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极少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盛行美国,又被称作最低限艺术或ABC艺术。

一、极少主义风格特点

极少主义被用来称谓上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1965年,美国批评家芭芭拉·罗斯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A.B.C艺术》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罗斯谈到了当时美国艺术中出现一种新的艺术倾向。她将这种新艺术的特征概括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先前浪漫式、记传性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比起来,是一种空洞的、中性的、非个人化的、机械式的艺术风格,观众对它情感与内容的明显缺失,感到非常惊奇。”在当时美国批评界,罗斯是一位严肃而认真地研究并支持极少主义的批评家之一,她曾将这种新的创作观念与马列维奇的绘画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联系起来考虑,试图为它们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种新的艺术活动已取得较大的影响,并于1966年举行了极少主义第一次大型的艺术展览。显然,极少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不同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形态。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对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极少主义以一种客观、冷静和非叙事性的眼光与形式,从事艺术表达的艺术倾向或流派,提倡“纯粹的虚无”,追求最简洁的艺术效果:无空间、无质感、无感情、无气氛,只有最简单的色与形,而在雕塑中,则体现为最简单的几何形构成。

在视觉形象处理上,极少主义可以说是去除了一些复杂的元素,没有个人主观的诠释,将艺术的境界达到本质的极少。极少主义使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不具有个人情绪的艺术语言,被视为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同时,这一艺术流派也排除具象的图像与虚幻的画面空间,偏好单一的图像,经常包含着以各自形状安排的小单位元素。极少主义是第一个完全由美国艺术家发展出来,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艺术活动,并且在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近代许多重要的艺术派别。

然而,“极少”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相反,它往往是丰富的统一,是复杂的升华。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极少主义风格的艺术都做的是“加法”之后的“减法”。极少主义追求的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传达思想,之前以往的种种艺术流派更多强调的是形式,往往因为繁复的形式而使它要表达的思想被埋没、被忽略。繁复到了一定的极至必定走向极端的简单,最终各种艺术形式回到了它的本原,以极简的方式崇尚自然、崇尚本原。

在材料的选用上,极少主义借助于彻底与传统艺术脱离后追求创新,艺术家多选用非天然或工业材料。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如同工程师一样,显现的是社会属性。他们意图除去这些有机的活力,使用无机材料,没有历史内涵,抽象冷峻,不给观众联想的余地,更能注意作品本身。极少主义追求无内容、无主题的表现,作品直接与观众产生沟通,手法上多采用系列化的方式。同时极少主义风格的艺术推崇整体性,取消一切分散注意力的细节,没有令观众产生空间深度幻觉的视觉创造。极少主义艺术品中的构成元素对于整体是从属的,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被取消,均衡不再是构图的唯一指南。以波洛克为例,他的作品虽无明显秩序,但他以同样的力度处理画面每一寸空间,到处都充满细节。从制作工艺上来看,极少

主义艺术崇尚机械加工过程,多运用工业生产方式,刻意追求画面或雕塑表面的光滑平整,这也是追求无内涵、无先例材料运用的自然延伸,体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色彩特征上,极少主义艺术作品中一般只出现一两种颜色,若非明亮纯色便是黑白灰,是在现代艺术基础上进一步的简化。尽管艺术家对颜色有不同偏爱,但多是选择一种单一的色系,灰色系或者鲜艳的色调,以增加作品的空间感和光的效果。

极少主义艺术作品的影响停顿在感性思维中,这种美作为最强的抽象,将艺术性紧缩到最小的可能,作为一种自然简练的微妙与平衡而被人们认识。极少主义艺术家认为,形式的简单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的内在韵律,所表现出的去除一切装饰的简洁代表着进步,在外表简单枯燥的作品后面,是艺术家对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渴望与追求。

二、极少主义历史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设计家“格拉斯哥四人集团”的代表人物查理斯·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中,已出现了“极少主义”的设计特征。他大量运用理性的几何形态,特别是采用纵横直线的基本结构和简单的黑白色彩为中心的色彩计划,从形式上为日后真正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他最著名的作品“高靠背”黑色椅子,成为现代设计的经典作品之一。

到了2O世纪2O年代,极少主义受现代主义的基础——“风格派”的影响更为明显。荷兰“风格派”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鲜明的设计特征是把传统的建筑、家具、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离,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称为“元素”。用这些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杜斯博格主张“少风格”,他希望寻找更简单、更国际化的语言,并深入到减少主义的简单几何结构、没有色彩的中性色彩计划中,全力研究新的国际主义,为极少主义奠定了基础。“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它采用完全简单的几何形态,结构完全不加掩饰,色彩上采用最单纯的原色:红色、蓝色和黄色。现代主义的发展为极少主义奠定了基础。米斯·凡德罗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和巴塞罗那椅子被认为是“少则多”原则的代表作。

到了5O年代国际主义阶段,出现了强调形式上的“减少主义”趋势,米斯的设计被推崇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少则多”的米斯主义得到不少忠实追随者。它的风格代表着权力和现代化,这样一来,形式变为第一性,功能变为第二性。

到了2O世纪6O年代,在设计上存在着两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后现代主义的探索,利用历史的、装饰的风格,企图改变现代主义的单一化和垄断化。另一方面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完全依照现代主义、减少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并加入新的简单象征意义。在建筑设计领域上,这种探索的方向被称为“新现代主义”,如贝聿铭设计的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而在产品设计领域,同样存在着这两方面的探索,相应地出现了两大对立设计阵营:以具有强烈象征意义形式的“极少主义”的“宙斯”设计集团和采用后现代设计语言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宙斯设计集团 1984年成立于意大利米兰,他们由一群年轻设计师组成。如果说孟菲斯的产品是一种短暂的、奢华的、表面而肤浅的主张,是一种昂贵的、非道德的产品,那么宙斯的产品则是一种谨慎的、关注道德的趋势。这个组织设计家具、纺织品、平面设计和其他产品,具有广泛的工作范围,设计的作品都具有比较统一的极少主义风格特征。其代表人物包括毛里佐·佩里加利和菲力普·斯塔克。

三、极少主义室内设计

典型的极少主义室内设计一方面强调建筑外观的简单、纯粹,另外还十分注重室内家具与日常器具的选择。极少主义室内设计的家具与室内整体环境非常协调,总的特征是造型简单但不失优雅,常常采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计划,很少有装饰图案,显得含蓄而大方。此外,极少主义室内设计还主张运用大片的中性色与大胆而强烈的重点色、轮廓鲜明的直线条与少

量的图案装饰作夸张的对比,达到一种视觉冲击力,以突出这种简单、纯粹、优雅、时尚的风格。

极少主义室内设计非常强调室内各种材料与色调的丰富对比,或微妙或夸张,是体现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墙体的设计会使用生砖、镜面、铁或光洁的乳胶漆等材料,色调则以纯白、奶油白为主体,在适当的地方运用明亮而强烈的重点颜色加以突出。地板应该是墙体的有益补充,所以要选择同样类型的。极少主义室内设计不宜运用大面积的软织物,地板材料适合为单色调的木地板或石材。一般窗帘的材料应选择素色的百叶窗或半透明的纱质窗帘,因为这种窗帘更能增加房间的空间感,也更方便自然光线的进入。

极少主义用色总的原则是先确定房间的主色调,通常是软而亮的调子,然后决定家具和室内陈设的色彩范围。例如:在冷调的硬木质地板上放置一块柔软的灰棕色羊毛地毯,房间马上会充满情趣。极少主义室内设计适当的软质材料的运用十分重要。例如纤维绒、天鹅绒、皮革、亚麻布、丝、棉等。这些装饰织物的色调要尽可能自然,但质地应该突出触感。图案太强的织物不适合此类风格。

极少主义设计受到米斯·凡德罗“少则多”的设计思想直接影响,特别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形式主义化以后的思想深刻影响而发展起来的。1996年“极少主义之父”著名设计师约翰·伯森出版一本名为《极少主义》的著作,首次为“极少主义”下定义,并得到设计界的认同。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极少主义设计与当代人的生活日益密切,尤其是随着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极少主义设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缓解人类与自然矛盾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与历史意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与历史意义 班级:数媒1002 作者:陈水源 学号:0305100202

何为设计?在我看来,设计就是人们把自己心中的计划、规划、设想等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我们平时常耳闻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网站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机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艺设计等等都属于设计的范畴。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于19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设计学里的现代主义运动,是指一批建筑师、设计师、和理论家开始探求20世纪新的审美观。对大多数持这一审美观的实践者来说,它不单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理性主义,以及从19世纪起突然崛起的客观精神。而在这以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一直都是抱着风格复兴和装饰的概念。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现代主义相信未来城市的一切都可能由机械时代的新发明和新产品制成。现代主义的另一个关键的含义是:“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口号反映了此项运动理性的、有秩序的现代设计方式。现代主义运动中突出的代表有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构成派,法国的勒.柯布西埃,意大利的未来派,斯堪的纳维亚的阿尔多和阿斯普朗德的设计,以及美国的流线型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设计,它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点,

突出强调功能主义,即“形式服从功能”,又讲究设计的科学性。在形式上,现代主义设计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摒弃装饰来降低成本为大众服务;在具体设计上,现代主义设计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提出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在设计过程中,现代主义设计又考虑经济问题,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这样,使得产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产品又存在造型单一化的倾向。 现代主义设计最早是在建筑界出现的。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设计的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而包豪斯校舍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其设计者为包豪斯第一任校长、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说过:穷人没有设计。长期以来建筑

简约主义

目录 1 引言 (1) 2 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的起源 (1) 3 简约风格设计的基本特征 (3) 3.1 注重建筑结构的再设计 (4) 3.2 注重空间设计中的“面” (4) 3.3 注重简约主义中的色彩风格色彩 (4) 3.4 室内简约主义设计中的照明设计 (6) 总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早期的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理论来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得罗(Miss Van de Rohe),高度强调和提倡少既是多的设计原则,讲究功能主义,无装饰,简单而不单调。它注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人情味,注重室内细部的细腻表现,也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中心思想。它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空间的架构由精确的比例及精到的细节来体现。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简约风格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设计中的主流。本文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设计中简约风格的内涵和形式。 关键词:简约主义;环境艺术;现代主义

1 引言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设计自从产生以来,坚持面向大众的立场。它改变了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毅然采用了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地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原有的室内设计的方法,为了降低成本和达到新时代面貌,现代主义完全取消装饰,实现奥地利建筑家路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的原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基本上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的立体主义的室内设计模式。现代室内设计在为我们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工环境的同时,由于设计、施工、材料因素引发的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并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2 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的起源 从建筑的起源来说,原始的建筑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实际上,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任何时期的建筑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的。就是说,建筑的发展是人们的生活需求及其与生产力有关的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发展进程的真实反映。我国由原始的穴居发展到木构建筑,展示了在我国特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建筑演进。如果穴居作为建筑的雏形,那么从河南省北部发现的龙文山文化的圆形袋穴,其穴底与四周壁面,曾一度用火烧烤,再用白灰面涂层,是不是可以说明建筑一开始就是和室内环境设计联系在一起的?建筑(室内)经历了若干个世纪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各地区都形成独特的风格。 西方现代简约主义设计的起源纵观建筑环境设计发展史,无论是欧洲古典建筑或是东方建筑模式,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室内设计在理性、功利性范畴的影像堆砌、繁杂、对称、均衡等现象。在以往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室内设计的载体——建筑中的天花面、地面、墙面被赋予繁琐的饰物,以“庄重”“严谨”“金碧辉

论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论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极简主义风格,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并不局限于艺术或设计,它是极简主义者奉行的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极简主义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有句名言:“少即是多”。这里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极简主义主张艺术作品不是作者自我表现的方式,采用简单平凡的四边形或立方消隐具体形象传达意识的可能性,使用重复或均等分布的手法,物料方面则尽量减少加工,采用原物表里原来质感为卖点。 极简不是简单,是被提炼出来的纯粹和精华,其轮廓更为利落,线条也流畅,看似间接却足见其深蕴。它的精致、简洁背后凝聚着精心刻意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简明轻快的现代生活环境彰显时尚个性,才能品味出优雅的生活。 喜欢这种风格的人现代又不失传统,生活讲究精致,简洁。对他们来说,家是一个摆脱繁复的享受之地。白色、褐色、浅色搭配温暖的红色、橙色。家居线条分明,清晰有较好的整体性,表面避免接缝,平整,圆滑,易于清洁,周边有玻璃和金属质地的轮廓勾勒。在浅色环境中,深色的家居配饰不论从形态、比例还是色彩上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居室内除必需的功能用品外,无需任何多余的装饰,家具采用国外的深色木头,灰色、白色、褐色等,纹理简单、整拼的地板能够强调出简洁与品质。 极简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美同的抽象表现主义思潮,也可以追溯到构成主义,以及对包豪斯元素的吸取。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以直角、线条、简单几何为主的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尤为突出。由此引发艺术家对以往奢华繁琐、以堆砌贵材料来达到艺术效果的设计风格反思。一部分艺术家开始主张用简约的创作手段重新诠释艺术,这为极简主义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极简主义开始流行。 简约而不简单,现代人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还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因而,更加向往情绪自然、随意轻松的居室环境。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力求拥有一种自然简约的居室空间。少即是多,多既是少。如果发现自己的家被浓烈的世俗气息淹没了本属于你的独特气质和精致品位,那你可能是拥有的东西太多——书和杂志,家居办公用品和电脑设备,玩具总汇以及厨卫用具。怎样才能将自己从繁杂中解救出来,怎样才能走出无端堆砌的束缚,而生活在一个舒适又美观的环境中呢?答案就是极简主义,以宁缺毋滥为精髓,合理的简化居室,从简单舒适中体现生活的精致。 几十年来,极简主义不断的影响着建筑界和室内装饰界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房子的功能仅仅是满足居住行为而已。现代人离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模式越来越远,体现自我价值、突显住户个性的小户型近年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些人不再介意空间是宽敞,交通是否便利,小区的规划是否合理,他们在乎的是室内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恰迎合了这些需求,他创造了安静、淡定的空间环境,是一种设计风格。 极简主义室内设计可以更好的迎合人对空间的潜在要求,虽然本着无限减少的原则,却

歌剧的发展史

吴勇辉 09401240124 电气本0901 歌剧的发展史 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另一种不良现象是,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引进某些与剧情关系不大的奇特情景,豪华的布置或盛大的场面,这样做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 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 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贾平凹散文艺术风格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评谈平凹散文作品时曾说:散文“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和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好的散文一定是心灵的奇迹和语言的意外收获”[1],贾平凹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腐之气,整体上还给人开阔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散文里那种实在的、生活化的基础部分。……众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和经验),支撑起了他散文精神流动的河床和气势。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贾平凹的散文,“有小说家的实(物质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他就成了一个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2]了。 (一)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贾平凹散文选集》无论在意境、结构,还是语言艺术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1、以真挚的感情拥抱生活 在《贾平凹散文选集》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① 2、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

几种设计风格主义

国际式风格派 国际式风格伴随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代表人物为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这几位第一代建筑大师都提出了现代建筑的系统理论;格罗皮乌斯强调工业化对建筑的影响、讲求功能,大量采用装配式结构,建筑立面简结,屋顶平整,采用大片玻璃窗。柯布西耶提出了著名的“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密斯强调建筑设计与技术的精美及注意空间流动这换等论点。他们的设计风格虽不同,但都是以新的观念指导创作,其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注重功能和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反对虚伪的装饰,对后来的建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特点被归结为“国际式”,风靡全球。鲍豪斯学派在推广国际式风格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影响至今,仍有许多设计是在他们美学理论与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条件而加以发展。 国际式风格派的室内设计特征可归纳为: (1)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称为流动的空间。不受承重墙限制的自由平面设计。(2)室内墙面、地面、天花以及家具、陈设、绘画、雕塑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纯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其特征。 (3)尽可能不用装饰和取消多余的东西,认为任何复杂的设计,没用实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建筑造价。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 (4)建筑及室内部件尽可能使用标准部件,门窗尺寸根据模数制系统设计。 (5)室内选用不同的工业产品家具和日用品。 国际式风格的缺点是千篇一律、表情冷漠少人情味,在以后受到众多非议。但是,这个设计时期同时出现象赖特那样的建筑大师,他在注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及人情味,注重细部细腻的表现。他的草原式住宅对后来影响深远。 极少主义派 是盛行于六、七十年代的室内设计流派。光洁派的室内设计师们擅长于抽象形体的构成,常常用雕塑感的几何构成来塑造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具有明晰的轮廓,功能上实用舒适。在简洁明快的空间里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加工技术的高精度的装修和家具传递着时代精神,使这些产品、部件的高精密度表象成为欣赏的对象。因而无需其他多余的装饰来画蛇添足。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是这一派设计师们遵循的信条。 光洁派是晚期现代主义极少主义派的演变,因此又称“极少主义派”。 光洁派的室内设计特征为: (1)空间和光线是光洁派室内设计的重要因素。为了空间明亮、窗口、门洞的开启较大与室外环境通透、连贯。窗户的装饰要便于室内采光和通风,通常采用卷轴式、垂直式遮帘和软百页帘。 (2)室内空间流通,隔而不断,具有活泼、宽敞的感觉。 (3)简化室内梁、板、柱、窗、门、柜等所有构成元素,天花、地板,墙面大多光洁平整,部分装修材料则可着意显示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肌理效果。设计师们还不断创造新的材质肌理效果。 (4)室内也较多地使用玻璃、金属、塑料等硬质光亮材料。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

论文题目:“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在今后环艺设计中的发展及前途 开题报告(选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房子的功能仅仅是满足居住行为而已。现代人离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模式越来越远,体现自我价值、突显住户个性的小户型近年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些人不再介意空间是宽敞,交通是否便利,小区的规划是否合理,他们在乎的是室内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恰迎合了这些需求,他创造了安静、淡定的空间环境,是一种设计风格。 (二)、主要内容 一、极简主义的概念 二、极简主义的四个特点 三、现代家庭极简装修风格的含义 四、极简主义风格背景 五、极简主义的空间运用 六、极简主义在今后环艺设计中的发展及前途 七、总结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在今后环艺设计中的发展及前途【中文摘要】:现代人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还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因而,更加向往着清新自然、随意轻松的居室环境。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力求拥有一种自然简单的居室空间。人们在这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欲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关键词】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放松空间 一、极简主义的概念 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可被称为低限主义,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它起源于60年代美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变革,最初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应,主张一种形式上的客观与单纯,最初表现在绘画和雕塑,后来遍及整个艺术领域,包括服饰界的 Calvin Klein 都是受极简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简约风格。极简主义亦在近几年的室内设计上造成一股风潮,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墙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极简主义风格的居室设计极简主义(Minimalism),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极简主义设计已经被描述为最基本的设计,别除了多余的元素、色彩、形状和纹理。 它的目的是使内容被突出出来并成为焦点。从一个视觉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设计意味着平静和思想带回本真。 二、极简风格有这四个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与方便性。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推广六面建筑和幕墙架构,提倡标准化原则、中性色彩计划与反装饰主义立场。 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反对在图板上、预想图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中一定有所反映。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都是如此。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发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第五、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综上所述,杜诗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树立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面大旗。同时中国的诗歌到杜甫又达到了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对我国后来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简谈中国特色简约主义设计风格

简谈中国特色简约主义设计风格 摘要:建筑及其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由不同的时代思潮和民族文化渊源决定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西方完善的建筑和室内设计理念日益湮没着中国的室内设计观念。由于当代中国人口众多和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国情,简约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这种建筑模式在中国迅速普及。然而,建筑不仅应满足人居环境功能,还应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交融和“重构”是形成中国特色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简约主义中国文化重构 前言 简约主义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则多”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同时,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对现代名词“简约”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追溯到明代,其家具更是集精华美妙之灵气,以“简单、厚实、精准、雅致”为原则,将东方特有的审美观念,独立浑厚的气质、凝练渺远的简约神韵,响绝于世。至今还影响着当今家具的设计理念。中国佛教“禅宗”学说,更是将空间净落极至,以“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的世界观,一代代地超脱僧徒们的思想。如今,简约主义风格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极致。简约主义风格注重材料的品质和对室内空间的深刻理解。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装饰,因此简洁的造型、纯净的质地、精细的工艺成为该风格的主要特征。室内空间和家具用品多采用直线条、色彩褡配上常以黑、白灰为基调,在材料和设计方面。多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1]。 简约主义设计风格对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建筑理念进入中国,中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建筑浪潮,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几乎湮没和颠覆了中国建筑观念和建筑技术。特别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放眼全国,处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西式风格的办公大楼、商场、居民小区。城市与城市之间建筑相互雷同,到处是千篇一律的现代简约主义设计建筑,简约主义在中国大地的盛行有其存在背景。 首先,中国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水平,进而也制约着中国很多行业的创新发展,导致很多的事物需要去借鉴、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

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19世纪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 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如果把1820——1850年称为美声时期,那么罗西尼就是这个美声时期的缔造者。他为歌剧带来了神奇和欢笑,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意大利歌剧一枝独秀的魅力。 唐尼采蒂(Gac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前者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后者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音乐的表情作用,旋律纯朴自然而富有感染力,《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

探究现代简约风格和特点

探究现代简约风格和特点 一、现代简约风格的起源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早期的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理论来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Miss Van de Rohe),高度强调和提倡少既是多的设计原则,讲究功能主义,无装饰,简单却不单调。它注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人情味,更注重室内细部的表现,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核心。简约主义理念其本质意义是一种思想方法。 简约主义是由三个主要势力所形成,第一,是几位杰出的室内设计师,在80年代中期违背当时的复古风潮,大胆的将简约空间呈现给大众;第二,是艺术界中所发展的极简美学,同时,90年代初期一些艺廊业者寻求新的呈现艺术品的方式;第三,是一群当今知名的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与前两者相吻合。 二、现代简约风格的特点 简约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质的质感要求非常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达到以简洁代替繁琐,以少数代替多数的效果。与传统风格相比,现代简约用直白的装饰语言体现空间和家具营造的气氛,进而赋予空间的个性和宁静。 现代简约风格强调的是功能为第一,家居首先要做到的是实用,所以它没有太多纯装饰性的东西,而是把设计融入在功能之中。在现代的简约

家居之中很少用繁琐的吊灯,大幅的装饰挂画都很少使用。而是把简洁明快;实用大方作为基准,体现了当今人们“极简主义”的生活哲学,整体家居显得干脆利落。 简约是一种生活方式,建业与天生是一对孪生兄弟。选择简约实质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简约缓解生活压力,在承受较多的生活压力中,复杂的设计遭受了拒绝。而简约所崇尚的是通过明快的线条;质感的材料及整体的协调搭配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感受到一种彻底的放松、以简洁跟纯净来调节紧张的精神空间。 三、简约主义的类型: 总体来说,简约风格的类型主要分为柔和、优雅、都市、清新几种主要的风格。 1、柔和风格: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种追求平稳中带点豪华的仿会所式的设计开始在各式房地产楼盘的样板房和写字楼中出现,继而大量出现在普通家居装饰之中。这种风格主要强调简单而又不失内容的装饰形式,逐步形成以黑胡桃木为主要木工装饰面板的风格。其中,简约主义和极简主义开始浮出水面。 2、优雅风格 这是一种出现在上世纪初的一种设计风格,它基本上基于以墙纸为主要装饰面材、结合混油的木工做法。这种风格主要强调比例和色彩的和谐。人们开始会把一堵墙的上部分与顶棚部分同色,而墙面使用一种带有淡淡纹理的墙纸。整个风格显得十分优雅和恬静,不带一丝浮躁和浮夸。

从歌剧《丑角》浅谈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从歌剧《丑角》浅谈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一、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末意大利文学界掀起了真实主义思潮(Verismo),文学家在艺术创 作中,取材发生了改变,即由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贵族爱情转而描写中下层的小人物、市井百姓。此类文学作品,以现实为题材,深刻展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强烈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反抗精神。真实主义思潮的出现,充分表现了当时欧洲社会矛盾的尖锐,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真实主义歌剧正是脱胎于该思潮之中,作曲家受真实主义思潮直接影响,打破常用浪漫手段描绘理想的形式,追求自然的手法展开音乐的叙述,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取材市井百姓以及小人物,力求在创作中得到生活的真实性以及人性的真实流露。真实主义歌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主要代表作品有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以及列昂卡瓦洛的《丑角》。这两部歌剧作品的上演,宣告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标志着意大利歌剧史继威尔第之后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真实主义歌剧在西方歌剧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从题材内容、音乐创作及作品演唱上,都是意大利传统浪漫主义歌剧的继承及发扬。直至如今,以《乡村骑士》与《丑角》为主要代表的两部真实主义歌剧,上演频率极高并深受听众的喜爱,其独特的艺术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二、歌剧《丑角》艺术特点 由意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洛编剧并谱曲的歌剧作品《丑角》,戏剧结构分两幕构成,其形式源于古希腊的喜剧,是著名的戏中戏。歌剧《丑角》作为真实主义代表之一,完全取材于作曲家担任流浪乐师的生活经历,将底层民众的心态、处境及人性撕心裂肺、淋漓尽致的表达,音乐充满了抒情性与戏剧性,给予观众很高的艺术享受。由此可见,真实主义歌剧《丑角》拥有很高的艺术性,以下将对其艺术特点进行逐个分析。 1.从取材上讲,直接源于作曲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以社会下层平民的悲剧故事展开,而非以往意大利歌剧浪漫时期的神话、英雄、宫廷、或贵族情爱题材。从选材上来讲就是一种突破,表现出真实主义歌剧最直接的艺术特点真实性。比如主要人物是卡尼奥与其妻内达以及丑陋的托尼奥,内达的情人希尔维奥都以卖艺为生的社会下层小人物。以如此独特视角,展现剧中人物的爱的追求与喜怒哀

《边城》艺术特色

《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就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就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就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的艺术风格,就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就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就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就是“梦”,一半就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就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与、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作者赋予她笔下的所有人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 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就是她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她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与情致,却不讲究情节与结构,她将散文的笔法与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现特点。 浅析沈从文《边城》艺术特色 沈从文《边城》篇具有浓郁湘西地方色彩篇小说其人物形象描写写意传神塑造了血肉丰满、思想独异闪耀着人性光辉人物——翠翠美化身爷爷善化身船总顺顺、天保、傩送也都具有鲜明形象特色结构上寓严谨于疏放、自流畅行云流水而且小说弥漫着令人落泪爱情悲剧与

(完整word版)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一.古代与中世纪音乐 (一)古代音乐:西方音乐的源头:古希腊,“爱琴文化”。歌唱、抒情诗、戏剧。 1.音乐论述: (1)四音音列: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赛诺斯。 (2)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律制):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2.古希腊悲剧: (1)题材:神话、英雄传说、史诗。 (2)形式:合唱、独唱、对话交替出现。 (3)代表人物:“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心理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得斯。 3.乐器: (1)弦乐:里拉琴。【颂扬阿波罗】(2)管乐器:阿夫洛斯管(竖笛)【敬奉酒神】 4.乐谱:歌唱:字母器乐:符号 《塞基洛斯歌》最完整的古希腊名作品。 (二)中世纪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1)选编者: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2)适用场合:罗马教会礼拜仪式 (3)形式:唱诵的经文。 (4)特征:音乐形式:无伴奏纯人声歌唱,单声部。 歌词:拉丁文。节拍:无明显节拍特征。 旋律:级进为主,跳进少。情绪:肃穆超脱。 2.多声部复调音乐: (1)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自由的或反向的奥尔加农,花唱式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 (2)迪斯康特: (3)经文歌: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 3.世俗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德国恋诗歌手。拉丁歌曲,方言歌曲。 二.文艺复兴时期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新形式圣咏合唱——众赞歌。 (二)乐器:1.波弦乐器:琉特琴、竖琴。 2.弓弦乐器:维奥尔家族乐器(小提琴前身) 3.管乐器:短号、小号、笛、低音管、双簧管 4.键盘乐器: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 三.巴洛克音乐 (一)巴洛克:一种艺术风格。 特征:构思宏大、效果辉煌、充满活力、强调情感的表现。 (二)蒙特威尔第 1.代表作:(1)八册牧歌:《亚利安那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 (2)三部歌剧:《奥菲欧》《尤里西斯的返国》《波佩亚的加冕》 2.艺术成就:(1)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2)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拜托宗教舒服的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