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文明

西方政治文明
西方政治文明

西方政治文明(上)

技术是中性的工具,没有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的色彩。(导弹、原子弹、神五神六)

科学(技术,世界观,方法论)

现代科学源于西方,在中国偶尔被歪曲成“政治上正确的观点”

西方民主的意识形态传统:从柏拉图《理想国》到犬儒学派,从早期基督教到中世纪的基督教,从莫尔的《乌托邦》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再到马克思和当代的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等。从古希腊的克里特、斯巴达城邦,到基督教早期的社团,还有中世纪基督教的修道院、日耳曼人的村社等。

无产阶级是西方工业革命造成的。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西方文明的精髓和核心价值。一方面,它承认个人的本能和欲求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通过一种特殊的文化机制的调节使文明有秩序的生活仍然可能,就是把对个人欲求的承认、合法化,与建立有秩序的文明社会巧妙地调合起来——西方文明的正价值。

民主权利是对每个人的权利和欲望的承认和合法化。

例证:基督徒非常富于献身精神,但他们的奉献最终是为了自己的赎罪和灵魂得救。

类比理解:个人权利是宪政大厦的根基,也是它的目的。宪政制度以个人为基点,只有个人成长起来,才会需要和要求宪政制度。

西方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满足个人对幸福的追求的基础上的,是个性的实现。

个人主义的内涵:是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共同体的性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本体论认识,它是一种政治哲学。

几个重要命题:

1,、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原和基础。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个人主义观念将国家虚化了,个人才是实在的。国家是一种人为的法律建构,是一种契约的共同体,不具有本体论的实在性。而社会契约论的前提是个人自然的独立自由状态。

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建立国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要求、利益、自由和权利。整体本位在实践中必然表现为统治者本位,而个人主义或个体主义正是官本位的解毒剂。

3、所有的人都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独立是人格的独立,服从整体权威只是外在行为的服从。在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上,人人平等,我们把某些权利转让给国家是出于政治生活的最低要求,但对集体的风险不会否定我们的个体价值,对集体承担义务也不会牺牲我们的独立。

4、个人与他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界限。(精髓)个人的私域与公域,个人的rights和社会、国家的power之间相互对立,在同一平面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严复:群己权界)

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推己及人的利他行为,以个人为基点的公共道德。如果人没有独立、自由、平等,没有对人格的尊重,也就不会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的责任感,而社会建立的基础就在于以推己及人为基础的利他行为。个人主义社会里的公共道德来自于每个人以个人为基点,认识到我和这个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义务感。

6、自制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每个人的行为完全出于内在的义务感(康德“绝对命令”),由此产生的自制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就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大家的利益所在,于是大家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产生自己的权威并愿意服从这个权威以采取集体的协调行动。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不是对某个上级的服从,而是对某个虚化的职位的基本服从,因为这个权威是大家经过选举产生的,是公共意志的代表。

*个人主义文化对个人的尊重(墓碑上的数字和名字等)

个人主义的表现:

第一,自由、平等和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个人在政治上的要求的集中表达。

第二,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要求尊重的政治心理,正是一个国家建立民主的动力,也成为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本能。

第三,宪政是对个人的制度保障。宪政是一种制度架构,其内在精神是个人权利的落实。

第四,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市场经济以对私有财产的保障为基础,它的基本预设就是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

第五,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基督教把犹太人的集体得救变成了个人得救,创造了个人对自己负责的前提。

第六,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是个人情感、体验、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人文主义的思想:古希腊的悲剧所表现的神与人的关系,人对命运的顽强抗争。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桂冠诗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第七,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个性化的思考和满足好奇心的精神活动。亚里士多德:因为我无知,我感到愚蠢,要摆脱这种愚蠢,使自己变成视野开阔的人、见多识广的人、有教养的人,所以才从事科学研究。

第八,生活方式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承认个人、解放个人、发展个人,对个性的种种展现表现出宽容和尊重。

个人主义是主干,衍生出来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市场经济、宪政制度、基督教、生活方式、自由的文学艺术等等分支。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成为强势文化的主要原因,它使西方文化能够重新塑造其他文明。

西方文化对其他文明的渗透和冲击主要表现在它瓦解传统社会的纽带,释放了个人,从而使社会越来越个体化。

民主

一、古希腊的直接民主:

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其产生条件时小国寡民的城邦。(polis,独特的国家形式)

内部结构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团体、公民共同体。

城邦居民分为自由人和奴隶;自由人分为公民和外邦人;公民有成年男性和女性,成年男性是全权公民;公民又被分为贵族和平民。城邦早期贵族主导政治,后期平民称为主导力量。

公民身份的三种角色:

第一,他是城邦的政治统治者。所有的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通过参加公民大会,担任公职等参与和管理城邦的公共事务。(斯巴达的贵族或寡头制度——五个最高行政长官——监察官。)

第二,城邦的土地所有者。土地是农业社会的最重要战略资源,城邦的主人才有资格占有城邦的土地。

第三,城邦的保卫者。希腊城邦时代大部分时期实行公民兵制度。城邦早期根据公民的能力分配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普通公民能参加公民大会,贵族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富人能够担任普通官职。(要让国民爱国,就要让国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对国家事务能有自己的发言权,才能产生真诚的、自然的爱国。)

希腊民主最发达时采取的两个措施,来创造条件让公民广泛地参与公共生活。

一个是公职津贴制度。参与公共事务的人能领到丰厚的津贴报酬,吸引下层的民众积极地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另一个是抽签选举。除将军和财政官外,剩下的所有职务开放。

希腊民主的特征:

第一,是直接民主。公民以直接到场的方式参与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第二,是狭隘性。公民团体把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排除在外,使政治特权相当封闭。

启示:在少数人内部实行了集体的统治,为后来全民的民主创造了一种现成的形式。后来西方的民主继承了这种传统,通过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把少数人的民主变成了全民的民主。它创造了一种集体统治的形式,在个人独裁和家庭统治之外,创造了一个民主的优良传统。它为近代民主的出现做了实践与思想理论的准备。

二、古罗马的共和民主:

从狭义上说,共和制度与民主制度是有区别的,但在广泛意义上,共和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类型。

基本含义:

一是最高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限选制。国家的最高官员是由公民选举的,要定期重新选举。

二是贵族和人民共同行使权力,管理国家。这是贵族拥有特权的民主,是有限的民主、温和的民主、贵族民主。(特点:到罗马城邦晚期,平民地位上升,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地

位,但这正是罗马走向专制的起点。以平民为基础的民主派埋葬了共和制度,在其支持下,罗马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共和国。)

原始含义:共和国Republic是人民的事物。

特点:是一种混合政治。如果单看执政官是一种强大的君主制;单看元老院,是一群贵族统治的贵族制;单看人民大会,是人民统治的民主制。但罗马城邦是三种势力的共治,是三种政体要素的结合并且相互制约和平衡。

由王政到共和的转变,标志性事件是执政官代替国王。

三、中世纪代表制民主

西方所谓的封建社会,典型制度不是专制而是代表制民主的发生和发展。

包含要素:

第一,社会共同体是权力的源泉的观念。政治权力来自社会共同体,国王大于每个人但低于共同体的意志——早期是部落大会,后期是等级议会,以及体现共同体意志的法律——早期是习惯法,后期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第二,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关涉大家的事要得到大家的同意”。本是罗马私法的一项原则,后来在中世纪罗马法复兴后被引申到公法领域成为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具体落实就是混合政体,是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混合起来,即等级议会——它确立了民意至上的原则,培育和促进了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依据。

第三,代表制民主的程序设计。也叫间接民主。

中世纪民主的观念创新:

首先是代表制民主的出现。罗马城邦后期,直接民主的可行性随着公民人数的增多而名存实亡。

其次是代表机构的概念。全国的代表们组成的代表机构表达国家意志,需要社会有关责任、信任、委托、代理、契约等相应文化的成熟。

最后是表决技术。从开会相互妥协到投票中的简单多数,即简单的数量原则。

四、现代民主

特征:

第一,以民族国家为背景。与城邦比,这是在更大规模的政治共同体中建立的民主制度。

第二,以独立、自由、平等的个人为基础。人是国家的基本单元,也是政治权利的主体,构成现代民主的基础。

第三,政治权利的普遍性与平等性。现代民主在本性上、理论上、法理上注定是全民的民主。

*由少数人的民主到全民的民主演变的大致轨迹:

贵族垄断国家权力。

破除等级身份的限制,一些平民出身的富人跻身统治集团。

取消财产资格限制,所有的白种男人,

废除种族限制,黑人等少数民族。

取消性别限制,全体妇女。

第四,国家的最高决策者由定期的、公平的、竞争型的选举产生,全体成年国民都享有选举权。这是代表制民主的核心特征。(民有,民治,民享的民治最重要。by the people.)

第五,与法治和对人权的保障相结合。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但按现代民主精神,人民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极权主义的民主比个人独裁还坏。(多数的暴政。)

第六,以多党制、公民社会和自由的媒体为支撑。这是现代民主的必要保障。

发展阶段:17-18世纪诞生,19-20世纪初改革和发展,20世纪经历挑战和危机迎来繁荣。

三次民主化浪潮:第一次是1828年开始。第二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第三次于1 974年军事政变开始。(经过三次,整个欧洲基本上是民主的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和澳洲也是,非洲民主国家超过一半,亚洲民主和威权政治平分秋色。)

西方政治文明(下)

宪政文化

什么是宪政,是什么历史条件使西方形成了宪政文明?

(一)宪政的内涵:

1.宪法

2.确认了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区分与对立

3国家的权利是有限的,是由人民授予和法律予以规范的

4.人民的某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二)宪政的多重历史渊源

宪政制度和制度后面的文化是什么?亦即为什么宪政文明只有在西方才产生?

1从古希腊罗马传承下来的法治传统。

2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传统

3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契约传统

4英国的普通法传统

5基督教传统

(三)基督教传统与宪政文明

大背景上,基督教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母体。

具体而言,基督教为现代的宪政文明贡献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的革命:

二,全新的世俗权力结构

首先是价值观念的革命:

1超越主义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念的变革首先是一种超越主义的价值取向,超越人的有限性,凡俗的生活,有限的生命。

超越有限性:对基督徒来说,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赎罪的,只有不断地自我超越,才能真正摆脱人的有限性和罪性,从而得到上帝的肯定进入天国。

超越凡俗的生活:是指不满足于世俗层面的追求,要超越,使自己的整个灵魂精神境界实现一种升华和提升。

超越有限的生命:人必有一死,基督徒们要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实现精神生命的永恒。

上述信仰解决了什么问题?

1人生终极目标的确定

2人的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区分

3人的精神生命凸显,精神价值提升

4世俗社会政治生活不再是人生的归宿

5相对于人的彼岸生命,国家只有工具价值。

2上帝选民的观念

基督徒认为,他们因为受洗入教,所以成了上帝的选民。上帝在人群中选了他们,使他们爱上帝,信仰上帝,通过洗礼成为基督徒。这样就等于他们和上帝定了一个约,上帝许诺在天堂给他们一个位置,他们将来是天堂的一个公民。

3对权力的不信任和双重忠诚

几个可以解释该信仰的命题

①人的堕落与原罪

②国家是对罪的惩罚和补救

③“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耶稣)

④神圣的王权,世俗的国王

⑤“在上有权柄的人,人人当顺服他。”(保罗)

⑥“服从上帝而不是服从人”(约翰)

总体来说,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具有消极特征。这种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是:

对政治现实的幽暗意识

仅赋予国家工具性价值

产生限制和规范国家权力的要求

4宪政文明的理论预设和心理基础(与基督教的价值观念相联系)

①人性是自私的或人性是有缺陷的

②政府是人性的耻辱

③国家是不可避免的祸害,建立国家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⑤无赖假设

⑥以恶治恶,化恶为善

⑦国家是工具

5二元政治观和二元化权力体系的影响

基督徒对世俗政府的一般原则“凯撒的物归凯撒,上帝的物归上帝”,就是把世俗权力和精神权力分开,各有各的权力范围。

在国家的powers和个人的rights之间三种基本模式

1极权制度:国家权力无限

2无政府状态:个人呢权力无限

3宪政制度:以上两极端间取一平衡

二元化权力体系的具体表现

自由

(一)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

政治自由就是政治生活中的自由或自治,指公民对公共政治生活的参与。

该概念在古希腊和罗马就已经出现了。

自由人不服从任何具体的人,而是服从抽象的公共权威,这个公共权威是他参与其中的。

(二)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是“免于……的自由”

洛克的思想,自由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守法,法律之下才有自由。第二是法律未禁止的事不受干预。三是法律是人民立法机关制定的,其目的是保障而非限制和取消自由。

积极自由是“做……的自由”意味着个人具有实现某种目的的实力和保障,这种能力和保障也意味着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三)自由的历史发展

斯多噶派强调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自由,到基督教的信仰,良心,宗教自由

七.平等

(1)平等人之间平等,不平等的人之间不平等取决于不同的身份团体

(2)斯多噶派的平等观:人作为普遍抽象的类的概念出现只要是人,就是平等的

(3)基督教的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4)现代的各种平等

①人格平等:是平等的底线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政治权利的平等

④政治权力的平等

⑤机会均等

⑥结果的平等

八.多元主义

1政治结构的多元

希腊城邦林立,罗马实行一国多制,帝国后期有国家二分,四帝共治。

中世纪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

2政体的多元雅典,斯巴达,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

到了中世纪,主要是混合政体。

现代社会,多元政体主要表现是三权分立与制衡和多党制

孟德斯鸠的思想要点:(1)政治的目的是自由,对自由的最大威胁来自掌权者的滥用权力

(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3)防止滥用权力的唯一方法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方法:

(1)三权划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2)三权分立: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国王,法院来行使

(3)三权制衡:三种权力相互间要制约和监督,相互平衡

多党制:公民们按不同的利益和意识形态组成不同的政党,依据法律规定或民主程序和平地自由地竞争政治权力。

多党制的前提是,国家政治权力是开放的,可以自由竞争的。

3社会的多元

(1)多元的宗教(2)多元的意识形态(3)多元的生活方式

西方公法文明

西方公法文明的核心:宪政

中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异在于宪政,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中国具有强烈的中心观)

中西思想差异性的体现:

首先,宪政表达了一种对人的不同看法,西方人对人性普遍持一种悲观的看法,而中国人正相反。

其次,宪政是一个道德伦理的标准,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为这个世界大家庭所接受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概念。

然后,西方人的宪政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防御制度。

道德伦理、宪法惯例的结合——宪德(雷宾南翻译《英宪精艺》)

体现了制度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人,我们在心灵和道德水准方面没有发生变化,即使把制度复制过来,也照样不行。

根源在于对国家伦理和道德的认同感。观点是次要的,关键是讨论观点的方式,才是宪政的心灵和道德水准。

纠偏主义:白人认为美国历史上白人对黑人欠的帐太多了,需要在今天弥补历史的过错。

所以中国不是一个宪政国家,我们的国度不是一个宪政的国度。

西方私法文明

一、西方法律传统

西方私法的表现形式是二元的,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西方私法的精神气质是一元的

表现形式的差异,是由法律史自身发展的要素决定的。如英国法律与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存在差异是由历史上英国的法律职业团体的独立意识或者该国司法的某些要素决定的。

二、公法和私法的区分

公法和私法的区分是西方当代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区分

调整对象上的差别是最有影响的公私法区分的一个标准:私法调整的是纯私人利益,公法是要调整公共利益的。

宪法是典型的公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政府的组织、运作必须趋向公共利益,当然宪法也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它是放在了一个与国家相对的意义上,旨在为政府的公权力设置一些障碍。

民法是典型的私法,民法规范仅仅调整一个私主体与另一个私主体之间的关系,法的规范是第二位的,当事人自己的意志是第一位的。

私法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关系,都必须职能是没有公共权力为依托的普通的私人。而公法关系的主体至少包含一方是以公权力的行使者的面目出现的。

而中国的传统法律着重刑罚、制裁,比较少在国家法的层面上去对私人生活的层面进行保护性的规范。

三、法系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特点:成文法律体系,用系统的法典规范私法。无论是私法还是公法,它的法律体制是通过一个立法机构先制定出抽象的规范来,然后再由司法机构加以实施。

中国目前也属于大陆法系。

传播:殖民传播

他国的主动学习借鉴:以东亚各国最为典型,这种传播渠道真正体现了文明的力量

英美法系:

特点:非成文法律体系,即判例法的传统,并不是通过成文立法创制法律,而是通过案例判决。尤其对民法、私法而言,可以说它是一个法官之法。

传播:殖民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国家相对较少

这两种法系的差异主要是法律技术上的,并不是说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国家的处置就完全不同,或者说对正义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

近些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法的表现形式也逐渐趋同。大陆法系国家也越来越强调法官的重要性,英美法也有成文的一面。

大陆法系又称为民法法系、罗马法系,英美法系称为普通法系。

四、西方私法文明的价值基础

第一重要原则: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尊重,即意思自治原则或私法自治原则。主观价值论是西方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的价值基础,也是西方文明、西方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西方法律的法律渊源

罗马法,在近代各国的民法典出台之前,它是在欧洲相当广泛领域被实际运用的一个法律体系,并被后人传为经典。

教会法,在法律技术上也曾经达到相当高的高度

封建法律,国王、领主金字塔层级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罗马法

第一阶段:作为古代罗马国家的法律体系,依托罗马政权发展出来的实证法律体系

第二阶段:中世纪后期人们重新发现了古代法律文明的的这块瑰宝

罗马法的法源:

习惯法:议会在私法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裁判官告示:法官在法律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法学家的解释:最重要的渊源,罗马是古代人类文明唯一一个孕育了一个法学家阶层的社会

西方科学

——西方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

一、西方科学的历史根源

1. 史蒂芬·F·梅森的科学的两个历史根源说

1)技术传统:将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去,使之不断发展。

2)哲学传统:把人类思想和理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特别是自然哲学)

2. 西方科学的两个维度(中国人缺少哲自然学,偏重于人伦哲学)

1) 技术维度:往地下看,解决实际问题。

2) 哲学维度:仰望星空,注重思考想象。

3. 由此,科学最伟大的两个意义

1) 哲学意义:改变人们的宇宙观,要改变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例子:达尔文的进化论,宇宙大爆炸理论

2) 技术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趋于美好。

4. 两个历史根源

1) 需要(对应技术):人们追求的是实用和功利。

2) 好奇心(对应哲学):人们追求的是知识和理想。

二、西方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1. 推动科学进步的两个主要动因

1)社会需要:触及科学的技术层面,并与科学的技术传统密切相关。

2)人文背景:触及科学的文化层面,并与科学的精神传统密切相关。

2. 近代西方科学的产生发展与发展的两个动因

1) 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生产的发展

2) 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在内的人文背景

三、西方科学革命及其主要成就(16—19世纪)

数学笛卡尔1637《方法论》提出几何思想

牛顿、莱布尼兹分别于1665、1675创建微积分

物理学牛顿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19世纪上半叶热力学创立

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对电磁运动的研究。奥斯特1820 电流磁效应,法拉第1864电磁感应定律,于是有了发电机、电动机。麦克斯韦1864 电磁场理论、1865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于是有了无线通讯。

化学波伊尔1661 《怀疑的化学家》定义了元素的概念

拉瓦锡1777 提出了关于氧的新燃烧理论

道尔顿1808《化学哲学新体系》创立了原子学说,之后在后人努力下发展为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1869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生物学施莱登1837 提出植物的细胞结构理论

施旺1839 提出整个生物界都是由细胞构成理论

达尔文1859 《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

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拉开了这场革命的序幕

普朗克1900 提出量子概念

爱因斯坦1905 提出光电子即光子概念,1905 提出光速不变性原理和狭义相对论,1915 发表广义相对论,提出时空结构与引力的理论

德布罗意1924 提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5到1933年,在多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量子力学

贝塔朗菲1945 一般系统理论

申农1948 信息论

维纳1945 控制论

四、西方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变革及其作用和局限

1. 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内涵(所做的两件大事)

1)在方法论上,经验科学与思辨哲学的分离

2)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确立以及两者的精密结合

A.培根主张的是归纳的和实验的方法

B.笛卡尔强调的是演绎的和数学的方法

C.以上两人被列为“近代哲学的始祖”,两种方法在近代科学里紧密结合。

D.以上两者的结合,确立了实证科学的方法论

特点:强调实验的基础性,推理的数学化,检验的严格性。

2. 方法论的变革

1)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带有浓厚的机械论色彩

2)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带有历史论和演化论的色彩

3)20世纪再次带有了某些思辨的色彩,与哲学紧密结合

3. 方法论的局限

1)对实证科学的方法论的过分强调,必然会导致狭隘的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2)其对于理解自然科学本身来说,也有其明显偏颇性,强调科学的实证性、逻辑性和客观性的同时,却严重忽略了科学的思想性、创造性和文化性。

五、西方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历史沿革

西方科学的精神内涵

1)从方法论角度看,西方科学体现了一种极强的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强调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金额学的确定性、精确性、合理性和客观性。

2)从认识活动的角度看,西方科学体现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自由探索,勇于批评,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的精神。

3)从文化特征的角度看,体现着一种哲学精神和技术精神的有机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精神也可以概括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精神的结合。

4)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体现了一种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生活层面的自由和解放,二是精神生活层面的自由和解放。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复习导航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历程 1.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也就是听命于皇帝一人调遣,因此中央集权既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加强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历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巩固;隋唐时期完善;宋元时期加强;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 3.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两者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并日渐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的特征:①在行政上,剥夺相权和地方权,官吏自皇帝出;②在财政上,财源由中央垄断;③在军事上,强干弱枝,皇帝一人总揽国家兵权;④在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⑤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 1.涵义:所谓治世或盛世,一般是指地主阶级封建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我国古代的盛世或治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2.封建盛世出现的一般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②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③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④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繁。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3.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③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④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⑤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 三、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两税法、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高考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选官制度沿革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是在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出现在宋朝重文轻武故应该排除②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答案】D 本题考察西汉时期对割据势力的治理。题干中叙述了主父偃对西汉时期王国制度的意见,抓住题干“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一句作为目的,其做法是下令诸侯将自己的土地逐渐分给子孙,以削弱王国势力,因此属于推恩令内容。A项不符合材料内容;B项不符合“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说明王国势力强大;推恩令的目的不是调整统治内部的关系而是消除对抗中央的力量,因此C项不能选。 3.图7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 A.湖南、广东B.湖南、湖北C.湖南、江西D.广东、广西 【答案】B 考查识图能力。根据历史常识,明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仍习惯称为行省,湖广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从地图上的阴影部分与江西、广西、广东、陕西等接攘,可知是湖南、湖北两省。4.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练习题精选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 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西方经济学第4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04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3:5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以下商品中最富有弹性的是 A、大米 B、食盐 C、香烟 D、珠宝 2、当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 A、供给线较为陡峭 B、需求线较为陡峭 C、供给线弯曲程度较大 D、需求线弯曲程度较大 3、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A、消费者剩余增加 B、生产者剩余增加 C、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增加 D、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不变 4、交易税有利于 A、卖者 B、买者 C、外国人 D、政府 5、对一种商品规定最高限价可能导致 A、需求量减少 B、供给量增加 C、黑市交易 D、改善资源配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是否生活必需品 D、寻找替代品的难易程度 E、时期长短 2、竞争市场有效是因为 A、供求平衡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 B、自由市场中的自愿交换不会留下互惠交换的机会 C、生产者有高尚的利他精神 D、消费者有高尚的利他精神 E、劳动者不计报酬 3、政府最高限价后没有出现短缺的可能原因是 A、最高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B、需求减少了 C、供给增加了 D、政府实行了配额制度 E、人们自觉排队购买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交易税使卖者收到的价格高于买者支付的价格 B、对买者征税,卖者有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C、对卖者征税,买者有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D、双方承担的税赋比例相同 E、交易税增进社会福利 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 A、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有充分的知识,所以政府应干涉经济 B、价格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政府干涉会导致一系列预料不到的后果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二 近代世界与中国 专题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专题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阶段特征 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近代中国由变革与转型到觉醒与探索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专题四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专题四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考点导图】 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因素: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3)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因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2.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4.历史评价 (1)意义: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局限:仅“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重 要原因。 二、罗马法 1.演变历程 (1)起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制定,成文法代替习惯法。

(2)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元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阶段: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历史影响 (1)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 利益。 (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4)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三、奴隶制经济繁荣发达 1.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典型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古罗马经济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为基础,后随帝国对外征战,获得大量奴隶,出现奴隶经济发展繁荣的局面。 四、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产生的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思想主张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主题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 式是Q A KL αβ=,这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轨迹。 等成本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 3. 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⑵两种要素A 和B 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⑶假定生产X 产品使用A 、B 两要素,则A 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 的使用量增加。 ⑷在要素A 和B 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 的边际产量是3,B 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位要素A 的价格是5,B 的价格是4,由于B 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 的使用量而增加B 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 (5)扩大企业规模,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及其借鉴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3228060.html, 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及其借鉴原则作者:陈林 来源:《新学术论丛》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宪法和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国家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这种以宪法 为基础,以法权制度为特征的政治文明,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制度体系,这两方面的统一构建了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表现形式。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研究,正确区分其科学合理的表现形式和其包含着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本质内容,从而确立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政治文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借鉴 一,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向现代法权制度转变的过程。现代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形态中确立的法律观念,是以人权为基石建立起来的,个人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社会公共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要被有效地限制。现代法权制度形成的标志,就是体现了这种法律观念并把它法权化、制度化的宪法的产生。正是宪法的产生,人类政治才由“权力支配法律”的时代进入到“法律支配权力”的时代;人之为人所应当享有的不可剥夺的自由和权利才从“自然状态”演进到了“法律状态”;人类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小国寡民式的直接民主才演绎为代议共和式民主。宪法自从产生以来,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基本价值和基本规范,就成为人类政治的神经枢纽。这种以宪法为神经枢纽并围绕宪法而展开的政治的充分发育状态,就是宪政,它以政治权力的宪法化为逻辑前提,以政治过程的法治化为核心任务,以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基本内核,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价值关怀。 在宪法和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国家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这种以宪法为基础,以法权制度为特征的政治文明,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制度体系。作为制度体系,它体现为政治制度文明;作为思想体系,它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并且,经历长期积累,其制度设计和思想理念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吻合,从而构建了西方政治文明的特定表现形式: 第一,保障人的基本权利的思想和制度。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神权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人权思想。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权制度的基本目的,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逻辑起点,也是资产阶级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权思想为指导,资产阶级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权的制度。在宪政制度下,公民的基本人权在宪法和法律上得到了全面确认:一是宪法直接规定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二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配置,使权力相互制衡,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三是建立宪法保障制度,促进宪法完全、充分实施;四是法律法规的执行。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3)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 十三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 1.(2018·南京师大附中三模)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写道:“‘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根据材 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无质的变化 B.“光荣革命”实现了少数贵族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完全否定了英国当时政治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 【解析】选D。“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说明工业革命后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D正确。 2.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解析】选D。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封建贵族,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至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使英国开始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故D正确。 3.1787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必要和适当的条款”授予代表民意的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该条款说明( ) A.政府行政受到法律的制约 B.各州法律必须遵循联邦法律 C.中央政府权力制约与平衡 D.美国法院行使司法的独立性 【解析】选A。根据材料“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国会可以制定法律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故A正确。 4.下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俾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 ) A.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 B.民众毫无民主自由权利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 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 1. 蔚蓝色的希腊 (1)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山岭沟壑纵横,将陆地隔成小块。 ③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2)影响 ①促进了希腊的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 ②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1)城邦 ①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 ②定义: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而建立的一些城市国家,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2)特点 ①彼此分立:建立许多城邦,但保持密切联系。 ②小国寡民、公民政治: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④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是希腊的文化中心。 3.希腊的公民 (1)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2)组成:通常由祖籍本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3)权力: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4)素质 ①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挑战权威。 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1.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1)梭伦改革 ①背景: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②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制定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设立“四百人会议”和最高法院等民主机构。 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内容: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五百人会议”;制定“陶片放逐法”。由10个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②意义: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2. “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1)内容 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影响: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削弱,民主政治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出 现“黄金时代”。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课后答案

习题四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 答: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答: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Q AK L αβ=,这 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 答: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 答: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 答: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扩展轨道) 答: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规模报酬答: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 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

英国近代政治文明的文化遗产

谈谈英国在近代为人类留下了哪些政治文明遗产?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宪政民主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它使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近代,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总而言之,深刻地改变整个世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大致想了想,有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一)树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人民主权,就是指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终极所有者,是国家权力的源泉,是国家权力的控制者,实质就是权力在民,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怎么实现人民主权呢?怎么维护人民主权呢?西方思想家们提出,国家是人民订立契约、订立协议的结果,不是上帝授予的结果。这就是“国家契约论”。当然,对社会契约论这一思想论述最好的当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应该是英国,正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给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以政治启迪和智慧。既然国家是人们制定“契约”的结果,那么,人民当然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真正主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尽管西方各国在人民主权实现方面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有极不光彩的历史,但总的看,人民主权思想的确立,从根本上否定了王权至上、神权至上、君权神授的观念,撕掉了笼罩在君主头上的神授光环,从而完成了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由权力在君到权力在民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对推动西方民主制度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解放作用。 (二)创造了代议制的政治形式 虽然各国都把人民主权作为指导思想,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去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主权,就只能是具有法定选举权的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由代表代为议政。于是,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应运而生。纵观当今世界各国,不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实行的是代议制,即使是人少地窄、甚至是偏处一隅的袖珍小国也实行了代议制。而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的创造。特别是英国的资产阶级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当时的他们也许没有用代议制这个名词,但这一创造解决了权力行使者的合法性问题,解决了权力行使者是极少数、权力所有者是绝大多数这样的矛盾,标志着人类自我管理水平、管理技术的巨大进步。 (三)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根本原则 英国的洛克是较早提出分权思想的伟大思想家,分权避免了绝对的专制和腐败,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方面三者地位平等,互不从属,而又互相制约。当然系统论述并主张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

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一、选择题 1.(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城建筑布局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皇宫建筑处在中轴线上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中央集权。 2.(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雍正设立军机处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本题选C项。 3.(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部分)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答案】D 【解析】A错误因为秦亡的原因是暴政;B错误因为郡国并行制使得西汉初期中央集权遭到威胁;C错误因为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 4.(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5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D

尔雅西方文化史笔记-西方政治文明

从十五世纪末期开始,西方文明开始向外扩张,19世纪中期濒临城下,对中华文明形成挑战。技术队文明也是一种威胁。 中国人认识科学比认识技术要晚半个世纪。今天,中国对科学的推崇越超西方。 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成就就是市场经济。 只要我们能用的经济模式中国都学。 西方的政治文明不能学,法律文明中的公法部分也不能学。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来自西方。 现在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民主和法制。

代议制民主起源于西方中世纪 人权学说史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石 近代自由主义是近代和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主流。

西方的人都是公开的个人主义者,中国相反。 伊比利亚半岛曾被伊斯兰教占领几百年,所以葡萄牙的文化与其他有所不同。 个人主义【西方政治文明精髓、核心价值】 1.在西方被视为正价值的东西,在所有的非西方文明都被视为负价值——王丛云。 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 3.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对欲望的承认和合法化。 基督教是对个人灵魂的拯救,基督教是对个人权力的保障, 西方个人主义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个人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政治哲学。

4.个人主义包含;民主、宪政、自由精神、平等观念、多元主义。 国家是工具

古代中国人活着是为统治者活着,为统治者服务就是人的价值。 5.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原和基础,所有都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之间的界限【精髓】 个人权力和国家权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西方-群己权界概念。 中国人会给国家、家庭筑墙,但是没有给自己筑墙。

正因认识独立自由平等的,人才会产生责任感。 公共道德依旧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我应该为共同体尽义务。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通论论文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通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探究 姓名: 学院: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探究 一、内容提要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观历朝历代,有辅政功勋卓著的贤相名相,如汉高祖时的萧何,武则天时的狄仁杰,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等;也有奸诈专权乱政的奸相权相,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唐玄宗后期的李林甫等,留得千古骂名。宰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毕竟是封建时代人治的产物。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皇帝的贤愚和担任此职的个人品性有很大的关系。宰相制度的形成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需要相一致的。 用简单的话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秦设三公,丞相;汉削丞相权利,置大将军下;隋唐三省六部制,丞相职分成三部门十数人之手;宋设丞相、参知政事,分权;明废丞相,设大学士,内阁,后首辅大学士有丞相之权;清设军机处,有丞相之名,无丞相之权。 二、关键词 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趋势和规律作用影响三、探究 (一)宰相名称和职权变迁 1、商朝时期的丞相: 商朝以太宰、冢宰、阿衡为丞相 2、西周时期的丞相: 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宰、冢宰、小宰,即副宰相 附注:太宰或冢宰,一般由三公,尤其是少师兼任此二职。 3、东周时期的丞相: 太宰、冢宰、执政官(史籍所称)、少宰(副宰相) 4、春秋时期的丞相:" o 齐:上卿、左、右相晋:正卿秦:左、右庶长楚:令尹越:大夫宋:左、右师 5、战国时期的丞相: 有大良造、相国、左、右丞相(秦) 令尹(楚) 6、秦朝时期的丞相: 丞相一般由一人或二人组成,二人时加左右字样,以右为上。 秦二世胡亥时一度有中丞相,一称相国,李斯,李斯字通古,师侍荀况为师,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丞相。 7、西汉时期的丞相: 起初承秦制,相国、左、右丞相、中书令、宰衡、大司马,即后来的太尉,掌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 知识专题突破练 训练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

训练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B卷)[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临沂模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政府非常顽固地坚持所谓的“礼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项错误。 2.(2018·衡水高考模拟)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 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答案 D 解析A项不是主要原因,且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不能说明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说明清政府并没有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太平天国运动控制湖北,官盐无法进入,只能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 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侵略由此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思维导图及单元测验

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北京高考·20)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可知古希腊赋予妇女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力,故选D项;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排除A项;古希腊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性别区分而非阶级区别,排除C项。2.(2019.4·浙江高考·17)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雅典直接民主仅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疆域广大,不利于公民长途跋涉参与政治,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雅典的扩张问题,“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下官员的选任,排除B项;同理,材料与公民和奴隶间的关系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3.(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结合所学陪审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 A项;陪审法庭是抽签产生不是全体公民,排除 C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D项。 4.(2019·江苏高考·14)“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