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POSDCORB

答: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利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管理七职能”是指:①规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②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定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③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④指挥(Directing),即为制定决策和将决策体现为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及规章制度以及作为组织领导者所承担的持续性任务;⑤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⑥报告(Reporting),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⑦预算(Budgeting),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有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

2.例外原则

答: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任免等。泰勒在《工场管理》做过阐述,在例外原则之下,经理只接受有关超出常规或标准的所有例外情况的——特别好和特别坏的例外情况的——概括性的、压缩的及比较的报告,以便使他得以有时间考虑大政方针并研究在他手下的重要人员的性格和合适性。泰勒提出的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则以后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

事业部制等管理体制。

3.帕金森定律

答: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该定律是由英国学者诺斯科特·帕金森于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帕金森在组织机构活动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无关,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他认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由一个规律性的动机所导致的,亦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该定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十条定律:①冗员增加原理;②中间派决定;③“鸡毛蒜皮定律”;④无效率系数;⑤人事遴选庸才;⑥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⑦“鸡尾酒会公式”;⑧嫉妒症;⑨财不露白;⑩退休混乱。

4.彼得原理

答:彼得原理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5.新公共行政学

答:所谓“新公共行政学”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把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公共行政理论称之为“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它不仅认为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更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新公共行政的使命是对影响和削弱社会公平、出色管理、经济的和有效率的各种因素和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机关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调整行政组织内部各种构成要素以及它与行政环境之间关系,使之和谐有序的过程。行政协调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怀特探讨了行政协调理论,提出了下列几点:

(1)精简机构,减少协调量和难度。怀特指出,行政协调的困难性是行政单位数目增加,因此,现代行政发展的新趋势是缩减行政部门数目,一方面归并工作性质相近的各行政单位,一方面削减多种独立局。

(2)设置行政协调机关。怀特指出,各行政部门间活动方面互相联系的困难性,正成为各方面的严重问题,为达到各部门间相互协调,应该设置政府委员会以利于行政协调。

(3)通过精密协调,获得较优协调结果。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协调行为,及时调和各部门或各机关间活动,以确保采取最经济及最有效的方法获得较优协调结果,提高行政效率。

(4)协调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在行政管理中遇到的矛盾以至冲突不可

避免,各部门在协调上总是争诉各自理由,为及时有效协调,怀特特别强调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但遇有首长裁定不合理时可向上申诉。

(5)实行协调的原则。行政管理中协调的关键在于制定完整的政策。怀特指出,协调机关的组织原则是对任何事件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的协调部分。应用这种方案,可使各部在独立行动中,获得合作的行政效能。

2.行政协调与行政控制的关系

答:(1)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了掌握所辖领域内工作的局势和进程,使行政向前推进,调动所属成员上下一心地努力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

(2)行政协调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的总目标,把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加以调节,引导各行政机关之间和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和工作。

(3)相同点。行政协调和行政控制的相同点就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顺利实现行政目标。

(4)区别。行政控制是针对行政活动中计划的实施与计划的标准之间差异或背离现象而采取纠正或克服的行动;行政协调则是强调在各个行政组织或部门之间的和谐化、合理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致的关系,进而达成行政目的。

3.韦伯官僚制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答: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对行政权力层级结构的经典概括。韦伯将这种结构称作科层制或官僚制。具体地讲,这种结构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明确的分工与责任,稳固而有秩序的上

下级制度和层级制原则。科层结构中的权力地位按照等级排列,存在着一种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关的监控关系,下级机关的决策要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呈报上级机关审核。

官僚制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专业化。把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专业化就成为一个趋势,劳动的明确分工让每个人从事有限的特定的岗位,并使每一个人负责地、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获得极高的工作质量。

(2)等级分明。所有岗位的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的职员的控制和监督。高度的专业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协作系统。领导不可能在庞大的政府系统内接触其每一个下属来履行他的职责,必须通过权力等级体系来实施其职责。每一层级的人在上级面前为自己和自己下属的决定和行为负责,来提供高层与下级各层之间的联络渠道,以获得运作的信息,传递指令。如果超出工作范围,就不是官僚制权威的合法行为。

(3)规章制度。组织活动是由一些固定不变的抽象规则体系来控制的,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各种特定情形中对规则的应用。有效的协调要求有纪律的工作,纪律必须渗透到工作程序之中。设计这样的规范体系是为了保证不管多少人从事某项工作,通过规定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使所有人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从而使其结果都能一致,并使不同的工作之间得到协调。

(4)非人格化。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响。从公务中排除个人情感,是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前提条件。主观的感情或个人因素影响能使工作效率降低。要克服具有潜移默化影响的感情因素对效率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从行政等级集团中排除掉个人之间以感情联系为特征的私人关系,让为政府工作并有从属关系的人不具有亲属关系。

(5)在官僚制组织中就业的人员必须在技术素质上合乎要求,而且不能被随意解雇。

这个原则造成了一种程序、一个系统,职务晋升要取决于候选人的资格或做出的成绩,或者同时参考两方面。这形成了现在的公务员制度,它不仅有助于科学化管理官员,同时也增强了官员对组织的忠诚和集体意识。这种对组织的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为自己的组织谋利。

官僚制组织原则的目的就是通过专业化、非人格化、规章制度化、等级系统和人事制度等各个特征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化系统,从而使组织最大限度地进行合作与控制,提高组织的效率。

4.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成功的先决条件。

答: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明确提出来的。目标管理是一种化组织需要为个人奋斗目标的管理哲学,也是一种组织实施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方法,其中心思想,就是要经由集体的努力及自我控制来完成机关的共同目标。目标管理的概念并不复杂,但作为一种具体的管理方式却并不简单。

(1)目标管理的主要障碍

目标管理的主要障碍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要使组织普遍地自觉承担某种确切的任务和责任常常是困难的,而自觉性是自我控制以至目标管理的基础;

②各级管理人员往往不习惯于下级的参与和自主性,常常情不自禁地使用传统方法,同时缺乏目标管理的技巧。

(2)一般来说,成功地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①整个组织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目标管理采取基本的支持态度,这对于系统地制定目标和评价结果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