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标准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作者:————————————————————————————————日期: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谈的特点,这就是半结构访谈。

20、组织传播: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关创新的信息交流过程。

21、农村发展:农村从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历史过程。

22、传播:广泛散布

23、农业创新扩散:是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24、沟通: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种信息的过程。(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农业创新信息交流的过程)

25、社会态度: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26、普及:大面积地传布

27、创新的相对优越性:只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它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8、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29、田间插旗:推广人员在田间发现生产技术问题,未遇到当事人而将解决办法写到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旗上,插到农户易于发现的地方,传播技术的方法。

30、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31、意见领袖:是一个社会系统中在某一件事或大多数事情上对其他系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

32、需要:人对必需而又缺乏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33、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34、方法示范:在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演示某种技能的一种方法。

35、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36.接近性: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信仰、民族、外貌、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背景、价值观、距离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38.现场指导:推广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农民认识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问题和正确采用新技术的传播方法。

39.农业推广咨询: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运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40.目标市场: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所确定的为之服务的最佳细分市场,也就是准备开拓和占领的市场。

41.随机误差:在严格控制非试验条件相对一致后,由于偶然原因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引起的,没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误差.

43.巡回指导:推广人员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活动。

44.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书籍等媒介,按照一定制度,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

45.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

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46.主题访谈法:研究人员就某个事先预定的问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48.集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期内把条件相近和相似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进行指导和传递信心的交流方式。

49.推广分摊系数:指推广单位在所取得的纯收益中应占的比例。

50.动机: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二、单项选择

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 D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宗;

D、清康熙。

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 C )。

A、大众媒介;

B、亲朋邻居;

C、乡镇推广站;

D、集市贸易

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 B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4.以下哪项不是知识学习的过程( D )。

A、获取知识;

B、保持知识;

C、应用知识;

D、传播知识;

5.动机不具备以下哪个作用( C )。

A、始发;

B、导向;

C、认知;

D、强化

6.在农业创新传播工具中,环境管理属于( C )。

A、身体动作,

B、副语言;

C、非语言;

D、自我表现。

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 A )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B、技物结合;C、项目推广;D、农业开发

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 D )经营传播。

A、产前;

B、产中;

C、产后;

D、AC

10.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民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D )。

A、环境因素;

B、生理心里因素;

C、世界观;

D、创新的技术原理

1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 C )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

B、大豆;

C、马铃薯;

D、玉米

1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D )。

A、无形科技成果;

B、有形科技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AC

1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 B )。

A、知识的改变;

B、态度的改变;

C、技术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改变

14.在向农民人际传播前先( A )。

A、认同;

B、同化;

C、内化;

D、顺应

15.农业普及所是( C )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1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 B )。

A、标题;

B、主题;

C、内容;

D、摘要

1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 D )。

A、外因;

B、内因;

C、外部强化;

D、AC

1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 D )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移情效应

1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 B )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

B、成果示范;

C、技术指导;

D、小组讨论

2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 C )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

B、大豆;

C、马铃薯;

D、玉米

2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D )。

A、无形科技成果;

B、有形科技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AC

2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 B )。

A、知识的改变;

B、态度的改变;

C、技术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改变

24、与农民沟通之前先( A )。

A、认同;

B、同化;

C、内化;

D、顺应

25、农业普及所是( C )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2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 B )。

A、标题;

B、主题;

C、内容;

D、摘要

2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 D )。

A、外因;

B、内因;

C、外部强化;

D、AC

2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D )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移情效应

2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B )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

B、成果示范;

C、技术指导;

D、小组讨论

3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C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3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 D )。

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宗;D、清康熙。

3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 C )。

A、大众媒介;

B、亲朋邻居;

C、乡镇推广站;

D、集市贸易

3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 C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34、推广者采用暗示法影响农民心理时,一般影响较大的是( C )。

B、男性;B、女性;

C、文化程度高的人;

D、年龄大的人;

35、农业推广沟通的客体是( C )。

A、推广人员;

B、农民;

C、农业创新;

D、AB

36、“绿色证书“工程的重点是( D )。

A、中专毕业生;

B、乡村干部和技术推广员;

C、有技术的农民;

D、BC

3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3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 A)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

B、技物结合;

C、项目计划;

D、农业开发

3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 D )服务。

A、产前;

B、产中;

C、产后;

D、AC

40、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拨的语言阐述科学道理的文章一般是( C)。

A、调查报告;

B、论文;

C、广告;

D、科普文章

41、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 C )。

A、跳跃式;

B、辐射式;

C、父传子、师传徒;

D、波浪式

42、椐日本研究,从创新采用过程看落后者农民试行的时间( A )。

A、最短;

B、最长;

C、比先驱者长;

D、比早期多数长

43、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C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44、把蔬菜地膜栽培的方法借用到大田作物栽培上的思维方法是( B)。

A、侧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逆向思维;

D、动态思维

45、根据平衡理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平衡时,就会引起内心的( D )。

B、高兴;B、紧张;

C、不愉快;

D、BC

46、农民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 C )。

B、自学;B、听广播;

C、相互学习;

D、看电视

4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 D )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

B、行政;

C、教育;

D、自助

48、我国水稻、玉米等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的推广属于( B )推广方式。

A、一般;

B、产品专业化;

C、群众性;

D、项目

49、项目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是项目( B )性的表现。

A、需求;

B、适应;

C、先进;

D、成熟

50、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部分组成的文章属于( B )。

A、论文;

B、总结报告;

C、科普宣传;

D、演讲稿

51、传统农业生产利用的动力主要是( A )。

A、人畜力;

B、电力;

C、石油;

D、煤

52、美国学者罗杰斯包最后才接受创新和拒绝接受创新的人称为( A )。

A、最后者;

B、顽固者;

C、胆小者;

D、反对者

53、一个作物新品种是( C)。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54、“公司+农户”是( C )

A、初级群体;

B、正式群体;

C、联合群体;

D、次级群体

55、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D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理需要

56、向农民发放小册子的沟通方式是( D )

A、语言沟通;

B、正式沟通;

C、单向沟通;

D、AC

57、经验交流会属于( C )。

A、示范教学法;

B、鼓励教学法;

C、集体教学法;

D、现场教学法

58、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 B )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

B、行政;

C、教育;

D、企业

59、我国在二十世纪(C )年代初以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的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A、40;

B、50;

C、60;

D、70

60、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是( C )。

A、标题;

B、关键词;

C、摘要;

D、正文

61、在西汉时代,赵过创造了( C )的成功经验。

A、农师;

B、编制农书;C;试验、示范、培训、推广;D、育种

62、以法案的形式保证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推广体系的国家是( 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6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 B )。

A、教育;

B、信息咨询;

C、技术指导;

D、提高农民素质

64、一个地区某农民将一个玉米新品种带给另一个地区该农民的亲戚种植,这种扩散方式属于( C )。

A、传习式;

B、波浪式;

C、跳跃式;

D、接力式

65、技术产量上限与技术经济上限的关系是( A )。

A、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B、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C、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D、BC

66、在下面四个行为层次中,改变起来最容易的是( D )。

A、态度;

B、个体行为;

C、群体行为;

D、知识

67、农业推广人员利用书信、小册子等与农民沟通属于( C )。

A、正式沟通;

B、语言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AB

68、我国农业推广的第一个程序是( C )。

A、试验;

B、培训;

C、项目选择;

D、示范。

69、农业推广体系是( D )

A.农业推广机构设置.B.服务方式.C.人员管理制度.D.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70、在农业推广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电视录像、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 D )原则的具体应用。

A、理论联系实际;

B、启发性;

C、因人施教;

D、直观

71. ( C )是技术成果适应性的验证、推广价值的评估和配套措施的完善过程。

A.示范

B.推广

C.试验

D.培训

72. 农业推广试验的周期(A )。

A.长;

B.中;

C.短;

D.一般

73.试验中将每个处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时,称为(B )。

A、区组;

B、重复;

C、大区;

D、大组

74、禾谷类作物小区收获的计产材料要分(D )脱粒,不要有混杂和损失。

A、品种;

B、重复;

C、区组;

D、小区

7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8个处理,四次重复,误差自由度是( B )。

A、27;

B、21;

C、32;

D、28

76、“百千万”示范是指在村建百亩( B )。

A示范片; B、试验田; C、示范区;D、示范方

77、巡回指导属于( A )指导。

A个别;B、大众媒介;C、集体;D、多级

78、在推广教师的指导下,学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事一定的实践工作,这种教学方法是( B )。

A实验法;B、实习法;C、参与法;D、演示法

79、商品的特殊形态是指( C)。

A、劳务;

B、技术;

C、货币;

D、产品。

80、信息( A)同时为多个使用者利用。

A、可以;

B、不可以;

C、不能;

D、不允许

81.农业推广试验研究的对象是( D )

A.环境

B.经济

C.社会

D.农作物

82.( B )的代表性是指试验时的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条件能够代表将来推广试验结果的那些地区的条件。

A.试验方法

B.试验条件

C.试验总结

D.试验材料

83、随机排列的作用在于正确估计试验(D )。

A、结果

B、方差

C、效应

D、误差

84、代表数量资料的一般水平与分布的中心位置的数称为( B)。

A、极差

B、平均数

C、变异数

D、标准差

8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5个品种,三次重复,区组自由度是( A )。

A、2

B、15

C、3

D、14

86、科技示范场的土地经营者是( D )。

A、农民;

B、农场工人;

C、村社干部;

D、农业科技人员。

87、在农业推广中,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种田、科技致富,可以增强农民的科技观念。这是( D)观点。

A.文化规范论;B。社会关系论.C.社会类型论。D.个人差异论

88、缩值系数= 大面积多点调查亩增产量/( D)亩增产量。

A、平均;

B、最高;

C、最低;

D、“控试”

89、生态营销观念是一种把( A) 结合起来的经营观念。

A.企业擅长同消费者需要.

B. 企业擅长同国家需要.C企业擅长同生态需要。D。企业擅长同社会需要

90、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接收者,能够消除或减少其(D )的消息就是信息。

A肯定性;B、确定性;C、真实性;D、不确定性

91. 环境对农业推广试验( A )。

A.影响大

B.影响小

C.不受影响

D.影响不明显

92. 田间试验干扰因素多,试验误差是( A )避免的。

A.不可

B.可以

C.完全可以

D.能够

93、每行播种量(克)=(每行面积(米2)×每平方米要求株数×千粒重(克))/[1000×( A )]

A、发芽率

B、发芽势

C、发芽数

D、不发芽数

94、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7个品种,三次重复,总自由度是( C)。

A、22

B、21

C、20

D、19

95、应用声、像、印刷品等作媒介指导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推广方法称为( B)。

A集体指导;B、大众媒介指导;C、个别指导;D、多级指导

96、谈话法又称( C )法。

A、讨论;

B、讲授;

C、问答;

D、直观

97、农业推广机构要树立以(D )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A政策;B、利润;C、推广;D、市场

98、语言在农业推广中必然是最重要的( C)。

A、宣传工具;

B、传播工具;

C、交际工具;

D、推广工具。

99、先提出观点和主张,然后分开论述,这是议论式演讲结构的( A)法。

A、总分法;

B、时间法;

C、空间法;

D、排列法

100、农业推广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B )。

A、主要内容;

B、中心思想;

C、导言;

D、结构

三、多项选择

1、以下哪些是农业创新人际传播的方式( ABDE )。

A、访问农户;

B、田间插旗;

C、小组讨论;

D、电话咨询;

E、信函咨询

2.邻里是( AD)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E、集体

3.农业推广组织内部传播的基本作用( ABCDE )。

A、社会化;

B、行为控制;

C、冲突管理;

D、知识更新;

E、服务农民

4.农业创新传播主要利用大众传播的( CE )功能。

A、侦察和反映环境;

B、沟通和协调社会;

C、教育和文化传递;

D、娱乐和休闲消遣;

E、影响舆论和评价.

5.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类型主要有(ABCE )。

A、新技术;

B、新农资;

C、新品种;

D、新知识;

E、新农产品

6.一个县农业局的推广人员到农村办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培训班是(BC )。

A、人际传播;

B、集群传播;

C、组织传播;

D、经营传播;

E、新闻传播

7.农业推广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BCDE )。

A、分析三个效益;

B、分析农户的技术效果;

C、分析评价推广程度与推广方法;

D、分析评价推广组织与管理工作;

E、分析评价农民行为改变情况

8.农业推广的要素有( ABDE )。

A.农业创新;B、传播;C、评价;D、先驱者使用;E、扩散

9.农业推广试验主要有(ACDE )。

A.技术适应性试验;B、技术研究性试验;C、探讨开发性试验;D、中间(生产)试验;E、综合性试验

10.我国农业推广方式主要( ADEC )。

A、项目推广;

B、黑板报;

C、科技下乡;

D、技术承包;

E、企业推广

11、半结构访谈包括( ACDE )。

A、个体访谈;

B、领导访谈;

C、主要知情者访谈;

D、小组访谈;E焦点访谈

12、技术总结一般包括( AB )几个部分。

A、标题;

B、正文;

C、摘要;

D、署名;

E、日期

13、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方法有( ABCE )。

A、调查现状法;

B、分析预测法;

C、评议论证法;

D、政策指导法;

E、优选决

策法

14、农业推广试验主要有( ACE )三大类。

A、技术适应性试验;

B、技术研究性试验;

C、探讨开发性试验;

D、科学研究性

试验;E、综合性试验

15、根据培训内容,农业推广人员在职培训可以分为()三类。

16、农业推广学研究程序中的总结包括( ABD )。

A、资料分析;

B、检验假设;

C、方差分析;

D、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E、小组评价

17、科技简报按其内容可以以下三类( ACE )

A、工作简报;

B、学习简报;

C、专题简报;

D、综合简报;

E、会议简报

18、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依据有( ABCE )。

A、国家需要;

B、市场需要;

C、农民需要;

D、领导需要;

E、专家意见

19、信息加工包括( ABCD )的活动。

A、浓缩;

B、传播;

C、改写;

D、计算分析;

E、编码

20、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 ABE )的总称。

A、机构设置;

B、服务方式;

C、法律制度;

D、经济环境;

E、人员管理制度

21、个人行为的改变要经历( ABC)三个时期.

A.解冻期.

B.变化期.

C.冻结期.E破除期。F.还原期。

22、正确选择提问方式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ACE)。

A、要选词恰当;

B、要选择问句方式;

C、要注意调整问句顺序;

D、多用反问式;

E、多表扬

23、项目验收的方法包括( ADE )。

A、现场验收;

B、电话验收;

C、通信验收;

D、会议验收;

E、检查审定验收

24、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 ABDE )。

A、信息源;

B、传播者;

C、研究者;

D、传播媒介;

E、受传者

25、在农业推广程序中,( BDE )是三个基本程序。

A、项目选择;

B、试验;

C、培训;

D、示范;

E、推广

26、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有 ACD

A.创新传播理论.

B.创新发展理论。

C. 创新采用理论.

D.创新扩散理论.

E.创新政策理论

27、传播的要素包括ABDE

A.信息;

B.传播者;

C.法规。

D.传播媒介;

E.受传者

28、群体行为的改变主要有两种方式( AD ).

A参与性改变;B.主动性改变;C.被动性改变;D.强迫性改变;E.目标性改变。

29、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包括( ACDE )。

A、科研成果;

B、学术著作;

C、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

D、技术改进成果;

E、

引进技术

30、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 ADE )。

A、目的明确;

B、设计科学严密;

C、仪器设备先进;

D、要有代表性;

E、结

果要准确可靠。

31、劝导的方式包括( ACD )。

A.流泻式.

B.暴雨式.

C.冲击式.

D.浸润式.

E.喷灌式。

32、信息加工的主要方法有:( ).

A、传播;

B、浓缩;

C、改写;

D、扩散;

E、计算分析

33、以下哪些属于集体指导法:( ABC ).

A、专题讲习班;

B、小组讨论;

C、示范;

D、田间插旗;

E、巡回指导

34、对普通农民的短期技术培训方法主要有:( ABDE ).

A、技校培训;

B、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C、电视培训;

D、服务咨询;

E、现场会

3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主要有:( ABCD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36. 农业推广试验的代表性包括(BD )的代表性。

A.试验方法;

B. 试验条件;C、试验结果;D、试验材料;E、试验人员

37、成果示范要( ABD )。

A、布点合理;

B、示范地要有代表性;

C、技术要新;

D、示范户确实能够做好示范

工作;E、方法先进

38、集体指导法通常采用以下推广形式:( ABCE )。

A、小组会议;

B、广播大会;

C、培训班;

D、电视讲座;

E、示范

39、农业推广培训是一种非正规的校外教育,它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ABCDE)。

A、普及性;

B、实用性;

C、实践性;

D、时效性;

E、综合性

40、社会营销观念是一种把( ACE)统一起来的市场观念。

A.消费者利益;B、生态利益;C、社会利益;D、环境利益;E、企业利益

41. 农业推广试验具有( ACE )的特点。

A、试验很复杂;

B、条件要求严;

C、环境影响大;

D、重现率高;

E、试验周期长

42、农业推广基本要素是( ABCD ).

A.农业创新.

B.传播.

C.先驱者(先进农民)使用.

D.扩散.

E.培训

43、农业推广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ABD )。

A.农业创新传播的规律及方法。

B.农业推广政策和法规。

C.农民采用创新的规律和特点。

D.农业创新的扩散规律及其途径。

E.农业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44、农业科技项目的来源包括( ACDE)。

A.科技成果;B、科研论文;C、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D、技术改进成果;E、引进

技术

45、农业推广人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 ACDE)。

A、简洁精练;

B、科学性强;

C、形象生动;

D、幽默风趣;

E、朴实无华

46、试验误差包括( AD)。

B、系统误差;B、必然误差;

C、相关误差;

D、随机误差;E联锁误差。

47、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包括( ABCE ).

A.突破阶段.

B.紧要阶段.

C.跟随阶段.

D.高峰阶段.

E.从众阶段.

48、社会动机可以分为( ABCD ).

A.交往动机.

B.利他动机.

C.社会赞许动机.

D.成就动机.

E.利益动机

49、农业推广的程序是( ABCDE ).

A.选择创新.

B.试验.

C.示范.

D.普及.

E.总结

50、写作材料选择的原则一般是( ACD)。

A、真实;

B、多;

C、有力;

D、生动;

E、第一手材料

四、判断改错

1.农民对创新处于感兴趣阶段时,应该采取小组讨论的推广方法。

2.把企业擅长同消费者需要结合起来的经营观念是推销观念。

3.一项农业创新,一经推广人员传播,就能迅速得到推广。

4.农业推广人员是指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

5.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6.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7.落后者农民在认识、试行阶段都比先驱者农民用的时间长。

8.根据农业推广程序,一项农业创新应先试验、后普及、再示范。

9.只有创新因素影响农业创新扩散。

10.动机的产生不需要外界条件

11.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12.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13、落后者农民在认识、试行阶段都比先驱者农民用的时间长。

14、一项农业创新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

15、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

16、动机的产生不需要外界条件。

17.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18.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19、农民对创新处于感兴趣阶段时,应该采取小组讨论的推广方法。

20、一项农业创新的技术产量越高,越推广价值越大。

21、农业创新的传播者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T

22、沟通是一个单向、互动的传播过程。

23.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24.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25、农民在对创新认识时,小组讨论效果最好。

2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农民。

27、关心农民是与农民情感互动的表现。T

28、项目验收的方法包括现场验收和会议验收

29.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30.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31、一项创新出台后,多数人会立即采用。

32、农民对创新处于评价阶段时,应该采取个别访问的推广方法。

33、有形成果比无形成果容易以经营方式推广.T

34、农民行为的改变顺序是:态度—知识--群体—个体.

35.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36.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37、农民在对创新评价时,大众媒介的影响最大。

3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客体是农民。

39、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40、传播使推广人员与农民有情感联系,沟通使推广人员与农民有业务联系。

41.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42.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43.农业推广的代表性是指它的方法代表性和结果代表性。

44.重复的作用在于降低气侯误差和增加土壤误差。

45.对科学技术成果持肯定态度、积极性高的农民来说,成果示范是最有说服力的推广方法。

46. 农业创新受传者就是农业生产者。

47.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48.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49、重现性是指某项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仍然获得相同或?类似的结果。

50.传播信息对个别农民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沟通信息对众多农民的问题针对性较强。

51.推广培训的功能主要在于作物产量和品质,发农业生产。

52.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共同点是,随着使用者数量增加,人均占有量减少。

53.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54.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55.这种由于处理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试验误差。

56.间比法用于精确度要求较高的试验,推广中一般不采用。

57.定时咨询是推广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向农民的咨询,包括乡镇推广员和是媒介传播人员的向农民的定时咨询。

58. 顾客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真正站在市场的角度上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

59.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60.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五、简述题

1.创新的特性?

独创性相对优越性适应性科学性可测性

2.农业推广的作用?

纽带作用(科研-生产)

桥梁作用(科技成果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完善和再创新作用(适应、配套、补充、组装等)

工具作用(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手段)

3.作物品种说明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①品种名称及审定号;②主要农艺性状;③产量与品质;④适宜地区和栽培要点;⑤注意事项;⑥经营单位及联系方法。

4.农业创新扩散的过程?

(1)突破阶段:一个地方第一次有人采用该创新,一般是先驱者农民首先采用.

(2)紧要阶段:关键阶段,决定创新是否能够自动扩散.一般是早期采用者起着关键作用.

(3)跟随阶段:早期多数者接着跟进,自我推动

(4)从众阶段:后期多数随波逐流,跟着采用.

5.人类需要有哪些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劝说性演讲提供信息的方法?

劝说性演讲提供信息的方法如下:一是提出问题。让农民知道目前采用技术有哪些问题?使他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二是解决措施。三是效果对比。四是采用实例。

7.公益性推广组织的行为方式?

①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②承担政府资助的推广项目;

③常规技术指导,配套物质服务;

④提供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技术;

⑤有偿技术服务

8.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2).主题访谈法。是研究人员就某个事先预定的问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3).试验探索法。是打破现有理论和方法,探索新的农业推广理论和方法。

(4).案例研究法。是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5).资料分析法。是根据现有资料,利用科学分析方法寻找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9.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应用吸引法来影响农民心理?

在农业创新传播时,引起农民注意、兴趣等心理反应的方法称为吸引法。

常见的有:新奇吸引,利益吸引,信息吸引,形象吸引。

10.农业创新市场促销推广的方式.

1.会议与展示促销

2.人员推销

3.广告促销

11.农业创新扩散的规律或特点.

创新扩散的方向性、随机性、放大性、阶段性、时效性、替换性。

12.社会动机的类型.

交往动机:表现为个人想与他人结交、合作和产生友谊的欲望、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或群体为取得较好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赞许动机: 如果做了事情得到别人的许可——肯定和称赞,为了得到赞许的动机、利他动机:以他人利益为重,不期望报偿、不怕付出个人代价的动机。

13.组班培训的操作传播法?

又称方法示范,是对某些技术边操作、边讲解的教学传播方法。(1)制订计划(2)操作传播的实施:①介绍;②操作;③概要和结论(3)农民自己操作练习

14.商业性推广组织的行为特点?

行为目的: 主要是利用技术推广服务来获取经济利益,表显出明显的趋利性特征。行为方式: ①技术有偿服务;②技术无偿服务,产品回收销售;③经营配套物资,组织产品销售;④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15、农民自身因素对采用创新的影响。

(1) 农民户主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兼职。

(2) 农民家庭因素:家庭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外出打工、第一收入来源。16、农民的学习特点.

(1)学习目的明确(2)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3)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4)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5)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17、农业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具备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广;专业知识面宽;组织管理能力强;市场观念和经营能力强;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宣传鼓动能力强;试验、示范、实践能力强

20.劝服公众的原则?

1、要影响人们,你的信息必须进入他们的感观: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刺激度,能引起受传者的注意。

2、信息达到对方感观之后,必须使之被接受,成为他的认知结构:传播的信息能被受传者所接受。

22、怎样与农民情感互动。

(1)以共同话题开头。利用接近性原理,以双方认识的人、相似的经历、同乡同龄等开头,消除戒备心理。(2)以关心对方的话题开头。如小孩读书、老人健康等(3)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即使你不感兴趣,你也要耐心听完,不要打断对方或心不在在焉。(4)心理换位。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表示同情或理解,帮助他们寻求解决办法。(5)信任对方。信任对方回使对方觉得你把他当自己人,也就增加了他对你的信任。

23、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2.实用性

3.实践性

4.时效性

5.综合性

24、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方法。

1.经济方法

2.行政方法

3.思想教育法

4.精神激励法

5.法律方法

25、综合评分法的步骤?

确定评价项目、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制定评分表、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数据处理和评价。

29、农业推广人员怎样认知农民心理?

(1)通过外部特征认知农民心理(2)通过言谈举止认知农民心理(3)通过群体特征认知农民心理(4)通过环境认知农民心理

30、群体行为规律?

服从、从众、相容、感染与模仿

31、农业推广教育的时效性?

在教育内容上,一方面要选择新知识、新技术,不能选用过期失效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要选择农民当前需要、学了能够及时应用的知识和技术。32、农业创新传播的方法?

大众传播、人际传播、集群传播、组织传播

33、大众传播法的概念与特点?

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书籍等媒介,按照一定制度,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

特点:①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②受传者人数众多、广泛异质;③传播媒介多样化,有不同的特点;④单向传播,互动性差。⑤受制度约束。

36、群体的作用。

37、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传递者、接受者、信息、渠道、反馈、关系、环境。

38、农业推广的教学方法。

1.集体教学法 2、示范教学法 3.鼓励教学法 4.现场参观教学法

39、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热爱本质,服务农民;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41.大众传播的功能?

①侦察和反映环境;②沟通和协调社会;③教育和文化传递; ④娱乐和休闲消遣;

⑤影响舆论和评价.

43、农业推广沟通的程序?

1准备阶段 2编码阶段 3 传递阶段 4 接收阶段5译码阶段 6 接收者反馈阶段

44、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199

1.示范技术要成熟可靠

2.示范目标要同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社会生产目标一致

3.成果示范要考虑配套服务条件

4.成果示范的布局要合理

5.要精心选择示范点和示范户

6.当前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52.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方法?

增加动力:根据需要,激发动机;宣传刺激,改变态度;目标来吸引,促进采用。减少阻力: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环境。(或者:1.强制改变 2.自愿改变 3.建议改变 4.培训教育 5.创造改变条件)

57.写好总结报告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占有材料

2.正确评估工作

3.总结出规律性东西

59.怎样把话说清楚?

①掌握好词汇(农民语言)②使用特定语言(具体、准确,不歧义)③必要的细节和解释(举例、比喻)④限制专门术语或俚语(方言、土话)⑤说明事件的时间和地点6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要经历哪些阶段?

1准备阶段2编码阶段3 传递阶段4 接收阶段5译码阶段6 接收者反馈阶段

61.选择试验地应注意哪些问题?

选择好试验地应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1)试验地要有代表性;(2)试验地肥力均匀,前作一致;(3)试验地位置恰当

63.改变农民群体的方法?

(1)“二六二”分化改变(2)讨论(3)示范参观

64. 农业推广教学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学用结合原则

3.直观易懂原则

4.启发诱导原则

5.沟通参与原则

6.因人施教原则

7.活灵多样原则

6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1.高质量和熟化的成果

2.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能力

3.健全的联结和运行机制

六、论述题

1.怎样做好访问农户工作?

访问农户是推广人员到特定农户家里或田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传播农业创新信息的方法。

(1)访问要有计划和准备(2)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3)选择好访问时间(4) 选择好访问地点(5)注意细节和礼貌(6)注意谈话技巧。访问时以轻松愉快或可能使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开头,增加与农民的接近性和共同感。(7)注意倾听和记录(8)回答问题要具体明确(9)要重视再访(10)总结评价

2.怎样进行农业推广示范?

3.试述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及推广方法?

(1)认识阶段

认识阶段是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创新信息、了解信息,得到该创新的基本知识,是人们知识改变的过程。

推广方法:大众传播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成果示范、组织参观等方法,尽快让更多的农民知道,加深认识和印象。

(2)感兴趣阶段

是农民在初步认识到某项创新可能会给他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其行为就会发展到感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倾向性。

推广方法: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帮助农民增强兴趣的有效方法。

(3)评价阶段

农民根据以往经验、现有技术和拟采用的创新技术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推广方法:该阶段以小组讨论效果较好,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增强信心,促使其采用。

(4)试用阶段

农民小规模采用创新,作进一步评价的过程。

推广方法:鼓励农民做试验以验证原来的试验结果,使该结果更可靠,农民更放心。同时注意使用方法示范,加强对农民试验的指导,避免发生人为的试验偏差,降低试验误差。

(5)采用阶段

试用成功后,农民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状况,正式决定采用该项创新。

推广方法: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为主要方法。

4.怎样普及农业创新?

1、媒介传播,广而告之

2、集会宣传,大造声势

3、培训教育,配套服务

4、巡回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