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阅读及答案

-

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3分)

2.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3.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

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1.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1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2分)

2.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1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1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1分)

3、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

4、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采桑子》教案

《采桑子》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二、学习方法 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这首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结合视频认识欧阳修,导入课文。 整体感知: 1.朗读词文,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正确认知这首词的含义。 群芳:狼藉:残红:飞絮:阑干:始觉春空: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译:群花开放的时间已经过去,春光渐逝,却更见西湖佳处—— (放眼望去)满地散乱的落花,漫空飞舞的柳絮,(近处)栏杆旁,低垂的柳条终日柔软地随风飘舞。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译:悠扬的笙管乐歌消失已尽,湖上的游客都离开了,顿时觉得春景一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回到屋里,等这双燕归来,把窗帘放下来(一屋的清冷靜寂)。帘外,真的下起了濛濛细雨。 3.反复阅读全词,回答问题: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西湖好”?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4.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重点读析 1.这首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情怀? 而欧阳修面对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却别有会心发出了赞美之声。昔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盛况已不复见,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若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 2.课堂讨论:很多文人面对晚春都不由得产生忧伤之情,这首词也是如此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

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这篇“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引导语:欧阳修的《采桑子》这首词想必有不少人都学过,那么你知道这首 词的主题是什么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主题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 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 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 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 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 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 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 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 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 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 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而由此引 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 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 “飞

《钱塘湖春行》《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70分) 4.(6分)课内古诗阅读,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两首诗均运用修辞等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2)两首诗都写春光之美,却美而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两春景特征的不同之处。 答案: 二、阅读(70分) 4.【分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采桑子》描绘了春日的杭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全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作者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杭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有误,《采桑子》描写颖州西湖春景,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大自然)的喜爱。 C.正确。 D.有误,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没有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描绘的季节即可。《钱塘湖春行》诗人用“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颔联诗人用“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又用“早莺”“新燕”说明莺燕刚刚从南方飞回。“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地情景,准确地描绘出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草,营造新巢的情景。颈联诗人用“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春草刚刚萌芽的情形。《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句意: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了一幅淡远的西湖美景。“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答案: (1)C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

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4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3分。“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对即可。]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得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 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这十首词是 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得突破,具有 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下面是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请参考!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十首 1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 2,绿水逶迤 3。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 无风水面琉璃滑 5,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6,惊起沙禽掠岸飞 7。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8。玉盏催传 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10,空水澄鲜 11。俯仰留连 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 13,狼籍残红 14。飞絮濛濛 15,垂柳阑干尽日风 16。 笙歌散尽游人去 17,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 19,贪向花间醉玉卮 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21。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 22,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欧阳修的 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

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欧阳修的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 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

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 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C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 “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 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采桑子2

班级:七年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编号:13 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第 1 页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采桑子 重阳》《登高》 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学习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3.能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预 习】 I. 教材助读 一、新课导入: 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 二、重阳节的来历: 名称释义: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 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 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II. 预习自测 1.填空 毛泽东,字 ,湖南湘潭山冲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诗词选》。 杜甫,字 , 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客居长安时曾住在少陵,所以世 称 。又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 度使,所以又称 。 他的诗再现了“安史之乱”时唐朝的现实生活, 所以他的诗被称为 ,能反应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三吏”(_____、 _____、 _____ )“三别”(_____ 、______、 _____)。 杜甫被后世称为 。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寂寥 ( ) 春朝 ( ) 寥廓 ( ) 渚 ( ) 潦倒( ) 3. 4.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人生易老天难老:_______________ (2)寥廓江天万里霜:_______________ (3)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4)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 4.说说每首诗的大意。 我的疑问: 【探 究】 I. 质疑探究 1《采桑子 重阳》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辽阔江天万里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象? 4、《登高》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事物?诗人分别 用了哪些字词描绘它们? 5.说说“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的作用。 II. 知识网络 首联 风急天高 渚清沙白 写景 颔联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长年漂泊 登高 颈联 悲秋作客 老病孤愁 抒情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当堂训练】 1.填空 (1) 《采桑子 重阳》的作者是______,“采桑 子“是______,”“重阳”是______。其中与“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____代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人称“_____”。他的诗被誉为“______”。他的《登高》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背诵这两首诗词

《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十三首 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其十一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其十二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 其十三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颍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在今天的安徽阜阳,欧阳修晚年退居州西湖,极喜爱这里的景色,在此写下十首清兴雅趣的《采桑子》。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颍州西湖在以前是很美的,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欧阳修有诗云;“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苏轼曾

《采桑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赏析

《采桑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赏析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对比。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一个 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 2.不同意。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 却还似从前一样。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共5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察表达技巧的鉴赏。本题两问,第一问首先要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对比。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第二问用概括的语言描述形象的特征,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 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那一时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后 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

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 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 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 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英宗治平 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后来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王安 石的弹劾。这对他个人来说,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来。种种不幸,他仅以忧 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 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 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 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 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 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金觥,大酒杯。《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把字, 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 情盛慨里。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里,词人说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 统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 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 这首词以情语取胜,即使谈到十年前后的景况,也是抒发感情时自然而然 地带出来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沉郁顿挫,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有关欧阳修采桑子风 格,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一】 上片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 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 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 絮、 垂柳等意象, 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 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 贯穿伤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 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 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 ”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 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 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 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 既觉有所失的空虚, 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 产生, 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 才可解释以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 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写与自 然景物映衬相结合, 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 本是开帘待燕, “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 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 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 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 尤其最后两句 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 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 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 不但不感伤, 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 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

欧阳修的7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训练】: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根据“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

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4.这首词哪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怎样的景象? 5.诗中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 【参考答案】: 1.A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4.“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使人想到《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 5.从景物特点上看,劲厉猛烈的.秋风、霜红烂漫的秋色、铿锵有力的秋声更能锤炼人的意志,更能催人进取。从个人性格上看,毛泽东豪放旷达、积极乐观,“寒秋”的环境,更宜于构造雄深高远、阔大壮美的诗境,更宜于表现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显示词人兼战士慷慨悲壮、豪健旷达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习题及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解析】C以动衬静的手法。 2、下列对《采桑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掉,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采桑子》是北宋文学 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 见的美丽景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内容。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 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州西 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 作者以诗为词, 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 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平生为爱西湖好, 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此词以清新质朴、 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 抒写了词人二十 年前知颍州及归颍州而引发的人生感慨。 也表现自己淡泊名利、 寄情山水的夙志。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 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 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 如梦如幻的西湖 夜景,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 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词意境开阔, 明丽晓畅, 清新质朴, 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 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抒发了诗人虽不在其职,却未敢忘忧国的高尚爱国情 操,但其中也流露出作者的、对自己垂垂暮已壮志难酬的悲慨。 赏析: 这组词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咏, 写尽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 词之 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采桑子十首》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 的构思方式, 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 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