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作者:许华卿

来源:《前线》2018年第11期

[摘要]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深入推进,都得益于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方向、抵御重大风险,保持战略定力,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的关键和根本。只有以党的自我革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继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革命。

[关键词] 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 D619;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11-0035-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1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2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革命。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领导改革开放阔步向前的关键和根本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历史性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依次提出,又依次得到回答,从而不断深化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从改革“难啃的硬骨头”出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做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当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特别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阔步向前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方向、抵御重大风险的关键和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

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和发展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继续深入推进。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子。”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来自“左”和“右”的不同声音不时泛起,试图影响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我们党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其内容写入宪法。党的十三大作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提出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复杂形势,我们党旗帜鲜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以贯之的当然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做到了“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

改革开放不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取得成功的。40年来,来自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政治安全、战略安全、主权安全、周边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不同领域的重大风险时有出现,正是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成功抵御了风险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治已病,又治未病,逐步化解党和国家发展中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确保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不断向前。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始终不渝坚持正确方向、抵御重大风险的关键和根本。

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一以贯之、有序推进的关键和根本

改革开放是历史性的事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提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就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和基点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并且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決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5党的十二大确定了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确定了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提出“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并且把四个现代化作为我们党的总任务写入了新党章,明确提

出“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这也标志着党开始用一种新的思路指导自身建设,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连。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作了积极而稳妥的规划,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任务,阐述了党和国家的对外政策,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对如何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我们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高度,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进入新世纪初,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一时期,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党的领导是汇聚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磅礴伟力的关键和根本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4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人民”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贯穿改革开放永不褪色的一条“红线”。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40年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经济改革到全方位改革,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得到最大汇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得到极大迸发,党的领导成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关键和根本,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开放度、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形成改革开放唤起人民千百万、同心干的关键和根本。

党的自我革命是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的关键和根本

40年来,我们把党的建设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法宝,做到党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协同推进,以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决定健全党规党法,整顿党的作风,重新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更加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理论建设,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加强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先后制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等多项规章制度,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0世纪90年代,我们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入21世纪初,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逐步建立健全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管党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提出并贯彻实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

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充分证明,党的自我革命是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的关键和根本。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许华卿,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编审)

责任编辑 / 申洁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 原因和主要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30年来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①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②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③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⑤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⑥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

中国改革开放三步走

中国改革三步走战略 从2012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该阶段,从时间上看,已不足5年,时间紧迫;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它承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是中国社会从小康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总根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一手抓“全面依法治国”,逐渐形成了新时期“四个全面”的战略总布局。这一布局,从逻辑上,有目标,有根基,有抓手,层次清晰;从实践上,针对问题,切中要害,抓住根本,既系统全面又聚焦重点,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治国理政所做的顶层设计。 第一,从“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任内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其治国理政首先必须考虑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就既要破解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问题和难题,通过“破”以消除障碍,还要建立健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通过“立”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开辟道路。前者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后者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打得坚硬的“铁”。作为打“铁”的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其自身必须要“硬”,即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从而为打好“铁”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或抓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为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就构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这一纲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抓住“四个全面”,就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全局和整体。 第二,从“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来看,“四个全面”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总体方略。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还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更为长远的战略性目标。为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必须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一种总体方略。严格来讲,这种总体方略必须具有“目标、动力、保障、主体”四个核心要素,而且这四个核心要素能构成一个严密、有机的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战略基础,是关键的一步,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动力,是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显然,这一总体方略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抓住“四个全面”,就抓住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全局和整体。 三、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四个全面”中的矛盾关系 在实现“新三步走战略”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矛盾关系尤其是一些根本性的矛盾关系。唯物辩证法及其辩证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化解事物各种矛盾关系的根本方法。因而,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可运用辩证思维来把握“四个全面”。

用史实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1]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中国改革开放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首要经验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发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来了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带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同时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提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时代的和民族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统一 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无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革开放,都必须基于两者的统一,一旦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割裂或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陷入停顿或倒退。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建立在对国情的清醒和正确认识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争取和团结改革开放中新产生的各社会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依靠人民、积极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奋斗目标和检验标准,切实做到改革发展为了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 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历史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是综合主客观条件下探讨得来的。具体来说,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目的、性质三个方面去寻求原因。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因为当时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的论述我们能确定改革开放就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同时改革开放也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 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个人)

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篇 根据我的经验,当人们开始纪念某件事情之日,其实是开始思考和部署下一步行动之时。 比如说,目前中国最大的纪念活动,就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纪念活动当然是发自内心的、无比真切的、有伟大意义的,所以,纪念活动是应该彻头彻尾的、认认真真的、轰轰烈烈的。 但是,纪念的意义如果仅仅是纪念成就的辉煌,而辉煌的成就又主要是前人的创造和智慧的历史,那么,为前人的历史fdsafdsafdfdafa做纪念的目的,就不可能仅仅是怀旧。 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为了今天,和明天。 特别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特别是这个民族正在进行的是伟大的民族复兴,特别是这个民族考虑的从来就不仅仅是当代而是千秋万代。 风雷激荡的四十年,当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类似今天的成就的历史时段却不仅如此,如此类似的历史时段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够得上大发展的盛世的,至少应该还有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 四十年,应该是两代人的努力,其实中外都有“富不过三代”的警世之言,中国领导人最近几年多次告诫国人要“居安思危”,邓小平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看到现在的成功时就告诉大家要“三步走”,100年不动摇,这都是非常中肯的。 为什么?我们继续看历史。 从国际上看,日本明治维新40年的积累,最终因走上了“军国主义”而毁于一旦(弹),美军踏上了日本四岛;斯大林用特别的统治获得了苏联的迅速强大,但埋下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种子。 回到中国历史,文景之治,从汉文帝刘恒的公元前203年到汉景帝刘启的前141年,两位共在位38年,两代努力建成盛世,但接着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西汉结束;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奋力开创,但很快“二世而斩”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最辉煌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贞观之治,很快就是人治特征明显的李唐王朝的被武则天取代并有不久之后的“安史之乱”;至于康乾盛世,纵使有115年的三代治世明主,也先后出现明珠、和坤这样的巨贪而以腐败闻名,同时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被西方超越而到现在我们仍然在苦苦追赶。

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提纲:伴随着1977文革结束,迎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历史的新篇章,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究其原因,归功为以下五点: ①党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政策方向上的正确引导。 ②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层面更高层次的需求。 ③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进步使得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④货币由政府发行使得国内金融领域秩序稳定。 ⑤与美日关系日趋正常化为对外开放以来的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市场。 从中共八大以来,中共秉持着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虽然历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更有惨烈的十年文革,可是属于中国人的新天地绝不仅仅是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是要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推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因而此时中共将中国经济引向何方,这不仅关乎中国的未来,更是具有影响世界的魄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最终确实,使得那些在历经黑暗而又重见光明的人们踏踏实实地吃了一颗定心丸,政策方向的确立是与老一辈革命家以他们对中国的高度爱国情怀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早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只是中国政策的一部分,城市的改革是在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改革试点的成为为中共的正确决定作出了有力证明。政策的方向正确与否不仅关乎一个政党的存亡兴衰,更是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将资本主义国家同中国相比,西方政党更关心自身利益的实现,而国家同人民则在被晾在一边,同清末相比,被迫开放与张开双手迎世界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18%,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仅2.8%。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急速上升。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使得人们在物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无论是衣食住行、坐卧行走,百姓和人民的需求始终牵动着我国整体科研技术政策多元领域的不断创新。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些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取得,还是交通技术通讯设备的进步,都源于人们生活最低层面的需求,源于经历了从抗战到文革浩劫经历过重重困难的普通民众对于物质生活更高领域的追求,这种追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开放的思想文化进步,变得愈发强烈,这种追求从某种角度推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变迁。 同期,货币由政府发行使得国内金融稳,定这个原因的提出是同美国相比而得出的,美国的货币发行是同私有银行家和政府债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使得美国的银行家在暗中操纵着美国经济,这使得美国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加剧,经济危机频发,经济危机一旦发生,那么混乱的社会又怎么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则恰恰相反,可靠的政府,国家直接发行货币使得经济得到最大的保障。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这样的国家性质,这样的艰难曲折的建国历程促使中国尽全力去保障人民利益,保障国家的繁荣昌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一届的政策遭到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困扰,而国家内部在历经十年浩劫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 经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信息科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宝 贵经验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三十多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30年来,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3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

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一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们可以从过去的30年与如今的成绩相比较,真实的数据说明了一切。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人民币,比1980年增长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万亿元,比1980年增长倍;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1738亿美元,比1980年(亿美元)增长120倍;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科技教育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突破了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四国民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外贸总额——这一切的辉煌成就将令世人震惊不已。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三十年的时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两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电影产业改革为例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软实力。纵观世界文明史,一个民族最被后人铭记的恰恰是它的璀璨文化,西方有古希腊与古罗马,东方有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迅速。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梳理新中国电影文化由电影事业到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全景式过程——试图探寻我国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答案往往隐藏在历史之中,笔者通过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电影史的发展,得出了市场化才是文化发展的最终选择。文化产业满足的是精神消费需求,更强调尊重消费者的“自我意志”,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完成由文化管理者向文化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各个文化产业领域,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市场化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领导带领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带来了中国的深刻变化,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繁荣与发展。改革使中国的僵化体制不断被打破,开放使封闭的大门被推开,世界的空气徐徐吹进中国,神秘的中国面纱被揭开,自此中国走上了一条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开放大道。三十年过去了,中国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让我们感到激动自豪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冷静看待中国发展中的成绩,准确判断我们面临的国内国际挑战与压力,居安思危,坚定中国的正确道路与前进的方向。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976年10月中国在政治上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遭到破坏。从经济方面看,文革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从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的角度看,而这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这是许多国家抓住机会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甚至落后于亚洲新兴的“四小龙”。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二、1978年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与成就 中国开放的过程是从政策开放逐步走向制度开放深入稳定的过程,三十年过后中国和世界紧密结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走上了改革之路,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实行

毛概论文《浅谈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 2011-2012学年下学期课程实践报告 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年级: 2010级 学号: 2012年5月20日 浅谈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华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著名歌唱家董文华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唱的一首歌曲,歌曲中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提倡改革开放的伟大措举和先进思想,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也成为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的转折点。在当时的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是十分艰巨的。首先,在十年内耗中国民经济基本被拖垮,社会生产力低下,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人民的生活贫穷并且艰苦,大部分人温饱都不能解决,这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在当时变的异常尖锐,经济想要重新起步需要很多内部的改革;长期的封闭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缺少交流,国民的思想观念狭隘落后,尤其是在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致使国民盲目自信,胡

乱发展,反复折腾,虽然“四人帮”已被粉碎,但左倾思想仍在延续,此时推行改革开放必将遭到左倾分子的反对和阻碍,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需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一次彻底的拨乱反正;政治上的落后也是阻碍改革开放的难题。就在这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一些失误产生的原因,在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全党应解放思想、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同志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事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他的这一论断在思想观念上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使人民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观念,以辩证双向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也意味着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迅速发展的时代。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回首这段历程,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穷国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国家,这无疑体现出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所以,今天我想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不足。 首先,改革开放在中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使中国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束缚, 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逐步完善,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谈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是不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