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理分析法

机理分析法
机理分析法

机理分析方法

倪致祥主讲

机理分析是通过对系统内部原因(机理)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常常与科学研究的演绎法配合使用,相辅相成,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相对论的创立。可以说几乎所有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机理分析。

下面举两个机理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的例子。

问题1

英国教育家L.G.Alexander发现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存在一种“顶线”(Ceiling),即一个人如果每天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外语,到一定的时候,他或她的外语水平常常会停滞不前,保持在某一个水平上。我们周围不少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也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继续提高?

分析:

影响一个人外语学习的因素很多,我们必须从中找出主要矛盾来。在个人的外语水平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动力是学习(包括练习、复习)和使用(如交际、阅读等),自然遗忘则是主要的阻力。我们用x表示其外语水平(可用有效词汇量为代表),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在学习和使用上所花的精力。设每天学习上所花的精力为A,在使用上所花的精力为B(A、B可用有效时间来量度)。考虑到有效词汇量越多,使用时复现率越大,效率越高,因此按最粗略的分析,我

们可用A+表示由于学习和使用而使一个人外语水平提高的速度(有效词汇的日增长量)。一般来说一个人所记的东西越多,相应的自然遗忘量也越大,因而我们可用Cx表示由于遗忘而使水平下降的速度,其中C为遗忘系数。由于各人的记忆力不同,故C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果不计其它因素,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人外语水平发展的方程

=+ (1)

V A C

其中V表示水平发展的速度。

(1)式可以类比为一个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按照这个方程,

对于一个初学者,由于x 很小,故方程右边的后二项可以略去。算出结果为x At = 。即在初学阶段,一个人的外语水平与在学习上所花的总精力成正比。随着水平的提高,x 不断增大,(1)式后二项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当水平x 增大到使方程

0A C =+ (2)

成立时,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相互平衡。这时速度0V =,即外语水平达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水平将徘徊在

2B C

= (3) 附近。这就说明了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顶线”现象。这时如果要继续提高外语水平只有增大动力,即增加A 或B 的值;或者减小阻力,即减小C 的值。

先考虑增大动力:由于一个人的总精力是有限的,即A 与B 之和受到一定限制,不可能同时都保持较大的数值,因而就出现了精力如何分配最有利的问题。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由于x 较小,因而Bx 的作用也较小,故应该优先考虑增加A 值,即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对于一个有相当外语基础的人,x 较大,因而Bx 的作用也较大,这时要提高水平应该优先考虑增加B ,即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运用上。“顶线”现象仅当一个人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因此突破“顶线”的重点应放在加强运用上。

再考虑减小阻力:虽然一个人的自然记忆力与遗传因素有关,不能随意改变,但是实际的记忆效果不仅取决于自然记忆力,而且与记忆方法有关。而后者是可以改变的。由公式(3)不难发现顶线的位置对C 的大小比较敏感,这表明适当地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减小遗忘系数C 的值,对一个人提高外语水平,突破顶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尽管我们提出的这个模型非常简单、粗糙。但是却较好地解释了在外语学习中的“顶线”现象,不仅定量地给出了“顶线”的位置,而且指明了突破“顶线”的方法。所得结果和多数人的实际经验大体相符。这就说明了这个模型基本上抓住了外语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可以预期结果将能与实际更加接近。

问题2

考虑像面粉、洗涤剂或果酱之类的产品,它们常常是包装后出售的。注意到包装比较大的按每克计算的价格较低。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由于节省了包装和经营

的成本的缘故。这种观点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包装越大越好?能否一个给出有充分理由的回答?

分析

我们需要构造一个简单的模型,来研究产品成本随包装大小而变化的规律。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有批发价和零售价等不同的价格,它反映了销售的不同阶段。这里从研究批发价格入手,即零售商对该产品所偿付的价格。计入批发价格的主要成本是:生产该产品的成本a 、包装该产品的成本b 、运输该产品的成本c 和包装材料的成本d 。

产品成本显然随商业竞争和经营规模不同而变化,在这里研究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粗略规律,因此可以忽略这些因素,集中考虑原料和包装过程的费用。设该产品成本a 与所生产的货物量成正比,记为a W ∝,其中W 为产品重量;包装成本取决于装包、封包以及装箱备运所需要的时间。装包时间大致与体积(因而与重量)成正比,而对于体积在一定范围内的包装,后两部分时间相差不大,于是我们得到b fW g ?+,其中f 和g 为正常数;运费可能同时取决于重量和体积,因为体积与装满的包的重量成正比,所以c W ∝。

包装用材料的成本较为复杂,它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被包装品的重量和体积。若所考虑的变动范围不太大,可认为各种体积的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相同。而每件包装所消耗材料量往往与所覆盖的表面积成正比。所以我们有d kS =,其中k 为常数,S 是表面积。

综合上面分析的结果,产品的总成本可以表示为:

U a b c d =+++

hW kS g =++ (4)

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我们将表达式中涉及的自变量化为一个量——重量。假设各种包装品在几何形状上是大致相似的,体积几乎与线性尺度的立方成正比,表面积几乎与线性尺度的平方成正比,即3V L ∝,2

S L ∝所以23S V ∝。

例如,考虑一个正方体,其线性尺度即边长为L ,表面积26S L =,体积3V L =,有关系2S V =。又由于V W ∝,故有2S W ∝。于是(4)式可以改写为: 23U hW qW g =++ (5)

其中q 为某个正数。于是单位重量的批发成本u 是:

213U u h qW gW W

--==++ (6)

由此看出,当包装增大时,即每包内产品的重量W 增大时,单位产品的成本在下降。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到,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速度r 为:

32413

du r qW gW dW --=-=+ (7)

这是W 的减函数。因此当包装比较大时,单位重量的节省率增加得比较慢。总节省率为: 11413

rW qW gW -=+ (8)

也是W 的减函数,其直观解释是:包装越大越好,但是其好处在不断地减小。考虑到消费者的方便,包装的大小应该适当。

结束语

通过上面给出的2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机理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仿照上面的典型例子,应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一两个身边的实际问题。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5C要素分析法

5C要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分析以下五个方面信用要素: (1)借款人品德(Character)。要求借款人必须诚实可信,善于经营。通常要根据过去记录结合现状调查来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经营者的年龄、文化、技术结构、遵纪守法情况,开拓进取及领导能力,有无获得荣誉奖励或纪律处分,团结协作精神及组织管理能力。 (2)经营能力(Capacity)。要分析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及获利情况,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产品生产销售是否正常,在市场上有无竞争力,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是否逐年增长,财务状况是否稳健。 (3)资本(Capital)。企业资本往往是衡量企业财力和贷款金额大小的决定因素,企业资本雄厚,说明企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信用分析必须调查了解企业资本规模和负债比率,反映企业资产或资本对于负债的保障程度。 (4)资产抵押(Collateral)。资产可以用作贷款担保和抵押品,有时申请贷款也可由其他企业担保。有了担保抵押,信贷资产就有了安全保障。信用分析必须分析担保抵押手续是

否齐备。抵押品的估值和出售有无问题,担保人的信誉是否可靠。 (5)经济环境(Condition)。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前途具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项重要的外部因素。信用分析必须对企业的经济环境,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等进行分析,预测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这种方法主要分析以下五个方面信用要素: (1)借款人品德(Character)。要求借款人必须诚实可信,善于经营。通常要根据过去记录结合现状调查来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经营者的年龄、文化、技术结构、遵纪守法情况,开拓进取及领导能力,有无获得荣誉奖励或纪律处分,团结协作精神及组织管理能力。 (2)经营能力(Capacity)。要分析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及获利情况,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产品生产销售是否正常,在市场上有无竞争力,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是否逐年增长,财务状况是否稳健。 (3)资本(Capital)。企业资本往往是衡量企业财力和贷款金额大小的决定因素,企业资本雄厚,说明企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信用分析必须调查了解企业

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势

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劣势: 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人家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

工作要素法的过程

第一章、选择合适的工作分析方法 一、两种备选方案 在前期的工作的中,我组进行的PAQ和JEM的工作分析方法研究,对这两种方法有着较其它方法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我组将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方法作为我组本次对班级班委工作分析的分析方法。并且,这两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PAQ和JEM都是人员导向型工作分析方法,对于我们这个大学生群体而言,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相较于工作导向型的工作分析方法更加切合实际情况。 2、在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组织结构的背景下,人员导向型工作分析方法能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地分析数据和更加有效的分析手段。 二、选择合适的方案 在上述的两种工作分析方法中,我组组内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支持PAQ和支持JEM,两种意见不相上下。因此我组召开了多次长时间的讨论会议,会议中的观点如下: 1、JEM的优点 a、开放性程度高,可以根据特定工作提取个性化的工作要素,并能够比较准确,全面的提取出影响某类工作的绩效水平的工作要素。 b、与其他工作分子系统相比较,JEM的操作方法和数值的标准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c、JEM对于人员招聘过程中的人员甄选以及确定培训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JEM 分析结果中的选拔性最低要求要素为人员甄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培训要素为企业确定员工培训需求找到了重要的来源。 2、JEM的缺点 a、焦点小组成员在进行工作要素评价时,容易倾向于肯定回答,认为这些要素很重要,另一些要素也很重要,难以割舍。 b、评分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指导与控制。 c、焦点小组成员在工作要素评价时,容易偏向于肯定回答,认为这些要素很重要,另一些要素也很重要,难以取舍。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进行的是主观判断,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样做的后果是得出的分析结果,比如最低要求要素、培训要素等,数量太多,难以突出重点,大大降低了工作分析结果应用在其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操作性和最终效果。 3、PAQ的优点: a、同时考虑了员工与职位两个变量因素,并将各种职位所需要的基础技能与基础行为

5M因素法(鱼骨图)分析案例

运用5M因素法(鱼骨图)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案例 背景:某民营房地产集团公司下属商贸分公司,在自有房产基础上经营有超市5家, 经营业种以生鲜食品、传统食品、日用日化为主,总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百货一家, 主要经营业种为服装针织、皮具、皮鞋、化妆品,小吃,营业面积4500平方米;正在筹备 中的购物中心18000平方米。 问题1 :经过统计商贸公司2001年9月一2002年3月的销售,总体毛利率为不到8%,注意:此毛利率是在公司无低毛利的家电以及百货毛利率近20%的基础上产生的总体毛利 率,相对于市场状况以及竞争对手来讲,此毛利率偏低,从中反映了占销售比重近80%的超市经营毛利不正常。 问题2 :经过进一步的市场调查,针对超市每个业种安排如下数量的市调(按销售数量排名),得出以下数据比较: 注:甲连锁店为一国营零售企业,在本地有34家连锁店,拥有诸多食品、日化产品的代理批发权; 乙连锁店为一民营连锁零售企业,现有18家分店,拥有部分食品、日化产品的批发代理权; 丙为一家20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 将市调数据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价格问题----[b]我司进价比竞争对手售价高[/h]的情况如下(先忽略在正常供价基础上零售价格异常状况): 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司紧急召开了采购人员的专项会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一周) 针对以上问题各采购主任做出解释并及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希望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一周过去了,供价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高出比例依然居高不下。总结各采购主任的解释,主要如下: 1、甲、乙对手拥有诸多敏感商品的控制权,近水楼台先得月,人家有权利及有实力去进行降价; 2、公司政策对于供应商的通道利润要求过高,厂商在无奈情况下,只有提高供价,保持其基本利润,如果要求供应商降价,只有舍弃部分通道利润才可行; 3、公司要求的经营方式过于呆板,竞争对手部分商品是从批发市场上进行铲货来冲击市场,而公司没有此先例,都是以正常方式进行经营; 4、公司的付款方式问题:由于现金进货与押款进货的供价有区别,但是公司最低的付款要求为7 天付款,因此在价格上没有办法降低; 5、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行为:牺牲利润,亏本赚吆喝; 6、人手不够,杂事多,没有办法集中时间与精力与供应商谈判。 针对以上解释,公司明确回复:如果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以上由于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供价高的问题,可以放宽尺度与供应商进行交涉。 但是,一周时间过去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真的就是以上问题造成的吗?是主要的原因呢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没有过多的责怪各采购主任,在随后的中层干部例会上,我将此问题谈了出来,然后让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鱼骨图分析法(5M 因素分析法),希望通过大家的理解来讨论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主要问题主要出现在哪些环节,哪些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虽然是先天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进的环节,哪些是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暂时不能改进但是可以通过改进其他问题予以弥补的问题。 5M 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5 个方面,“人”指的是造成问题产生人为的因素有哪些;“机”通俗一点就象战斗的武器,通指软、硬件条件对于事件的影响;“料”就如武器所用的子弹,指基础的准备以及物料;“法” 与事件相关的方式与方法问题是否正确有效;“环” 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5 个方面就象鱼的“主刺”一样,每个主刺上还有很多的小刺,这些小刺就是与主刺相关的问题,来构成了一条难以下咽的鱼骨头,如果不拔掉,一不小心就会卡住喉咙,让人痛苦不堪。

如何做好成本分析

如何做好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变动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岗位分析之工作要素分析法

岗位分析之工作要素分析法 美国人事管理事务处的 E.S.普里默夫(E.S.Primoff)遵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提出的“在没有对最简单的东西熟悉之前不可能了解其复杂现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以工作要素为基础的工作分析方法。 工作要素法(Job Element Method,简称JEM)是一种从工作本身出发,研究组成该工作的各种要素并对成功完成该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人员特征进行分析的工作分析系统。 JEM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的人员导向性工作分析系统,一般由专家级别的岗位任职者或者由任职者的上级组成主题专家小组对工作有显著影响作用的个性化要素进行筛选、确定、描述,界定其含义并进行评估。JEM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确定对成功完成特定领域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以及此行为的特征。JEM试图识别成功任职者所展现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工作要素,一旦被识别出来,这些要素将被应用在招聘与甄选的测试中。JEM 研究的对象不是某一个岗位而是具有某一相似特征的工作。 JEM涉及的要素非常广泛,但只有对完成岗位工作有重要影响作用和价值的要素才能被列为需要分析的要素,这些要素不应包含任何与具体工作相关的任何信息。JEM常见的要素有以下几个。 (1)知识。例如: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层次和水平;产品知识;外语水平;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知识面的宽窄等。 (2)技术。例如:计算机操作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技术;特种车辆驾驶技术;医疗设备操作与使用技术等。 (3)能力。例如:数学运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组织与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判断能力;目标控制能力;社交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观察力;理解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 (4)工作习惯。例如: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工作计划性;超负荷工作意愿;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性等。 (5)个性特征。例如:自信;自律;独立;内向与外向;敏感;坚持以及直率等。 由于JEM涉及的要素具有广泛性,在选择要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要性。必要性是指工作要素是否是任职者必须具备的。 (2)代表性。代表性是指工作要素是否能够区分出优秀员工,是优秀员工必须具备的。 (3)缺失性。缺失性是指工作要素是否是落后员工所缺乏的但却是必须具备的。 一、JEM的实施步骤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Approach),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把一组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并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2应用编辑 是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和预测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期货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商品供求状况及影响其供求的众多因素对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也必然会对期货价格重要影响。所以,通过分析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帮助期货交易者预测和把握商品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在现实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连环替代法 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 * B1 * C1 基期(计划)指标 M0=A0 * B0 * 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 (1)

层次分析法详解

构建风险层次结构 通过选取的指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目标的且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各种因素的作用相互,情况复杂。依据层次分析法处理这类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所涉及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哪些是需相互比较的;哪些是需相互影响的。把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因素归成同一类,构造出一个各因素类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各因素类的层次级别由其与目标的关系而定: 第一层是目标层,也就是国家风险的评价排序 第二层是准则层,这一层中是国家风险排序所涉及的国家风险类型,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第三层是子准则层,这一层是评价衡量准则层中各要素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即政权凝聚力、腐败状况、相关法律政策、国际关系、官僚主义、经济政策、汇率稳定性、金融环境、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民族差异等。 第四层也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方案即所要选择的并购方案国家。 为了方便计算以及模型的理解,层次结构中各层次均用字母代替,目标层为A i 准则层为B,子准则层为C,方案层为D。 522重要性程度描述 为了将上述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 我们将比较结果分为5种等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并将我们所做出的比较结果应用1?9个数字尺度来进行定量化,比较具体含义及相应数字对应如下表: 表5.2 AHP重要程度描述表 子准则层 方案层 图5.1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Fig.5.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country

人力资源工作要素分析

人力资源处的工作要素: 1、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报批、完善和执行。 2、人力成本的核算、报批和汇总。 3、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宣讲和完善。 4、公司干部的选拔、调配和管理。 5、公司薪酬体系的设计、报批、完善和执行(包括薪酬战略的参与 制定)。 6、公司职工评价体系的制定、报批、完善和执行。 7、公司人事档案的建立、完善和管理。 8、公司劳动纪律的制定、执行。 9、公司劳动合同的编制、报批、修订及签订。 10、公司劳动争议的复议、赔偿案件及诉讼的应诉代理工作。 11、其它有关制度的制定、完善和监督管理。 12、公司职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办理和管理。 13、公司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报批及执行。 14、公司领导交代的其它各项工作。 15、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做好参谋。 16、本部门的机构和团队建设。 17、协调内外部、上下级的关系;处理突发事件。 18、做好保密工作。

1、组织制定本部门工作发展规划、计划与预算方案。 2、承上启下,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组织好来客接待和相关的外联工作。 4、掌握市场动态、收集行业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咨询,当好参谋。 5、监督、检查对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指示和重要决定及各项规章 制度的执行情况。 6、组织、协调公司年会、员工活动、市场类活动及各类会议,并负 责检查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 7、组织起草有关报告、总结、请示、通知等函件。 8、组织审查签发前的文稿并负责发放。 9、搜集、整理公司内部信息,及时组织编写公司大事记。 10、制定、监督、执行公司行政规章制度。 11、处理往来公文。 12、建立和管理办公档案。 13、管理公司各项证照、印章。 14、对控制成本的方法提出建议。 15、公司领导交代的其它各项工作。 16、本部门的机构和团队建设。 17、做好保密工作。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要指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该方法简单易行,要求价值工程人员对产品熟悉,经验丰富,在研究对象彼此相差较大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缺点是无定量分析、主观影响大。 [1]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等。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把一组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 方法功用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并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应用范围 因素 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和预测期货

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期货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商品供求状况及影响其供求的众多因素对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也必然会对期货价格重要影响。所以,通过分析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帮助期货交易者预测和把握商品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在现实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2] 经济 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运用程序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习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 ●了解销售费用分析的思路; ●掌握财务费用分析的技能; ●熟悉管理费用分析的容。 成本分析的主要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 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直接材料; 第二,直接人工; 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和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的方法前后一致。 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是有一定的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是核算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的质量。 规核算方法、归属对象和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的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的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的好处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和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PCB成本分析法

PCB成本分析法 一.双面板成本分析法 1.双面板尺寸 (1)36″×48″=916×1220/张 (2)40″×48″=1020×1220/张 注:目前均以第一种尺寸计算。 2.双面板板材单价:(以生产流程各工艺成本分析) (1)双面FR-4 1.6MM HKD110/平方米 (2)双面CKM-3 1.6MM HKD102/平方米 (3)各主要工艺加工单价/平方米: 钻孔:HKD60元 沉铜:HKD14元 干膜线路:HKD30元 电镀:HKD70元 绿油文字:HKD20元 喷锡:HKD14元(工艺要求时再加入成本) 浊刻:HKD10元 冲压包装:HKD10元 毛利:HKD10% 综上所述:双面板FR-4 1.6MM HKD350/平方米;一般来说,普通镀金板(镀金厚度为1-3U)和喷锡板同价。 (4)计算方法: A.按拼板方式计算:(用板料尺寸分别用不同之排版方式计算,取最为便宜排版方式,长宽各加3MM板边尺寸)例如: 1.样品PCB单价=350/(916/143)/(1220/122)/4=1.458 2.样品PCB单价=350/(916/122)/(1220/143)/4=1.563 以上两种排板方式第一种比较省料,故选用第一种方法。 B.按连片长宽直接计算成本:(长*宽*0.00035/4)例如: 每片PCB单价=140*119*0.00035/4)=1.458 C.按单片尺寸直接计算:(长+2)*(宽+2)*0.00035例如: 每片PCB单价=(57+2)*(70+2)*0.00035=1.487 经过多次计算,方法A较为省料单价也最为便宜,最好使用按排版方 式计算。 二.单面板成本分析法 1.单面板尺寸:1020*1020 1020*1220 2.单面板板材单价:(按工艺流程计算)

岗位分析之工作要素分析法(内含评价表)

岗位分析之工作要素分析法(内含评价表)

岗位分析之工作要素分析法 美国人事管理事务处的 E.S.普里默夫(E.S.Primoff)遵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提出的“在没有对最简单的东西熟悉之前不可能了解其复杂现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以工作要素为基础的工作分析方法。 工作要素法(Job Element Method,简称JEM)是一种从工作本身出发,研究组成该工作的各种要素并对成功完成该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人员特征进行分析的工作分析系统。 JEM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的人员导向性工作分析系统,一般由专家级别的岗位任职者或者由任职者的上级组成主题专家小组对工作有显著影响作用的个性化要素进行筛选、确定、描述,界定其含义并进行评估。JEM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确定对成功完成特定领域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以及此行为的特征。JEM试图识别成功任职者所展现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工作要素,一旦被识别出来,这些要素将被应用在招聘与甄选的测试中。JEM研究的对象不是某一个岗位而是具有某一相似特征的工作。 JEM涉及的要素非常广泛,但只有对完成

岗位工作有重要影响作用和价值的要素才能被列为需要分析的要素,这些要素不应包含任何与具体工作相关的任何信息。JEM常见的要素有以下几个。 (1)知识。例如: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层次和水平;产品知识;外语水平;财务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知识面的宽窄等。 (2)技术。例如:计算机操作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技术;特种车辆驾驶技术;医疗设备操作与使用技术等。 (3)能力。例如:数学运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组织与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能力; 判断能力;目标控制能力;社交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观察力;理解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 (4)工作习惯。例如: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工作计划性;超负荷工作意愿;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性等。 (5)个性特征。例如:自信;自律;独立;内向与外向;敏感;坚持以及直率等。 由于JEM涉及的要素具有广泛性,在选择要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本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分析 (Root Causes Analysis)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管理中心 林宇楠

當科技變成災難 以【複雜複雜--線性交互作用線性交互作用】】及【緊密緊密--鬆散聯結】兩個維度來看待科技內容時兩個維度來看待科技內容時,,愈呈複雜交互作用並為緊密聯結的事物互作用並為緊密聯結的事物,,愈容易出意外愈容易出意外!!這是一種常態現象無可避免這是一種常態現象無可避免。。 – Normal Accidents: Living with High Risk Technologies Charles Perrow(1984)

醫療處置錯失 現代醫療系統為一複雜且緊密相依的系統,疏失事故難以避免。 傳統以加強人員訓練與監督來避免疏失發生無法達成目的 培羅常態事故理論提醒我們-重點是對運用系統方式來預測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並運用系統來防範事故發生,運用系統設計提高系統本身的可靠性

組織意外事件的風險管理 瑞士乳酪理論:事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在事故發生的一連串過程中,存在了一些潛在的失效。 探就系統中主動失效的人為因素時,不能主探討人為疏失,更應重視造成人為疏失背後的系統原因-作業程序、資源分配與限制、流程規定、組織文化、法律規範等 –Managing the risks of organizational accident, Reason, J. (1997 )

醫療事故 每一個疏失原因的檢討,單一原因的案件是否因為系統中環境實體設計、設備、人力調配、能力資格、訓練或考核引起 有無可能改善其中的某些設定或資源投入而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美國某醫院經由流程與操作標準的改良,至目前為止,三年無CVP感染事件

如何写成本分析报告

如何编写成本分析报告? 首先应掌握成本资料,利用成本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编写报告。分析时可先用对比分析法,将成本的实际水平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 -- 与计划比; -- 与去年同期比; -- 与历史最好水平比; -- 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 -- 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比。 实施对比分析后,可将对比分析的结果(对比找出的差距)再采用因素分析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尤其是主要的原因,然后,可再采用关联分析或相关分析,来认识和归纳这些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多总结规律,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很多,可以有针对性地酌情使用。 成本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问题的提出(给出要分析的主题,你想分析什么问题?); -- 数据的整理(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数据,可利用数据说明实际成本情况和现状); -- 数据的分析(用数据来说明主题,从而找出问题、发现规律、总结发展趋势); -- 分析的结论(对成本分析的结果要得出结论意见); -- 改进的措施; -- 意见或建议; -- 报告的分发。 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目录 1 什么是因素分析法? 2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 3 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 4 采用因素分析法时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 连环替代法 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 G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 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 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 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差额分析法 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

成本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例1〗北乐公司1999年末进行成本分析时,编制的对比成本分析表如下:成本对比分析表 品成本降低幅度较大。对于A产品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 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工作评价分析方法之要素比较法

要素比较法 要素比较法(Factor Comparison)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作评价数量方法,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种评价方法。 具体办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提供工作信息。该方法需要细致和完备的工作分析。包括:对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的各要素进行描述和说明,这些要素可以称之为要素指标。通常包括:智力要求、体力要求、技能要求、责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 第二步:选择标准工作。有工作评定委员会选择15~25个关键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工种)。以这些工作作为工作分级和排序的依据。 第三步:把工作要素指标排序。例如,把选择出来的5个要素指标排序。排列的依据是对工作的描述和工作种类。实施中,每个评为单独对工作要素进行评分和排序,然后将所有评委的结果综合起来。(见下表) 工作要素评价 各工种对各要素指标的要求不同,权数也不同。例如,一般操作工的体力要求较高,但智力要求较低;而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重大,体力要求相对较低。 第四步:分要素的配置工资率。工资率确定是依据5个要素值确定的,一般来讲,一些关键性工作,要素值高,工资率相对也高,下表是西方国家一般性劳动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要素小时工资率: 工作要素与小时工资率 第五步:按照配置给每个要素的工资值进行工作分级,见下表: 不同工种工资率及其要素构成单位:美元 第六步:将所有的步骤综合在一起,就构建成一张工资要素级别比较表。该表显示不同种类工作,因为工作要素的地位不同,或者说要素值和价格相同,会有同样的工资率,如下表所示: 工资要素级别比较表

本文档可编辑,内容仅供参考,需要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 编辑技巧: ctrl+z是office软件撤回的操作,但是一般计算机默认只可以撤几步就不能撤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word选项-高级,来设置可取消操作数即可 编辑文档时如果想要快速插入时间可以按shift+alt+d,时间显示的方式以天为单位,比如2018/3/22,按着shift+alt+t,时间显示以当天分钟为单位:08:31

关键因素分析法

关键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介绍及应用案例 一.方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例如,如果打算去旅游有3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3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地点进行对比,譬如A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条件较好等等。最后,你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二.使用步骤 1.第一步, 通过分析, 确定所给定问题要达到的总目标, 实现目标的准则, 可供选择的措施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 要广泛收集信息, 注意把握问题的主要因素, 做到不重不漏。 2.第二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 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3.第三步,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 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4.第四步,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 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一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

一级成本分析方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分析法中,()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 A.挣值法 B.对比法 C.差额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2.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确定影响某指标的因素后,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的规则是()。 A.先绝对值,后相对值;先实物量,后价值量 B.先相对值,后绝对值;先实物量,后价值量 C.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D.先价值量,后实物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二、多项选择题 1.成本分析的方法有()。 A.挣值法 B.对比法 C.因素分析法 D.价值工程 E.差额分析法 三、案例题 [案例1] 某项目经理部本年计划节约“三材”的目标为120000元,实际节约130000元,上年节约115000元,本企业的先进水平节约138000元。 问题: (1)用对比法进行对比,并列表计算。 (2)对比法的应用形式有哪些? [案例2] 某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某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标准层的商品混凝土的实际成本、目标成本情况进行比较,数据见下表:

问题:(1)试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案例3]某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某工程施工时,发现某月的实际成本降低额比目标成本增加了3.6万元。 问题:(1)说明差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根据表中资料,用"差额分析法"分析预算成本和成本降低率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 (3)说明成本分析的对象、成本分析的具体内容及资料来源。 成本分析方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E 三、案例题 [案例1] 答:(1)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 它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原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以便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主要依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统计核算所提供的依据。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析表如下: (2)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成本对比: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完成目标的积极因素和影响目标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实际指标与先进水平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