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那些事儿(4)剑桥神学院面试记

神学那些事儿( 4 )剑桥神学院面试记

从伦敦神学院毕业已经好几个月了,既然准备继续在神学上深造,自然就得选学校专业读下去。在欧美读神学,真是选择不要太多。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教学大纲的灵活化,读书的形式从全时间、部分时间、在线教育、到科目组合式各样都有。可以选择的院校也从大学宗教神学系、教会背景神学院、到各种认证课程不一而足。总之就是一句话,除非你不想读,但凡只要想深造,绝对不会找不到课程。

在英国教会里面,对神学教育的认识普遍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近年来,专门的神学教育成为对平信徒的门徒训练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而且主流的看法。比较起来呢,我们的华人教会在意识上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观念。长话短说,经过不断的搜索和祷告,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后我终于决定申请剑桥神学联盟

(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 )的神学硕士。今天撰文来记录一下申请的过程,也为有兴趣的弟兄姐妹提供一点信息。

剑桥的神学是由两个不同机构进行教学的,一是剑桥大学神

学系(Divinity Faculty ),他们为剑桥大学31个书院(colleges )

所有开设宗教学和神学的课程提供教学,就像普通的世俗大学一样,就读这种神学专业的学生以学术研究为主,对于是否信教没有要求。而另外一个,则是剑桥神学联盟,这是一个由9 个私人书院组成的

神学院,即独立于剑桥大学的行政管理体系之外,又与剑桥大学共享学术资源。这里的学生除了必须是信徒之外,和申请任何有教会背景的神学院一样,同样需要教会牧师和领袖的推荐信。这9 个私人书院包括圣公会背景的西克特学院和里德利学堂、循道会背景的卫斯理学院、联合改革宗的西敏寺学院(传统上这4 所学院也被包括在剑桥大学之中),另外3 所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背景的学院,和一所专门从事犹太教和基督教对话的研究机构,以及1999 年成立的剑桥世界基督教研究中心(CCCW )。剑桥神学联盟的学生共享这9 个学院的学术资源,在不同学院里交叉上课、共用所有图书馆和其它设施。所以当我想到可以跟众多历史大牛和最爱的斯托得牧师共用一张写字台的时候,那是非常激动的。

剑桥里德利学堂,这是斯托得牧师进行牧职训练的学院说到这里,必须科普一下牛剑(牛津和剑桥大学)与众不同的特点。牛津和剑桥的学院(College )形式上是隶属在大学(University )之下,但实质上,学院是独立自治的单位,称得上是“一体多面”的独立个体,经济上也得自给自足,且自负盈亏。换言之,“大学”专责教授的聘任、学位的颁发;“学院”则负责学生的课业与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然而,要申请进入大学就读,则得先获得大学所属的任一学院之认可,才能取得入学资格。每间书院的入学要求也略有差异(国际学生招生又是另外一个系统,规范更加统一)。剑桥神学联盟成立于1997 年,它的出现可是说是英国教会在合一运动浪潮下的一种努力尝试。一方面,它试图摆脱高等教育去宗教化对教会传统神学教

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通过在学术和教育领域的相互沟通和对话,不断拓展神学的宽度和广度、促进宗派间的相互学习、理解和接纳。说实话,剑桥神学联盟的这种特质,也是我最终决定选择它的主要原因。不管传承如何,事实上大部分的华人教会可以被称作跨宗派或者超宗派的教会。优点是我们没有继承宗派神学的负累或者谬误,但不足之处恰恰也是我们往往忽略传统和传承的价值。而剑桥神学联盟的这种尝试,在我看来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经过多方咨询和比较,我最终决定选择西敏寺学院来申请。西敏寺学院成立于1844 年,最初的地址是在伦敦滑铁卢桥旁边。1897 年因为得到了苏格兰圣经学者吉布森姐妹(就是发现马可福音短版本的那对姐妹)的慷慨捐赠,和长老会的大力支持,在剑桥买下了现在的地,修建了永久性的学院1967 年成为剑桥大学的一个部分。英格兰长老会后来联合了另外一个小宗派,更名为联合改革宗。她继承了长老会清教徒和奋兴运动的传统,但也拥抱例如温和灵恩派的神学思想。

申请这个学院一方面是希望拓宽自己的神学视野,毕竟长老会算是堂会制教会的先驱,大部分的华人教会都沿用这样的行政管理结构;从神学上来说,现在的英格兰长老会也是在神学宽度上最兼容并蓄的,各种传统都能批判性地接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西敏寺学院刚刚经过一轮“巨额投资”,学习设施也是最好的。这一点当我去面试的时候,感受尤为深刻。不夸张的说,如果说在去之前我还有点犹豫的话,在去过之后,那些美轮美奂、古朴雅致的走廊、大厅、洗手间、

宿舍完全把我糖衣炮弹了。在这样美的地方读书,简直超越了我这前半辈子最美好的梦想。

剑桥西敏寺学院西敏寺学院的硕士入学要求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学术成绩2:1 以上。外国学生的话,雅思入学要求是7 或者7.5(不是非常确定!)。另外,其实比学术成绩更加重要的是推荐信。记得在伦敦神学院第一年老师就说过,好的推荐信强过成绩,英国大学更看重推荐信,而学术成绩不过是个参考而已。西敏寺要求3 封推荐信,分别来自学术证明人(通常是本科的导师或者某教授)、教会牧师和一位所在教会的平信徒领袖。我估计人品不错,因为面试的时候,院长说你的推荐信实在太好了。除此之外,就是申请表了。申请表上要求写不超过500 字的个人自述,不过我的个人自述加起来只有150 字,就说了3 条为啥要申请这所学院的理由。

提交申请材料之后一周就收到了学院的面试邀请,是学院院长和Director of Studies (不知道怎么翻译)来面试我。于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早晨,我去了剑桥。其实我每年都至少去一次剑桥,不过以前每次去都是游客,或者陪朋友去玩儿。想当年第一次跟先生一起去剑桥的时候,这位厨子童鞋站在圣约翰的门口差点都要哭出来了,不断感慨: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大学!这辈子我怎么就没有机会读一次这样的学院呢?我那个时候心里也在暗暗地羡慕嫉妒恨,哎,像我这样的学渣这辈子不要想剑桥了。当我的生命还被金钱、债务、茫然失措、破碎关系的黑暗所笼罩的时候,我不知道,神已经有所计划和预备。所以说,当我坐在去剑桥的大巴上去面试的时候,我真是

很感叹很感叹的。短短5 年,神翻转我的生命,让我自己的局限不断被打破,过程很痛苦,但经历过后,真是知道什么叫“在神一切都能!” 西敏寺学院礼拜堂面试比我想象的更加轻松。在院长漂亮得不像话的洛可可风格的办公室里面,他准备了咖啡、茶、巧克力、饼干什么的,大家像朋友见面一样舒服地把自己塞在沙发里面,我感觉喝了个下午茶面试就结束了。窗外是典型的剑桥学院的草坪中庭,雏菊和玫瑰盛放,蜜蜂飞舞。我一直在感叹,多美的地方啊!院长回答我:更美的是神把这样的产业赐给我们,我们好好的管理和使用,然后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西敏寺学

院的餐厅我们的谈话自然而然地展开,我大概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未来的研究兴趣,聊了聊现在在教会的服事和由此产生的疑问。院长向我介绍了学院的历史,课程的设置和未来的一些考量。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觉得聊了多久,或者有什么特别高难度的问题-或者是已经聊过了,但是我没发现?总之,一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结束了。然后院长就说:“我是很高兴录取你,如果你也对我们挺满意的话,那么我们就走接下来的程序,然后期待着9月份见到你了哦。”学院图书馆,这里保存着《威斯敏斯特信仰宣言》的原件然后,院长带我去敲开学院每一间办公室的门,介绍我认识所有的工作人员。并且带我去参观整栋楼,礼拜堂、餐厅、图书馆、宿舍、公共休息室。进每一间办公室他都说,这是我们9 月份会来读书的新同学哦,然后让我跟里面的工作人员打招呼,简单聊上两句。我心里当时一直在想,就算这个学院只有几十名注册学生,可是每一位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做法真是爱心和耐心的表率。研究生的会议室整个剑桥神学联盟有300 名学生,却有超过40 名的专职老师可以调用,想起LST 紧巴巴的预算和有限的师资,心里不由得不断感叹剑桥真是富豪。不过也因为这样对LST 愈加佩服。就是那么几个人,却占据英国神学届1/3 壁江山,教出那么多了不起的学生,几乎每个老师都放弃了在剑桥、牛津、

杜伦或者美国有钱大学的任教机会,在伦敦郊区一个简陋的学院里,

拿着比市场价便宜一半的薪水,提供着世界一流的教育……

不管我之前跟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沟通,还是这次在剑桥的面试,都让我深深感激在LST 所学习到的一切。这些学术大牛聊什

不管么,我都发现好像多少知道一点儿。更重要的是过去几年所训

练出来的严谨、对一切合理疑问的态度和自信,让我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握这样的情景。可是比这些全部所有都更加重要的是性格,我学会去观察别人身上重要的特质,去欣赏真正的谦卑、真实和尊重,去学习和模仿这些属灵的果实。

我知道前路还是很漫长的,但是我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恩典的道路,而道路的尽头,是荣耀和永恒在等待着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