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与轴承润滑

轴承与轴承润滑
轴承与轴承润滑

轴承与轴承润滑

轴承是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轴承的任一缺陷都可引起设备的故障,乃至严重的事故。而保证轴承正常运转和较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必须保证轴承有良好的润滑。因此,轴承所用的润滑油(脂)的择用至关重要。

转动轴承大致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种。滑动轴承又分为轴颈轴承和推力轴承。滚动轴承分为球型、柱型和锥型轴承。滑动轴承通常使用润滑油润滑,滚动轴承多用润滑脂润滑。其中dn值在200000mm.r/min以上或轴速在5m/s以上的高速滚动轴承使用润滑油润滑。

一、轴承润滑

滑动轴承种类众多,其润滑方式分为静压润滑和动压润滑两种。

静压润滑是靠润滑系统的油泵压力,使油进入润滑点。靠外来压力形成的油楔,油膜较厚,因而可避免启动或冲击时产生干摩擦。

动压润滑是靠轴的转动,使润滑油产生油楔形成流体力学动压油膜,其产生的流体动压力可达9.6-19.6MPa。

轴承润滑的目的是通过供给摩擦面间的润滑油使之形成油膜,分散负荷并减少摩擦磨损,防止轴承烧结。要求润滑油确保形成足够支承负荷强度的油膜所需要的黏度、油性和极压抗磨性和足以排除摩擦热所需的流动性,起到冷却作用。同时还需具备抗腐防锈、抗氧化、抗乳化和消泡等能力。

二、轴承润滑油

轴承油分为“轴承油”和“主轴油”两种型制。

根据ISO分类分别表示为L-FC和L-FD。前者为抗氧防锈型,主要用于60℃以下的使用温度和普通负荷的轴承。后者为抗氧防锈抗磨型,主要用于频繁启动、加速或高速高负荷工况的轴承润滑。

轴承油L-FC的性能要求:黏度和黏度指数适宜,氧化安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对黑色、有色金属的抗腐防锈性能好,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抗泡沫性好。

主轴油L-FD的性能要求:合适的黏度和良好的黏温性能,良好的润滑性和一定的抗磨性,良好的抗氧化性,良好的防锈性,良好的消泡性。

轴承油的选用:L-FC油共有5、7、15、32、68、100等6个黏度等级。

它主要是为了降低高速机床主轴的摩擦损失并防止发热。通常处于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故不需加入抗磨极压剂。

L-FC油黏度的选择与轴承的转速及其承载的负荷有关。

运转温度低于60℃,低-中负荷(小于2.94MPa)参考下表。

转速r/min在40℃时运动黏度mm2/s

<50135-190/135-240

50-100100-145/100-190

100-15060-90/60-110

500-100055-75/55-85

1000-300025-55

3000-500018-32

>500010-20

运转温度小于60℃,中-高负荷(2.94-7.35MPa)参考下表。

转速r/min在40℃时运动黏度mm2/s

<50290-380/290-400

50-100180-270/185-330

100-250140-200/135-240

250-500100-170/100-180

500-75090-120/90135

主轴油的选用:L-FD油共有2、3、5、7、10、15、22等7个黏度等级。

它主要用于精密机床主轴轴承或高速滑动轴承或精密滚动轴承。由于主轴油的黏度偏小,油品抗磨性差,因此必须添加抗磨剂。其主要作用就是能有效地降低主轴的温升,减少磨损。L-FD油的黏度选择和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有关,参考下表。

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mm主轴油牌号No

0.002-0.0062

0.006-0.0103、5、7

0.010-0.0307、10

0.030-0.06015、22

三、其他形式的轴承油

汽轮机油用于大直径滚动轴承(冶金行业一风机轴承),大直径滑动轴承(汽轮机主轴承)。齿轮油用于立式齿轮箱减速机轴承。

油膜轴承油用于利用动压润滑原理的油膜轴承,即高速线材在轧机的轧辊轴承。

油膜轴承是利用动压润滑原理,靠轴与轴承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润滑油的黏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压作用,而形成承载油膜的轴承。此油即为油膜轴承油。承载油膜又称为压力油膜,它起到平衡负载,隔离轴颈与轴套,将金属间的固体摩擦转化为液体内部的分子摩擦,降低摩擦磨损。油膜轴承油能承载重负荷,一般黏度较大(40℃黏度90-680mm2/s)。

四、关于滚动轴承的低噪声轴承脂

轴承的噪音是日常各类噪音的一种,严重时也是一种环境污染。轴承的异常噪声,主要是由轴承工作表面缺陷、润滑剂污染、承载过大、转速过低时的摩擦自振等原因所致。

轴承的另一大类为滚动轴承,且大多采用润滑脂润滑。通过润滑技术降低轴承噪声的重要途径是研制低噪音轴承专用脂,其中日本的NSK、瑞典的SKF、德国的FAG等公司的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石化长城润滑油也已研发并生产出多款低噪音润滑脂产品。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第六章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6.1 减速器的润滑 减速器中齿轮、蜗轮、蜗杆等传动件以及轴承在工作时都需要良好的润滑。 6.1.1润滑方式的选择 1.少数低速(v<0.5m /s)小型减速器采用脂润滑外,绝大多数减速器的齿轮都采用油润滑。对于齿轮圆周速度v ≤12m /s 的齿轮传动可采用浸油润滑。即将齿轮浸入油中,当齿轮回转时粘在其上的油液被带到啮合区进行润滑,同时油池的油被甩上箱壁,有助散热。为避免浸油润滑的搅油功耗太大及保证轮齿啮合区的充分润滑,传动件浸入油中的深度不宜太深或太浅,一般浸油深度以浸油齿轮的一个齿高为适度,速度高的还可浅些(约为0.7倍齿高左右),但不应少于lOmm ;锥齿轮则应将整个齿宽(至少是半个齿宽)浸入油中。对于多级传动,为使各级传动的大齿轮都能浸入油中,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可允许大一些,当其圆周速度v =0.8~12m /s 时,可达1/6齿轮分度圆半径;当v<0.5~0.8m /s 时,可达l/6~l /3的分度圆半径。如果为使高速级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约为一齿高而导致低速级大齿轮的浸油深度超过上述范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仍约为一个齿高,可将高速级齿轮采用带油轮蘸油润滑,带油轮常用塑料制成,宽度约为其啮合齿轮宽度的1/3~1/2,浸油深度约为0.7个齿高,但不小于1Omm ;也可把油池按高低速级隔开以及减速器箱体剖分面与底座倾斜。 蜗杆圆周速度v≤10m/s 的蜗杆减速器可以采用浸油润滑。当蜗杆下置时,油面高度约为浸入蜗杆螺纹的牙高,但一般不应超过支承蜗杆的滚动轴承的最低滚珠中心,以免增加功耗。但如果因满足后者而使蜗杆未能浸入油中(或浸油深度不足)时,则可在蜗杆轴两侧分别装上溅油轮,使其浸入油中,旋转时将右甩到蜗杆端面上,而后流入啮合区进行润滑。当蜗杆在上时,蜗轮浸入油中,其浸入深度以一个齿高(或超过齿高不多)为宜。 2.当齿轮圆周速度v>12m/s 或蜗杆圆周速度v>10m/s 时,则不宜采用浸油润滑,因为粘在齿轮上的油会被离心力甩出而送不到啮合区,而且搅动太甚会使油温升高、油起泡和氧化等降低润滑性能。此时宜用喷油润滑,即利用油泵(压力约0.05~0.3MPa)借助管子将润滑不高但工作条件相当繁重的重型减速器中和需要大量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减速器中。由于喷油润滑需要专门的管路、滤油器、冷却及油量调节装置,因而费用较贵。对蜗杆减速器,当蜗杆圆周速度p≤4~5m /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下方(下置式);当v>5m /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上方(上置式)。 6.1.2润滑油粘度的选择 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高速级齿轮的圆周速度v 选取:v≤2.5m /s 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320;v>2.5m /s 或循环润滑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220。若工作环境温度低于0°C,使用润滑油须先加热到0°C 以上。 蜗杆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滑动速度s v 选择:s m v s /2 可选用N680极压油;s v >2m/s 可选用N220极压油.蜗杆上置的,粘度应增大30%。 6.1.3轴承的润滑

浅谈滚动轴承的润滑

浅谈滚动轴承的润滑 | 浏览:1141 | 更新:2012-09-05 12:10 滚动轴承既有滚动摩擦也有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由于滚动轴承在表面曲线上的偏差和负载下轴承变形造成的。随着速度和负荷的增加,滚动轴承的滑动摩擦增大。为了减少摩擦、磨损、降低温升、噪声,防止轴承和部件生锈,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和正确地选用润滑剂,适宜地控制润滑剂数量对提高轴承寿命非常重要 方法/步骤 1、润滑的目的 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为了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其润滑效果如下: 1)减少摩擦及磨损 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 2)延长疲劳寿命 轴承的滚动体疲劳寿命,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 3)排除摩擦热、冷却 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产生的热量,或由外部传来的热,起到冷却的作用。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4)其它 也有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或防止生锈、腐蚀的效果。 2、滚动轴承对润滑剂的要求

2.1、对润滑剂的基本要求 通常对润滑剂有如下各项基本要求: A、具有足够的润滑作用,即能降低轴承的摩擦并抑制轴承中有害的磨损过程,摩擦阻力要小,抗磨能力要大。 B、防止轴承发生锈蚀,本身也不致引起轴承组成零件(如铜保持架、橡胶密封件等)的腐蚀、变质或变形。 C、能在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内,始终保持必要的润滑性能,化学成分稳定,粘度变化不大。 D、在规定工作转速的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内,都能建立起足够厚的油膜;本身清洁,不含杂质,消泡性良好。 E、在要求的工作期限内或库存期限内,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足够稳定,不致产生影响使用的品质降低。 F、维护,保养力求简便,附属装置尽可能少。 G、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经济上力求节约。 2.2、对润滑剂的附加要求 A、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B、对所润滑的表面有很强的附着性,泄漏,滴落或甩散尽可能要少;水分离性好。 C、混入少许杂质(如水分等)不致影响其应有性能。 D、起到密封作用,能防止水或污物进入轴承。 E、不易传递振动或能减轻噪声。 F、能实行集中润滑。 2.3、对润滑剂的特殊要求 在特殊工况下,必须对润滑剂提出如下特殊要求: A、长寿命的要求要求润滑剂的使用寿命特别长。 B、低摩擦力矩的要求要求润滑剂的摩擦阻力很低。 C、耐高温的要求要求能耐250℃以上的高温。 D、耐低温的要求要求能耐—63℃以下的低温。 E、耐高真空的要求要求在高真空的条件下,不挥发,不散失,不变质,特别是在失重状态的高真空条件下。 F、无害性的要求 G、边界润滑特性好的要求 3、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自润滑轴承装 配 图

自润滑轴承装配图 安装注意事项: 1. 装配前应确保轴套、座孔表面无异物,座孔表面应尽可能光洁以免在装配时划伤。 2. 装配时可在轴套外表面适当涂上润滑油,帮助轴套较方便地安装,但不易过多以免在重载或往复运动时轴套会脱离出来。 3. 装配时应采用芯轴慢慢压入(建议使用油压机),禁止直接敲打轴套以免发生变形。 4. 座孔设计时如需采用易变形材料或座孔壁厚较薄时,请予以说明,以免压装时使座孔变形。 5. 为了使装配更简单且不会破坏耐磨层,轴的端面必须有倒角圆滑过度,轴的材质建议为轴承钢表面淬火处理 HRC45 ,表面粗糙度为 Rz2-3,表面也可镀硬铬。 6. 装配时有可能的话,请在轴表面涂上油脂以缩短轴套走合期。 轴套检验方式: 1. 外径:采用环规通(GO)与止(NO GO)方式,环规通端为外径最大尺寸,环规止端为外径最小尺寸。

2. 内径:将轴套压入基准孔( H7 中间值公差)用圆柱塞规检验轴套,塞规的通端为轴套内孔最小尺寸,塞规的止端为轴套内孔最大尺寸。一般卷制类轴套内孔的精度等级为 H9 。 3. 环规、塞规尺寸按 DIN1494 第一部分。 相关文章推荐: 1. 无油润滑轴承在铝锭铸造机的应用(文章来源:中国金属加工网) 2. 无油轴承带动模具行业革命(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3. 自润滑轴承将会成为轴承行业主导产品(文章来源:中国轴承网) 4. 浅释缝机“固体润滑”(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服装网) 5. 免维护系列滑动轴承、复合轴承、自润滑轴承、无油轴承的应用实例 安装注意事项: 1. 装配前应确保轴套、座孔表面无异物,座孔表面应尽可能光洁以免在装配时划伤。 2. 装配时可在轴套外表面适当涂上润滑油,帮助轴套较方便地安装,但不易过多以免在重载或往复运动时轴套会脱离出来。 3. 装配时应采用芯轴慢慢压入(建议使用油压机),禁止直接敲打轴套以免发生变形。 4. 座孔设计时如需采用易变形材料或座孔壁厚较薄时,请予以说明,以免压装时使座孔变形。 5. 为了使装配更简单且不会破坏耐磨层,轴的端面必须有倒角圆滑过度,轴的材质建议为轴承钢表面淬火处理 HRC45 ,表面粗糙度为 Rz2-3,表面也可镀硬铬。 6. 装配时有可能的话,请在轴表面涂上油脂以缩短轴套走合期。 轴套检验方式: 1. 外径:采用环规通(GO)与止(NO GO)方式,环规通端为外径最大尺寸,环规止端为外径最小尺寸。 2. 内径:将轴套压入基准孔( H7 中间值公差)用圆柱塞规检验轴套,塞规的通端为轴套内孔最小尺寸,塞规的止端为轴套内孔最大尺寸。一般卷制类轴套内孔的精度等级为 H9 。 3. 环规、塞规尺寸按 DIN1494 第一部分。 公差配合的推荐与配合公差的推荐值 发布时间:2010-11-23 09:49:01 公差配合的推荐 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均是国际标准化。 为了轴承的圆柱孔和圆柱形外径可以达到一定的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轴 颈和轴承座孔合适的公差范围可以从ISO公差系统中选择。但在滚动轴承的应用中,只需要使用ISO某部分的公差等级。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摘要在工程机械中,轴承是一种必备品,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机械设备中看到它,其在机械产品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作为一种耗损件,如何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轴承的润滑方式做了详细的分类,系统的阐释了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润滑方式的选择原则。最终使读者对轴承润滑的方式会进行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关键词滚动轴承;脂润滑;油润滑;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常用的滚动轴承大多已经标准化,并由专门工厂大量制造。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为保证轴承安全可靠运转,在轴承工作时为尽量减少摩擦和磨损,避免轴承表面形成点蚀而造成失效,就要求对轴承进行润滑。滚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载荷、速度和温度等工作条件。滚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可以分为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种,对于不同的工作条件,只有选择适宜的润滑方式,才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1 脂润滑 与润滑油相比,润滑脂具有粘附性好、不流失、不滴落、抗压性好、密封防尘好、抗腐蚀性好等特点。由于润滑脂不易泄露,所以脂润滑几乎是一种永久性润滑,尤其对于竖直或倾斜放置的机器,采用脂润滑能达到持续润滑的效果。但其主要缺点是相较油润滑的润滑阻力要大,功率损失大。并且不能对摩擦副起到很好的冷却作用。影响脂润滑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 1.1 工作速度 工作速度是选择润滑脂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因素可用公式dn来衡量,式中d(mm)代表轴承内圈的直径,n(r/min)代表转速。对滚动轴承来说,润滑脂使用的dn值在0.3×106左右。 1.2 工作负荷 当轴承承受较大的负荷时,应该选择粘度高的润滑脂,即选用针入度小的润滑脂类型,这样润滑脂可以在接触面间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随着轴承负荷的减少,润滑脂的黏度也应随之降低。 1.3 工作温度 脂润滑的选择同时受到工作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引起轴承粘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润滑性能。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黏度一般不应低于20 mm2/s。在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 QG/SWG ZB 06-2001 前言 为减少机件磨损、腐蚀,降低备件消耗,规范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对原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规定的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理顺了设备润滑与密封全过程管理流程,新增了管理流程图。 ——增加了润滑新油(脂)品选择的程序。 ——强调了密封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检查方式。 本标准记录表式,按QG/SWG JC 06-2001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主要记录表式:设备密封、泄漏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2;管道密封、泄漏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3;润滑油脂耗用统计表;装环-装备-报表14。 本标准由ERP推进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和归口管理部门:装备环保部。 本标准部门主要起草人:寿洁民 本标准部门审核人:章程 本标准会审人:王炳坤柳启章 本标准批准人:张海滨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为:—QG/SWG ZB 01-6-1997。 QG/SWG ZB 06-2001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润滑设备及油脂的采购检验以及润滑“五定”、密封、油品报废等内容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2.1 动密封 凡机械、动力设备和管道部件有相对运动的密封。

2.2 静密封 凡机械、动力设备和管道部件不产生相对运动的密封。 3 职责 3.1 装备环保部负责设备润滑与密封技术和制度管理。 3.2 采购部负责公司润滑油脂与设备的采购。 3.3 供应公司负责润滑油脂和设备的保管和发放及计划。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设备润滑与密封技术和制度的日常管理。 4 管理业务流程(见下页图)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设备润滑与密封标准选用 5.1.1 润滑材料的标准采用国家和冶金行业颁布标准。特种润滑材料尚无国标和其他标准的,以省市级鉴定和企业标准为检验标准。 5.1.2 装备环保部负责润滑“五定”工作,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制定“五定”卡片、润滑图表,组织试验和推广润滑与密封新技术,作好润滑油脂和润滑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5.1.3 润滑油品技术由装备环保部把关,采购由采购部把关,油品分析检验由精密点检进行。 5.1.4 精密点检站油化验室负责公司的油品检验分析,并提供试验报告及结论给各部门及装备环保部。 5.1.5 装备环保部督促、指导各部门进行润滑油脂的定期化验工作,协助采购部和供应公司做好油脂质量检验工作。 5.1.6 采购的润滑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润滑材料保管要保持清洁,严防灰尘、杂物和水分进入。 5.2 油品供应管理 1 QG/SWG ZB 06-2001 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流程图

滑动轴承的润滑

滑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剂的作用是减小摩擦阻力、降低磨损、冷却和吸振等,润滑剂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体及半固态的,液体的润滑剂称为润滑油,半固体的、在常温下呈油膏状为润滑脂。 一、润滑油 润滑油是主要的润滑剂,润滑油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是粘度,粘度表征液体流动的内摩擦性能,粘度越大,其流动性愈差。润滑油另一物理性能是油性,表征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能力。油性愈大,对金属的吸附能力愈强,油膜愈容易形成。润滑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轴承的承载量、轴颈转速、润滑方式、滑动轴承的表面粗糙度等因素。 一般原则如下: 1.在高速轻载的工作条件下,为了减小摩擦功耗可选择粘度小的 润滑油; 2.在重载或冲击载荷工作条件下,应采用油性大、粘度大的润滑 油,以形成稳定的润滑膜; 3.静压或动静压滑动轴承可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 4.表面粗糙或未经跑合的表面应选择粘度高的润滑油。 二、润滑脂 轴颈速度小于1m/s~2m/s的滑动轴承可以采用润滑脂,润滑脂是用矿物油、各种稠化剂(如钙、钠、锂、铝等金属皂)和水调和而成,润滑脂的稠度(针入度)大,承载能力大,但物理和化

学性质不稳定,不宜在温度变化大的条件下使用,多用于低速重载或摆动的轴承中。 三、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 固体润滑剂有石墨、二硫化钼(MoS2)和聚四氟乙烯(PTFE)等多种品种。一般在重载条件下,或在高温工作条件下使用。气体润滑剂常用空气,多用于高速及不能用润滑油或润滑脂处。四、润滑方法 向轴承提供润滑剂是形成润滑膜的必要条件,静压轴承和动静压轴承是通过油泵、节流器和油沟向滑动轴承的轴瓦连续供油,形成油膜使得轴瓦与轴颈表面分开。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是靠轴颈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进轴承间隙,其供油方式有间歇供油和连续供油。 1、间歇供油:可采用油壶注油和提起针阀通过油杯注油,脂润滑只能采用间歇供应。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一针阀,如图所示,油经过针阀流到摩擦表面上,靠手柄的卧倒或竖立以控制针阀的启闭,从而调节供油量或停止供油。它使用可靠,可以观察油的供给情况,但要保持均匀供油,必须经常加以观察和调节。 2、连续供油: 芯捻火线纱油杯,装在轴承的润滑孔上的油杯,其中有一管子内装有毛线或棉线做成的芯捻,芯捻的一端装在油杯内,另一端在管子内和轴颈不接触。这样,利用毛细管作用,把油吸到摩擦面

轴承润滑脂的添加方法

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由于电机的种类繁多,结构和用途各异,因而电机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电机的故障与电机设计和制造的质量有关,与电机的使用条件,工作方式及使用维护因素等都有关。在正常情况下,电机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但若由于装配不良,使用不当或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就容易发生故障而造成损坏,从而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轴承过热和产生异响的原因及处理 轴承是电机中较容易磨损的零件,也是负载较重的部分,因而轴承的故障也较多。随着轴承种类的不同,故障现象也有所不同,现分别加以叙述。 一.滚动轴承过热的原因及处理 1.滚动轴承安装不正确,配合公差太紧或太松滚动轴承的工作性能不仅取决于轴承本身的制造精度,还和与他配合的轴和孔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选用的配合以及安装正确与否有关。一般卧式电机中,装配良好的滚动轴承只承受径向应力,但如果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过紧,或轴承外圈与端盖的配合过紧,即过盈大时,则装配后会使轴承间隙变得过小,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这样,转动就不灵,运行中就会发热。如果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过松,或轴承外圈与端盖配合过松,则轴承内圈与轴,或轴承外圈与端盖,就会发生相对转动,产生摩擦发热,造成轴承的过热。通常,标准中将作为基准零件的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移至零线以下,这对同一个轴的公差带与轴承内圈形成的配合,要比它与一般基准孔形成的配合要紧的多。 轴承外径的公差带与一般基准轴公差带的位置相同,也在零线下方,但轴承外圈平均外径的公差值也是特殊规定的。所以同一个孔的公差带与轴承外圈形成的配合,与一般圆柱体的基轴制配合也不完全相同。滚动轴承外圈与端盖的配合一般采用过渡配合。因为作用于滚动轴承外圈上的负荷是局部负荷,这种负荷仅被外圈滚道的下部区域所承受,故选用滚动轴承的配合时,应使配合面间存在不大的过盈或不大的间隙。这样,在电机运行时,受到冲击或振动的情况下,滚动轴承外圈可以产生间歇性的转动,从而避免轴承外圈的局部磨损,提高轴承寿命。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机转子温度升高时,轴伸长有可能。正确的配合公差见下表。 当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紧,或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端盖配合过紧时,可采用新加工的方法使配合合适。当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端盖配合过松时,可采用喷涂金属或镶套的方法来弥补。 2.润滑脂不合适、质量差、加得太多或太少润滑脂选得合适与否将影响到轴承能否正常工作。选用时,主要掌握电机轴承温度以及是否亲水两个条件。可根据电机安装地点是潮湿还是干燥,是清洁还是多尘,以及运行中轴承的最高工作温度等情况选用。必要时,夏、冬季使用的润滑脂也应有所区别,因为有的地方夏冬季的温度相差很大,必须使用不同的润滑脂。当使用钙基或钠基润滑脂时,每运行1000-1500小时要添加一次润滑脂,运行累计2500-3000小时后应更换。当使用二硫化钼时,添加和换油的时间可以延长。锂基润滑脂是一种具有耐高温(150℃)和低温(-60℃)、耐高速、耐负荷、耐水性能的润滑脂,当在冬季时,可选用1号锂基润滑脂,在夏季时可用2、3号锂基润滑脂。 如果润滑脂选得不合适或使用维护不当,润滑脂质量不好或已经变质,或混入了灰尘、杂质等都有可造成轴承发热。润滑脂加得过多或过少也会造成轴承发热,因为润滑脂过多时,轴承旋转部分和润滑之间会产生很大的摩擦;而润滑脂加得过少时,则可能出现干摩擦而发热。因此,必须调整润滑脂用量,使其约为轴承室空间体积的1/2-1/3。对不合适的或变了质的润滑脂应清洗干净,换上合适的和洁净的润滑脂。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润滑制度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 润滑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润滑制度 ①滚动轴承润滑脂消耗量 一般灌注式润滑的球和滚子轴承装填润滑脂要注意: (1)装在水平轴上的一个或多个轴承要填满轴承里面和轴承之间的空隙 (如用多个轴承),但外盖里的空隙只填全部空间的32~4 3; (2)装在垂直轴上的轴承,要填满轴承里面,但上盖只填空间的一半,下盖只填空间的31~4 3; (3)在易污染的环境中,对低速和中速轴承,要把轴承和盖里的全部空间填满。 上述是一般装填润滑脂的参考数据。要注意的是装脂量太多,轴承运行容易发热,温升很高。所以轴承转速越高,则润滑脂装人量应适当减少。当滚动轴承转速在1500r /min 以上时,装脂量占滚动轴承箱容积的30%~50%;在转速小于1500r /min 的装脂量占滚动轴承箱容积的60%~70%。 由于润滑脂质量不断提高,既可延长加脂间隔周期又可以大大减少装入量。高质量润滑脂填充人滚动轴承内、外座圈、滚动体滚道之间的空间,轴承盖以内的空间不再填装润滑脂,这种加填脂的方法称为”空毂润滑”。不少单位在汽车的车轮轴承内采用工业锂基脂,做空毂润滑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并节约了大量润滑脂。但要注意采用”空毂润滑”时,要求机械安定性和胶体安定性好的高质量润滑脂。否则使用中容易流失,难以保证良好润滑。采用”空毂润滑”应先试验,取得效果和经验后再行普及或推广。高温及环境污染严重的滚动轴承不宜采用空毂润滑。 润滑脂填充量,通常可按下述一些公式计算,可大致估计求得。 不区别轴承类型,仅从轴承尺寸(外径和宽度)估算填充量的公式 Q = 式中 Q ——填充量,g ; D ——轴承外径,mm ; B ——轴承宽度,mm 。 也有人利用下面公式估算 Q = 式中 Q ——填充量,cm 3; D ——轴承外径,mm ; B ——轴承宽度,mm 。 可以看出利用内径计算的公式比较合理一些,因为只要给出轴承型号,就可知道轴承的内径,可以立即算出来。另外算出来的是体积,因为对于矿物油、硅油、氟油的润滑脂其密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利用轴承内径来计算填充量比较更切合实际一些。 轴承第二次加脂量的估计公式。 轴承运转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补加润滑脂,究竟加多少合适,德国KI üBEI 之公司给出了一个估算公式 Q =

润滑的目的与方式润滑

润滑的目的与方式润滑 对轴承来说,润滑是左右其性能的重要重要问题。润滑剂或润滑方式的合适与否将大大影响轴承的寿命。 润滑的作用如下: 1)润滑轴承的各部分,减少沟道面和钢球的回转摩擦、钢球和保持器的滑动 摩擦、保持器和沟道导向面内的滑动摩擦 2)带走轴承内部内部摩擦发生的热和其它从外部传来的热,防止轴承的发热 和润滑剂的劣化 3)使轴承的滚动接触面经常形成适当的油膜,缓解冲击负荷集中应力及延长 轴承的疲劳寿命 4)防止钢球、沟道、保持器的锈蚀以及垃圾、异物、水分 的侵入,轴承的防锈和防尘。 轴承的润滑方式主要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其一般性比较如下所示: 脂润滑 脂润滑可做到充填一次润滑脂后长时间不需补充,而且其密封装置的结构也较简单,因此使用广泛。 脂润滑有预先在密封型轴承中充填润滑脂的密封方式,以及在外壳内部充填适量润滑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补充或更换的充填供脂方式。 此外,对有多处轴承需要润滑的机械,还采用管道连接至各润滑处的集中供脂方式。 1)润滑脂的充填量 外壳内的润滑脂充填量随外壳的结构和容积而有所不同,一般充填至容积的1/3-1/2为宜。 充填量过多时,润滑脂因搅拌发热发生变质,老化和软化,应加以注意。 但用于低速轴承时,为防止异物侵入,有时也充填至容积的2/3-1。 2)润滑脂的补充与更换 润滑脂的补充与更换同润滑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使用清洁的润滑脂,并注意防止外部异物的侵入。

补充的润滑脂应昼为同一品牌号的润滑脂。 补充润滑脂时,尤为重要的是应保证新润滑脂确实进到轴承内部。 油润滑 油润滑适用于高速轴承并可耐一定程度的高温,而且还对减小振动和降低噪音有效,大多用于脂润滑不适用的场合。 油润滑大体分为: (1)油浴润滑 (2)滴油润滑(3)飞溅润滑 (4)循环润滑(5)喷射润滑(6)油雾润滑 (7)油气润滑 标准润滑剂 油脂是由基油、增粘剂、添加剂构成的半固体状润滑剂,需根据其组合选择合适于用途的油脂。 (1) 基油 油脂的基油一般大多使用矿油,但为了提高耐热性、低温流动性,故也使用硅酮油等合成油。 (2) 增粘剂 增粘剂有各种复合剂等,是控制机械稳定性、耐水性、使用温度范围等特性的东西。 (3) 添加剂 根据使用目的,加上各种添加剂。 ·极压添加剂使冲击负荷和重负荷特性向上。 ·氧化添加剂防止长时间无补充时的氧化劣化。 ·防锈添加剂防止轴承及其周围的锈蚀。 (4) 粘度 表示油脂硬度的程度,是5秒内规定重量的金属圆锥内倒入油脂深度(用0.1mm表示)的物理量,数值越大越软。 (5) 滴点 油脂加热后变成流动状态,从规定的孔开始滴下时的温度叫滴点,其值越高使用温度越高。 (6) 异种油脂的混合 增粘剂和添加剂混合,油脂的性质变化,故原则上各种不同的油脂最好避免混合。 (7) 油脂的封入量 (8) 油脂的寿命 (9) 油脂的补充间隙 即使使用高品质的油脂,但因长期使用、周围环境等影响,油脂的性能退化,润滑性能低下,因此需要适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课件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 1、特点。 优点:⑴润滑装置简单。如果使用密封轴承或者不需要补充脂的非密封轴承,则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润滑装置。相比之下,油润滑系统需要油泵、油管、油箱等,要复杂得多。 ⑵润滑脂不易泄漏,轴承的密封结构比较简单。 ⑶轴承的维护、保养方便。 ⑷润滑脂有密封作用.可防止外部灰尘,水分和其它杂质侵入轴承。 ⑸容易提高机械装置的清洁度。 缺点: ⑴轴承摩擦大,散热不好,允许的转速比较低。 ⑵温度很高时,润滑脂的基础油会加快蒸发和氧化变质。润滑脂的胶体结构也会变化而加速分油。随着温度升高,润滑脂寿命迅速降低。大部分润滑脂的使用温度与寿命的关系是:每当轴承温度升高10~15℃,润滑脂的寿命下降 l/2。因此,除特殊的高温润滑脂外,一般润滑脂不能在高温下作用。 ⒉润滑脂组成及其作用 ????? 基础油:约占75~95%稠化济约占5~20%添加剂 各部分的作用: ⑴基础油:采用矿物油,或者合成油。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主要由

基础油的润滑性能所决定。基础油的粘度对轴承内油膜的形成和油膜的承载能力、轴承寿命影响很大。 ⑵稠化剂:分皂基和非皂基两种。皂基稠化剂有锡基、钠基、铝基、铅基等多种。稠化剂的种类影响润滑脂的滴点、耐水性。稠化剂以纤维状态分散于基油中,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并把油吸附和固定在网中,使油成膏状。 ⑶添加剂:后边讲 ⒊针入度:润滑脂的稠度用针入度表示,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针入度的规定是指将质量150g 的圆锥体在5s内沉入温度为25℃的润滑脂内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 针入度用以表示润滑脂的“软度”,反映使用中的流动性。 针入度数值越小,表示润滑脂越稠;针入度越大,表示润滑脂越稀。 润滑脂的流动性取决于润滑脂的粘度和稠度。粘度越大,稠度越大,润滑脂的流动性越差。对低温下脂润滑的轴承,要求低温起动性能,需要保证在低温下脂的流动性。针入度与轴承使用条件关系见表7-5。 ⒋滴点: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由半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

机械的润滑与密封教案

【引入】 机械中的可动零、部件,在压力下接触而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间就会产生摩擦,造成能量损耗和机械磨损,影响机械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考虑降低摩擦,减轻磨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润滑。 【教学内容】 教学项目十三机械的润滑与密封 13.1润滑的作用和润滑技术 一、润滑的作用主要是: (1)减少摩擦,减轻磨损加入润滑剂后,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可防止金属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摩擦磨损和机械功率的损耗。 (2)降温冷却摩擦表面经润滑后其摩擦因数大为降低,使摩擦发热量减少;当采用液体润滑剂循环润滑时,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带走部分摩擦热量,起散热降温作用,保证运动副的温度不会升得过高。 (3)清洗作用润滑油流过摩擦表面时,能够带走磨损落下的金属磨屑和污物。 (4)防止腐蚀润滑剂中都含有防腐、防锈添加剂,吸附于零件表面的油膜,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引起的损坏。 (5)缓冲减振作用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所以在运动副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具有吸振的能力。 (6)密封作用润滑脂具有自封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分和杂质的侵入。

润滑技术包括正确地选用润滑剂、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并保持润滑剂的质量等。 润滑剂及其选用 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及添加剂等几大类。其中矿物油和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最广。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耐高温、高压能力强,常用在高压、低速、高温处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添加剂使用。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氢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其摩擦因数很小,在轻载高速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当一般润滑剂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时,往往有针对性地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润滑剂的粘度、油性、抗氧化、抗锈、抗泡沫等性能。 1.润滑油 润滑油的特点是:流动性好,内摩擦因数小,冷却作用较好,可用于高速机械,更换润滑油时可不拆开机器。但它容易从箱体内流出,故常需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密封装置,且需经常加油。 常用润滑油主要分为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和动植物润滑油三类。矿物润滑油主要是石油制品,具有规格品种多、稳定性好、防腐蚀性强、来源充足且价格较低等特点,因而应用广泛。主要有机械油、齿轮油、汽轮机油、机床专用油等。合成润滑油具有独特的使用性能,主要用于特殊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防燃以及需要与橡胶、塑料接触的场合。动植物油产量有限,且易变质,故只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或用作添加剂。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粘度、油性、闪点、凝点和倾点。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它反映了液体内部产生相对运动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一、传动零件的润滑 1.齿轮传动润滑 υ≤12m/s ,采用浸油润滑,齿轮齿顶到油池底面距离不应小于(30—50)mm ,大齿轮浸油应超过1个全齿高,采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N32。 2.滚动轴承的润滑 轴承内径圆周速度v<2m/s ,脂润滑,选用滚动轴承脂ZGN69-2 二、减速器密封 1、机座、机盖厚度、凸缘厚度 ,由于采用铸造,计算值若大于8mm ,按实际值圆整,若计算出小于8mm ,厚度可取8mm 。 2、为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 其表面粗糙度为?3 .6。凸缘联接螺栓间距,一般150—200mm ,均匀布置 。 3、由于凸缘式轴承端盖易于调整轴向游隙,轴承两端采用凸缘式端盖。由于采用脂润滑,轴端采用间隙密封。 4、由于1、2、3轴与轴承接触处的线速度s m v 10<,所以采用毡圈密封。 箱体结构的设计 1、减速器的箱体采用铸造(HT200)制成,采用剖分式结构为了保证齿轮配合质 量,大端盖分机体采用67 is H 配合. 2、机体有足够的刚度,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 3、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铸件壁厚为10,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 4、对附件设计 A 视孔盖和窥视孔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 B 油螺塞: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C 油标: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油标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标座孔而溢出。 D 通气孔: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滚动轴承润滑剂的作用和性能

滚动轴承润滑剂的作用和性能 1.轴承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1)减少相对运动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增大零件接触承载面积,减小接触应力,延长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 (2)润滑剂具有防锈、防腐蚀、防尘和密封性能; (3)油润滑具有散热作用,可带走轴承运转中产生的磨损颗粒或侵人的污染物; (4)具有一定的减振作用。 2.润滑油的性能质量指标 (1)黏度 润滑油的私度可以定性的定义为其内部层与层之间相互移动或流动的阻力,它是润滑油 最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决定着轴承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 (2)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表示温度改变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程度。油品的黏度指数越大,粘温特性越好, 黏温特性是指a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能,其值越大说明a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3)水分 水分是润滑油中水分的比例。水分过多会使润滑油乳化变质,丧失润滑性能。一般润滑油中水分应控制在3%以下。 除了黏度和黏度指数外,还有闪点与燃点、酸性、凝点和炭分等润滑性能质量指标。 3.润滑脂的性能质量指标 (1)针入度 润滑脂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稠度。稠度采用针人度或锥人度来度量。针入度越小说明润滑脂的稠度越大、脂的硬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2)滴点 润滑脂按规定的加热条件加热,其在滴点计的脂杯中滴落下第一滴油时的温度。润滑脂的滴点确定了脂的工作温度(或耐热性),一般润滑脂的工作温度应低于滴点20℃以上。 (3)极压性能 极压性能是润滑脂承受重载荷作用时在金属表面上维持完整油膜的能力。

(4)机械稳定性 润滑脂在承受机械作用时抵抗稠度改变的能力称为机械稳定性。润滑脂在机械力长期作用下,稠度将会下降,严重时会变成液体而丧失润滑脂特有的性能。 (5)氧化安定性 润滑脂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氧化安定性。润滑脂氧化后将使基础油的黏度变大、稠度变小、滴点下降.而丧失润滑作用。轴承工作温度升高会加快润滑脂的氧化。 4.添加剂 一般基础油很难满足摩擦副润滑的综合性能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油品的使用性能,必须在基础油中加人一定量对润滑剂性能改善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即添加剂,以适应各种特殊工作条件的需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基础油的油性和极压性,增加润滑油或脂的工作能力; (2)延缓润滑油或脂受环境影响老化变质,提高使用寿命; (3)改善润滑油或脂的物理性能,如降低凝点、消除泡沫、提高钻度等; (4)保护零件表面不受燃油腐蚀或其燃烧产物的污染。 5.稠化剂 稠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持润滑脂呈半固体状态,而润滑脂的一些性能也是由稠化剂来决定,如润滑脂的使用温度、机械稳定性、耐热性、耐水性等性能主要取决于稠化剂的性能。 使用不同的稠化剂,润滑脂的性能也不同。稠化剂有金属皂基和非皂基之分,金属皂基如铿、钠、钙、钡、铝等,非皂基如硅胶、膨胀润土、尿素等。 6.润滑剂性能比较 用于轴承的润滑剂有许多种,但性能各异,使用的工作条件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润滑剂时,应了解润滑剂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从中选出符合使用要求的润滑剂。

轴承的润滑方式

轴承润滑的七种方式 1.油杯滴油润滑 通过油杯中的节油口向轴承滴油进行润滑的一种润滑方式.油杯滴油润滑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油。而且供油量可以由节油口进行调节,一般滴油量以每3~8秒一滴为宜,因为,过多的油量会引起轴承温升增加。缺点是对润滑油的粘度有一定要求,不能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没有散热功能。油杯滴油润滑适用于低速轻载工作温度较低的场合。 2.油浴(浸油)润滑 把轴承部分浸入润滑油中,通过轴承运转后将油带入到轴承其它部分的一种润滑方式。油浴润滑是使用最为普遍而简便的润滑方式之一。 考虑到油浴润滑时的搅拌损耗及温升,对于水平轴,轴承部分侵入润滑油中的高度应有一定限制,一般将油面控制在轴承最下面滚动体的中心附近。油浴(浸油)润滑,润滑充分,但供油量不易调节,若油箱中没有过滤装置容易把杂质带入轴承内部损伤轴承,油浴(浸油)一般适用于低速或中速场合,在低转速轴承上使用较为普遍。 经验:可分离的加强肋可装在轴承座的底部以减少搅动和/或散热。静态油位应稍低于应用于水平轴的轴承最低滚动体的中心,对于垂直轴,静态油位应覆盖50%-80%的滚动体。如果使用油浴系统轴承的温度比较高可以改为使用滴漏方式,飞溅或循环油系统。 3.飞溅润滑 通过其它运转零件将油飞溅后带入轴承的一种润滑方式。 飞溅润滑供油量不易调节,润滑油面也不能太高,否则容易产生搅拌损耗及温升,还容易将油箱中的杂质带入轴承内部损伤轴承。 在飞溅润滑中,油通过装在轴上的旋转体(叶轮或“抛油环”)飞溅到轴承上,轴承不浸没在油中。 经验:在齿轮箱中,齿轮和轴承经常与作为抛油环的齿轮共用一台油箱。由于齿轮用油的粘度可能与轴承要求的不同,而且油中含来自齿轮的磨损微粒,可分离的润滑系统或方法可供改善轴承寿命。 4.循环油润滑 通过油泵将润滑油从油箱吸油后输送到轴承需要润滑的部位,然后从回油口返回油箱,经过滤后重新使用的一种润滑方式。 循环油润滑润滑充分、供油量容易控制、散热和除杂质能力强。循环油润滑适用于以散热或除杂质为目的的场合,以及高速高温、重载的场合,使用可靠性高。循环油润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润滑方式。但需要独立的供油系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供油系统由油泵、冷却器、过滤器、油箱、输油管道等组成。

滚动轴承的润滑

滚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对于滚动轴承具有重要意义,轴承中的润滑剂不仅可以降低摩擦阻力.还可以起着散热、减小接触应力、吸收振动、防止锈蚀等作用。 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油润滑及脂润滑两类 脂润滑 由于润滑脂是一种粘稠的凝胶状材料,故润滑膜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流失,容易密封,一次加脂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波劾轴承的装脂量一般为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1/3~2/3。对于那些不便经常添加润滑剂的地方,或那些不允许润滑油流失而致污染产品的工业机械来说,这种润滑方式十分适宜。它的缺点是只适用于较低的dn值。会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为雄人度和滴点。轴承的dn值大、载荷小时,应选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反之,应选用谁人度较小的润滑脂。此外,轴承的工作温度应比润滑胀的热点低,对于矿物油润滑胀,应低10~20t;对于合成润滑脂.应低20~30℃。 油润滑 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脂润滑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油润滑。润滑油的主要特性是粘度,转速越高,应选用粘度越低的润滑油;载荷越大,应选用粘度越高的润滑油。根据工作温度及dn值,可选出润滑油应具有的粘度值,然后根据粘度从润滑油产品目录中选出相应的润滑油牌号。 油润滑时,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下列几种: 1)油浴润滑(下图)把轴承局部浸入润滑油中,当轴承静止时,油面应不高于最低攒动体的中心。这个方法不适于高速,因为搅动油液剧烈时要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以致引起油液和轴承过热。 2)滴油润滑适用于需要定量供应润滑油的轴承部件,滴油量应适当控制,过多的油量液引起轴承温度的增高,为使滴油通畅,常使用粘度较小的全损耗系统用油L-AN15。 3)飞溅润滑这是一般闭式齿轮传动装置中的轴承常用的润滑方法,即利用齿轮的转动把轴承的密封装置是为了阻止灰尘、水、酸气和其它杂物进入轴瓦并阻止润滑剂流失而设置的。

自润滑轴承的选型设计

卷制类卷制类自润滑轴承的选型设计自润滑轴承的选型设计自润滑轴承的选型设计 一、 自润滑轴承的含义自润滑轴承的含义 所谓的无给油自润滑是指无需加油或少加油,嘉兴固润研究的目标是要确保轴承在各种工况下还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自润滑轴承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初期运行阶段,轴承表面的固体润滑剂由于相互间的摩擦而形成转移膜并覆着到对磨件上,最终形成固体润滑膜以达到自我润滑的目的,它隔断了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很好的保护了对磨件延长了轴承和工件的使用寿命。 二、 轴承PV 值的计算值的计算 1、定义 ○ 负载压力P:定义为负荷除以轴承承受面的正投影面积(单位:N/mm2); ○ 运转速度V:定义为对偶面上的相对线速度(单位:m/s); ○ PV 值:定义为轴承压力P 和速度V 的乘积(单位:N/mm·m/s); ○ 容许最高PV 值:容许最高压力P×容许最高速度V(单位:N/mm2·m/s)。 2、容许最高PV 值 ○ PV 值达到极限值时,轴承可以短时间的运转。在连续的运转时,容许最高PV 值的选择取决于运转寿命的要求。设计时要求:容许最高PV 值容许最高压力P* 容许最高速度V。见下图:

三、相配座孔的设计 相配座孔的设计 1、嘉兴固润建议的相配座孔应倒角fG×20o ±5o ,fG的大小根据座孔直径dH。 2、翻边轴承 ○ 对于翻边轴承相配座孔,座孔要求提供足够大的倒角以防止翻边轴承翻边半径处的变形。相配座孔倒角fG×45o ±5° 相配轴的设计 四、相配轴的设计 自润滑轴承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相配轴材料表面粗糙度、硬度、表面是否电镀处理的影响,高质量的相配轴表面能够延长轴承的寿命,相反粗糙的相配轴表面会降低轴承的寿命。 1、相配轴的表面粗糙度 ○ a) 在流体润滑条件下使用的自润滑轴承,相配轴表面粗糙度大时,轴与轴承的凸起部分会切断油膜,造成两者直接接触,所以要求相配轴表面做镜面加工,从而尽可能缩小油膜间隙,使其接近流体润滑的状态,如此轴承性能便可提高。 ○ b) 大多数自润滑轴承在干摩擦或边界润滑条件下使用,不需要像流体润滑条件下那样要求相配轴表面做镜面加工,只要控制其相配轴表面粗糙度Ra=0.32~1.25的范围即可。 2、相配轴硬度 无硬性杂质侵入时,使用下表推荐的轴材料及硬度,即可得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地,尽可能使用硬度较高的相配轴材料。

轴承润滑方法

关于电机润滑的方法 一、加油方法: (一)使用黄油枪加油 1、不停机润滑步骤: - 拔除润滑油嘴塞或打开隔离阀。 - 确保润滑通道已打开。 - 将适量的润滑油挤入轴承。 - 让电机运行1 到2 个小时,以便将所有多余的润滑油甩出轴承。 - 关闭润滑油嘴塞或隔离阀。 2、停机润滑 - 在这种情况下,请使用半量润滑油,然后让电机全速运转数分钟。 - 电机停止后,将剩下的润滑油挤入轴承。 - 运转1 到2 小时后,关闭润滑油嘴塞或隔离阀。 说明: - 最好在开机的状态下加油,实现困难时,再使用停机加油的方法。 - 在停机润滑时加油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转动电机转子,以使轴承滚珠、保持架之间的旧油尽可能排出。 (二)不用黄油枪加油方法: 将旧油清理干净,补充新油,一定注意加油量,2极电机加油量为轴承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四极电机为轴承内部空间的三分之二。 二、影响润滑间隔时间的因素: 1、立式电机的润滑间隔时间为下表数值的一半。 2、润滑间隔时间基于轴承操作温度80°C (环境温度约为+25°C)。轴承温度升高15°C 时应将上述数值减半。 注意: 1、环境温度升高会相应提高轴承温度; 2、从电极表面轴承部位测得的温度,不能等同于轴承温度,充分考虑到其温差。

三、变频器传动 高速操作时,如在应用变频器或低速高负荷的情况下,需要缩短润滑间隔时间。请向当地ABB 营业部咨询这类情况。将速度提高一倍后,润滑间隔时间通常需减至上述数值的约40%。 2009年版ABB电机润滑间隔时间 根据L1原则的润滑间隔时间 机座号润滑 油量g/ 轴承 KW 3600r /min 3600r/ min KW 1800r/ min 1500r/ min KW 1000r/ min KW 500-9 00r/mi n 球轴承 工作期中的润滑间隔时间 112 10 全部10000 13000 全部18000 21000 全部25000 全部28000 132 15 全部9000 11000 全部17000 19000 全部23000 全部26500 160 25 ≤18.5 9000 12000 ≤15 18000 21500 ≤11 24000 全部24000 160 25 >18.5 7500 10000 >15 15000 18000 >11 22500 全部24000 180 30 ≤22 7000 9000 ≤22 15500 18500 ≤15 24000 全部24000 180 30 >22 6000 8500 >22 14000 17000 >15 24000 全部24000 200 40 ≤37 5500 8000 ≤30 14500 17500 ≤22 23000 全部24000 200 40 >37 3000 5500 >30 10000 12000 >22 16000 全部20000 225 50 ≤45 4000 6500 ≤45 13000 16500 ≤30 8000 全部24000 225 50 >45 1500 2500 >45 5000 6000 >30 8000 全部10000 250 60 ≤55 2500 4000 ≤55 9000 11500 ≤37 15000 全部18000 250 60 >55 1000 1500 >55 3500 4500 >37 6000 全部7000 280 60 全部2000 3500 - - - - - - - 280 60 - - - 全部8000 10500 全部14000 全部17000 280 35 全部1900 3200 - - - - 280 40 - - 全部7800 9600 全部13900 全部15000 315 35 全部1900 3200 - - - - 315 55 -- - 全部5900 7600 全部11800 全部12900 355 35 全部1900 3200 -- - - - 355 70 - - 全部4000 5600 全部9600 全部10700 400 40 全部1500 2700 - - - - 400 85 - - 全部3200 4700 全部8600 全部9700 455 40 全部1500 2700 - - - - 455 95 全部2500 3900 全部7700 全部8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