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暖系统-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第7章建筑供暖系统

工程概述: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作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常见供暖系统主要以热水和蒸汽为热媒的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本章主要介绍的内容有采暖系统分类;热水采暖系统自然循环的原理、组成、形式,热水采暖系统机械循环的原理、组成、形式,高低压蒸汽采暖系统,散热器与附件;管网布置与安装;辐射采暖;热计量;热风采暖与热风幕;采暖热负荷计算概述;室外供热与热源。

学习目标:

掌握建筑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了解散热器及管网附件、材料与设备的性质特点,了解蒸汽采暖的原理和回水特点;了解辐射采暖的分类,掌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组成、形式及典型的加热管布置方式;了解热风采暖与热风幕,理解住宅集中热水采暖系统与热计量;了解传热学知识与采暖热负荷计算知识;了解室外供暖管道敷设与锅炉及锅炉房工艺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知识要点能力要点

室内供暖系统熟悉常见供热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形式、组成构造、

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供暖热负荷掌握供暖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素;熟悉计算过程和步骤;

供暖系统管材、管件、阀门及散热设备掌握供暖系统管材、管件、阀门及散热设备的构造、用途、

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加工与连接能进行常见供暖管路的合理布置,能进行各种采暖管路的

加工连接。

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与安装掌握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的作用及类型,能进行规范安装

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的特点了解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的组成、系统形式和;了解高层建

筑供暖系统降低耗热量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管道防腐与保温掌握供暖管路的防腐保温方法,熟悉采暖工程防腐保温工

作的规范要求。

7.1 室内供暖系统

冬季室外气温较低,室内的热量会通过围护结构和冷风渗透不断地传到室外。为了保

持室内所要求的供暖温度就需要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保

1

2

证室内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供暖系统主要热源、供暖管路 、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7.1.1 采暖系统的分类

1.按供暖的作用范围分类

(1)局部供暖系统 当热源、管道与散热器连成整体而不能分离时,称为局部供暖系统。如火炉供暖、电热供暖、煤气红外线辐射器等。

(2)单户供暖系统 它是仅为单户或几户小住宅而设置的一种供暖方式。

(3)集中供暖系统 采用锅炉或水加热器对水集中加热,通过管道同时向多个房间供暖的系统,称为集中供暖系统。其特点是供热量和范围大,距离长,热效率高、节省燃料、减少污染,机械化程度高。

(4)区域供暖系统 以集中供热的热网作为热源,用以满足一个建筑群或一个区域供暖用热需要的系统,称为区域供暖系统。它的供热规模比集中供暖要大得多,实质上它是集中供暖的一种形式。

目前,集中供暖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已在全国许多城市实施。

2.按热媒的不同分类

在供暖系统中,把热量从热源输送到散热设备的物质称为热媒。在供暖系统中,可把热水、蒸汽、热空气、烟气等作为热媒。

(1)热水供暖系统 它是以热水作为供暖系统的热媒。一般认为,凡是温度低于100℃ 的水称为低温水,高于100℃ 的水称为高温水。低温水供暖系统供回水的设计温度通常为70~95℃,由于低温水供暖系统卫生条件较好,目前被广泛用于民用建筑中。

(2)蒸汽供暖系统 它是以饱和蒸汽作为供暖系统的热媒,按蒸汽的压力不同,可分为低压蒸汽供暖系统(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70kPa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蒸汽压力大于70 kPa )和真空蒸汽供暖系统(蒸汽压力低于大气压力)。

(3)热风供暖系统 它是以热空气作为供暖系统的热媒,即把空气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一般为35~50℃)直接送入房间,用以满足供暖要求。

(4)烟气供暖系统 它是直接利用燃料在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向房间散出热量,以满足供暖要求。

7.1.2 热水采暖系统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工作原理

图7-1 是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

原理图。系统有散热器和一个加热锅炉,用供水

图7-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示意图

管和回水管把锅炉与散热器相连接,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它容纳水在受热后膨胀而增加的体积。运行前整个系统要注入冷水至最高处,系统工作时水在锅炉内加热,水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水沿供水管进入散热器,在散热器内的水放热冷却,密度增大,密度较大的回水再返回锅炉重新加热,这种密度的差别形成了推动整个系统中的水沿管道流动的动力。在热水供暖系统中,这种动力又称为作用压头,简称压头。

图7-1是一个最简单的只有一个散热器的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假设热水在管道里损失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图中A—A 以上左右两边管道的水温都是供水温度t g,在B —B位置以下左右两边管道的水温都是回水温度t h,因此它们在系统中产生的压力相互抵消。起作用的只有散热器中心(A—A)和锅炉中心(B—B)之间的这一段高度h,它产生的压力差(压头)为:

P=gh(ρh-ρg) (6—1) 式中P——压头,Pa;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

h——散热器与锅炉中心高差,m ;

ρh——回水密度,kg / m3;

ρg——供水密度,kg / m3。

当t g=95℃,t h=70℃,h= 1m时,P = 155.98 Pa。即在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的热水供暖系统中,每米高差所产生的作用压头为:

P= gh(ρh-ρg ) = 9.81×1×(977.81-961.92 ) = 155.98 ( Pa ) 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被加热而水温升高,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会析出,逐渐聚集在管路某个部位形成气塞,影响水正常流动。散热器内存有空气,会减小散热面积,而且空气中的氧对管道有腐蚀作用。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开式膨胀水箱,可以起到排除空气的作用。为了便于排气,供水干管一般应有0.005的坡度,坡向膨胀水箱。水被加热时其体积会膨胀,膨胀水箱还可以容纳系统中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实际工程中,设备的安装位置和供、回水的温度均有一定限度,自然循环的作用压力是很小的,这种供暖方式只适用于作用半径不大的小型低层建筑。

2.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由热水锅炉、供暖管道、散热设备、膨胀水箱、放气装置和循环水泵等组成,如图7-2所示。它与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管路上安装了循环水泵,系统中水的流动依靠水泵来提供动力。在系统运行前,同样先充满水(同时排气),启动循环水泵,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沿供水管流人散热器,散热后的回水沿回水管重新回到锅炉,并不断循环。

3

供暖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供暖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供暖、制冷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地源热泵原理图 舒适100网2010-7-9 12:00:38 .shushi100. 地源热泵是一种绿色技术,地源热泵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热资源将低位能量转化成高位能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地源热泵能效比一般可以达到5以上,比普通的中央空调要节能40%以上,目前我国也在大力倡导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很多专家认为,地源热泵将是中央空调的未来和趋势。 地源热泵为什么如此节能呢,这要从地源热泵工作原理说起,地源热泵主要是利用了地能和水能,和太阳能一样,他们都是免费可再生能源。下面我们通过地源热泵原理图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看看地源热泵是如何节能的。 地源热泵原理简述 作为自然现象,正如水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用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准确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发由低温传递到高温”。但人们可以创造机器,如同把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而采用水泵那样,采用热泵可以把热量从低温抽吸到高温。所以地源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把环境介质中贮存的能量加以挖掘,提高温位进行利用,而整个热泵装置所消耗的功仅为供热量的三分之一或更低,这就是地源热泵节能的原理。

地源热泵原理图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地源热泵系统是从常温土壤或地表水(地下水),冬季从地下提取热量,夏季把建筑的热量又存入地下,从而解决冬夏两季采暖和空调的冷热源。 夏季通过机组将房间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房间进行降温,同时储存热量,以备冬用。冬季通过热泵将土壤中的热量转移到房间,对房间进行供暖,同时储存冷量,以备夏用,土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免费能量存贮源泉,这样就实现了能量的季节转换。 地源热泵原理图

建筑设备复习题

1、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2、当系统蒸汽压力≤(70)kPa时,称为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3、光通量的单位是(流明)。 4、照明可分为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大类。 5、不能直接用于灭火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水幕系统)。 6、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 7、热继电器: 8、适用于一般空调系统的风机盘管水系统是(二管制)。 9、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数是表征照明光源的光通量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参数,用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包括直射光通和多方反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与全部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之比来表示。(正确) 10、给水附件是设置在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配水龙头、阀门等装置。(正确) 11、在雨水系统中,雨水立管应按照压力流管道设计选材。(错误) 12、沿程阻力: 13、水泵房开窗总面积应不小于泵房地板面积的(1/6)。 14、为保证污水的畅通,排水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50mm)。 15、什么是重复接地? 16、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给水管道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 17、简述水平式采暖系统的优点。 18、高层建筑苏维托排水系统的特殊部件是(气水混合器气水分离器)。 19、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布置在群房顶时,应注意噪声对周围建筑和塔楼的影响。布置在柱楼屋顶时,要满足冷水机组的承压要求。冷却塔还会对结构荷载和建筑立面产生影响。(正确) 20、低温辐射采暖是指辐射表面的温度小于(80℃ )。 21、发光效率: 22、在建筑物供水系统中,为节约管材可以把生活用给水系统和中水管道直接连接。(错误) 23、机械循环垂直式下供上回热水采暖系统供水干管设在下部,回水干管设在上部,顶部还设有顺流式(膨胀水箱)。 24、喷水室由(喷嘴)、喷水管路、挡水板、集水池和外壳等组成。

地源热泵节能技术论文

地源热泵节能技术论文 为了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建筑采暖行业开始引入地下水地源热泵技术,期望能利用该技术所具备的节能。—了地源热泵节能技术,有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地源热泵节能分析 摘要:利用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地表浅层的地源热泵,是夏季制冷以及冬季供暖的空调系统,相对比传统的空调系统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因全年恒定的地源温度,所以其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地源热泵的经济竞争性还是有待考究的。文章首先对地源热泵技术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的现状,阐述的地源热泵技术的优点,同时分析了地源热泵技术在国内发展中存在的障碍。 关键词:地源热泵;节能;分析 :TE08: A

为了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建筑采暖行业开始引入地下水地源热泵技术,期望能利用该技术所具备的节能。环保性能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实现建筑暖通节能,为建筑节能做出贡献,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特性,笔者现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技术特点,对该技术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作详细探讨。 一、地源热泵原理与组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供热和空调己成为普遍的需求。在发达国家中,建筑能源耗费量大约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其中供热和空调的能耗可占到建筑能耗的65%。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空调节能变得尤其重要。而且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己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除了集中供热以外,急需发展其他的替代供热方式。地源热泵就是能有效节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的供热和空调新技术。地源热泵是利用大地“土壤、地表、地下水”作为热源。地源热泵系统一般由地热能交换系统、水源热泵机房系统和建筑内末端散热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地热能交换系统可以说是地源热泵与其它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唯一和最大的区别。 二、地源热泵技术的概念及现状 地源热泵技术是指使用地下的岩石作为稳定的蓄热体,将地下浅层热资源,通过少量的高位能源,将低品位能源向高品位能转移,以实现冬

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天津迎光丽苑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城建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名称: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教授 学历:本科 2017年3月3日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设计目的及意义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居民的生活需求。采暖是人们为了保证适宜的生活条件而创造的。因此采暖方式与设备便成为了一直以来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水平程度也越来越看重。现在的供暖方式日新月异,当然,每种供暖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保障冬季供热工作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规范,做好有关专业知识的衔接,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让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本设计可以清晰的了解供热系统及换热. 站的设计不走和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练应用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规范;同时,本设计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设计出节能环保的供热系统,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佳。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1)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工程概况,选择采暖系统,供水方式,计算热负荷; (2)选择散热器种类或者采用地暖,并计算散热器片数或者地暖热负荷; (3)计算管径和水利平衡并进行采暖管路布置; (4)选择换热器型号及数量; (5)选择水泵、水箱等设备并确定水泵、水箱等设备的布置位置; 室内供暖系统要考虑如何能够让整栋楼达到水力平衡,使每户温度在设计温度。室外管网要考虑怎样进行室外管网的最优设计,使其既经济合理,又不影响小区的整体规划美观,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方便检修;换热站的设计中设备、各种附件等的选型与布置,要保证其提供的热量能够满足各用户的需求,并且方便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据《供热通风与通条工程设计资料大全》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6.0m/s,冬季最多风向

地源热泵在解决农村采暖问题中大显身手

地源热泵在解决农村采暖问题中大显身手 2009-3-14 农村冬季采暖现状的分析 冬季采暖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来说,采暖的投入是占了家庭支出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在何谓新农村建设的解释中,新房舍是“五新”之一,那新房舍的采暖及选择什么样的能源实现供暖也就必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永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公司曾对农村采暖市场进行过一些调研,在总结调研结果时他们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居民的采暖形式还是比较落后,以燃煤为主,甚至一些地区仍然烧柴。因为目前适合农村选用的新型采暖技术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家中选用燃煤的土制采暖炉采暖(土暖气),甚至很多地区仍靠小煤炉、火炕等取暖。 北京市科委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说明了此情况:2006年,北京市科委在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组织开展了农村能源调研工作,共走访1000户农民家庭,获得有效调研问卷900余份,初步摸清了农村能源利用的“家底”。 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基本上完成由初级能源向商品能源的转化。农村家庭平均年用煤2.9吨,用电920kW?h ,液化气3~4罐。在家庭总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4%,电力占13%,液化气占8%,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仅占5%。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2.9吨煤中用于采暖的达到2.3吨,比例接近80%。按照热量折算,家庭能源消费中的60%左右用于冬季采暖,78%的家庭认为采暖负担重。北京10个远郊区县农业户籍家庭年总燃煤量高达300万吨(折标煤215万吨),用于采暖240万吨(折标煤170万吨、CO2445万吨、SO21.45万吨、NOx1.26万吨)。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中数据分析看出:在北京近郊的农村家庭尚如此,在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里,居民采暖问题更是迫切需要改变的。由此,我们认为,解决农村的采暖问题应是新农村建设中能源问题的重点方向。 地源热泵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瓶颈

城市集中供热的必要性

北镇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1、设计原则 (1)在北镇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建设的发展,统筹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保证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选择高效、环保设备、材料,提高热效率,降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运行安全可靠,同时采用现代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热源、热网的联锁控制,使供热系统设计适应供热体制改革,按热计量收费的发展方向,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4)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可利用的供热设施,并与供热现状合理结合。 2、方案制定 本集中供热系统采用枝状布置,一级网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为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经多方面比较,供热方案最终确定为二环制间接供热系统。其中一环为锅炉、一级网、换热站组成的130/70℃高温水供热系统;二环为换热站、二级网、热用户组成的80/55℃热水供热系统; 一、二环间由换热器连接。 (1)、锅炉选择 本工程采用的QXL46-1.25/130/70-AⅡ型角管式强制循环高

温热水锅炉,是国家标准系列产品之一,该炉具有安全可靠的水循环系统,是目前国内大容量热水锅炉技术领先的炉型之一。该炉受热面部分采用了国际新型的“旗式受热面”结构,具有出力大、热效高的特点;燃烧设备采用亚洲最大炉排生产厂——瓦房店永宁机械厂生产的倾斜式往复炉排,这种炉排通风效果好、燃烧强度高、可燃用低发热值的煤种,该种炉排技术成熟,运行平稳可靠。 (2)、除尘脱硫设备选择 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最新环保标准要求,采用先进高效的除尘和脱硫装置,并将除尘和脱硫分体设置。除尘器选用陶瓷多管干法除尘,既能达到除尘效率,又能保证引风机不被酸腐蚀,提高了辅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脱硫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脱硫工艺采用目前世界上烟气脱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石灰-石膏法,这种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好,脱硫效率可达到90%,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900毫克/立方米以下,林格曼黑度小于等于1级,能够确保锅炉烟气实现达标排放。 (3)、系统控制 在热源厂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技术。以保证热源厂建成后技术领先、工艺先进、运行安全。锅炉运行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进行全程自动调节控制,使系统运行更安全、稳定,从而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 循环泵采用变频调节,以满足供热负荷在外部条件变化时的需要,从而达到量调和质调的目的并节省电能,同时为热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供热对比分析

一、什么是地源热泵 我们先来简单的认识一下什么的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是热泵的一种,热泵是利用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通常热泵都是用来做为空调制冷或者采暖用的。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地源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二、一般比较: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和传统中央空调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节能性,这也是很多用户不顾高额初投资选择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原因,地源热泵除了节能外,还有很多的优点,我们可以通过与传统中央空调的对比来分析地源热泵到底具有哪些优势,为什么如此深受用户青睐。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环境保护 从土壤源热泵的整个运行原理来看,土壤源热泵系统实际是真正意义的绿色环保空调,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的运行,都不会对建筑外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普通中央空调系统,将废热气或水蒸气排向室外环境,无一例外的都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以地球表 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利用清洁的、近乎无限可再生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运行效率 对于普通中央空调系统,不管是采用风冷热泵机组还是采用冷却塔的冷水机组,无一例外的要受外界天气条件的限制,即空调区越需要供冷或供热时,主机的供冷量或供热量就越不足,即运行效率下降,这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使用就受到了影响。而土壤源热泵机组与外界的换热是通过大地,而大地的温度很稳定,不受外界空气的变化而影响运行效率,因此,土壤源热泵的运行效率是最高的。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经济方面 地源热泵系统还可以集采暖、空调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于一体。一套热泵系统可以替换原有的供热锅炉、制冷空调和生活热水加热的三套装置或系统,从而减少使用成本,十分经济。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运行费用 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中的节能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4以上,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达到相同的制冷制热效率,土壤源热泵主机的输入功率较小,即为业主提供了较低运行费的空调系统,在全年时间使用空调的场所,这种效果尤为明显。锅炉只能将70%~90%的燃料内能为热量,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约二分之一的能量。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主机设置 对于普通中央空调系统,若设置风冷热泵机组进行冷热空调,则风冷热泵主机的设置必须要与外界通风良好,要么设置于屋顶,要么设置于地面,这对别墅空调受限就更严重。而土壤源热泵主机的设置就非常灵活,可以设置在建筑物的任何位置,而不受考虑位置设置的限制。若设置冷水机组+锅炉进行冷热空调,冷却塔和锅炉的位置就更受限制。因此,就主机的设置而言,地源热泵系统的主机设置是非常灵活的。.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系统简单 一机多用,节约设备用房,应用范围广。地源热泵可供暖、空调,还可用于生活热水供应系统,一套系统可替代锅炉加空调的两套系统,因此一机多用,节省了建筑空间及设备的初投资,机组紧凑,节省设备用房空间,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对比:无需除霜 大地土壤温度一年四季相对保持恒定,冬季也能保持在15℃以上,埋地换热器不会结霜,可

地源热泵方案书

地源热泵 一、地源热泵介绍 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这一特点进行能量转换的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地源热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一个由地下埋管组成的地热换热器,它通过循环液(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能量转换。 因为地源热泵只使用电力,没有燃烧过程,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排放;不需使用冷却塔,没有外挂机,不向周围环境排热,没有热岛效应,没有噪音;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所以在最新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

二、地源热泵系统构成与原理 地源热泵(也称地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和地下水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的一种技术。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蓄热体,一年四季其地表5m以下的土壤温度十分稳定,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提取冷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热剂降低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而冬季,则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提取热量,由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从而实现的热交换过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地热泵中的冷热源不是指地下的热汽或热水,而是指一般的常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地埋管热泵系统以导热好、抗腐蚀、强度高且可绕曲的材料制成

集中供暖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

集中供暖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前言 (2) 1.1课题背景和意义 (2) 1.2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 1.3课题容概述 (3) 2系统总体方案 (4) 2.1系统结构 (4) 2.2方案总体设计框图 (4) 2.3模块方案设计的选择 (6) 2.3.1单片机的选择 (6) 2.3.2温度检测方案选择 (6) 2.3.3流量检测方案设计 (7) 2.3.4压力检测方案设计 (7) 2.3.5键盘显示电路方案设计 (7) 2.3.6射频卡接收电路方案设计 (8) 2.3.7报警电路方案设计 (8)

2.3.8存储电路与时钟电路方案设计 (8) 2.3.9阀门及驱动控制电路方案设计 (9) 2.3.10通信电路方案设计 (9) 3硬件电路设计 (10) 3.1单片机W77E58 (10) 3.1.1单片机W77E58引脚功能 (10) 3.1.2单片机W77E58复位电路 (12) 3.2温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13) 3.2.1 DS18B20的外形和部结构 (13) 3.2.2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14) 3.3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14) 3.3.1 TLC2543的介绍 (14) 3.3.2 A/D转换工作原理 (15) 3.3.3 3.3V的基准电源 (15) 3.4流量检测电路的设计 (16) 3.4.1 ZRN-LUG涡街流量计 (16) 3.4.2检测电路工作原理 (16) 3.5压力检测电路的设计 (17) 3.5.1压力传感器 (17) 3.5.2压力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 (17) 3.6键盘显示电路的设计 (18) 3.6.1键盘部分 (18)

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测试及传热模型

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测试及传热模型3重庆建筑大学 魏唐棣☆ 胡鸣明 丁 勇 刘宪英 提要 概述了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情况,报告了在所建设的15kW浅埋竖管换热器地源热泵试验装置上做的冬季供暖效果测试,建立了地下浅埋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模型。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浅埋套管式换热器 冬季供暖 传热模型 M e a s ure m e nt a n d h e a t tr a nsf e r m o d e lli n g of a s h a ll o w b uri e d gr o u n d s o ur c e h e a t p u m p i n wi nt e r h e a ti n g o p e r a ti o n By Wei T angdi★,H u M ingming,Ding Y ong and Liu X ianying Abs t r a c t Out li ne s d e ve l op me n t of GS HP(g r ound s our c e he a t p ump)a b r o a d,r e p o r t s t he me a s ur e me n t d one t o a15kW GS HP wi t h s ha ll ow buri e d ve r t i c a l t ub e he a t e xc ha ng e r s i n he a t i ng op e r a t i on mo d e,a nd e s t a bli s he s a he a t t r a ns f e r mo d e l. Ke yw o r ds g r ound s our c e he a t p ump,s ha ll ow buri e d t he rma l w e ll t yp e und e r g r ound e xc ha ng e r,he a t i ng i n wi n t e r,he a t t r a ns f e r mo d e l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China ① 1 概述 地源热泵是以大地为热源对建筑进行空调的技术。冬季通过热泵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高品位对建筑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物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夏热冬冷地区供冷和供暖天数大致相当,冷暖负荷基本相同,用同一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地下蓄能的作用。地下蓄能系统的埋管可环绕建筑布置;可布置在花园、草坪、农田下面或湖泊、水池内;可布置在土壤、岩石或地下水层内;也可在混凝土桩基内埋管。不必远距离输送,不必大面积开挖,也不占用地面,实是一种节能、对环境无害的绿色空调设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地源热泵”(GSHP)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年瑞士的一份专利文献中,20世纪50年代欧洲出现了利用地源热泵的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Ingersoll和Plass根据K elvin 线源概念提出了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线热源理论,但当时由于能源价格低,系统造价高,未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石油危机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节能、高效益用能,使地源热泵的发展进入了又一次高潮,此时地下埋管已由早期的金属管改为塑料管。这个时期欧洲建立了不少水平埋管换热器的地源热泵,但主要用于冬季供暖。80年代初开始,美国、加拿大开展了冷暖联供地源热泵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少文献报道了地源热泵不同形式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模型,并有部分工程的运行总结和性能比较。 到目前为止,“地源热泵”的命名尚不统一,国外文献[1]称“地源热泵”(GSHP),文献[2]称“地耦合式热泵”(GCHP),文献[3]称“土壤—水热泵”;国内文献[4,5]称 3本文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为59778007“土壤热源热泵”,“土壤热泵”,“土地热源热泵”,“大地耦合式热泵”等;1997年建设部下发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技术发展要点》中称作地热源热泵。考虑到“热泵”的科学含义一个重要内容是“热源”,地源热泵突出了“热源”,而且简单顺口,笔者采用“地源热泵”这一名称。 笔者查阅了美国、加拿大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建成的冷暖联供的数十个地源热泵的工程实例[6,7],大多数采用的是U形竖埋管换热器,按其埋管深度可分为浅层(<30m),中层(30~100m)和深层(>100m)三种,埋管深,地下岩土温度比较稳定,传热模型比较简单,钻孔占地面积较少,但相应会带来钻孔、钻孔设备的经费和高承压PVC管的造价增加。根据笔者的实践比较,埋深10~15m 的竖管要比埋深80~100m造价低60%~80%。国外在中、深层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及工程实例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但浅层埋管方面文献报道甚少,本文研究主要集中在浅层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的试验及传热模型的建立。 2 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 根据竖埋单管试验结果[8],套管式换热器比U形管换热器传热效率高20%~25%,故试验装置采用了埋深10m 的套管式换热器5排15根埋管,错排布置,间距1.5m,孔洞与套管之间的缝隙用钻孔回收的岩浆回填。为了研究水平埋管换热器和冷暖地板的性能,还安装了3m×4m,深2 m和1m的两层水平蛇形管,室内地板下埋设了冷暖地板蛇形换热盘管。地下埋管换热器按总换热量15kW设计, ? 2 1 ?专题研讨 2000年第30卷第1期 ①☆魏唐棣,男,1963年2月生,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 400045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023)65121806 收稿日期:1999-08-31

地源热泵简介地源热泵概述

地源热泵简介地源热泵概述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设备。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热的热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地源热泵由来 "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于1912 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而该技术的提出始于英、美两国。北欧国家主要偏重于冬季采暖,而美国则注重冬夏联供。由于美国的气候条件与中国很相似,因此研究美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情况,对我国地源热泵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编辑本段地源热泵的热源地源热泵目前,地源热泵已成功利用地下水、江河湖水、水库水、海水、城市中水、工业尾水、坑道水等各类水资源以及土壤源作为地源热泵的冷、热源。编辑本段地源热泵组成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其中地源热泵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水—水式或水—空气式。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或空气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地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采暖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 主要特点

(1)地源热泵技术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由于地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通常小于400米深)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地表浅层地热资源可以称之为地能,是指地表土壤、地下水或河流、湖泊中吸收太阳能、地热能而蕴藏的低温位热能。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它不受地域、资源等限制,真正是量大面广、无处不在。这种储存于地表浅层近乎无限的可再生能源,使得地能也成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一种形式。 (2)地源热泵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其地源热泵的COP值达到了4以上,也就是说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3)地源热泵环境效益显著。其装置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 (4)地源热泵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更适合于别墅住宅的采暖、空调。然而实现地源热泵主机系统的这一机多用,则需要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其有动力输配系统-----节能空调机房,室内末端输送设备采用地暖分集水器,水力平衡分配器,生活热水采用多功能水箱。由此可体现出地源热泵主机的一机多用也代表着暖通系统的整个运行体系。水力平衡分配器(5)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维护费用低。地源热泵的机械运动部件非常少,所有的部件不是埋在地下便是安装在室内,从而避免了室外的恶劣气候,机组紧凑、节省空间;自动控制程度高,可无人值守。

地源热泵供暖实施方案

地源热泵供暖方案

————————————————————————————————作者:————————————————————————————————日期:

静海时运花园地源热泵供暖方案 某中学地源热泵技术 供暖方案

第一部分地源热泵项目设计

一、项目概况及设计依据 该总建筑面积约22916平方米,节能建筑,其中教学楼分别为2872㎡和2761㎡各一栋,综合教学楼3916㎡,专业教室2545㎡,学生公寓两栋计8722㎡,餐厅2100㎡,其中学生餐厅暂不考虑供暖,机组选用KLSH-160D两台,按照供热需求调剂使用以便节能;地源侧循环泵和用户端循环泵分别按照机组配置;水泵的启用模式与机组启用模式相同,可降低运行费用。地源热泵水源水系统来自室外地下埋管系统,其水系统在闭式PE管路中循环,无须自地下提取地下水。 设计依据 1、甲方提出的设计任务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6、《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0 7、《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BBT-471 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 9、《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1 10、暖通专业要求及暖通专业条件图 二、方案考虑原则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建筑物冬季采暖要求; 2、在保证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尽量节省投资费用;

集中供热的调节

浅议集中供热的调节 摘要:热水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水锅炉、热水循环泵、补水泵、管网及室内散热器组成。要满足采暖指标,达到采暖用户室内设计温度,除应对锅炉运行参数。燃烧工况进行控制和调整外,还应根据采暖季节。采暖时间等变化情况,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热力调节。着重对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进行阐述,分析了如何进行供热系统的调节以达到供热的最佳效果和节能降耗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热水锅炉;供热系统;供热调节;节能降耗 abstract: the hot water heating system mainly by the hot water boiler, hot water circulation pump, water supply pump, and the pipeline and indoor radiator composition. to meet the heating index to heating user indoor design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o deal with the boiler operation parameters. the burning operating mode to control and adjust the outside, stil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heating season. heating time change, to the heating system in thermal regulation.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heating system, expounds how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eating syste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adjust heating effect and energy saving of the dual purpose. keywords: hot water boiler; heating system; heating regulation;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的绿色技术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的绿色技术 出处:作者:张峰珠节能网2005年08月03日 摘要: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它充分发挥了浅层岩体的储冷储热作用,实现对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技术。本文对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原理及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形式及优点,对其与常规空调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地源热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关键词:地源热泵供暖空调冷热源绿色技术 近年来随着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常规能源消耗,已成为暖通空调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吸收大地(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的冷热量,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从大地吸收冷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而实现节能,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空调系统。 在中国,煤作为主要能源, 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比例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65%以上,并再次呈现出上升的迹象。2002年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分别由2001年的68.6%和65.3%上升为70.7%和66.1%【1】。特别在冬季,在国内的农村和部分城市几乎全部靠煤取暖。煤是各种能源中污染环境最严重的能源,只有减少城市地区煤的使用,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是才可能得到解决。现在各地都在采取措施控制燃煤的数量,选用电采暖、燃油或者燃气采暖等措施,但都存在运行费用高、资源不足和排放CO2这些问题。受能源、特别是一次性能源与环保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燃油、燃煤中央空调方式将逐步受到制约。从降低运行费用、节省能源、减少排放CO2排放量来看,地源热泵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 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s, GSHP)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的系统: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也有资料文献成为地下耦合热泵系统(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s, GCHPs)或者叫地下热交换器热泵系统(ground heat exchanger, GHPs);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系统(ground water heat pumps, GWHPs);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surface-water heat pumps, SWHPs)。 1.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系统通过地源热泵将环境中的热能提取出来对建筑物供暖或者将建筑物中的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去而实现对建筑物的制冷,夏季可以将富余的热能存于地层中以备冬用;同样,冬季可以将富余的冷能贮存于地层以备夏用。这样,通过利用地层自身的特点实现对建筑物、环境的能量交换。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采暖系统防火防爆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采暖系统防火防爆采暖是采用人工方法提供热量,使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仍能保持适宜的工作或生活条件的一种技术手段。按设施的布置情况主要分集中采暖和局部采暖两大类。其中,集中采暖由锅炉房供给热水或蒸汽(称载热体),通过管道分别输送到各有关室内的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后再流回锅炉循环使用,或将空气加热后用风管分送到各有关房间。局部采暖则有火炉、电炉或煤气炉等就地发出热量,只供给本房间内部或少数房间应用。有些地区也采用火墙、火炕等简易采暖设施,也有利用太阳能或辐射热作为热源的采暖方式。 采暖系统的防火防爆设计,主要是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库房)、汽车库等的采暖系统防火防爆设计。火灾危险性不同的建筑,对采暖也有不同的要求。 采暖系统的防火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以及《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

1.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因为用明火或电热散热器的采暖系统,其热风管道可能被烧坏,或 者带入火星与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接触,易引起爆炸火灾事故。 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 (1)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 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相当于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 (2)散发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表 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 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隔热。 (3)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3.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可燃纤维 (CS2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瑜徐伟冯小梅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 1 前言 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2.1 《规范》的适用范围 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2)“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意旨不包括吸收式热泵。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埋管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表水系统)。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也称地耦合系统(closed-loop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地源热泵行业相关政策

1997年~2002年 ■ 1997年11月8日,原国家科委与美国能源部在北京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地热能源生产与应用的合作协议书》,决定在我国开始推广美国土-气(水)型地源热泵技术。 ■ 1998年11月4日,“中美两国《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领域合作议定书》工作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美国举行,会议通过了《中美两国政府合作推广美国地源热泵技术工作计划书》,中美两国政府地源热泵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 2002年4月23日,中美在北京签署了《中美两国地源热泵资助项目协议书》,大大加快了中美两国政府地源热泵合作项目的进程。 ■ 2002年12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矿泉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414号)。通知指出,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加大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力度,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严格地热井审批、施工和年审程序,开展地热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和地热水回灌等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5年 ■ 2005年2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颁布33号主席令: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正式实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被明确列入新能源所鼓励发展的范围。 ■ 2005年11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地源热泵供暖或空调、地下热能储存系统”被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地热井专用钻探设备、地热井泵、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系统设计、优化和测评软件、水的热源利用”等被列为地热利用领域重点推荐选用的设备。 2006年 ■ 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发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371号)。该办法明确提出,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重点扶持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开发利用。其中第二章有关“扶持重点”第七条中提出“在建筑供热、采暖和制冷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支持太阳能、地热能等在建筑物中的推广应用。” ■ 2006年5月31日,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委、建委、市政管委、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