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航天灾难(1960-2003)

历史上的重大航天灾难(1960-2003)
历史上的重大航天灾难(1960-2003)

1990年2月22日,阿丽亚娜火箭第36次发射,一名工作人员不慎将一块擦拭布遗留在一级发动机的水循环系统中,堵塞了管道,引起火箭爆炸。

1990年3月14日,美国“大力神”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6号”时,因接错一根导线,第二级火箭没有分离,卫星没有达到预定轨道高度。

1990年9月7日,美国“大力神”4型火箭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搬运过程中,一个助推器突然坠落,发生爆炸起火,火焰高达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1990年10月4日:俄罗斯一枚天顶号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电子侦察卫星时于起飞几秒后发生爆炸,发射设施遭受严重损坏。

1991年6月18日,载有美国航天局和几所大学的10个科学实验仪器的“探索者”号火箭在发射不久后由于迷失方向而坠毁。

1992年3月22日,中国用“长征2号E”火箭发射澳星,由于拧动点火控制器时,从螺钉上旋下一点点金属屑,使电路短路,火箭发动机熄火,发射没有成功。

1993年8月2日,美国空军一枚“大力神4型”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点火升空后不足两分钟即发生爆炸,火箭载有的一颗绝密先进间谍卫星随之化为残片,落入海中。

1994年12月1日,阿里亚娜火箭第70次发射失败,火箭坠入海中,其搭载的价值1.5亿美元的美国PAS-3型通信卫星被毁。

1995年1月26日,中国“长征2号E”发射亚太2号卫星时,由于美方没有告之卫星的谐振频率,而凑巧卫星的谐振频率与火箭整流罩的谐振频相同,由于高空切变风对火箭的作用,引起共振,造成星箭爆炸。

1995年10月23日,美国“大蓬车”火箭在航空航天局的沃洛普斯岛发射基地点火升空45秒后发生爆炸,其携带的14个科学实验仪器炸毁。

1996年2月15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信708卫星,火箭起飞后飞行姿态出现异常,飞行22秒后,火箭坠地发生爆炸,星箭俱毁。

1996年5月14日,俄罗斯“联盟-U”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6分钟后与地面失去联系,火箭上载有一颗“宇宙”系列地形测绘卫星。

1996年6月4日,阿丽亚娜5型火箭首次发射,火箭升空40秒后即偏离预定轨道。控制中心担心火箭坠落地面会酿成大祸,在距地面4千米的高空将其引爆。

1996年6月20日:俄罗斯发射侦察卫星的一枚联盟V型火箭在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起飞50秒后整流罩过早打开,致使火箭坠毁。

1997年1月17日:美国一枚德尔塔II型火箭在发射一颗全球定位系统 (GPS)卫星时,于起飞后13秒发生爆炸。1997年5月20日,俄罗斯一枚“泽尼特-2”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仅48秒,火箭的一级发动机就因故障而停止工作,火箭随即坠落,并发生爆炸。

1998年8月12日,一枚运载美国军事间谍卫星的“大力神4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时发生爆炸,造成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损失,该卫星价值10亿美元。

1998年8月27日,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最新型火箭--德尔塔3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后不久爆炸,火箭连同其携带的一颗通信卫星被毁。

1998年9月10日:乌克兰一枚天顶II型火箭在发射12颗商业卫星时于起飞后272秒出现计算机故障,导致星箭坠地。

1999年7月5日,俄罗斯一枚“质子-K”型火箭携载俄军用通信卫星“虹-1”号发射升空后发生爆炸,星箭俱毁。

1999年9月23日,美国火星气候探测器在与火星“近在咫尺”时同地面失去联系。科学家认为这颗无人探测器已经

2003年2月1日,美国

宇航员全部遇难。事故调查委员会目前已基本认定,在“哥伦比亚”号发射后不久,从外部燃料箱外脱落的泡沫材料曾击中航天飞机左翼。这一撞击在机翼上形成孔洞,使超高温气体得以进入,这是“哥伦比亚”号2月1日解体坠毁的最可能原因。

2003年8月22日,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进行的最后测试中爆炸,至少造成21人死亡。这次事故可能是因火箭主体内四个发动机中有一个的点火装置出现问题而造成的。

各突发灾难应急预案

基本指导思想: “人命关天,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家长的迫切意愿,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学校内所有房屋周边道路,都能通行消防车。学校所有楼房通道与周边道路安全畅通,便于校内师生员工及时疏散。 学校各层楼面都配置消防设施、消防器材。这些设施设备器材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处于有效使用期内。学校内建立形成消防水管线系统,在适合地点设有消防栓,校内消防通道畅通。’ 应急组织的职责: 1、学校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学校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和社区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救援队伍的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1)人员组成: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2、应急责任制: (1)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保证学校安全,是学校应急预案指挥者。 (2)事故现场指挥,现场值班教研组长承担本预案规定的职责,指挥有关人员进行抢险排难。

3、各带班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①暴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责任人:分管总务后勤的后勤部长。 ②社会人员进入校园造成安全事故责任人:办公室主任。 ③火灾、爆炸、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车辆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责任人: 各班主任。 ④学生意外事故及校内大型活动安全事故责任人:副校长 ⑤在突发安全事故中因学生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责任人:教师 应急电话:火灾119 报警110 紧急救护120 学校防暴雨雷击事故应急程序 1、暴雨雷击来临前,学校值班人员应当不断地在各校巡视,并与上级有关部门 保持联系。 2、暴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学生,以及贵重 设备。学校应当关闭所有门窗。 3、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 在雷击时遭到雷电袭击。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4、.若暴风造成房屋进水,校园积水: ①应当切断电源,用抽水泵等器具排水,疏通下水道,询问市政部门排水设施 运行情况。 ②应当尽可能防止厕所进水和溢水,防止水污染。 ③学校应当组织师生,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 ④房屋积水时应当把设备、资料等物品往高处转移。

突发事件,灾害与灾难的概念辨析.doc

突发事件,灾害与灾难的概念辨析 E. L. Quarantelli 特拉华大学灾难研究中心(DRC) 张雪译 重庆邮电大学 陈安校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本文讨论了Emergencies(突发事件),Disasters(灾害)和Catastrophes(灾难)的区别,因为灾难研究者认为三者在概念上应该有所不同。本文将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应当体现在所有危机管理相关组织的计划与管理活动中。 Disasters与Everyday Emergencies(常规突发事件) 到目前为止,everyday emergencies和disasters的显著区别已为研究者所普遍接受。鉴于两者在数量和性质上的差异,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和工作于应急计划与管理机构的政策制订与执行人员都认为应该将其区别开来。disasters不仅仅是比常规突发事件在规模上更大的突发事件,而且会直接导致危机管理组织中的计划与管理部门采取有差异的组织行为。例如: 1)组织需要迅速与更多平素并不熟悉的部门取得联系。例如,根据灾难研究中心DRC关于一次空难的研究,一度有多于68支消防队集中出现在事发现场;而根据加拿大人史简伦1991年关于一次火灾的研究,灾害出现后有346个组织出现在现场,其中包括7个当地政府部门,10个区域政府机构,25个省级政府部门,27个联邦级组织,以及31支消防队,41个来自教堂、医院和学校的组织,4个公共事业公司,8个志愿者组织,4个急救组织和来自私有部门的52个人。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在常规突发事件中不会发生。 2)此时的组织需要适当调整权限,丧失部分自治权和自由行动权。例如,公众危机在时间和价值上需求的急迫性要明显优先于日常突发事件,因此一切个人和组织都会受到监控并不断为社会组织所差遣,而这种自治权受限的社会组织在常规突发事件中少有出现,除非是在搜救行动或修筑大坝及防火道过程中为挽救生命财产损失的过程中。而在常规emergencies中,不会有这种相对独立性的丧失。 3)组织应该采用因时而变的行为准则。在危机时刻,就应该允许什么或者禁止什么建立起新的行为准则,比如,在医院和应急医疗服务机构中,救治伤员时常规的响应和治疗做法就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则是更适当的医疗设施与资源分配方案,以帮助缩短治疗时间。而在常规emergencies中,这种组织行为随情而变的情况不会发生。 4)组织将在公私界限更加模糊的情况下运作,比如,在对快速筹集资源的需求下,商品、设备、人员和设施将不通过原有的程序而被征用或自愿提供,而这样公私界限的破坏事例就不会发生在任何常规emergencies中。 Disasters 和Catastrophes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建议,为进行更好的应急规划和管理,有必要对disasters和catastrophes 各自适用的场合进行区分。 Disasters 和Catastrophes的差异在组织、社区和社会等各个层面都会显现出来。以下来说明disasters和catastrophes的四点不同: 1)在一场catastrophes中,往往是社区内大多数乃至所有建筑物都遭到严重破坏。比如,“雨果”飓风严重破坏了美国维尔京群岛圣罗克伊超过90%的房屋。这就使得难民不可能像通常在

如何进行灾难预防教育

如何实行灾难预防教育 长期以来,会考和升学的指挥棒早已将学校各项工作的评价功利化,尤其是“德育的首要地位”、“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一直未能建立长效机制,而恰恰这些问题一旦暴露在阳光之下,我们就能看到中国教育的丑陋一面。所以,天门中学的应对校园灾难的预防教育意义特别重大。 (一)校园灾难事故的预防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安县桑枣县2300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仅用1分36秒的时间就全部实行了安全疏散,无一例伤亡事故发生,这个伟大奇迹的诞生就源于该校把“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本思想贯透在教育实践之中,十年磨一剑,交锋显真功。 (二)但是,直到2010年,全国各地先后发生多起针对幼儿园、中小学的暴力犯罪,且产生了震惊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校园踩踏事故,学生因个人情绪和外界压力所引发的轻生行为也时有发生,生命之重与失去生命之痛终于让我们看到重视和呵护生命的阳光在校园内格外明亮起来。 (三)红军小学建校时间晚,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但该校坚持准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了系统的“校园安全工程”,并且通过“五个平台”、“六条措施”渗透于日常的教育实践之中,安全之弦密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凡事只要认真去做,奇迹就会诞生。 (四)红军小学的成功经验还在于:第一,具有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第二,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体系;第三,形成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第四,最重要的是该校在安全教育和课堂教育融合起来,安全已成了全体师生的生活习惯。 守”,在工作的高压态势之下,一有风吹草动,各方应急人员就会闻风而动,迅速到达预定地点,即时疏散人员,排除险情,在萌芽状态消除安全隐患,在突发灾难的几分钟之内采取措施,该校已养成了“快、准、灵、好”的应急作风,这个点值得学习、推广和借鉴。 大难临校园,这里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孤岛,还是万无一失的诺亚方舟?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代,不同的思想意识,逐功搏利,求名索颂的现实主义价值观;利用恐怖手段制造惨案报复社会,无辜学生往往成为伤害对象;“灾难飘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日本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7期) Total No .277 收稿日期:2011—09—10 作者简介:沈洲(1986—),女,辽宁抚顺人。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日本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沈 洲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我国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雪灾、洪水、地震、干旱,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尽管如此,我国的灾难教育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与邻国日本形成了强烈反差。本文主要从日本灾难教育现状入手,通过介绍日本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经验,希望对我国中小学的灾难教育有所启示。同时,借鉴国外,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课程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灾难教育;经验与启示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40—03 一、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现状 (一)学校缺乏对灾难教育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对灾难教育不够重视,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有许多学校认为学生的分数才是法宝。其次, 灾难发生的概率极低,可以说是百年不遇,进行灾难教育是在浪费时间。即使学了, 考试也不考,用不上。加之,家长的要求就是学生的分数能提高,别的都不重要。灾难教育得不到各方支持,必然在中小学处于边缘状态。 (二)学校缺乏系统的灾难教育课程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但灾难教育课程在绝大多数地区却始终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也没有普及开来。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域广大, 灾难的发生有其地域性与特殊性。有些学校选择的灾难教育教材根本不符合本地区的地理特征,对于灾难的介绍和应对方法的教授过于笼统,有些则过于晦涩难懂,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学校缺乏对灾难教育实践的重视根据国家建议,有些学校虽开设了相关教材,但多数情况下只是教师口授一些安全知识,告诉学生如何自救、逃生等。但也只流于挂图教授,教师演示等层面,极少有实际演练。然而,灾难教育是一个需要实际演练的过程,没有深入生活实际的灾难教育会使中小学生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手足无措, 导致逃生方法不合理,反而增加了伤亡几率。 (四)教师缺乏应对灾难的知识与技能在我国,教师培训机制日趋成熟,培训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对于教师灾难教育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 造成了教师对灾难教育的忽视。仅仅关注自身功利性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灾难发生的前兆, 灾难中如何组织学生顺利逃生和灾后的心理干预技能知之甚少。以致有些教师在灾难面前惊慌失措,甚至出现“弃生而逃”的现象。 二、日本灾难教育现状 作为我国的邻国日本,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海风等时有发生。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的9.0级强烈地震,给日本带来了最为严重的一击。但是,日本民众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冷静与秩序,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日本的灾难教育要追溯到1923年伤亡惨重的关东大地震。这次地震让日本人开始思考建筑物的 抗震能力及灾难教育的开展。至此, 日本的灾难教育体系日渐成熟,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如今,日本的灾难教育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先,日本政府与社会十分重视灾难教育。不仅社区编写防灾知识手册向居民免费发放,媒体也经常在电视、广播及报刊中报道如何应对灾难及自救的方法,力争使每个人都具备应对突发灾难的知识,尽 4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突发灾难要冷静》教案

《突发灾难要冷静》教案 太平小学教师李冬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洪水的危险,了解洪水带来的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 2、认识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及洪水中的自救和洪水后的预防。 3、学会在洪水中保护自己。 4、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及自护 二、重点:地震的前兆、防震的一些措施。 三、难点: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及自护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图像导入新课,四川发生地震时的惨状 教师出示课件 播放地震中的情景——《地震图片》《地震手牵手》 二、感受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地震灾难,但如果我们对这样的灾害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话,也许很多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有关地震的知识。 1、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关于地震成因的有关知识——《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成因篇》 总结地震的分类:地震按其震动强度来分,可分为四种:(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中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测定。(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4级之间,人可

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4)强烈地震。6、5级以上的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2、地震的前兆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发生之前有时会一些前兆,主要有如下同种现象:(1)动物的异常现象。A穴居动物的异常表现。B家畜的异常表现。C家禽及飞鸟的异常表现D鱼类的异常表现(2)地下水的异常表现A水位升降的异常变化B水温的异常变化C水变色变味D水翻花冒泡(3)人的异常感觉 3、防震措施 教师简单介绍防震的措施:如果比较早地发现一些地震前兆,就应及早准备避震的营救物品,把这些物品放入包中,逃到离家不太远的空旷之地,并尽量选好逃生路线,及时躲避。 4、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呢?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地震逃生知识——《地震逃生不同地方的应对》 5、通过游戏演示巩固相关知识 教师——《地震脱险演练》 三、洪水 1、认识可怕的洪水 (1)出示课件——受灾的地方,学生观察. 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洪水的可怕,并激发学生从中提出问题,这样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2)提问:你认为洪水可怕吗?为什么? (3)小博士的话—— 1)可怕的泥石流 2)害人的山洪

中学生灾难教育调查问卷

中学生灾难教育调查问 卷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问卷编号: 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是华北电力大学的社会调查员,现正在进行一项“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现状”的调查。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防灾应灾减灾素质,摸清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动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将科学分析调研资料,真实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灾难教育的实际情况。 本问卷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之用,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希望您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顾虑,按照真实情况填写。请您按照表中说明在“□”内或在“①②③……”选项下酌情画“√”,或指定的空白处填写答案,“其他”项请在其后的横线上注明。除标注为(多选题)或(可多选)的题目外,其他题目均为单选题。请您认真填写,不要漏项。 能够得到您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的荣幸。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电力大学调查组 2011年1月5日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 1. 男□ 2. 女 2、您的年龄:岁 3、您的家庭所在地:省市(县) 4、您的户籍类别: □ 1. 城市□ 2. 农村 5、您正在读: □ 1. 高中□ 2. 初中 6、您目前的年级:

□ 1. 一年级□ 2. 二年级□ 3. 三年级 7、您是否为独生子女: □ 1. 是□ 2. 否(在家排行第) 8、您的家在: □ 1. 大城市□ 2. 中、小城市□ 3. 农村 9、父母的婚姻状况: □ 1. 结婚□ 2. 离异□ 3. 分居 □ 4. 丧偶□ 5. 其他 10、家庭经济水平: □ 1. 中等以下□ 2. 中等□ 3. 中等以上11、父亲的受教育程度: □ 1. 小学及小学以下□ 2. 初中□ 3. 高中 □ 4. 中专□ 5. 大专□ 6. 本科 □ 7.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 1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 1. 小学及小学以下□ 2. 初中□ 3. 高中 □ 4. 中专□ 5. 大专□ 6. 本科 □ 7.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 第二部分灾难教育现状调查 一、知识与技能 1、您掌握下列灾难的相关知识吗 很扎实较扎实一般了解不多不了解□ 1. 地震①②③④⑤ □ 2. 海啸①②③④⑤ □ 3. 台风①②③④⑤ □ 4. 水灾①②③④⑤ □ 5. 滑坡、泥石流①②③④⑤ □ 6. 雷电灾难①②③④⑤ □ 7. 雪灾、冻灾①②③④⑤ □ 8. 传染病①②③④⑤ □ 9. 食物中毒①②③④⑤ □ 10. 交通灾难①②③④⑤ □ 11. 煤气泄漏灾难①②③④⑤ □ 12. 公共踩踏灾难①②③④⑤ □ 13. 火灾①②③④⑤ 2、您掌握下列灾难的相关预防和应对技能吗 很熟练较熟练一般较差不会□ 1. 地震①②③④⑤ □ 2. 海啸①②③④⑤ □ 3. 台风①②③④⑤ □ 4. 水灾①②③④⑤ □ 5. 滑坡、泥石流①②③④⑤ □ 6. 雷电灾难①②③④⑤ □ 7. 雪灾、冻灾①②③④⑤ □ 8. 传染病①②③④⑤ □ 9. 食物中毒①②③④⑤ □ 10. 交通灾难①②③④⑤ □ 11. 煤气泄漏灾难①②③④⑤ □ 12. 公共踩踏灾难①②③④⑤ □ 13. 火灾①②③④⑤ 3、您掌握下列灾难应急救援知识吗 很扎实较扎实一般了解不多不了解

浅谈如何做好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

147 2008年? 08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现代企业教育 握,准确把握工人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化,深化对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用工会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 2.3 大力发展工会会员,提高会员的维权能力 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劳动力流动性大、劳动者职业变化块、劳动者的会员意识淡漠等具体情况,积极探讨在多种所有制下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的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工会要努力提高维权的时效性、提高工会组织吸引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广大会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到入会的实惠,尊重会员在工会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自上而下地成立工会联合会和自下而上建立基层组织并广泛发展会员相结合的办法,使工会组织真正建立在会员支持和认可的基础上. 结语 和谐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使工会在构建和谐 劳资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维权机制的外部环境,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力发展工会会员,提高会员的维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中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邓正辉.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兵团工运,2007,(2):18 [2]武玉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工会应发挥的作用[J].工会论坛,2007,13(6):59 [3]李富林.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充分发挥作用[J].工会论坛,2007,13(6):17-18 [4]李惠斌.构建和谐社会中工会的作用初探[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9-11 [5]孙守权.关于工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4):8-10 □ 人们不愿灾难发生,但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爆发,往往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灾难事件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给人类带来痛苦,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天灾人祸。突发性灾难事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性灾难事件,指的是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等。另一类是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多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和意外事故,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事故等。 灾难事件因其意外爆发,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它几乎具备了所有的新闻价值要素,备受社会的关注。灾难是对生命的挑战,也是对新闻媒体的挑战和检验,笔者认为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应做好一下几方面:一、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科学的报道原则,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突发性灾难事件后,记者应及时赶到现场采写新闻,突发事件的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当之高,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信息社会,新闻人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方有可能在报道速度上取胜,同时应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切勿夸大,亦不能对尚不清楚的细节进行合理想象,更不能制造虚假新闻,混淆视听。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民众依然享有知情权,媒体应履行其社会传播责任,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报道受众急需了解的情况。 坚持科学的报道原则,应运用科学的思维对灾难加以解释报道,媒体应请有关专家对灾难发生原因作出解释,解答人们的疑惑,并宣传防灾自救知识,一次大规模的灾难事件正是警醒人们提高安全意识、预防灾难、珍视生命的契机,一场灾难的发生,会使人们对灾难预防及自救知识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意愿大大提高,此时受众急需了解防灾、自救知识,媒体应努力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以消除人们的恐惧、疑虑。如果灾难再次发生,人们便有更多可能自救,脱离危险。印度洋大地震海啸发生后,许多媒介,尤其是以CCTV为代表的电视媒体邀请了气象专家、地震专家以及相关专家制作直播专题节目,使人们更加了解了地震和海啸,同时也增长了很多求生知识。又如5.12汶川地震后,有谣传说广州地区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南方都市报于6月4日刊登了《地震不日袭穗?省地震局:谣言(主)“天体引潮力”引起公众担忧,该局表示目前全省未监测到任何异常(副)》安抚了人们紧张、恐惧的心理。 二、要充分发挥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我们社会主义媒介应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进行引导,媒体应根据各自的宗旨、受众特点和报道方针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越是在灾难面前,人们越容易失去理智,容易被煽动,而传媒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和影响源,尤其该注意把握舆论方向,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此处的舆论引导不是给受众虚假的“拟态环境”,而是在报道上分清主次,灾难新闻报道,需要在伤亡人数及灾难引发的矛盾冲突上给予关注,但更应关注的是受灾民众的生活,党和政府采取的救援行动,全国对灾区的帮助和支援,灾后重建等问题,让受众知道什么是事态的主流,避免因报道失衡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是说对惨烈的灾难现实避而不报,是有分寸的报道,以警示人们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救知识学习,强调舆论导向,也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呼吁社会援助,给幸存者力量,让活着的人看到希望。如汶川大地震后《南方人物周刊》一篇题为《生于5月13日》的文章,编辑之所以策划并选取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新生命的诞生给人们希望的报道意图。 特别注意的是对火灾、矿难等人为灾难事件的报道不能有头浅谈如何做好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 李文新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系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突发性灾难事件因其自身特点,备受社会关注,能否做好灾难新闻的报道是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本文就如何做好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提出了相关原则和对策。关键词:突发性灾难事件 灾难新闻 舆论导向

中学生灾难教育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 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是华北电力大学的社会调查员,现正在进行一项“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现状”的调查。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防灾应灾减灾素质,摸清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动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将科学分析调研资料,真实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灾难教育的实际情况。 本问卷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之用,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希望您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顾虑,按照真实情况填写。请您按照表中说明在“□”内或在“①②③……”选项下酌情画“√”,或指定的空白处填写答案,“其他”项请在其后的横线上注明。除标注为(多选题)或(可多选)的题目外,其他题目均为单选题。请您认真填写,不要漏项。 能够得到您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的荣幸。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电力大学调查组 2011年1月5日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 1. 男□ 2. 女 2、您的年龄:岁 3、您的家庭所在地:省市(县) 4、您的户籍类别: □ 1. 城市□ 2. 农村 5、您正在读: □ 1. 高中□ 2. 初中 6、您目前的年级: □ 1. 一年级□ 2. 二年级□ 3. 三年级 7、您是否为独生子女: □ 1. 是□ 2. 否(在家排行第) 8、您的家在: □ 1. 大城市□ 2. 中、小城市□ 3. 农村 9、父母的婚姻状况: □ 1. 结婚□ 2. 离异□ 3. 分居 □ 4. 丧偶□ 5. 其他 10、家庭经济水平: □ 1. 中等以下□ 2. 中等□ 3. 中等以上 11、父亲的受教育程度:

□ 1. 小学及小学以下□ 2. 初中□ 3. 高中 □ 4. 中专□ 5. 大专□ 6. 本科 □ 7.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 1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 1. 小学及小学以下□ 2. 初中□ 3. 高中 □ 4. 中专□ 5. 大专□ 6. 本科 □ 7.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 第二部分灾难教育现状调查 一、知识与技能 1、您掌握下列灾难的相关知识吗? 很扎实较扎实一般了解不多不了解 □ 1. 地震①②③④⑤ □ 2. 海啸①②③④⑤ □ 3. 台风①②③④⑤ □ 4. 水灾①②③④⑤ □ 5. 滑坡、泥石流①②③④⑤ □ 6. 雷电灾难①②③④⑤ □ 7. 雪灾、冻灾①②③④⑤ □ 8. 传染病①②③④⑤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策略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策略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461-12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 理干预策略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法等分析方法,论述了突发灾难事故的症状分类、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阶段、突发灾难事故应对评估,重点阐述突发灾难事故后的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旨在为突发灾难事件中的心理干预提供一些思路。 论文关键词: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 目前,我国仅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使2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恐怖主义活动等的受害者,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巨大的灾难一下子就把人推向了绝境,

很少有人有能够承受应付灾难的足够力量。突发灾难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在死亡、损伤、失去面前,抚平人们心灵伤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救治。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美国“911事件”后立即成立了心理创伤救治小组,对爆炸案的受害者进行跟踪式的专业心理疏导。研究表明,对经历创伤性应激事件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的理想状态是:当不可逆转的灾难降临时,以临床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组成的救援人员能够形成一个有力的心理支持体系,使得灾后人们的应激性心理障碍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应激因素进行概括分析,了解突发灾难事故后的应激反应心理过程和灾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的症状 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物、心理、社会方面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

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突发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

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专家认为,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

浅谈幼儿园的灾难教育

【摘要】灾难教育是幼儿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普遍对灾难教育重视不够,幼儿对灾难知之甚少,家长配合也不到位。为此,教师要明确灾难教育的目的和原则,以确保灾难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灾难教育真正发挥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作用。【关键词】幼儿园;灾难教育;现状;思考灾难教育是幼儿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而且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和飓风等气象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在我国都相当严重。〔1〕自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口达55万之多,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3%。自1949年以来,先后有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我国,地震受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700余万间,造成27万余人丧生。〔2〕2008年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更是让我们刻骨铭心。可以说,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生存考验。学会生存,珍视生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的观念,也是幼儿园开展灾难教育的意义所在。〔3〕灾难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灾难教育,以让幼儿在了解灾难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初步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然而,笔者发现幼儿园现行的灾难教育存在许多不足。 一、幼儿园灾难教育现状笔者随机抽取南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100多位幼儿及200多位教师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幼儿园对灾难教育重视不够,主要表现是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育内容比较表面化,幼儿对灾难知之甚少,家长配合也不到位。 1.灾难教育的广度不够虽然有些幼儿园已经意识到要教育幼儿学会在灾难中保护自己,但除火灾外,幼儿园对其他灾难教育内容涉及很少。笔者查阅了目前幼儿园使用的五套教材,发现很少涉及灾难教育内容,即便有所涉及,内容也较单一。有两套教材提到了交通安全问题,有一套教材提到了火灾和战争问题,其余两套教材没有出现任何与灾难教育相关的内容。 2.灾难教育方式单一、呆板大部分教师是通过播放电影、展示灾难图片的方式开展灾难教育的。最常见的是教师出示一张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中的逃生方法,将本应重体验和实际操练的逃生教育变成了纸上谈兵。 3.家园合作不足家长不清楚幼儿园开展灾难教育的情况。调查发现,有近一半家长没听说幼儿园开展过灾难教育。另一半多家长知道幼儿园开展过灾难教育,但主要局限于火灾、消防教育,教育方法则主要是组织幼儿看灾难录像或由教师讲述个别灾难的特点。幼儿园开展的灾难教育主要是围绕一旦幼儿园发生灾难时如何逃生,对在幼儿园以外的地方遇到灾难该如何逃生涉及很少。 [!--empirenews.page--] 调查发现,幼儿对灾难的了解,特别是对自然灾难的了解很少。对大部分的灾难,幼儿既不知道成因,也不知道如何避难。二、幼儿园实施灾难教育的建议开展灾难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明确灾难教育的目的和原则,以确保灾难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灾难教育的目的(1)了解有关灾难的简单知识,掌握切实有效的避险策略,提高观察学习的能力。(2)初步树立珍视生命、拒绝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2.灾难教育的原则(1)科学准确灾难教育首先要科学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灾难,既不漠视灾难,又不盲目害怕灾难。(2)浅显有趣灾难教育要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且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亲身体验教师要组织形象生动、幼儿能多感官亲身体验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有关灾难的知识和紧急避险方法,切忌生硬灌输。(4)注重差异〔4〕一是根据不同的灾难,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二是要注意性别差异。笔者调查发现,幼儿对灾难的认知兴趣和水平有性别差异,男孩对灾难的认知水平普遍高于女孩。因此,教师在组织灾难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的性别差异。三是在组织灾难教育活动时要体现年龄差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灾难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以技巧训练为主,大班幼儿则可以将理论教育与技巧训练结合起来进行。(5)体现地方特色灾难教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和幼儿生活的相关程度。教师可以将当地发生过的灾难事件和相关的灾难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台风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