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得了肝纤维化用什么来检查呢

怀疑得了肝纤维化用什么来检查呢
怀疑得了肝纤维化用什么来检查呢

怀疑得了肝纤维化用什么来检查呢

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可形成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通常较难逆转,发现肝纤维化趋向应及时治疗。

【怀疑得了肝纤维化用什么来检查呢?】下面是北京解放军第261医院的专家介绍的肝纤维化,如下:

慢性肝病患者一般都伴有肝纤维化,专家指出,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指标是肝穿刺病理活检,此外还可通过B超、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来判断病情,由于任何慢性肝病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都有发生肝纤维化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全面检查来判断病情是否发展到肝纤维化,以明确诊断病情,用于指导治疗。

一、根据B超报告,如果见到肝包膜不(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已经肝纤维化了,而且程度可能已经较严重,此时应积极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抗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二、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

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经肝纤维化了,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得了肝纤维化用什么来检查呢?】根据上面北京解放军第261医院的肝纤维化专家介绍的肝纤维化常识,我们应该对肝纤维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怎样治疗肝纤维最好呢?目前最好的肝纤维化治疗方法就是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此疗法采用的是BX修复细胞治疗肝脏,能有效果的修复已经损伤的肝脏细胞,也能在这个基础上再生新的肝脏功能细胞,这样就能更好去治疗肝纤维化了。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ibroTouch是全球首台影像引导的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程度的集成检测系统,提供了对肝脏组织形态、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脏脂肪变性的一体化检测和全方位评估方案。 FibroTouch是一种完全无创的肝脏健康检测设备,在一次检测中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 肝纤维化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定量结果; 脂肪度: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定量结果。 肝脏组织形态:超声影像检测的肝脏形态 【FibroTouch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FibroTouch可以实现对如下病症的诊断、筛查、跟踪、监测等 1.慢性乙型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3.非酒精性脂肪肝 4.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肝病 5.胆道疾病 6.长期饮酒引发的酒精性肝病 7.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8.长期抽烟引发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FibroTouch可以应用于如下领域: 1.用于进行普通人群的肝脏情况状况筛查 2.用于进行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快速测量 3.用于对慢性肝病治疗效果的全过程跟踪 4.用于各类肝硬化并发症的预测 5.用于评估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6.用于评估各类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所引起的肝脏损伤 FibroTouch为各类肝脏健康问题的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FibroTouch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传统临床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与之相比较,FibroTouch带来肝纤维化检测的技术革新: 无创无痛:无需采血、无需肝穿,快速安全,可多次重复;而肝穿刺活检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容易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准确直观:通过量化的数字直接反应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采样的肝脏组织体积比肝穿样本大100倍,能更全面地反映肝脏健康程度; 低频恒定:采用第三代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慢性肝病的全过程跟踪监测; 快速简便:全过程只需要约两分钟,检查结果立即呈现;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病的病情监测、诊断、筛查 传统的肝功化验转氨酶,无法提供肝纤维化的信息。转氨酶不能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 与现有的B超检测相比,B超仅能够提供肝脏的组织形态学信息,而无法提供关于肝脏硬度的信息。因而,只有当肝硬化发展到晚期,肝脏的组织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时,B超才能够检测得到。而此时的肝硬化已经无法逆转。 同样,现有的检测脂肪肝的技术,也仅能提供肝脏脂肪化的定性结果,如轻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而无法提供直观量化的结果,来反应患者脂肪肝的程度。FibroTouch则可以给出肝脏脂肪化程度的定量结果,从而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评估自己的脂肪肝病变程度,从而使得对其治疗效果的跟踪成为可能。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多年时间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从早期的期望,经过一定的挫折和失败,最后走向成功。要使基因疗法真正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 我们深信,随着上述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给人类疾病,尤其是难治性的慢性疾病如肿瘤、HIV 、HBV 和HCV 感染等带来新的治疗契机。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曾民德 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一、基本概念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应当需要认识、注意和区别的是:(1)肝纤维化既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2)肝纤维化是一种主动性过程;(3)创伤修复2损害的双重因素;(4)与肝纤维化增生性疾病、肝硬化的区别。二、肝纤维化的诊断 (一)综合判断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组织学检查,须临床与病理相结合,才能完善诊断。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予以综合判断,包括临床评估、病原学、组织病理学、体液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正常诊断并判定纤维化的阶段和活动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的估计都将起积极作用。 (二)临床评估 1.病史 肝纤维化患者常有病毒性肝炎、饮酒、血 吸虫病、胆汁淤积或胆道疾病等病史,遗传性和代谢性 疾病等家族史,但许多遗传性肝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而难以确认受累家族的有关成员。 2.病程、年龄及性别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病程持续6个月或以上者,定为慢性肝炎。不同年龄阶段对慢性肝炎的分级及分期可能有影响,存在着随年龄增长伴纤维化程度增加的趋势。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自然史的观察发现,感染时年龄超过40岁及男性,可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与纤维化发病率的升高相关。 3.临床表现 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无症状,且有症状大多也为非特异性,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被忽略。近年来采用量级化观察,将症状和体征的轻重程度、数量多寡进行综合计分,这种临床评估被认为是肝纤维 化非创伤性评定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供一些有关肝纤维化严重性的线索。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大致有3 个范畴:(1)临床慢性肝炎表现:可分为有症状型和无症状型;黄疸型和无黄疸型。(2)门脉高压症;(3)伴同于原发病的其它临床综合征。 (三)病原学诊断 病原是决定病理改变特征及疾病演变的基本因素。尽管有关的组织学病变可能提示病因,但单纯以硬化过程的特点确定其与病因的关系是不大可能的,如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都可能出现窦周纤维化、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及汇管区或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由多种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可视为是一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同一病因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病理改变,而不同病因可表现为形态学近似的病理类型。诊断时由于慢性肝炎的病理与临床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尚须全面考虑临床、流行病学、生化和影像学的检查。应注意在组织学上与慢性肝炎相似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豆状核变性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疾病相鉴别,但有些作者也把这些肝病推荐入慢性肝炎新的病因分类中。 (四)组织学诊断 1.组织学判断的评估 通常所指的组织学检查是 指常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纤维化的可靠的方法,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除此之外,广义的组织学检查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胶原的特殊染色;(2)组织生化检查;(3)细胞生物学方法;(4)免疫组织化学检查;(5)分子生物学检查;(6)有关病因学的检查。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后几种方法的合理结合,更有利于肝纤维化病因、病情和疗效的判断。 2.组织学分级分期的半定量法评估 (1)纤维增生性肝病的诊断参数 Popper 等依据 肝组织生化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将肝纤维化分为3期:①早期;②纤维增生活跃期;③后期。 (2)组织学活动指数(HA I ) 目前最常用的为

有创性与无创性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

有创性与无创性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有創性与无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S1组(n=19)、S2组(n=22)、S3组(n=20)、S4组(n=25)。分别检测四组血清学指标(HA、Ⅳ-C、LN)、超声检测指标(肝硬度值、超声评分)、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水平,比较3种无创检测与有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诊断一致性。结果:S4组HA、Ⅳ-C及LN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组肝硬度及超声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组AFP、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发现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肿瘤标志物与肝穿活检病理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35、0.623、0.329,P<0.05)。结论:无创性检测如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对肝纤维化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有创性检测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乙型肝炎是指血清学检查乙型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为阳性,伴随脾大、恶心、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患者多出现纳差、乏力、畏寒等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超过20亿人感染了HBV,其中 2.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型肝炎,我国的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约有8亿人感染过HBV,该数字占全国人口的58.2%,因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年达30万人,位列传染病致死首位[1-2]。乙肝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类致病因子的影响下,个体的肝内结缔组织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也是肝硬化、肝癌的初期阶段[3]。临床研究发现,肝纤维化引发的肝硬化会使患者的病死率成倍增长,德国一项调研指出,50岁以下非肝硬化患者的标准死亡率为 3.1%,而相同年龄的肝硬化患者其标准死亡率高达26.2%[4-5],提示未来肝纤维化会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的评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肝穿为有创操作[6],患者多难以接受,通过研究发现,无创性检测如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对肝纤维化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有创性检测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肝纤维化;病历资料齐全;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肾衰竭、冠心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如乙型肝炎者;合并其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 i b r o T o u c h无创肝纤 维化诊断系统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ibroTouch是全球首台影像引导的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程度的集成检测系统,提供了对肝脏组织形态、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脏脂肪变性的一体化检测和全方位评估方案。 FibroTouch是一种完全无创的肝脏健康检测设备,在一次检测中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 肝纤维化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定量结果; 脂肪度: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定量结果。 肝脏组织形态:超声影像检测的肝脏形态 【FibroTouch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FibroTouch可以实现对如下病症的诊断、筛查、跟踪、监测等 1.慢性乙型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3.非酒精性脂肪肝 4.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肝病 5.胆道疾病 6.长期饮酒引发的酒精性肝病 7.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8.长期抽烟引发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FibroTouch可以应用于如下领域: 1.用于进行普通人群的肝脏情况状况筛查 2.用于进行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快速测量 3.用于对慢性肝病治疗效果的全过程跟踪 4.用于各类肝硬化并发症的预测 5.用于评估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6.用于评估各类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所引起的肝脏损伤 FibroTouch为各类肝脏健康问题的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FibroTouch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传统临床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与之相比较,FibroTouch 带来肝纤维化检测的技术革新: 无创无痛:无需采血、无需肝穿,快速安全,可多次重复;而肝穿刺活检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容易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准确直观:通过量化的数字直接反应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采样的肝脏组织体积比肝穿样本大100倍,能更全面地反映肝脏健康程度; 低频恒定:采用第三代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慢性肝病的全过程跟踪监测; 快速简便:全过程只需要约两分钟,检查结果立即呈现;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病的病情监测、诊断、筛查 传统的肝功化验转氨酶,无法提供肝纤维化的信息。转氨酶不能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 与现有的B超检测相比,B超仅能够提供肝脏的组织形态学信息,而无法提供关于肝脏硬度的信息。因而,只有当肝硬化发展到晚期,肝脏的组织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时,B超才能够检测得到。而此时的肝硬化已经无法逆转。 同样,现有的检测脂肪肝的技术,也仅能提供肝脏脂肪化的定性结果,如轻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而无法提供直观量化的结果,来反应患者脂肪肝的程度。FibroTouch则可以给出肝脏脂肪化程度的定量结果,从而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评估自己的脂肪肝病变程度,从而使得对其治疗效果的跟踪成为可能。

漫谈脂肪肝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

漫谈脂肪肝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 顾名思义,无创诊断就是没有创伤地获取疾病诊断所需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传统上只能通过有创的手段来获得。肝活检全名叫做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这个名词对很多慢性肝病朋友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在肝科就诊时经常可以听到进行这一检查以获取准确诊断的建议,取上整个肝脏约1/50000大小的一点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借以判断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分期以及脂肪变等情况,可以直观地将诊断明确到病理学水平。无创诊断就是不进行这种有创伤的检查而获得与其价值相近的疾病信息。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现实需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病理改变进一步分为单纯性肝脂肪变、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众所周知,本病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随着病毒性肝炎等其他常见慢性肝病的控制和肥胖发病的迅速增加,NAFL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引起肝酶(ALT)异常和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著名脂肪肝专家范建高教授10年前进行的人群调查显示,上海成人NAFLD的患病率已高达15%,并且还在随肥胖的增加而逐年攀升。但这么庞大的发病人群我们临床如何处置? NAFLD自然病程相对温和,总体进展不快。足够证据表明,NAFLD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其肝脏组织学类型。尽管心血管相关和全因死亡以及代谢相关肿瘤较正常人群有一定增加,单纯性肝脂肪变并不增加肝病相关死亡;脂肪性肝炎尤其是伴有显著或进展性肝纤维化(分别 定义为组织学上的2或3期以上纤维化)患者的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硬化发生率则明显增高,这一人群在总的NAFLD疾病谱中仅占15—20%,及时准确识别这一人群进行肝病进展的定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说易行难,除了肝活检,目前尚无其它可靠的手段对此进行准确诊断,因而肝活检仍是NAFLD诊断获取纤维化分期等信息的金标准,也是我们开发无创的替代手段赖以参照的对象。但肝活检的局限显而易见:姑且不论潜在导致出血甚至死亡(发生率低于万分之一)的创伤性、医疗成本和费用、患者对检查尤其是重复检查的接受度,肝活检本身的含金量也一直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前所述,以总体的1/50000去反映整个肝脏的病理情况将不可避免地存在取样误差、病理学家进行诊断时存在的观察者间的差异也很难避免,因此肝活检只能算是在有限选择下最佳的诊断方法。如此庞大的人群不加选择地进行肝活检既不现实也不必要,趋利避害的本能促使研兖者主动寻求那些可方便地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无创方法,并且希望获得更真实的疾病全貌。 血清标志物: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可行之路 无创诊断一直是慢性肝病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NAFLD的无创诊断包括肝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三个方面,考虑到纤维化对肝病进展的强提示意义,研究者对纤维化的无创评估热情更高,限于篇幅,本文仅对部分有前景的血清标志物做一简要介绍,深入了解有关问题可咨询有经验的肝病医师。 血清标志物又被称为生物标记,即那些反映疾病内在机制的血清标志,对这些反应肝纤维化病生理机制的标志物和通过NAFLD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获得的与进展性肝纤维化相关的临床参数如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有无等进行组合和加权赋值,就能得到目前

2019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

2019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 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我们为此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就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治疗及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开发应用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及药物研发。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或肝硬化(cirrhosis)在国际疾病分类-1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为DB93.0。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的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形成假小叶结构即肝硬化,临床上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肝纤维化组织学上是可逆的,肝硬化逆转较为困难,但仍有少部分可逆转[1]。 目前,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仍然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

尽管一些血清学诊断模型和瞬时弹性成像等无创性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肝纤维化治疗方面,尚未有公认特异有效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在药物临床研究方面,对于其目标人群、适应证、疗程、疗效判断标准及替代指标等方面尚待完善和统一。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及药物开发研究等方面仍有不少分歧和争议,尚缺乏共识。200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在曾民德、王泰玲和王宝恩等教授组织下,制定了《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2]。该共识对指导临床医师肝纤维化诊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近年来,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广大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迫切需要相关的知识,以指导临床诊疗、科研和学术交流,为此我们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随着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共识将适时更新。 本共识采用共识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系统,对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共识级别(表1)进行评估[3]。在形成共识时,不仅考虑到证据质量,还要权衡干预的利弊与负担、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可变性,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推荐措施的公平性与可实施性等。

无创肝纤维化检测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无创肝纤维化检测方法 导语:我们大家知道无创肝纤维化肝纤维化通常是一个缓慢和长期的过程,没有明显的症状。目前我国临床上进行肝纤维化检查和分期的“金标准”是肝穿 我们大家知道无创肝纤维化肝纤维化通常是一个缓慢和长期的过程,没有明显的症状。目前我国临床上进行肝纤维化检查和分期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该方法需要对患者实施麻醉后,使用长约70毫米的“活检针”进行活体肝脏穿刺检测,就患者体验而言该方法不仅有创有痛,且可能发生并发症,并且假阴性率也比较高。 整个穿刺过程给肝病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不便的同时,单次检测高达人民币1500元至2000元的检测费用,也使得很多因经济方面难以承受而放弃诊断。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无创性肝纤维化检测方法的研究,发现临床、生化、影像等手段在肝纤维化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评估包括相关病因、年龄、性别、病程、发病过程、治疗情况及临床表现等观察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整合及综合评定来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这种方法包含相当的经验性和主观性,缺乏足够的准确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病原学指标(如HBeAg、HBV DNA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如透明质酸HA、层黏素LN、Ⅲ型前胶原肽等)、相关生化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等)及尿生化指标(如弹性蛋白和胶原的降解产物赖氨素和羟赖氨酰吡啶啉)。目前生化指标仍然只能作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判断标准而不能作为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标准。影像学评估方法如超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各种影像手段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水平。目前来看,作为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