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候 满 足

时 候 满 足
时 候 满 足

时候满足

讲员:姜宝升牧师

经文:加四:1-7

今天是圣诞节,全世界有二十亿以上的人口都在庆祝耶稣基督降生。这是个划时代的影响,他带来了新纪元、新希望。

耶稣基督的降生并非偶然,在神的计画下他必然降生,目的是要完成永恒的救赎。神是有次序的神,在他有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时间表,他创造万物都有计画目的,而他按著自己形像所造的人类,他更不会轻看。人本来是与神沟通的,但因人犯罪,沟通的管道中断了,故神差派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来寻找我们回到他的怀抱。加四:4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是在大环境都预备好了"时候满足"才降生。

神的奇妙预备包括有主观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的预备:

神定意要把犹太人从律法中拯救到恩典之下。犹太人领受了许多的律法,如十诫、利未记等,是为教导他们认识并遵行神旨意。律法的功用本是叫人知罪,因此犹太人便经历到:明知要遵行神的旨意,却因著人性的软弱而无法完全遵守;结果反成为定罪的方法。故知人无法因行为得救。等律法的教育功能到了一定的地步,时候满足,神就差他的独生子降世来结束律法时代,进入恩典时代:因信称义。圣经上告诉我们"他为女子所生"这是应验了先知的话:必有童女怀孕生子(赛7:14)由圣灵感孕是表示他没有原罪的遗传,他才能称为救主。"生在律法以下"即生为犹太人。古时的先知曾预言弥赛亚要生在犹大国(弥5:2)且生为大卫的苗裔(亚3:8 )这些早在耶稣降生前所说的预言,都完全应验在耶稣身上,证明了耶稣基督是人类的救主。

二、客观因素的预备:

罗马帝国的兴起是神为耶稣降世做预备。在耶稣基督降生前二十七年,神兴起渥大维(奥古斯督)在他的统治之下,原来内外争战不断近一世纪之久的共和国,变为荣华太平

的大帝国。他为徵税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户口调查,所以约瑟和马利亚就必须回到祖籍所在伯利恒。小先知弥迦早在六百五十年前就预言救主要生在伯利恒。掌握历史洪流的神藉著调查户口应验了预言。神在罗马帝国中的预备包括:

交通上的预备:罗马当时就兴建有放射状的道路交通发达通往各处,福音也就能很方便迅速的传开。

语言上的预备:罗马帝国各角落都使用希腊语。神爱世人,他拣选这种语言,是要使基层大众都听得懂福音。

治安上的预备: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治安良好,使传福音较为方便。

人心的预备:当时罗马人心对各种思潮宗教都不能满足,在这情况下,突然看见福音大光照耀,便饥渴地吸收,福音像瘟疫般地迅速扩散。

我们纪念主耶稣的降生,要有"神时候满足、神掌握一切"的认知和信心,在各地见证他、荣耀他、传扬他。

病因病机试题教案资料

病因病机试题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8、喜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9、怒伤:() A、心 B、肝 C、肺 D、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惊 D、恐 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 B、怒 C、忧 D、思 22、劳则:() A、气结 B、气耗 C、气乱 D、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 B、饮 C、瘀血 D、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 B、痰 C、瘀血 D、饮食不节 28、怒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29、恐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 B、肝脾 C、心脾 D、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 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从口鼻而入 D、与季节有关 E、多侵犯肌表 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暑邪 E、湿邪 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 B、传染性强 C、症状相似 D、发病急骤 E、易致肿疡 4、“内生五邪”即:() A、内风 B、内暑 C、内寒 D、内火 E、内湿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病因病机试题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 、内风 B 、内暑 C 、内寒 D 、内火 E 、内湿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18、喜伤:(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19、怒伤:(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 ) A 、喜 B 、怒 C 、惊 D 、恐 21、 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 ) A 、喜 B 、怒 C 、忧 D 、思 22、 劳则:( ) A 、气结 B 、气耗 C 、气乱 D 、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 ) A 、心肺脾肾 B 、肺脾肾三焦 C 、心肝脾肾 D 、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 ) A 、痰 B 、饮 C 、瘀血 D 、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 ) A 、饮 B 、痰 C 、瘀血 D 、饮食不节 28、 怒则:( ) A 、气下 B 、 气乱 C 、 气结 D 、气上 29 、 恐则:( ) A 、气下 B 、 气乱 C 、 气结 D 、气上 30、 思虑过 度, 劳伤 :( ) A 、心肝 B 、 肝脾 C 、 心脾 D 、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 ) A 、与居住环境有关 B 、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 、从口鼻而入 D 、与季节有关 E 、多侵犯肌表 2、 属阴邪的病邪有: ( ) A 、风邪 B 、寒邪 C 、燥邪 D 、暑邪 E 、湿邪 3、 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 ) A 、易于流行 B 、传染性强 C 、症状相似 D 、发病急骤 E 、易致肿疡 4、 “内生五邪”即: ( )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学(不寐)模拟试卷6

中医内科学(不寐)模拟试卷6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不寐的主要病机与何脏腑阴阳失调密切相关 (分数:2.00) A.心、脾、肝、肾 B.心、脾、肝、脾、肾、胃√ C.心、胆、肝、脾、肾 D.心、肺、脾、肾 E.心、肺、胃、肾 解析: 2.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的人是 (分数:2.00) A.张仲景√ B.张景岳 C.戴元礼 D.王肯堂 E.徐彦纯 解析: 3.不寐的病机特点为 (分数:2.00) A.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B.阴盛阳衰,阴阳失交 C.胃气不和,夜卧不安 D.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E.痰热内扰 解析: 4.最早把失眠称为“不寐”的书是 (分数:2.00) A.《伤寒论》 B.《内经》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E.《难经》√ 解析: 5.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的是 (分数:2.00) A.《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景岳全书》 D.《诸病源候论》 E.《玉机微义》 解析: 6.最先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是 (分数:2.00)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E.《类证治裁》 解析: 7.西医何因所致失眠不属中医不寐论治范围 (分数:2.00) A.神经官能症 B.更年期综合征 C.动脉粥样硬化症 D.消化不良、贫血 E.疾病影响睡眠√ 解析: 8.以下何病的发生与情志不调关系不密切 (分数:2.00) A.不寐 B.健忘 C.多寐√ D.癫狂 E.厥证 解析: 9.虚证不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 (分数:2.00) A.阴血不足√ B.津液亏弱 C.脾气虚弱 D.肝郁气滞 E.阳气 解析: 二、 A2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 10.患者,女,30岁。失眠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乏力,舌淡,脉弦细。其治疗宜选用 (分数:2.00) A.酸枣仁汤 B.琥珀多寐丸 C.养心汤 D.朱砂安神丸 E.安神定志丸√ 解析: 11.患者,女性,18岁。2个月来因学习紧张,压力较大,夜间经常难以入睡,有时眠中多梦,伴心慌健忘,肢倦乏力,纳少,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辨证为 (分数:2.00) A.心胆气虚 B.心脾两虚√ C.阳虚火 D.血虚肝热 E.心肾不交 解析:

不寐(三)

不寐(三) (总分:3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1型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 A.黄连温胆汤 ? B.半夏秫米汤 ? C.黄连阿胶汤 ? D.天王补心丹 ? E.安神定志丸 (分数:1.00) (1).痰热扰心证之不寐者,宜选用(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2).治疗心胆气虚之失眠者,宜选用(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 A.二陈汤 ? B.温胆汤 ? C.涤痰汤 ? D.桃红四物汤 ? E.血府逐瘀汤 (分数:1.00) (1).健忘,痰浊扰心证的代表方为(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健忘,血瘀痹阻证的代表方为(分数:0.50) A. B.

D. E. √ 解析: ? A.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 B.髓海空虚,神机失用 ? C.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D.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 E.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分数:1.00) (1).肝火扰心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2).痰热扰心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 A.心脉痹阻 ? B.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 C.阴虚不能纳阳 ? D.阳盛不得入于阴 ? E.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分数:1.00) (1).不寐的基本病机为(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不寐虚证的病机为(分数:0.50) A. B. C. √ D.

不寐

不寐 【概述】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不眠。 不寐亦称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 《内经》中有关于“不得卧”、“目不瞑”的论述,认为本病病机为阳盛阴亏,提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法。张仲景丰富了《内经》对不寐的临床证候和治法的论述,补充了阴虚火旺及虚劳病虚热烦躁的不寐证,首创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一直延用至今。《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了肝经血虚,魂不首舍,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的病机,在服药上提出“日午夜卧服”的观点。《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并归纳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方法。《医宗必读》指出不寐的病因有气虚、阴虚、水停、胃不和、痰滞五种,并根据病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法。《证治要诀·虚损门》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说明不寐病因与阳虚有关。《症因脉治·不得卧》详细描述心血虚与心气虚所致不得卧的症因脉治。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贫血、肝炎、动脉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睡眠依靠人体“阴平阳秘”保持正常,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从是睡眠的重要保障。生理条件下,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有所养,心血得静,卫阳入于阴而寐。不寐的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调,体弱病后导致阳盛阴衰、阴阳失衡产生本病。 一、情志失调,心神不安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均能导致失眠。其中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意、主思,三脏功能失常,最易诱发失眠。其一、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魂不能藏,火热上扰心神,魂不守舍而不寐。临床除有难以入睡外,亦可见多梦易惊,肝火流注胸胁可见胁满、急躁易怒、善叹息之证。其二、喜笑无度,心神激动,心火独灼,扰动神明而见心烦不寐,心火灼伤阴津则见口舌生疮,心火下移膀胱可见小便短赤。其三、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养心安神。《类证治裁·不寐》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临床由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安而见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而见面色无华;气虚血少可见舌淡脉缓弱之证。 二、饮食不节,脾胃不和 《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张氏医通·不得卧》有“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的记载。饮食失调,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致宿食停滞,影响胃气升降之职,胃气失和,阳浮越于外,以致睡卧不安。临证兼有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之证。 三、肝胆郁热,痰火上扰 肝胆之经有痰热内郁,痰火内盛,上扰心神,而致心烦、失眠,如《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热致不眠者多矣”。《血证论·卧寐》中有“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肝胆之经有热痰上扰则口苦、目眩;痰瘀阻滞气机有头重、胸闷、恶心、嗳气之证。 四、心虚胆怯,神不守舍

病因病机

病名、病机、病位、辨要、症型小结 1.感冒 邪犯肺卫,肺失宣肃,卫表失和;辨表寒热,辨夹湿暑燥;六淫风邪为首; 风寒束表荆防/风热犯表银翘/暑湿伤表新加香薷/气虚参苏/阴虚加减葳蕤。 2.咳嗽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肺,肝脾肾;辨外/内咳嗽;因宿痰与火;六淫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止咳散/风热桑菊饮/风燥桑杏汤/痰浊二陈三子养亲/痰热桑白皮汤/肝火黄苓泻白代蛤/肺阴亏耗沙参麦冬。 3.哮证 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肺,脾肾肝心;辨已发/未发;因宿痰根本; 寒哮小青龙/热哮定喘汤/寒包热哮二陈三子养亲/风痰华盖散/虚哮平喘固本/肺脾气虚六君/肺肾两虚生脉地黄。 4.喘证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肺肾出纳失常;肺和肾,肝脾有关;辨虚实; 风寒麻黄汤/表寒里热麻杏石甘/痰热郁肺桑白皮/痰浊阻肺二陈汤/肺气郁闭五磨饮/肺气虚耗补肺玉屏散/肾虚不纳附桂六味。 5.肺痨 阴虚火旺,正气虚弱,感染痨虫,肺失宣降;肺,及脾肾;特点三性四大主症:传染慢虚弱性;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肺阴亏损月华丸/虚火灼肺百合固金汤/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虚损补天大造丸。 6.心悸 心神失养,气血运行不畅;心,与脾肾肺肝;辨虚实,辨惊悸/怔忡;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心血不足归脾汤/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心阳不振桂草龙牡/心血瘀阻桃红花/痰化扰心黄连温胆。 7.胸痹 心脉痹阻;心,肝脾肾;辨疼痛性质,辨气血阴阳气虚;辨气滞血瘀痰阻寒凝;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痰浊闭肺蒌薤半夏汤/寒凝心脉蒌薤白酒/心肾阴虚天王补心/气阴两虚人参养荣汤/心肾阳虚参附合右归。 8.不寐 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肝脾肾;辨虚实; 肝火扰心龙胆泻肝/痰热内扰黄连温胆/心脾两虚归脾/心肾不交六味地黄/心胆气虚安神定志。 9.痫病 脏腑失调,顽痰闭阻心窍,气机逆乱,肝风内动,蒙蔽清窍;五脏关联,主心肝;辨病情轻重; 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涤痰汤/瘀阻脑络通窍活血汤/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亏虚左归合天王补心丹。 10.胃痛 气机阻滞,胃失所养;胃,肝脾相关;辨别寒热,虚实,气滞血瘀; 寒邪客胃良附香苏散/饮食伤胃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内停失笑丹参饮/胃阴亏耗芍药一贯煎/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11.呕吐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脾肝;辨寒热虚实性状气味;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食滞内停保和丸/痰饮内阻小半夏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四七汤/脾胃气

不寐

不寐 不寐是指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憨,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 【病因病机】 病因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造成不寐的因素。 2、情志失常:喜弄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而发生不寐病证。或由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致炽,,扰动心神而不寐;或由嬉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魄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劳亦至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至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至心神不安。

4、病后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至不寐。若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旺,火盛神动,心肾不交而神志不宁。 【病机】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为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阴阳气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若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神不安宅着以实证为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由心胆气虚,或由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淤血所致。 【诊断要点】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第六章 病因病机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六章病因病机 【重点难点】 一、病因 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一切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而引起疾病的原因都是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它包括了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医过以及先天因素等。 (一)外感致病因素 1.六淫: ——六淫概念:六淫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独立性与相兼性;转化性。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①风性轻扬开泄,易伤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主痛; ③寒性收引。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粘滞;③湿性重浊;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6)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耗气伤津; ③火易生风动血;④火易致肿疡:火热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2.疠气:又称疫疠、温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感病邪。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 (二)内伤致病因素 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内伤七情是指突然、剧烈或持久的七情刺激,引起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致病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直接伤及内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 (2)影响脏腑气机:主要表现为①怒则气上;②喜则气缓;③悲则气消; ④恐则气下;⑤惊则气乱;⑥思则气结。 (3)情志变化与病势密切相关。 2.饮食:饮食失宜包括三方面:①饥饱失常;②饮食不洁;③饮食偏嗜。3.劳逸: (1)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2)过逸:安逸过度,则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脾胃功能。 (三)其他致病因素:包括外伤与虫兽伤、烧烫伤与冻伤等。 (四)继发病因 1.痰饮:痰饮是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把较稠浊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2.瘀血: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由于气虚、气滞、血寒、外伤等原因造成血液凝滞不散,都称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瘀血致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共同特点:疼痛;肿块;出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见细涩或结代等其他症状。二、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根据。 邪正盛衰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虚与实是相对的病机概念,即是不足和有余的一对病理矛盾之反映。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比较亢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病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可以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比较剧烈的证候表现。

浅谈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浅谈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3-08-16T16:29:08.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曾家燕[导读] 总之,失眠证治疗除了药物方面的作用外,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6]。 曾家燕(平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桂林 542400) 【摘要】不寐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本文就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的认识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不寐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88-02 不寐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不寐发病率已成为医学热点问题,现从中医角度浅识如下。 一病因病机 1.1病因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不寐常见病因有:(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脾胃受损,酿生痰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不得安寐。《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寢不安。燕东等[2]认为嗜食辛辣,化热生火,致胃热炽盛,火性上炎,上扰心神,致使心中懊憹而夜卧不宁。(2)情志失常。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俯功能失常而发生不寐。《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燕氏等[3]认为情志因素是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恼怒、喜极、思虑、悲忧、惊恐5种因素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长久,就会导致情绪失调,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而致不寐。(3)劳逸失调。劳倦或思虑太过伤脾,过逸少动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景岳全书·不寐》:“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张氏[4]认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使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4)久病或年迈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或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1.2病机 不寐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是阳盛不得入阴,二则阴虚不能纳阳。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统血;肾藏精,心有血养及心肾以交,则神志安宁。《类证治裁·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黄滔[5]从“六经、六气、五脏的关系入手,认为三者之间是通过神机相协调,依据“气立”而相互感知,其基础是阴阳,人体自身阴阳与宇宙运行不一致时,就可造成阳不能入阴,或阴能不纳阳,形成不寐。 二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应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见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实证多为邪热扰心,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2.1心脾两虚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四肢乏力、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治则补养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心血不足重者加熟地、阿胶;不寐较重,彻夜不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或生龙骨、琥珀;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厚朴、茯苓。 2.2心肾不交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头晕耳呜,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方:天王补心丹加减。心烦不寐,梦遗失精合用交泰丸;彻夜不眠加生龙骨、磁石、朱砂。 2.3痰热扰心主症:心烦不寐,脘痞胸闷,恶心嗳气,伴口苦,头晕头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主方:黄连温胆汤加减。嗳腐吞酸,腹胀痛加山楂、神曲;素体脾虚、腹胀、大便不爽加山药、白术。 2.4肝火扰心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呜,口干口苦,便结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胸闷胁胀加郁金、佛手、香附;头痛欲裂,躁怒加黄连、勾藤、天麻。 以上各证型辨证治疗时,对于严重不寐,甚至彻夜不眠者,适当加用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镇心、养心安神之品。对于长期顽固性不寐,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可加用红花、桃仁、赤芍、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 三预防调护 不寐为心神病变,预防调护重点在于:1精神调摄。《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精神舒畅,顺其自然,方能安好入眠。2睡眠卫生。首先规律作息,适当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定时就寝,睡前忌浓茶、咖啡、刺激性食物,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保持睡眠环境安宁等。去除一切影响睡眠的不利外在因素。总之,失眠证治疗除了药物方面的作用外,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260 [2]燕东,邹昌杰,刘慧敏.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J].河北中医,201 1,(12):1874 [3]燕燕,郑洪新,李睿.情志“致”不寐与情志“治”不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58-59 [4]张兰霞,王逸群.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865 [5]黄滔.从阴阳消长析“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J].中医文献杂志,2009,27(6):34-35 [6]尹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失眠症6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0):12 .

(完整版)病因病机测试题

病因病机测试题 (一)A1型题(60题,一题1分) 1.“六淫”是指() A. 六气 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 六种毒气 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风寒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 季节性 B. 地区性 C. 传染性 D. 转化性 E. 外感性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 热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暑邪 E. 燥邪 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暑邪 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 津液 B. 气 C. 血 D.精 E. 神 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A. 手足震颤 B. 四肢抽搐 C. 四肢游走性疼痛 D. 角弓反张 E. 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A. 凝滞 B. 粘滞 C. 涩滞 D. 瘀滞 E. 动血 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3.寒性收引可导致() A. 阻滞气机 B. 损伤阳气 C. 耗气伤津 D. 气机收敛 E. 凝滞经脉 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瘀血 E. 暑邪 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 寒 B. 燥 C. 湿 D. 暑 E. 火 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邪 E. 火邪 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邪 E. 火邪 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中医失眠(不寐)问题解答

鹏程医院失眠科老中医专家信箱 中医失眠(不寐)问题解答 何谓失眠(不寐)?形成不寐的病因有哪些?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不寐的症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在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胃不和则卧不安”应如何理解? ①:胃气以下行为顺,而寐亦从阴而主下。若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或肠中有燥屎,致使气机升降失常,阳不得从其阴降,故不得寐。从即《素问~逆调论》所云:“阳阴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阴阳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②饮食不节,胃肠受伤,素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不得安寐。如《张氏医通·不得卧》所论:“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谈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阴血不足何以导致不寐? 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因为血之来源,有水谷之精微所变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蔵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与肾,则神志安宁。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不寐,所以,不寐之证,虚者尤多,且多与阴血不足有关。 不寐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临床辨证,首先要明确不寐的主要特征为不寐艰难,或寐而不酐,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在寐,或者整夜不能入寐。其次要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在治疗上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 肝郁化火与痰热内扰均可发生不寐。二者如何鉴别? 肝郁化火型不寐,多因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所致。症见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眩而数。治宜疏肝泻热,佐以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痰热内扰型不寐,多因宿食停滞,积湿生痰,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所致。症见不寐为重,痰多胸闷,恶食暖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治宜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方用湿胆汤加味。 心肾不交何以导致不寐?用何方治之? 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肾阴耗伤,则肾水不能上济于心,于是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形成水不济火,心阳独亢;若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均可导致神志不宁,而形成不寐。治疗可选用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二方同为清热安神之剂。前方重在滋阴清火,适用于心烦不寐,后方以黄连为主,方义相似,

明清以前不寐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周方圆

91 第22卷 第10期 2020 年 10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22 No. 10 Oct .,2020 明清以前不寐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 周方圆,杨宇峰,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4) 作者简介:周方圆(1992-),女,辽宁东港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通讯作者:石岩(1963-),男,湖北崇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的临床与科研研究。 E-mail:shiyan@https://www.360docs.net/doc/b77766212.html,。 摘要:该文梳理明清以前关于不寐的文献,梳理出不寐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发掘不寐病因在空间维度上分为 外感病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节、劳逸失调、起居不调、体质因素、失治误治以及病后体虚导致的不寐。不寐的病机主要分为气血阴阳失调和脏腑病机失和。 关键词:不寐;病因;病机;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10- 0091- 03 A Stud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ZHOU Fangyuan,YANG Yufeng,SHI Y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bs the insomnia literature befor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ombs out the insomnia etiology,pathogenesis theory framework,explores the insomnia cause in the spatial dimension is divided into the exogenous cause,the diet section,the emotion section,living disorders,physical factors,miscarriage of justice and illness caused by insomnia. Insomnia of the main pathogenesis is divided into Qi and blood disorders and organs pathogenesis disorders. Keywords:insomnia;etiology;pathogenesis;theoretical framework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现代 常见病。亦称“失眠”“不得眠”“目不瞑”或“不得卧”。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不寐的病因可归纳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病后体虚等。其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因为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不寐。笔者查阅明清以前关于不寐的文献,按照空间维度系统梳理出不寐的病因和病机。将不寐病因病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感病因 早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记载:“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 于阴,阴虚,故目不瞑。”[1] 认为外邪侵袭五脏,导致营卫不和,魂魄不安,可以导致不寐。隋代巢元方亦 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正气虚弱之人,原本血气虚损,脏腑虚弱,受外邪后,导致营卫不和而发不寐。宋朝 太医院编写的《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二·胆门》[2] 中记载了因胆气虚怯出现的不寐,“论曰胆虚不眠者……复受风邪则胆寒,故虚烦而寝卧不安也”。详细描述了外感风邪,胆气虚寒,导致不寐。金代刘完素主张外感可致火盛,火邪上扰心神,导致烦躁不寐。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之十八理集·杂 证谟·不寐》[3] 中用“邪正”二字概括了导致不寐的正邪之间的关系,“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清朝时期,程国彭撰写的《医学心悟·卷四·不得卧》中将不寐发生的病因分为内伤和外感两大类,可知外感寒邪容易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为外感病因之一。 2 内伤病因2.1 饮食不节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 载:“太阴脉:是胃脉也。……其所产病,心烦,死;心痛与腹胀,死;不能食,不能卧,强欠,三者同则 死”,首次提出不寐与胃经的联系。[4] 《素问》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揭示了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化生营卫,周养全身。故胃气受伤,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则营卫化生不足,致营卫运行失常,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0.02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