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调查

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调查
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调查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二级《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复习题(李元春)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一.判断题 1.DSM—IV的5轴诊断系统主要以前2轴做出决断后3轴仅是补充信息。(×)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五轴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对的。 美国的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从精神科角度推荐使用多轴诊断系统,将上述不同层面得到的发现归纳,体现在诊断常规之中.这些轴分别是: 轴I::包括所有精神障碍(除了轴II中所列的障碍之外)以及其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 轴II:包括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习惯性使用一种特定的防卫机制. 轴III::指在精神障碍之外还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躯体障碍或一般医学情况.被确认的躯体情况可以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如肝脏衰竭导致谵妄),可以二者互动,交互影响(如胃炎继发于酒依赖),还作为后果(如与痴呆和艾滋病相关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关系如果一种躯体情况在病因上与精神障碍相关,那么精神障碍列为轴I ,而躯体情况既要列入轴I又要列入轴III. 轴IV::包括那些对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有显著影响的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一种事件或处境是否被评估为应激原,以临床医师对于应激状态的判断为基准.如果另外的具有与患者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境况的普通人可能体验为应激,就可以列入该轴. 轴V::"总体功能评估".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总体功能水平(如评估当时的水平或过去1年中至少数月的最高功能水平).包括3大功能领域:(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总体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百分制的量表,100分为最高分,代表三个领域内均达最高水平. 2.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t分布——标准差已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自由度是指总体参数估计量中变量值独立自由变化的个数。 t分布也是一种对称分布,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有以下特征:: (1)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t分布的峰部较矮而尾部翘得较高,说明远侧t 值的个数相对较多,即尾部面积(概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2:33.87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朱宁宁[导读]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430000) 摘要: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容和守信维度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 一问题提出 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概念之一,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自我决定、乐观、热情、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等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个体激发和强化自身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或固定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国外学者从积极方面对人格的进行深入的细化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开发了一些测量积极人格的研究工具,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编制的量表《VIA 特征优势调查》,该调查由240个问题组成,从许多种人格优点和良好品德中选出的24种作为人格优势,又可译为性格优势。在我国,目前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着手修订和编制积极人格的量表,周嵌(2008)编制《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孟万金(2009)修订Peterson 和Park编制的成人版人格力量测量量表,编制出符合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杜夏华(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罗艳红(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量表》。有关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的描述是:测量积极人格特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评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孟雁鹏(2012)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测量大学生的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这些维度在人际交往、学习及工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知网中查阅有关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实践研究,近五年之内查阅到李燕以24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坚韧性人格维度为主要内容并结合其他维度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手段的实验研究,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积极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系统,其形成受多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6 。周嵌(2008)和郑祥专(2009)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249份,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回收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9.2%,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其中男生39名,女生188名;大一学生72名(31.72%),大二学生49名(21.59%),大三学生51名(22.47%),大四学生55名(24.23%);城市学生43名,乡镇或农村学生184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40 1.43)。 (二)研究工具 1.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问卷 本研究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专业(文史科、理工科)、学历、是否担任班干部、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 2.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测量量表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问卷》是孟雁鹏在彼得森(Peterson)教授编制的VIA-IS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后的问卷包括24道题目和1道测谎题,确定积极人格特质包含的六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采用五级计分法,“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基本不符合”记为2分,“有一点符合”记为3分,“比较符合”记为4分,“完全符合”记为5分,被试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积极人格特质越明显。修订的大学生积极人格问卷各个因素Cronbach 系数均在0.7以上,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6-0.886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18-0.585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三)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积极人格特质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个维度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得出,合作维度在文史类和理工科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12,得出p<0.05,理工科类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史科类,其他维度在专业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表1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M±SD)

大学生心理测试内容

大学生心理测试内容公开 2004/09/03 15:23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b77433065.html, 北青网法制晚报王青 近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研制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梁宝勇接受本报记者的提问,就今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 新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主要包括4种心理健康相关量表。 (1)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 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应激或压力是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压力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此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可为心理干预(例如心理辅导或咨询)提供依据和目标。利用这个量表可以测量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可以用来筛查出那些可能需要给予特别心理关照的学生。 (2)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这个量表主要用来测量心理困扰的症状。本量表的编制思路是:心理困扰症状是心理障碍的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表现形式,而且症状越多越严重,心理健康受损程度便越大;反之,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较好。本量表可以用来作为主要的筛查工具,以便检查出那些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以特别心理干预的学生。 (3)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本量表尝试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良好的适应状态和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本量表从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情绪、自我和满意度等方面来评定大学生的适应情况。 (4)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 这个量表用来测量人格或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健全人格,因为人格是介于精神刺激(应激源)和情绪困扰之间起重要中介和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本量表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从7个侧面来评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梁宝勇教授特别强调,心理测量是一柄双刃剑,不适当的使用和对结果的不适当解释也会对受测人构成危害。因此,进行心理测量应当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则。要把心理测量的目的告诉学生,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参测学校要向参测学生郑重承诺,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严格保密,仅供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使用,以便在需要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新闻背景 近年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为了准确、真实地评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健康和谐的人格状态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依旧存在一部分不和谐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研究;措施 “人格”,即古人所说的“为人”之道,是指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人格发展较为完善的群体,其人格构建的现状和普遍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现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学生在和谐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暴露出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我们拟从学习观、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深入挖掘其实质,提出完善解决的办法。 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具有责任感即坚持了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了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和贡献。儒家崇尚的“责任观”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负责。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更多大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其二,崇尚孝悌,强调家庭责任。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知晓父母养育之不易,想要报答父母,这对以后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有着充分的准备。其三,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对他人的责任。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恕是忍耐和互让,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调查中仍存在不乐观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感忽略,对集体的责任感忽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忽略。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他人的事情不看重,不能将他人交代或拜托的事做好。在班级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出现没有集体荣誉感,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问题。其四,强调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孔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及政治敏感度,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国家,不关心时事,生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内。 虽然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不能因此就丢了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雄心壮志。相反,责任心在我们这一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我们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于如何解决一小部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缺乏责任感问题,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溺爱而忽略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群体的独立性,责任心。我们要学着承担责任,了解什么是责任感,如何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甚至对社会负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知道作为一个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需要为他人及国家尽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第109期PSYCHOLOGI C AL EXP LORATI O N第1期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王中会 (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 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 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 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 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 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关键词:双性化;人格特征;性别角色类型;新性别角色类型;性别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1-0064-05 1 问题提出 1964年,Rossi提出了“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1]。1974年,桑德拉?贝姆(Sandra Be m)根据双性化概念,编制了性别角色量表(Be m’s Sex Role I nvent ory)[2]。贝姆的双性化模型认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但有一些研究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果[3]。对双性化的争议一直在继续。 国内学者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 I)对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张莉和冯江平[4]、王学[5]、杨锦[6]、李少梅[7]。以上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 I)的研究表明,双性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自信心、情绪方面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 一些研究者对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 I)提出批评,很难发现一个人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因此,贝姆的BSR I的项目主要是正性形容词,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很大。Spence编制了个人特征问卷扩大版(EP AQ),包括了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负性特征量表,是对贝姆BSR I测量缺陷的完善。但Spence在EP AQ性别角色类型的划分标准上,并没有参照负性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8]。 2003年,B 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 m2 uels在应用EP AQ时,在性别类型的划分上以平均数作为划分标准,并将负性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作为性别类型划分的标准。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成7种:男正(正性男性化)、女正(正性女性化)、双正 (正性双性化)、双负(负性双性化)、男负(负性男性化)、女负(负性女性化)、未分化。研究发现正性双性化与负性双性化的人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双性化进行正性和负性区分是有意义的,性别角色类型引入负性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进行划分具有较好的效度[9]。 我国学者钱铭怡(2001)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克服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只有正性量表的局限,加入了两个负性量表,因此能够鉴别出在自评过程中社会赞许性对自评量表的影响[10]。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编制不仅在测量维度方面有新的贡献,而且编制的过程被试是中国的大学生,因此更适合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调查。 国内现有的双性化研究中,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较少,而且还没有采用CSR I 关于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而且国内已有的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中没有采用“大五”模型人格量表(NEO-P I-R)进行调查的。在人格领域的研究中,“大五”人格模型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认同,McCrae和Costa采用NE O-P I-R各种文字的版本,在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非、菲律宾,以及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得到了相似的五因素人格模型,因此得出结论,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具有文化普遍性[11]。但张建新等学者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 A 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 M),他们认为“大五”人格模型不能全面解释中国人典型的社会行为模式,CP A I的“人际关系性

如何健全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发展

如何健全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然是一种解放。”作为一种解放的教育,必然包括人格教育。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教育目标,使其青年一代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全美协会早在1977年就提出,学校不限于培养学生“成为生存于社会中的人,它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获得了自我实现的、具备着能够缔造美好社会的能动作用的人——一个真正的、具有自我革新精神的、自律的个人”。为了实现将日本建成“信息化国际化社会”的目标,日本政府也提出:“要为21世纪造就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有个性、更具有竞争力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日本国民。” 韩国政府确定了“全人教育”的目标,以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爱美的人、有能力的人、有道德的人、自主的人。毫无疑问,这些教育目标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 教育目的是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教育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现代化已经对大学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大学教育的目的必须根据这个要求而定。A比安切里认为:“一个最终的目的是一种哲学力量,它是我们能动的先验的本质。培养自由的人和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这就是最后的目的。”现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人才。在这里,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一般性地传授知识,而是全面培养人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人的塑造。对人的塑造,就是对人发展成为一个怎样的角色的塑造,也就是对人格的塑造。在没有学校这样一个专门化的社会机构之前,人格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是自然发生的,根本没有专门化的引导。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场所,学校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非常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社会化的正规场所,它不仅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促进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现代大学教育的要旨是人格塑造,即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人格发展的高层次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人格境界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一种终级关怀。尽管随着社会对大学的日益依赖及大学自身的日益发展,大学职能或功能的多样化成为必然,但是其中心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无论是教学或科研,都必须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任务,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服务。脱离了人才服务这一前提,单独的强调教学或科研,大学就远离了它应有的宗旨,而且与它的本质不相符。传统教育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单一、狭隘、片面等缺陷。现代教育强调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既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有良好的人格。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原因及教育对策

【教育研究】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 现状、原因及教育对策 □ 龚艺华 ( 湖北 师范 学院 教 育科 学系 , 湖 北 黄石 435002) 摘要: 大 学生作为当 代社会中 的一个特殊 群体, 其 心理健康和 人格发展 状况也 日益受 到人们的 关注。 尤其 是 近些年来, 当代大学 生中突出存 在的人格 发展上的问 题不容乐 观, 因人格 障碍引发 的恶性事件 层出不穷 , 给 大 学生自身和 整个社会 都带来了较 为严重的 后果。本 文分析了大 学生的人 格发展现状 、原因, 出了 培养大学生健全 人格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教育对策 并 在此基础 上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547 ( 2008) 06- 0183-02 最 近几 年发 生的 大学 生自 杀、 吸毒 以 及绑 架勒 索 等事 件, 引起 了全 社会 的广 泛关 注和 思 考。 当前 大 学生 的各 种人 格障 碍已 经是 一个 令人 十 分忧 虑的 问 题了 。如 何塑 造大 学生 的健 康人 格, 维持 心 理健 康 , 是 高校 不可 或缺 的一 项重 要研 究课 题 。本 文通 过 对当 代大 学生 人格 现状 的调 查、 分析 , 阐 述 了形 成 此种 人格 现状 的原 因, 并且 在此 基础 上 提出 了构 建 大学 生健 全人 格的 思路 和方 法。 一 、大 学生 人格 发展 的现 状 1 . 自 我意 识明 确化 , 更具 主动 性、 自觉 性 大 学生 生理 上已 经成 熟, 成人 感比 较强 烈 。思 维 达到 了较 高和 较成 熟的 程度 , 自 我评 价机 制 得到 空 前发 展。 他们 往往 主动 把自 己与 周围 的 同学 和教 师 作比 较来 认识 自己 , 或 是自 觉参 照他 们 心目 中成 功 人士 、英 雄人 物, 特别 是社 会推 崇的 优 秀的 同龄 人 , 力 图将 社会 的期 望化 为自 我的 品质 , 并 对 自己 做 出 评 价 。 他 们 与 成 人 平 等 相 处 的 独 立 性 和 自 信 心 、自 尊心 增强 ; 能 独立 评价 自己 的内 心 品质 、动 机 、 行 为 和 表 现 , 自 觉 按 照 理 想 的 自 我 去 调 控 现 实 中 的 自 我 , 特 别 是 道 德 评 价 的 社 会 性 已 达 到 较 高 水 平。 2 . 人 际关 系新 型化 大 学生 的人 际关 系由 过去 只注 重适 应 已有 人情 状 况转 向建 立适 宜的 、和 谐人 际关 系的 努 力, 重视 师 生关 系、 上下 级关 系的 程度 减弱 ; 强 调平 等 , 注 重 个性 的观 念增 强。 在人 与人 的关 系上 逐 渐靠 向利 益 共同 体, 功利 化与 表面 化的 趋势 上升 ; 片 面 理解 竞 争, 团结 协作 意识 下降 ; 个 别大 学生 甚至 把 人与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使用手册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 使用手册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为了了解并增进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照题号顺序阅读,在你最近一年中,常常感觉到、体验到的项目的题号选择“是”,没有感觉过的项目的题号上划“否”。注意只有两种选择。请认真地填写。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直接在问卷上作答。 1.食欲不振 A、是 B、否 2.恶心、胃口难受、肚子疼 A、是 B、否 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A、是 B、否 4.关注心悸和脉搏 A、是 B、否 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A、是 B、否 6.牢骚和不满多 A、是 B、否 7.父母期望过高 A、是 B、否 8.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A、是 B、否 9.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 A、是 B、否 10.不想见人 A、是 B、否 11.觉得自己不是自己 A、是 B、否 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A、是 B、否 13.悲观 A、是 B、否 14.思想不集中 A、是 B、否 15.情绪起伏过大 A、是 B、否 16.常常失眠 A、是 B、否 17.头疼 A、是 B、否 18.脖子、肩膀酸痛 A、是 B、否 19.胸疼憋闷 A、是 B、否 20.总是朝气蓬勃的 A、是 B、否 21.气量小 A、是 B、否 22.爱操心 A、是 B、否 23.焦躁不安 A、是 B、否 24.容易动怒 A、是 B、否 25.活着没意思 A、是 B、否 26.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 A、是 B、否 27.记忆力减退 A、是 B、否 28.缺乏耐力 A、是 B、否 29.缺乏决断能力 A、是 B、否 30.过于依赖别人 A、是 B、否 31.为脸红而苦恼 A、是 B、否 32.口吃,声音发颤 A、是 B、否 33.身体忽冷忽热 A、是 B、否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一)人格与人的身心发展 人格由气质、性格等诸多因素构成,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身医学的研究已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哮喘患者多有过分依赖、幼稚、暗示性很高的人格特征;偏头痛患者多有刻板、好胜、嫉妒心强、刻意追求完善的人格特征;而具有矛盾、强迫性、吝啬、听话、抑郁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此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大学生优化人格整合、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身心疾病,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格最佳作用,达到自我实现。所谓最佳作用,即:人是可变的,人是最佳的,人能够实现任何一种个体潜能,能够塑造自己的生活,促进周围环境的发展。发挥最佳作用是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 1997年11月份,中国博士研究生葛海雷从哈佛大学一图书馆四楼跳楼身亡,有关专家指出:对于留学生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人格健康,方能从容应变。这一事件与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一样充分表明,人格健康对于受到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情商”这个新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葛尔曼在1995年提出来的,他概括了“情商”的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毫无疑问,情商包含了丰富的人格因素,如独立性、自信心、勤奋、踏实、坚韧、耐心、恒心、创造性以及乐观、合作精神等。一些天资聪慧、富有才华者,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与人格素质的欠缺有关。 另外,人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且相互包容。一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对现实的态度(对他人、集体和对工作的态度)既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品质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最新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人格测定量表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人格测定量表 编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测验日期_________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为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增进您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的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觉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O”选择。为了使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身心健康地去迎接新生活,请你真实选择。 1.食欲不振。 2.恶心、胃口难受、肚子痛。 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4.关注心悸和脉搏。 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6.牢骚和不满多。 7.父母期望过高。 8.自已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9.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 10.不想见人。 11.觉得自已不是自己。 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13.悲观。 14.思想不集中。 15.情绪起伏过大。 16.常常失眠。 17.头痛。

18.脖子、肩膀酸痛。 19.胸痛憋闷。 20.总是朝气蓬勃。 21.气量小。 22.爱操心。 23.焦燥不安。 24.容易动怒。 25.想轻生。 26.对任何事都没兴趣。 27.记忆力减退。 28.缺乏耐性。 29.缺乏决断能力。 30.过于依赖别人。 31.为脸红而苦恼。 32.口吃、声音发颤。 33.身体忽冷忽热。 34.常常注意排尿和性器官。 35.心情开朗。 36.莫明其妙地不安。 37.一个人独处时感到不安。 38.缺乏自信心。 39.办事畏首畏尾。

40.容易被人误解。 41.不相信别人。 42.过于猜疑。 43.厌恶交往。 44.感到自卑。 45.杞人忧天。 46.身体倦乏。 47.一着急就出冷汗。 48.站起来就头晕。 49.有过昏迷或抽疯。 50.人缘好受欢迎。 51.过于拘泥。 52.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 53.对脏很在乎。 54.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 55.觉得自己有怪气味。 56.别人在自己背后说坏话。 57.总注意周围的人。 58.在乎别人的视线。 59.觉得别人轻视自己。 60.情绪易被破坏。 61.至今,你感到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

大学生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

大学生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 ——心理学课程论文 纺织1404 1090114403 裴佳慧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显示,是一个人外在行为的表现。当一个人的人格出现缺失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人格的扭曲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发展,严重的情况下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的不健康发展。优秀人格包括:有理想、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意志力、自信心、诚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也包括有特长,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耐挫心理承受力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 ,实际上是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权利的综合概括。人格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格品质的差异。人格有好坏优劣之分 ,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为什么要完善人格 健全人格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统一,并强调健全人格是“群性”和“个性”的统一。由此可见,健全人格也表现为个体心理面貌的和谐与美好。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有了很大的发展,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时出现碰撞,“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也会产生冲突,有时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理解或认同,因而产生困惑。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应关注自己的人格发展,通过自我教育积极主动塑造良好人格;高校应通过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等为大学生人格完善创设有利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落,又作为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特点。

最新大学生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

大学生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 1 ——心理学课程论文 2 3 纺织1404 1090114403 裴佳慧 4 一、什么是人格 5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6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个体区别于 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显示,是一个人外在行为7 8 的表现。当一个人的人格出现缺失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 9 人格的扭曲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发展,严重的情况下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的不健康 发展。优秀人格包括:有理想、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意志力、自信心、诚10 11 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也包括有特长, 12 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耐挫心理承受力等。 13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 ,实际上是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权利的综合概括。人 14 格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 ,其根本原因在 15 于人格品质的差异。人格有好坏优劣之分 ,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6 17 二、为什么要完善人格 18 健全人格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统一,并强调健全人格是“群性”和“个 19 性”的统一。由此可见,健全人格也表现为个体心理面貌的和谐与美好。 20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自我意识、 21 自我评价有了很大的发展,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是他们的 22 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时出现碰撞,“主体的 23 我”与“社会的我”也会产生冲突,有时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理解或认同,因 24 而产生困惑。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应关注自己的人格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及评分标准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编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测验日期_________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为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增进您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的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觉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O”选择。为了使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身心健康地去迎接新生活,请你真实选择。 01. 食欲不振 02. 恶心、胃口难受、肚子痛 03. 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04. 关注心悸和脉搏 05.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16. 常常失眠 17. 头痛 18. 脖子、肩膀酸 痛 19. 胸痛憋闷 20. 总是朝气蓬勃 的 31. 为脸红而苦恼 32. 口吃声音发颤 33. 身体忽冷忽热 34. 注意排尿和性 器官 35. 心情开朗 46. 身体倦乏 47. 一着急就出冷汗 48. 站起来就头晕 49. 曾有失去意识、抽筋 50. 人缘好受欢迎 06. 牢骚和不满多 07. 父母期望过高 08. 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09. 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 10. 不想见人21. 气量小 22. 爱操心 23. 焦躁不安 24. 容易动怒 25. 想轻生 36. 莫名其妙的不 安 37. 一个人独处时 感到不安 38. 缺乏自信心 39. 办事畏首畏尾 40. 容易被人误解 51. 过于拘泥 52. 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 就不放心 53. 对脏很在乎 54. 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 法 55. 觉得自己有怪气味 11. 觉得自己不是自己 12. 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13. 悲观 14. 思想不集中 15. 情绪起伏过大26. 对任何事都没 有兴趣 27. 记忆力减退 28. 缺乏耐力 29. 缺乏决断能力 30. 过于依赖别人 41. 不相信别人 42. 过于猜疑 43. 厌恶交往 44. 感到自卑 45. 杞人忧天 56. 别人在自己背后说坏话 57. 总注意周围的人 58. 在乎别人视线 59. 觉得别人轻视自己 60. 情绪易被破坏 61. 你认为人际关系很重要。 62. 你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婚姻。 63. 你认为应该对个人的性行为负责任。 64. 你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65. 至今为止,你感到在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 66. 曾经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吗? 67. 至今为止,你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吗? 68. 如果你有健康或心理卫生方面想要咨询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特征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要经历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前面我们阐述过人格形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从人一出生到进入青春期之前)、重建期(从青春期开始到老年期结束)、成熟期(从成年期到老年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大学阶段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格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整合的特殊时期。对大学生来说,这一时期表示着他们逐渐步入社会的特定轨迹,此后人格发展的许多问题都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形成的人格特点在其后的一生中有相当的稳定性。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人格主体的不成熟性。经过中小学教育和一定的家庭、社会培养之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开始把自己从周围世界独立出来并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开始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反省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的目标。但是,他们还缺乏完全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仍然需要不断地加以引导和锤炼。 第二,人格形成因素的多样性。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以来接受外界信息量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时期,此时,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社会、大众传媒对他们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 一方面,社会的开放阔宽了当代大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能力,为他们人格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另一方面,现实的压力、竞争的激烈和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打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形成。 人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恩格斯说:“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他们的人格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寻找自我,渴望成才。90年代的大学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长,逐步形成了自立、平等、开放、竞争的人格特征。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人格特征是:他们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拥护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渴望自立、自强,既重物质利益,又重精神文明,既强调个性又关注国家的命运;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渴望适应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