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天上谣》赏析

李贺《天上谣》赏析
李贺《天上谣》赏析

李贺《天上谣》赏析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注讲】

①谣:本义是指信口而唱的、没有伴奏的歌。以歌谣的形式写作正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推崇结构散漫的古体诗,不写章法严谨的近体诗。

②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意谓天河转动,繁星也

随之漂转,河中的流云发出流水的声音。银浦:即银河。这一联恰恰表现了李贺在诗歌修辞上的一大特色,钱钟书对此有过很好的解释,大意是说,比喻是因为两个东西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才能以此喻彼,但这两个东西只是在某一点上相似,并非完全相似,而李贺很喜欢就两个东西相似的方面推及不相似的方面。比如“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以比喻水,因为两者都有“流动”这个特点,但流云无声,流水有声,这是两者不相似的地方。但到了李贺笔下,云既然像水一样流动,就也会像流水一样发出声响。

③玉宫:月宫。仙妾:仙女。

④秦妃:即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传说弄玉嫁给了善于吹箫的萧史,夫妇二人乘凤升天。

⑤王子:即王子乔,这里泛指男仙。据《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能发出凤凰鸣叫一般的声音。他常在伊、洛之间漫游,被一个叫浮丘公的道士引上嵩山,一去三十余年。有一天,他对来找自己的人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到缑山和我

见面。”到了这一天,人们果然看到王子乔乘着白鹤飞落在缑山顶上,向大家致意。几天之后,他乘鹤飞上了云霄,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⑥粉霞红绶藕丝裙:这一句是描写仙女的装束。粉霞、藕丝:各家注本多解作唐代的颜色名称,粉霞是粉红色,藕丝是纯白色,但这应该是引申义,词的本义似乎是指某种具体的物件。唐代诗人徐夤有一首《尚书新造花笺》,描写一种新研制出来的很有艺术气息的纸张,说这种纸“浅澄秋水看云母,碎擘轻苔间粉霞”,把云母和粉霞对举,既然云母是一种具体的物件,粉霞自然应该也是。云母会亮晶晶地闪光,所以造纸的时候可以把捣碎的云母加进去,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形容书卷的高档华贵,就说过“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所以联系徐夤的诗意,粉霞应该也是类似的东西。

青洲:即《十洲记》所载的青邱,在南海辰巳之地,方圆五千里,距离海岸有二十五万里,那里有很多山川和大树,大树能长到两千围那么粗。因为那里林木遍地,所以叫做青邱。

步拾兰苕春:倒装句,即“步拾春兰苕”。苕(tiáo):花穗。

⑦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形容沧海桑田变化之速。羲和:传说中的太阳神,驾车载着太阳在天空奔驰。

李贺经典诗词鉴赏

李贺经典诗词鉴赏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 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 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 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 故称其为“诗鬼”。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 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 》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 南香山的琵琶峰。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简论李贺诗歌意境的特色

简论李贺诗歌意境的特色 【摘要】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他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以其诗歌风格独具的意象群,营造了具有鲜明特色,不同常人的诗歌意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李贺;诗歌意境;奇艳;音乐;非常规词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这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论述到:“意境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在美学家宗白华看来,“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简而言之,意境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亦或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这其中有些境界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而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意境的构成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以写物为主,有的以写情为主,有的以写意为主,所以王昌龄《诗格》中有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说。从美学角度来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与理、形与神的和谐的统一。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诗歌往往宕开一笔就造成一个奇景突现,异彩缤纷的境界。构思更是超越时空,思维跳跃很大,给人以开阔的景象,再加上各种的色彩使意境更为瑰丽。诗歌的构思则采取多层次的手法来丰富诗歌的含义,加深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的理解,从另外细致的方面理解他的意境。 一、李贺诗歌的鲜明意境 李贺的诗歌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奇妙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奇丽的语言,奇峭的意境,构成了李贺诗歌的奇崛。他很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个“奇”字是李贺的浪漫主义诗篇不同于别人

唐诗赏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

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梦天 李贺阅读附答案

梦天李贺阅读附答案 梦天①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②,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③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④,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⑤,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①这是李贺为梦境或纯因艺术幻想而创作的诗篇。梦天:梦游天上。②老兔寒蟾:月中的白兔和蟾蜍。③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④“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⑤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7.下列对词文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是说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B.“鸾佩”句是说很多仙女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相遇。 C.颈联是说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D.尾联是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 B.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 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C.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 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 诗人的用意,主要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 D.由于李贺的诗想象丰富,意象不凡,往往爱借助神鬼世界来曲折委婉地反映现实,表 达那种难以直言的复杂奥妙的情思,奇幻秾丽,别具一格,帮被后人称之为“鬼仙之词”。 这首诗足以体现这一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㈠人物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㈡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其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钱钟书《谈艺录》中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比较而言,李贺诗歌的语言成就最高。李贺读书颇多,一方面深受楚辞汉魏乐府诗齐梁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务去陈言”,也就是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于学古中不断创新,正是

李贺的诗风是什么

李贺的诗风是什么 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有着怎样的诗风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贺的诗 风是什么,欢迎参考阅读! 李贺的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 ,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过去,曾 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 杜甫 、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李贺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李贺的诗歌 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 贯。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不能以偏概全。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 间,那时,元稹 、白居易 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 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 《感讽五首》、 《黄家洞》、 《宫娃歌》、 《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 军歌》 等。 学习乐府民歌, 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 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颂李贺们的勤劳智慧, 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 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 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当然,李贺写的更多的是直接或间 接反映李贺的生活、 李贺的抱负、 李贺的悲愤的诗。 如 《致酒行》 和《开愁歌》 、 《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 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 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 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 的典型例证。 李贺的生平 李贺,字长吉,唐富昌县昌古人,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县。公园 790 年,出 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李贺从小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李贺刻苦读书、刻苦 写作,为了写出好的作品,李贺呕心沥血。在十八岁时便写成了大动韩愈的《雁 门太守行》 。 然而, 一个受到文坛领袖赏识的青年, 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成长前进,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晓泓婕伊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 草(白居易) 长恨歌(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放言(白居易) 官仓鼠(曹邺) 七步诗(曹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暮秋山行(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陈子昂) 春夕(崔涂) 江南曲(储光羲) 春夜喜雨(杜甫) 春望(杜甫) 登高(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抒怀(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望岳(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赠花卿(杜甫)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江南春(杜牧) 清明(杜牧)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 别董大(高适) 怀良人(葛鸦儿)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回乡偶书(贺知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咏柳(贺知章) 清平乐(黄庭坚)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长歌行(乐府诗集)

寻隐者不遇(贾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将进酒(李白) 静夜思(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赠汪伦(李白) 马诗(李贺) 马诗(李贺) 梦天(李贺) 南山田中行(李贺) 南园(李贺) 秋来(李贺) 雁门太守行(李贺) 风(李峤) 如梦令(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夏日绝句(李清照) 醉花阴(李清照) 安定城楼(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乐游原(李商隐) 锦瑟(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悯农(李绅)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虞美人(李煜) 观祈雨(李约) 少年行(令狐楚) 浪淘沙(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竹枝词(刘禹锡) 蝶恋花(柳永) 江雪(柳宗元) 钗头凤(陆游)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 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 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 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 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 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

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表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赏析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 、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 后,中国文学 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 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 唐代: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 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 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 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 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 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 雕刻着鸾凤的玉佩, 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 《酉阳杂俎》卷一: “旧

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 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 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 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 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 阴云四合, 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 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 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 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 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 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 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 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 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 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 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 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 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 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 人间的沧海桑田, 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 以为, 人们到了月宫, 回过头来看人世, 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 古代分为九州, 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 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 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 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 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 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

李贺的诗名句

李贺的诗名句 李贺是唐代诗人,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下面收集整理了李贺的诗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李贺的诗名句 1、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3、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 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 门,忆君 清泪 如铅 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6、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致酒行》 7、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8、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李贺 9、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10、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 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11、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贺 《马》 12、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 13、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 媒。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一》 14、 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 ——李贺 《题苏小小墓》 15、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 16、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 泻。 ——李贺 《梦天》 1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18、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 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 下,风吹雨。 ——李贺 《苏 小小墓》 19、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 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 将暮,桃花乱 落如红雨。 劝君 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

李贺简介

李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儿时因得一病,即脊髓灰质炎,故其“细瘦通眉,长指爪”。他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被称为鬼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仓谷。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

《梦天》李贺唐诗鉴赏

《梦天》李贺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梦天》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换怪谲的艺术特色。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 【原文】 梦天⑴ 老兔寒蟾泣天色⑵,云楼半开壁斜白⑶。 玉轮轧露湿团光⑷,鸾佩相逢桂香陌⑸。 黄尘清水三山下⑹,更变千年如走马⑺。 遥望齐州九点烟⑻,一泓海水杯中泻⑼。 【注释】 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白话译文】 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

李贺的诗词《竹》赏析

李贺的诗词《竹》赏析 《竹》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竹诗,前半部分从竹子的外形入手,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后半部则从竹子的功用着笔,并寄寓感慨。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首二句直接描写竹子的外形。“入水文光动”描写的是水中竹的倒影:微波荡漾,竹子倒映在水面,竹影摇曳闪烁,十分可爱。“抽空绿影春”则写的是空中的竹子:它凌空而上,翠绿的竹影充满着无限生机。这二句一俯一

仰,把不同形态的竹子十分细致地刻画出来。紧接着两句诗是间接写竹,以露、苔衬竹,描写出竹子所处的环境之清幽,以及竹子的青翠可爱之态。“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霜根”,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写竹子的功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这都是竹子最普通的用途,但它最值得夸耀的用途是:“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的,所以诗人说,得知竹子可以用作冠帽中的硬衬,便想砍下一节献给王孙。寓意很明显,借竹子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扩展阅读:李贺的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请看他的《秋来》诗: 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一开始他便用这样的文笔营造了一个悲苦的环境. 接着诗人不禁问道:“在这混乱的年代,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

李贺《梦天》诗歌鉴赏

李贺《梦天》诗歌鉴赏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 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 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 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 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 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 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 “旧言月中有桂, 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 下有一人常斫之, 树创随合。 ”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 山。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 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1]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 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 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 茫茫沧海桑田, 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 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赏析: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摘要: 李贺是中国诗歌界一朵奇葩,其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应其独特的诗歌精神影响生成的。其精神气格具体表现为:傲骨远志、高格、独化、冷不退避、哀绝不屈。一个时代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个人身世背景同时作用下,诗人在接受和选择过程中生成的生命意识形态,并成为一切行为活动的本源。本文主要从诗人被动接受的背景以及主动选择接受的艺术结构入手,试探究其最终形成的精神气格。帮助读者更深层次解读艺术家艺术作品。 关键词: 李贺背景接受精神气格 Shallow LiHe unique poetry theory Abstract: In general,thespirt of poetry is a subject fewer people deal with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views.In fact,it is a little vague to a certain degree.It is a psychoiogical ideology in deep level,which towers above creative methods,linguistic of social,cutural and family background of individuals influence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accepting and selecting,is the cause of all activities.This essay tries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peculiar spirit of poetry in order to help the readers 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artistic works,from active and passive acceptance. Key words: LiHe background accpting spirit of poetry 绪论: 李贺,中唐诗人。自唐杜牧为其诗作序赞赏后,后人多欣赏李贺诗歌,相关评论主要有:唐:杜牧-《李贺诗歌序》;李商隐-《李长

梦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言】 《梦天》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七古。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换怪谲的艺术特色。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 【注释】 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翻译】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

李贺《天上谣》高考诗歌鉴赏

李贺《天上谣》鉴赏 古诗鉴赏 0123 1430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