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教案资料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教案资料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教案资料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

试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本大题分8小题, 共14分)

⒈用系统命名法给出化合物的名称:( 2分)

⒉用系统命名法给出化合物的名称:( 1.5分)

CH3

NO2

Cl

⒊用系统命名法给出化合物的名称:( 2分)

CH3

Cl

⒋用系统命名法给出化合物的名称:( 1.5分)

⒌用系统命名法给出化合物的名称:( 2分)

3

Cl

H

⒍写出3, 7, 7-三甲基二环[4. 1. 0]-3-庚烯的构造式:( 1.5分)

⒎写出4, 4′-二氯联苯的构造式:( 1.5分)

⒏写出化合物

CH

C H5

Cl

Br

H

的对映体(用Fischer投影式):( 2分)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本大题共5小题,总计10分)

⒈ CH 3

(CH 3)2CHCH 2

Cl AlCl 3( )( )

KMnO 4H +

⒉ 稳定构象( )

稀水溶液KMnO 4

⒊ ( )

H +H 2O

干醚( )O 2,Ag CH 2CH 2CH

2MgBr

⒋ CH 2CH 2B 2H 6过量

H 2O 2,OH -1,

2,( )

三、选择题 : (本大题共8小题,总计16分) ⒈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有芳香性的是( )

D C B A +N

N

N

O

O ⒉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⒊ 下列化合物构象稳定性的顺序正确的是( )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2.某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B) V1 = 2V2(C) 2V2 = V2(D) V1> V2 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 (A) 0.09V(B) 0.18V(C) 0.27V(D) 0.36V 4.已知二甲酚橙(XO)金属指示剂在pH<6.0时为黄色,pH>6.3时为红色,Zn2+-XO配合物为红色,滴定Zn2+的最高酸度为pH=4.0,最低酸度为pH=7.0,问用EDTA滴定Zn2+时,应控制的酸度围是()。 (A)pH=4.0~6.0 (B)pH<7.0 (C)pH=4.0~7.0 (D)pH>4.0 5.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 (A) T0/ 2(B) 2T0(C) (lg T0)/2(D) 2lg T0 6.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M KMnO4=158.03,M Mn=54.94] ( ) (A) 14.15mL(B) 8.09mL(C) 10.11mL(D) 6.07mL 7.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 (A)P2O5 / 2(NH4)3PO4?12H2O (B) P2O5 / (NH4)3PO4?12H2O (C)2(NH4)3PO4?12H2O / P2O5(D)2P2O5 / (NH4)3PO4?12H2O

有机化学基础期中考试试卷C

有机化学基础期中考试试卷C 第Ⅰ部分 (共56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系物的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B.甲烷和环丙烷互为同系物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 2.下列烷烃沸点最高的是 A.CH3CH2CH3B.CH3CH2CH2CH3 C.(CH3)2CHCH2CH3D. CH3(CH2)3CH3 3.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戊烷 B.2,2-二甲基-5-己醇 C.1,2-二氯丁烷 D.3,4-二甲基戊烷 5. 已知,则CHCl3的水解产物是 A.甲醇 B.甲醛 C.甲酸 D.二氧化碳 6.右图是某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A.C2H5OH B.CH3COOH C.CH3CHO D.C6H5OH 7.只用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醇和乙酸 B.已烷和乙醇 C.苯和四氯化碳 D.乙酸和溴苯 8.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烷通入浓盐酸 9.下列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 + 2 O2→ CO2 + 2H2O B.CH2=CH2 + Br2→ CH2Br—CH2Br C.CH4 + Cl2→ CH3Cl + HCl D.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10.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① CH3② CH=CH2③ NO2 CH3 ④OH ⑤⑥CH—CH3 A.③④B.②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1.25℃某气态烃与氧气混合充入密闭容器中,点火爆炸后又恢复到25℃,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一半,再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为A.C2H4B.C3H6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 7 页 共 8 页 ………………………………………装…… …… ……………………订…… ………………… … 线………………… … …… …………………… …… 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 此 处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 理工大学 2012 ~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有机化学》期中试卷(A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得分: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有机化学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B.勒第一个在实验室合成出尿素 C.有机化合物就是碳化合物 D.迪尔斯和阿尔德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2.下列哪一种性质不是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共性:( B ) A .容易燃烧 B.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 C. 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D. 反应比较慢 3. 下列化合物中的碳为SP 2杂化的是:( B )。 A :乙烷 B :乙烯 C :乙炔 D :新戊烷 4.下列与共轭效应无关的是:( C ) A .电子离域 B.键长平均化 C.反应速度加快 D. 产生离域能 5.下列正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 D ) CH 3 CH 3 CH 3 5-a 5-b 5-c A .a >b >c B. a >c >b C. c >b >a D. b >a >c 6.某烷烃的分子式为C 5H 12,其一元氯代物有三种,那么它的结构为:( A )。 A : 正戊烷 B : 异戊烷 C :新戊烷 D :不存在这种物质 7.甲基异丁基仲丁基甲烷的结构是:( B ) A B C D 8.化合物8-A 的系统名称是:( C ) A. 3-甲基-2-庚烯-5-炔 B. 5-甲基-5-庚烯-2-炔 C .(E )-3-甲基-2-庚烯-5-炔 D .(反)-3-甲基-2-庚炔-5-烯 H 8-A

有机化学教案及说明

有机化学教案及说明

第64期岗前培训《大学教学技能》作业 有机化学教案 学号:姓名: 单位:

有机化学教案

学 们的用途;苯环的结构来历? 教师讲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一些化合物的性质,再补充一些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介绍苯环结构的来源: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构想。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形式互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内角为120度。每个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一、苯的结构 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仅从苯环的分子式判断,苯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 二: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及其同系物一般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相对密度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苯和甲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烷基苯的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高。 三:芳烃的化学性质(穿插芳烃的化学反应视频演示) 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四:非苯芳烃 休克尔(E.Hückel)规则:①在环状共轭多烯烃分子中,组成环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或接近同一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讲解

教案设计说明 学号:姓名: 一,教案整体结构说明 (一)课题的引入 前一讲中1,3,5-己三烯烯烃首尾相接为一个环,构成了苯环的结构,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电子的分布不一样,苯环的电子是在真个环上运动的,造成了苯环的特殊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煤、化妆品、医药中都有芳香化合物的存在,引导大家说出一些芳香化合物,并讲解这些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用途,提起大家对芳香烃的兴趣。引出我们今天的讲解内容-----芳香烃。(二)课题的过渡 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讲解芳香烃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化合物----苯。(三)课题的进展 通过课题的引入,提出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即苯的结构;芳香烃的物理性质;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休克尔规则。 第一部分知识点:根据元素分析得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仅从苯的分子式判断,苯环应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显示不饱和烃的典型反应—加成、氧化、聚合,然而苯却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也难被氧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称为“芳香性”。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构想。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交替形式互相连接,构成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内角为120度。每个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然而根据苯的凯库勒结构式,苯的邻位二元取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含三套试卷和参考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每题1分,共10分) 1. C H C(CH3)3 (H3C)2HC H 2. 3-乙基-6-溴-2-己烯-1-醇 3. O CH3 4. CHO 5. 邻羟基苯甲醛 6. 苯乙酰胺 7. OH 8. 对氨基苯磺酸 9. COOH 10. 甲基叔丁基醚 二. 试填入主要原料,试剂或产物(必要时,指出立体结构),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每空2分,共48分) 1. CH CH2Cl CHBr KCN/EtOH 2.

3. 4. +CO2CH3 5. 4 6. O O O O O 7. CH2Cl Cl 8. 3 +H2O- SN1历程 + 9. C2H5ONa O CH3 O + CH2=CH C CH3 O 10. +C12高温高压 、 CH = C H2HBr Mg CH3COC1

Br Br Zn EtOH 11. C O CH 3 + Cl 2 H + 12. Fe,HCl H 2SO 4 3CH 3 (CH 3CO) 2O Br NaOH 24 NaNO H PO (2) 三.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与NaOH 水溶液的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 (A). CH 3CH 2COCH 2Br (B). CH 3CH 2CHCH 2Br (C). (CH 3)3CH 2Br (D). CH 3(CH 2)2CH 2Br 3 2. 对CH 3Br 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OO - (B). CH 3CH 2O - (C). C 6H 5O - (D). OH - 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CH (B) H 2O (C) CH 3CH 2OH (D) p-O 2NC 6H 4OH (E) C 6H 5OH (F) p-CH 3 C 6H 4OH 4. 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活性得是:( ) A, CH 3 CH 3B, C, (2R, 3S, 4S)-2,4-二氯-3-戊醇 5. 下列化合物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 C 6H 5COCH 3 B 、 C 2H 5OH C 、 CH 3CH 2COCH 2CH 3 D 、CH 3COCH 2CH 3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ψ1和Kψ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ψ1+Kψ2 B. Kψ1/Kψ2 C. Kψ1×Kψ2 D. Kψ1-Kψ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ψ B. 2,2,0,-ψ C. 3,2,1,+ψ D. 4,1,0,-ψ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 HBr>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 HI> HBr > HCl D. HF> HCl>HBr>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A. 对照试验 B. 校正仪器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版)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版) xx学年第一学期《有机化学》期中试卷(A)答案诚信声明考场是严肃的,作弊是可耻的,对作弊人的处分是严厉的。我承诺遵守考场纪律,不存在抄袭及其它违纪行为。考生(承诺人)签字: 专业:班级:学号:适用年级专业:xx级应化、化工、材料、生物、环境专业试卷说明: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得分: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有机化学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B、维勒第一个在实验室合成出尿素 C、有机化合物就是碳化合物 D、迪尔斯和阿尔德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2、下列哪一种性质不是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共性:( B ) A、容易燃烧 B、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 C、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D、反应比较慢

3、路易斯酸概念在有机化学中频繁使用,下列试剂中不属于路易斯酸的物种是:( C ) A、正碳离子 B、 AlCl3 C、自由基 D、 H+ 4、下列与共轭效应无关的是:( C ) A、电子离域 B、键长平均化 C、反应速度加快 D、产生离域能 5、下列正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 D ) A、a>b>c B、 a>c>b C、 c>b>a D、 b>a>c 6、下列化合物中最不容易发生硝基化反应的是:( A )CH3OCH3 A、 B、 C、 D、

7、甲基异丁基仲丁基甲烷的结构是:( B ) 8、化合物8-A的系统名称是:( C ) A、3-甲基-2-庚烯-5-炔 B、5-甲基-5-庚烯-2-炔 C、(E)-3-甲基-2-庚烯-5-炔 D、(反)-3-甲基-2-庚炔-5-烯 9、(R)-1,3-二溴戊烷的结构式是:( B )9-A9-B9-C9-D 10、5-硝基-2-萘磺酸的结构是:( C )10-A10-B10-C10-D1 1、反-1-甲基-3-叔丁基环己烷的最稳定构象是:( D ) 12、12-A的正确系统名称是:( C ) A、 (E)-1-氯-2-丙基-1-丁烯 B、 (Z)-1-氯-2-乙基-1-戊烯 C、(E)-1-氯-2-乙基-1-戊烯 D、3-氯甲叉基己烷 13、13-A的正确系统名称是:( A ) A、6-甲基-1-氯-1,4-环己二烯 B、1-甲基-2-氯-2,5-环己二烯 C、3-甲基-2-氯-1,4-环己二烯 D、1-氯-2-甲基-3,6-环己二烯 14、14-A的正确系统命称是:( C ) A、3-磺酸基-4-甲基-1-溴苯 B、6-甲基-3-溴苯磺酸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试题(A)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可以用下列中哪些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3.已知某标准NaOH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则对所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难预测 4. 0.05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0.10 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 位是[已知此条件时 ? ' (Fe3+/Fe2+)= 0.68 V, ? ' (Sn4+/Sn2+)= 0.14 V] (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5.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 ) A 0.1mol/L HAc B 0.1mol/L NH4Ac C 0.1mol/L NaAc D 0.1mol/L NH4Cl 6.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pM=0.2,则要求lgK为…( ) A 5 B 6 C 4 D 7 7. (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 Fe2+溶液(2) 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8采用BaSO4重量法测Ba2+时,洗涤沉淀用的洗涤剂是() A 稀H2SO4 B 稀HCl C 冷水 D 乙醇 9 pH=4时有莫尔法滴定含量,将使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忽高忽低 D 无影响 10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 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氢离子浓度(mol/L下同)相等; B. H2SO4和HAc溶液的浓度相等; C. H2SO4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1/2;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11.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 pKa3=11.6 H2In HIn2- In3- 紫红蓝橙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 ) A pH < 6.3 B pH > 11.6 C pH = 6.3~11.6 D pH = 6.3±1 12.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3.副反应系数αM(L)=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不存在共存离子,则Y的副反应系数αY和δY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αY<δY B.αY=δY C.αY=δY–1 D.不能确定 1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至少应()A.0.09V B.0.18V C.0.24V D.0.27V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理工大学 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有机化学》期中试卷(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得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有机化学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B.魏勒第一个在实验室合成出尿素 C.有机化合物就是碳化合物 D.迪尔斯和阿尔德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2.下列哪一种性质不是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共性:( B ) A.容易燃烧 B.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 C. 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D. 反应比较慢 3. 下列化合物中的碳为SP2杂化的是:( B )。 A:乙烷B:乙烯C:乙炔D:新戊烷 4.下列与共轭效应无关的是:( C ) A.电子离域 B.键长平均化 C.反应速度加快 D. 产生离域能 5.下列正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 D) CH3CH3CH3 5-a5-b5-c A.a>b>c B. a>c>b C. c>b>a D. b>a>c 6.某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其一元氯代物有三种,那么它的结构为:( A)。A:正戊烷B:异戊烷C:新戊烷D:不存在这种物质 7.甲基异丁基仲丁基甲烷的结构是:( B ) A B C D 8.化合物8-A的系统名称是:( C ) A. 3-甲基-2-庚烯-5-炔 H B. 5-甲基-5-庚烯-2-炔 C.(E)-3-甲基-2-庚烯-5-炔 D.(反)-3-甲基-2-庚炔-5-烯 8-A .

. 9.(R)-1, 3-二溴戊烷的结构式是:( B ) 2 Br H H Br Et H CH33 13-A13-B13-C13-D A B C D 10.5-硝基-2-萘磺酸的结构是:( C ) 2 3 H 3 H 10-A 10-B 10-C 10-D 11.反-1-甲基-3-叔丁基环己烷的最稳定构象是:( D ) 11-A11-C11-D - t- 12.12-A的正确系统名称是:( C ) A. (E)-1-氯-2-丙基-1-丁烯 B. (Z)-1-氯-2-乙基-1-戊烯 C.(E)-1-氯-2-乙基-1-戊烯 D. 3-氯甲叉基己烷 12-A Cl H 13.13-A的正确系统名称是:( A ) A. 6-甲基-1-氯-1,4-环己二烯 B. 1-甲基-2-氯-2,5-环己二烯 C.3-甲基-2-氯-1,4-环己二烯 D.1-氯-2-甲基-3,6-环己二烯 14.14-A的正确系统命称是:( C ) A.3-磺酸基-4-甲基-1-溴苯 B.6-甲基-3-溴苯磺酸 C.2-甲基-5-溴苯磺酸 13-A Cl Me SO3H Br CH3 14-A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分析化学教研室复核人:分析化学教研室 姓名:学院级班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项共32分) ()1.某试样含有约5%的硫(质量分数),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然后沉淀为硫酸钡,若要求在一台感量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硫酸钡的质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至少应称 取试样的质量为 A.0.27g B.1.54g C.0.55g D.15g ()2.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 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A.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C.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3.今有0.20mol·L-1二元弱酸H2B溶液30mL,加入0.20mol·L-1NaOH溶液15mL时的pH=4.70;当加入30mLNaOH 时,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7.20,则H2B的pK a2是A.9.70 B.9.30C.9.40D.9.00 ()4.用0.2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mol·L-1草酸(pK a1=1.22,pK a2=4.19)和 0.10mol·L-1酒石酸(pK a1=3.04,pK a2=4.37)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突跃? A.1 B.2 C.3 D.4 ()5.计算0.080mol·L-1二氯乙酸和0.12mol·L-1二氯乙酸钠缓冲溶液的pH值。(已知 二氯乙酸的K a=5.0×10-2) A.1.48 B.1.68 C.1.20 D.1.91 ()6.为测定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铁、铝离子干扰的方法中,正确 的一种是

2017年秋季学期有机化学期中考试

2017年秋季学期《有机化学》课程期中考试试题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 4、5、 二、写出符合下列名称化合物的结构式(每小题2分,共10分) 1、氯仿 2、(Z)-3-氯2-戊烯 3、苄基烯丙基醚 4、(2R,3S)-2-氯-3-羟基丁酸(费歇尔投影式) 5、甘油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空4分,共20分) 四、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高的是()

A.正戊烷B.新戊烷 C.异戊烷 D.环戊烷 2、下列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A.CH 3C CCH3 B. CH3CH=CHCH3 C.CH3CH2CH=CH2 D. (CH3)2C=CH2 3、物质具有旋光性的根本原因是() A.分子具有手性B.分子不具有手性 C.分子含有手性碳原子D.分子中含有对称因素 4、威廉姆合成法是合成下列哪种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A、卤代烃 B、混合醚 C、环醚 D、单醚 5、下列基团在芳环上,不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B、-CCl3 C、D、-N+H3 6、2, 3-二甲基丁烷的一卤代产物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7、甲苯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其历程为() A、亲电取代 B、游离基取代 C、亲核取代 D、亲电加成 8、用氯仿萃取水中的甲苯,分层后,甲苯在() A、上层溶液 B、下层溶液 C、上下层溶液之间 9、卤代烃与KCN反应,其反应历程为() A、亲核取代 B、亲电取代 C、自由基取代 10、烧瓶内有l00ml苯与少量金属钠,不慎起火,要用() A、CCl4灭火 B、水灭火 C、泡沫灭火器喷射 D、石棉网将空气隔绝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一、 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1分,共5分)。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空1分,共35分) 10、 16、 17、 18、 19、 三、选择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 。 2、下列化合物在互变异构的动态平衡中,烯醇化程度最大的是 。 A.CH 3COCH 2CH 3 ; B. CH 2(COOC 2H 5)2 ; C.CH 3COCH 2COCH 3 ; D.CH 3COCH 2COOC 2H 5 。3、氯苯与NaNH 2反应生成苯胺,其反应机理属于 。 4、酯化反应 的产物是( )。 5、下列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是 。 四、排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酚类化合物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为: 答案: > > > 。 2、下列卤代烷烃按S N 2机理反应的相对活性顺序: A . 1-溴丁烷 ; B . 2-溴丁烷 ; C . 2-甲基-2-溴丙烷 ; D . 溴甲烷 。 答案: > > > 。 3、下列羧酸与甲醇反应活性顺序为: 答案: > > > 。 4、排列下列含氮化合物在非水溶剂中的碱性强弱次序: 答案: > > > 。 5、下列分子量相近的化合物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A . 正丁醇 ; B . 丁酮 ; C . 丙酸 ; D . 丙酰胺 。答案: > > > 。 五、简要解释下列实验现象(任选一题,全答按第一题记分,共5分)。 1、用HBr 处理新戊醇(CH 3)3CCH 2OH 时,只得到(CH 3)2CBrCH 2CH 3 。 2、分子式为C 6H 6O 的化合物能溶于水,在它的稀水溶液中滴加溴水时,立即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过量溴水时,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在黄色沉淀中加入NaHSO 3溶液又变成白色沉淀,写出有关的反应简式并解释这些现象。 六、鉴别与分离提纯(鉴别6分,分离 4分,共10分)。 -CH + 3 -HO -ClN 2-3 CH NaOH 0-50CH 3C00H + H OCH 3H 3O +18 -NO 2NO 2+(NH 4)2S -CH 2Br Cl-+ NaI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学时: 60学时 课程学分: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上有机化学的专业 案例作者: 审核人签字(系部盖章): 一、案例主题 爱国教育 二、结合章节(项目、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三、教学目标 通过“庄长恭:科研一生,我国有机化学的先驱”这一案例的引入,要说明中国的化学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学生应该向化学家学习,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四、案例意义 通过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引发学生对化学家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教学过程实施 庄长恭(1894—1962),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研究。他曾经留学美国,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回国后任东北大学教授;1931年去德国,在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抗日战争初期回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去美国考察,当时美国一个制药厂出高薪聘请他,被他拒绝了,德国拜尔药厂要求购买他的专利,也被他拒绝了。 庄长恭1948年回国任台湾大学校长。全国解放后,他向往新中国,离开台湾回到大陆。 庄长恭是一位爱国的化学家,又是一位具有政治鉴别力的爱国的化学家。新中国建立以前,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为高薪所动,不为金钱弯腰,多次出国,又多次返国;新中国建立以后,他即回到祖国大陆,为新中国服务。

爱国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又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全国解放后,庄长恭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并为她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表明了他的爱国思想,而且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 此案例以讲授和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我国化学研究起步较迟,但也不乏化学家。同时告诫学生学习化学后的用途,是要将所学知识用于祖国的发展上。不为高薪所动,不为金钱弯腰,一定不能为了一些金钱私欲将化学用在不法行为上。 六、教学考核评价 通过学习通APP进行教学并实施考核,通过“将有机化学用于何处”的讨论、意见发表及课后思考,评价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引发学生思考,告知学生所学必有所用,所用必在“正道”,在为祖国伟大复兴上,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化学与环境 学院2010 /2011学年(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有机化学 》试卷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前面括号内(10分) 1. 最稳定的自由基是:( A ) CH 3CH 2CH 3CHCH 3 a. b. c. d.CH 2 (CH 3)3 2. 最稳定碳正离子的是:( D ) CH 3CH 2CH 3CHCH 3CH 2CH CH 2 + + + a. b. c. d.CH 2 3. 下列化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C ) C CHCl H 3C H 3C C CCl 2 H 3C H 3C a. b. c.CH 3CH CBrCl CH 3CH C(CH 3)2 d. 4. 丙二酸二乙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几组峰?( B ) 2H 5 C 2H 5O a. 两组峰 b. 三组峰 c. 四组峰 d. 五组峰 5.下列构象式中最稳定的是:( C ) a. b. c. d. 6 . 在红外光谱中羰基(C=O )的特征吸收峰在什么范围?( A ) a. 1720-cm -1附近, b. 2980-cm -1附近, c. 3600-cm -1附近, d. 800-cm -1附近

7.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C ) a. CH3CH2CH3 b. CH3CH2Br c. CH3CH2OH d. CH3OCH3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具有芳香性?(A ) a. b. c. d. 9.下列化合物在亲电取代反应中,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 ) a. 苯>苯酚>硝基苯 b. 苯酚> 苯>硝基苯 c. 硝基苯> 苯> 苯酚 10.下列化合物按S N2历程反应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 a. I > II > III b. III > II > I c. III > I > II 二.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10分) (6) 顺-1,2-二氯环丙烷(7)THF (8)苄溴 (9) β-萘酚(10)(2S,3R)-2-氯-3 -溴丁烷(投影式) 三.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20分)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A)

《分析化学》A考试试卷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c1(mol/L) NH4 H2PO4 (2)c1(mol/L)NaAc+ c2(mol/L)H3BO3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透 射比。 3. 准确度用表示,精密度用表示。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则H2B的p K a1=,p K a2=。 5.已知EΦ(Fe3+/Fe2+)=0.68V,EΦ(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化学计量点电位为,电位突跃范围是。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 色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 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 8.滴定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 , 和。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 曲线称谓;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1.已知Zn(NH3)42+的各级累积形成常数logβ1—logβ4分别为2.3、4.6、7.0和9.0,则 它们的第四级形成常数logK4= 。 12. 分光光度法的基础是,其相对误差一般 为。此法适用于量组分的测定。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 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如: 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 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 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 二、反应类型 三、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如果一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过几步完成。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应活性中间体(active intermediate)。活性中间体能量高、性质活泼,是反应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短寿命”(远小于一秒)的中间产物,一般很难分离出来,只有比较稳定的才能在较低温下被分离出来或被仪器检测出来(如三苯甲烷自由基),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物种。 1、碳自由基(carbon free radical) 具有较高能量,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碳原子是电中性的,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是P-π共轭和σ-P共轭。 自由基稳定性的次序为: 在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和加成聚合反应中都经历自由基活性中间体。 2、正碳离子(carbocation) 具有较高能量,碳上带有一个正电荷的基团,叫正碳离子,又称碳正离子。正碳离子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P轨道是空的。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有(1)诱导效应的供电子作用;

仪器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考试答案(A)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常用的原子化方法分为火焰原子化和非火焰原子化。 2. 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反映的是分子中生色团及助色团的特征,所以它在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推测官能团以及共轭体系的大小。 3. H2O的振动自由度是 __ 3 ,在IR图上出现 3 ____个吸收带。 4. 气相色谱中两组分能否很好的分离主要决定于固定相的选择,其次决定于实验操作条件的选择,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保留值,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峰面积。 5. 原子吸收法是用空心阴极灯作为光源的,它的阴极由被测元素的材料组成,该光源属于一种锐线光源。 6. 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主要有物理,化学,电离,谱线和背景。 7. 以测量沉积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的质量为基础的方法称为电重量分析法。 二、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C) (A) 2 个,不对称伸缩 (B) 4 个,弯曲 (C) 3 个,不对称伸缩 (D) 2 个,对称伸缩 2. 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哪种光源为好( B ) (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 3. 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测定铷(Rb)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C ) (A)减少背景(B)提高火焰温度(C)减少铷电离(D)提高Rb+的浓度 4. 反应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是( D ) (A)分配系数(B)分配比(C)相比(D)保留值 5. 在极谱分析中,所谓可逆波指的是( A ) (A)氧化波与还原波具有相同的半波电位(B)氧化波半波电位为正,还原波半波电位为负(C)氧化波半波电位为负,还原波半波电位为正(D)都不是 6. 光谱仪的线色散率常用其倒数来表示,即?/mm,此数值愈小,表示此仪器色散率愈( A ) (A)大(B)小(C)不确定(D)恒定

有机化学教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 ? 2 第五章 脂环烃 §5.1 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 §5.1.1 脂环烃的定义 在结构上具有环状碳骨架, 而性质上和脂肪烃相似的烃类,叫做脂环烃。脂环烃的分类如下所示: 饱和脂环烃, 环烷烃 如: 等 脂环烃 环烯烃 如: 等 不饱和脂环烃 环炔烃 按环的大小又将脂环烃分为:小环(3~4元)脂环烃;普通环(5~7元)脂环烃;中环(8~12元)脂环烃和大环(十二碳以上)脂环烃。 按环的多少可将脂环分为:单环化合物;多环(桥环、螺环)化合物。 §5.1.2脂环烃的命名 (1)环烷烃的命名 根据分之中成环碳原子数目,称为环某烷;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面;取代基位次按“最低系列”原则列出,基团顺序按“次序规则”排序在后的优先列出。 例如: (2)环烯烃的命名 根据分之中成环碳原子数目称为环某烯;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小为原则。 CH 3 CH 3 CH 3 CH 3 1,3-=甲基环戊烷 异丙基环己烷 1-甲基-3-异丙基 环己烷 1,4-=甲基-4-乙基 环己烷

例如: (3) 多环化合物的命名 1)螺环化合物:螺环化合物是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环烷烃称为螺环烃。螺环烃的编号原则:从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一个碳原子开始,经过小环到螺原子,再沿大环致所有环碳原子。根据成环碳原子的总数命名为环某烷,在方括号中标出各碳环中除螺碳原子以外的碳原子数目(小的数目在前,大的在后),其它与烷烃的命名相同,例如: (2) 桥环化合物:在分之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环的多环化合物中,把两个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环化合物。桥环化合物的编号原则:从桥头的一端开始,沿最长桥编到桥的另一端,再沿次长桥到始桥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命名时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环某烷,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目排在前,小的排在后),其它与环烷烃的命名相同。例如: 7,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 CH 3 CH 3 CH 3 环戊烯 1-甲基环戊烯 3,4-=甲基 环己烯 1,3-环戊烯 2-甲基-1,3- 环己二烯 2CH 3 2-甲基-5-异丙基二环[3,1,0]己烷2-乙基-6-氯二环[3,2,1]辛烷 2 3 螺碳原子 1-溴-5-甲基螺[3,4] 辛烷 桥头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