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其施教理论的大要是:

一、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给他。

二、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给他。

三、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

如果依照这三原则去推论,是不可以教儿童读经的。不过,以上三原则,虽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对,但从整个教育的理念看,其实是很片面而值得商榷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只是科学知识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又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所有理解都得像理解数学那样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其次,所谓实用,有当前儿童期马上可实用的东西,也有他将来成长后所需的东西,要不要一齐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用不到的东西?需不需要学他将来才用得着的东西?这在当前教育理论中是尚未深切讨论的问题。

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是否一定要游戏才有兴趣?是否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之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小学时期的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给他儿歌。如是,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平。升初中后,便觉得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初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也只有初中的音乐程度。到了高中,初中音乐又无用,又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小学到高中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到高中毕业时,只有高中水平。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所有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的水平,成人而只有高中水平,便是没有水平。难怪我们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这真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徵,现在书店的音乐类畅销书大多是古典音乐的“入门书”,可见十余年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多么贫乏而不足。

如果换个教育思想,知道教育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有性情美感上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则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实用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却多用高水平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培成,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正式音乐,没听说这孩子会掩耳不听,但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人不同。

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则必须辩明: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我们如果要用现在唯一的知识性的考试方式去考他,那他当然一点也“不懂”,但如果教育思想不那么僵化,如果我们肯从长远的历程看,应该可以推断,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时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

我们当然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科学为标准而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一面。技能性大体是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他现实上所需用的语文技术和生活观念。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小学国语课本,便只想供应这些现实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儿童所能知、所需用的东西甚为简单,因此我们的国语课本的内容也就跟着简单以适应之,乃至钱穆先生批评之为“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如此教下去,到了初中、高中,他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他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这时他已经太忙,基础打不起来了,他已不可能从语文教育学到深入的永恒性的东西了。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他永远成为一个语文程度低落和人文素养苍白的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人一辈子都在缺乏之感中,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冤枉的。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便具有一生受用不尽的为学为人基础。

其实,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的语言,能够表达他的一点文采,是不须要像现今的小学语文课这样大费周章的。我们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杂了。

姑且从认字说起:低年级的认字能力已经是很强了,但是对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大体是靠记忆力,而写字和应用需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本来,低年级的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然会有一些吸收,自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会认会读,就会写会用,这岂不是简单又自然!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会写一字,就要会用这一个字,才算学会,号称“深究”。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老半天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原地磨呀磨。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才华!

曾有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念一首中国诗,只念十分钟,便挂在教室后面不管,明天再换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教导,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在他升上小学一年级时,便可随意阅读。此时,如能提供无限的课外读物,则一个儿童在小学六年间,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识,还愁他不会造句、不会作文吗?一个提早

认字的儿童,可以提早阅读,而养成阅读习惯的儿童,不但自己吸收知识,也省了天下父母多少担心!将消减社会上多少游魂和暴燥!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即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要把人当人看,不要只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性,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在永恒性的文化陶治上,参酌加入“儿童读经”的教育!也就是除了现行的“只陪儿童长大,长大后即无用”的教育以外,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即是: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多念多反复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原来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式,程式却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生都受其益。(根据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但如错过了十三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殊不知,该“死背”的时候就须“死背”,应“食古”的地方,就须“食古”,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他会慢慢“反刍”!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所以这时不给儿童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遏止他的成长。反之,如果理解力发展未到时机,硬要他“理解”,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青年“怕”数学、“怕”科学!因为有关理解力的推进,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天分高、早开窍的,只占少数,我国的科学教育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一般的学生,所以有绝大多数的人产生学习上的困难,而这困难是不能“勤以补拙”

的,是打他骂他也没有办法的。没有能力学习而硬逼着他学习,学生本人和全家人都为了数学科学教育,生活在恐惧痛苦中,长达六七年之久,这才是真正的“填鸭”元凶呢!我真希望我们的科学教育学学美国,把数学科学教育的难度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先不怕数学科学,而代之以多量而多变的习作,以养成善用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明创造,变成两不着边!其实一个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才,我们应在发现并特意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一般人所需要的思考训练是逻辑和人生哲学,而我们高中教育却没有逻辑和哲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演算来训练洞察力与思考力,但学那么深的数学理化,又要求解题速度,刚好不能培养其洞察的眼光和思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掠取分数而已,只令他一辈子害怕思考、心胸滞浊而已。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连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研究风气”也都被扼杀了,此“科学填鸭”之过也。

所以,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都应好好照顾。在儿童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发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恰合了,自然“活用”出来。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像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能像考数学这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能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预备着总比不预备好,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时,一无所有,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着刺激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措,窘态毕露!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究实而言,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

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文化教养之出问题,其来已久,病怎么来就要怎么去。有人天真的以为社会乱到一个程度,就会“物极必反”地自我纠正,这是错把天地的自然变化误想成文化也会如此。天地可以自然的循环,但文化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坏,是人的自我破坏;好,也需要人的自我培植。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儿童读经,使他及早受文化的浸润。这种工作,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这却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

有些现代人的心态,凡是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浅,是人间世的衰象!要给儿童读经,凡此等陋习鄙见均须淘滤净尽才可。

王财贵儿童经典导读讲座

儿童经典导读讲座(上) 儿童经典导读讲座(上) 主讲人: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 时间: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阻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要知道怎么样做到这样的愉快轻松,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们今天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讲座。在这两个小时之前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录像片)“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的贡献深感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化对现在社会转向该是一贴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就正在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从根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折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和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早自习也都是在读诵四书,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壮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论语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依照国际礼节看完了要鼓掌……,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所以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 个开始的一个到十个十个到一百个到一千个到五千个,后来三年就到五万个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万个,现在已经推广七年多了现在只有台湾一座小岛,就有一百多万个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之一

季谦先生讲课录——易经1-A序卦 时间:西历2000年11月16日 地点:台中教育大学 记录:哲萱木木 这是几千年以前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单独的存在。它的性格或许跟你不一样,它的见解是跟你不一样,但是你认为它是有智慧的,是值得赞赏赞叹的,那你怎么把这些值得赞叹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营养呢?最终还是靠一个领悟,但是要领悟,熟能生巧,你熟悉的时候领悟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当然到最后并不是要吊书袋,把它一五一十都记得,最后不是这样。但是你不通过这样子的程序就比较难,因为你不能够自己认定你是那么样的聪明、伶俐——大概这样的人很少有。所以还是要熟,纵使是孔子读书也要熟,何况是我们呢?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生命就是这样成长,而对于这些有高度智慧的文化遗产,你能够用这一种心情来读,那么对自己的长进是最多的。 以前我在师大有一个老师叫鲁实先,他平生对于《说文解字》和《史记》是下了最大的功夫。读高中的时候,书发下来了,他一两天就把书全部都看完,然后就去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发书? 老师说:书不是发给你们了吗? 他说:我看完了,什么时候再发呢? 老师说:没有了,这个学期不发了。 他说:那我们看什么? 老师说:这个学期我们就是要上这些课。 他说:噢?这几本书要上一个学期呀!那我不上了。 从此他就不去学校读书了,所以他高中都没有毕业,这个人后来是名教授。他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杭州文渊阁,去读《四库全书》,有没有读完《四库全书》不知道,至少他去读《四库全书》。各位,你已经是高中毕业了对不对?我问你《四库全书》读了几本?所以这一个人是学问蛮大的,他平生最深入研究的就是这两本:《说文解字》,而且是段(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还有《史记》。他教《说文解字》,这本书有一两千页,他几乎知道哪一个字在哪一页,《说文解字》上的文章,他大概都会背,因为他很熟。《史记》也差不多,他说每年最少要把《史记》看二十遍,因为他两三天就可以把《史记》看一遍,所以他《史记》是很熟的,一定要这样子才能够成为一个名教授。 他曾经跟我们讲过:最聪明的人是读历史,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至少是三千年呐,从孔子以来二千五百年嘛,孔子之前至少还有五百年可信的历史,所以从周朝初年到现在就是三千年了,那么如果周朝上推就三千多年。我们不要说五千,有历史记载可信的至少三千。他说,你对于三千年的历史只要花一两年就可以把它读完,以一两年的时间接受三千年人类奋斗的成绩,这些历史都是奋斗成绩的精华部份,你不必再自己去经过三千年,懂吗?所以以三年换得三千年,你的成长速度是一千倍! 不只读历史是如此,读有意义的重要的书都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是你要真的有所体会,所谓体会就是把书读到自己身上来。读书不要书是书你是你,你要想办法把书读到自己身上

读经教育手册完整版

读经教育及其顺序 儿童读经的顺序 儿童读经方法读经顺序第一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级:唐诗、宋词、元曲第四级:《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 读经四要领 1、及早读,越早越好,最好是十三岁以前。 2、老师读,只是读。 3,大量读,基本标准:一天一百字,一字一百遍。 4,快乐读,前三个都做到了,就快乐了。从第一级开始读,越读越简单,越读越快乐。 读经教育的三个要点: 1,教育的时机,儿童期,十三岁以前。 2,教育的内容,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 3,教育的方法,诵读。读经的方法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 三岁的孩子不读经怎么办? 要如何教导三岁的孩子,孩子有其个别差异,本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建议的是:能听能跟能指文能识字能背诵是上好的,其次能听能跟能指就很好了,其次愿意听声而跟念已经了不起,再其次,只要常给他听,不管有无反应,教育的重大效果就已在其中了。一步一步慢慢尝试,不要急。从只有听,偶尔鼓励他念,到有时候也指指字,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想想,你已经二三十岁了,还一事无成,他只不过三岁,前途还远得很,只要家长是有心的--有恒心的,还怕教不成材吗?但也不可以放任不理就是了。所以只要一心想着要教读经即可,每天每时每刻,在他可能接受旳范围内,都多少教他一点。--小孩一天一天受教,一天一天懂事,您就一天比一天好教了。最怕的第一件事是:跟本不知道要教读经,第二件事是,既知道了,信心不足,见异思迁,东想西想,终将一事无成;第三件事是:有信心教读经了,而那信心是假的,是一种功利的心态,

急急躁躁的想要看到效果,东看西看的要拿别的孩子来比较,则不但不能持久,也把孩子的胃口弄坏了。切记切记。 成人还可以读经吗? 成人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为迂腐而不敢去读。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所以,我愿在此发起「全民读经」运动。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即「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这里所谓「成人」,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设定在「半年内」,是为了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念兹在兹」于人生学问的体验。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这样就没有「艰深难懂」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因为「论语」篇章各自独立,所以可以分开来读,有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一分钟两分钟,只要身边有一本论语,随地都可翻开来读。可以在生活周遭,到处都放一本论语,每本各有它的进度。每本书中备一张书签,读到那里,夹到那里,下次再接着读下去,直到读完。每读完一遍在书末划一条线,读完五遍就写成一个「正」字,等到划了二十个正字,就是一百遍了。 据欧阳修的统计,论语一书有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以普通读书的速度,每分钟两百个字相除,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读完一遍。起初会感到有些拗口,读到一二十遍以上,渐渐顺适。四五十遍时,读完上句,下句就会自然涌出来,愈读愈快,甚至四十分钟或三十分钟即可读完一遍。读到一百遍就几乎能背了。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 大家看过王财贵教授的讲座吗?观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 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一 这堂课,温老师给我们看了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演讲,这一场演讲,被称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教授是儒学大师牟宗先生的嫡传弟子,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复兴传统文化的活动,所以王财贵教授的这场演讲主要围绕着中国古典文学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展开。 在演讲的开篇,王教授就说了这么一段话:“今天我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建党的事情;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潜力无穷,但是有许多的老师,许多的家长一直在残害障碍着我们的孩子,所以请你们千万、千万!拜托、拜托!不要再去残害我们自己的孩子了。”这段话刚开始在我听来,实在是有点言过其实,一直被称为浇灌祖国花朵园丁的教师和一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怎么竟会被冠上残害孩子的罪名;但是当我看完整个演讲视频,我终于明白为何王教授

会有这样的言论,因为我自己都不由自主地觉得:原来我也是被残害的孩子之一。 在视频中,王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只是在个别人一句“古言繁琐”的批判下就全盘否决,开始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替代博大精深的文言文,开始不再让孩子们学习古代的经典篇章,开始让孩子们放弃我国本身最应该追捧学习的`四书五经,而这个别的批判者还是背诵着四书五经长大,因为这些四书五经而到达文化巅峰的高度,所以王教授说“忘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只是自己的损失,也是一种对于其他民族的罪过”。 古人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金大学生何其多,但是真正能做到古人从前所定义的大学之道的,寥寥无几。中国的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璀璨的文化特点,都有名垂青史的*诗句,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在几千年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名言警句,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去学习的东西。看完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总在感叹,为何这个视频不是再早一些出现,如果它再早一些出现,或许现在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成长起来。 读经,不但是一个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活动,还是一个让更多孩子茁壮成长的运动,更是一个让中国更优秀的一场革命。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二

德慧双馨 心得体会

世纪星“德慧双馨”教师研习会心得体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答疑解惑的人就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所以我们必须跟随生产力的变化去学习,来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学习。 每次的学习都有感触,可以在从中获取知识,但是这次的感触最深也称的上刻苦铭心。中华名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当然只通过这样的研习会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训在平时多看书、多读书、多学习。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不是因为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丰富在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 翟教授的讲座:忠孝天下,又一次洗礼了心灵,净化了心灵。让我对“孝”字又有了深入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尽孝要尽早,要时时刻刻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治天下。因此想成就就必须要尽孝。 下午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讲座,在我心中激起共鸣,使我得到一些启发。讲座主要讲述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观看过程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潮澎湃,先是讲到我们是当今大量存在的文化侏儒,没有能力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王财贵教授讲中国留学生回答不出外国学生关于《易经》,《老子》,《礼记》等中国经典著作的提问,这些著作在我二十几年人生中几乎都没看过,身边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没有奠定好的基础,我们的身体长大,文化和精神却停滞不前,心灵中没有自己祖国的好的文化信仰,再去学别人的文化

就只能全盘接收,学到的大多不是精髓。最重要的记忆时间阶段是0~3岁,超过3岁到6岁机会小一点,13岁以后就基本没用了。尤其是最后十几分钟王财贵教授告诉我们的关于他教育自己孩子们的经历,让我感到期待,我想等我以后有了小孩一定要给他听古典音乐,听英语,读经给他听,等他会说话了就让他背经,学语文,培养他的智力和记忆力,来补上遗憾。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把孝作为一个好人的第一条件,实在是太深刻不过了。父母照顾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觉得什么;等到我们需要照顾的时候,才觉得亏欠他们太多太多了。我们如果能用父母对待我们的心去对待父母,那才是合格的子女啊。以前的我们不懂得体贴父母,对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可现在我们开始感到父母真的老了,他们需要我们的日子已经开始了,再不能太自私地自顾自忙活,该是报答、孝敬父母的时候了。多回家帮帮父母、照顾照顾奶奶,多尽自己的一份力、一点孝心,要知道,能够这样,忙些也是幸福的。人生百善孝为先,就让我从最基本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吧。

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观王财贵讲座有感

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观王财贵老师讲座有感听着王老师的苦口婆心与慷慨激昂的论调,既朴实又深刻,既严谨又幽默。两个小时,如白驹过隙般短暂,却给予我们听众极大的听觉盛宴,而后留下的是深深的思索与感触。 不要残害孩子的天性,让幼苗在自然的雨露中成长。人本身就是上帝卓越的作品,每个孩子都是不受世俗沾染的好胚芽,每个胚芽都有潜力长成参天大树。而大人们苦心孤诣提供给孩子的各种自以为是的帮助,很多时候只不过成为孩子的牢笼禁锢。这让我联想起小王子的故事。一幅画大人看到的是帽子,小孩子想到的确是一只挺着一个装着大象的大肚子,吃饱了的蟒蛇,一个箱子可以遐想连篇,一只笔杆子,就像马良的神笔一挥,万物皆有。这一切,都是大人们所臆想不来的。我想起一句英语的名言“Every child is an artist.The problem is how to remain an artist once he grow up”这句话说的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创造性,但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磨灭掉了,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孩子在长大后仍然是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给这些天真而充满潜力的孩子一个自然生长的环境,而不是创造一个温室,保有孩子们的天性,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天性,或许这每个成年人对孩子的一份责任。 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之路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教育孩子方面,教师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一个立志成为好教师的我来说,对此特别深有感触。好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当?学生应该怎么管?王老师说过,如果你有一桶水,不是应该分给孩子一杯水,而是要指给孩子一条河。老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孩子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们。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作为老师,脑中要先有一个满满的知识的桶,然后再慢慢一勺一勺舀给学生。老师要尽职尽责,努力指导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才是个好老师。但似乎现在的这一切都被推翻了。负责任的老师反而是好心做了坏事。南辕北辙了。越努力只会离目标越远。从没有认真审视过孩子们那些天赋异禀。孩子们就像海绵一样,有极强的吸收学习能力。这是上帝给的诞生礼物,蜕变的机会。可是常常被所谓的大人们残害了。我们太急于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们在痛苦的学习中失去对书籍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厌倦、害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这种自然科学的教育应该要怎么教才是对的呢?永无止尽的题海战术,能够赢得几时?相比于西方的孩子们,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但却输在终点。人生不是50米激情快速跑,是马拉松式的体力耐力考验。我们赢他一时,他们赢我们一辈子。曾经看过一部很有趣的插图,画一只小鸭子如何慢慢变成一只“考鸭”,反映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充满着对孩子烂漫纯真的剥夺,对思想的禁锢与压榨。

学“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心得

学“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心得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观看了王财贵教授关于儿童经典导读推广的讲座。通过学习,我对王教授关于教育的观点产生了很强烈的共鸣,以至于感叹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看到这个视频,如果我也能很小就接受读经教育的话,那我的读书时光是不是会更轻松一点?我现在个人的修养会不会提高很多,我是不是也会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胸怀…… 王教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是在我看来,不管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还是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没有把教育当成是简单的一件事去做,因为一切都在向分数看齐,一切都在向“高考改变命运”看齐,似乎我们在学校受教育,都只是为了高考,只是为了提高分数,那高考之后呢,毕业之后呢,进入社会后我又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呢?一片空白。我大学毕业已经一年了,到现在都没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我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有没有一件事情我能坚持做下去,现在这些疑问我都有了答案。7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巨老师的公益课程,我知道除了在一般学校应接受九年义务应试教育外,还有一种被大家所倡导的国学教育,让小朋友从小就能诵读经典著作,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自己是非常喜爱读文言文的,像苏轼的《琵琶行》熟读后觉得字与字间都特别精美,“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意境的美是白话文所不能替代的,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也想要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学时有修《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王老师课上给

我们讲某些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些节日的传统习俗,会让我们自己展示一些传统礼仪,一堂课下来总会觉着过得很快,总是意犹未尽,现在,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我继续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与贤者为友,我非常渴望能够成为孔子学堂的一份子,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读经教育,了解中国古文化并且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读经,让更多孩子懂得中国礼仪,我的儿时已错过的机会,不能让现在的孩子再错过。恳请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孔子学堂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孩子们获得陶冶情操的教育。谢谢!

几篇读经多年孩子的心得感受

发几篇读经多年孩子的心得感受给大家参考 (2010-08-12 06:49) 转载 标签: 圣贤 读经教育 王财贵经典学校 杂谈 在智慧中成长 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有过困难有过障碍,每当在瓶颈处时有过泄气,但现在知道这是在磨练自己!在老师同学的提携鼓舞下,我一步步的在智慧中成长!来此也有快两年了!自我感觉长进也是不小,目标已明确,也已立志,但要去努力!常常自我提醒:读书是否心、口、眼、耳四到?日常生活等是否依理性而行?等等…… 说说我读经典以来的历程吧!肯定犯过错误!当然也是因犯错而改正错误才长进!比如说学习任务没完成!老师罚我加夜班!因为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没认真读,二、是内容难背!因为没完成任务挨罚所以才会认真更好的完成任务! 以前还有遇到一点不顺心,就是不愿意的毛病!言行举止不注意!说话不会说,听话听一半等……记得去年因为说话的原因,搞的连吴老师都对我说,真不爱听你说话!不过好的是,来这儿到现在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回忆起去年的那些事,真觉得自己好傻!也许是不懂事吧! 回想到以前,刚来的时候,生活方面不能完全自立!比如衣服不会洗,鞋也不会

刷,好多活也不会干!好多该明白的事也不明白!还有吃饭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后来知道有不明白的事要靠学习阅读才能明白! 学习上现在也能自觉了!生活上就可以完全自立! 在将近两年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会干了很多活,背了经典,也尽己所能的改善自己!读书时常常读着读着就突然感知到一些意思!有的呢似乎理解了,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现在试想,如果就这样把经典背完,到解经的时候应该就既能理解也能表达了吧!再想想如果现在还去上所谓的“义务学校”一直到大学,可能连找个工作都麻烦!这样算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23或24岁,用这20年来读经典,就光读经典,进社会的话一定了不得!比起来好象上学等于浪费时间!而且那些什么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都是用分数来评你是否认真学习!但再认真的学生,不一定代表他聪明或能答题!所以这样判断是错误的。 而再想想我们,与世隔绝,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安静又无外界干扰的好地方学习,读经典,生活,玩耍,真应该去珍惜呀! 经典会给人智慧!曾经把读书当成功课任务!而现在已情不自禁,乐在其中! 读经典为的是培养人才,是为了让读经的我们成器,成为国家栋梁!虽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思想家和所谓的“栋梁”,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位安其本份的君子!我知道每一个智慧之人都会去经历一条生命学问之路,而这就是我们将来所要经历的!这也许是从没读经典到读经后的体悟吧!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 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 "一的"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这个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人并不一定能够尽其性,所以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之性,这个就是一种教育,尽自己的性,然后尽所有人的性,这就是教化。所以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呢,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的化育,赞天地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赞天地化育就是人通于天,人德通于天德,所以,能尽其性,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与自己和谐,能尽人之性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能尽物之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赞天地的化育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那么现代西方人讲这些和谐,我们叹为至理名言,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它是至理名言呢?因为它确实是合乎人的内在心灵的追求,而合乎内在心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 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 怎么了解人性?我们必须把它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面对这些内容,假如我们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尽了这些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尽了人性。 全面性:人性中有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就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第一个是我们很难了解人性,因为程子(程伊川)说: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于是人就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产生,那么人生而静,就是"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静的,你还没有感于物的时候,你的心是静的,这个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中"以上不容说,意思也就说,那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不许你随便说的。 用一个不可诤法,就是不容争辩的方法,来讲人性的内涵,从人性的内涵来了解人性。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人性内涵,我们从这个内涵大体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体可以把握到,虽不中不远矣。 人类心灵的两个面向,这两个面向应该讲两个层次,人类心灵有两个层次的开发,一个层次是比较高层次的,属于智慧,一个层次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属于知识的,用佛教的词语来讲,属于知识的是由于人类的识心、认识心所开出来的学问,开出来的文化;属于智慧的,是佛教的所谓智心,智慧心所开出来的学问,佛教是要转识成智的,所以可见为什么要转?为什么要成?可见它有高低之分。 人类的文化的表现,用康德的词语来讲,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一种是思辩的使用,一种是实践的使用,思辩的使用成就所谓知识的学问,实践的使用成就所谓德行的学问,那么这个德行的学问,康德讲是道德的学问,他最切入儒家,但是康德不知道还有道家的玄智,还有佛家的空智,所以我们把这个智慧的学问,把康德的对于所谓实践的学问,扩充为儒释道三家。 康德也说人类理性的两层运用,他说人类理性的两种运用中,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

王国权高考励志经典演讲稿与王财贵教授经典教育讲座发言稿汇编

王国权高考励志经典演讲稿 王国权老师励志演讲稿 有人说:王老师,关键只有十一天了,一切都来不及了。我已经堕落两年多了,人家已经是宝马/奔驰车了,我还是手扶拖拉机。假如你是一辆拖拉机,送你两个字:借力。借助外地,你就能跑得更快。曾有个老板,有天开着辆奔驰车在路上跑,发现前面有个求救信号。原来是辆拖拉机坏了,拖拉机手说:能不能帮个忙啊。没问题。奔驰车老板拿出一根绳子,把它的尾巴与拖拉车的产头连在一起,拖着拖拉机前进。拖拉机手很谦虚地说:你要慢慢拖,我的性能不太好哦。没问题,我慢慢拖。突然之间有辆红色的宝马,里面做着一个红衣少女,从旁边飙过去了。奔驰车老板生气了,敢飙我的车,于是油门加下去了。警察一看吓坏了。公路上有三辆车有飙车,一辆是宝马车,一辆是奔驰车,还有一辆是拖拉机。请问:谁是你们的奔驰车。那就是你们的老师。 碧莲中学有位学生找我:王老师,我数学成绩不太好,能不能帮我。我说找我干嘛,找你们数学奔驰车。她说了一句让全中国人民伤心的话:我们数学老师有偏见,他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对我们成绩差的同学缺少爱。 各位你们别忘了:奔驰车与拖拉车中间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是什么。两个字:主动。 在这个世界上没人会主动来帮你的,除非你主动要求帮助。 你们班里有多少学生啊。50个,数学老师几个。一个。一辆奔驰车要拉五十辆那个车来得及吗? 有同学说:关键是我脸皮比较薄哦。你还有脸说出来。据卡内基研究: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只要你们一找你们老师,百分百的老师在想一个问题:小张啊,我在金清中学等你三年了,你总算认识到我的价值了,坐。 你们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学问就是学着问问题。 第1 页共1 页

王财贵教授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王财贵教授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主讲人: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 时间: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 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碍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要知道怎么样做到这么样的愉快轻松,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们今天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讲座。在这两个小时之前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录像片) “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的贡献深感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化对现在社会转向该是一贴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就正在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从根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和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早自习也都是在读诵四书。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依照国际礼节看完了要鼓掌。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所以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 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个开始的。一个到十个,十个到一百个,到一千个,到五千个。两年就到五千个。后来三年就到五万个,四年五年以后就是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体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体会 王财贵教授其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从小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不要做文化的侏儒,是啊,在当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知道学会感恩 和孝道,知道感恩的真正含义,知道怎样生活才道德,怎么样做人 才不会失去尊严。现在的我为人母亲了真正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熟话说”养女才知父母恩“真是一点都不假。弟子规,我们可 以发现首孝悌是当头第一篇,“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就是告诉 大家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 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 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 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 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 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 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 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 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 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百行之首,以孝为先。让我们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一位普通的全日制读经家长对读经教育的解读!

这是一位妈妈在看完关于读经教育的一些报道后的感悟,是自己的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读经教育的理性解读,从这位妈妈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何为的合理的读经教育,也给那些正在迷茫和徘徊不定的家长们一个参考。 我是一个全日制读经孩子的妈妈,看了《深圳商报》连载的几篇关于读经教育的讨论,一边是对于读经教育的质疑困惑乃至各种忧心不满,一边是读经圈内人士的娓娓道来以示明苦心、用心和悲心。其实无论是质疑忧心还是苦心用心,其实都是世人对于现存教育状态的一种关切,但是对于围观的人,特别是对于不了解读经教育的人,面对两方的说法时,莫衷于是,当未能深入了解读经教育背后的道理时,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对读经教育的担忧,而以其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来取代自己的理性判断,从而给读经教育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往往会让人先入为主,不利于继续深入了解读经,也不利于后来者了解读经。 作为一个全日制读经孩子的家长,在一步步深入接触读经教育的过程中,我也因为连载文中提到的现象质疑和困惑过,如果没有继续深入去了解和解惑,我很可能也黯然离场······在外人看来,我就是一个“苦苦”坚守读经教育的家长,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选中读经教育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所有的家长二话不说让孩子上体制一样,而且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与王财贵教授唯一的关系就是通过他我们了解了读经教育,我们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去选择,而这种选择没有任何强迫性质也没有任何指使和逼迫。在我的眼里,我已经是给了我的孩子最恰当的基础教育,而在这种教育选择下,如果有出现任何的问题,我们也会理性面对,作为父母,我们是唯一可以为孩子负责的人。 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相信的是专家、权威,而且大众的思维习惯也常常是因为大多数人这样想,所以也这样想这样选择,而依此选择而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很少去责难专家和权威,更多的是自己默默承受,因为大家都这样。真正认同读经教育的家长,既不是认同专家或者权威,更不是因为有很多孩子在读经,读经的孩子表现很出色可以成为大人才,所以才让孩子去读经,而是因为读经教育的道理是合理的,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比对过的,觉得对于孩子我们就应该给他像读经这样的教育,该记诵的时候让他记诵,该理解的时候让他理解。但因为接受读经教育的是小众,对于一些徘徊在读经圈周围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那么如意的现象,从而认为要深入追究、谴责,首当其冲的就是读经教育的倡导者王教授和读经学堂的堂主和老师们。但是,孩子的教育难道真的可以完全依靠学校或者说学堂吗? 作为一个读经家长,我也听过很多黯然离场的故事,也为这些离场的人感到惋惜。其实对于刚刚接触读经的人,刚开始面对这些问题一定是质疑,往往容易把它当成一种普遍的现象,担心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会如何?如果拿这样的话题去跟身边不了解读经的人谈,结果一定是被无限的放大,更加加剧质疑和担忧。不过,还好读经推广二十载已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读经圈,我选择了深入其中,理性面对这些困惑。当你去深入了解,你会发现,第一,这种现象不是普遍的,其二,现象的发生并不是单方原因引起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要受到多方的影响,他的先天、家庭关系、父母对于教育认识的统一、学校的教导、社会环境等

2001年王财贵老师暑期大陆巡回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讲演

2001年王財貴老師暑期大陸巡迴講座北京師範大學講演 開篇 今天我之所以來這裏,就是要說明一件事情——請各位老師,這一輩子務必要記住——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事;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所謂的老師要有“愛心、恒心、耐心”,這些“三心二意”是不需要這麼強調的。我們只是不瞭解教育的本質——本來一個孩子,他就是那樣的純真純潔,他的品德,我們只要不破壞他,就很好了;本來一個孩子生下來潛能無窮,我們只要不障礙他,就不錯了。有許多老師,有許多家長,一直在殘害,在障礙我們的孩子。所以使我們國家沒有人才,從今以後,不要再那麼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礙我們的孩子,千萬、千萬!拜託、拜託!要怎麼樣做到愉快輕松的跟小朋友一起成長?我請大家先看一段錄影帶,這是六年前的帶子。 "前幾個禮拜,我們播送了一代新儒學大師牟宗三專題,對牟先生一生為中國文化所作的貢獻深感佩服。牟先生認為,對現在社會弊病的救治,中國傳統文化該是一帖良方,但是如何落實呢?現在他的嫡傳弟子王財貴,正在推動一項復興傳統文化活動。從根本上救起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這個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學習成績進步,還可以開發增進兒童的智慧,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這是一種什麼方法呢?請看記者胡春玉、肖瑞華的報道:“這裏是臺北市中正國小四年級二班的小朋友,他們每天的早自習,都是在讀誦四書。而這裏是復興街的一個社區媽媽的家裏,小朋友下課後聚在一起也是在讀《老子》、《莊子》、《論語》這些一般人認為深奧難懂的中國經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論語》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計,大概有五千個小朋友,正在接受讀經訓練。這些小朋友經過一年半到兩年的讀經教育,不但國語能長足進步,有的竟然也從經典中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令許多家長及老師又驚又喜。” 這個片子是六年前拍的,剛才說,現在全臺灣省有五千個小朋友讀經。那是我推廣讀經以後的兩年,從多少人開始推廣讀經呢?就是從一個人開始的,一個人到十個人,十個人到一百個人,到一千個人到五千個人,兩年就到五千個人,三年就到五萬個人,四年、五年以後就是五十萬個人。現在已經推廣七年多了,現在僅臺灣一座小島,就有一百多萬個小朋友在接受這種教育。東南亞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到越南、泰國、緬甸,凡是有華僑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以及美國、加拿大、阿根遷、墨西哥、澳洲、紐西蘭,乃至於英國、盧森堡等地,或許我沒有聽說過的地方,只要有中國人,就有人開始在接受這種教育。 我們大陸祖國,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是我們的文化根本所在。我們這裏不做誰來做呢?我們這裏不做得更好,誰來觀瞻,誰來效倣呢?現在大陸也有超過三百萬個小朋友,分散於各個地方在讀經。如果現在還有不知道這種教育的人,你一定要開始知道。各位來自四面八方,我也希望從今天以後,大家回到各自的家鄉,回到各自的省份,告訴人們有這樣的教育,而讓人們接受這種教育。剛才說過,不是要老師更辛苦,不是要小朋友更多的功課負擔,不是要家長更加認真指導孩子,不是的。 我前年到大陸來,經過香港去見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說過那樣一句話:“現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師都在做一件事”——我想,到底做什麼事?——“都在殘害我們的幼苗。”當然這一句話,在一個作老師的人聽起來是不很愉快的。大家不要不愉快,我也是老

《震撼百年的教育演讲》观摩学习有感

《震撼百年的教育演讲》观后感 前两天观看了台中师大教授,国际著名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的演讲。两天来自己也很惶恐,将近30年的教育工作,自己在干什么呢?自己兢兢业业,刻苦努力的教授语文学科,自认为和身边的教师一样,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然而在开学初的教师培训会上被批为老师应下18层地狱,真可谓是罪大恶极之人了。这让自己苦恼了一段时间,本人为自己做的是育人、树人的积德行善之事呢?在王博士的演讲中又评价为教师是在毒害国家的幼苗,情何以堪啊?! 细想想人家说的不对么?放眼去看,许多经过十几年教育的孩子,不懂人恭之礼,满口脏话好吃懒做,对父母呼来喝去,对老师不服不忿,难道这就是家长用手捧着,用蜜浸着,老师用心育着,费心护着的结果么?哪个孩子不是人之初,性本善呢? 看当今社会,乌烟瘴气,衣、食、住、行;除了住不起外,其余衣、食、行,哪样安全呢?这不是人生之本么?坑、蒙、拐、骗、鱼肉百姓不为所耻,而且大行其道,这是泱泱文化积淀,礼仪之邦的子民? 这些谁之过?谁之过?是教师吗?教师不过是制度的执行者,只不过是一截蜡烛,别人把它放在哪里,它便在哪里忠诚的,无怨无悔的发光,然而这些蜡烛制作的原料是绿色环保的还是有毒,又岂是能自己说的算的?说蜡烛似乎都

高抬自己,全国上百万教师如何呕心沥血很少有人关注,及其个别的教师伤害学生事件却沸沸扬扬,很多家长端枪瞄准教师,媒体社会也一边倒的厌恶教师,煽情敌对情绪来显示自己似乎还有一些良知。教师已不亚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尊师重教”不是笑话吗?连自己教的学生都不尊重老师,打骂老师的现象不是时有发生吗? 教育如何改革,是一个个沙粒一般的老师能决定的吗?老师们不是按照教学纲要在努力去实践吗?如果说老师是害人的罪人,那老师只不过是忠诚但悲哀的替罪羊啊! 教师就是一份工作,教师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个群体,既佩戴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环,也背不起“毒害国家下一代”的黑锅。所有的人都希望教师十全十美,希望老师博学多才,希望老师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兢兢业业--------,每个老师何尝不这样希望,没有在努力?如果真能那么博学多才当大学教授多好,如果那么精明能干当个总裁、董事长多好?如果那么能说会道,当个专家多好?再差些也能当个小编呀!可惜我们真没那份能力,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在努力:在上课、在批作业、在拖地、在给学生擦鼻涕,如此平凡而已。 一个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教师,奋斗一生固守清贫的教师,最终所有付出毫无意义时,这不是教师人生最大的悲哀吗?

王石获奖感言范文分享与王财贵教授经典教育讲座发言稿汇编

王石获奖感言范文分享 王石:各位嘉宾、北京大学的老师们、同学们,非常荣幸能够站在北大百年大讲堂。 刚才在幕后有一位同学说,你到我们这儿讲演过,我说你说的是北大,还是北大大讲堂,他说都包括,我说在这儿还没有讲演过。但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这里演讲,因为我知道这是很神圣的地方,尽管今天弄得非常未来派、未来宇宙派,但是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 当然,我希望这一天不要实现那么长。我定了目标十年之内,我可以在这里代表万科团队来讲一场。真的是谢谢各位。如果要补充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感谢《经济观察报》社长何力先生,非常感谢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何志毅教授。我觉得是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把企业话题提出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是当他们赚钱的时候,在未来的时候考虑到责任、荣誉。 我记得第一次来领奖的时候,我就想好人是有好报的,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之后,我却感觉到仅仅停留在一个好人有好报是不行的,毕竟感慨还是一种洁身自好,我这样做,你们怎么做我不和你们同流合污,但是到现在我觉得应该更多的像我们这些中国企业家,为中国的企业家受尊敬来共同努力。 我看了今年的名单有25家,我发现外资企业占了几家,也就是在最受尊敬企业,显然这些经营时间更长的公司,他们这方面走在前面的,我非常衷心祝愿我们在未来评选当中本土企业家在这个活动当中所占的比例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谢谢各位。 主持人(曾子墨):首先先用掌声来感谢我们两位颁奖嘉宾乔羽先生和何力先生。请您留步的原因我先告诉你,北大的师生是在热切盼望您重新回到大讲堂演讲。前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有两位房地产界的人士潘石屹先生和任志强先生就住房的贫困分区产生一个很激烈的争论,而且在媒体上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他们是在媒体上作秀,也有人说他们是真的说了真话,想请问一下您的看法。 王石:作秀和真话两个都有了。我们今天晚上请来了乐团演奏,说谁出来,谁出来,这就是作秀,作秀不是在于作秀,关键是在做什么样的秀,比如潘石屹做的时尚秀做他们的产品,我觉得时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我们今天晚上的就是创新,他们讲穷人和富人讲的都是实话。 但是在当今社会当中,有的实话不可适宜,比如我就是给富人盖房子,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这种张扬的说法非常不合适,尤其在社会走在今天,我们不仅讲企业要创造财富,不仅讲到政府税收来分配财富,还要讲到第三个层面,如何讲贡献我们的爱心,我们从财富当中再一次第三次分配,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王石获奖感言 我是XX年获得过第一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十年过去了,能够站在这里,当然是对我个人的肯定,这个奖是发给我的。我们XX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我想五年内世界十大的开发公司都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大。但是问题不在这里,对于未来来讲,如何讲市场效益,如何讲上科技,如何对我们人类发展做贡献,我们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崛 第1 页共3 页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全文)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做为孩子的父母不能不知道的动人故事和教训 儿童经典诵读的理念 ———2001年王财贵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讲演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二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是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在障碍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要怎么样做到愉快轻松的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了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深感佩服。牟先生认为,对现在社会弊病的救治,中国传统文化该是一帖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正在推动一项复兴传统文化活动。从根本上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学习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的早自习,都是在读诵四书。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的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

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足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个人开始的,一个人到十个人,十个人到一百个人,到一千个人到五千个人,两年就到五千个人,三年就到五万个人,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万个人。现在已经推广七年多了,现在仅台湾一座小岛,就有一百多万个小朋友在接受这种教育。东南亚从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到越南、泰国、缅甸,凡是有华侨的地方就有人在读经。以及美国、加拿大、阿根迁、墨西哥、澳洲、纽西兰,乃至于英国、卢森堡等地,或许我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只要有中国人,就有人开始在接受这种教育。 我们大陆祖国,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是我们的文化根本所在。我们这里不做谁来做呢我们这里不做得更好,谁来观瞻,谁来效仿呢现在大陆也有超过三百万个小朋友,分散于各个地方在读经。如果现在还有不知道这种教育的人,你一定要开始知道。各位来自四面八方,我也希望从今天以后,大家回到各自的家乡,回到各自的省份,告诉人们有这样的教育,而让人们接受这种教育。刚才说过,不是要老师更辛苦,不是要小朋友更多的功课负担,不是要家长更加认真指导孩子,不是的。 我前年到大陆来,经过香港去见南怀瑾先生。南怀瑾先生说过那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我想,到底做什么事——“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当然这一句话,在一个作老师的人听起来是不很愉快的。大家不要不愉快,我也是老师。我教过小学,我教过初中,我教过高中,现在在教大学。我也要对这句话作痛切的反省。乃至于我们每个人都在残害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子,而让我们的事业没有更好的成就。在大陆这个地方我不知道,至少在台湾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台湾的教育是完全学美国的。几十年来都学美国,我们中国的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