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

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

(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

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3.启动二级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决定治疗方案。

4.实施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48 小时后,根据功能障碍和康复评价情况,实施康复治疗方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康复治疗时间22-28 天。

康复治疗内容包括:

(1)运动及平衡障碍的康复:床上良肢位保持训练、体位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动作训练、步行训练等;

(2)感觉障碍的康复;

(3)认知和情绪障碍的康复;

(4)言语和交流障碍的康复;

(5)吞咽障碍的康复;

(6)尿便障碍的康复;

(7)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

(8)继发障碍的康复;

(9)ADL和生活质量的康复。

5.出院前康复评价

重复初期评价内容,评估ADL 和社会参与能力,决定疾病转归,调整康复方案,制定出院后康复计划。

(六)出院标准和回归家庭/社区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病情好转,ADL 完全自理,回家庭或社区康复,巩固疗效。

(七)继续康复标准

1.功能障碍仍重。

2.ADL大部分依赖,转康复科或康复中心继续康复。

3.病情好转,ADL 大部分自理,回家庭或社区康复,巩固疗效。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卒中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 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4.出现其他疾病,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注:康复评定具体内容:

(1)初期评定:由康复组组长(主管医生)组织,由康复组各成员根据各自对患者检查评估情况讨论主要功能障碍,问题小结;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预测预后及判断康复的影响因素,具体康复治疗措施。

(2)中期评定:按初期评定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完成,如未完成应寻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目前的功能状况,制定下一步康复治疗计划;确定下一步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

(3)末期评定:康复治疗经过的总结,康复目标实施的程度,功能和能力提高程度,各种康复治疗的有效程度;经验和教训,出院后建议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等。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

社,2008 年)

2.疾病分期

(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

方案”。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

瘀滞型气血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

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手册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

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住院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 或腰椎MRI。(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4)心电图。(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a、俯卧拔伸法;b、斜扳腰椎法;c 、牵引按压法;d、腰椎旋转扳法(3)其他特殊手法。

2.辨证选择中药汤剂(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活络止痛。

3.辨证选择中成药口服。

4.辨证选择中药外治。

5.腰椎牵引治疗:电动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牵引方式。

6.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等。

7.物理治疗:激光红外线照射、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电脑中频、电磁疗法

等。

8.运动疗法:“游泳疗法”、“仰卧架桥”、“飞燕式”等方法。

9.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

炎症的药物等对症治疗。

10.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的并发症。

4.按照JOA评价标准:治疗改善率≥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下肢神经明显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阻络证 肝肾亏虚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并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二者有相关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且经康复评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头颅CT或MRI、胸部X线片或CT; (2)吞咽功能评定; (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5)心电图。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视频透视检查(VFSS)、纤维内窥镜吞咽检查(FEES)、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感官刺激 (2)吞咽肌功能训练 (3)呼吸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摄食训练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痰阻络证:息风化痰,宣窍通络。 (2)肝肾亏虚证:滋阴补阳,开窍化痰。 (3)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 5.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6.内科基础治疗 7.护理调摄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徽省肾病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体例稿)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组长:六安市中医院 副组长: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成员: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负责组织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推广应用实施工作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 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分别作为病种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病种的临床路 径实施推广工作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蚌 埠市中医院;马鞍山市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太和 县中医院;霍山县中医院;

2.职责:在组长及牵头单位的指导下参与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推广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12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试点单位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制定(2013年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培训。 (2)讨论确定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 2.临床实施(2013年2月-2013年10月) (1)各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于病种中医临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2013年5月底向病种协助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4)2013年6月底病种牵头单位向专科组长单位报送本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3.分析评估(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13年10月组织召开一次各试点单位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 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 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 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 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线、CT 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 与临床表现一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 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8-70 岁,性别不限。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中医临床路径 令狐文艳 (2000年) 科别康复科 XX市中医院 二000年一月 目录 1、中风病(急性期) (3) 2、中风病(恢复期) (1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年月日(第2天) 主要诊疗□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 性评估、实施溶栓应用评估等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工作□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 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脂、血糖 □凝血检查 □血压监测 □心电图 □胸部 X线透视或胸部 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超)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 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 食 □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 运动 □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 □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I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急救和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 ,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 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3天)年月日 (第4天) 年月日 (第5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 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 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 和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 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 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 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 编码:BNS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的患者。 2. 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 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 1 )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CT或腰椎MRI (也可在门诊完成)。 ( 2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3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分析。 ( 4 )心电图。 ( 5 )胸片 (6)腹部 B 超。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平卧硬板床休息,减少腰部不正当活动;带腰围保护,避免腰部外或劳损;加强锻炼,增强腰背肌力,维持脊柱平衡。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湿热痹阻证: 清利湿热,舒筋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固腰息痛 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2)辨证选择静滴药物 2. 针灸治疗:体针、小针刀、浮针、拔罐、热敏灸、穴位注射等。 5. 物理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敷贴、中医定向透药、中药硬膏热贴等。 7. 运动疗法:健脊八段锦、“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方法。 8. 其他疗法:推拿治疗,必要时西药脱水、止痛。 (九)出院标准 1. 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 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12116)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 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 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 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 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 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 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 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干货)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腰痛症 主诉: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时间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时间前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大.时间前诱因加重,曾于家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现为求系统治疗来院。入院见症:腰部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外地长期旅居史,否认疫源疫区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适龄婚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腰部压痛并左下肢放射痛,叩痛并放射痛。双“4”字试验体征,双直腿抬高试验体征。仰卧挺腹试验体征。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巴宾斯

基征体征.双下肢肌力Ⅴ级.深浅感觉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谢聆听 辅助检查: 1腰椎CT 2腰椎X线片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中年女性,劳作日久,筋脉不固,血溢脉外,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腰腿痛,舌淡苔薄白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本病与痹症相鉴别,后者以肌肉、筋脉的麻木、疼痛及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为特征,且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故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腿痛 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计划: 1。针灸科护理常规,完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 2.针刺治疗为主,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日1次。取穴:腰俞、腰阳关、肾俞(双)、三焦俞(双)秩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教程文件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候: 1.瘀血证 2.寒湿证 3.湿热证 4.肝肾亏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小于等于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GS000 ICD-10编码: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者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和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辅助检查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侧、过伸过屈侧位、腰椎MRI; 2).血、尿、便三大常规; 3)心电图 4)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5)胸透或胸部X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血脂、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 1.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治疗 牵引治疗 其他外治法:中药封包、四号膏、拔罐、小针刀、封闭疗法、中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 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 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 。 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 年) 《中国急性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方案”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元气 败脱证风火上扰 证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阴虚 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ZYYXH/T22-2008)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血压、心电图。 (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 或M RI) 。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 RA、DSA 或C TA、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 聚体、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最新整理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 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 (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 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2012年版)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太湖县中医院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内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