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第9课《宝玉挨打》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第9课《宝玉挨打》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第9课《宝玉挨打》

第9课宝玉挨打

【学习目标】

1. 理清全文思路,体会本文情节设计安排的巧妙之处。

2. 把握课文的矛盾冲突,具体分析矛盾冲突的思想根源。

3. 分析人物性格,把握小说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 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

2. 把握课文的矛盾冲突,具体分析矛盾冲突的思想根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文学家。康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专做供应皇家的事物)。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58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公款”等罪名被革职,家产被抄没。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四十岁。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

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的真实内幕,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课文背景介绍。

28回:宝玉与忠顺王府优伶琪官交好,互赠礼物。

32回:宝玉与王夫人婢女金钏打闹,惹怒王夫人,王夫人决意将金钏驱逐,金钏不堪其辱投井自杀。

3. 复习小说重要知识。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

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

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依据“三态”理论理清全文的情节层次。

第一部分“潜流暗滚”(——段)

第二部分“惊涛大作”(——段)

第三部分“余波涟漪”(——段)

三、内容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

表面原因:

5.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引发宝玉挨打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深入探究:

6.文中有句话最能体现贾政要打宝玉的真正动机,请找出这句话,同时结合《红楼梦》中贾政、贾宝玉父子说过的话,分析贾政、贾宝玉父子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贾政说过的话: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经两首教案

一、读准字音 姝.()俟.()城隅.() 踟蹰 ()()娈.()彤.管() .. 炜.()荑.()洵.() 垝垣 ()()涟.涟()桑葚.() .. 愆.期() [答案] shūsìyúchíchúluán tónɡwěi tíxún guǐyuán lián shèn qiān 二、辨识通假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答案]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4)匪,通“非”(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6)无,通“毋”,不要(7)于,通“吁”,叹息(8)说,通“脱”,解脱(9)泮,通“畔”,边,岸 三、一词多义

(1)将错误! (2)言错误! (3)之错误! (4)以错误! (5)其错误! [答案] (1)动词,请,愿动词,扶持,扶助名词,将领,将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2)动词,说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4)连词,来,表目的介词,用介词,把副词,通“已”,已经(5)代词,它的,代指桑树代词,他的,代指士助词,无实义代词,你,代指氓 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三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延误(3)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形容词作动词变黄(5)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指变了心(6)数词作动词三心二意 五、古今异义 顿丘 (1)至于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期 (2)秋以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宝玉挨打 导学案(答案)

课题:《宝玉挨打》导学案(答案) 一、知识积累: 1、“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是北静王对贾宝玉的称赞。 2、“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林黛玉写的《咏白海棠》。 3、宝玉挨打后,黛玉来看宝玉,眼睛哭得像桃,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却不能说的,只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为了安慰黛玉,在黛玉走后还让晴雯送去两块手绢。 二、课文探究导引: 1、简述金钏冤死的经过,并写出由此而引发的事件。 提示:宝玉到母亲王夫人的住处,见丫头金钏在旁边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开起了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了金钏一个嘴巴,并叫人把她赶出贾府。金钏满含冤屈,投井而死。 2、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其根本原因是:他和父亲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同,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冲突。 3、贾环为什么要和宝玉过不去?他对宝玉的诬陷反映了贾府中的什么矛盾? 提示:贾环是庶出,处处受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处于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 4、宝玉挨打的情节集中反映出哪些矛盾冲突? 提示:父子矛盾:贾政三“打”;嫡庶矛盾、夫妻矛盾:王夫人三“哭”;母子矛盾:贾母三“逼”、贾政三“求”; 5.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都去探伤,通过此情节请说说钗、黛二人对“宝玉挨打”各有怎样的反应?据这一情节分析二人性格特点。 提示:宝钗探伤: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也……”。神态: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黛玉探伤: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理智。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6、比较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的异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14.孔孟两章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

相夫子(辅佐,动词)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动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名词动词,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名词动词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动词重视 衣帛食肉衣,名词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动词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名词动词,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背诵篇目(粤教版)讲解

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5离骚(节选)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名师导学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名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品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在文学层面鉴赏人物形象提升欣赏水平。 3.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术资料,完成专题研究成果加强思想深度,提高写作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思维发展与提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欣赏人物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 【作者与版本】 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在阅读小说之前,你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

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曾属“簪缨之族,诗礼之家”。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亲信;父辈曹顒、曹頫袭父职,一家三代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康熙南巡时4次住在曹家,曹家地位可见一斑。雍正时曹家受冷遇,雍正五年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曹雪芹主要生活在家道中衰之后,从而写下这部带着幻灭悲剧的小说。 3.《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整体把握】 4.《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5.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记住两张表(贾府人物关系表、贾府平面地图)。其中前五回是全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宝玉挨打 含答案

第9课宝玉挨打 本课话题——教育 一、从课本中积累 “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贾政打宝玉,当然事出有因。但从今天的观点看,这或许属于“惩戒教育”吧。 二、从生活中积累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都是一种成长体验,都会让孩子终身难忘。要知道,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教育的“武功秘笈”里,应添上“惩戒教育”这一兵器,样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残缺不全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三、从名言中积累 1.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2.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苏霍姆林斯基

3.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 一、作者简介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其祖先原是汉族,后入了满洲籍。 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达六十七年之久。雍正初年被抄家,曹家由盛转衰,迁居北京,穷困潦倒。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沧桑之变,使曹雪芹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迁居北京西郊后,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今传本《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其中曹雪芹只完成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二、背景回放 一场不可避免的暴力冲突 《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与节选内容有关的第二十八回主要写宝玉与忠顺王府优伶琪官交好,互赠礼物。第三十二回主要写宝玉与王夫人婢女金钏打闹,惹怒王夫人,王夫人决意将金钏驱逐,金钏不堪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背诵资料(已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背诵资料整 理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氓》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

名著名篇阅读学案 通用优秀版教案

《名著名篇阅读》学案 《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考查要求是“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级 考点解读指导: 20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样题“名著名篇”命题思路:能把握住名著名篇的基本内容及相应的文学批评观点,能理清作品情节发展的线索并对其重要情节做到了然于心,能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所以对情节的考查是重中之重。据此,我们的复习应注重如下几点: 1、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加试“名著名篇阅读”考点将由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形式组成,这意味着复习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说,容量大、情节复杂的作品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欧也妮葛朗台》《雷雨》《哈姆雷特》等用来出主观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他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在客观题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 2、对相关名著名篇中最主要的情节脉络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应作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比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对情节的复习要紧紧抓住围绕主人公发生的和为大家所熟知的情节,比如说《红楼梦》,要特别关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交往的情节,同时,宝玉挨打、黛玉葬花以及刘姥姥进大观园等都是热门话题。比如说《三国演义》,可以关注两次著名的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可以关注蜀刘集团核心人物之间重要的交往经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可以关注战争中发生的著名的故事――华容道放曹、失街亭、空城计、败走麦城等等。 3、由于江苏省语文高考并不刻意避开人教版教材,所以除了要关注苏教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外,我们也应该关注人教版教材及其读本中所出现的涉及到名著名篇的片断。 “名著名篇阅读”考题很可能成为加试内容考查的分水岭,而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是能够通过突击复习来提升的,这是所有选考历史科目的同学所要注意的。 文学名著简述题的常见设题方式有: 一、提要 提要,即针对撮取名著中重要的故事情节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从概括对象的内容繁简性看,可以是对一部书、一个章节的提要、也可以是对一个重要事件、一个精彩场面的提要,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考生宜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提要编写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主要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 如: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经过。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了一次论辩。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张昭等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从容应对,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 解答此类题,考生应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二、列述 列述,即针对名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的某一典型性格特征作简洁明了的列举描述。从人物形象在名著中的地位看,可以是对在整个故事情节中起支配作用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概括描述,也可是对次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作简要描述。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对于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对体现个性特征的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考生应加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期末复习卷

高二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期末复习卷 2006.6 班别姓名学号 一、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过访,游览。 B.猥.不敢相烦猥:鄙,自我谦称。 C.多思曩昔 ..曩昔:从前,往昔。 D.白鸥矫.翼矫:矫健。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斯之.不远 襟三江而.带五湖藏之.久矣 C. 足下方.温经 D. 因.驮黄檗人往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 .. ..和畅 B.复与疏钟相间 C.非子天机 ..清妙者 D.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 C. 村墟夜.舂 D. 步.仄径,临清流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粤教版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宝玉挨打

[本文提示] 1.曹雪芹,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楼梦》(石头记)《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展示了荣,宁二府由盛而衰,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进行多方面的深刻揭露 120回。后40回为高鄂所续。 2.宝玉挨打的导火索与根本原因。 不走仕途经济正路; ;贾环的挑唆;根本原因: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与一个叛逆者之间固有矛盾的激化。 3.重点掌握宝玉挨打后,从各人不同态度上,来揭示个人的内心世界。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写宝玉挨打的原因:二是写宝玉挨打的经过;三是写众人在宝玉挨打之后的探访。 “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 玉厌恶“仕途经济”,不愿意与官宦人来往,与封建思想、封建意识格格不入,使父亲贾政“光耀门楣”的愿望无法实现。通过宝玉的挨打,作品揭示了贾府 的矛盾则为主要矛盾。 换信物,都说明他有着蔑视封建礼教,敢于打破尊卑秩序的个性自由思想。就是被打得遍体鳞伤,他也仍然不悔改,说“一生事业纵然尽付诸东流,亦无足

叹惜”他痛恨儿子“辱没先人”,不能“光宗耀祖”,他意识到儿子将来可能发展到“弑君弑父”的地步,所以 最高的人,她疼爱孙子,溺爱宝玉,在某种程度上说促成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所以在宝玉挨打的时候,她大哭长子贾珠。而在维护封建礼教这一方面她与贾 心人,能理解宝玉,所以宝玉在她面前才说出自已的心里话:“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而黛玉则是在别人都走了后才来探望,而且早已是“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真情外露,去时是“出后院而去”。这不但写出了她和宝玉真情相适,而且也写出了她寄人篱下的处境。 本篇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整体上是先写原因,然后写挨打的经过,最后写

粤教版(广东)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

必修四教案全集 1、时评两篇?车队与红灯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精神; 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3. 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2.难点: 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摆谱(摆门面或摆架子)习以为常(常常作某件事,成了习惯)烙lào印鸣锣开道(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 肃静回避(严肃寂静,闲人避开)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一视同仁(同一看待)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回答:本课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练习一) ——“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 (二)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三)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练习一。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句。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2、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摆出新现象: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③归纳中心句) 第二部分: 逐层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的正确性。(②分层归纳法) 1、“两会”车队以前一路绿灯,让市民生活受到干扰,是搞特殊化。(④缩句法) 2、开好“两会”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①摘录归纳法) 3、让“两会”车队一路绿灯的惯例,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④缩句法) 4、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④缩句法) 第三部分: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③归纳中心句) ——3、本文总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新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正确性──解决问题(第三部分:结论?) (四)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的新现象作出评论,指出它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重大意义。 (五)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练习三) 1、来源广泛,4个论据来自古今中外,支撑论点更有力。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个文官的死》教案3篇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个文官的死》教案3篇

《一个文官的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把握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品味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的个性化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归纳概括人物的鲜明个性,理解小说的主题。 3. 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对话、心理描写。 2. 小说的典型细节。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提问:?什么是“小人物”?描写这类人物的小说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契诃夫的小说有什么特色? 1. 关于作者:(幻灯片2)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状况。 2. 创作背景:(幻灯片3) 19世纪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盛行,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地将人束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重逾千斤。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小说便应运而生。本文写于1883年。 (二)破题: 一看题目,就使读者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扣人心弦,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给人一种沉重感。

《宝玉挨打 》学案(教师版)

班别姓名学号 《宝玉挨打》学案 制作者:高一语文备课组庞彩花时间:2013.5.2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学习重点: 引发宝玉挨打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或芹圃,号雪芹或芹溪居士。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清代高鹗所著。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热情讴歌青年男女呼唤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民主主义精神。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即“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4) 描述宝玉挨打的起因 第二部分: (5-8) 描述宝玉挨打经过,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 第三部分: (9-11) 打后贾府上下探望宝玉的情形 三、课文分析 完成下列的表格,探究宝玉挨打的原因:

必修一粤教版语文必背及翻译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yueyi):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 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低头伤心泪满面。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润。小斑鸠啊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痴情迷男人。男人沉迷于爱情,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不可能。待到桑叶飘落时,颜色枯黄落满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