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图谱

人体解剖学图谱

人体解剖学图谱是一种系统、全面地展示人体解剖结构的图表。它以人体各个

器官、组织和系统为基础,通过细致的描绘和准确的标注,为解剖学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直观的视觉参考。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图谱的重要性、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医学教育和研究中的价值。

一、人体解剖学图谱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图谱在医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全面了解人体结构的工具。通过观察和研究图谱,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体结构的整体认识。

其次,人体解剖学图谱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的功能和生理过程。图谱中的标注

和注释提供了关于器官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器官的功能和其与其他器官的联系。这对于学生理解疾病发生机制、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进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人体解剖学图谱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通过观察图谱,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出准确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这对于日后的医学实践至关重要。

二、人体解剖学图谱的分类

人体解剖学图谱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

照解剖结构进行分类,例如全身解剖学图谱、器官系统解剖学图谱等。这种分类方式侧重于展示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按照解剖学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例如初级解剖学图谱、高级解剖学图谱等。这种分类方式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提供相应的图谱,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人体结构。

此外,人体解剖学图谱还可以根据形式进行分类,例如三维解剖学图谱、平面解剖学图谱、数字化解剖学图谱等。这种分类方式侧重于展示不同形式的图谱,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三、人体解剖学图谱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图谱在医学教育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它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图谱向学生介绍人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解剖学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研究图谱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其次,人体解剖学图谱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医生可以通过图谱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帮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此外,图谱还可以用于手术操作的规划和指导,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人体解剖学图谱在医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图谱进行解剖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医学研究的进展。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图谱在医学教育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人体结构的工具,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的功能和生理过程。同时,图谱也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因此,人体解剖学图谱的编制和使用应受到重视,以促进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宋代医学人体解剖图谱及其他

宋代医学人体解剖图谱及其他 宋代医学人体解剖图谱及其他 北宋在中国古代解剖学史上有重要成就。此期间前后曾进行过两次人体解剖活动,并由此产生了两部人体解剖学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广西地方官府处死欧希范等五十六名反叛者,并解剖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吴简(一作灵简)与医生和画工较仔细地观察了这些尸体的内脏器官,并由画工宋景描绘成图,这便是《欧希范五脏图》。 这一史实在当时及稍后的许多史志及笔记文集中部有记载(范缜《东斋纪事》卷一,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叶梦得《岩下放言》卷下、赵与时《宾退录》卷四、李攸《宋朝史实》卷十六、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十九、郑景壁的《剧谈录》等都或详或略地记载了其始末),该图早已佚失,难以知其详情,从《史记标注》转引杨介《存真图》中所载吴简的一段话中可以窥其大略,《存真图》云: “宜贼欧希范被刑时,州吏吴简令画工就图之以记,详得其证。吴简云:'凡二日剖欧希范等五十有六腹,皆详视之,喉中有窍三:一食、一水、一气,互令人吹之,各不相戾,肺之下,则有心肝胆脾;胃之下,有小肠;小肠下有大肠。小肠皆莹洁无物,大肠则为滓秽。大肠之旁则有膀胱。若心有大者、小者、方者、长者、斜者、直者、有窍者、无窍者了无相类,唯希范之心,……,如所绘焉。肝则有独片者、有二片者、育三片者,肾则有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脾则有在心之左。至右蒙干多病嗽,则肺且胆黑;欧诠少得目疾,肝有白点,此又别内外之应。其中黄漫者脂也。’”。 《欧希范五脏图》是已知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不过,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及后问世的杨介《存真图》。 《存真图》是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由医家杨介和画工依据被宋廷处决剖刳的反叛者的胸腹内脏绘制而成的解剖图谱。《存

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绪论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四、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五、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六、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morphology )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医学的部分基础学科 形态(morphosis)功能(function)正常(Normal)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异常(Abnormal)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l anatomy) 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必修课。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故该学科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generalize)可分为巨视解剖学(肉眼)和微视解剖学(显微镜)。巨视觉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按人体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一般而言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侧重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的科学称局部解剖学。微视解剖学包括组织学histology、细胞学cytology和胚胎学embryology。 由于研究的角度、手段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可分出若干门类。如临床解剖学,X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或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

绪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已经把人体解剖学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解剖学。故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称细胞间质。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基本组织。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便构成一个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及神经九个系统。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三、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大体解剖学所叙述的主要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所叙述的是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细微结构的内容;而胚胎学则是叙述人体胚胎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大体解剖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系统解剖学主要按照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本书属于系统解剖学,故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作全面重点介绍,从而为学习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此外,还有研究不同年龄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称年龄解剖学;结合体育运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称运动解剖学;应用各种断面解剖方法来研究经穴断面形态结构的,称经穴断面解剖学;应用层次解剖方法来研究经穴进针层次形态结构的,称经穴层次解剖学;应用CT放射学方法来研究经穴断面形态结构扫描图像的,称经穴CT扫描图像解剖学等。 四、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剖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因为历史上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记载,最早还是我们的中医学。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即已有关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广泛记载。当时已明确提出“解剖”一词,并载有关于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容积和重量等调查数据。书中已有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脏器名称,为我国现代解剖学和医学所沿用。这些资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从事过实地解剖、测量和研究的,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 自19世纪由西欧传入现代医学之后,我国的现代解剖学才逐步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前,解剖学工作者仅有百余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医学事业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解剖学工作者的队伍迅速发展扩大,而且各医学院校已有了成套的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和图谱,还编写了我国自己的解剖学教材及专著,更新了科研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并在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神经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神经培养、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工程学、生物力学等方面亦取得了许多成果。

180全身血管解剖及疾病超全影像文章汇总

180全身血管解剖及疾病超全影像文章汇总 解剖与变异 高清脑动、静脉供血分布图谱 最全脑动脉分段清晰图谱(影像必备) 超全脑动脉解剖及供血区分布 颅内动脉解剖详解 颅内动脉供血区域解剖及临床影像 超赞图解 | 脑动脉正常变异 高清脑静脉引流分布图(中英对照) 正常颅内静脉及静脉引流分布高清图谱 高清头颅静脉系统解剖 头部血管解剖及Wills环常见变 脑血管解剖太复杂?一文教你轻松掌握! 脑血管解剖+详细标注+梗死责任血管判定 脑供血动脉常见变异 脑动脉正常变异 大脑后动脉的解剖及变异 大脑中动脉解剖 大脑后动脉分段 大脑前动脉解剖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影像表现

Willis环丨最细解剖+最全变异 图文详解Willis环及常见变异 解剖必备: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椎动脉走形高清图谱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颈内动脉Bouthillier分段法 DSA图文详解之颈内动脉分段(最新分段) 颈部及颅内动脉影像分段 精美解剖图谱:颈内动脉的走行、分段、分支 颈部及脑动脉详细影像分段及常见变异 高清图解颈内动脉走形及分段 颈动脉的7个解剖分段 脑脊髓血管解剖与造影(后循环和脊髓血管) 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奇裂、奇叶 冠脉CTA解剖变异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CTA解剖、分段及中英文名称对照冠状窦的解剖及先天性异常 冠脉影像解剖 冠脉CTA(必点收藏) 冠状动脉 CT 解剖及变异 冠脉解剖与先天变异 冠脉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肺动脉和肺静脉影像断层解剖 肺动脉栓塞CTA 主动脉乳头 | aortic nippl 心脏血管的影像解剖 腹腔干正常解剖大全 肝动脉变异影像表现 下肢血管(系统解剖+CTA) 下肢动脉的解剖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渐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述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剖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剖学等。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观察和解剖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剖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即微视和超微解剖学。还有专门以个体发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教研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适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潮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剖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骼系统,在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解剖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

脊柱与脊髓的临床解剖(最经典图谱,没有之一)

脊柱与脊髓的临床解剖(最经典图谱,没有之一) 寒A. 脊柱和脊髓(颈部,前面观) 1.前纵韧带; 2.横突前结节; 3.枢椎; 4.第5颈椎椎体; 5.胸膜横断缘; 6.横突结节间板; 7.椎间盘; 8.第1肋头关节; 9.寰椎侧块;10.横突后结节;11.前斜角肌;12.寰椎横突;13.第4颈神经前支;14.椎动脉 颈椎横突孔内可以观察到椎动脉(14)。 B. 脊柱和脊髓(颈部后面观) 1.翼状韧带; 2.蛛网膜和硬膜(翻起); 3.寰枕关节; 4.枕骨基底部和腹膜附着点; 5.齿状韧带; 6.脊神经后根丝; 7.硬膜; 8.背根神经节硬膜鞘; 9.舌下神经和舌下神经管;10.十字韧带下纵束;11.寰枢外侧关节;12.枢椎椎弓根;13.寰椎后弓;14.后纵韧带;15.脊髓后动脉; 16.根动脉;17.脊髓;18.枢椎上关节面;19.十字韧带上纵束;20.覆膜;21.寰椎横韧带;22.脊神经腹侧根丝;23.椎动脉 移除大部分颅骨、椎骨、脑干和脊髓上部,以显示十字韧带、横韧带、翼状韧带(19、10、21、1)。再向下,翻起蛛网膜和硬膜(2)来显示腹侧、背侧神经根(6、22)。 C. 脊柱和脊髓(颈部和上胸部,后面观) 1.第5颈椎横突前结节; 2.第1胸椎椎体; 3.第7颈椎椎体; 4.第1颈神经后支; 5.第1颈神经; 6.第1肋; 7.椎间孔; 8.寰枢外侧关节; 9.寰椎侧块;10.寰椎后弓;11.第8颈神经;12.第2颈椎棘突;13.第

7颈椎棘突;14.寰椎横突;15.第1肋结节;16.第6颈神经前支;17.椎动脉;18.关节突关节 椎间孔(C7)内可见腹侧和背侧的脊神经支由此发出(C16、4)。 第1、第2脊神经分别走行于寰椎后弓的上方和下方。 D. 脊柱和脊髓(颈部,左面观) 1.第5颈椎横突前结节; 2.第3颈椎椎体; 3.第5颈椎横突结节间板; 4.椎间盘; 5.椎间孔; 6.椎弓根; 7.第5颈椎横突后结节; 8.关节突关 清除软组织以暴露椎间孔(D5)。与第98页A的清除干净的胸椎标本做比较。 每一个椎间孔(如D5)前界为椎体和椎间盘(D2、4),上界和下界为椎弓根(D6),后界为关节突关节(D8)。在胸部和腰部,脊神经对数与椎骨的数目相同(12个胸椎,5个腰椎),脊神经穿行于所对应序数的椎弓下方的椎间孔。在颈部,有7个颈椎和8对颈神经。第1颈神经在枕骨和寰椎之间发出,第8颈神经出于第7颈椎椎弓根下方。 E. 脊柱和脊髓(颈部和上胸部,后面观) 1.神经根进入硬膜鞘; 2.第5神经后支; 3.第8神经后根神经节; 4.第2胸神经后根神经节; 5.第8颈神经后支根丝; 6.硬膜; 7.第2胸神经硬膜鞘; 8.第1胸椎椎弓根; 9.脊髓和脊髓后血管;10.第5胸神经前支 清除椎弓和大部分硬脊膜与脊蛛网膜,以显示从脊髓发出的背神经后根丝,这些根丝汇合成一个脊神经后根,进入硬脊膜鞘(E7)。脊神经前根形成方式与后根相同,由于被后根遮挡,故本图未显示。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基础。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 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等器官移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解 剖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总结 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 3.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4.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 5.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6.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8.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为体液。它包括体内液和体外液两部分,其中体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体内环境。 第二章细胞知识点总结 1.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三种物质构成。 3.细胞膜的功能有物质转运功能和受体功能。 4.易化扩散的三个特点:特异性、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5.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中,属于被动转运的是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属于主动转运的是主动转运和入胞及出胞作用。 第三章基本组织知识点总结 1.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单层上层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3.复层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 4.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脂肪细胞。 5.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6.肌组织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类。 7.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8.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9.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第四章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3.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4.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5.关节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6.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结而成。 7.胸骨由上到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 8.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盓构成。 9.肌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类。 10.肌由肌腱与肌腹构成。 11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2.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等。

适合初学者的人体结构书

适合初学者的人体结构书 人体结构是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而言,选择一本适合的人体结构书籍是很重要的。本文将推荐几本适合初学者的人体结构书。 首先推荐的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教程》。这本书由多位专家编写,内容详细、全面,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人体结构。书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通过逐步解剖和详细的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人体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同时,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临床应用,能够帮助初学者将解剖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第二本推荐的是《人体解剖学图谱》。这本书以图为主,通过清晰的解剖图谱展示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每个图谱都附有简明的说明,方便初学者理解。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用的小结和重点提示,帮助读者掌握关键知识点。这本书适合初学者作为图谱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人体结构。 第三本推荐的是《人体解剖学入门》。这本书着重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帮助初学者理解人体结构的层次和关系。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帮助初学者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除了上述推荐的书籍,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体结构书也适合初学者。例如,《人体解剖学入门与实践指南》以及《人体解剖学导论》等。这些书籍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人体结构的相关知识,能够满足初学者的学习需求。 初学者选择一本适合的人体结构书对于学习人体结构非常重要。上述推荐的书籍内容详细、全面,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人体结构。希望初学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人体结构书籍,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提高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虫哥说图系列3 冠脉解剖与成像

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对虫哥说图系列的章节编排做出修正,正式更名为心脏解剖与临床入门精要------虫哥说图篇。 保留心脏解剖学概要--前言,第一篇心脏大体解剖将(4传导解剖)、(5缺血定位)、(6心律失常定位)、(7电生理入门)、(8 室间隔解剖)内容精简后归入第一篇,第二篇更名为心脏血管造影解剖,会在原帖动静脉解剖内容基础上增加冠脉造影内容,第3篇冠脉断层切面解剖阐述心脏断层CT和CTA解剖第四篇:心脏超声切面解剖保持不变,并适当增加M超知识,因建模的原因暂时删除先天性心脏病解剖与成像章节。 纯手工打造三维模型,品味卓尔不凡 虫眼看图,从三维角度诠释心脏结构,揭开心脏解剖与临床的是非恩怨。 大型探索类栏目--------------------------虫哥说图即将震撼登场 不熟悉心脏解剖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心电图、电生理,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二维超声,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冠脉成像,我们可能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内科医生,可以说心脏解剖是心血管专业基础的基础。 以下,本虫将尝试用十个系列,由简入繁揭开心脏解剖与临床的秘密...... 虫哥说图系列1 心脏的大体解剖 虫哥说图系列2 心脏的血管解剖(动脉篇、静脉篇) 虫哥说图系列3 冠脉解剖与成像(冠脉造影篇、心脏CTA篇) 虫哥说图系列4 心梗的缺血定位 虫哥说图系列5 心脏的传导组织解剖 虫哥说图系列6 心律失常的解剖定位 虫哥说图系列7 心脏解剖与电生理入门 虫哥说图系列8 混乱的室间隔解剖

虫哥说图系列9 二维超声与心脏解剖入门 虫哥说图系列10 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与成像1 1

1

1

胫神经解剖及临床检查

胫神经解剖及临床检查 胫神经是坐骨神经干的延续,由腰4~5和骶1~3脊神经的纤维组成。在腘窝内,胫神经与腘血管伴行,在小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绕过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外侧神经和足底内侧神经。 其肌支支配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诸肌;其皮支分布于小腿后面下部、足底、小趾外侧缘皮肤。胫神经受损引起的主要运动障碍是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致使患足呈背屈及外翻位,出现“勾状足”畸形。感觉障碍区主要在足底面。 应用解剖 胫神经发自坐骨神经的内侧半,通常大腿中部1/3远侧1/3处发出。该神经位于腘绳肌深部,该肌位于大腿后筋膜室的两侧。在腘窝,胫神经位于腘动脉和腘静脉的后方。一腘绳肌支有时会在此水平自胫神经内侧发出。 至小腿近端的感觉分支通常会在神经发出第一个主要分支之前发出,尤其是神经跨越窝时。 胫神经走行于腓肠-比目鱼肌群深面,并发出丰富的分支至该肌群以及跖肌、腘肌和胫骨后肌在腓肠-比目鱼肌群上缘的近端,这些分支开始成为独立的胫神经分支。 沿着胫骨切开腓肠比目鱼肌 胫神经与胫后动脉和静脉伴行,在胫骨后内侧以及分隔前后筋膜室的内侧肌间隔后部通过小腿。胫后神经在小腿的较近端发出分支支配趾长屈肌和 长屈肌。 当携带着至足部的纤维的胫后神经接近踝关节时,其行于内踝下方,于屈肌支持带之下通过。 然后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有时此神经支已分开胫后神经到达踝之前发出。 足底外侧神经行向足弓深部,支配部分足内肌以及足底外侧部分的感觉。足底内侧神经支配足底内侧表面的感觉,并且支配跗短展肌

和趾短屈肌。 跟神经存在较大解剖学变异,通常发自足底内外侧神经分支之前或发自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外侧神经的损伤可能不会造成足跟部的感觉缺失。 跗管 跗管是一个位于内踝后方的骨纤维性空间。跗管有一骨性的底,由距骨内表面、载距突和跟骨内壁构成。 跗管的顶由屈肌支持带形成,该支持带是一层薄的纤维组织,起自内踝的内下方,植入跟骨结节内侧骨膜。屈肌支持带的基底部与 展肌的上缘相对应。 跗管远端 胫后肌、趾长屈肌和 长屈肌位于跗管内,各自拥有自身的滑液鞘。肌腱都包含在独立的骨纤维性间隔内,这些间隔由发自屈肌支持带下表面的纤维结构形成。胫神经在浅面的屈肌支持带以及深面的胫后肌、趾长屈肌和跗长屈肌腱鞘之间进入跗管。 胫神经和动脉通常贴近这些腱鞘穿过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跗管在其远端部分最为狭窄,此处恰与蹰长展肌筋膜连接,神经在该处可能被卡压,从而产生跗管综合征,是胫神经最常见的卡压性神经病。MR有助于对跗管内软组织病理情况进行评估。 临床表现和检查 发自胫神经和(或)腓神经的腓肠神经支配足部外侧的感觉。发自股神经的隐神经支配内踝下方的区域胫后神经发出跟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分别为足跟和足底提供重要的感觉支配。足底感觉缺失可能是严重胫神经损伤的临床发现之一。 因此,胫神经被完全切断后,足底和足跟感觉的缺失很显著。在感觉恢复到足以提供保护之前,无感觉的足底是一个棘手难题。 双足底对比检查结果 胫神经损伤造成的足底感觉缺失可致足底发生水疱、溃疡甚至骨髓炎,除非患者学会每日自查患足,并且穿保护性鞋袜以使足部免受过度的压力。

神了!解剖课作业竟然还可以这样做!

神了!解剖课作业竟然还可以这样做! 等等?!这是学生自己画的?! 陈鸿泰同学作品 206块骨头,600多块肌肉,被广中医学生的笔下一一呈现。翻开人体解剖学作业,外行人惊叹于画工的精细,而医学生看到的则是学医时那一笔一划都需牢记心中的苦工。近日,大量的人体解剖美图在网上受到热捧,作品均出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 去年暑假,在广中医教授解剖学将近8年的郝木峰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打造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郝老师的解剖课堂”,致力于推广解剖学的知识与美图。而近日,解剖学作业精品赏析的推出,令这个公众号大受关注。 郝木峰老师本人 “解剖学在医学中属于形态学科,通过画图,学生能更好熟知身体的各部分结构,这比单纯看书本一大段文字的学习效果强”,郝木峰介绍道,广中医的学生在大一时候都必须上人体解剖学这门课,课后要把课本里重要的器官结构图画下来,这是广中医一向的传统。 但每所学校的教学安排有所不同,郝老师当年学解剖就没有画图作业。因此,现在每每看到一些学生认真的作品后都会惊叹,也自称正在向学生“拜师学艺”,练习画解剖图中。而为了让这些作品能保留下来,甚至是推广给更多的医学生,郝老师决定把这些解剖作业一

一扫描,再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广出去。 “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给学生树立个榜样,激发他们更用心去做功课”,郝老师没料到,解剖作业精品欣赏一推出,就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第一篇阅读量就过万。“大家看了都会惊叹,这也算是产生学术上的正能量嘛”,郝老师说还有不少已经上完了解剖课的同学在看到这些作业后,后悔当年没好好珍惜机会,认真画出精品来。 郝老师介绍道广中医每年都会出现几份神级作业,但其实,画工是其次,关键还是认真。“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要求是认真对待,走心,不要求说画得多漂亮”,就像第一篇推送的来自大一学生郑燕婷的作品,自创的用彩绘画出人体解剖图,只要认真看,画工并非十分好,但每个器官部位都标记得很认真。 然后蹭蹭君终于拿到了这些神级作业…… 陈鸿泰同学作品 “像陈同学这样的“神级作品”是比较难得的”(完全没有给其他同学留活路啊),被师弟妹称为是广美卧底的陈鸿泰是广中医骨伤专业的大四学生。他三年多前画下的解剖学作业近日被众多师弟妹膜拜了一番。只是,此人就如郝老师所说的“难得”。 四岁就开始学画的陈鸿泰上解剖学就比其他同学拥有更多“先天优势”:“本来学美术的时候就有学人体结构,所以做起作业来也相对得心应手”。平时同学们可能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解剖图,陈鸿泰20多分钟就能画出精品。而他自己的微信号签名也写着“不想

解剖学分支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在解剖学研究中,研究大体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组织、细胞、胞器的观察则会利用显微镜。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由于宗教的原因,这种做法使得希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 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生物学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研究。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而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