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世界海陆分布面积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29% 1。49亿平方千米,海洋71% 3.61亿平方千米

(二)七大洲—六大陆

1、概念: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2、七大洲面积与分布:

大洲面积:万平方千米

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分布:

分布在东半球亚非欧洲在西半球南北美洲跨东西半球南极洲

全部在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地跨南北半球亚非大洋洲南美洲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美国、埃及、巴拿马、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3、七大洲的海陆轮廓特点:

亚洲:较完整,缺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内海,东部、东南部多半岛、岛屿

非洲:北宽南窄,海岸平直,半岛、岛屿不多

欧洲:海岸线最曲折,多内海、半岛、岛屿

北美:北宽南窄,北部、东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

南美:北宽南窄,海岸线较平直,大陆西南部海岸线曲折

大洋州:海岸线较平直,东北部有大堡礁

南极洲:半岛、海湾不多

(三)四大洋

1、概念:

大洋:世界海洋的主体部分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域

2、四大洋特点: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如何描述海峡、运河地理位置重要性

描述位置:在哪儿?连接的水域;

说明重要性:

1.交通地位——捷径、唯一通道、必经之地、咽喉要道、交通要道、缩短航程

2.战略地位——联系几洲、几洋,交汇处、十字路口、咽喉要道

二、世界地形

(一)陆地地形及基本特征

1、概念

●地形是指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

中国东南丘陵坡度和缓起伏较小

盆地周围被山岭或高原环绕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较陡

边缘起伏大,中间

地势低平

(二)海底地形及基本特征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三)各大洲地形特点:

主要地形:参看地图册标注:大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洲名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1)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2)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主要地形:8大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小亚细亚高原、伊朗高原

8大平原:西西伯利亚、恒河、印度河、美索不达米亚、图兰、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8条山脉:喜玛拉雅、昆仑、天山、阿尔泰、兴都库什、大兴安岭、乌拉尔、大高加索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非洲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地面地伏不大;

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⑶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主要地形:

3大高原:埃塞俄比亚、东非、南非

2条山脉:德拉肯斯、阿特拉斯、1个山峰:乞力马扎罗(最高峰)

1大盆地:刚果1大沙漠:撒哈拉1大裂谷:东非裂谷

欧洲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广布

主要地形:3大平原:东欧、中欧、西欧

2大山脉:阿尔卑斯、斯堪的那维亚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厄尔布鲁士山最高峰)

北美洲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渔场、石油深海锰结核

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生长边界

地形的形成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地壳引动(挤压和张裂)

叙述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外力作用形成地貌:5大外力作用,地貌形成主要有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搬运作用不形成地貌,是参与的过程。风化地貌比较少命题。花岗岩球状风化(物理风化—热胀冷缩)

三、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1、气温:.影响气温的因素:

(1)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大气环流/大气自身条件:气流来向对气温的影响

(天气、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③下垫面(海陆分布、洋流、地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山脉的走向

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此外冰雪的反射率

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④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另外: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③季风④西风

(2)等温线判读:

等值线共同特点:

一看是什么线(根据单位和图例题意);

二看数值怎么变(标好大小);

三根据等值距补标等值线数值;

四看等值线分布规律(陆地上闭合弯曲地形原因、海洋弯曲洋流原因,海陆弯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因,纬线方向延伸纬度原因,海岸线延伸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原因。)五看数值大小(相邻等值线数值相等或相差一个等值距,闭合内部数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弯曲凸向高值数值低,凸向低值数值高(同纬或同一水平水平面两点比较)等温线判读: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高高低低):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锋面处。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一些技巧: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

半球。南南北北规律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

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高高低低规律——气温高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处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大陆等温线向北,太阳直射在北半球(7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1月);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④山地的陡坡等温线密集,山地的缓坡等温线稀疏。⑤锋面处的等温线密集。

分析气温的影响因素

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因素(4)、洋流因素等——若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呈东西走向,则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

——若等温线在海岸附近弯曲,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成南北走向,则主导因素为海陆因素——在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通常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

河谷处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由高温凸向低温。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山脉处气温较两侧低:等温线由低温凸向高温。如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等。山脉背风坡由于焚风效应使气温升高:等温线由高温凸向低温

山地(丘陵、土丘)地形:等温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盆地(谷地、洼地)地形:等温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在海洋上,等温线发生弯曲,通常是洋流因素影响的结果。

寒流流经处气温较两侧低:等温线由低温凸向高温。

暖流流经处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由高温凸向低温。(洋流的流向始终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

(3)分布特点:

时间变化:

日变化:一日最高气温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气温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

空间分布: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南半球等温线稀疏,北

半球密集

③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

向低纬弯曲,表明陆地气

温高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④受地形影响,陆地等温

线曲折复杂;海洋沿海等

温线受洋流影响弯曲明

显。

⑤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北

非沙漠,最低温出现在西

伯利亚北部;世界最低温出现在南极。

2、降水:

(1)降水类型:

降水类型成因降水特征分布

对流雨近地面湿热空气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的雷暴雨地形雨空气受地形阻挡暖湿空气抬升强度较大、有雨影区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温带气旋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爬升强度小、历时长、范围

广

中高纬地区我国夏季东部地区降水

台风雨热带气旋低气压中心气流旋转上升强度很大、历时短、范

围较小

热带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

(2)影响因素:

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

(3)等降水量线判读:

①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②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水量受海陆因素影响。

③判断地形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④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降水少,说明地形闭塞,深居内陆

⑤判断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且暖流对大气底部有加热作用,易使空气产生对流,降水增多;

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部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产生对流,降水偏少

⑥判断大气环流影响

三圈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亚热带大陆东岸受季风或来自海洋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多;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更多。

季风环流:

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⑦判断城市影响

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

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天气系统等。

(4)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最多,由赤道向两极总体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

④南北两极地区降水少

⑤世界“雨极”为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为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二)气候类型判读及其成因、特点

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带性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非地带性因素:特殊气候分布:地形、风、洋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