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5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理解”是基于尊重与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本身的修养,核心素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道德、谈吐举止、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等都包括在内,但核心素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核心素养已经不再像双基和三维那样的具体,转而指向的是一个全人的、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的文化素养。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也应该从整体入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为: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思考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与意义;能从技法、风格和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作用与价值。这其实和“双基”下的基础知识是同宗同源的,现在整个中国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导致农村没有足够的专业性教师,很多都是兼带,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性去实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很多因为基础知识的枯燥就直接省略掉基础知识,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图像识读的不了解。学生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能提高图像识读素养,才能从浩繁的图像中,甄别和获取有益的信息,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就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方

面,而是多着眼于学生是否依靠图像表现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能表现出作者思考与想法的作品我们都可称之为好的作品。这时现阶段的美术教师在学生的美术表现里应该注意的地方,使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画作的认可来加强自我认同感,进而能够更加自信。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和“寻找优点、善于鼓励”的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仍需努力尝试实践。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认识图形标志》课堂教学为例不仅注重美术课特有的图像识读的能力培养,认识欣赏了许多的图形标志,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也深入了解它的创意内涵同时新课标要求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角色扮演,感同身受,益智激趣导入将互动探究,自主赏析,指引学生主动表达运用联系生活,尝试设计,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将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创意,生成有效课堂最后利用微课拓展,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形成图标设计理念。 【关键词】图形标志;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创意内涵; 作为小学美术三年级学段的“欣赏·评述”课既要启发学生欣赏创意标志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表达想法。在课前构思本课时我深刻意识到欣赏课不应仅仅停留在欣赏所以大胆加入尝试设计图形标志的环节,凸显美术课应具备的视觉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并在完成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标志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谛,服务于生活的真谛。整节课,让学生在了解图形标志的重要性的同时,明白它色彩单纯、概括简洁、易记、易辨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在生活中广泛被运用是为了将图形标志的特点,帮助人们表达某种特定信息和含义,传递意义。 一、角色扮演,感同身受,益智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标要求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在导入环节以学生的主观角度设计了生活中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动物城里的巴士司机和鼓浪屿的小导游,通过直观的视频与图片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主动的欣赏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图形标志。游戏一:播放巴士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视频让学生模拟成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进行行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互动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

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学习材料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当下思考完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 学当下思考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当下思考 最近有幸聆听了国家督学——尹后庆会长的报告,使我我对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茫然变成了清晰。确实,未来的课程如果不具备现代性与探究性,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整体的融入时代的变革;同时,教师如果不思考学科的本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很大意义上将会本成无效的教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将如何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在学科长的落实呢?就美术学科谈一些个人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8122199.html, 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叶挺卜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4期 【摘要】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美术教学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素质教育背 景下,要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阶段,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力,也能使美术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对高中美术教学进行阶段性分析,并对提高美术课堂时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习兴趣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099-01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的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国家不断进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重心逐渐倾向于学生的素质教育,高中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教育形式下,也应当积极探究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美术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更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以现代化教学手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阶段 美术学科提出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但以往的教育因为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往往倾向于教而少了育,缺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考虑。如今,时代在发展,国际竞争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但缺乏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高中美术教学也应当发生转变,充分发挥高中生较强的观察能力,不断的形成个人认知,逐渐的提升鉴赏能力。新课改形势下各学科之间联系更为密切,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使学生以发散性思维进行美术学习。 二、学习评价阶段 美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传统教学遗留问题,就是教师过于看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常以学习较好的学生作品作为榜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深刻批评,形成了非良性的学习竞争,致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浅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22

浅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美术学科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维度。日前,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会议上,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的论点:“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核心素养要可学习可测量。” 要将学到过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达成的关键。学过的东西内化,意味着已知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核心素养指解决生活情境中具体情况的能力,实质是将学科置于生活原点及运用,意味着学生主体与社会环境客体的交互过程和处理能力。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化及形成基本的能力,需要美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更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在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当下和之后成长的路途中,以解决个人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课标组确定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并非是所谓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体系中所谓美术的内涵。美术,是人类自身为了生存需要,自主改变、改造现实状态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美术,是人类创造思想不断诞生、更新的生命动力。 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视角。如果在儿童期的美术课程,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大学的本科教育中,能够全面渗透这一层面的思想,给这些未来的公民们渗透这样的思维方法,可能学生们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才有可能性。 美术,绝不仅仅是一般人所看到的架上绘画,更不是那些害人的、目前在师范大学里教学法课当中还在误导未来准教师们基本教学技能的“简笔画”。如果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包括学前的艺术领域活动,还将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种低水平模仿、低水平徘徊的所谓技能传递的水平上,那么,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必然是空话。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术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刘海燕

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刘海燕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一、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二、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和评价方法

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和评价方法作者:敖芳王娜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9期 摘要: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的原则与基础内容,探讨了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的转变,旨在使学生培养方案更加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24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79 核心素养是政府与教育部门结合时代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全新学生培养主导思想。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其中发展性观念更加凸显,强调教育对于学生终身的价值,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对美术教育的影响重大。 一、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能力,其主要内容包含人文素养、社会参与与自主发展①。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主要指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能力与毕业后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其具体内容有: 1.扎实的美术基础理论。诚然,大学美术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绘画与设计能力是学科教育的核心,但基础理论教学同样拥有较高的必要性。首先,美术基础理论是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建立的基础,只有在理论扎实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价值较高的先辈作品,从而促使学生美术素养不断发展,而不是长期停留在模仿阶段;其次,美术基础理论是学生创作方向的基础把控,保证学生创作的为一幅真正美术作品,而非毫无方向的内容拼凑;再次,只有在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上,學生的美术创作才能有内涵、有灵魂,美术理论是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保证;最后,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文化教育不等同于理论知识,但在美术学科中其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细致观察能力。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只有在对物体有着全面且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美术作品才是有灵魂的。因此,大学美术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不只体现在学生对于物体外在形象的了解,也体现在其对于物体内部结构、象征意义等更加广泛内容的了解,对于学生创新创作意义重大,值得作为大学美术学科培养的核心目标。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涉及到美术学科的主要是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方面。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 (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也涉及了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1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数量、组织结构以及知识的侧重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其并没有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知识选择标准的模糊化。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构建思维,还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定为课程结构构建的主要任务,并在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 1.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则主要提出了教学应该侧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间接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将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解除学科知识对学生精神上的奴役,消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挤压,并利用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减少由学习成绩的评价对学生个体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深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3有利于帮助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仍有许多教师受传统教?W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则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的构建,使知识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相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压力。 2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策略 2.1整体布局开放便捷,让幼儿自主按需选择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教育已从着眼于表层的当前认知,逐渐转向关注于深层的长远发展,开放性的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 根据班级的原有设施结构,我们对美术区做了整体布局的调整,根据不同的美术方法,将大区分割成小块,并将区域充分开放化,细化美工区的操作内容,如戏墨娃(水墨画)、油你真精彩(油画)、星罗棋布(布艺)、给你点颜色看看(彩绘)、情定沙缘(沙画)等,让幼儿能自主地按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经过精心布局,我们将区域的柜子设计成了不同的造型,如“十字型”“L型”“马蹄型”,或靠墙摆放的全敞开型,或依角而成的半包围型,每个小区顺势而成、巧妙连接。既开放,又相对封闭,既有一定间隔,又能自由交流。我

2021年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欧阳光明(2021.03.07)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

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5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理解”是基于尊重与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摘要:美术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与艺术传递的课程。今年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目标新常态课,也是不再是简单的对人的能力、品质等方面内容进行反映的课程,美术课程还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映,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力也同样能够得到发展。如今,美术课程逐渐采取学生自己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问题中寻求创新性发展,这些都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完成任务,还能够发展其思维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学;课堂教学 近些来年,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让人感到欣慰。“核心素养”就是一个国际概念,它提出的根本用意就在于指出新世纪培养的学生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生存,进而实现个人成就,推动社会发展。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收到了各个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同和贯彻,但是因地制宜,不同国家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和贯行有不可避免的差异化存在。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体现在重视知识创新等必备的生存技能;而日本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但归根究底,任何范围内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研究都与时代变革和社会思潮紧密相连,同时,我们国家也已经采纳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推而广之。例如日本教师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得到不少启示,他们在手工折纸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创新,鼓励学生产生一些奇思妙想,鼓励不同的折纸方法的出现。美国教育家萨奇曼提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以思维能力为工具去吸收新知识,去处理各种文化冲突,同样其分析和考察问题的能力也在国际化教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美术教育国际化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如何进行思维训练昵?以下是几点建议: 1.注重实践。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

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1.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 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 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 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2.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 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3.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 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4.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 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 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 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5.文化理解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昨天上午,全市美术教师齐聚长江东路小学,认真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的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 尹教授的讲座包括:核心素养的由来,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文词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要点,美术学科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几方面的内容,以及图像使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讲座,我了解了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导致教学关注点的挪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用奥运五环来加以图示,上面的三个环视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三个学科素养,并非美术学科之专擅,而会覆盖到其他学科,音乐语文,甚至体育,数学等学科,会涉及审美方面的素养。几乎所有学科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或者创造力,文化理解也已经被一些学科列为核心素养。这些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割裂的,而是综合在某种教学行为之中,五个学科素养构成一个整体。对于美术知识技能而

言,即便掌握了他们,依然是静态的东西,只有在动态中,才能将其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在美术教学领域里,我们过去仅仅是在技能层面展开教学,而今后教学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美术或者跨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还了解到,素养是内在品质,在日常和关键时刻通过言行自然显现学科素养在人不在物,美术学科的更为具体的教学结构程序。 一上午的时间,收获满满,尹教授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象,层层递进诠释着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让我更多地思考自己以后的教学,并认真理解消化并将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昨天上午,全市美术教师齐聚长江东路小学,认真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的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 尹教授的讲座包括:核心素养的由来,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文词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

美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美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共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18个具体要点。其中,文化基础中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人文底蕴中又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来培育学生的素养。我想核心素养的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课堂,一切能力,素质的提高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离开了课堂那就无从谈起。 美术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阵地。不只是让学生会画几幅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大的美术教育观,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点,要找到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课前备课要找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点。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美的欣赏,美的创作。多搜集整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让学生放宽眼界寻找课堂外面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来发现美。教师在进行指导创作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去想像,自由去创作,让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只有学生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美的存在。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展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会评价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都是美的还有一些不美的东西存在,但是,我们要学会辨别,学会审美。在评价美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练好基本功,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美。 作美术教师,以课堂为研究基地,抓住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真正具有一定的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不外乎就是一个人本身的修养,核心素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道德、谈吐举止、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等都包括在内,但核心素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1]。核心素养已经不再像双基和三维那样的具体,转而指向的是一个全人的、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的文化素养。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也应该从整体入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知识与技能,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在知识与技能未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只有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和如何运用知识与技能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因此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

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和“寻找优点、善于鼓励”的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