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16:14:19.4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滕尚满

[导读]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建筑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

南宁市建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原材料,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整个过程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我们要注重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这样才可以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真正作用与效果。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建筑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建筑施工项目数量逐年上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质量,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

1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

1.1混凝土施工技术操作较便捷

土木工程建设中任何技术都必须要严格地按照行业规范进行, 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整体的质量。混凝土施工流程比较简单, 同时方便进行操作,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各个过程, 并且严格地按照相关比例进行配置, 了解到实际情况, 做好材料的搭配, 并且重点进行浇筑和养护控制, 从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体的质量, 缩短施工工期, 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

1.2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施工材料的高要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要求非常高, 材料质量对于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 如果材料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很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对于整体的施工工期和效率产生影响, 对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材料质量, 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货比三家, 从而能够选择最好的材料, 有效地保证整体的质量。

1.3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连续操作特点

混凝土施工后进行浇筑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整体连续性, 从而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和工期, 促进企业获得效益。但是在进行连续性施工的过程中会对器械的消耗非常大, 因此在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做好机械的检查,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 同时还需要加强机器的保养,从而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就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我国建筑行业,混凝土浇筑应用较为广泛,很多建筑工程队称之为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使用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提高施工质量。为了保障居民安全有效的使用,国家对混凝土浇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面上分析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

2.1切实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规范性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一定要对以下几点内容进行重点把握:①着重对混凝土浇筑部位进行严格管控,随着现在土木工程项目发展越来越迅速,其进行浇筑建设的主体构造变得更加繁杂。因此要不断加大重视力度。②要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进行严格管控,必须要保证浇筑过程不间断,进行一次浇筑成型,由于分次浇筑混凝土材料,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进而对最终的施工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要一次浇筑成功,就要对施工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严格管控。③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2切实做好混凝土施工的养护工作

浇筑完混凝土后,还要对养护进行严格把控,进行养护是为了使混凝土在浇筑一段时间内的施工效果符合标准,防止发生任何的施工问题,特别是混凝土裂缝状况。从具体分析来看,混凝土施工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养护进行合理管控:①要对混凝土养护时间进行严格管控,洒水时间及遮阳时间等都要提高重视,确保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规范操作。②要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对温度进行严格管控,对温度进行管控是为了防止有裂缝状况出现,因此要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温控办法。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3.1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项目特点,并制定操作方案。这套方案应确定浇筑方向,对模具厚度提出相关要求,科学规划操作顺序。另外,还要认真检查保护层。其次,准备材料与设备。操作所需材料是项目是建设基础,应严格检测材料质量,避免由于经常使用而降低要求。采购原料时,必须注意供应商信誉。在这一前提下,还要抽样检查材料,利用不断检测除去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另外,还要根据项目的综合协调性采购材料,避免出现操作质量问题,提升整体操作水平。在操作中,采取科学方法不断对基面积有效清除。

3.2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确定以后,搅拌的过程也需要较为严格,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谨地计算,确保混凝土能够符合强度的要求,其质量也能够符合工程的要求,这样才会使建筑项目的质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分层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还可减少施工的成本还有机械设备的投入,进而减少工程的成本,减少资源的应用。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好所有环节的施工监理,保证混凝土的各个阶段工作都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并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提升重视程度,加强监管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3.3基础浇筑

建筑基础浇筑在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予以应用之时需分类进行,具体有阶梯状、大体积与条形3种形式。在阶梯状施工应用中,浇筑工作需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完成,此过程不能出现任何的缝隙。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浇筑时,要想对杯口标高实施特定范围的有效控制,在大体积施工应用中,可对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邻层之间要进行密切结合,保证没有缝隙出现。底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的自流斜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2011试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2011试题项目: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跨度为8.4m的现浇钢筋砼梁,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时,底模板方可拆除。() A、50% B、60% C、75% D、100% 2、当柱中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 A、100mm、50mm B、200mm、100mm C、200mm、50mm D、100mm、100mm 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 A、1.25 1.25 大于9% B、1.25 1.3 小于9% C、1.3 1.25 大于10% D、1.3 1.3 小于10% 4、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4、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HRB33 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A、4% 1% B、1% 4% C、1% 1% D、4% 4% 5、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进行检验。水泥进场复试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t为一批进行取样,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A、200,200 B、200,500 C、500,200 D、500,500 6、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A、初凝时间,初凝时间; B、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C、终凝时间,初凝时间 D、终凝时间,终凝时间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浇筑完毕后的,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A、初凝时间之后 B、终凝时间之后 C、10h以内 D、12h以内 8、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 的倍。() A、90°、5 B、90°、10 C、135°、5 D、135°、10 9、剪力墙高度为6m,则该模板安装的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mm。() A、5 B、6 C、8 D、10 10、现浇结构相邻楼梯踏步高差允许偏差为mm。() A、2 B、3 C、6 D、8 11、跨度不小于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对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 A、 4 1/1000~2/1000 B、8 1/1000~3/1000 C、 4 1/1000~3/1000 D、 4 2/1000~3/1000 12、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继续养护。() A、1 B、2 C、3 D、4 13、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 A 、0.04%、0.02% B、0.06%、0.02% C、0.06、0.04 D 、0.04、0.06% 14、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mm。()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尹向东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尹向东 发表时间:2019-04-29T16:10:29.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尹向东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就要求企业自身必须拥有强硬的施工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必须从原有的单一建筑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建筑模式,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更是要将目光投向先进技术,争取满足各类人群对于建筑的需求。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材料由最初的泥土、树木,渐渐转变为砖瓦、水泥,再到现在的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凭借着自身的稳定性、经济性、耐久性以及耐火性,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加强完善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的一大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导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极为迅速,也是人们需求量增大最直接的结果。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规模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注重每个细节,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浇灌的过程,都应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去执行,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建筑过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企业为了减少自身的投资成本,造成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是降低建筑质量的根本原因。在有一定的监管作用下,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将最基础的结构质量做好,以此来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主体结构及其他施工位置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规划,然后结合混凝土施工设备及工艺的合理配置,促使整体建筑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要是由水、砂石、水泥及其他建筑施工材料的混合构成,在依照一定的拌和比例拌和均匀之后,需要联合钢筋材料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 温控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地区的环境气候进行科学的观察,进一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可以对混凝土的配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或者对混凝土浇筑季节、时间进行调整控制。例如:控制混凝土结构配比率,适量减少水泥在混凝土中的配比率,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目的;建筑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将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调整在一天最高温,并做好保温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后续模具的拆除时间、拆除顺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温度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3.2 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历来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睐。首先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在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长时间的静置和晾晒,对于混凝土进行搅拌、振捣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规范化操作,这项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施工最终的效果和质量安全。 3.3 模板拆除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的拆除技术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施工技术,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不可忽略的一道步骤。模板拆除的顺序、时间随着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温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模板拆除工作前要对建筑的承重处进行标记,在拆除过程中遵循“先拆非承,后拆承重”的原则。 3.4 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工温度养护阶段。浇筑工作完成后12h内,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温度通常在5℃以上,部分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温度达不到条件,可以使用添加剂达到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第二阶段,在浇筑工作完成后12h内,养护手段主要为覆盖、浇水;第三阶段为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养护手段主要为喷水、浸水,达到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的目的。 4 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措施 4.1 选择优质原材料,落实原材料检验工作 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要严格依据建筑施工标准去选择,不可以次充好,特别是水泥这一关键材料。在购买原材料时要考虑生产厂家等因素,检查其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在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同的建筑部位需要的混凝土强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水泥等材料的选取上要进行对应,力保混凝土结构强度是完全符合施工设计方案的,丝毫马虎不得。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检查,避免强度不够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仍要对其他材料进行筛选检查,以免过多的杂质混入其中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同时要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使用,不可用污水废水进行搅拌。优质原材料的选取,是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 4.2 优化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试验设计,要充分的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需求,不可过稀或者过浓。在进行实际的配比操作时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不可单纯的凭借经验去配比搅拌,必要的可以列出相应的清单,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清单进行配比,这样就会极大程度上的减少漏配或错配的现象。配比工作完成后,也要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当检测结果达标后,再实施大量混凝土的搅拌,避免性能不符合要求而造成资源浪费。 4.3 做好施工准备,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顺利施工的基础。在混凝土配比搅拌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将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掌握,可以通过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关键点进行着重处理,做好细节处理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做好防范措施。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具备浇筑条件,同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建设脚步逐步加快,工厂、民用和商业建筑的工程量也不断地扩大。工民建工程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一直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工民建工程的发展中应加强监督工作,尤其是要是严格控制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更加有利于加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就通过对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标签: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工民建工程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工民建的质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经验来自于对长期实践的积累,在工民建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加以总结,这样能够总结出丰富的实践经验。混凝土作为建筑物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对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上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在混凝土施工质量上不断出现的问题成了工民建建设成功的关键。 1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发现问题,要想总结出工民建中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就要学会总结在建设过程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混凝土结构拥有整体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安全性可靠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和迎合广泛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这就需要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关人员能够细心的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突出自身的优势。 1.1钢筋容易暴露 现代工民建所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这种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被认为是最稳固的组合。因为混凝土具有极强的粘性可以将钢筋牢牢的粘合住来承受整个建筑物所带来的重力,进而保证整座建筑物的长时间稳定。既然是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那么在结合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就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钢筋容易暴露就是在结合过程最常出现的问题。造成露筋的原因是多方面,如,是由于钢筋与混凝土调配的比例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是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有疏忽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还有就是在钢筋灌注混凝土的时候,需要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垫块放在两者之间来进行定型和稳固,有时这一环节的一点失误也会造成露筋的现象。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作者:————————————————————————————————日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92 条文说明 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模板工程 第三章钢筋工程 第四章混凝土工程 第五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六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七章冬期施工 第八章工程验收; 附录一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 附录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附录三冬期施工热工计算 附录四常用施工记录表格。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本条为新增加的条文。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与原规范相同,包括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与房屋有关的常用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斗仓等,只是在文字上作了必要的修改。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 GBJ83-85的规定,对“建筑”来说,一般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而本规范适用的斗仓,就很难说是房屋的附属构筑物。因此,将原条文中的“建筑”改为“房屋和一般构筑物”。 本规范中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取得一致。 第1.0.3条本条为本规范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1.0.4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一本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规范,不仅有原材料方面的,如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等,尚有半成品、成品方面的,如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预制构件等,也与其他分项施工技术和质量评定方面的有关规范、标准有密切关系。因此,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凡本规范无规定者,尚应按照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 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势必影响后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各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必须在前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合格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如不合格,应及时进行处理或返工。 第1.0.5条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等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本规范未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另有专门的规范标准,应按照执行,因此保留本条文。 第二章模板工程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目前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材料除钢材、木材外,已向多样化发展,主要有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压型钢模、钢木(竹)组合模板、装饰混凝土模板、预应力混凝土薄板等。由于目前木材较缺,因此在模板工程中应以尽量少用木材为原则,故对原条文作了相应的修改。对钢材、木材的材质,已有相应的标准,钢材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700—88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木材时,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的承重结构选材标准,其树种可按各地区实际情况选用,但材质不宜低于血等材;当采用胶合板等其他材料时,则应符合有关专门规定。 第2. 1.2条原规范规定,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现考虑到木模板的接缝湿水后膨胀,接缝过于严密会产生变形,因此将接缝应严密予以删除。无论是采用钢材、木材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模板,模板接缝主要是以保证不漏浆为原则。 第2.1.3条组合钢模模板、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尚应分别符合以下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J214-88、《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GBJ113—87等标准的相应规定。 第2.1.4条由于目前隔离剂的种类很多,有些油质类化合物的隔离剂能对混凝土结构性能和装饰带来影响,因此加以限制。此外考虑到在施工中隔离剂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的情况严重,因此也作了相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美感和安全性。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体材料,其综合性能 优于大多数其他建筑材料。在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或多 或少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对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相 应的探讨,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土木工程与混凝土进行概述,并分析土木工 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提升提出几 点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顾名思义,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再辅以其他类型的材料 而制成的结构。 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作为一种被大量运用于建筑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的材料,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具有良好的可被运输的能力;第二,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一般环 境下不易被腐蚀和非人为的破坏;第三,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因为混 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第四,可塑性好,尚未凝结的混凝土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 被模板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第五,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内部钢筋等材料从而 拥有良好的整体性,可用于抗震、抗爆等用途。第六,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大部分 材料都为砂石,产地广泛,便于制作。 2、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2.1.1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该比例通常称为混合比。为了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混合比必须通过试验、改造和其他程序进行测试,不应单纯凭借经验制定混合比。如果有实际含水 量与砂石混合比例之间的差异,应在混凝土搅拌前测量,以达到最佳混合比。 2.1.2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 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 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 应该满足规定。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 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 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2.1.3控制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裂缝问题中,温度应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了有效控制温度应力, 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和内部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加强浇注温度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这要求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 土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相应的浇筑工作,以避免高温作业。同时,在混凝 土浇筑的情况下,如果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应采用相应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并应及时降低原料的温度。如有必要,可对混凝土进行强制冷却。这需要做

浅析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析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房 屋建筑中。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所在,这样 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对设计的强度、密度以及尺 寸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对房屋建筑 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不同时间完成的混凝土浇筑,所形成的收缩 量也不同,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一开始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从外部 到内部干燥,为抵抗外部收缩变形产生的应力,混凝土内部会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所以我们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浇筑技术、蓄水温度等,严格控制浇筑 的质量,规范浇筑顺序及浇筑方法,合理留置施工缝,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 的浇筑质量。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主要原则分析 1、温控原则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是浇筑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对其温度应力和相关性收 缩性的计算和实验,对确保其浇筑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要严 格控制好块体的温差,并采取合理科学的温控措施,如此,方可更好的避免产生 温差裂缝,在做好温控的基础上,可以选一些优良的模板种类,如此,可以更好 的确保温度裂缝的控制效果。 2、规范原则 混凝土施工虽然具有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但主要基础的工程设计仍然必须 规范设计确保符合生产工艺条件,而且还应该注意基础配筋必须达到承载力的规 范要求和构造的具体规范要求。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混凝土浇筑后初期,混凝土干缩量的速度比较快,之后会渐渐变慢,而出 现长时间收缩的混凝土面,有些混凝土会伴随碳化收缩的现象。在混凝土浇筑中,不同时间完成的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收缩量不相同,一般有三种情况:半个月之 内完成的混凝土浇筑,每20年大约出现25%左右的收缩;90天之内完成的混凝 土浇筑,每20年大约出现40%左右的收缩;1年之内完成的混凝土浇筑,每20 年大约出现78%左右的收缩。笔者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实践过程中,发现收缩裂缝 属于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成型之后,一开始出现的水分蒸发,使得 混凝土从外部到内部开始干燥,为了抵抗外部收缩变形形成的应力,混凝土内部 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时候混凝土养护要是不妥,譬如没有与外部的温度隔绝,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会渐渐加快,从而出现收缩裂缝,尤其是早期的混凝土,强 度比较低,所以就开裂。此外,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与养护、振捣、原材料等也 具有一定的关系,譬如振捣的次数过多,混凝土的表面将滞留过量的水泥砂浆, 从而使得混凝土收缩量增大,最终出现裂缝。混凝土外露部分承受风速太大,就 算在潮湿的天气,风速也会引起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所以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 的浇筑,要对风速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风速对混凝土浇筑干缩量的影响要定量 预测,以便在浇筑时做好防风的措施。至于混凝土浇筑温度,具体的影响表现在 混凝土浇筑之后,温度快速上升,大约在3个小时之内,混凝土就会升到最高的 温度,而在温度上升的时候,混凝土的内部会出现热胀变形的现象,要是混凝土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之我见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12-04T10:23:11.2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作者:金亮成[导读] 随着我国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以及城市建筑用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金亮成 新疆天麒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随着我国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以及城市建筑用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层建筑相对于普通建筑工程来言,有着自己特有的建设特点和施工要求,需要我在建设中有区别性的对待。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两大方面来综合性的论述这个课题。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分析论述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rise building Jin Liangcheng Xinjia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Xinjiang Karamay834000 Abstract: as China's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and the city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uilding land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ained, in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people and attention, and will be in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to become our country building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 has its own peculiar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need I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xually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two aspects to discuss this subject comprehensiv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discusses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存在着工作量大、底部承载能力要求高以及高空作业项目多等等特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其工程用材料、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整体结构处理上要与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区别开来。高水平的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建设规范性施工的重要手段,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能够科学、合理、安全的进行。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论述 对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论述,有助于我们从技术的特点与要求出发,更好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与控制,这对于我们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体系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层建筑的裂缝控制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单位面积内的承载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对工程主体的硬性要求就比较大,如果在此过程中对于施工的细节处理不当很容易就会出现裂缝。裂缝主要有稳定、运动、不稳定、闭合和愈合等几种类型。骨料内部凝固所产生的微观裂缝是无法避免的,但从质量角度上讲应尽可能地减少裂缝。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比较大,并且带有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比其他建筑更大。控制裂缝的主要措施有抗和放等,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没有足够变形余地的时候采取的一种防止裂缝措施;放是在就处于无约束自由变形的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采取的一种措施。 抗的主要实施措施是:1、积极地采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用量最好控制在每立方米450千克,以防止水泥凝固过程中的强烈变化而造成内部外部的裂缝。同时,要探讨和评定混凝土外加剂对强度的影响。2、合理选择最大粒径的砂石,这样可以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减轻收缩、泌水和水化热。3、科学计划施工工艺流程。在施工流程中尽量避免漏振和过振,提倡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水分尽量排除出去,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水分的含量。 放的一般采取措施是:砌筑填充墙要接近梁底,并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至少要间隔1周,补砌挤紧最好在15天后进行,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墙板、柱、梁等一些变截面地方应该进行分层浇筑和捣实。 (二)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新材料的施工技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工程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致使工程用新材料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并使用到工程的建设中来。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居住面积大、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多等等特点致使高层建筑在保温、环保、消防安全以及给排水工程质量水平上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将建筑新材料使用到高层建筑中来,既保证建筑的高质量性能又合理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但是新材料的使用与施工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不能盲目采用。具体的措施一般是:首先,对新材料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施工标准进行实施。其次,加强新材料的施工工艺,提高新材料的质量,加大新材料的安全性能、明框与暗框的设计、玻璃幕墙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研发管理,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最后,增加施工前的质量实验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检验,全面保障新材料的安全性能。 (三)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技术当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依然是工程建设中最为普便采用的一种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又比普通建筑施工高出不少,鉴于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混凝土强度实施严格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做法一般是: 1、科学的配比混凝土的各种原料。工程施工开工前,要按设计要求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配制出来,并要到法定的权威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等到级配报告出来之后,再根据级配做配合比的试验,在实际施工时严格照此执行 2、在施工中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一般采取泵送的施工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助于维护混凝土的原始性能。此外,在施工期间还应注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凝结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应当严禁进行后续的施工。 3、做好混凝土的强度试验与鉴定。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跨期一般较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比较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分时期和分阶段的对混凝土制作、浇筑施工分别进行强度试验和鉴定,不能一概而论和一锤定音,必须严格、谨慎的对待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技术工作。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中的关键性技术课题之一简要分析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与强化措施,并且积极寻求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路径,仅供同行参考借鉴。文章从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冬季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china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work in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y are briefly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topic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ain points of strengthening, and actively seek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 only for peer for refere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oncrete in winter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were analyzed.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种工程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商业建筑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工程建筑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更是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基于此,本文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工民建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工民建;混凝土;质量管理 工民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是由水、人工石材以及某种胶凝材料组合,对其进行振捣压实处理,最后经过养护硬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材料。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在强度、可塑性、耐腐蚀性以及耐火性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建筑工程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制作混凝土以及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探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混凝土施工质置控制的内容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在工民建过程当中,混凝土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出发,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首先,混凝土施工人员的控制。混凝土施工人员能够直接接触混凝土,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应用,而混凝土施工有其特有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必须熟练应用这些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这就需要施工方在施工前,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确保其具备应有的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才能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其次,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振捣和搅拌处理,也就是说,这些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对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确保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符合施工的各种要求,才能将其运用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再者,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上文已经提高,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经过振捣和搅拌进而硬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构成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例如,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一,水泥,必须具备极高的抗压强度,才能确保形成的混凝土具备应有的强度。所以,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最后,混凝土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前,管理人员应该将已经编制完整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讲解,尤其是其中的某些关键环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 2、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数量已经开始急剧上涨,高层建筑作为能够容纳相当数量居民的建筑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建筑行业,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材料之一,其混凝土构件是建筑结构最主要荷载承力的组件。本文试从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房屋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两个方面,阐述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希望能对混凝土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原因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技术技术要点 Abstract:along with our8e country city changes a course is ceaseless accelerate, the city´s population has skyrocketed,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as residents of architectural form already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peopl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crete as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main application materials, the concrete component is the structure most the main load bearing components.This article tries from build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oblems,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wo aspects, elaborated build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hoping to help.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尸■、亠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宄,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以及有关的附录。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 2.增加了认证产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 3.删除了模板拆除的验收规定; 4.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 5.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 6.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 7.完善了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规定; 8.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规定; 9.增加了回弹-取芯法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电子箱)。 本规范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宄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略)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略)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略) 目次 1总则................................................................ 3 2术语................................................................ 4 3基本规定............................................................ 5 4模板分项工程........................................................ 6 一般规定 (6) 模板安装 (6) 5钢筋分项工程........................................................ 9 一般规定 (9) 材料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代建筑对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目前我国很多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更是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定义、优点、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建 近几年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这就要求建筑行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施工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满足人民和社会对建筑行业的高需求。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一员。而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建、工程的后期处理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施工环节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施工关节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改善,并且合理的运用到建筑施工的实践中,才能使混凝土技术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特性 1.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概述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种类之一,它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将砂石、水泥、土以及其他原料作为建筑材料,将这种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有纯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种钢筋建筑结构等。但是这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之中还必须注意到很多细节,才能最高效的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 1.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建筑特性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比其他类型的施工技术更加实用,因為混凝土结构的塑形力更强,而且结构塑成以后非常的稳定,如果具体的建筑工程需要有不同形状、规格的结构分类,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可以优秀的完成,可塑性强是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最主要特性。 (2)建筑工程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坚固耐用,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性与此特质完全相符,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由于其所用材料的原因,使得这种施工技术可以非常强力地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抗潮性能,而且这种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会经过很多次的压实与强化工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较为稳定。

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加固技术之我见

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加固技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7-11-10T10:33:31.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刘凤荣[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建筑建设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收带来了重要的作用。 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建筑建设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收带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技术突破,从而使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速度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当中重要的原材料,只有更好的做到加固处理,才能使混凝土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从而使建筑的整体耐用性得到有效提 升。为此,本文当中笔者将针对混凝土的各类加固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建设;项目施工;混凝土;加固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为此,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升各类材料的加工技术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通过良好的加固技术,可以使混凝土的整体刚性得到较大提升,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中笔者将对混凝土的加固技术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加固方式应当加强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介绍。 1砖混结构混凝土的加固技术方式在针对砖混结构的混凝土进行加固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加固技术的方式方法:一是砂浆钢筋水泥外夹层混凝土的加固方式。这种加固方式的混凝土可以得到较好的承载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施工的成本问题。和钢筋混凝土外进行加固的方式大致相同,也可以使用复合截面的混凝土加固法。与钢筋混凝土的上层加固法作比较,在加固后的整体承载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降低。因此,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可以应用穿墙钢筋的封闭施工中。 二是钢筋混凝土外的夹层加固方式。这种方式拥有适应性强、使用广泛、施工操作工艺简单等诸多特点。在针对壁墙混凝土结构以及带有柱子的墙体时一般应用较广。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此类方式,可以大幅提升砌体的整体承载力,从而使后期的墙体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使用此项加固方式,其缺点便是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在施工完成后虽然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施工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加固的整体施工时间,在进行选择使用。 三是增设扶壁柱的混凝土加固法。这种方式与钢筋混凝土的外层加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施工工艺方面也相对较为简单。然而使用此类方式需要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承载要求不是太高。同时使用此类方式在抗震等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地震频发或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应当避免使用此类方式进行混凝土的加固。 2砖混结构混凝土的间接加固方式在对砖混结构混凝土进行间接加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此结构混凝土的预应力和加固范围情况,并选择恰当的加固方式来进行施工操作。 首先,在针对无粘结外包型的混凝土进行加固的过程中,应当对原先的截面尺寸进行了解,同时要做好砌柱截面承载能力的比较,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使用此类加固方式,才能进行实际施工。使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总体的施工量可以得到控制,同时湿作业的施工内容也相对不多。在受力能力方面,此项加固方式也拥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均衡性。然而使用此类方式,所需要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建筑施工团队应当着重考虑的内容。 其次,也可以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进行改变,并计算出图形来加固。在使用这种加固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整体荷载分布情况,并对各个节点和传力的途径进行充分考虑。在加固的过程中,可通过加强混凝土的支撑性来构筑出空间,并对空间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验算。之后,对支撑存在问题的区域要进行充分的调整,并采用自振频率的方式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使绳索结构的整体承受能力得到加强。最后,应当对混凝土排架结构的列柱刚性进行分析,降低大部分柱列的承载力,并使用拉杆的方式增加位索的数量,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刚性。此外,还需要对受弯杆进行加固。这里需要确保将端部的支撑情况进行调整,对支座和其他部分的连接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杆件的整体预应力得到加强,从而提升混凝土加固的整体效果。 最后,还可以使用预应力撑杆的混凝土加固方式。使用此项加固方法可以使砌柱的整体承受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然而使用此类加固方式时要注意对环境的温度情况进行控制。应当确保使用此方式时温度不超过六十摄氏度。 3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分析 3.1直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方式方法 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直接加固时,要确保对加固混凝土的截面进行控制,并确保进行整体的加大。使用这种方式具有适应性高、工艺简单等诸多有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较为常见。而这种施工方式对于施工周边的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若在湿作业较多的情况下,则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 若使用粘贴纤维增强塑料来进行直接加固。则应当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达到一定要求,应当将强度等级控制在C20到C60之间为佳。使用粘贴纤维增强塑料的方式来加强混凝土的加固施工,具有耐用性高、抗腐蚀、抗潮湿等诸多特点。尤其是在后期的维护成本方面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因此在建筑施工混凝土加固作业当中较为常见。除此之外,这种方式对于施工的成本需求也相对较低。 3.2间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方式方法 间接对混凝土进行加固施工时,一般是采取加强支撑的方式来进行加固,并对预应力也进行相应的加强。使用此项方式进行加固施工时,其加固的构建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承载力进行调整,并拥有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但使用此类方式,对适用的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对建筑外观的整体美观性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在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方可开展施工作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各类建筑项目也在不断增多。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加固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严肃性。只有更好的对混凝土进行加固,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固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混凝土的整体刚性和质量,从而更好的加强建筑建设的技术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