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节,学习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第3节,机械效率、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培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最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斜面和轮轴.本节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安装滑轮,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

3.第3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

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斜面和滑轮组、杠杆等机械效率的方法.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6课时:

第1节杠杆2课时

第1课时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

第2课时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第2节滑轮1课时

第3节机械效率2课时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2课时探究机械效率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观察法: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通过生活经验以及具体事件的分析,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2.实验探究法:本章三节实验探究内容分别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第1节杠杆

课题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

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

概括能力.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

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

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

度.

教学

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

杆的结构.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难点

力臂的概念及画法,

变形杠杆的分析.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

预习

1.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

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3.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

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的概念.

板书: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

进行

新课

知识点1杠杆的认识

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

(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

(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

进行

新课

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

此杠杆必须是硬棒.

生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

其形状可异.

教师总结: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

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

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教师用多媒体展

示课件“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并进行讲解).

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多媒体课件)

1.杠杆的五要素:(如下图)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

2.力臂的作法: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作力臂的一

般方法为:

(1)找出支点并用O标出来;

(2)通过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

(3)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用符号标出垂足;

(4)用花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

或l2),即为该力的力臂.

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

的力臂l.

解析: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

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标上垂足;④标上反向箭头或用花括号括起来,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

答案:如图乙所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

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

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

平衡满足什么条件.

教师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

板书: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

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

知识拓展:

支点一定在杠杆上,而力臂

不一定在杠杆上;动力和阻

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表格(供参考)

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呢?

生:不能.

师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参照教材P77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 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

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 l1=F2 l2

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12

21

F l

F l

.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例题2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果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仍保持平衡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解析:由题意知,杠杆重心应在O 点左侧,设一个钩码自重为G,杠杆重力的力

臂为l O,杠杆重力为G O,AO=OC=l,则有:2G×AO+G O×l O=3G×OC,即

2GL+G O l O=3G l,所以G O l O=G l;两边再各加一个钩码后:左边=3G×

AO+G O l O=3G l+G O l O=3G l+G l=4G l,右边=4G×OC=4G l,因为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相等,所以杠杆平衡.

答案:C

教学

板书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个硬棒在力的作

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说它是杠杆.我们也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好处,最重

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材

习题

解答

动手动脑学物理(P80)

2.在图12.1-6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

杆(图中深色部分)工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

阻力和阻力臂.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

图12.1-8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多大?

2.解答:如图所示:

解析:钳子是由两个杠杆组合而成,分析下面那个杠杆AOB,找出支点O,动力

作用点A及阻力作用点B,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知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方

向都是向上的,然后分别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同理可分析得出自行车手闸的示

意图.

4.解答:2

1122

1

10000.3

300

1

Gl N m

F l F l F N

l m

?

====

由知

例题3如图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实验

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特别提醒: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

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零.

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不

产生影响,且力臂大小可直

接从杠杆上读出,测量非常

方便.

教材

习题

解答

(1)实验前杠杆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处在平衡

状态,应将螺母B向(选填“左”或“右”)调.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请将表头栏目、实

验所记录的数据补充完整.

解析:(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可以尽量减少

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另外便于直接从杠杆的刻度尺上读取力臂.根据“右高右

调,左高左调”的原则,杠杆右端高,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B向右调.因为影

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四个因素,所以记录实验数据

的表格中应有这四项内容,故①空处应填写“动力F1/N”,②空处应填写“阻力

臂l2/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第2次实验中有4N×0.4m=8N×l2,

则阻力臂l2=0.2m,第3次实验中有5N×l1=6N×0.25m,则动力臂l1=0.3m.

答案:(1)水平右

(2)①动力F1/N②阻力臂l2/m③0.2④0.3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

反思

1.杠杆这节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

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这节有一个重点也是

难点:找支点和作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又涉及物理中力

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方法步骤:一(支)点二力和方向,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

点作垂线(段).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一课时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

并让学生过关.

2.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臂的

大小和力的大小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盲目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同时使学生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在分析数据时,教师既要

放开主动权,又要参与引导,如提醒学生可以先把数据分开来考虑.把四个数据按

物理量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接着把有特色的数据放在一起研究,最后把所有的数

据统一起来,运用数学工具: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方法,讨论,寻找规律,

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不仅营造宽松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

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方法点拨: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和计

算有关问题,一般遵循以下

步骤:①确定杠杆支点的位

置;②分清杠杆受到的动力

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

并尽可能地作出力的示意图;

③确定每个力的力臂;④根

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关系

式并分析求解.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陈志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五、六两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教材并没有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课程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知识准备〕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学生现状〕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杠杆及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 1. 学生自带的工具。 2.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 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设计〕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观察、感知和探索,主动地学习,大胆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已审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 复习导学案 目录如下: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 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 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 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 展示评价1: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精选专项练习

初中物理杠杆习题精选 1.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2. 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___ 3.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4.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5.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6.如图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7.如图1所示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8.下列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9.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10.如图3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A端下降 C.杠杆B端下降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 最小的是() A.F1B.F2 C.F3D.F4 12.如图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端分别作用四个方向力 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F2最小 B.F4最小C.F1最小 D.F3最小 13观察图所示的指甲刀的结构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杠杆,且是省力杠杆 B.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C.三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D.三个杠杆,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图1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 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 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作图练习

2.用图所示的杠杆提起重物.O 是杠杆的支点,在A 点用力,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G 表示. 3.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4.如图中均匀直棒OA 可绕O 点转动,请分别画出水平拉力F和重力G 的力 臂. 解; 5.如图为用起子开汽水瓶盖的时候,杆的支点O 位置,及手作用在起子上 力的力臂.请在图中表示. 6.试在图上画出F1和F2 的力臂 7.在右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 的力臂,并用字母G 表示. 8.下图中的铡刀属于杠杆,试画出它 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9.画出并标明图中F、G 对支点O 的 力臂. 10.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11.画出图中F1和F2的力臂G 1和 G 2 . 12.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点O 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的重力) 13.图中杠杆所受的重力G 和拉力F的力臂.

14.试在图中画出汽车刹车踏板上动力F1的力臂G 1和阻力F2的力臂G 2 . 15.画出图中,加在杠杆上的动力F 的力臂. 16.如图所示,试画出杠杆OA 所受力的力臂(OA 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17.图中,均匀直棒AB 可绕A 点转动,在B 端加一竖直向上的40牛顿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作出 该棒所受重力的图示及重力的力臂. 18.画出图中力F1和F2的力臂,并用G 1和G 2 分别标明. 19.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支点O 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重力) 20.在图所示的各杠杆中,O 是支点,试分别画出F1,F2的力臂G 1,G 2 . 22.画出图中F1和F2 的力臂. 解; 23.如图所示装置中,O 是支点,AO=BC=40厘米,OC=30厘米,在A 端悬挂50牛顿的重物时,在B 端至少应加多大的力才能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试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 这个力.

八年级物理杠杆画图题

杠杆作图 一、作力臂 1.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1和F2对支点0的力臂L1和L2。 2.如下图所示,杠杆OA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1和F2对支点0的力臂L1和L2:。3.(1)如左图所示,杠杆AO(O是支点)受到绳子的拉力F和重物的拉力G的作用等,试画出并标明力F、G对支点O的力臂. (2)右图OA是一根能绕O转动的杠杆,在图中作出力F的力臂 B A O F F2 F1O 1

2 F2 F1O (3)右图是一台简易吊车的示意图,请画出F1、F2的力臂L1、L2。 (4)如左图中ABO可看成杠杆,O 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该杠杆的动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图。 4.生活中有许多的器械利用杠杆原理来工作的: (1)如左图是自行车的刹车手柄示意图,请画出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2)抽水机如右下图所示,O为支点,请画出力F1和F2的力臂. (3)铁锹是一种杠杆,请在右图中画出F 1 和F 2 的力臂L 1 和L 2 。 二、作五要素 5.如左图某同学斜拉旅行箱站立时的简化模型。请在图中画出阻力的示意图及阻力的力臂 6.如左图所示,请你画出这根钓鱼竿杠杆五要素。 7.如右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筷子放在盛有半碗水的碗中,此时的筷子可以等效为一根绕O点转的杠杆,画出这时的杠杆五要素。 8.下图为一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组成,若用F l的力剪指甲时,试画出三个杠杆的五要素。 三、已知力臂作力 9.(1)如下左图,杠杆OA在力F 1 、F 2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 2 是F 2 的力臂,画出F 1 的力臂和力F 2(2)如右图所示,杠杆OA在F1、F2两个力作用下平衡,图中已画出了杠杆A端受的力F1。如果虚线OO,是力F2的力臂,请在杠杆上标出F2的作用点B,并画出力F2的示意图。 · O A O, F1 F1 F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 滑轮专题复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杠杆滑轮专题复习(满分8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平衡(钩码相同),下列措施中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A.A,B两点各增加2个钩码 B.A点增加1个钩码,B点增加2个钩码 C.左端向右移一格,右端减少1个钩码 D.左端向右移一格,右端增加1个钩码 2.用定滑轮匀速吊起重物,先后用F1、F2、F3沿图中所示的方向拉绳子,则:() A.F1>F2>F3 B.F1<F2<F3 C.F3<F1<F2 D.F1=F2=F3 3.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一定相同 B.动力臂一定等于阻力臂 C.若动力为阻力的1/2,则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 D.支点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4.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的动滑轮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滑轮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B.动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轴心为支点 C.动滑轮是一个不等臂杠杆,其直径是动力臂,半径是阻力臂 D.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滑轮轴心移动距离的一半

5.在下列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镊子 B.道钉撬 C.老虎钳 D.独轮车 6.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将它的秤砣挖去一小块,则称物体时的读数将() A.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B.和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 C.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满分3 0分) 7.如图所示:物重G=100牛,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牛,若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则拉力F= 牛. 8.如图所示:货物所受重力G=200牛,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试确定各图中拉力F的大小(滑轮重及摩擦不计),FA= ,FB= ,FC= . 9.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请帮助把空格填好.动力(牛)动力臂(米)阻力(牛)阻力臂(米) 1 1.96 0.04 0.02 2 0.06 0.98 0.03 3 2.45 0.03 1.47 实验中:如果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直至杠杆静止在位置. 10.在下列杠杆类机械中:(1)道钉撬、(2)钓鱼竿、(3)天平、(4)钢丝钳、(5)缝纫机踏板、(6)筷子.省力而费距离的杠杆是;省距离而费力的杠杆是;等臂杠杆是. 11.如图所示:重为8牛的物体G挂在杠杆的A端(O为杠杆的支点),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B端至少要加牛的力,力的方向是,在图中标示出这个力.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精编版

杠杆作图 1.如图所示,画出作用在“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F 2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O 是杠杆OA 的支点, 画出图中拉力F 1和F 2的力臂L 1和L 2。 3.如图所示,作出图示闸刀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标明L 1和L 2。 4.如图所示,画出图中动力F 1的力臂。 5.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活塞式抽水机的示意图,请画出支点O 和力F 1和F 2的力臂。 6.图所示,是锅炉的保险阀,请在图上标出杠杆的支点O 、蒸汽产生的动力F 1及动力臂L l 。 7.区街道两旁可看到如图所示的公益广告牌,它可看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在图中画出使它处于平衡状态的力的力臂。 8.如图所示,请画出钓鱼杆的阻力臂。 9.如图所示,是表示人的脚跟提起后的姿势;O 是脚尖与地面的接触点,F 1为动力,F 2为阻力;请画出此时地面受到脚的压力F 的示意图,并画出动力F 1的力臂。 10.如图所示,作出力F 的力臂。 11.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力F 1和F2 的力臂。 12.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吊车搬运集装箱;集装箱重G =2×104 N,支撑杆对吊车臂的支持力为F;在图中画出集装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支持力F 对转动点O 的力臂。 13.如下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 为剪钢丝处,B 为手的用力点,O 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阻力臂L 2 。

14.画出使杠杆AB 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所施最小力F 的作用点及方向。 15.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个大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作用点。 ⑴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a;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b。 ⑵在图上画出:撬动石块所需动力F为最小值时其方向。 附加思考: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柄上(如图所示),这是什么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支点两侧挂上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下表;(重复3次) ③、在杠杆支点同侧挂上钩码和弹簧秤,并竖直向上拉弹簧秤,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下表;(重复3次)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实验次数 动力F 1 (牛) 动力臂l 1(米) 动力×动力臂F 1 l 1(牛·米) 动力F 2 (牛) 阻力臂l 2(米) 阻力×阻力臂F 2 l 2(牛·米) 支点在F 1 F 2 之间 1 2 3 支点在F 1 F 2一侧 4 5 6 3、质疑: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上数据,我们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找出“变中不变”的物理规律? 4、引导:引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渗透科学的处理方法,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5、板书投影: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1l 1=F 2l 2 思考:如图,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某同学由图示得出F 1·OA=F 2·OB ,这个结论对吗?为什么? (三) 分析三类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 点或B 点或C 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O ·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1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3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图中切纸刀、羊角锤工作时的动力F1和阻力F2的示意图,标出 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课堂小结】 一、杠杆的平衡 一般说来,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做缓慢的匀速转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三、杠杆应用——三种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1节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教案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杠杆平衡条件。 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具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杠杆 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

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 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 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提问:想一想,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过支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知识准备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 问:l1、l2哪个大?F1、F2哪个大? 老师再来解释要使杠杆保持静止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刚才的直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请同学们画出下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画力臂的步骤: (1)确定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垂足,定力臂。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专项练习题

杠杆习题(二) 一、填充题 1.天平是____杠杆。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方时,应将____边的螺母向里调。 米,则动力作用点要下降____厘米。 的读数为6牛,则甲的重力为____牛。 4.一人挑担子,扁担AB长1.6米。在A端挂重物400牛,B端挂重物600牛,则人肩在离A端____米处担子才能平衡。若使两边重物各减少100牛,人肩应向____端(选填“A”、“B”)移动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二、选择题 1.图7所示的四种情况中,阻力F2都相等,动力F1作用的方向不同,其中最省力的是图[] 2.如图8所示,AO=40厘米,BO=20厘米,拉力F=3牛,并与水平方向成30°角。若在木棒B端悬挂体积为100厘米3的物体G,并将它浸没在水中,木棒恰好平衡,则物体的重力应为[] A.3牛B.牛 C.6牛D.牛

3.某人将一根木棒的一端抬起,另上端搁在地上。在抬起的过程中(棒竖直时除外),所用的力始终竖直向上,则用力的大小[]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4.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的铜球和铁球(ρ铜>ρ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现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杠杆[] A.不平衡,挂铜球一端下降 B.不平衡,挂铁球一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5.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原因是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先把物体放在左盘称得质量为m1,再把物体放在右盘称得质量为m2,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三、作图题 图9是指甲剪的示意图。请找出其中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并确定其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 四、计算题 1.图10是锅炉安全阀示意图、阀的横截面积S为4厘米2,OA∶AB=1∶2,若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05帕,在B处应挂多重的物体G若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减小,为保证锅炉的安全,应将重物向什么方向移动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专项练习题精选范文

1.天平是____杠杆。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方时,应将____边的螺母向里调。 米,则动力作用点要下降 ____厘米 的读数为6牛,甲的重力___牛。 4.一人挑担子,扁担AB长米。在A端挂重物400牛,B端挂重物600牛,则人肩在A端____米处担子才能平衡。若使两边重物各减少100牛,人肩应向____端 二、选择题 1.图7所示的四种情况中,阻力F2都相等,动力F1作用的方向不同,其中最省力的是图() 2.如图8所示,AO=40厘 米,BO=20厘米,拉力F=3牛,并与水平方向成30°角.若在木棒B端悬挂体积为100 的物体G,并将它浸没在水中,木棒恰好平衡,则物体的重力应为() A.3牛 B.牛C.6牛D.牛 3.某人将一根木棒的一端抬起,另上端搁在地上。在抬起的过程中(棒竖直时除外),所用的力始终竖直向上,则用力大小()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4.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的铜球和铁球(ρ铜>ρ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现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杠杆() 5.A.不平衡,挂铜球一端下降B.不平衡,挂铁球一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 5.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原因是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先把物体放在左盘称得质量为m1,再把物体放在右盘称得质量为m2,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三、作图题 1.图9是指甲剪的示意图。请找出其中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并确定其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 2.图11是油压千斤顶的示意图,大活塞的直径是小活塞直径的5倍,大活塞上的重物G=5×103牛,O 为支点,AB∶OB=3∶1。要将重物G举起来,至少在A端加多大的力?不计摩擦。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第一节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四、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木棍、铁架台、杠杆、钩码、杆秤、水果、汽水瓶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介绍: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 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课本)。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看书观察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认识杠杆的几个科学术语: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杆 教案

章节(课题)名称12..1杠杆学时 1 总课时29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 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 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 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 衡条件 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问 题 教学 难点力臂的确定及做法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通过教师示范和课堂练习突 破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 学 札 记 一、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1.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 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学再试着去打开这个罐头瓶,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学生参与游戏:直接 用手打开罐头 用铁棒打开罐头;用 起子打开罐头,其他 学生观看后重复 从活动引 入,调动 课堂气 氛,引发 学生学习 兴趣,培 养学生学

五要素。 2.认识杠杆 ①撬棒、抽水机摇柄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②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 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生活中有哪些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教师示范﹞ 杠杆平衡条件探究: 1.【提出问题并猜想】 自我展示:大家都看见卖水果要用杆秤来称,哪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2.【实验设计指导】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明确研究对象、恒量、变量①观察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 片,通过小组讨论, 回答教师问题系。 学生举例回答生活生 产中的各式杠杆 习的积极 性 1.使学生 认识杠 杆,找出 杠杆的共 同特点。 2.为探究 实验中做 好知识准 备 让学生掌 握力臂的 画法,突 破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课后巩固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2节弹力 P6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性形变。(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围,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围,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