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

中学历史教学论
中学历史教学论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1、课程改革的总体目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色香味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 第一、四点最重要)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也是遵循着这些思路进行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二、历史教育目标

1、理解掌握三维目标及对三维目标的总体认识、看法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

1、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是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A、历史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B、历史基本概念是指对历史事实本质的认识,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可分为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也可分为分类性概念和抽象性概念或者分为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

C、历史基本规律:即存在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普遍的关联关系。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领:讲清史实(分析综合)→概念(推理、判断)→规律。

2、学习能力:通用能力即一般性能力,历史学科中所学到的能力会向其他领域发出辐射,帮助学生形成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历史论述能力:①叙述A分析与综合B比较和概括②评论能力:A对史实本身的评价B对历史论述的评价C依据史实,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其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要重视方法的掌握。过程既是手段又是目标。注重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培养爱国之情和关注人类命运,逐步形成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安国注意情感,坚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海纳百川的人生态度,抛

弃天人合一的态度,确立实事求是、破除迷信的态度。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P78)

答: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

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发展是关键,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是核心、是灵魂。

(1)、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这三维目标、三方面任务是一个整体,它们统一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历史课程进行教育教学,若离开了历史的知识系统,也就谈不上是历史课程了。

(2)、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应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学习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3)、历史课的情感态度观的培养与提升,是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态度的形成、价值观的提升,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样,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也有知识基础的问题。

三、中学历史教材论(即历史教学内容)

1、整合历史教学内容的主要策略

A搞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关注历史细节

B选择和确定重点:教学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①历史地位;②教材地位;③本科中的地位;

如何突出重点:①保证时间②补充材料③进行设问④活动

C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每个具体的历史知识都有其基本的核心要素,都是有这些要素构成知识。

D构建历史联系:包括史实的联系和认识的联系

E归纳历史特点:历史特点分为历史阶段性特点、历史某一领域特点和历史事物特点。

2、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

(1)编排力求生动活泼:新课改教材注意在行文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描述。补充性课文更加注意叙述的生动,在文字上力求浅显、活泼。在编排设计方面,教材都配有大量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新课改教材注意从“导言”开始,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文中间,还设计了思考性栏目;每单元都有“探究活动课”等。

(3)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第一,注意吸收公认的史学研究、考古发现的新成果以及多样化的史学方法;第二,取材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淡化传统的历史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删减了大量艰深难懂的内容;第三,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

(4)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第一,注重历史的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第二,注重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第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四,注重知识的必要延伸。

3、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2)历史教科书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3)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4)老师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四、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1、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

(1)间接性:历史学科是对人类以往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和解释的一门学科,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存在于他们之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这种认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间接性的、反思性的认识。

(2)多维性:历史本身是包罗万象的,历史研究要通过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式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考察,因此,历史认识具有多维性、多层面的特

点。

(3)导向性:历史学科是一门政治性和思想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所用的历史教材,都是为了预期的教育目标而经过选择的和编辑的,历史教学活动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带有明显的导向性。

(4)互动性: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教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5)发展性:历史学科本身是发展着的,因此学校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内容也是发展着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是逐步形成的。因此,发展性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2、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1)激发动机: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是开展学习的基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2)感知历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感知教材开始的。而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特点,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和观察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会很难形成历史的概念和认识历史的本质。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呈现具体的教学材料,“再现”历史上的情境、场景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等,使教材的内容成为形象化的信息,帮助学生感知历史。

(3)理解历史: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关键,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解,是使学生的认识从历史表象进而形成为历史概念,通过历史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关系、本质以及规律,并对历史的问题做出判断、论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

(4)运用知识: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知识具体化的集中表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是把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及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于对历史的和社会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5)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巩固、保持所学的知识,直接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水平,甚至影响到想学习的继续发展。在历史教学中,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历史知识信息量大,很多具体的知识又是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而重复性很小,造成在学习时不易持久地保持知识。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巩固对于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6)评估反馈:评估能够调控和改善教学过程,督促和鼓励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同时它与其它的教学环节紧密相连,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历史教学过程的评估反馈,同样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通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1、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这几个原则彼此是有联系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是要在教学实际综合地加以贯彻和体现的。

六、中学历史课堂讲授方法

1、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

一、讲述法。这是历史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可以分为:A叙述法 B描述法 C概述法

二、讲解法。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是以有价值的史料为证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

三、讲读法。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并配合讲解的教学方法。

四、谈话法。这是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五、图示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一些符号等方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

六、演示法。主要是指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七、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

(1)讨论

讨论是一种使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的活动方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讨论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对谈式的讨论、群体式的讨论、分组式的讨论、集体协商式的讨论等等。

(2)辩论

辩论与讨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在集体的交流中探讨问题,发表见解。辩论的活动与讨论最大的不同,一是参与辩论者对议题有预设的观点,是有备而来的;二是辩论者有事先的分工,以使发言各有侧重;三是辩论双方以对辩的方式力图坚持己方的观点,要比讨论更具有冲突性和对抗性。辩论本身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只是发散思维、逻辑推论的比赛,是将争议性的问题展开的活动。

(3)史料研习

这是指师生共同对历史资料进行探讨研究的教学活动,在国外被称为史料教学法,或称为依据资料的问题教学法。史料研习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直接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和证据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方法。

(4)角色扮演

这种教学活动也可以称为“模拟”,是通过运用复现或虚拟的场景及人物的表演,呈现历史的活动,其目的是营造一种与历史情境相似的状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到历史的真实情感。

(5)竞赛

这是指在课堂上组织知识竞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定一系列问题,在竞赛时由主持人(由教师或学生担任)逐一提出,由学生进行抢答,主持人随即判定正误,记录得分,竞赛结束时宣布胜负方。这种活动是要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否则就会变成无意义的猜谜活动

(6)制作

这是一种让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要的历史模型,了解历史器物的特征,体验创作的乐趣。制作的物品一般是教学中涉及的;制作的原料一般是便于找到的材料。制作的物品不要太复杂,以便所有学生都能够操作,又不费时过多,开展制作活动,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尤其是在使用工具(如剪刀、刻刀等)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学生制作出模型后,可以当堂评比,还可以在课下组织专门的展览。

以上这些课堂活动,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要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展开的,并尽

可能地围绕着教学的重点进行,以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八、课堂教学技能

1、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有哪些特点?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及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它的特点有:多样性习得性发展性凭借性。

2、认识导入的功能、课堂提问、板书设计要求

关于导入

导入是优质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导入可分为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溯源导入、时事导入、经验导入、设疑导入、直观导入、诗歌导入、文献导入、趣事导入和乡情导入。

复习导入即所谓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的方式一般是先由教师提出复习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再引导到新的课题上来。需要注意的是复习问题的拟定,问题要扣住已学知识的要点,又能够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建立某种联系。这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导入方式。

在运用导入的技艺时,应注意:A、导入的目的要明确;B、要适应学生的学习;C导入的内容要与问题相结合,要有相关性;D、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三四分钟以内;E要具有趣味性;F、要有时效性。

关于提问

一、问题类型:

A、按题目内容分类:目的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

B、按教学顺序结论分类:引入性,启发性,巩固性。

C、按知识水平分类:回忆水平提问(低级提问或初级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

D、按提问技巧分类:诱导提问,阶梯式提问,比较性提问,

二、提问过程:拟题、引入、陈述、听答、点评、

三、提问要求:1、主题明确 2、难易适中 3、提问要有停顿。

四、提问技能:

1、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水平,学习兴趣等,依据这些去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2、提问要创设历史情境

3、问题的提出要注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过程,以方法引导主动探究营造一个民主的气氛的课堂。

板书设计要求:

1、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一般应包括课题、分题、中心要点和结论。

2、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的班级板书内容不尽相同,有的班可以简单些,有的班可

以详细些。总之,要做到信息量适中。

板书的针对性还表现在对学生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的特殊处理上。

3、要有清晰的条理性,突出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是教材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板书时切忌边讲边写边擦,使板书失去完整性和条理性。

4、要有严谨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板书的内容要准确无误、结构合理。凡书写内容时

都必须做到知识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用词要准确,抒写要工整、字体要清晰。

5、一定的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板书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板书的形式和布局要有启发性。

6、较强的美感性,板书要做到不空不繁,不错不杂,纲目层次清楚,内容准确无误,

形式结构合理,文字工整流畅,图像符号清晰美观,布局匀称得体,大小颜色适度(适当用彩色粉笔书写)。

★★九、中学历史学习

1、学习理论的流派及各自的主张

(1)行为主义学派:创立于20世纪初期的行为主义学派,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学习理论主要是联结论和刺激一反应理论。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环境的刺激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他们认为学习是受环境控制的,学习的发生取决于环境的因素,而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意念。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重视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他们在实验研究中,对学习的过程、动机、迁移、方式等进行了观察与总结,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规律等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索,大大推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并对教育和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如忽视人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内省性,忽视学习的社会性,因而受到其他学派的质疑和挑战。

(2)认知学派

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认知学派,是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挑战,它不赞同环境决定人的行为的理论,认为个体是作用于环境的,环境的刺激只是潜在的,能否引起人的行为变化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人的思维并不是被动地处理刺激和反应的系统,而是积极的意识活动,人的思维程序、结构对于学习活动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学习的发生和进行,并不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或行为的改变,而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形成与改组。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大大丰富了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的内容,对现代教育和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重要贡献是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倡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注重学习者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我发现的活动,注重能力的开发,这样就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发展的过程。当然,认知学习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过于注重学习中的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重视不够。(3)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亦译为人文主义学派。主张:学习的理念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看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成为完整的人的过程。所以,学习不仅具有教育的意义,还有心理治疗的意义,即有助于心理健康,通过学习可以使人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知觉在学习中的作用,把责任与自由同样视为学习的重要因素,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主张发挥学习者的特质和潜能。然而,人本主义理论忽视了社会对学习者的实际影响和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轻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是其理论的明显不足之处。

除了上述简介的三个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比较有影响的还有社会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等学派。各种学习理论流派都有其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为我们研究学习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学习的性质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而把理论融入教学的过程中。

十、中学历史教学模式

1、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由哪些构成要素组成?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教学模式由理论、目标、程序、策略、角色、评价六个要素组成。

2、了解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

(1)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教授目标是传授知识,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课;③讲授新课;④巩固新课;⑤布置作业。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①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③以教科书为主要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④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要方法;⑤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启发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等。

(2)情境复现教学模式;(3)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教学程序分为创设情境,产生,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论证——开展讨论,寻求答案——进行评价,深化总结。教学策略分为:①以问题为抓手,以情境为基本凭借,以师生共同讨论的基本活动方式;②凸显学生的主体性;③引导不同观点进行交锋;④结论可以是开放的,不强求一致。

2016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2..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 B. 领导 C. 辅助 D. 启发指导 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 B. 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 D. 倒摄干扰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 B. 教材 C. 学习过程 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44页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绪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 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 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 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 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 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 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 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 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 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 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中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吐血整理)

填空题:5*4 1、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具 体数学活动的教学,三是数学教师的日常活动 2、确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基础教育的任务,二是数学 的特点与作用,三是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征 3、数学认知结构在适应新情况的需要时有两个途径:顺应与同化,顺应是改变自己原有的 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同化则是融合新的情况于现存的认知结构中 4、据安德森的记忆扩散激活理论,要向数学证明能否顺利完成的因素有:一是思路点的正 确性,二是扩展力,三是推理能力,四是证明的方法与思考的方法 5、数概念的教学扩充模式是 6、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因素,一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二是数学本身的因素,三是教育 方面的因素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与各大块数学内 容的具体目标 8、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框架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应用这四个 学习领域 9、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指数学概念与数学定理的学习 10、数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意义并且保存下来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归属学习, 总括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 11、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的方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12、中学数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数学技能是:能算,会画与会推理 13、结合现代教学论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较一致的观点是把解题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理解问题,制定解题计划,完成解题计划,回顾。 14、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强调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提高 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15、为了使概念的定义正确合理,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即是定义要清晰,适度,简明,不使 用负概念 16、中学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函数与方程,几何变换 17、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数学模型的主要功能有解释,判断,预见 选择题:5*4 改错题:2*6 P103证明的规则 简答题:2*6 1、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答:(1)使学生认识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 (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会对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概要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师范本科,必修)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学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技巧,为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用书 1、《中学数学教学概论》曹才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数学教学论》陈德崇吴汉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4、《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李建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绪论 1、考核知识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考核要求: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 1、考核知识点: 中学数学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2、考核要求: (1)了解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2)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及编排体系。 (2)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及其深广度。 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考核知识点: 五个基本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反馈调控的原则) 2、考核要求: (1)理解上述五个基本原则(2)掌握贯彻上述五个基本原则的途径。 第三章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1、考核知识点: 概念的意义和结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划分、概念的教学;命题的意义和结构、命题的运算、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命题的教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推理的种类和方法;证明的意义和结构、证明的规则和方法、证明的逻辑基础;数学习题与解题、解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解题教学;数学基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论讲义

中学历史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 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 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 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 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 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 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 (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2)、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内涵上强调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注入式—探究式;接受式—发现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我所看的这本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月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论》一书。书中论述了中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中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介绍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中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互动性、交往性 5、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6、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7、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8、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9、纸笔测验 10、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1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 A 8、D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材不等于历史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教材中的史实与观点 第三,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工具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一、名词解释 1、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 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 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 叙述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 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 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12、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多边交流及教学模式等的转化技能。教师用对学生不同刺激方式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 13、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向学生展示直接教具和示范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已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4、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技能就是指导入的技术、能力。 15、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的教学行为。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教学行为的技能。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利于下次教学的改进。 16、组织技能 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引导学习,严格纪律,保持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关节点,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 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 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四)要多观摩、多揣摩 (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历史课程的编制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论复习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1.教学方法的概念:无论怎样界定教学方法,首先都必须明确体现以下两方面的思想和内容;第一,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第二,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特点。 2.教学方法的意义:1.是联系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判断); 3.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4.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5.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3.影响教学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4.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简答)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智力与情感等非认知因素的整合;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指导性2*统整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 6.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重点)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起点设计3、教学内容设计4、教学时间设计5、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7.我国课堂教学方法分为: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重点)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讲授法是整个用最多、最广的方法。讲授法的具体方式:讲解、讲述、讲读、讲演。 谈话法的特点:师生对话。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演示法的概念、特点: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知识,以促使其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作为辅助的方法,常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实验、练习、实习作业法。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 8.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4)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场教学组织的次数不能过多,他只能是进行的辅助形式。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中心环节)、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四个环节。 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钻研教学材料;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样式;拟定教学计划。怎样上好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效果优异。 10.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测试;档案袋评价;学习契约评价;反思评价表;活动表现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第一节现代教育理论与历史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历史教学 1.建构主义概念及主要观点 对知识的看法; 对学习的看法; 对学生知识背景的看法。 2.建构主义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学习观: 知识不是通过反复训练或强化刺激的手段获得,而是通过个人经验与探索发现、重新进行建构。 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更要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决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的过程,课堂核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从前台推拒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3.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主张以核心问题为屮心,自下而上地建构知识体系,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学情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因而在教学设计Z前要对学生可能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哪些知识学生是已经掌握了的,或者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学习将会遇到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Z前都要做到心屮有数,如数家珍。这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2)中心提炼 每一节课必须有教学重点。每一课时的教学屮心可以因为教师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设计,通常要求教学屮心同时也是课堂的终点。 (3)结构设计 建构主义设计屮,结构是课堂的支柱,结构的生成也就是课堂的生成,因此结构的形态也就体教学流程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教学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根

据学情设计结构的起点,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的终点, 而后考虑从结构的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添加的其它旧有知识或新知识,同时赋予这些知识以一定的逻辑定位。 (4)资源整合 如何建构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是运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科书的编写关注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关 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科书的体例与教学关注的焦点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 差,这就耍求教师大胆整合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授予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权,充分凸显学生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成功实现教学目标。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历史教学 1?皮亚杰观点: 智能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缺陷: (1)对智力的内涵认识过于狭窄; (2)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忽略了智力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4)无法说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影响。 2.多元智能理论 关于智能的种类语言智 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 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 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内心自省智能口然观察能 智能 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学生观:学校不存在“差生”,而只有“希望生”或“潜能生”,具有不同智力特 点的人才。 教师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 教学观:因材施教(不同内容和学生) 评价观: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

中学历史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2、历史知识:所谓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3、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4、教学内容优化: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利于发挥知识的较用。 5、教学内容过程化: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6、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包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进行的步骤和过程,以及有关思维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总和。换言之,就是方法论。 7、探究教学法: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其基本程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8、备课: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教学反思重在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自己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寻找教学效果与重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10、说课: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简言之,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 11、评课:听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即评课。一评教学指导思想。二评教学目标。三评评教材处理。四评教学流程。五评教学方法和手段。六评学习方法指导。七评能力培养。八评师生关系。九评教学基本功。十评教学效果。 12、板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