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节奏教学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节奏感的培养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安排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创造;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节奏感的培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一、寻找大自然中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让学生从时值长短入手,如火车启动时的声音“呜”发的音×一|较长,火车运行时“咔嚓咔嚓”发的音××××|较短;小猫叫的声音“喵”音×一|较长,小鸟叫的声音“渣渣”声音××××|较短。然后再从节奏的强弱讲起,如春节放鞭炮时,第一声“嘣”最响,第二声“啪”比较轻一些,在山谷里大声地喊叫,一会儿传来了轻声的回音等,都体现出强和弱的规律。再比如说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时,用模仿知了叫声,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一节奏。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精编版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宁安市实验小学音乐组宁忠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 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目前,在

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我认为老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老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条: 1、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做什么人、接什么班的问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俊俊是我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一年级我接手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实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他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过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满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协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仅仅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水准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乱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协助,一定要把他的习惯培养好。由此,我觉得一个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比

他的书面成绩重要多了。 小学作为小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小学生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勤引导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罗林塔尔效应”也曾启发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宽容,宽容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也并不难,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水平。在培养各种水平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养成教育问题,以期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教育要低起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水平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发表时间:2018-08-15T11:44:01.2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作者:李红霞[导读] 教学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启示性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将更加别开生面。 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吴庙小学262722 从古自今,众多伟大的音乐家谱写了自己生命的乐章,给无数后人带来了心灵的欣慰。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人类的心声,节奏感作为组成音乐、给予音乐灵魂的关键,一直以来成为音乐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点难点。如今,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培养时,忽略了对孩子节奏感方面的关注。殊不知节奏感才是带动孩子兴趣的关键因素,缺乏对节奏感的关注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 课,厌恶父母催促的音乐辅导班等等情况。 一、增强学生对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 一开始接触音乐的小学生很容易对音乐产生排斥感,由于音乐节奏、歌谱、歌词都需要学习,一首简单的歌曲在小学生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要经过3、4节课的教学才能完全学会。这时,教育者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首先,可以从听的方面入手。我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具有节奏感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音乐却能够成为教师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得力助手。如小鸡啄米是一个具有节奏性动作,妈妈切菜也是一个具有节奏性的动作。多多鼓励学生倾听、观察这些生活中的节奏对孩子在课堂音乐节奏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重视这个过程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度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和着自己的兴趣来,方可以得益。”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度是对音乐教师的考验,一些教学经验颇丰的教师往往会采取不同一般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孩子们对“节奏感”的理解往往是片面、模糊的,在于这个词本身具有的抽象性。但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孩子们对节奏感的捕捉往往很敏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将乐器、舞蹈、歌唱、多媒体混合使用的方式进行音乐节奏感训练。组织学生排练舞台剧,和着乐器配合节奏性的舞蹈步子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素质化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作为早期儿童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注重孩子节奏感兴趣度提升的教育工作。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甚至是成长发育过程都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三、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 课堂上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听力训练,二是动作节奏训练。 1.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的训练自然应先从听力方面着手。它是学习音乐、学会唱歌、热爱唱歌的基础以及前提,是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方式、促进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候鸟迁徙的叫声、小狗的犬吠声、钟表的滴答声、北风的呼呼声、走路的步伐声、农民伯伯挑担的吆喝声、悠扬的下课钟声、爸爸睡觉的呼噜声,这些声音不仅富有情趣,在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兴趣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听力节奏训练的最初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跟着具有节奏感的歌曲划节拍的方式,展开学生进行动作节奏的训练。在音乐选取方面,一定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简单富有节奏感且比较活泼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加上音乐教师的划节拍指导引导学生按照音乐曲调的高低升降进行合理的动作表现,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从不合拍慢慢达到与音乐曲调的协调一致性。 四、结合具体歌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掌握节奏感、教授音乐节奏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体歌曲演唱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能力,不仅要会唱、唱好,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歌曲本身的思想达到舒缓情绪,使身心放松的目标。因此,歌曲演唱本身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教育者对学生节奏感培养的进程。例如,在练习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时候,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配合舞蹈来训练孩子们的动作节奏,还可以通过歌曲本身体现的节奏感,在一遍又一遍的学习、播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配上场景、道具,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歌曲领悟能力。在此,可以推荐一些小学阶段节奏感较强,又简单活泼易学的歌曲以供参考:《让我们荡起双桨》、《南泥湾》、《铜锣湾》、《小燕子》、《雪绒花》、《音乐之歌》等等。 五、结合具体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进步提高,这些简单的乐器主要有小鼓、笛子、哨子等等。在小学这个初级阶段,学会一项较难得乐器是不现实的,在乐器选择方面,选取简单的能配合音乐节奏训练的即可。孩子们在一边听音乐一边模拟打节拍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他们在掌握音乐节拍快慢、强弱的过程。乐器的使用效果相当于动作训练中的划节拍,但是乐器的作用远远优于简单的划节拍。动作节奏训练仅仅作为一项辅助训练,而使用乐器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发挥指导性地位,使小学生配合音乐使用乐器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分清节拍,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等的具体演奏方法都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还促进了孩子自身的音乐素养。 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塑造品质、提升精神境界是音乐能够发挥的独一无二的作用。鉴于小学生还是一群具有很多儿童特性的特殊群体,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一个慢慢走向成熟、慢慢成长发育环节,良好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以后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启示性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将更加别开生面。

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 发表时间:2011-10-20T09:16:49.45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谢媛媛[导读] 音乐课程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 谢媛媛 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三小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1 人类步入21世纪,一方面,随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交流的逐日扩大,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自我意识”不断得到强化。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美”的境界中,人的本质的确证和人的自由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美的展现。”投身教坛多年来结合实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 首先,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极敏感的认知碰撞,得到情感交流,产生相互激励,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音乐艺术综合表现与创造能力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我快乐》、《小鸟,请到这里来》、《捉泥鳅》…… 《我快乐》 1.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从体验出发,激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饮料产生不同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2)运用生动的表情脸谱,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和有节奏韵律的歌词。教学中,抓住“快乐、着急、幸福”,展开“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有表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引导;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伙伴 (1)游戏品尝甜、辣不同味道饮料,大胆地把自身的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2)创编歌词。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伤心,我伤心,我就抹抹泪,看大家一起抹抹泪。我生气,我生气,我就跺跺脚,看大家一起跺跺脚。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摆摆手,看大家一起摆摆手 (3)按节奏读歌词 3.焕发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能力,他们愿意上台表演,还高兴的说悄悄话,唱第一段他们说;“我真快乐”,唱三段边拍肩膀边说,我真幸福,另一名学生说:“我也是”,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享受美的全过程,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先后进修音乐教育,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足以激荡起学生愉悦的涟漪,给他们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便会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四、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1.表演进课堂:学生善于聆听,通过记忆歌词,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2.创编进课堂:鼓励学生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知识进行大胆迁移。 3.器乐进课堂: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综合能力的再现,追求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和谐高效音乐课堂的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游戏、理论与知识、实践与能力及情感交流会产生一种高尚的师生情谊,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都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个性心理的主要品质,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全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一个社会不仅需要大批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兼具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兼具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才能的人,才是民族的真正精英。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那么如今的小学生的责任感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几个镜头。 镜头一: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忘带家庭作业,老师问他原因,他理气直壮地回答:“奶奶帮我整理书包时,没将作业本放进去,这不能怪我。” 镜头二: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鸡毛掸子掉在地上,问了几遍,没有一个人承认是自己碰掉的,也没人跑去捡起来。 镜头三: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处”,里面堆满了学生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却没人去认领。而有一学生家长告诉我他孩子一学期丢了6根红领巾。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这样缺乏责任感呢?究其原因,是父母、老师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一学生打碎了教室的玻璃,最常见的,就是把孩子的父母叫来掏钱赔偿了事,而该学生却没受到任何惩罚。再如:学校搞少先队活动,辅导员老师精心策划组织写演讲词。在家里,一些父母只让孩子尽情享受他们的权利,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使得老师们再也不敢批评学生。殊不知,就在这过分的溺爱,没有惩罚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责任感如何似乎已经成为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清晰地明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教师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各异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敏感、自信、爱思考、见多识广,但又普遍存在独生子女易有的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

小学生各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其中歌曲有《布谷》、《小雨沙沙》、《牧童》、《放牛歌》、《一对好朋友》、《数鸭子》、《小象》、《两只小象》、《草原就是我的家》、《小松树》、《母鸡叫咯咯》、《下蛋罗》、《海》、《云》、《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粉刷匠》、《理发师》、《猫咪别淘气》、《谁在叫》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杜鹃圆舞曲》、《小燕子》、《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小象》、《大象》、《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挤奶舞》、《公鸡母鸡》、《我的小鸡》、《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快乐的罗嗦》、《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铁匠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小学二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学情及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浅谈三到六岁节奏感培养

浅谈3——6岁的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3——6岁的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表现,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发现游戏是幼儿达到练习节奏的最佳途径。以游戏作为切入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带领幼儿走进节奏的世界,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节奏、了解节奏、体验感受节奏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让他们在节奏游戏中,学会观察和聆听周围的世界,让幼儿充分感受生活、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幼儿参与节奏活动的积极性。 一、不同年龄段,孩子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特点 孩子是根据兴趣来学习的,对自己兴趣的事物他们会用心的来钻研、讨论。他们在音乐节奏方面主要是根据歌曲的内容、歌词,或者是歌曲本身的艺术色彩来判断自己的喜好的。比如流行歌曲的曲风都是不利于幼儿理解的,而幼儿喜欢的是欢快、节奏明朗的。选材就要选择像《玩具兵进行曲》、《我爱洗澡》这样有具体形象性的歌词,节奏又不是太快,又可以让孩子表演的歌曲。通过歌曲,孩子们可以边学习边把歌词和日常生生活中经验结合,从而学习起来也比较方便。正是因为这样,孩子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做动作,而这恰巧就是培养孩子节奏的重要特点。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小班的孩子可以跟着音乐拍手,但是他们通常都是跟不上节奏,但是可以初步的感知到节奏。中班孩子可以跟着节奏做动作,但是跟着节奏并不持久。大班和学前的孩子就做得很好,他们可以准确的跟住节奏,作出的动作也可以准确的踩住点,节奏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从感受节奏入手,在生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幼儿一个节奏感很强的曲子,让幼儿根据曲子自己进行表演,他们在自我探索,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身体适应节奏,老师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把孩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摘要: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 关键词:自主学习感知创新想象欣赏 合作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的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寓意、创新等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而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能力的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基准。那么,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对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呢?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听赏中激发想象,在思辨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在音乐课中渗透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节奏、和声、音色、调式调性的听辩活动等,通过艺术节及课外各类文艺活动的

组织,使学生在器乐、歌舞、曲艺等活动的训练与表演中进行锻炼,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好知识上的积累。 二、感知能力的培养。 1、听觉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能力。 在欣赏中培养倾听能力,器乐曲的选择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比如《龟兔赛跑》是一首管弦乐曲。作品里出色地选择了最适当的乐器来表现动物的性格。它用单簧管表现兔子的骄傲,用大管表现乌龟的年迈,用长笛表现小鸟的鸣叫,用双簧管、圆号、长笛、小号来表现树林的热闹……学生原本对抽象的音色不易听辨,通过这首乐曲的欣赏,就很自然地将抽象化的乐器音色与动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听辨能力。 2、视唱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 在发声练习、视唱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如第三册中,学习“do、re、mi”三音,学生通过数手指,找到自己手上的五线谱“do、re和mi”的位置,大家很快就能掌握这三个唱名。后来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进行《小音符做游戏》,先选七名同学分别扮音符12 3 4 5 6 7。音乐开始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何为社会责任感?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何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薄,而作为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的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要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感并不那么遥远。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像警察维护社会稳定、医生救死扶伤、战士抗洪救灾保卫祖国那样,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那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呢?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自己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对所做的事负责,就是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比如:认真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心同学、孝敬长辈、认真做好值日、为集体争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学校要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从学校校舍到操场的布置,从学校的走廊班级的教室,都要精心设计,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文字向学生宣传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家长和老师对工作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给学生做出表率,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三、着眼课堂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找准教材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有一篇名为《给予是快乐的》课文,讲述了在圣诞前夜,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礼物,保罗在这天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小男孩,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小男孩有一段对他弟弟说的话:“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课文中这个小男孩这种对弟弟的关爱和责任,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小学的各科课程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是社会主义感的教育内涵,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研究,就能挖掘出并充分利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四、培养孩子的负责行为,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发表时间:2019-08-13T09:50:35.373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作者:汪小琴[导读] 从古至今,我国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处于顺应时代趋势的状态,然而不变的是数千年以来秉承的教育理念。我国教学理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因而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优秀杰出的教育家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各个时代的教学模式发扬光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无法离开发声、操作与感知,因此"节奏感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感知的基础培养训 练,从而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汪小琴 四川省南部县大富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从古至今,我国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处于顺应时代趋势的状态,然而不变的是数千年以来秉承的教育理念。我国教学理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因而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优秀杰出的教育家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各个时代的教学模式发扬光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无法离开发声、操作与感知,因此"节奏感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感知的基础培养训练,从而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提升 目前,很多学校不注重音乐教育,尽管部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但仅强调唱歌教学,很少会对学生节奏感能力加以培养,缺少系统化的节奏感培养计划,尚未制定明确的节奏感培养教育目标,学生节奏表现力始终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可行性的音乐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 (一)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是否具有音乐节奏感是能否鉴赏一首好音乐的关键,若小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良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就会对一首好的乐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够良好地把握乐曲、鉴赏乐曲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在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上,对原有乐曲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二)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抚慰心灵,陶冶情操,与灵魂深处对话,它利用多变跳动的音符及不一样的旋律对小学生纯净的心灵进行良性塑造,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清澈透明,无所畏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 音乐节奏感要求对耳、眼、手、脑应具有充分的协调性,这使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身体器官的灵活性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得以大大提升,进而也促进了其想象力、创造性、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一)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音乐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尽管音乐节奏感是一个抽象化名词,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兴趣时,小学音乐老师应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元素加入到节奏训练中,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工具或是大自然里的各类声响,还有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等;又或是一段极具节奏感的说唱,音乐老师可截取其中一段音乐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从强烈的节奏感里找到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热情。 (二)聆听伴奏,训练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节奏感是首要任务,而前奏、间奏、伴奏等音乐作为歌曲重要组成部分利于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旋律和歌词的教学,要运用好伴奏唤醒学生节奏感,让学生在自主感受前奏、间奏练习中慢慢具备一定音乐听觉能力,掌握节奏感受技巧,不再依赖于教师用"预备--起"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例如,在《小螺号》唱歌教学时,为提升学生节奏感,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火车声、跑步声、钟声、汽车声等,让学生猜一猜。同时,请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声音,在声音模仿过程中掌握到不同的节奏,不知不觉地形成节奏感受力。接着,提问学生:"你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导入新知。然后,请学生听一听螺号的声音。待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来之后,再为学生播放《小螺号》歌曲伴奏,让学生边听1=F歌曲节奏,边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最后,教师可利用歌曲前奏,训练学生找准"小螺号,嘀嘀嘀吹"第一句节奏速度,慢慢养成良好节奏感。 (三)、立足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学习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节奏对于一个音乐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节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灵魂,很多学生可能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它的歌词和旋律,往往没有意识到节奏感蕴含在什么地方,我们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些困惑,可以这样来提起学生的重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歌曲来带动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一首歌曲的节奏对于整个歌曲的重要性,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的周杰伦演唱的流行歌曲,因为他的音乐作品节奏比较欢快,小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周杰伦的代表作比如《青花瓷》《双节棍》让学生欣赏,这两首歌曲一快一慢,一个节奏欢快活泼一个充满了中国古典美,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歌曲之所以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就是因为它们的节奏感不一样,因此节奏感对于一首歌曲的影响十分重大,直接影响了听众的感受,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理解比较抽象的节奏感这个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有意识关注一首歌曲节奏感的习惯,慢慢地培养起学生对于学习歌曲节奏的兴趣,不仅能够关注歌曲的节奏,还可能去自己学习如何写出好的节奏,创作优秀的作品。 (四)结合肢体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肢体动作,肢体动作的结合可以更加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歌曲的节奏。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也非常喜欢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手脚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萍乡经济开发区登岸小学:肖丹联系电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各类的音乐演出不断,音像制品的更新更是锦上添花,喜欢音乐的朋友越来越多。作为音乐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有许多人听不懂经典音乐,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好听、欢快、悲伤”这些肤浅的层面上,得到的也只是快乐而已,而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过程中则品味不出。音乐欣赏课成为小学生打闹、游戏的“理想场所”。如何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真正把他们的“耳朵”叫醒对音乐老师是一种挑战。 一、让学生在“听”中创想音乐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丰富的,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在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册《森林的歌声》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来到了哪里?”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来到了美丽的森林里”“我来到了动物园”“我听到好多动物在聊天嬉戏”“我来到了奇妙的山林里,那里有树禅、秧鸡、飞鼠,他们正在嬉戏玩耍,好像要跟我做朋友。”“我好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我想去郊游,去拥抱自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听到的,想到的,训练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笛子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吉他、提琴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水上音乐》时,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乐曲表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英国宫廷和贵族乘坐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时的情景,同时我启发学生聆听音色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畅所欲言,感受乐曲宏伟壮观的场面。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责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他人寄予的希望,社会托付的使命,它是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 ,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核心,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大到国家社稷、天下苍生,小至家庭和个人,甚至你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为之努力奋斗,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学生以学为本,而学习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则是根本所在。作为一个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学有所长;作为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 人的身份有很多种,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都要尽好身份责任。虽然身份责任不同,但做人的道理不变,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而这一切又决定于是否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无法十全十美,但只要有责任意识,就可以尽善尽美。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学校兴盛,我的责任” 。只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如果我们的公民都能说:“国家不富强,是我的责任” ;如果我们的师生都能说:“学校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如果自习喧闹的同学说:“对不起,保持课堂安静是我的责任” ;如果上操拖拖拉拉的同学说:“对不起,准时出操是我的责任” 。如果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并立刻行动起来,而不是推脱责任,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进步的学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爱家爱校做起,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做起,真正把爱国当作自己的责任,升华为一种情感。 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的.请同学们想一想, 在学习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24T11:30:44.75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1期作者:高兵 [导读] 小学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过程。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鉴赏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尚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走入音乐的殿堂,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的深层的含义,培养和发掘自身的美感。 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小学辽宁铁岭 112500 【摘要】小学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过程。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鉴赏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尚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走入音乐的殿堂,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的深层的含义,培养和发掘自身的美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苏教版 在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的今天,小学教育也不仅仅将重心放置于对语文、数学及英语等课程之上。小学音乐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摒弃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与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课程的共同进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表演常常是学习成果展现的终点,而学生的学习起点常常是欣赏。但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不可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听音乐,或是完全以自身的讲解占去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不留给学生自我感悟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都会很难帮助学生欣赏出音乐的精彩。教师应该如何施用策略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呢?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 情境教学方法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一直较为常见。情境教学是最能够囊括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环境等因素的方式,能够将一些音乐中一些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来说更加抽象的感情具体地勾勒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之中。例如学习歌曲《乃哟乃》时,老师需要向学生教授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背景知识,因为这是一首土家族儿歌,学生可能因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偏少,难以完全进入到歌曲之中。而老师若能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首先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帮助学生融入到儿歌的热闹场景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热爱与鉴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引导聆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希望能够领悟音乐中的精彩与效果,而不仅仅只是聆听音乐,老师需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融入思维活动之中。但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之前,老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精心聆听,走进音乐的殿堂。通过聆听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表达聆听之后的感受,再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自己情感的变化和鉴赏能力的变化,带领学生从低层次的欣赏逐步走向高层次的欣赏。例如在苏教版的音乐《空山鸟语》这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对大自然景象的想象,对深山幽谷中鸟声阵阵景象的想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增加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激发思想的火花,通过讨论向其他同学学习,并且提高自身的思考层次。 三、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 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很难拥有自身的鉴赏模式和思考模式,需要老师带领进行音乐欣赏。“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的策略,看似与上文提出的两个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重心是不一样的。上文提到的两个策略,更多地侧重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领域的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带领学生聆听和想象。但是本策略更加侧重于“赏出精彩效果”,重点在于最后的效果表达。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更好地听出歌曲中的情绪、旋律以及曲调。教师需要将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和情绪,淋漓尽致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更加饱满的感情,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紧跟老师步伐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以上三个策略更加侧重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带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巧用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的音乐欣赏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聆听之后,表达对歌曲的感悟,通过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表现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老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若能够接触到音乐作品,则会主动地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通过长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之中,学生能够积累相当的欣赏经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欣赏体系和思考体系。 上文从四个角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绝对不能停留在单纯聆听的层面,老师需要结合苏教版音乐学习内容,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音乐中表现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达到高层次欣赏的过程,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欣赏出精彩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思考体系和鉴赏体系。 参考文献: [1]支丽琨.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23:209-210. [2]张华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4. [3]何丽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27-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