:“从后灸之也。”《说文》训灸:“灼也。今以艾约体曰灸。是其一耑也。”段玉裁注曰:“灸,古文作久。”灸,就是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睡虎地奉墓竹简《封诊氏·贼死》中有记载:男子丁壮,析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久。久,训为灸灼。《五十二病方》、《脉法》、《阴阳十一脉灸经》里都作久字。《孟子·离

娄篇》:“今之欲王者,尤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已十分流行。

能为熊的初文。《说文》解释为:“熊属,足似鹿。”段玉裁注曰:“《左传》、《国语》皆云晋侯梦黄能入于寝门。韦注曰:熊似能。凡左传、国语能作熊者,皆浅人所改也。”尹黎云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也说道:“熊只是能的繁文。以其毛色黄,故增火以足意别字,非从炎省声。”

同理,易、耑、幵都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二、构件能够独立表意单独成部

小篆系统中拆分出来的一些部件是能够独立表义的,所以单独立部。

く是由巜和川拆分出来的。く《说文》解释为:“水小流也。《周禮》:“匠人爲溝洫,?廣五寸,二?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く。倍く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曰洫;倍洫曰巜。”《说文·巜部》曰:“水流澮澮也。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说文·川部》曰:“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距川。”意思是く、巜的水汇流成为川。

く、巜、川三字形象的说明了水流的大小不同。《考工记》:“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刃谓之浍。”巜就是浍,在整个的排灌系统中,く最小,川最大。く、巜、川实际上反应了古代井田制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农耕时代水利的重要性。因为く作为从巜和川中单独拆出的构件来独立表意,所以单独立部。

《说文·凵部》:“凵盧,飯器,以柳爲之。象形。凡凵之屬皆从凵。凵或从竹去聲。”凵是一种竹编的盛实物的器具。凵字上承皿部,下接去部。胡小石的《说文部首》解释为:“凵部乃取部之上端而成者。凡圆形皆有“凵庐”之音。”

《说文·去部》曰:“人相违也,从大,凵声。”去的本意就是盛饭的器具。,下象盛饭的器具,上象盖子,吃完饭了要把盖子盖住,所以有了离开的意思,是后起义。凵能够独立表意,所以单独列为一部。

《说文·行部》:“ 將衞也。从行率聲。”段玉裁注曰:“ 導也。循也。今之率字。率行而 矣。” 文作,从行,从,行为道路,

为丝线,象牵引之形,所以有率领之意。率从 独立出来,单独立部。

凵(口犯切)《说文》释为:“张口也,象形。”据季旭升考证,战国文字时期出现了凵,陷、阱等字多从凵,表示地上凹陷的坎穴。

三、篆书回写和古文字文字单独立部

《说文》不是一时、一地凭空产生的,是以前代大量字书为基础。从战国时期的《史籀篇》到秦代的“三仓”,再到汉代杨雄等人的“新三仓”,都给许慎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所以《说文》是汉代以前文字形体的集合,不是共时性的。所以,很多字是当时的隶书篆写回去的,也有的是古文字。如:才、乇、冉、克,不是一个系统中的字形,在许慎看来古文更能显示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所以保留古文,所以单独立部。

如:“才”字是隶书篆化的结果。《说文》:“才,草木之初也。从丨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有观点称“才”应归入一部或丨部。但是,《说文·一篇上》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在许慎看开是有哲学意义的,造意为“初、始”,这与用一来表示地面不合;“丨”部:“上下相通,突出下行”,与树木茎干向上生长的造意更是不符合,放入“丨”部也不恰当,所以还是单独立部较为合适。

《说文·乇部》:“艸叶也。从垂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段玉裁注:“在一之下者,根也。一者,地也。”一表地面,上为艸叶,下为草根,与表“初、始”

的一意义相差甚远,不宜归入一部,单独立部较为合适

四、动物本身较特殊的字

在36个无字部首中,还有三个表动物的字,这些表动物的字本身比较特殊,所以需要单独立部以示区别。

燕《说文·燕部》:“玄鸟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凡燕之屬皆从燕。”燕字反映了古代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燕是殷商氏族的发祥地。《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关于商的产生还有神话,简狄吞下燕子蛋后怀孕生下了商的始祖—契。所以殷人以燕为本族的图腾,并奉为祖先神。

动物类的字也会“以类相聚”,排列在一起。

《说文·萈部》曰:“山羊細角者。从兔足, 。凡萈之屬皆从萈。”《六书正讹》:“上从,羊头,非草头。下从見如兔字,非見字。”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曰:“按《本草注》:‘萈羊似羚羊,脚有纹。’”萈就是一种兔脚,角上有细纹的羊。因为没有属字且不能归入其他部内,所以单独立部。

《说文·兕部》:“如野牛而青,象形。”有人说兕就是野牛,应该以犀为字头,放入牛部。实际上,犀与兕并不是一物。《山海经·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兽,《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所骑的青牛走落凡间成精,那只牛就是兕。所以,兕不能归入犀部,而是单独立部。

五、数目字和干支词单独立部

数目字和干支词独立成部也是有原因的。邹晓丽曾提出:“许慎为什么把集中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10数字、22个干支字通通列为部首?甚至不顾其中竟有16个根本不统率一个字?”很清楚,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思想斗争的产物,他写《说文解字》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说文解字·叙》曰:“文字者,经艺

之本、王政之始。”在这些部首的说解里,许慎注入了其哲学思想—儒道互为表里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精髓。

《说文·三部》曰:“三,天地人之道也。”许慎在《说文·序》里说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他认为文字起源于八卦,三并不是一般的数,而是《周易》所说的数,即“天地人之道也”。这也是《易》卦象画三道的原因。这三道就是指天、地、人。这三道能够包括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这个道理。

《说文·四部》:“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许慎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认为四是一个纯粹的阴数。除了阴数还有阳数,阴数尽而阳数出,阴阳相互转化。

《说文·六部》:“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六”是构成《易》卦列的数目,每一卦都要画六道,八八六十四卦构成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所以,六是易之数,也是变化之数。

《说文·七部》:“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七就是向阳转化的过程,因为变化不完全,所以“微阴从中斜出”。正是这种阴阳互相转化,所以天地之道变化万千,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干支字一样蕴含着许慎深刻的哲学思想。

《说文·甲部》:“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大一经曰,人头空为甲。”据《淮南子天文》:“甲乙配东宫,丙丁配南宫,戊己配中宫,庚辛配西宫,壬癸配北宫。”甲与东相配,而东又与五行中木相配。说以许慎说甲是“东方之孟”,是指初春。春天冰消雪融,万物生长,所以“阳气萌动”。至于“孚甲”,段玉裁注:“犹今言壳也。凡草木初生,或戴种于颠,或先见其叶,故字象之。”春天万物萌生,种子突破外壳,长出嫩叶,所以用“木戴孚甲”之象。

阴阳五行学说开始于周末而在东汉兴盛,而数目和干支字的产生却远远早于

此,许慎对于这些字的说结,正是他哲学思想的真实反映。

二、无字部首体现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说文》所收的36个无属字部首并没有失去立部的意义,使“凡某之属皆从某”成为一句空话。相反,它们使540部成为一个紧密联系整体。

许氏提倡“形义统一”,在确立部首时要考虑汉字的形体,更要考虑到汉字之间的意义关系。《说文》的540部的排列是汉字形义关系的结合。

无字部首之间也是“据形系连”的。凵(口饭切)“象张口之形”,与口字形相似,

列在口后。凵(去鱼切)列在皿部后,因其形状像的上半部分。萈字下

象“兔足”,与兔形体相似,所以列于兔字之后。《说文·鱼部》:“水虫也。

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小篆鱼作燕作,二者形体相似,所以燕次于鱼部之后。

有些部首之间确无形可系者,许慎则辅以“以类相从”的方法,加以编排。如:《说文》十篇上:马、廌、鹿、麤、?、兔、苋、犬、犬犬、鼠、能、熊等部,依次排列,形体上没有联系的理据,但因均属兽畜之类,故排在一起。

又如《说文》十四篇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继排列,则因其均是干支之类。

另一方面,这些字也是许慎“莫不毕载、知化穷冥”文字观的反映。

“莫不毕载”,是指这些部首包含了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任何疏漏。这一观点首先表现在部首的数量设置上。王宁先生提出:为了“毕载”和“类聚”、“群分”,《说文》将分部凑成540部,含6×9×10在内,6为阴之极,9为阳之终,10又是全数,暗含包罗万象的意思。所以,许慎这540部“万物咸睹,靡不兼载”。

其次,说文将天干地支和数目字进行类聚并设为部首。《说文》是先秦文献的集大成,保存大量先秦文献词义。正如《说文·序》中所说:“慎博问通人,考

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这些无从属字部首对显示先秦的词义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天干地支和数目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将其类聚,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最大程度地做到了物类与字类的相合,使说文达到了“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再次,《说文》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不仅是一部字典,更是古代文化的保存。

燕字反映了古代重大的政治事件。く反映了井田制以及古代农耕社会水利的发展。兕、萈等字记录了分类特殊的动物。它字证明了远古先民草居时代与猛兽毒蛇经行斗争的一个侧面。如此丰富的内容,《说文》远远超过一本字典价值。

“知化穷冥”是指通过部首来探究世界的起源、发展变化和终结,揭示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数目字和干支字上。许慎对于数目字的说结全都带上了哲学和阴阳五行的色彩。他将一看做是“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开始”,认为三能包括世间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是古人心中万物有序性的表现,许慎依此立部用来体现宇宙间万物的相互关系。

总之,无从属字部首是由于全书的体例造成的,是《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关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设置是合理的。《说文》的分部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对于无字部首的有利于理解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创部理念,也有利于正确理解《说文》的经典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4]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邹晓丽.论许慎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说文解字》中的表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四期:27-35

[7]王军.说文解字中的无属字部首与构形系统性[J].燕赵学术.2007年.秋之卷:73-79.

[8]王浩,张标.《说文》部首创制观念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四期:47-50

[9]冯玉涛,赵兵战.《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评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23-26.

说文解字部首读音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 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 始也。从一从兀。 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大也。从一不聲。 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溥也。从二,闕;方聲。 底也。指事。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 上諱。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禮吉也。从示喜聲。 以眞受福也。从示眞聲。 福也。从示彔聲。 福也。从示虒聲。 祥也。从示貞聲。 福也。从示羊聲。一云善。 福也。从示止聲。 祐也。从示畐聲。 o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 助也。从示右聲。 吉也。从示其聲。 敬也。从示氐聲。 安福也。从示是聲。《易》曰:“禔...

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 神也。从示必聲。 戒,潔也。从示,齊省聲。 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爲禋。从示垔... 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 祭無已也。从示巳聲。 燒祡燓燎以祭天神。从示此聲。《虞... 以事類祭天神。从示類聲。 祔、祪,祖也。从示危聲。 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聲。 始廟也。从示且聲。 門内祭,先祖所以徬徨。从示彭聲。... 告祭也。从示从告聲。 宗廟主也。《周禮》有郊、宗、石室... 以豚祠司命。从示比聲。漢律曰:“...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从示... 夏祭也。从示勺聲。 諦祭也。从示帝聲。《周禮》曰:“... 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从示、合。... 灌祭也。从示果聲。 數祭也。从示毳聲。讀若舂麥爲?之... 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 祝 也。从示畱聲。 除惡祭也。从示犮聲。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摘要:《说文解字叙》中“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这段话是理解《说文》540部首排列系联方式的重要钤键。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排列的表层规则,而在540部首的排列次序的深层结构中意联起主导作用;同时,部首的排列次序还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说文》中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每部之字;排列 一、《说文》部首排列体例 (一)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后世学者多认为5说文6部首主要是“据形系联”,但很多部首排列又无规律可循。现代者周祖谟先生认 为“主要是据形系联,也有按意义系联的”,但同时认为,《说文》的有些部次排列并非完善[2]。许慎《说文》540部首的“据形系联”中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一个部首系联一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这后一个部首又系联一个和它自己箱体相似的部首,这样一直往下系联。比如说:《说文》第一篇 “士”部系联的脉络是 第二种方式是,一个部首以它为中心,同时系联几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例如:以“口”部为中心,同时系联了12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 。 540部首就是以这两种方式为基础,综合交叉在一起的。

许慎《说文解字》“据形系联”对于“形”的表针有一下几种情况: 1、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笔形中的一部分。例如: 2、后一个部首包含了前一个部首的全部或部分笔形。例如: 3、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的倒体或反形。例如: 4、后一个部首的顾问和前一个部首的笔形相似。 故系于后。 5、后一个部首和前一个部首部分笔形相似。例如:第四篇 之后。 (二)同条相属,共理相贯:部首排列次序深层结构的意联主导 同条相属,共理相贯,指同一枝条的牵连在一块,共一义理的联接在一起。 段注云:“同条共理,谓五百四十部相联缀也。”540部首在排列次序中所反映出 来的表层现象是“据形系联”,而深层机理中“同条共理”则起着主导作用。我 们不妨简称为“意联”。 一般情况下,据形系联的同时,意联暗贯其中,形联所形成的部首群也往往是相关意义部首群。同时,意联还是形联的补充,当形联收到局限是,意联的原 则就凸现出来,甚至有时是意联起作用。 第一,形联的部首中,大都意义相连。上述五种形似部首系联中,前四种方式基本上都是有意义的联系,这是因为540部首皆为象形、指示、会意字,它们的形体都含 有一定意义,形联是一环套一环,因此,形联的同时往往就是一个意义群。比如, 口部的并列式系联中,意义都和“口”有关,只有第五种情况,只是笔形的相同 或相似,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第二,一个部首又几个相似部首可系联是,以意联为准则。也就是说一个部首往往有多个和它类似的别部首,那么,就是在形联的基础上贯之以意联。比如,第六篇 部首,和“口”部首形体相似,但是它没有系联于“口”后,而是系联在“束”后,虽然和“口”相似,但意义上并没有什么联系。

《说文解字》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第一〕 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 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第二〕 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 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 〔第三〕 045?(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 〔第四〕 098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 112歹(è) 132死(sǐ) 133冎(guǎ) 134骨(gǔ) 135肉(ròu) 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 139?(qià) 140丯(jiè) 141耒(lěi) 142角(jiǎo) 〔第五〕 143竹(zhú) 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ōng)

怎样查说文解字

怎样查《说文解字》 怎样查《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至今大约两千年了。由于许慎成书时晚商发明的甲骨文字还深埋在殷墟的地窖里,所以许慎没有看到。他依据当时能够搜集到的商周金文、春秋战国时的各国古文、秦统一前的大篆(籀文)和秦统一文字以后的小篆为主要材料,经过收集整理后编纂出了有关汉字文字学的不朽巨著《说文解字》。该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之间。 唐代的李阳冰是最先刊定许慎的《说文解字》的人,他将完成了一共20卷說文的刊定。后来,南唐的徐锴在对李阳冰勘误、批评的基础上,撰写了《說文系傳》。徐锴之后,宋代徐铉奉诏校订《說文》,为许慎的《說文》增加了反切,增加了注释,增加了新附字。后世的学者们把徐锴的《說文系傳》叫做小徐本,把徐铉校注的《說文》叫做

大徐本。大徐本和小徐本都把许慎的《說文》15篇各分成上下两卷,成为30卷本。 清代是小学的鼎盛时期,也是《說文》研究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研究《說文》成果丰硕的四大家,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杜馥的《說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說文释例》和《說文句读》等;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近人丁福保(1874—1952),耗时30年,集182种共1036卷的注释、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以《說文》体例罗列各家说法,集诸家《說文》研究者之大成,编写了《说文解字诂林》一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作为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当然查阅时只能按照某字隶属的部首来查询。但是很多汉字经过近两千年的逐渐演变和约定俗成,其部首已经发生了变形和转移,有些部首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在查阅《说文解字》时,查阅者经常会碰到部首归类,部首变化和部首废弃的情况。很多汉字尤其是古汉语常用的一些汉字查阅起来就不像《新华字典》和《新华词典》等现代工具书那样方便。我在长期使用《说文解字》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类似的困难,也总结记录了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对正在摸索中的学者也许有用。所以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学习路径和查阅经验的总结。 查阅《说文解字》最有用的当然是卷首的说文通检。但是通检往往不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說文解字》540部首小篆字形和難字注音表 說文解字弟一 1.虔一。 2.蚌丄(上)。 3.訐示。 4.凰三。 5.副王。 6.動玉。 7.敝玨( 珏),jue2。 8.敗(氣)[气]。 9.敘士。 10.斬丨,gun3。11.晝屮,che4。12.梯艸,cao3。 13.焚蓐,ru4。14.煮茻( ),mang3。 說文解字弟二 15.犀小。16.猴八。17.琨釆,bian4。18.痞半。19.發牛。20.腕犛,li2。21.腎告。22.腆口。23.幹凵,kan3。24.廉吅,xuan1。25.慈哭。26.想 ( 走)。27.溪止。28.煆(撥)[ ](癶),bo1。29.牒步( )。30.獅此。31.瑚正。32.瑁是(昰)。33.當辵(辶),chuo4。34.跳彳,chi4。35.鉅廴,yin3。36.閘?,chan1。37.隔行。 38.預齒。39.嘟牙。40.圖足。41.氳疋,shu1。42.滾品。43.漩龠,yue4。44.滯 (冊 册)。

說文解字弟三 45.漣?,ji2。46.滲舌。47.熙干,gan1。48.熄 ,jue2。49.獄只,zhi3。50.瑤?,ne4。51.疑 句,gou1。52.瘉丩( ),jiu1。53.監古。54.睿十。55.福 (卅),sa4。56.種言。57.敵誩,jing4。58.暴音。 59.標?,qian1。60.樊丵,zhuo2。61.歐菐,pu2。62.毆廾( ),gong3。63.潟( ),pan1。64.熨共。65.獎異( ),yi4。66.瑾舁( ),yu2。67.瘦 ,ju1。68.皚?(晨),chen2。69.瞌爨,cuan4。70.磅革。71.蝌鬲,li4。72.諉 (?),li4。73.趣爪,zhao3。74.踩 (丮),ji2。75.輦鬥,dou4。76.鄱又。77.駙 ,zuo3。 78.髮史。79.魅支。80.魯 (帇),nie4。81.齒聿,yu4。 82.儐畫(畵),hua4。83.劑隶,dai4。84.噫臤,qian1。 85.噪臣。86.噯殳,shu1。87.憾(殺)。88.擁 ,shu1。 89.撼寸。90.擒皮。91.曄?,ruan3。92.樺攴(攵),

说文解字部首反切

《说文》部首反切注音 序号部首反切今音中古音 1 一於悉切yī臻开三入质影 2 丄时掌切 shànɡ宕开三上养禅 3 示神至切 shì止开三去至船 4 三苏甘切 sān 咸开一平谈心 5 王雨方切 wánɡ宕合三平阳云 6 玉魚欲切 yù通合三入燭疑 7 玨古岳切 ju?江開二入覺見 8 氣去既切 qì止開三去未溪 9 士鉏里切 shì止開三上止崇 10 丨古本切ɡǔn 臻合一去混見 11 屮丑列切 cha山開三入薛徹 12 艸倉老切cǎo 效開一上晧清 13 蓐而蜀切 rù通合三入燭日 14 茻模朗切 mǎnɡ宕開一去荡明 15 小私兆切 xiǎo 效開三上小心 16 八博拔切 bā山開二入黠幫 17 采蒲莧切 biàn 山開二去裥並 18 半博慢切 bàn 山合一去换幫 19 牛語求切 niú流開三平尤疑 20 犛莫交切 máo 效開二平肴明 21 告古奧切ɡào 效開一去號見 22 口苦后切 kǒu 流開一上厚溪 23 凵口犯切 qiǎn 咸合三上范溪 24 吅况袁切 xuān 山合三平元曉 25 哭苦屋切 kū通合一入屋溪 26 走子苟切 zǒu 流開一上厚精 27 止諸市切 zhǐ止開三上止章 28 北末切 bō山合一入末幫 29 步薄故切 bù遇合一去暮並 30 此雌氏切 cǐ止開三上紙清 31 正之盛切 zhanɡ梗開三去勁章 32 是承旨切shì止開三上旨禪 33 辵丑略切ch u?宕開三入葯徹 34 彳丑亦切chì梗開三入昔徹 35 廴餘忍切 yǐn 臻開三上軫以 36 丑連切 chān 山開三平仙徹 37 行戶庚切 xínɡ,h?nɡ梗開二平庚匣 38 齒昌裏切 chǐ止開三上止章 39 牙五加切 yá假開二平麻疑 40 足即玉切 zú通合三入燭精 41 疋所菹切 shū遇合三平魚生

说文解字部首读音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1一一yī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於悉切2元一yuán始也。从一从兀。愚袁切3天一tiān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他前切4丕一pī大也。从一不聲。敷悲切5吏一lì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力置切6丄丄shànɡ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時掌切7帝丄dì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都計切8旁丄pánɡ溥也。从二,闕;方聲。步光切9丅丄xià底也。指事。胡雅切10示示shì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神至切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11祜示hù上諱。候古切12禮示lǐ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靈啓切13禧示xī禮吉也。从示喜聲。許其切14禛示zhēn以眞受福也。从示眞聲。側鄰切15祿示lù福也。从示彔聲。盧谷切16禠示sī福也。从示虒聲。息移切17禎示zhēn祥也。从示貞聲。陟盈切18祥示xiánɡ福也。从示羊聲。一云善。似羊切19祉示zhǐ福也。从示止聲。敕里切20福示fú祐也。从示畐聲。方六切 o 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21祐示yòu助也。从示右聲。于救切22祺示qí吉也。从示其聲。渠之切23祗示zhī敬也。从示氐聲。旨移切24禔示zhī安福也。从示是聲。《易》曰:“禔...市支切

25神示shén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食鄰切26祇示qí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巨支切27祕示mì神也。从示必聲。兵媚切28齋示zhāi戒,潔也。从示,齊省聲。側皆切29禋示yīn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爲禋。从示垔...於眞切30祭示jì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子例切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31祀示sì祭無已也。从示巳聲。詳里切32祡示chái燒祡燓燎以祭天神。从示此聲。《虞...仕皆切33禷示lèi以事類祭天神。从示類聲。力遂切34祪示ɡuǐ祔、祪,祖也。从示危聲。過委切35祔示fù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聲。符遇切36祖示zǔ始廟也。从示且聲。則古切37 示bēnɡ門内祭,先祖所以徬徨。从示彭聲。...補盲切38祰示kǎo告祭也。从示从告聲。苦浩切39祏示shí宗廟主也。《周禮》有郊、宗、石室...常隻切40?示bǐ以豚祠司命。从示比聲。漢律曰:“...卑履切編號楷書部首拼音說文原文反切41祠示cí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从示...似兹切42礿示yuè夏祭也。从示勺聲。以灼切43禘示dì諦祭也。从示帝聲。《周禮》曰:“...特計切44祫示xiá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从示、合。...侯夾切45祼示ɡuàn灌祭也。从示果聲。古玩切46?示cuì數祭也。从示毳聲。讀若舂麥爲?之...此芮切47祝示zhù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之六切48 示liù祝 也。从示畱聲。力救切49祓示fú除惡祭也。从示犮聲。敷勿切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 1、yī(一)(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 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 shàng( )《说文解字解字注? 部》:“ ,此古文上。”《说文解字注》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 。故帝下?下示下皆云

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爲古文。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而用上爲部首。使下文从 之字皆無所統。示次於 之恉亦晦矣。今正丄爲 ,爲丄。觀者勿疑怪可也。凡說文一書。以小篆爲質。必先舉小篆。後言古文作某。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變例也。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爲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爲事。 “上”: 从该部的字: 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 (shàng) (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下)《说文》底也。指事。下,篆文丅。胡雅切〖注〗 (古文二) (下)二(上)。《说文解字注》篆 文下。今各本篆文作。後人所改。“下”字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说文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万 献 初 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部首”是《说文》学的基础,需要逐一讲解清楚。 许慎《说文·叙》明谓“分别部居,不相襍厕”,是自觉地作系统性安排。如“九”为至尊,故收字只在“九千”之数;“一”为万物之始,“亥”为地支之末暗喻万物之终,故全书部首、列字“始一终亥”,等等。部首的排列顺序,许慎也是精心着意地“据形系联”,即根据部首字形笔画的关联性来安排。以第一篇30个部首为例:一为部首之始,重一画为二(丄),二下加三垂为示。三承一加二画,王用丨贯三,玉在王上加笔画,玨从二玉。气承三的三画来,士是二横一竖的三画。丨由一的横转变为竖,屮在丨上加笔画,艸从二屮,蓐由艸派生,茻从二艸。小在丨两旁加点,八承小的两旁点,釆在十上下加八,半的上部为倒八。牛承半形来,犛由牛派生,告在牛下加口。口承告下之口,凵为口上缺一笔,吅从二口,哭从吅从奔走之人(犬)。走从奔人(夭)从止,止承走下之止,癶是二止相背,步是二止向前,此是人止停于本处。转入第二篇:正是止向目标前进,……。 部首应该是构字部件的独体文,即初文。许慎虽为古文经学家,也会受到东汉流行的易学谶纬观念的某些影响。如《易》卦中,六为阴数之极,九为阳数之终,十为全数,六九五十四,乘以十为五百四十,许慎因此着意“始一终亥”,凑成540部首,以应阴阳之数,暗含包罗万象之意。于是,一些不是初文的合体字也进入部首之列。如果说重玉为玨、重艸为茻、重口为吅、重止为步等进入部首,是因为“玨、茻、吅、步”要作其下一代合体字“班、莽、哭、涉”的构成部件,还情有可原;而蓐从艸、犛从牛、哭从吅等,有的不再构成下位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 〔第一〕 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第二〕 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 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 〔第三〕 045?(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 〔第四〕 098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 112歹(è) 132死(sǐ) 133冎(guǎ) 134骨(gǔ) 135肉(ròu) 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 139?(qià) 140丯(jiè) 141耒(lěi) 142角(jiǎo) 〔第五〕

143竹(zhú) 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 ōng) 148?(zhǎn) 149巫(wū) 150甘(gān) 151旨(zhǐ) 152曰(yuē) 153乃(nǎi) 154丂(kǎo) 155可(kě) 156兮(xī) 157号(hào) 158亏(yú) 159喜(xǐ) 160壴(zhù) 161鼓(gǔ) 162豈(qǐ) 163豆(dòu) 164豊(lǐ) 165豐(fēng) 166?(xī) 167虍(hū) 168虎(hǔ) 169虤(yán) 170皿(mǐn) 171 〔第六〕 206木(mù) 207東(dōng) 208林(lín) 209才(cái) 210叒(ruò) 211之(zhī) 212帀(zā) 213出(chū) 214 〔第七〕 231日(rì) 232旦(dàn) 233倝(gàn) 234?(yǎn) 235冥(míng) 236晶(jīng) 237月(yuè) 238有(yǒu) 239朙(míng) 240囧(jiǒng) 241夕(xī) 242多(duō) 243毌(guàn) 244 〔第八〕 287人(rén) 288 〔第九〕 324頁(xié) 325 〔第十〕 370馬(mǎ) 371 〔第十一〕 410水(shuǐ) 411沝(zhuǐ) 412瀕(bīn) 413 〔第十二〕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一、汉字数量 汉字数量有多少呢?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能教古文的高中语文老师认5000字。《新华字典》收11000字。 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参与编撰的《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而今天电脑内能搜集到的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字形在10万以上。 二、《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 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括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540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殺”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5000汉字—10万汉字,都是是由这470个基础汉字组合出来的。甲骨文形声字占27%,《说文解字》占80%以上。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小篆体带拼音 可编辑

说文540部首歌诀 一yī丄shàng示shì三sān王wáng玉yù玨jué气qì士shì丨gǔn屮chè艸cǎo蓐rù茻mǎng 小xiǎo八bā釆biàn半bàn牛niu犛lí告gào 口kǒu凵kǎn吅xuān哭kū走zǒu止zhǐ癶bō步bù此cǐ正zhèng是shì辵chuò彳chì廴yǐn ?chān行xíng齒chǐ牙yá足zúshū品pǐn 龠yuè冊cè?jí舌shé干gān juézhǐ ?nè句gōu丩jiū古gǔ十shí sà言yán 誩jìng音yīn?qiān丵zhuó菐pú gǒng pān 共gòng異yì舁yú jú?chén爨cuàn革gé鬲lì?lì爪zhǎo丮jǐ鬥dòu又yòu zuǒ史shǐ支zhī niè聿yù畫huà隶dài臤qiān 臣chén殳shū殺shā shū寸cùn皮pí?ruǎn

攴pū教jiāo卜bǔ用yòng爻yáo?lǐ xuè目mù?jù眉méi 盾dùn自zì白zì鼻bí皕bì習xí羽yǔ隹zhuī奞suī雈huán guǎi mò羊yáng羴shān瞿jù雔chóu雥zá鳥niǎo 烏wū pān冓gòu幺yāo yōu叀zhuān玄xuán 予yǔ放fàng piǎo cán 歹è死sǐ冎guǎ骨gǔ肉ròu筋jīn dāo刃rèn ?qià丯jiè耒lěi角jiǎo竹zhú箕jī丌jī左zuǒ工gōng ?zhǎn巫wū甘gān旨zhǐ曰yuē乃nǎi丂kǎo 可kě兮xī号hào 亏yú喜xǐ壴zhù鼓gǔ豈qǐ豆dòu 豊lǐ豐fēng ?xī虍hū虎hǔ虤yán皿mǐn qū去qù血xuè丶zhǔ丹dān 青qīng井jǐng皀bī鬯chàng食shí181亼jí會huì183倉cāng 184入rù185缶fǒu 186矢shǐ187高gāo 188冂jiōng 189??gu ō190京jīng 191亯xi462;ng 192??hòu 193畗fú194?lǐn 195嗇sè196來lái 197麥mài 198夊suī199舛chuǎn 200舜shùn 201韋wéi 202弟dì203

说文解字540部首口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口诀 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 ?(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 045?(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 (jué) 049只(zhǐ) ..

050?(nè) 051句(gōu) 052丩(jiū) 053古(gǔ) 054十(shí) 055 (sà) 056言(yán) 057誩(jìng) 058音(yīn) 059?(qiān) 060丵(zhuó) 061菐(pú) 062廾(gǒng) 063 (pān) 064共(gòng) 065異(yì) 066舁(yú) 067 (jú) 068?(chén) 069爨(cuàn) 070革(gé) 071鬲(lì) 072?(lì) 073爪(zhǎo) 074丮(jǐ) 075鬥(dòu) 076又(yòu) 077 (zuǒ) 078史(shǐ) 079支(zhī) 080 (niè) 081聿(yù) 082畫(huà) 083隶(dài) 084臤(qiān) 085臣(chén) 086殳(shū) 087殺(shā) 088 (shū) 089寸(cùn) 090皮(pí) 091?(ruǎn) 092攴(pū) 093教(jiāo) 094卜(bǔ) 095用(yòng) 096爻(yáo) 097?(lǐ) 098 (xuè) 099目(mù) 100?(jù) 101眉(méi) 102盾(dùn) 103自(zì) 104白(zì) 105鼻(bí) 106皕(b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 112 (guǎi) ..

说文解字序(译本)

说文解字序许慎 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述了(一)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周秦文字的演变并总结了汉字“六书”的概念;(三)记述了西汉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了东汉解释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使我们了解《说文解字》产生的背景和他撰写的动机。(五)自叙其写作态度、意义和撰述的体例。可以说《说文叙》本身就是一篇价值极大的语言学专著。 (一)阐述周代以前的文字源流 [序曰]古者庖牺 ..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庖牺氏: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法:法象,现象。宜:犹仪,仪式,形式,形状。 自序说: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抬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现象,看到鸟兽的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 ...。及神农氏 垂:示;宪:法;宪象:法定的图像。神龙氏:教民耕种,从事农业。统:记。 花纹与地理的形状,近可从自身取象,远可从外物取象,创造了《易》的八卦,用来显示各种现象。到了神龙氏时代,用结绳的办法来管理记载那些事物,而众多的事物极其 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 ..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之迹,知分理 其:极也。蹄迒:鸟兽足迹。分理:犹文理,即纹理。书,写;契,刻;书契:文字, 繁杂,巧饰伪诈不断产生。黄帝的记事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懂得它们的纹理是可以互相区别开来的,这才创造了文字。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乂(yi4)治理。品:种类。夬(guai4),决,区别,夬源自六十四卦之一。 “各行各业因此治理,万事万物因此辨明,这大概取决于事物的可以分别。”“分别清楚了,就在朝廷上宣扬。”这些话是说,文字在帝王的朝廷上用来宣传政教、说明道德风化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的工具,是在位的用来给臣民施恩的工具,是有德者用来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工具。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依据事物的类别,描绘它们的形状,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补充,就叫做字。“文,是事物形象的本来面目。”字,是说(由文与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文相结合而)滋生出来的、渐渐多起来的现象。刻写在竹简或帛卷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同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改变成不同的字体。在泰山上封土祭天地的,多达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七十二代,留下的文字没有相同的呢。 (二)叙述六书的构成和周秦文字的演变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

说文解字部首

说文解字部首 说文解字卷一 檢索結果: 1. 编号:1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 从一。於悉切 2. 编号:2一部元yuan2始也。从一从兀。愚袁切 3. 编号:3一部天tian1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他前切 4. 编号:4一部丕pi1大也。从一不聲。敷悲切 5. 编号:5一部吏li4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力置切 6. 编号:6丄部丄shang4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時掌 切 7. 编号:7丄部帝di4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都計切 8. 编号:8丄部旁pang2溥也。从二,闕;方聲。步光切 9. 编号:9丄部丅xia4底也。指事。胡雅切 10. 编号:10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 11. 编号:11示部祜hu4上諱。候古切 12. 编号:12示部禮li3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靈啓切 13. 编号:13示部禧xi1/xi3禮吉也。从示喜聲。許其切 14. 编号:14示部禛zhen1以眞受福也。从示眞聲。側鄰切 15. 编号:15示部祿lu4 福也。从示彔聲。盧谷切

16. 编号:16示部禠si1福也。从示虒聲。息移切 17. 编号:17示部禎zhen1祥也。从示貞聲。陟盈切 18. 编号:18示部祥xiang2福也。从示羊聲。一云善。似羊切 19. 编号:19示部祉zhi3福也。从示止聲。敕里切 20. 编号:20示部福fu2祐也。从示畐聲。方六切 21. 编号:21示部祐you4助也。从示右聲。于救切 22. 编号:22示部祺qi2吉也。从示其聲。渠之切 23. 编号:23示部祗zhi1/qi1/chi2敬也。从示氐聲。旨移切 24. 编号:24示部禔shi2/zhi1安福也。从示是聲。《易》曰:“禔旣平。”市支 切 25. 编号:25示部神shen2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食鄰切 26. 编号:26示部祇qi2/chi2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巨支切 27. 编号:27示部祕mi4/bi4神也。从示必聲。兵媚切 28. 编号:28示部齋zhai1戒,潔也。从示,齊省聲。側皆切 29. 编号:29示部禋yin1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爲禋。从示垔聲。於眞切 30. 编号:30示部祭ji4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子例切 31. 编号:31示部祀si4祭無已也。从示巳聲。詳里切 32. 编号:32示部祡chai2燒祡燓燎以祭天神。从示此聲。《虞書》曰:“至于岱 宗,祡。”仕皆切 33. 编号:33示部禷lei4以事類祭天神。从示類聲。力遂切 34. 编号:34示部祪gui3祔、祪,祖也。从示危聲。過委切 35. 编号:35示部祔fu4/fu3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聲。符遇切

说文解字部首

說文解字卷一 编号:1卷一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於悉切古文一。编号:6卷一丄部丄shang4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時掌切篆文上。 编号:10卷一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古文示。 编号:77卷一三部三san1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穌甘切古文三从弋。 编号:78卷一王部王wang2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

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雨方切 编号:81卷一玉部玉yu4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 魚欲切古文玉。 编号:221卷一玨部玨jue2二玉相合爲一 。凡 之屬皆从 。古岳切 或从?。 编号:224卷一气部气qi4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去旣切 编号:226卷一士部士shi4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凡士之屬皆从士。鉏里切 编号:230卷一丨部丨gun3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 。凡丨之屬皆从丨。古本切

编号:233卷一屮部屮che4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說。臣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丑列切 编号:240卷一艸部艸cao3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倉老切 编号:698卷一蓐部蓐ru4陳艸復生也。从艸辱聲。一曰蔟也。凡蓐之屬皆从蓐。而蜀切籒文蓐从茻。 编号:700卷一茻部茻mang3眾艸也。从四屮。凡茻之屬皆从茻。讀與冈同。模朗切 说文解字卷二 编号:704卷二小部小xiao3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私兆切

说文解字部首歌—楷体

说文解字部首歌 一丄示三王玉同。玨气士丨居其中。屮艸蓐茻一下全。小八采半牛犛逢。告口凵吅哭走從。止步此相追蹤。正是辵彳廴爲標。?行齒牙足同條。疋品龠冊還相招。?舌干序無厖。 只?句丩古不尨。十言誩音非跫。?丵菐廾同腔。共異舁臼?爨降。革鬲爪丮鬥交。又史支帇聿包。 畫隶臤臣殳不淆。殺寸皮?攴教。 用卜之下?上爻。目睂盾共知。 自白鼻皕習羽施。隹萑苜宜。羴瞿雔雥鳥烏随。冓幺叀爲曹。 玄予放同遭。歺冎骨肉筋刀。

刃?丯角義高。竹箕丌左見指揮。 工巫甘曰乃歸。丂可兮号亏旨依。 喜鼓豈豆無違。豊豐虍虎虤睎。 皿凵去血丶範圍。丹青井鬯同科。 食亼會倉入如何。缶矢高冂京多。 畐嗇來歌。麥夊舛?韋無訛。弟夂久桀皆搜羅。木東林才六上居。 叒之帀出萌芽。繼以生乇垂。 稽巢桼束加。口員貝邑無差。日旦倝七上区。冥晶月有明囧殊。 夕多毌同符。齊朿片鼎相须。克彔禾秝黍香俱。米毇臼凶爲之樞。 麻尗耑韭詳。瓜瓠宀宮呂同彰。 穴冖成章。冃网巾相将。

巿帛白黹頡頏。人从比北齊。 丘壬重臥身。衣裘老毛毳尸題。 尺尾履舟方儿呈。兄皃先秃迎。 見欠幷。頁面丏首偕。須彡彣文髟同儕。后司卮卪印色皆。卯辟勹包茍無乖。鬼甶厶嵬以次排。山屾屵广厂爲經。丸危石長勿分形。 冄而豕彑垂型。豚豸易象瓏玲。 馬鹿麤十上開。兔犬鼠該。 能熊火炎黑皆来。囱焱炙赤大亦承。夨夭交尢壺壹登。奢亢夲夰因仍。亣夫立竝可遞徵。囟思心惢十下偁。 十一卷上水部純。沝頻川同流。泉灥永谷仌收。雨雲鱼以類謀。

燕龍飛非卂爲儔。不至鹵鹽文。戶門耳手分。女毋民臨。 氏氐戈戉我亅侵。珡亾匸匚曲斟。甾瓦弓弜弦系尋。糸素絲率虫分門。 蟲風它龜黽參。卵二土垚堇里含。田畕黃男力劦諳。金幵勺几且爲端。 斤斗矛車不刊。阜厽四宁分籤。叕亞五六七九占。厹嘼之下干支兼。己有巴坿辛辡拈。子了孨酉酋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戌亥 据——《(清)胡重.冯桂芬撰、孙冯世澄案》整理而出。因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免发生错误之处,还请高明改正!愿——为更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希望我国教育改革在儿童文字启蒙中,能以《说文解字部首》为基点,不再重蹈我辈继承中华文明中文字理解断层之覆辙,则幸甚!

说文解字—540部首 经韵楼藏版

————许慎著经韵楼藏版 序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