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习题八-课后作业-李增耀-146540

专题八-习题八-课后作业-李增耀-146540
专题八-习题八-课后作业-李增耀-146540

专题八课后作业习题八

1、分析学校德育评价的功能。

答:学校德育评价主要有以下功能:

其一,信息反馈的功能。通过德育评价,德育系统的控制者得以将原先设想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德育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德育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一定的调整,以求得德育目标的实现。

其二,管理功能。德育管理要根据德育工作现状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进行管理,而有关这些信息通过德育评价可以获得。现代德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施目标管理,为此必须借助于德育评价。

其三,教育功能。德育评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手段。德育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并不仅仅是为教育者所用,而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的。受教育者通过德育评价了解自己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为行为改变决策提供依据。在德育评价中,受教育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掌握评价标准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2、如何运用学校德育评价的原则。

答:学校德育评价有着具体原则,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1)教育性原则德育评价在德育工作中是手段,就其本身的性质来说是中性的,但它作为德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却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因此,德育评价手段在德育的实际运用中,其价值如何并不能从评价手段本身简单地得出结论。手段必须为目标服务,这就必然要求德育评价必须从德育目标出发,以德育目标作为自己的方向。德育评价工作的好坏,最终要以能否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来衡量。

(2)客观性原则德育评价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要求若要真正实现,就必须对德育工作全面情况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这样才能使教育者依据正确的信息反馈,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3)科学性原则德育评价要做到客观,必然要求遵循科学的原则,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评价结果才能是客观的。德育的现实情况是复杂的,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它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4)多元化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开展自我教育与自我批评,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是对学生权利和人格情感的充分尊重和负责,因为“他法”无法体悟“我”所体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德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5)动态化原则动态诊断式是通过德育评价,找出学生素质构成及发展上的问题与不足。过去在德育目标上存在一些弊端,目的与目标不分,甚至用目的取代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深度。学校德育评价要改变同一目标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出发,把德育评价的目标看作是各个阶段的素质发展的要求,即将一元化的德育评价目标分成若干个结构和指标体系要素,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的层次的具体目标和德育的起点,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这种有针对性的动态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最充分的发展,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3、分析学校德育评价的程序。

答:学校德育评价有以下基本程序:

(1)确定学校德育评价目的。在学校德育评价实施中,目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方法,甚至评价标准都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在学校德育评价的实施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德育评价目的要与德育目的保持一致。目的总体设计是

根据学生的类别特点,在总体结构上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以便使指标体系全面、真实、综合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功能。

(2)编制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评价指标是在目的确定的基础上,对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各个结构,例如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智能结构等,进行具体的细化设计,使每一结构能够反映学生的某项功能。可通过开座谈会和收集资料方式,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最新动态,最大限度地发掘该教育阶段应该具备的主要要素指标,并对指标的内涵进行准确的说明,形成一个内容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同时,还必须从有关学科的意义上进行理论指导,使之具有精简性、严密性和原则性。

(3)搜集和获取学校德育评价信息在确定评价的目的与编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类学生评价指标体系雏形进行调查论证或请专家进行评判,相互沟通,收集周期性的信息资料,使指标体系结构更加准确、完善、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

(4)汇集整理和评级评分对评价信息汇集整理,要让评价人员对评价标准有统一的理解,以便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评价结果处理主要评定等级与评定分数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在客观题的测验中,如何校正学生的猜测因素对测评结果的影响,怎样正确评价学生的真实状况。

(5)分析和再评价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出来后,必须同评价标准体系相匹配,进行分析再评价。

其评价内容有两个:

一是在原评价报告反馈前进行的再评价,主要目的是检查原评价方案准备、实施和评价报告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就需要及时改进,以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

二是在原评价报告反馈后进行的再评价,主要目的是证实评价结论是否被评价有关人员接受,同时观察与评价有关人员根据评价结论改进工作的效果,为以后开展教育评估活动提供有益经验。在保证评价量表施测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再评价后应着重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修订,或增减或合并,使结构和指标更加合理。

上述五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各具特有的功能。确定评价目的是基础环节,编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环节,搜集和获取评价信息使评价要素更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汇集整理和评级评分是对标准的运用,分析和再评价评价结果是实践检验的过程。

4、如何有效地运用学校德育评价方法。

答:有效的运用学校德育评价方法,对于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1)德育日常评价。日常评价应保护学生自尊的个性、使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这种评价应是激励性的评价。

(2)档案袋德育评价法。学生档案袋评价,一是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学会体验成就感,养成自我判断与反省成长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成为选择评价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主要决策者,拥有了评价自己的机会。二是档案袋也为老师、家长和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评价主体能够更开放地、多层次地、综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特质。

(3)教师自编测验德育评价。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德育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为特定的德育教学服务的。教师自编的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和评价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态度。编制测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其一,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其二,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其三,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升华和发展。

(4)德育投射法从测验的特征维度上看,德育投射测验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第一,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学生不知道测试的真正目的,也不知道对自己的反应会

作何种心理学解释,他们所意识到的是对现实中的道德情景的反应。

第二,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回答,不作任何限制,在无拘束的情景中,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

第三,结果的整体性,测试关注的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估,而不是针对单个特质的测量,学生的任何反应都可能影响德育评价结论。

5、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思路。

答:在当代学校德育发展中,有效性原理构成了现代学校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有效性原理反映了当今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根据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原理,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效果不佳、效益低和效率不高的现实,需要选择整体改革的方案来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学校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改变观察和思考学校德育问题的思维定式。从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方案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在学生思想到健康成长中的先导作用,学校德育应立足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道德需要。

第二,注重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式的选择,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三,增强德育要求的针对性、教育者行为的示范性、教育结果的可控性,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体,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化水平。

6、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对策。

答:要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的整体改革,现阶段基本对策为:

(1)更新教育者的德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者的师德修养水平教育者使德育工作的主体,其教育思想和道德修养水平是影响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前提因素,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和是否能提供良好的道德人格示范。从更新德育观念的要求来看,教育者应确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动、和谐发展的目标观;分层要求、分类推进、优势迁移的过程观;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目标考评相一致的效果观等。

(2)完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在实施学校德育内容时还应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总想分层次。根据受教育者认知发展规律和道德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纵向分层次,使德育内容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序列,与受教育者认知过程同步,可以大大提高德育的可接受性。二是可操作性。道德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因此德育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易于被学生理解、选择和接受,便于转化为个人的现实行为。据此德育内容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一,道德教育,包括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个人基本道德品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其二,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和法纪教育;其三,思想教育,包括价值观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德育内容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及主流价值观,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和反映,作为德育工作者在重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应与时俱进,融入社会,贴近生活。当代我国德育内容的拓展包括生命教育、体验教育、信仰教育和幸福教育。

(3)改进学校德育模式实现德育工作方式的单一化向综合化的转变。德育模式既是一种简化、范型化了的,具有极强可操作性、示范性的德育实践样态,又是一定德育理念的操作

化形态。德育模式是综合运用各种德育方式、手段,实现德育理论向德育实践转化的中介环节。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关怀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有主体发展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欣赏性德育模式、体验德育模式等。

(4)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建立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三结合的教育力量体系,建立德育目标与学生品德考评一体化的教育行为体系,全方位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作业解答 第一章作业解答 1.1 基本的软件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答:基本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一组保证计算机系统高效、正确运行的基础软件,通常作为系统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软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各种服务程序等。 1.2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通常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等五大部件组成。 输入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程序和数据以机器所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形式输入到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人们所能接受的信息形式或其它系统所要求的信息形式输出。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信息,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按事先安排好的解题步骤,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1.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叫存储程序方式? 答: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方面: 1) 计算机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五大部件组成。 2)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存储程序是指在用计算机解题之前,事先编制好程序,并连同所需的数据预先存入主存储器中。在解题

过程(运行程序)中,由控制器按照事先编好并存入存储器中的程序自动地、连续地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并执行,直到获得所要求的结果为止。 1.4 早期计算机组织结构有什么特点?现代计算机结构为什么以存储器为中心? 答:早期计算机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其它部件都通过运算器完成信息的传递。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主要功能部件合二为一,集成到一个芯片里构成了微处理器。同时随着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存储容量成倍地扩大,加上需要计算机处理、加工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以运算器为中心的结构已不能满足计算机发展的需求,甚至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现代计算机组织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存储器为中心。 1.5 什么叫总线?总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采用总线有哪些好处? 答:总线是一组可为多个功能部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 总线的主要特点是共享总线的各个部件可同时接收总线上的信息,但必须分时使用总线发送信息,以保证总线上信息每时每刻都是唯一的、不至于冲突。 使用总线实现部件互连的好处: ①可以减少各个部件之间的连线数量,降低成本; ②便于系统构建、扩充系统性能、便于产品更新换代。 1.6 按其任务分,总线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按总线完成的任务,可把总线分为:CPU内部总线、部件内总线、系统总线、外总线。 1.7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有:①能自动连续地工作;②运算速度快;③运算精度高;④具有很强的存储能力

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是做匀速直线运送。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他们说的都不对。 因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如图,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这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 回原位置。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用力击打其中一个棋子时,其他棋子由于具有 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它们又落回原位置。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当拍打窗帘时,窗帘上的浮灰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窗帘 运动时,离开了窗帘。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因为助跑后掷出标枪时,标枪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运动员助跑时的速度,这样可使标枪运动的更远。 4.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挑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说出你的理由。 能落在原来的起跳点。 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他跳起时,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原来与列车同样的运动状态,跳起的同时继续以与列车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因此能落在原来起跳点。 《8.2二力平衡》 1.在图中,F和F是物体所受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哪些情况下,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乙和丁 2.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辆小车匀速向西运动,试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 解: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

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 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 问;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 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数字图像课后习题答案作业

数字图像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说明图象数字化与图象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答。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是数字图像数字化精度的衡量指标之一。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在图像采样过程中选择和产生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用来衡量数字图像对模拟图像空间坐标数字化的精度。一般来说,采样间隔越大,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少,空间分辨率低,质量差,严重时出现像素呈块状的国际棋盘效应。采样间隔越小,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多,空间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大。 2、说明图象数字化与图象灰度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答。图像的灰度分辨率是图像量化过程中选择和产生的,灰度分辨率是指对应同一模拟图像的高度分布进行量化操作所采用的不同量化级数。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量化等级越少,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低,会出现假轮廓现象,图像质量变差,但数据量小。 3、看图说明伪彩色图象采集卡的工作原理,并说明LUT的原理和作用。 答。伪彩色图像采集卡的工作原理是,视频信号输入经过视频信号的A/D变换后,经帧存储器后进行计算机处理,输出显示,然后径伪彩色查询表LUT,实现为彩色输出功能,最后按D/A以控制彩色监视器的电子枪强度,形成彩色。LUT的作用是具有为彩色查询表功能的LUT的作用是输出为彩色。 第二章 1、如何快速计算DCT,对奇异点如何处理? 答。DCT的快速算法将N点的序列延拓成2N点序列,用FFT求2N点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由此得N点的DCT.对于奇异点的单独定义。用奇异值分解的DCT的数字图像水印法来处理。 第三章 1、试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增强原理。 答。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灰度作某种映射变换,使变换后的图像灰度的概率密度是均匀分布的,即变换后的图像是一副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像。设归一化的灰度变量r,s;T(r)为单调递增函数,保证灰度级从黑到白的次序不变;有0≤T(r)≤1,确保映射后的像素灰度在允许的范围内S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分布函数的f(s)=p(R)d(r)导数,左右两边求导,结果图像的直方图为均匀的,P(s)=1,两边积分,变换函数为r的累积直方图函数时,能达到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对于数字图像,用频率代替概率. 2试述规定化直方图增强原理; 答。r, z分别表示原始图像的灰度和希望得到的结果图像的灰度(归一化);对原始图像作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对结果图像作直方图均衡化处理;都为均匀的直方图。按照希望得到的图像的灰度概率密度函数pz(z),作均衡,求得变换函数G(z);用得到的灰度级s作逆变换z= G-1(s)。 3探讨图象平滑与图象锐化的异同点及它们的适用领域 答,相同点是都属于图像增强,为了改善图像的效果,都有模板,空域和频域的处理方法。不同点是图像平滑是为了消除噪声,有利于抽取对象特征进行分析,而图像锐化属于微分运算。图像平滑处理后较模糊,锐化则突出细节边缘。平滑模板是系数只有正的所有系数相加后为1,而图像锐化模板的系数有正也有负,所有系数相加后为零。图像使用于图像传输,而锐化用于医疗图片的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技术。 4探讨空域增强处理与频域增强处理的特点,比较其性能。 答,空域增强处理是对图像的像素直接处理,利用变换函数T(r)直接进行变换,获得处理后的图像。频域增强处理的修改图像的傅氏变换为基础的,在滤波器处理后变换获得处理后图像。频域性能较好。

计算机应用课后作业习题

习题一 一、选择题 1.一台典型的微机是由主机、键盘、(1)组成。微机必须配上软件才能工作。我们将 配置了软件的微机称为基本的微机系统。因此,微机系统是由(2)两大部分组成。(1)A.鼠标和显示器 B.光驱和软件 C.显示器和程序 D.鼠标和程序(2) A.主机和软件 B.硬件和软件 C.主机和程序 D.硬件和程序 2.操作系统的特征是。 ①并发性②串行性③确定性④不确定性⑤共享性⑥虚拟性⑦独占性 A.①②③⑦ B. ①②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二、填空题 1.主机安装在主机箱内,主机箱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在主机箱内有住板(系统板)、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电源、显示适配器等。一般主板上集成了一个软盘接口、两个IDE硬盘接口、一个并行接口、两个串行接口、两个USB接口、AGP总线、ISA总线和软盘接口。 2.I/O总线是指CPU互连I/O设备,并提供外设访问系统存储器和CPU资源的通路。在I/O总线上通常传送三种信号: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PC机上的I/O总线有ISA、EISA、PCI。 3.MS-DOS是一个16位的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MS-DOS可分为DOS BIOS、DOS核心和命令处理程序三个基本层次。 4.MS WINDOWS3.X、WINDOWS95文件系统采用FAT、VFAT16,Windows NT文件系统采用NTFS(HPFS)。 5.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是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CD-ROM 大容量光盘存储器、显示技术以及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等。 6.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有传染性、隐蔽性、危害性三个特征。 三、回答问题 1.试述鼠标和键盘的区别 答:键盘是输入设备,用字符键和数字键输入文本信息,构成用户命令或对系统询问的回答;输入控制信息,既通过各种控制键,实现对界面的控制功能。鼠标也是输入设备是能代替键盘更方便的移动光标的输入装置。 2.简述操作系统的作用及其分类 答:操作系统的作用主要是(1)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2)改善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按照功能分类:(1)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时操作系统,(3)实时操作系统。按照计算机配置分类:(1)单机配置:大型机操作系统、小型机操作系统、微型机操作系统。(2)多机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按照用户/任务分类:单用户和多用户。 3.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的区别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编制课后作业练习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编制课后作业练习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xx师院附中xx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所进行的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教学价值的表现。因为课堂练习的开展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在数学教学中,“练”就是关键,“练”就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化的桥梁,“练”也是将这些经过加工锤炼提升后外化的桥梁,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课堂练习设计的无效现象,甚至出现不良和失误练习设计。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课前练习设计不到位,练习的形式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且练习的设计不够“新”、不够“活”。 2、新受与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很多时候学完新知后已很少有或甚至没有练习的时间 3、不能真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待错题的态度不正确,缺少反思。 4、评价方式单一,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 5、练习的力度不够,没有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不遗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练习变得有效,达到练习的最终目的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准备课堂练习 要体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切入点、练习反馈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练习形式可以口头练习、笔头练习、操作练习、自编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形式。在教

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目给其他学生做,既拓展学生自己的思维,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 当然,练习的内容是最关键的部分,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课前要先看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和学习评价中的习题,从中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而不是不分题目,不分层次的一股脑的全搬到课堂上来。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只练习同一梯度的题目,无助于学生的提高,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习题答案

3. 假设一个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50MHz,总线宽度为32位,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数据,则该总线的最 大数据传输率(即总线带宽)为多少?若要将该总线的带宽提高一倍,可以有哪几种方案? 参考答案: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B×50M/1=20MB/s 方案一:将时钟频率提高一倍;方案二:将总线宽度提高一倍。 4. V AX SBI总线采用分布式的自举裁决方案,总线上每个设备有惟一的优先级,而且被分配一根独立的总线 请求线REQ,SBI有16根这样的请求线(REQ0,…REQ15),其中REQ0优先级最高,请问:最多可有多少个设备连到这样的总线上?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最多可连接16个设备。因为在分布式自举裁决方式的总线中,除优先级最低的设备外,每个设备都使用一根信号线发出总线请求信号,以被优先级比它低的设备查看;而优先级最低的那个设备无需送出总线请求信号。此外,还需要一根总线请求信号线用于设置“总线忙”信号, 设有16个设备(DEV0,…DEV15),其优先级依次降低,将REQ15作为总线忙信号线。DEV0在总线空闲(REQ15没有请求信号)时可直接使用总线;DEV1在总线空闲时且REQ0没有请求信号时使用总线;依次类推,DEV15在总线空闲时且REQ0至REQ14都没有请求信号时使用总线。这样最多可以有16个设备无冲突的使用总线。 4.假定一个32位微处理器的外部处理器总线的宽度为16位,总线时钟频率为40MHz,假定一个总线事务 的最短周期是4个总线时钟周期,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将外部总线的数据线宽度扩展为32位,那么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到多少?这种措施与加倍外部总线时钟频率的措施相比,哪种更好? 参考答案: 一个总线事务过程除了数据传送阶段外,还包括其他阶段,如传送地址和总线命令、准备数据等,所以,完成一个总线事务所用的所有时钟周期并不都用来传输数据,也即最短的4个时钟周期中只可能有一个时钟周期用来传送数据。 总线最大数据传输率(总线带宽)是指在总线进行数据传送阶段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也即是峰值数据传输率)。通常,在数据传送阶段每个总线时钟周期传送一个数据,若是这样的话,该处理器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B×40M=80MB/s;有些总线可以利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自传送一个数据,使得每个时钟周期能传送两个数据,若是这样的话,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2B×40M=160MB/s。 若采用32位总线宽度,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该总线带宽可分别提高到160MB/s和320MB/s。这种措施的效果和倍频的效果完全相同。 6. 试设计一个采用固定优先级的具有4个输入的集中式独立请求裁决器。 参考答案: 设计一个并行判优电路即可。 若BR0~BR3为4条总线请求线,优先级由高到低。BG0~BG3为4条总线允许线,则: BG0=BR0; BG1=(BR1)&(~BR0); BG2=(BR2)&(~BR1)&(~BR0); BG3=(BR3)&(~BR2)&(~BR1)&(~BR0) 7. 假设某存储器总线采用同步通信方式,时钟频率为50MHz时钟,每个总线事务以突发方式传输8个字,以支持块长为8 个字的Cache行读和Cache行写,每字4字节。对于读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3个时钟周期等待存储器读数,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对于写操作,访问顺序是1个时钟周期接受地址,2个时钟周期延迟,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8个字,3个时钟周期恢复和写入纠错码。对于以

混凝土课后习题作业答案解析

【5-9】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为b=500mm,h=650mm,=。截面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 N=2310KN,柱顶截面弯矩设计值,柱底截面 弯矩设计值。柱挠曲变形为单曲率。弯矩作 用平面内柱上下两端的支撑长度为4.8m,弯矩作用平面外柱的计算长度=6.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纵筋采用 HRB500级钢筋。采用对称配筋,求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 。 【解】查附表3,=435N/,=410N/;查附表 10,,弯矩作用平面内柱计算长度 。 (1)判断构件是否考虑附加弯矩 杆端弯矩比==0.964>0.9 (2)计算构件弯矩设计值 =h-=650mm-50mm=600mm

==22mm>20mm,取 ( =1+( M= (3)判别偏压类型 =+ =263+22=285mm e= 且2=250=100mm,判定为大偏心受压。 (4)计算钢筋面积 将代入式(5-51),得

= =1003 选4D18(==1018),截面总配筋率为 ρ==,满足要求。(5)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 查表5-1,?=0.95。有式(5-1)得 ?() = =5354.23 =5354.23KN>N=2310KN 满足要求。 【5-10】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住,截面尺寸b=500mm,h=500mm,=。截面承受轴向压力 设计值N=200KN,柱顶截面弯矩设计值,柱

底截面弯矩设计值。柱挠曲变形为单曲率。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上下两端的支撑长度为4.2m,弯矩作用平面外柱的计算长度=5.2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纵筋采用HRB500级钢筋。采用对称配筋,求受拉和受压钢筋。 【解】查附表3,=435N/,=410N/;查附表 10,,弯矩作用平面内柱计算长度 。 (1)判断构件是否考虑附加弯矩 杆端弯矩比==0.93>0.9 (2)计算构件弯矩设计值 =h-=500mm-50mm=450mm ==16.7mm<20mm,取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作业题及练习题

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 1-2 电力线、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1-3 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哪些 1-4 标出图1-4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1-5 请回答如图1-5所示电力系统中的二个问题: ⑴ 发电机G 、变压器1T 2T 3T 4T 、三相电动机D 、单相电灯L 等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⑵ 当变压器1T 在+%抽头处工作,2T 在主抽头处工作,3T 在%抽头处工作时,求这些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1-6 图1-6中已标明各级电网的电压等级。试标出图中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及变压器的额定变比。 1-7 电力系统结线如图1-7所示,电网各级电压示于图中。试求: ⑴发电机G 和变压器1T 、2T 、3T 高低压侧的额定电压。 习题1-4图

⑵设变压器1T 工作于+%抽头, 2T 工作于主抽头,3T 工作于-5%抽头,求这些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1-8 比较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其适用范围。 1-9 什么叫三相系统中性点位移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为什么增加3倍 1-10 若在变压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及等值网络 2-1 一条110kV 、80km 的单回输电线路,导线型号为LGJ —150,水平排列,其线间距离为4m ,求此输电线路在40℃时的参数,并画出等值电路。 2-2 三相双绕组变压器的型号为SSPL —63000/220,额定容量为63000kVA ,额定电压为242/,短路损耗404=k P kW ,短路电压45.14%=k U ,空载损耗93=o P kW ,空载电流 41.2%=o I 。求该变压器归算到高压侧的参数,并作出等值电路。 2-3 已知电力网如图2-3所示: 各元件参数如下: 变压器:1T :S =400MVA ,12%=k U , 242/ kV 2T :S =400MVA ,12%=k U , 220/121 kV 线路:2001=l km, /4.01Ω=x km (每回路) 602=l km, /4.01Ω=x km 115kV T 1 T 2 l 1 l 2 习题2-3图

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两个步骤连续加工,第一步骤制造甲半成品,转入第二步骤加工为甲产品。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半成品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 某年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的资料如下: (1)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 表8-1 甲半成品 (2)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发出的单价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表8-2 半成品:件 (3)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 表8-3 甲产成品 要求: (1)完成甲半成品计算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的甲产成品成本计算单。 (2)对甲产成品进行成本还原。

2.目的:练习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新华工厂的甲产品是连续经过一车间、二车间制造的,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经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 表8-4 产品成本计算单 一车间:甲产品 表8-5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二车间:甲产品 表8-6 产品成本汇总表 甲产品 要求: (1)计算第一车间材料、工资、费用分配率。 (2)计算第一车间转入产品的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编制甲产品成本汇总表。 3.目的:练习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 资料:某种产品某月部分成本资料如下: 表8-7 要求:(1)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保留一位小数)。 (2)对产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进行成本还原。 (3)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列出算式)。 4.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 资料: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为产成品。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该企业本月(8月份)第一和第二车间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所耗半成品的费用)为: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1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6000元,制造费用2100元。 第二车间:工资及福利费6100元,制造费用11000元。 本月初半成品库结转半成品600件,其实际总成本12500元。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车间从半成品库领用1260件。(半成品结转采用加权平均法)本月完工入库产品600件。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如下: 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3600元,工资及福利费2000元,制造费用3500元。 第二车间:半成品费用12100元,工资及福利费2200元,制造费用3500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总成本如下: 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550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2500元,制造费用3600元。 第二车间:半成品费用5000元,工资及福利900元,制造费用2000元。 要求: (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实际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计算产品成本。

辐射剂量学作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给出N 、R 、φ、ψ和r 的微分谱分布和积分普分布的定义,并写出用βE 表示这些辐射量的表达式。 解:N 、R 、φ、ψ和r 均存在着按粒子能量分布,如果用Q 代表这些辐射量,用 E 代表 粒子能量(不包括静止能),则Q(E)是Q 的积分分布,它是能量为0—E 的粒子对Q 的贡献,QE 是Q 的微分分布,它是能量在E 附近单位能量间隔内粒子对Q 的贡献,用P E 表示以上辐射量。 dE d P E E Ω=??Ω ? ψ=dE d EP E E Ω??Ω R=ααdEd dtd EP E t E Ω????Ω r=dE EP E E ? N=ααdEd dtd p E t E Ω??? ?Ω 2.判断下表所列各辐射量与时间t 、空间位置γ、辐射粒子能量E 和粒子运动方向Ω之间是否存在着函数关系,存在函数关系者在表中相应位置处划“”,不存在则划“”号。 解:如下表所示 3.一个60C 0点源的活度为×107Bq ,能量为和的γ射线产额均为100%。求在离点源1m 和10m 处γ光子的注量率和能量注量率,以及在这些位置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解:先求在离点源1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 262 721.10892.51 14.34%100107.34%100--?=????=?=s m r A π? 2 13 1372 211114.34%)10010602.133.1%10010602.117.1(107.34% 100)(?????+?????= ?+= r E E A πψ 220.10108.1m w ?= 在离点源10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242 722.10892.510 4%100103074%100--?=???=?=s m r A ππ?

课后作业练习

课后作业 1 1.在恶性通胀期间,一债权的名义持有期收益率为80%/年,通胀率为70%/年。 a.该债券的实际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 b.比较实际持有期收益率和估计值r=R-i。 2.假定有100000美元用于投资,根据下表,与无风险的国库券(美国短期国库 3.考虑一风险资产组合,年末来自该资产组合的现金流可能为70000美元或 200000美元,概率相当,均为0.5;可供选择的无风险国库券投资年利率为6%。 a.如果投资者要求8%的风险溢价,则投资者愿意支付多少钱去购买该资产组 合? b.假定投资者可以购买a中的资产组合数量,该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为多少? c.假定投资者要求12%的风险溢价,则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d.比较b和c的答案,关于投资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与售价之间的关系,投资者 有什么结论? 4.画出风险中性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为5%。 a.根据上述效用公式,如果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A=4,投资者会选择哪种投 资? b.根据上述效用公式,如果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会选择哪种投资? 6.你管理一种预期回报率为18%和标准差为28%的风险资产组合,短期国债利 率为8%。 a.你的委托人决定将其资产组合的70%投入到你的基金中,另外30%投入到货 币市场的短期国库券基金中,则该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与标准差各是多

少? b.假设你的风险资产组合包括下面给定比率的集中投资,股票A占25%,股票 B占32%,股票C占43%,那么你的委托人包括短期国库券头寸在内的总投资中各部分投资的比例各是多少? c.你的风险资产组合的风险回报率是多少?你的委托人的呢? d.假如你的委托人决定将占总投资预算为y的投资额投入到你的资产组合中, 目标是获得16%的预期收益率。那么y是多少?委托人的资产组合回报率的标准差是多少? e.假如你的委托人想把他投资额的y比例投资于你的基金中,以使他的总投资 的预期回报最大,同时满足总投资标准差不超过18%的条件。投资比率y是多少?总投资预期回报率是多少? f.你的委托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为A=3.5,应将占总投资额的多少(y)投入到你 的基金中?你的委托人的最佳资产组合的预期回报率与标准差各是多少?

表上作业法

第三章 运输问题 主要内容 运输问题的模型、算法 讲授重点 运输问题的模型、算法 讲授方式 讲授式、启发式 第一节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一、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设某种物品有m 个产地A 1,A 2,…,A m ,各产地的产量分别是a 1,a 2,…,a m ;有n 个销地B l ,B 2,…,B n ,各销地的销量分别为b l ,b 2,…,b n 。假定从产地A i (i =1,2,…,m)向销地B j (j =1,2,…,n)运输单位物品的运价是c ij ,问怎样调运这些物品才能使总运费最小? 这是由多个产地供应多个销地的单品种物品运输问题。为直观清楚起见,可列出该出该问题的运输表,如表3-1所示。 设 ij x 表示从A i 运往B j 的物品数量, ij c 表示从A i 运往B j 的单位物品的运价。则对于平 衡运输问题( ∑∑=== n j j m i i b a 1 1),其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 n j m i ij ij x c s 11 min ()()()????? ???? ==≥====∑∑==n j m i x n j b x m i a x ij j m i ij i n j ij ,2,1;,2,10 ,,2,1,,2,11 1 (3.1) 二、运输问题数学模型的特点 对于平衡运输问题( ∑∑=== n j j m i i b a 1 1 ),可以证明其有如下两个特点: (1)矩阵A 的秩R(A)=m+n-1。 (2)问题必有最优解,而且当j i b a ,皆为整数时,其最优解必为整数最优解。 第二节 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一、给出运输问题的初始可行解(初始调运方案) 1、最小元素法 解题步骤: ⑴在运价表中找到最小运价c 1k ; ⑵将的A L 产品给B k ;

第八章 习题解答

第八章 习题解答 题 8-1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简述理由。 解:(a)不能振荡,o o A F 18090~90o ??==+-因,而,故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不能振荡,虽然电路能够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当o F 0?=时,13 F =&,而电压跟随器的1A =&,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o A F F 180RC 0~180180o ???==因,两节电路的,但当接近时,其输 出电压接近于零,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d) 不能振荡,放大电路为同相接法,A 0o ?=,选频网络为三节RC 低通电路, o o F 0~270?=-,但欲达到o F 0?=,只能使频率f=0。 (e)可能振荡,差分放大电路从VT2的集电极输出时A 0o ?=,而选频网络为RC 串并联电路,当f=f0时,o F 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①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如不满足,修改电路接线使之满足(画在图上)。 ② 在图示参数下能否保证起振荡条件?如不能,应调节哪个参数,调到什么值? ③ 起掁以后,振荡频率f o =? ④ 如果希望提高振荡频率f o ,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⑤ 如果要求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应调节哪个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本题意图是掌握文氏电桥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的估算方法。 解:①o o 0A F 0f f 0??===因,当时,,故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②因F e 1F F e 1R 2R ,R R >2R =5.4k <Ω故不能满足起振条件,应调整,使。 ③038 11 Hz 5300Hz=5.3kHz 2231010f RC ππ-= =≈??? ④可减小R 或C 。 ⑤可减小R F 。 题 8-7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P8-7所示电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哪些不能?简单说明理由。 解:本题的意图是掌握产生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并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具有LC 选频网络的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a) 不能振荡,o o A F 018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可能振荡,o o A F 18018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A F 180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d)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e) 可能振荡,本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f)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 第4章: 1、Consider a machine with a byte addressable main memory of 216 bytes and block size of 8 bytes . Assume that a direct mapped cache consisting of 32 lines is used with this machine. a)How is a 16-bit memory address divided into tag, line number, and byte number? b)Into what line would bytes wi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addresses be stored? i.0001 0001 0001 1011 ii.1101 0011 0011 0100 iii.1101 0000 0101 1101 iv.1010 1010 1010 1010 c)Suppose the byte with address 0001 1010 0011 1010 is stored in the cache. What are the addresses of the other bytes stored along with it? d)How many total bytes of memory can be stored in the cache? e)Why is the tag also stored in the cache? 2、A computer system contains a main memory of 32k 16-bit words. It also has a 4k-word cache divided into four-line sets with 64 words per line. a.How is the memory address divided into tag, set number and byte number? b.Draw a diagram to show how the main memory block map to cache line. c.Assume that the cache is initially empty. The processor fetches words from locations 0, 1, 2, …, 4351 in that order. It then repeats this fetch sequence nine more times. The memory access time is 1200ns. The cache is 10 times faster than main memory. Please estimate the effective access time. Assume an LRU policy for block replacement. 第5章: 1、Assume a memory module consist of 16K 8-bit words. If the memory module is packed with several 4K×4-bit SDRAM chips 1)how many pins should be used for data?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全年需用A材料24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材料年储备成本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B ) A.12 B.6 C.3 D.4 2.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 C )结合起来考虑。 A.信用标准B.信用折扣 C.信用期间D.现金折扣政策 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是( C ) A.收账费用B.坏账损失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D.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的费用4.企业为了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可采取( A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5.下列订货成本中属于变动性成本的是( C )。 A.采购人员计时工资B.采购部门管理费用 C.订货业务费D.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6.在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计算公式有:( D )。 A.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救占用资金×销售成本率 B.收益的增加=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率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边际贡献率 D.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7.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 C )。 A.交易性、预防性、收益性需要B.交易性、投机性、收益性需要C.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需要D.预防性、收益性、投机性需要8.企业6月10日赊购商品时双方约定“2/10,N/20”。在6月15日有能力付款,但直到6月20 日才支付这笔款项。其目的是运用现金日常管理策略中的( D )。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9.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无关的因素是( A )。 A.经济订货量B.日耗用量 C.交货日数D.保险储备量 10.现金管理的目标是( A )。 A.权衡流动性和收益性B.权衡流动性和风险性 C.权衡收益性和风险性D.权衡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11.已知某种存货的全年需要量为36000个单位,该种存货的再订货点为1000个单位,则其交货间隔时间应为( B )。 A.36天B.10天C.18天D.12天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特点的是( D )。 A.形态的变动性B.数量的波动性 C.流动性D.投资的集中性和收回的分散性

财务管理课后作业习题班第二章

财务管理·课后作业·习题班第二章 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某项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该项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为8%,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为%,则该项资产的β系数为。 2.在投资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按估计的各种可能收益水平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是。 A.实际投资收益B.期望投资收益 C.必要投资收益 D.无风险收益 3.投资者对某项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称为。 A.实际收益率 B.必要收益率 C.预期收益率D.无风险收益率 4.已知短期国库券利率为4%,纯利率为%,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7%,则风险收益率和通货膨胀补偿率分别为。%和% %和% C.-1%和% %和% 5.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存在一定风险的完整工业项目投

资,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已知甲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000万元,标准差为300万元;乙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200万元,标准差为330万元。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B.甲方案的风险大于乙方案 C.甲方案的风险小于乙方案 D.无法评价甲乙方案的风险大小 6.已知A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为,B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为,A、B两者之间收益率的协方差是,则A、B两者之间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7.根据财务管理的理论,公司特有风险通常是( )。 A.不可分散风险 B.非系统风险 C.基本风险 D.系统风险8.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证券组合分散的风险是。 A.非系统性风险 B.公司特别风险 C.可分散风险 D.市场风险9.对于确定的风险价值系数,当一个投资人比较稳健时,应将风险价值系数定得。A.高一些 B.低一些 C.没关系 D.不能确定 10.某种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10%,其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