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2008-11-28 09:37:04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21文字大小:【大】【中】【小】

、八、-

刖言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浸出程序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为

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程序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适

用于固体废物及其再利用产物、以及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浸出毒性鉴别。含有非水溶性液体的样品,不适用于本标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浸出leach ing

可溶性的组分溶解后,从固相进入液相的过程。

2.2浸出毒性leaching toxicity

固体废物遇水浸沥,浸出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这种危害特性称为浸出毒性。

2.3初始液相initial liquid phase

明显存在液固两相的样品,在浸出步骤之前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液体。

3原理

本方法以硝酸/硫酸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

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4试剂

4.1试剂水:使用符合待测物分析方法标准中所要求的纯水。

4.2浓硫酸:优级纯。

4.3浓硝酸:优级纯。

4.41%硝酸溶液。

4.5浸提剂

4.5.1浸提剂1#:将质量比为2: 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加入到试剂水(1L水约2滴混合液)中,使pH为3.20 ±.05。该浸提剂用于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毒性。

4.5.2浸提剂2#:试剂水,用于测定氰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毒性。

5仪器设备

5.1振荡设备:转速为30± 2r/min的翻转式振荡装置。

1

5.2提取容器

5.2.1零顶空提取器(Zero-Headspace Extraction Vessel,以下简称ZHE): 500-600ml,用于样品中挥发性物质浸出的专用装置。

5.2.2提取瓶:2L具旋盖和内盖的广口瓶,用于浸出样品中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提取瓶应由不能浸出或吸收样品所含成分的惰性材料制成。分析无机物时,可使用玻璃瓶或聚乙烯(PE)瓶;分析有机物时,可使用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PTFE)瓶。

5.3过滤装置

5.3.1零顶空提取器(ZHE):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采用ZHE进

行过滤。

5.3.2真空过滤器或正压过滤器:容积》1L。

5.3.3滤膜:玻纤滤膜或微孔滤膜,孔径0.6-0.8ym。

5.4pH计:在25E时,精度为土0.05pH。

5.5ZHE浸出液采集装置:使用ZHE装置时,采用玻璃、不锈钢或PTFE 制作的500ml注射器采集初始液相或最终的浸出液。

5.6ZHE浸提剂转移装置:可以使用任何不改变浸提剂性质的导入设备,包括蠕动泵、注射器、正压过滤器或其它ZHE装置。

5.7实验天平:精度为土0.01g。

5.8烧杯或锥形瓶:玻璃,500ml。

5.9表面皿:直径可盖住烧杯或锥形瓶。

5.10 筛:涂Teflon的筛网,孔径9.5mm。

6样品的保存和处理

6.1除非冷藏会使样品性质发生不可逆改变,样品应于40C冷藏保存。

6.2测定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时,在样品的采集和贮存过程中应以适当的方式防止挥发性物质的损失。用于金属分析的浸出液在贮存之前应用硝酸酸化至pH<2;用于有机成分分析的浸出液在贮存过程中不能接触空气,即零顶空保存。

7浸出步骤

7.1含水率测定

称取50-100g样品置于具盖容器中,于105C下烘干,恒重至两次称量值的误差小于土1%,计算样品含水率。样品中含有初始液相时,应将样品进行压力过滤,再测定滤渣的含水率,并根据总样

品量(初始液相与滤渣重量之和)

计算样品中的干固体百分率。进行含水率测定后的样品,不得用于浸出毒性试验。

7.2样品破碎

样品颗粒应可以通过9.5mm孔径的筛,对于粒径大的颗粒可通过破碎、切割或碾磨降低粒径。测定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时,为避免过筛时待测成分有损失,应使用刻度尺测量粒径;样品和降低粒径所用工具应进行冷却,并尽量避

免将样品暴露在空气中。

2

7.3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步骤

7.3.1将样品冷却至4C,称取干基质量为40-50g的样品,快速转入ZHE (531)。安装好ZHE,缓慢加压以排除顶空。

7.3.2样品含有初始液相时,将浸出液采集装置(5.5)与ZHE连接,缓慢升压至不再有滤液流出,收集初始液相,冷藏保存。

7.3.3如果样品中干固体百分率小于或等于9%,所得到的初始液相即为浸出液,直接进行分析;干固体百分率大于总样品量9%的,继续进行以下浸出

步骤,并将所得到的浸出液与初始液相混合后进行分析。

7.3.4根据样品的含水率,按液固比为10?1 (L/kg )计算出所需浸提剂的体积,用浸提剂转移装置(5.6)加入浸提剂2#,安装好ZHE,缓慢加压以排除顶空。关闭所有阀门。

7.3.5将ZHE固定在翻转式振荡装置(5.1)上,调节转速为30± 2r/min,于23±2C下振荡18±2h。振荡停止后取下ZHE,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如果ZHE装置漏气,应重新取样进行浸出),用收集有初始液相的同一个浸出液采集装置(5.5)收集浸出液,冷藏保存待分析。

7.4除挥发性有机物外的其他物质的浸出步骤

7.4.1如果样品中含有初始液相,应用压力过滤器(5.3.2)和滤膜(5.3.3)对样品过滤。干固体百分率小于或等于9%的,所得到的初始液相即为浸出液,直接进行分析;干固体百分率大于95的,将滤渣按7.4.2浸出,初始液相与浸出液混合后进行分析。

7.4.2称取150-200g样品,置于2L提取瓶(5.2.2)中,根据样品的含水率,按液固比为10?1 (L/kg)计算出所需浸提剂的体积,加入浸提剂1#,盖紧

瓶盖后固定在翻转式振荡装置(5.1)上,调节转速为30± 2r/min,于23± 2°

C下振荡18±2h。在振荡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时,应定时在通风橱中打开提取

瓶,释放过度的压力。

743在压力过滤器(532)上装好滤膜(533),用稀硝酸淋洗过滤器和滤膜,弃掉淋洗液,过滤并收集浸出液,于4C下保存。

744除非消解会造成待测金属的损失,用于金属分析的浸出液应按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消解。

8质量保证

8.1分析仪器应经过国家计量认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8.2每做20个样或每批样品(样品量少于20个时)至少做一个浸出空白。将浸提剂按照734-735或742-743步骤进行浸提分析。

8.3每批样品至少做一个加标回收样品。取过筛后的待测样品,分成相同的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物质,按照7.3或7.4规定步骤进行浸

提分析,计算待测物的百分回收。

8.4样品浸出实验应在表1中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

表1样品的最大保留时间单位:日

物质类别从野外米集到从浸出到预从预处理到定量总实验周

挥发性物质]14 一14 28

半挥发性物14 7 40 61 汞, 28 ——28 56 —汞以外的金180 一180 360

9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实验四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实验指导

危险废物鉴别——浸出毒性鉴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危险废物浸出毒性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了解测定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汞、砷、铅、镉、铬和铜等有害物质及其化合物遇水通过浸沥作用,从危险废物中迁移转化到水溶液中。 延长接触时间,采用水平振荡器等强化可溶性物质的浸出,测定强化条件下浸出的有害物质浓度可以表征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 三、实验步骤 1、称取危险废物(单数组的危废物为飞灰,双数组的危废物为污泥)10.0g(干基)试样(无法采用干基质量的样本则先测定水分加以换算),放入250mL带塞广口聚乙烯瓶中,每组做2个重复;同时做空白试验(不加样品),每组做2个重复。 2、各组按表1的浸提方法配制浸提液,测定并记录浸提液的pH。(1、2、3组采用硫酸硝酸法;4、5、6组采用醋酸缓冲溶液法) 3、取100mL浸提液加入到步骤1的聚乙烯瓶中,使得固液比为1:10。 4、盖紧瓶塞后固定于水平振荡机上,于室温下以150r/min的转速振荡约4 h。 5、取出样品,7000rpm,离心10min,再用定量中速滤纸过滤,收集全部滤液即浸出液,供分析用(各组应将溶液稀释50倍备用,原液也保留,同时送到707房上机测定)。 7、用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AAS)测定浸出液的Cu、Zn、Cd、Cr、Ni、Pb和浓度。 8、记录分析结果并分析整理。

四、实验数据 表2 浸出液测定结果(单位:mg/L)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评述本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2、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危险废物的浸出浓度。 六、考核要求: 实验结束一周内每人提交完整实验报告一份,由学委按照学号从小到大排好统一收齐后交资环716房陈老师处。 附录: 表4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HJ/T299-2007)

固体废物环保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环保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环保管理制度。 一、我单位固体废物暂存间和每班正常生产时产生的固体废物有专人负责,固体废物管理责任人要履行好工作职责,负责每班正常生产时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贮存工作。 二、我单位产生的固体废物每班应统一分类收集并贮存于固体废物暂存间内,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 三、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管理,若发现需处置可上报单位主管领导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否则,发现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或未按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置的一次罚款200元;被环保部门环境执法人员依法查处予以罚款造成我单位经济损失或负面影响者,承担30%经济损失。 四、固体废物环保管理负责人应建立好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环保管理台账。 五、严格执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 一、每年编制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二、及时向环保部门如实申报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情况。 三、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四、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贮存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 五、运输危险废物时,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废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六、转移危险废物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出售给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置单位。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定及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李工--136--0304-4558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鉴别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鉴别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本标准适用于液态废物的鉴别;但不适用于排入水体的废水的鉴别。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中国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由国务院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于2005年组建。下设危险废物鉴定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化学与药学分析室,材料与形貌分析室,环境与能源分析室,生物与药学分析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浸出毒性为特征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5085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299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3 鉴别标准 按照HJ/T 299 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表1 中所列的浓度 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附录A 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附录B 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附录C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附录D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附录E 固体废物砷、锑、铋、硒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附录F 固体废物氟离子、溴酸根、氯离子、亚硝酸根、氰酸根、溴离子、硝酸根、磷酸 根、硫酸根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附录G 固体废物氰根离子和硫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附录H 固体废物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I 固体废物有机磷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10 固体废物硝基芳烃和硝基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体废物管理考试试题.doc

一、判断题 1、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始施行的日期是2005年4月1日(√)。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3、国家对固体废弃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4、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正确答案:禁止) 5、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6、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正确答案: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7、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8、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两年。(×)(正确答案:一年) 9、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正确答案: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废弃物) 10、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

须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正确答案: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11、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12、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13、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正确答案:县级) 14、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5、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16、在吉林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限制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正确答案:禁止) 17、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正确答案:市级)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

实验指导书-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试验-20110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实验》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HJT 299-2007 、TCLP; 2.了解 pH 相关浸出测试方法; 2.学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原理,及砷、钡、镉、铬、铜、镍、锌、铅的测定。 二、实验要求 1.预习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概念 2.预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原理;3.掌握电子天平、 pH 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 固体废物填埋或堆存时,如与下渗的雨水或渗滤液接触,其中的部分可溶物质会溶解,并随液相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若固体废物中含有较多的可溶重金属或有毒害性有机物等污染成分,就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水生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 作为对废物潜在毒性评价的一种手段,浸出毒性测试程序是通过模拟特定的处理处置环境条件,使固体废物与特定的浸取剂接触,评价污染元素释放产生危害的可能性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浸出实验结果,可以鉴别废物的危险性,从而决策其处理处置方式。 (1)确定浸出毒性保护目标 由于国外和我国的危险废物大多数以填埋作为最终处置方式,因此,各国浸出毒性测试设计的保护目标普遍为地下水和地表水。 (2)浸出毒性模型模拟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 299-2007 ):本方法以硫酸/硝酸混合溶液为浸取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的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重金属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浸出毒性测试程序( TCLP):本方法以醋酸缓冲溶液为浸取剂,模拟工业固体废物与城市生活垃圾共填埋处置条件下,其中的重金属有害组分在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向地下水渗滤的过程。 pH 相关浸出测试方法:本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盐酸或硝酸溶液为浸取剂,观测废物在不同浸出液 pH 环境条件下,其中的重金属有害组分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行为,分析浸出液 pH 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3)液固比计算液固比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和固体材料接触的液体总量除以处置材料的总量来估算。对 HJT 299-2007 和 TCLP这类鉴别性浸出测试程序,其液固比是按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和填埋量推算的。以我国的 HJT 299-2007 为例,依据我国 95 个站点近十年的降雨量观测最大值作为降雨数据库(考虑最不利条件),选取 95%的置信上限 2800 毫米。液固比计算的选取参数为填埋深度 3m 、年均最大降雨量 2800mm 、100%的填埋场渗透率、 100%的工业固体废物、 1g/cm 3废物密度、 10 年的浸出时间,则: M 1(浸取剂质量)年降雨量雨水密度单位面积浸出时间M 2(模拟填埋场废物质量)填埋深度废物密度单位面积 2800mm/年 1g/cm3 1m2 10年 10 32 3m 1g/cm3 1m2 4)浸取剂选择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 299-2007 ):依据酸雨区和重酸雨区(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各省与直辖市)观测站历年酸雨出现最低酸度值作为数据库,酸雨 pH的 95%置信下限为 3.2 。结合试验分析,依据最不利条件原则,浸取剂 pH 值设定在3.2 ±0.05 。据对中国酸雨类型的研究,以及结合能源结构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现状与趋势,选取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配比为 2 ∶1(质量比)。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浸出毒性测试程序( TCLP):假设 95%的生活垃圾和 5%的工业废物合并填埋处置,醋酸是填埋渗滤液中的代表性低分子有机酸,其络合作用是导致废物中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采用醋酸缓冲溶液作为浸取剂。 pH相关浸出测试:用盐酸或硝酸调节浸出体系 pH 值,考察 pH对重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

TCLP(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doc资料

实验二固体废物毒性特征沥滤方法 (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醋酸缓冲溶液法) 一、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毒性特征沥滤方法(TCLP)是美国政府为了执行资源保护和再生法(RCRA)对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的管理,该方法使用浸提剂调节固相废物的酸碱度进行翻动提取实验。TCLP方法研发的目的是确定液体、固体和城市垃圾中多项毒性指标的迁移性。此方法能监测出固体废物中能迁移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实验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2.掌握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概念 1.浸出:可溶性的组分溶解后,从固相进入液相的过程。 2.浸出毒性:固体废物遇水浸沥,浸出有害物质能迁移转化,污染环境,这种危害称为浸出毒性。 3.初始液相:明显存在固液两相的样品,在浸出步骤之前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液体。 三、实验原理 本方法以醋酸缓冲溶液为提取剂,模拟工业废物在进入卫生填埋场后,其中的有害组分在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的过程。

四、实验试剂和设备 ①试剂水:使用符合待测物分析方法标准中要求的纯水。 ②冰醋酸:优级纯 ③1mol/L的盐酸溶液、1mol/L的硝酸溶液、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振荡设备:转速为30±2r/min的翻转振荡装置(KYZ型全自动翻转式振荡器) ⑤过滤设备:真空过滤器或者正压过滤器(容积≧1L) ⑥滤膜:玻璃滤膜或者微孔滤膜,孔径0.6-0.8um ⑦PH计:在25℃时,精度为±0.05PH ⑧实验天平:精度为±0.01g ⑨烧杯或者锥形瓶:玻璃,500mL ⑩筛:孔径为9.5mm 五、实验步骤 1.提取剂的配制 1.1提取剂1的配制 将5.7 mL冰醋酸溶入500 mL 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 mol/L 的NaOH 64.3 mL 定容至1 L,用1 mol/L的HNO3或1 mol/L的NaOH 调节溶液pH 值,使之保持在4.93±0.05范围。 1.2提取剂2的配制 将5.7 mL 冰醋酸溶入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 L,保持溶液pH 值在2.88±0.05 范围。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 毒性鉴别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procednre inxicity GB5085.3-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5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1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 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1.0mg/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浸出毒性标准值。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2.2 浸出毒性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2008-11-28 09:37:04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21 文字大小:【大】【中】【小】 前言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浸出程序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程序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及其再利用产物、以及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浸出毒性鉴别。含有非水溶性液体的样品,不适用于本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浸出leaching 可溶性的组分溶解后,从固相进入液相的过程。 2.2 浸出毒性leaching toxicity 固体废物遇水浸沥,浸出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这种危害特性称为浸出毒性。 2.3 初始液相initial liquid phase 明显存在液固两相的样品,在浸出步骤之前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液体。 3 原理 本方法以硝酸/硫酸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4 试剂 4.1 试剂水:使用符合待测物分析方法标准中所要求的纯水。 4.2 浓硫酸:优级纯。 4.3 浓硝酸:优级纯。 4.4 1%硝酸溶液。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分析回答题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码:GY01/G10.52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发行版本:G 编制部门:质量安全环保处 编制人:牟桉永程国艳阚新东 审核人:王树徽 批准人:朱明会 2014-10-10批准 2014-10-20实施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发布 页脚内容7

修改码:0 文件编码:GY01/G10.50 页码:1/7 1 范围 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油田经济协调发展,依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关于印发<废气排放管理指导意见>等三项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通知》(安全[2010]573号)的要求,结合油田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防治管理职责、指标分解、源头控制、隐患治理、排污许可和监督考核等管理内容。 本办法适用于油田公司及直属、所属各单位。 2 术语和简略语 2.1本办法采用GB/T 19001-2008、GB/T 24001-2004、GB/T 28001-2011和Q/SY 1002.1-2013标准规定的术语。 2.2固体废物,是指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2.3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列出的废物。 2.4一般固体废物,是指上述危险废物以外的固体废物。 2.5环境敏感区,是指油田施工作业范围内的盐田、水库、沿海滩涂、鱼虾养殖区、湿地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和城市景观区等区域。 3 职责 3.1油田公司机关处室职责 3.1.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本办法的归口管理处室。负责组织固废防治各项规章制度的起草与修订;固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与考核;固废隐患防治管理;负责组织固废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3.1.2规划计划处负责组织投资列支的固废污染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和计划管理。

固体废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答案

? o
1、(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 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o
B.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 不 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o o
C.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国家规定 D.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 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
正确答案:C
? o o o o
用户选择:
2、(单选题)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 )制度。
A.回收登记 B.处理登记 C.销毁登记 D.申报登记
正确答案:D
?
用户选择:
3、(单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 )应当依据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场所的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场所。
o o o o
A.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
正确答案:C
?
用户选择:
4、(单选题)以( )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o o
A.填埋 B.爆破

o o
C.化学 D.混合
正确答案:A
?
用户选择:
5、(单选题)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施行前已经终止的单位未 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的费用,由( ) 承担。
o o o o
A.已终止单位 B.终止单位管理人 C.有关人民政府 D.接收单位
正确答案:C
?
用户选择:
6、(单选题)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 )的规 定。
o o o o
A.清洁生产 B.清洁制造 C.清洁设计 D.清洁回收
正确答案:A
? o o
用户选择:
7、(单选题)下列关于转移危险废物表述错误的是( )。
A.转移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B.转移危险废物途经移出地、 接受地以外行政区域的, 危险废物移入地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沿途经过的设区的市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o
C.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手册 文档

一、总论 1、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1.3辽宁省及沈阳市关于固体废物排放的部门规章及文件 2、编制范围 2.1环境控制目标 2.1.1 沈阳美称在线印刷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2.2环境保护目标 2.2.1避免或减小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3、执行标准 3.1固体废物分类标准 3.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执行。 3.2固体废物监测标准 3.2.1按照《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3.3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3.3.1 按照《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限值》执行。 3.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 3.4.1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控制标准》(GB18597-2001)执行。 二、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生产规模 沈阳美程在线印刷有限公司位于沈阳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科街9号,总投资65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13786㎡,总建筑面积为12000㎡,企业主要从事广告宣传印刷品的印刷工作,年印刷量约为1500万张。 2、主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见下表)

3、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 4、公辅设施 4.1供水:项目供水由浑南供水管网提供。 4.2排水:厨房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与生活污水混合,经厂区化粪池处理后,经过排水管网排入浑南污水处理厂处理。 4.3供电:由市政管网统一提供。 4.4供暖:采用空调供暖。 4.5食堂:设置食堂一间,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设置标准炉灶2个,每日供应1餐。 4.6人员配置及工作制度:企业共有员工110人,其中管理人员约30人,工人约80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生产,年生产300天。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试题车间: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产品和()产品。 2、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固体废物的()、()、()等信息。 3、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4、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5、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及其()以下的滩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倾倒、堆放废弃物的地点倾倒、堆放固体废物。 6、国家鼓励科研、生产单位研究、生产()、()或者在环境中()的薄膜覆盖物和商品包装物。 7、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和其他清洁能源。 8、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 9、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不得挪作他用。 10、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和()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二、单选题 1、国家对固体废弃污染环境防治实行()的原则。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污染者依法负责; C.分级负责,统一管理 2、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质量监督检疫部门 3、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 )的规定。 A.环境保护 B.清洁生产 C.可重复利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A.允许 B.限制 C.禁止 5、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A、不得 B、限制 C.可以 6、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制度。 A、回收处理 B、申报登记 C.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7、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 A.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8、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A.移出地 B.移入地 C.移出地和移入地 9、进口列入限制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 )审查许可。 A.对外贸易主管部门 B.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10、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浸出毒性实验

浸出毒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市政污泥脱水泥饼处理工艺及浸出毒性的实验方法。 2.掌握泥饼中重金属的固化机理。 二实验原理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Cr、Cd、Pb、Hg以及类金属As,以及具有毒性的重金属Zn、Cu、Co、Ni、Sn、V等。其中Cr、Cd、Pb、Cu、Hg、As、Be、Ni、Tl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它们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表1-1列出了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表1 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种类来源对人体的危害 Cr 含铬矿石加工、重金属表面处理、皮革、 印刷、耐火材料等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会引发慢性中毒三价铬毒性小,但更易被吸收和蓄积 Cd 电镀、颜料、塑料、合金、电池业等刺激呼吸道,损伤肾脏,能长期潜伏 Pb 蓄电池、冶金、机械、涂料、电镀等“三致”,积累性伤害,有机铅毒性更大Zn 有色金属冶炼等急性中毒为主,血压升高、气促、休克等Cu 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等急性胃肠炎,发热、高烧,特别是硫酸铜Ni 镍矿开采冶炼等致癌,致敏,羧基镍毒性特别大 Hg 工业汞原料、含汞农药等急性为肾脏损伤,慢性为肺炎、呼吸衰竭As 印刷合金、电镀废水等心血管、神经、呼吸等多种急慢性损伤城市污泥产量巨大,同时重金属在不同性质污泥中的成分、含量、形态分布不同,因此采用固化/稳定化方法处理污泥中的重金属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方法[26]。 固化(Solidfication)是指添加固化剂于废弃物中,使其变为不可流动性或形成固体的过程,而不管废弃物与固化剂间是否产生化学结合[19]。稳定化(Stabilization)是指将有害污染物转变成低溶解性、低毒性及低移动性的物质,以减少有害物潜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procednre inxicity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5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 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浸出毒性标准值。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术语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浸出毒性 本标准所指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固体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各单位必须坚持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 第三条在原料、器材、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将相应废物的回收、处置列为卖方的责任。在为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服务和其他服务时,也应明确固体废物处置责任。 第四条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和处置单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计划,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各类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条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的建设、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六条为便于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对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和储存。 第七条从事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获得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 第八条在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 第九条公司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

置等工作;公司各部室按职责分工负责本系统业务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司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监督监察工作。 第十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和在公司从事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运输等经营活动的公司外单位。 第二章危险废物 第十一条凡列入现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管理均应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所属单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废物有:hw12固态漆渣、抹布、砂纸等处理废物、hw49等固状包装物。 第十二条公司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公司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送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每年编制一次。 第十三条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四条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第十五条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十六条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提前一个月报公司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批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procednre inxicity GB5085.3-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5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1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 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1.0mg/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浸出毒性标准值。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2.2 浸出毒性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特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浸出毒性分析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 :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 1.1《巴塞尔公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1.2美国 美国环保署(US-EPA)物通过HW名录或是危险特性鉴别确定HW,其中特性鉴别确定的HW占总量的70%,US-EPA 将危险特性分为以下4类[7]: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特性(TC),定义危险特性为一部分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提供依据,也可以鉴别未列入名录之内、但可能是HW的固体废物。为了缩小HW的鉴别范围,避免过大的管理成本,US-EPA制定了两条原则鉴别确定危险特性[8]:(1)反映HW的定义,这种固体废物可能是:①造成或很可能导致高死亡率、严重疾病;②在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管理过程中由于不适当的处理处置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或风险。 (2)以上特性能够:①有合适和标准的测试分析方法;②由废物产生者或管理者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US-EPA制定的TC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浸出方法通过采用毒性特征浸出程序(TCLP)。TC的制定是为了减轻由于有毒废物毒性 组分释放到地下水介质中,通过慢性暴露途径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填埋占全美HW处置量的60%以上,US -EPA经过长期研究表明,填埋处置渗滤出的污染物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是废物毒性组分释放到环境中的最主要的途径。US-EPA之所以将地下水作为废物处理单元中的渗出物鉴定的重点考察对象,是因为填埋场90%以上的渗出物、地表构筑物98%以上的渗出物都涉及到对地下水的污染。并且US-EPA将地下水作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对象,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几乎50%的人口都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来源;95%以上的农村居民都靠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全美100座大城市中34%依靠地下水作为饮用水和工业水源。US-EPA最初使用浸出程序(EP)来鉴别HW的毒性特征,模拟的是废物不适当处置导致污染组分长期暴露迁移的过程。确定的14种浸出毒性物质为初级饮用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依据浸出模拟的特点,标准值的制定考虑到乘以稀释衰减系数(DAF)。1986年,美国EPA改进了渗滤程序,制定了TCLP来替代EP作为TC的鉴别方法,并于1990年开始使用,其主要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 性鉴别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procednre inxicity GB5085.3-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5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1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 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1.0mg/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浸出毒性标准值。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2.2 浸出毒性

固废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各单位必须坚持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 第三条在原料、器材、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将相应废物的回收、处置列为卖方的责任。在为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服务和其他服务时,也应明确固体废物处置责任。 第四条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和处置单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计划,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各类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条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的建设、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为便于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对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和储存。 第七条从事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获得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由公司管理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公司外单位,必须执行公司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专业市场管理的审批程序。 第八条在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 第九条公司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公司机关各部室按职责分工负责本系统业务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监督监察工作。 第十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和在公司从事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运输等经营活动的公司外单位。 第二章危险废物 第十一条凡列入现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管理均应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所属单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废物有:hw23含锌废物、hw31含铅废物、hw47含钡废物。 第十二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

第24讲 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0年新版)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本章考纲要点: (1)掌握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含义; (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4)掌握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5)掌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安全分类存放或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有关规定; (6)掌握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应当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有关规定; (7)掌握建设、关闭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8)了解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有关规定; (9)了解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及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10)掌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11)掌握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12)了解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规定。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 2005年4月1日实施) 一、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第2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89条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 【例题】 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适用范围的是() A.生活垃圾 B.污染海域的工业废弃物 C.医疗固体废物

D.放射性固体废物 E.液态废物 答案:BD 解析:注意固废法适用范围,医疗固体废物也属于本法范围。 二、掌握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含义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3、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4、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5、贮存,是指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 6、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7、利用,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例题】 下列属于固体废物的是: A.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固态物品 B.丢弃的未开封的易拉罐 C.被弃置不用的水泥 D.存有一定氧气的氧气瓶 答案:ABCD 解析:只有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才是,不能仅是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