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1. MCS-51单片机有几种寻址方式?这几种寻址方式是如何寻址的?

答:七种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位寻址。

2. 试编程将片外RAM中80H单元的内容送到片内RAM的2BH单元。

答:

MOV @R0, #80H

MOVX A, @R0

MOV 2BH, A

3. 试编程将片外RAM中40H单元的内容与R0的内容交换。

答:

MOV @R1, #40H

MOVX A, @R1

XCH A, R0

MOVX @R1, A

4. 已知(A)=C9H,(B)=8DH,CY=1,执行指令ADDC A,B后结果如何?执行指令SUBB A,B后结果如何?

答:

执行指令ADDC A,B后(A)=57H,(B)=8DH,CY=1

执行指令SUBB A,B后(A)=3BH,(B)=8DH,CY=0

5. 试编程将片外RAM中30H和31H单元的内容相乘,结果存放在32H和33H单元,高位存放在32H单元。

答:

MOV R1, #30H

MOVX A, @R1

MOV B, A

INC R1

MOVX A, @R1

MUL AB

INC R1

INC R1

MOVX @R1, A

MOV A, B

DEC R1

MOVX @R1, A

6. 试编程将20H单元的2个BCD数拆开,并变成相应的ASCII码存入21H和22H单元。答:

MOV A, 20H

ANL A, #0FH

ORL A, #30H

MOV 21H, A

MOV A, 20H

ANL A, #0F0H

SWAP A

ORL A, #30H

MOV 22H, A

7. 设在寄存器R3的低4位存有数码0~F中的一个数,试将其转换成ASCII码,并存入片外RAM的2000H单元。

答:

MOV A, R3 ;取4位二进制数

ANL A, #0FH ;屏蔽高4位

PUSH A ;保存A内容到堆栈

CLR C ;清C

SUBB A, #0AH ;(A)-10

POP A ;恢复A内容

JC LOOP ;若C =1,则数<10转到LOOP

ADD A, #07H ;若C =0,则加37H

LOOP:ADD A, #30H ;转换成ASCII码

MOV DPTR,#2000H

MOVX @DPTR, A

8. 试编程将片内RAM中30H单元中8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转换成3位BCD码,并存入片内RAM的40H(百位)和41H(十位、个位)2个单元中。

答:

MOV A, 30H ;取二进制数到A

MOV B, #100 ;除数送入B

DIV AB ;相除

MOV 40H, A ;存入百位数

MOV A, B ;余数送入A

MOV B, #10 ;除数送入B

DIV AB ;相除

SWAP A ;十位移到高4位

ORL A, B ;十位、个位合并到1个字节

MOV 41H, A ;存十位、个位数

SJMP $

9. 试用MCS-51指令实现以下传送:

(1) R2的内容传送入R7;

MOV B, R2

MOV R7, B

(2) ROM中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入R1;

MOV DPTR, #1000H

CLR A

MOVC A, @A+DPTR

MOV R1, A

(3) ROM中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入片内RAM 50H单元;

MOV DPTR, #1000H

CLR A

MOVC A, @A+DPTR

MOV 50H, A

(4) ROM中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入片外RAM 70H单元。

MOV DPTR, #1000H

CLR A

MOVC A, @A+DPTR

MOV R1, #70H

MOVX @R1, A

10. 编程将片内35H~55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入以3000H为首地址的片外数据存储区中。答:

MOV R0, #35H

MOV DPTR, #3000H

LOOP: MOV A, @R0

MOVX @DPTR, A

INC R0

INC DPTR

CJNE R0, #56H, LOOP

SJMP $

11. 编程计算片内RAM区50H~57H共8个单元中数的算术平均值,结果存放于5AH中。答:

MOV R2, #8 ;计数器

MOV R0, #50H ;取数首地址

CLR A;清A

KKK: ADD A, @R0 ;加数

INC R0

DJNZ R2,KKK

MOV B, #8

DIV AB

MOV 5AH, A

SJMP $

12. 设有100个无符号数,连续存放在以2000H为首地址的存储区中,试编程统计奇数和偶数的个数。

答:

MOV R2, #100

MOV DPTR, #2000H

MOV R3, #0 ;奇数个数存放

MOV R4, #0 ;偶数个数存放

KKK: MOVX A, @DPTR

MOV B, #2

DIV AB

MOV A, B

INC DPTR

CJNE A,#0,DDD

INC R4

SJMP NNN

DDD: INC R3

NNN: DJNZ R2,KKK

SJMP $

13. 将片外数据存储器地址为1000H~1030H的数据块全部搬到片内RAM的30H~60H单元中,并将原数据块区域全部清0。

答:

MOV DPTR, #1000H

MOV R0, #30

LOOP: MOVX A, @DPTR

MOV @R0, A

CLR A

MOVX @DPTR, A

INC DPTR

INC R0

CJNE R0, #61H, LOOP

SJMP $

14. 从20H单元开始有一无符号数据块,其长度在20H单元中。试求出数据块中的最小值,并存入21H单元。

答:

MOV @R0,#21H ;数据块首地址

MOV R1, 20H ;取数据块长度

MOV A, @R0 ;取一个数

MOV 21H,A ;存数

DDD:DJNZ R1,KKK ;判断是否取完

SJMP $ ;取完结束

KKK:INC R0 ;指向下一个数

MOV A, @R0 ;取数

MOV B,A ;暂存

CLR C

SUBB A,21H ;比较

JNC DDD ;C=0,21H中数小,转移

MOV 21H,B ;存小数

SJMP DDD

15. 在以2000H为首地址的存储区中,存放着20个用ASCII码表示的0~9之间的数,试编程将它们转换成BCD码,并以压缩BCD码(即一个单元存储两位BCD码)的形式存放在3000H~3009H单元中。

答:

ORG 2000H

MOV R1,#10

MOV R0,#30H

MOV DPTR,#2000H

LOOP: MOVX A,@DPTR

ANL A,#0FH

MOV B,A

INC DPTR

MOVX A,@DPTR

ANL A,#0FH

SWAP A

ORL A,B

MOV @R0, A

INC R0

INC DPTR

DJNZ R1,#00H,LOOP

END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三答案

(X ) 一、判断题 1. N 型半导体可通过在纯净半导体掺入五(三)价元素而获得。 (V ) 2. P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因此带正电。 ( X ) 3. 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电流大小主要与温度有关。 ( V ) 4. 稳压管正常稳压时,应工作在正向导通区域。 (X ) 5 .三极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是同类型半导体,因此,发射极和集电极是可以互换使用的。 6. 环境温度升高时双极型三极管的 I CBO 3, U B E 都升冋。 (X ) 7. (X ) 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的三极吕, 定是工作在放人状态。 8. ( X)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的三极吕, 定是工作在放人状态。 9.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 ( X) 10.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V ) 11.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不用考虑前后级的影响。 (X ) 12. 多级放大器中,后一级的输入电阻相当于前一级的负载。 (V ) 13.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电阻为各级输入电阻之和。 (X ) 14. 多级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各级电压放大倍数之和。 (X ) 1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一般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 V ) 16.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引入负反馈,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引入正反馈。 (X ) 17.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带负载能力强。 (X ) 18. 串联负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 (X ) 19. 当输入信号是一个失真信号时,加入负反馈不能使失真得到改善。 (X ) 20.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负反馈能稳定电路的输出电压。 (V ) 21. 逻辑函数 F ABC ABC 1 。( V ) 22. 逻辑函数A B AB 0 。( X ) 23. 逻辑函数A 1 A 。( X ) 24. 一个逻辑函数式只能用唯一的逻辑电路实现。 (X ) 25. 译码电路输入是二进制代码,输出为高低电平。 (X ) 26. 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与取决于当前的输入。 (V ) 27. D 边沿触发器在CP 作用下,若D=1,其状态保持不变。( V ) 28. 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共有 2n 个最小项。( X ) 29. 计数器属于组合逻辑电路。(X )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第3章

3—1 何谓速度瞬心?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有何异同点? 答:参考教材30~31页。 3—2 何谓三心定理?何种情况下的瞬心需用三心定理来确定? 答:参考教材31页。 3-3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P ,,直接标注在图上) (a) (b) 答: 答: (10分) (d) (10分) 3-4标出图示的齿轮一连杆组合机构中所有瞬心,并用瞬心法求齿轮1 ω1/ω 3。 答:1)瞬新的数目: K=N(N-1)/2=6(6-1)/2=15 2)为求ω1/ω3需求3个瞬心P 16、P 36、P 13的位置 3) ω1/ω3= P 36P 13/P 16P 13=DK/AK 由构件1、3在K 点的速度方向相同,可知ω3与ω1同向。 3-6在图示的四杆机构中,L AB =60mm ,L CD =90mm,L AD =L BC =120mm, ω2=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1)当φ=165°时,点的速度vc ; 2)当φ=165°时,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 的位置及速度的大小; 3)当V C =0时,φ角之值(有两个解)。 解:1)以选定的比例尺μ机械运动简图(图b ) 2)求vc 定出瞬心p12的位置(图b ) 因p 13为构件3的绝对瞬心,则有 ω3=v B /lBp 13=ω2l AB /μ=10××78=(rad/s) v c =μc p 13ω3=×52×=(m/s) 3)定出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点E 的位置,因BC 线上速度最小的点必与p13点的距离

最近,故丛p13引BC线的垂线交于点E,由图可得 v E=μω3=××=(m/s) 4)定出vc=0时机构的两个位置(图c)量出 φ1=° φ2=° 3-8机构中,设已知构件的尺寸及点B的速度v B(即速度矢量pb),试作出 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速度多边形。 答: (10分) (b) 答: 答: 3—11 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彤有哪些特性?试标出图中的方向。 答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特性参见下图,各速度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 3-12在图示的机构中,设已知构件的尺寸及原动件1的角速度ω1 (顺时针),试用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C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a) 答: (1分)(1分) V c3=V B+V C3B=V C2+V C3C2 (2分) a C3=a B+a n C3B+a t C3B=a C2+a k C3C2+a r C3C2 (3分) V C2=0 a C2=0 (2分) V C3B=0 ω3=0 a k C3C2=0 (3分) (b) 答: (2分) (2分) V C2=V B+V C2B=V C3+V c2C3 (2分) ω3=ω2=0 (1分) a B+a n C2B+a t C2B=a C3+a k C2C3+a r C2C3 (3分) (c) 答: (2分) V B3=V B2+V B3B2(2分) V C=V B3+V CB3 (2分)

电工技术 答案 林育兹主编 第三章

第3章 习 题 3.1 图3.9.1所示是时间t = 0时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已知U = 220 V ,I 1=10A ,I 2 = 52 A ,试分别用三角函数式及相量式表示各正弦量,并指出哪个超前?哪个滞后? 解: 根据相量图和已知条件,可直接写出三角函数式为 )u t ω=V 190)i t ω?=+ A 210sin(45)i t ω? =- A 则相量式为 o o 12220/0V 10/90A 5A ? U I I ? === 由上述可见,1I 超前U (90o ),U 超前I 2(45o )。 3.2 已知正弦量0 305j e I —= A 和4030j U -= V ,试分别用三角函数式、正弦波形及相量图来表示。 解:三角函数式为 s i n (30) i t ω? =- A 53.1)u t ω? =-V 正弦波形图如下图(a )所示,相量图如下图(b )所示。 I U 30 1 .53 (a) 正弦波形 (b) 相量图 3.3 在图3.9.2所示电路中,已知通过t i L 314sin 210=A ,t u C 314sin 2220=V ,L = 70 mH ,C =64μF ,试分别计算在t =T/6,t=T/4和t=T/2瞬间的电流、电压及电动势的大 小。

(a) (b) 图3.9.1 习题3.1电路 图3.9.2 习题3.3电路 解:在图(a )中,根据L i t =A ,则电感上的电压为 sin()m di u L LI t dt ωω?==+ 代入数据,则 o 31490)u t -3 =?70?10+ = 90)t ? + 电感上电动势的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相反,因此 90)L e u t ?=-=-V 当6T t = 时,A i =≈12.2 ,V u =≈156,156V L e =- 当4T t = 时,A i =≈14.1,0u =,0=L e 当2 T t =时,0i = ,V u =-≈-311,311V L e = 在图(b )中,c V u t = 根据 o sin(90)Cm du i C CU t dt ωω==+得到 31490)i t -6 ? =?64?10+ 则 o 90)A i t ≈+ 当6T t = 时,V u =≈269,2211.2=i 12A .3≈ 当4T t =时, V u =≈311,0i = 当2 T t =时, 0u =,≈-=2421.4i 6.252A L i i C u

第三章例题

例3.1 用0.1000 mol · L -1Na 2S 2O 3溶液测定铜矿石中的铜。问滴定度T (Cu / Na 2S 2O 3) / g ? mL -1 =?;欲从滴定 管上直接读出铜的质量分数/%,问称样应为多少克?(反应式:2Cu 2+ + -4I = 2CuI ↓ + I 2 )O S =I +O S 2- 2642-232 解 T (Cu / Na 2S 2O 3) / g ? mL -1 = 0.1000×1.00×10-3×63.55 = 0.00636 得: m 样 = 0.636 g 例3.2 有一KMnO 4标准溶液, 已知其浓度为0.02010 mol · L -1 ,求其T (Fe/KMnO 4)和T (Fe 2O 3/KMnO 4 )。 解 滴定反应式为 5Fe 2+ + -4MnO + 8H + ═ 5Fe 3+ + Mn 2+ + 4H 2O n (Fe) = 5n (KMnO 4) )(KMnO 2 5 )O (Fe 432n n = ) (KMnO (Fe))(KMnO 5)(KMnO (Fe)(Fe)=)(KMnO (Fe) )(Fe/KMnO 44444V M n V M n V m T == ) (KMnO (Fe))(KMnO )(KMnO 5444V M V c = m L 1mol g 85.55L 101L mol 02010.051--31??????= - = 0.005613 g · mL -1 ) (KMnO )O (Fe )(KMnO )(KMnO 25 )/KMnO O (Fe 43244432V M V c T = mL 1mol g 7.159L 101L mol 02010.02 5 1 -3-1??????=- = 0.008025 g · mL -1 例3.3 已知每升K 2Cr 2O 7标准溶液含K 2Cr 2O 7 5.440 g ,求该K 2Cr 2O 7标准溶液对Fe 3O 4的滴定度。 解 滴定反应为 -272O Cr + 6Fe 2+ + 14H + ═ 2Cr 3+ + 6Fe 3+ + 7H 2 O n (Fe) = 6n (K 2Cr 2O 7) n (Fe) = 3n (Fe 3O 4) 故 n (Fe 3O 4) = 2n (K 2Cr 2O 7) 1000 )O Cr K ()O (Fe )O Cr K (2 )O Cr K / O (Fe 7224372272243?= M M m T mL 1000mol g 2.294mol g 5.231440.521-1-?????= g = 0.008561 g · mL -1 % .m 001mol 63.55g L 101.00L 0.1000mol -1 -3-1=?????样 根据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课后答案第3章-1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题3-3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P ij 直接标注在图上) 解: 1 P 13(P 34)13 ∞ 题3-4 在图示在齿轮-连杆机构中,试用瞬心法求齿轮1与齿轮3 的传动比w1/w3. P 13 P 23 P 36 3 D 6 52 C 4 B P 16A 1 P 12 解:1)计算此机构所有瞬心的数目 152 ) 1(=-=N N K 2)为求传动比31ωω需求出如下三个瞬心16P 、36P 、13P 如图3-2所示。 3)传动比31ω计算公式为: 13 1613 3631P P P P =ωω 题3-6在图a 所示的四杆机构中,l AB =60mm ,l CD =90mm ,l AD =l BC =120mm ,ω2=10rad/s ,试用瞬心法求:

23 1) 当φ=165°时,点C 的速度Vc ; 2) 当φ=165°时,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 的位置及速度的大小; 3) 当Vc=0时,φ角之值(有两个解) 解:1) 以选定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3-3 ) 2)求V C ,定出瞬心P 13的位置。如图3-3(a ) s rad BP l l v l AB AB B 56.213 23=== μωω s m CP v l C 4.0313==ωμ 3)定出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点E 的位置。 因为BC 线上速度最小的点必与P 13点的距离最近,所以过P 13点引BC 线延长线的垂线交于E 点。如图3-3(a ) s m EP v l E 375.0313==ωμ 4)当0=C v 时,P 13与C 点重合,即AB 与BC 共线有两个位置。作出0=C v 的两个位置。 量得 ?=4.261φ ?=6.2262φ 题3-12 在图示的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顺时针方向转动。试用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构件3上C 点的速度及加速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 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 第8页检验题解答: 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件 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 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 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 30V 。试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根据并联电路端电压相同可知,元件1和4及3和5的端电压之代数和应等于元件2两端电压,因此可得:U 4=40V ,左高右低;U 5=90V ,左低右高。则元件4上电压电流非关联,P 4=-40×(-2)=80W ,元件4是负载;元件5上电压电流关联,P 5=90×4=360W ,元件5是负载。 验证:P += P 1+P 3+ P 4+ P 5= 160+120+80+360=720W P -= P 2 =720W 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等于负载上吸收的总功率,符合功率平衡。 第16页检验题解答: 1、电感元件的储能过程就是它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过程,由2/2L LI W =可知,其储能仅取决于通过电感元件的电流和电感量L ,与端电压无关,所以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时,储能不一定为零。电容元件的储能过程是它充电建立极间电场的过程,由2/2C CU W =可知,电容元件的储能只取决于加在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容量C ,与通过电容的电流无关,所以电容元件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时,其储能不一定等于零。 2、此电感元件的直流等效电路模型是一个阻值等于12/3=4Ω的电阻元件。 3、根据dt di L u =L 可知,直流电路中通过电感元件中的电流恒定不变,因此电感元件两端无自感电压,有电流无电压类似于电路短路时的情况,由此得出电感元件在直流情况下相当于短路;根据 图1-5检验题4电路图 U 3

电工技术第3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第3章单相正弦电路分析 已知正弦电压(V)、(V),则u1与u2的相位差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讨论相位差问题时应当注意,只有同频率正弦量才能对相位进行比较。这是因为只有同频率正弦量在任意时刻的相位差是恒定的,能够确定超前、滞后的关系,而不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随时间变化的,无法确定超前、滞后的关系,因此不能进行相位的比较。 解不正确。因为u1的角频率为ω,而u2的角频率为2ω,两者的频率不同,相位差随时间变化,无法确定超前、滞后的关系,因此不能进行相位的比较。 已知某正弦电流的有效值为10 A,频率为50 Hz,初相为45°。 (1)写出该电流的正弦函数表达式,并画出波形图; (2)求该正弦电流在s时的相位和瞬时值。 解(1)由题设已知正弦电流的有效值A,频率Hz,初相。由频率f可得角频率ω为: (rad/s) 所以,该电流的正弦函数表达式为: (A) 波形图如图所示。 (2)s时的相位为: (rad) 瞬时值为: (A) 已知正弦电流(A)、(A),试求i1与i2的振幅、频率、初相、有效值和相位差,并画出其波形图。 解i1与i2的振幅分别为: (A) (A) 频率分别为: (Hz)

初相分别为: 有效值分别为: (A) (A) i1与i2的相位差为: 说明i1超前i2。波形图如图所示。 图习题解答用图图习题解答用图设,,试计算、、AB、。 分析复数可用复平面上的有向线段、代数型、三角函数型和指数型(极坐标型)等形式表示。复数的加减运算就是将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加减,因而采用代数型比较方便。复数的乘法运算就是将模相乘而辐角相加,复数的除法运算就是将模相除而辐角相减,因而采用指数型(极坐标型)比较方便。 解 写出下列各正弦量所对应的相量,并画出其相量图。 (1)(mA)(2)(A) (3)(V)(4)(V) 分析用相量来表示正弦量,就是用一个复数来反映正弦量的振幅(或有效值)和初相,即用相量的模来代表正弦量的振幅(或有效值),用相量的辐角来代表正弦量的初相。一个正弦量可以用有效值相量来表示,也可以用振幅相量来表示。相量图就是相量在复平面上用有向线段表示所得的图形,画相量图时坐标轴可用极坐标。 解(1)(mA)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第一版) 主编:马润渊张奋

目录 第一章安全用电 (1) 第二章直流电路基础 (2)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21) 第四章三相电路 (27) 第五章变压器 (39) 第六章电动机 (54) 第七章常用半导体 (59) 第八章基本放大电路 (65) 第九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72) 第十章直流稳压电源 (75) 第十一章数制与编码 (78) 第十二章逻辑代数基础 (81) 第十三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84)

第一章安全用电 学习要点: 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掌握触点急救的方法 1.1 触电方式 安全电压:36V和12V两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36V的安全电压,在非常潮湿的场所或 容易大面积触电的场所,如坑道内、锅炉内作业,应采用12V的安全电压。 1.1.1直接触电及其防护 直接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两相触电非常危险,单相触电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情况下也是很危险的。其防护方法主要是对带电导体加绝缘、变电所的带电设备加隔离栅栏或防护罩等设施。 1.1.2间接触电及其防护 间接触电主要有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电。虽然危险程度不如直接触电的情况,但也应尽量避免。防护的方法是将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并装设接地保护 等。 1.2 接地与接零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为了防止人体接触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所引起的触电事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1.2.1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 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器设备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可靠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如三相四线制电源中性点的接地。 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电器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框架因漏电使人体接触时发生触电事故而进行的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电网。 1.2.2保护接零 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由于单相对地电流较大,保护接地就不能完全避免人体触电的危险,而要采用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电网的零线相连接的保护方式叫保护接零。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三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习题

《学习指导与练习》上的题(P34) 二、单项选择题 1.三相对称电动势的特点是( )。【D 】 A. 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相位都相等 B. 相位是否相等要看计时起点的选择 C. 交流电的三个要素都相等 D. 频率、最大值、有效值都相等,且相位互差120° 2. 对三相对称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值 B. 它们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 C. 它们的周期相同,相位也相同 D. 它们因为空间位置不同,所以最大值不同 3.在三相对称电动势中,若e u 的有效值为100V ,初相位为0°,则e v 、e w 可分别表示为( )。【C 】 A. e v =100sin ωt, e w =100sin(ωt+120°) B. e v =100sin(ωt -120°), e w =100sin(ωt+120°) C. e v =141sin(ωt -120°), e w =141sin(ωt+120°) D. e v =141sin(ωt+120°), e w =141sin(ωt+120°) 4.三相动力供电线路的电压是380V ,则任意两根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C 】 A. 相电压,有效值为380V B. 相电压,有效值为220V C. 线电压,有效值为380V D. 线电压,有效值为220V 5.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相绕组作星形联结,三相负载为对称负载,则( )。【A 】 A.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压等于U L B.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流等于I L C. 三相负载作星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压等于U L D. 三相负载作星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流等于 3 1I L 6.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三相交流电各相之间的相位差为2π/3 B. 三相交流电各相之间的周期互差2T/3

第三章例题

【例3-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场效应管的;问在下列三种情况,管子分别工作在那个区? (1), (2), (3), 【相关知识】 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 【解题思路】 根据管子工作在不同区域的特点,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解题过程】 (1) 因为 管子工作在截止区。 (2) 因为 管子工作在放大区。 (3) 因为

管子工作在可变电阻区。 【例3-2】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个MOS管的三个电极的电位及其开启电压如表1所示。试分析各管的工作状态(截止区、恒流区、可变电阻区),并填入表内。 表1 【相关知识】 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 【解题思路】 根据管子工作在不同区域的特点,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解题过程】 因为三只管子均有开启电压,所以它们均为增强型MOS管。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当,时,管子处于恒流区; 当,时,管子处于可变电阻区; ,管子处于截止区。 由此可判断出它们各自的工作状态如表2所示。 表2

【例3-3】两个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分别如图 (a)、(b)所示,分别确定这两个场效应管的类型,并求其主要参数(开启电压或夹断电压,低频跨导)。测试时电流i D的参考方向为从漏极D到源极S。 (a) (b) 【相关知识】 (1)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 (2)场效应管的电参数。 【解题思路】 根据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确定其开启电压或夹断电压,及在某一工作点处的跨导。 【解题过程】 (a)图曲线所示的是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其开启电压U GS(th)=-2V,I DQ= -1mA 在工作点(U GS=-5V, I D=-2.25mA)处,跨导

(b)图曲线所示的是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其夹断电压, 在工作点(U GS=-2V, I D=1mA)处,跨导 【例3-4】电路如图(a)所示,管子T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 (1)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U GS(th)和I DO各为多少? (2)u I为0 V、8 V两种情况下u O分别为多少? (3)u I为10 V时在可变电阻区内g?s间等效电阻r DS为多少? 【相关知识】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 【解题思路】 (1)从图(b)中读出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U GS(th)和I DO。 (2)列输出回路方程,用作图法确定u I为不同电压值时u O的值。 (3)求解对应u GS=10 V的输出特性曲线的可变电阻区的等效电阻。 【解题过程】 (1)从图(b)可知U GS(th)=4 V, I DO为U GS=2 U GS(th)=8 V时的I D,为1 mA。 (2)当u GS=u I=0 V时,管子处于夹断状态,因而i D=0。u O=u DS=V DD ?i D R d=V DD =15 V。当u GS =u I=8 V时,从输出特性曲线可知,管子工作在恒流区时的i D=1 mA,所以 u O=u DS=V DD ? i D R d=(15?1×12)V=3 V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三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习题复习进程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三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习题

《学习指导与练习》上的题(P34) 二、单项选择题 1.三相对称电动势的特点是( )。【D 】 A. 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相位都相等 B. 相位是否相等要看计时起点的选择 C. 交流电的三个要素都相等 D. 频率、最大值、有效值都相等,且相位互差120° 2. 对三相对称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值 B. 它们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 C. 它们的周期相同,相位也相同 D. 它们因为空间位置不同,所以最大值不同 3.在三相对称电动势中,若e u 的有效值为100V,初相位为0°,则e v 、e w 可分别表示为( )。【C 】 A. e v =100sin ωt, e w =100sin(ωt+120°) B. e v =100sin(ωt -120°), e w =100sin(ωt+120°) C. e v =141sin(ωt -120°), e w =141sin(ωt+120°) D. e v =141sin(ωt+120°), e w =141sin(ωt+120°) 4.三相动力供电线路的电压是380V ,则任意两根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C 】 A. 相电压,有效值为380V B. 相电压,有效值为220V C. 线电压,有效值为380V D. 线电压,有效值为220V 5.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相绕组作星形联结,三相负载为对称负载,则( )。【A 】 A.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压等于U L B.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流等于I L C. 三相负载作星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压等于U L D. 三相负载作星形联结时,每相负载的电流等于 3 1I L

电工与电子技术重点内容及习题解析

电工与电子技术重点内容及习题解析 上册 电工技术部分共8章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5章 三相电路 第6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第7章 交流电动机 第10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下册 电子技术部分共6章 第14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第15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2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第21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各章节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 2.理解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电动势)参考方向(及参考极性)的意义 ; 3.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Ω”、KCL 及KVL )并能正确地应用; 4.了解电源的不同工作状态(有载、开路 及短路)及其特征; 5.理解电气设备(或元件)额定值的意义; 6.能分析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及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重点内容: ? 电路变量参考方向(及参考极性) ? 基本定律(“Ω”、KCL 及KVL )的正确应用。 “Ω”:RI U ±= KCL :∑=0I , 或 ∑∑=出入 I I KVL : ∑=0U 或∑∑=降升 U U 【例1.1】在 图 示 电 路 中 ,U S ,I S 均 为 正 值,其 工 作 状 态 是 ( )。 (a) 电 压 源 发 出 功 率 (b) 电 流 源 发 出 功 率 (c) 电 压 源 和 电 流 源 都 不 发 出 功 率

U I S S + 【解】功率和负载的判断。用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判别。如果二者方向相反,电流从“+”端流出,为电源发出功率;反之则是负载吸收功率。所以答案为(a) 电压源发出功率。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2、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重点内容: 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例2.1】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中2?电阻中的电流I。 【解】(1)将2?电阻断开。求开路电压U ab0, V 6 3 2 6 12 1 2 db cd ac ab0 = ? - + + ? - = + + =U U U U (2)将二端网络ab除源,得无源二端网络,如图所示。求等效电阻R0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采购”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的 () A. 实际采购成本 B. 计划采购成本 C. 材料成本差异 D. 暂估价款 2.“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内容是 () A.结存材料的成本节约 B.采购材料的成本节约 C.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 D.采购材料的成本超支 3. 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与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的乘积为该种产 品材料的() A. 定额消耗量 B. 消耗定额 C. 费用定额 D. 定额费用 4.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工程的人员工资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 A.辅助生产成本 B.在建工程 C.制造费用 D.营业外支出 5. 在按30日计算工资率的情况下,采用扣缺勤法和出勤法计算应付 工资,两者计算结果( ) A. 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无可比关系 6. 甲、乙两种产品均由某工人进行加工。甲产品的工时定额为2.25 小时,乙产品工时定额为0.40小时。该工人小时工资率为2元。本 月份该工人共加工甲产品150件,乙产品80件。本月份应付该工人 的工资数额为() A. 700元 B. 740元 C. 739元 D. 800元 7. 4月份生产合格品25件,料废品5件,加工失误产生废品2件, 计价单价为4元,应付计件工资为 ( ) A.100元 B.120元 C.128元 D.108元 8.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有关费用项目的方法 是() A.五五摊销法 B.一次摊销法 C.分期摊销法 D.净值法 9.顺序分配法适用于 ( )

A.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的企业 \ B.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企业 C.辅助生产交互服务的数量无明显顺序的企业 D.辅助生产交互服务的数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10.以下项目中属于废品的事项是 ( ) A.由于保管不善,运输不当等原因,使得入库时的合格产品发生变质而造成的损失 B.经检验部门验定,定为次品,降低售价而造成的损失 C.由于生产原因造成的报废损失 D. 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后发现废品所造成的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出材料实际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 A. 先进先出法 B. 个别计价法 C.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D. 移动加权平均法 2.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 A. 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B.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C. 未使用房屋和建筑物 D.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 我国目前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有() A. 双倍余额递减法 B. 工作量法 C. 年数总和法 D. 直线法 4. 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包括 ( ) A. 领料单 B. 产量记录 C. 工资结算汇总表 D. 考勤记录 5.企业交纳印花税时,编制会计分录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费 C.银行存款 D.营业税金及附加 6.企业交纳车船使用税时,编制会计分录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费 C.银行存款 D.其他应付款 7.“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 ) A.向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的费用 B.企业发生的全部辅助生产费用

《电工电子学》第3章习题答案

第3章习题答案 3.2.1 选择题 1.晶体管能够放大的外部条件是___C______。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b)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c)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当晶体管工作于饱和状态时,其__A_______。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b)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c)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 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静态电流分别为0.06mA,3.66mA和3.6mA。则该管的为___C______。 (a) 40 (b) 50 (c) 60 4.反向饱和电流越小,晶体管的稳定性能___A______。 (a) 越好(b) 越差(c) 无变化 5.温度升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b___A______。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 6.温度升高,晶体管的管压降|UBE|__B_______。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 7.对PNP型晶体管来说,当其工作于放大状态时,__C______极的电位最低。 (a) 发射极(b) 基极(c) 集电极 8.温度升高,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____B____。 (a) 右移(b) 左移(c) 不变 9.温度升高,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___A_____。 (a) 上移(b) 下移(c) 不变

10.温度升高,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间隔___C_____。 (a) 不变(b) 减小(c) 增大 11.晶体管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b随集电极电流iC___B_____。 (a) 不变化(b) 有一定变化(c) 无法判断 12.当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___。 (a) 晶体管一定被烧毁(b) 晶体管的(c) 晶体管的一定减小 13.对于电压放大器来说,___B____越小,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越强。 (a) 输入电阻(b) 输出电阻(c) 电压放大倍数 14.在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则输出与输入电压的相位___B____。 (a) 同相(b) 反相(c) 相差90度 15.在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而输出波形则出现了底部被削平的现象,这种失真是___A____失真。 (a) 饱和(b) 截止(c) 饱和和截止 16.引起上题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失真的主要原因是___C____。 (a) 输入电阻太小(b) 静态工作点偏低(c) 静态工作点偏高 17. 既能放大电压,也能放大电流的是___A_____放大电路。 (a) 共射极(b) 共集电极(c) 共基极 18. 引起放大电路静态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C___。 (a)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太大(b) 电源电压太高 (c) 晶体管参数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2.2试问题图3.2.2所示各电路能否实现电压放大?若不能,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图中各电容对交流可视为短路。

第三章例题

第三章 【例3-1】某企业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34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销售量为1万件。 要求: (1)该产品的单位售价是多少? (2)该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是多少? (3)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利润是多少? 解:(1)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 =60÷0.6=100(元/件) (2)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100-60=40(元/件)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100×1-60×1=40(万元) 或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40×1=40(万元) (3)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40÷100×100%=40% 或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1-0.6×100%=0.4×100%=40%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0.4+0.6=1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40-34=6(万元) 【例3-2】按【例3-1】的资料 要求:计算保本点的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 解:(1)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340 000÷(100-60)=8 500(件) 或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340 000÷40=8 500(件) (2)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340 000÷0.4=850 000(元) 或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340 000÷(1-0.6)=850 000(元) 保本销售额=单价×保本销售量 =100×8 500=850 000(元) 计算表明,企业要保本,至少要销售8500件产品,或销售额达到85万元。 【例3-3】某企业生产和销售A、B、C三种产品,年固定成本为60万元,有关资料见表3-1。 表3-1 产品资料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典考试题型

概率论经典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 1 设A 、B 为互不相容的事件,且()0,()0,P A P B >>下面四个结论中, 正确的是( ) (A)(|)0P B A > (B)(|)0P A B = (C)(|)()P A B P A =(D)()()()P AB P A P B = 如果A 、B 为互不相容的事件,且 ()0,()0,P A P B >>则上述不正确的是( ) 2 总体),(~2 σμN X ,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 ∑==n k k X n X 1 1,则n X /σμ- ~ ( ) (A) ),(2σμN (B) )1,0(N (C) )(n t (D) )1(-n t 3. 已知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1,16), Y ~(2,9), (2)X N N D X Y -=则

。 4. 设3.0)(=A P , 6.0)(=B P , 且事件A 与B 互不相容, ()P A B ?=则 。 5. 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2,0,()0,0.x ae x f x x -?>=?≤? 则a = . 6. 设随机变量X 满足2(),()E X D X μσ==, 则由切比雪夫不等式,有{||3}P X μσ-≥≤ 。 7.设总体),(~2σμN X ,2,σμ未知, 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 X 的样本, 则 μ的矩估计量是 ,2σ最大似然估 计量 。

8 电路由电池A 、B 及两个并联的电池C 、D 串联而成, 设电池A, B, C, D 损坏与否是 相互独立的, 且它们损坏的概率依次为0.3, 0.2, 0.2, 0.5, 求这个电路发生间断的概率. 9 已知(,)X Y 的联合分布率如下: 求(1)边缘分布率; (2))(),(X D X E ; (3) Z X Y =+的分布率。

电磁学第三章例题教学文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注:教案按授课章数填写,每一章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教学内容须另加附页。

总结: 1、E P 0 (1)极化率 各点相同,为均匀介质 (2) i p P 各点相同,为均匀极化 2、极化电荷体密度 S S S d P S d P q d S d P q (1)对均匀极化的介质:0 q (2)特例:仅对均匀介质,不要求均匀极化,只要该点自由电荷体密度0000q ,则:, (第5节小字部分给出证明) 3、极化电荷面密度 n P P ?12 2P 、1P 分别为媒质2、1的极化强度,n ?为界面上从2→1的法向单位矢。当电介质置于真空(空气中)或金属中: n P n P ? n P :电介质内的极化强度 n ?:从电介质指向真空或 金属的法向单位矢。 例(补充):求一均匀极化的电介质球表面上极化电荷的分布,以及极 化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已知极化强度为P 。 - -z 解:(1)求极化电荷的分布,取球心O 为原点,极轴与P 平行的球极 坐标,选球表面任一点A (这里认为置于真空中),则:

学习资料 A n P ? 由于均匀极化,P 处处相同,而极化电荷 的分布情况由A n ?与P 的夹角而定,即 是θ的函数(任一点的n ?都是球面的径向r ?) A A A P n P cos ? 任一点有: cos P 所以极化电荷分布: 140230030 22P 右半球在、象限,左半球在、象限,左右两极处,,最大上下两极处,,最小 (2)求极化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 由以上分析知 以z 为轴对称地分布在球表面上,因此 在球心处产 生的E 只有z 轴的分量,且方向为z 轴负方向。 在球表面上任意选取一面元S d ,面元所带电荷量dS q d ,其在球心O 处产生场强为: R R dS E d ?42 其z 分量为: cos 4cos 2 0R dS E d E d z (方向为z 轴负方向) 全部极化电荷在O 处所产生的场强为: 2 0222 0cos 4cos sin cos 4z S dS E dE R P R d d R 乙

电工技术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习题解答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含有电感或电容储能元件的电路,在换路时会出现暂态过程。本章研究了暂态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 1.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2.换路定则:在换路瞬间,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情况下,电容电压 和电感电流在换路前后的瞬间保持不变。 3.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4.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5.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一阶线性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全响应零、 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都可以用三要素法τt e f f f t f -+∞-+∞=)]()0([)()(来求出。 6.暂态过程的应用:对于RC 串联电路,当输入矩形脉冲,若适当的选择参数 和输出,可构成微分电路或积分电路。 [练习与思考]解答 3-1-1什么是稳态?什么是暂态? 解:当电路的结构、元件参数及激励一定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也就一定,且电流 和电压为某一稳定的值,此时电路所处的工作状态就称为稳定状态,简称为稳态。 在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中,当电路的发生换路时,由于储能元件储的能量的变化,电路将从原来的稳定状态经历一定时间变换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一变换过程称为过渡过程,电路的过渡过程通常是很短的,所以又称暂态过程。 3-1-2什么是暂态过程?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解: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从一个稳态转变到另一个稳态的所需的中间过程称为电 路的暂态过程(过渡过程)。暂态过程产生的内因是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外因是电路发生换 路。 3-2-1 初始值和稳态值分别是暂态过程的什么时刻的值? 解:初始值是暂态过程的+=0t 时刻的值,稳态值是暂态过程的∞=t 时刻的值。 3-2-2 如何求暂态过程的初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